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有多少顆光學衛星

俄羅斯有多少顆光學衛星

發布時間:2022-08-14 22:04:13

㈠ 世界衛星排名,俄135顆,美國593顆,中國是多少

想必大家都知道,外太空是一個一個神秘地方,而人類都不敢相信可以坐著飛行器抵達宇宙。更不敢想像利用運載衛星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服務!可以說衛星的出現,改變了人類依靠北斗星和指南針來辨別方向。在衛星的指引下,無論大家去哪,都能找到最便捷的道路。


而俄羅斯作為美國的宿敵,在外太空擁有135顆衛星,這和美國的數量相差甚遠。也許就是這個原因,俄羅斯的導彈系統依舊使用的是美國的GPS。而我國在外太空擁有192個衛星,雖然數量不是很多,但都是依靠我們自己的努力,研發製造出的北斗,依賴別人的話,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

中國、美國、俄羅斯所發射的衛星占據了人類發射衛星總數的絕大部分,而對於一些小國家來說,擁有衛星幾乎成為了奢望,有的甚至是多國聯合開發使用一顆衛星。所以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擁有衛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㈡ 各大國有多少衛星

衛星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航天技術發展水平,人造衛星能夠對人類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不僅能夠用來進行勘測,也能夠用來導航和通信,就連我們平時收看的天氣預報,都跟衛星有著很重要的聯系。

可以這樣說,擁有的人造衛星數量越多,也就越對這個國家有好處。而這個世界上面每一個國家都擁有不同的衛星數量,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各國不同的衛星數量。

第三個國家,中國,我國有192顆衛星數量,雖然沒有美國和俄羅斯多,但是我國僅僅在2012年就已經發射了28顆衛星,這種水平在其它國家是非常的難得的。

我國衛星數量雖然少,因為起步也比較晚,但是有很多關於衛星的技術都世界頂級水平,相信要不了多久的時間,我國在衛星這一方面的發展將會變得越來越好。

㈢ 有關俄羅斯航天業的發展歷程和最新成果

俄羅斯在航天方面曾一度與美國比肩,但由於政府的支持力度及本國經濟發展等因素,導致俄羅斯航天發展面臨重重困難。例如,僅發展俄羅斯導航衛星群一項計劃的資金差額就有28.46億盧布(約1.02億美元)。由於缺少資金,阻止了2003年再次發射三顆導航衛星,以及2005年再次發射新型導航衛星(被推遲到2008年)。

盡管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俄羅斯相關部門仍然積極制定了新的航天政策,要求對航天工業現行體制進行改革,以圖保持世界航天大國的地位。經過各方的積極努力,俄羅斯的航天發射活動在2005年繼續保持了世界領先勢頭,發射量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在美國太空梭復飛幾經推遲的情況下,2005年,國際空間站的運輸工作主要由俄羅斯負責,俄羅斯在發展國際空間站的同時,重點提出航天器的發射及衛星性能改進。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波米諾夫接收俄新社獨家采訪時強調,新航天計劃是一項國家經濟戰略。

一、航天發射
2005年12月27日,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長波米諾夫發表言論稱,2005年俄羅斯的航天發射量依舊占居世界第一位(參見文末「附錄:2005年世界航天發射表」),共進行24次運載火箭發射,佔世界航天發射總量的45%,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聯盟」號系列運載火箭發射佔18.9%,「質子」號系列佔11.3%。2005年美國運載火箭發射12次,發射量佔世界航天發射總量22.6%;歐洲航天發射5次,占總量9.4%。

商業服務為俄羅斯創造了物質財富,每年該國航天公司簽訂外國合同總計可達7億美元。在2005年7月俄羅斯政府批準的2006-2015年聯邦太空計劃中,大力發展航天運輸業務是俄羅斯最具有競爭性的優勢。俄羅斯將發射多種衛星入軌,增加在全球發射市場上所佔的比例。

2005年,俄共有3次發射失敗:
6月21日,攜帶俄羅斯國防部「閃電」-3K通信衛星「閃電」-M(Molniya-M)火箭從普列謝茨克升空後不久墜毀。 原因可能是火箭第三級發動機失靈,或第三級與第二級分離指令失敗。分析認為:火箭及衛星的主要部分在再入密集大氣層時已經燒毀。
10月8日,俄羅斯「羅克特」(Rokot)火箭發射歐空局Cryosat衛星時出現故障,第二級沒能分離,衛星墜毀。原因可能是箭上飛行控制系統指令錯誤,導致主發動機在應當熄火時繼續運行,從而耗盡了火箭上的全部燃料。俄羅斯隨後暫停「羅克特」火箭的發射。歐空局被迫決定重新建造Cryosat衛星。
10月27日,俄羅斯「宇宙」-3M發射的一箭八星中,主要載荷Mozhayets-5衛星未能進入指定軌道。該衛星旨在進行光學試驗,航天官員已與衛星失去聯系。

除了致力於發射外,2005年時逢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50周年之際,俄羅斯還將對其進行全面現代化改造。2005年俄哈達成協議,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為新型的「安加拉」運載火箭建造一座專用發射架;「天頂」運載火箭的發射裝置也將得到全面改造,以使其具備發射「三桅快船」型宇宙飛船的能力;「聯盟」-2運載火箭的加加林發射架也要改造。俄羅斯還決定繼續租用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至2050年,每年支付租金1.15億美元,共計53億美元。拜科努爾發射場每年承擔的航天發射任務居世界第二位。

俄羅斯、哈薩克還將共同建造新的發射場。2005年哈薩克簽署法案,批准了與俄羅斯合作建設Baiterek火箭中心的協議。俄哈合資新航天企業BAITEREK負責建造工作,並任命著名宇航員Talgat Musabayev擔任主管。新中心使用俄羅斯「安加拉」火箭擔任發射任務,該火箭RD-191發動機使用了煤油與氧的液體混合、環保推進劑,可攜帶26噸的有效載荷進入低地軌道,及攜帶4.5噸的有效載荷至靜地軌道。該計劃預計於2009年早期執行。俄羅斯還積極協助烏克蘭確定2007~2011年合作太空探索願景;籌劃2006年送巴西宇航員進入太空,並幫助巴西重建發射場。

在俄羅斯新十年太空計劃中,歐空局成為主要合作者。2005年,俄羅斯與法國進一步加強航空航天領域合作,1月雙方簽署開發、製造並應用運載火箭的長期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共同開發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的火箭發動機和試驗型可多次使用的航天貨運飛船等。確定了實施「聯盟-庫魯」項目的原則和條件。協議規定,「聯盟-庫魯」項目的總建設費用為3.44億歐元,俄羅斯將承擔其中1.3億歐元的費用。雙方航天代辦處將在圭亞納建造發射綜合系統,使用庫魯航天發射場發射「聯盟」號飛船,第一次發射預計在2007年進行。2月俄羅斯表示將參加「全球觀測系統計劃」和「歐洲統一航天計劃」。在與德國的合作方面,1月份有報道表示,俄羅斯近期發射的一枚宇宙3M火箭成功進行了新有效載荷發射的示範飛行,該火箭經過臨時改裝以適應德國合成孔徑雷達(SAR)-Lupe軍用偵察衛星的發射。2005年,俄羅斯計劃為德國聯邦國防軍發射5顆雷達偵察衛星。按照2003年協議,2005~2007年間俄制運載火箭將為德國聯邦國防軍發射一系列軍用衛星。

俄羅斯還在積極研發新型航天運載能力。六人「快船」(klipper)設計用來替代俄羅斯三人座「聯盟」飛船。「聯盟」飛船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運行,目前是飛往國際空間的唯一可靠運輸工具。「快船」比「聯盟」飛船動力更大,也比美國的太空梭更輕便,更像飛往國際空間站的「計程車」。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在8月份舉行的莫斯科國際航空展上展示了「快船」的全尺寸模型。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並且歐空局參與其中,支付部分費用(12月歐空局正計劃從其成員國申請6千萬美元的資金),「快船」的設計研究將可在2006年初開始,2011年前完成無人飛行試驗,2012年前完成載人飛行試驗。

快船示意圖

「快船」的基本情況如下:
•進入太空:13噸重的「快船」是「聯盟」飛船重量的近兩倍,因此需要一個推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俄羅斯工程師正在考慮一些選擇方案,包括烏克蘭建造的「天頂」火箭和尚未研製完成的俄羅斯火箭「奧涅加」(Onega),這是「聯盟」火箭的改進型。
•乘員艙:6.4米長的乘員艙和返回艙將可容納六名工作人員(包括兩名駕駛員),外加近500千克的貨物,總重為「聯盟」飛船的10倍。
•防熱罩:飛船的外層由防熱陶瓷板組成,防熱陶瓷板可飛行數次才需更換。
•起居艙:近4米長的、可分離式起居艙配有生命保障系統,包括衛生間以及與國際空間站的對介面。
•動力推進器:儀器艙配有推進器,可使「快船」與運載火箭分離並使飛船進行機動。它還包括一個電子系統,由可展開的太陽能電池陣供電。儀器艙和起居艙都將在返回地球前被拋棄。
•兩種著陸選擇:飛船的短翼能使駕駛員在下降過程繼續操縱飛船,並可在機場跑道完成受控著陸。如遇緊急情況,降落傘可確保「快船」安全著陸在俄羅斯中部的平原。
另有報道表示,俄羅斯航天工程師正在設計下一代超重型助推火箭。這種三級火箭具有110噸低地軌道運載能力,可為未來太空裝配空間站提供材料。俄羅斯也在研製一台「永恆」的發電裝置,既可以在太空也可以在地球上使用,目前已經建造了這種非傳統發動機的原型。據稱,該發動機可用於調控衛星和空間站的軌道,它還是推進力的清潔資源,未來還可用於天空和水陸運輸。

二、衛星
2005年初有報道稱,俄羅斯目前有97顆衛星在軌工作,其中81顆正常運轉,9顆備用,還有7顆用於特殊用途的項目。截至2005年底,俄羅斯衛星數量已經恢復到100顆。俄羅斯新計劃旨在開發、補充、現代化俄羅斯各種用途的在軌衛星組群。年底航天局長波米諾夫稱,約40%的俄羅斯衛星都已超過其壽命期,盡管組群整體都還運轉正常,但不僅僅需要更換衛星,而且還應延長現有衛星的使用壽命,新衛星可服役15年。此外,俄羅斯還應增強並現代化太空通信系統。俄羅斯新太空計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恢復遠距離探測地球的太空系統。目前航天氣象學仍然被列為弱項。俄羅斯計劃從2006年開始逐漸發射現代化衛星,並開始恢復氣象系統。俄羅斯目前只有一個運轉的氣象衛星「Meteor」,但實際至少需要4~5個此類衛星。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的建造也是重點,俄羅斯航天局表示在2007年能夠啟動該系統。

在衛星建造方面,俄羅斯也展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2005年,俄羅斯與伊朗簽署價值1.32億美元合同,建造一顆名為「金星」(Zohreh)的衛星,旨在傳送數據、音頻和視頻信號來支撐伊朗的通信基礎設施。10月27日,俄羅斯以一箭八星的形式,將伊朗首顆衛星「西娜」(Sina)發射升空。10月,俄羅斯表示將與韓國組建聯合企業研製、生產新型航天器,雙方還討論了在韓國建造航天發射系統及輕型運載火箭的項目。

1、改良衛星性能
2005年4月俄羅斯航天局在《俄羅斯航天器在軌群與面向保持和發展的緊急措施》中強調:目前俄羅斯99顆衛星中只有39顆衛星百分百勝任工作。60顆衛星已經超過它們的現役壽命。隨後,2005年6月俄羅斯信息技術及通信部部長列昂尼德•雷曼表示,俄羅斯已將一部分通信衛星的使用壽命增加了四倍,確保俄羅斯在衛星通信領域列居世界第六位。並提及自2000年以來,發射了8顆多用途新衛星。目前,俄羅斯衛星團隊已有100顆衛星(5顆老衛星停留在軌),幾乎覆蓋全球。俄羅斯已建造出新型通信衛星「歐洲」-1(Europe-1),旨在提供高質量廣播。

2005年1月9日,俄羅斯Cobalt間諜衛星因運作原因被提前引導離軌。1月20日,俄羅斯國防部仍然未能發現Cobalt間諜衛星。2004年9月24日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改良設計的Cobalt間諜衛星(入軌編號「宇宙」-2410),這是一顆試驗衛星,在軌只停留107天(原系列至少在軌120天)。衛星攜帶兩個膠卷已經在飛行早期通過一個特殊艙送回地面,最後飛行階段拍攝的照相膠卷尚未傳送。

8月26日,俄羅斯發射地球遙感衛星Monitor-E進入太陽同步軌道,在短暫通信失靈後,地面人員曾重新控制了這顆衛星。但10月19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宣布Monitor-E失去控制。

2、繼續完善GLONASS導航系統,2007年將全面運轉
2005年12月25日,攜帶三顆GLONASS衛星的質子-K火箭發射升空,其中2顆衛星屬於GLONASS-M衛星新系列,第3顆衛星則屬從前系列。使用壽命為7年和10年的新一代衛星Glonass-M與Glonass-K將在三年內加入軌道衛星編隊。新型衛星可向全球任何地點無數用戶提供導航信息,定位精度1米。

截至2005年底,俄羅斯GLONASS系統共有17顆衛星在軌; 2006年,俄羅斯軍事預算的10%將用於航天,完成GLONASS系統的部署將獲得優先權;2007年,該導航系統衛星將增加到18顆,開始全面運行;隨後,到的2010年,俄羅斯將使該系統全部24顆衛星(21顆運行,3顆備份)在軌部署完畢,並能完全發揮導航功能。

GLONASS星座包括24顆衛星(21顆運行,3顆備份),運行於19,100千米高空軌道內(稍低於美國的GPS導航系統),每顆衛星繞軌一周約11小時15分鍾。衛星在軌間距經過設定,特定時間點至少有5顆衛星在視線之內。首批3顆衛星於1982年入軌,1993年星座具備初始運行能力,1995年星座部署完畢。但由於經濟原因,2002年4月僅運行了8顆衛星——當時幾乎沒有發揮導航功用。2004年3月有11顆衛星運行。2004年12月發射3顆新型GLONASS-M衛星,運行壽命7年。

在導航衛星上,俄羅斯與印度展開合作,未來將使用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兩顆GLONASS-M衛星。目前雙方正在合作研發新一代可鏈接至俄羅斯GLONASS導航系統的衛星。按照一項政府間的合作協議,俄羅斯的專家將與印度合作夥伴一同研製GLONASS-K衛星,該型衛星重量減少,運行壽命增加為10~12年,預計2008年開始服務。

3、發展遙測、遙感太空系統
俄羅斯新太空計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恢復遠距離探測地球的太空系統。目前航天氣象學仍然被列為弱項,目前只有一個運轉的氣象衛星「Meteor」。俄羅斯計劃從2006年開始逐漸發射現代化衛星,並開始恢復氣象系統。俄羅斯正在建立新一代地球觀測太空系統;第一顆地球遙感衛星也將於2006年下半年發射 。

未來幾年內俄羅斯將把一個完整的高解析度太空雷達星座發射入軌。目前,俄羅斯專家已經研發了的高解析度雷達衛星有幾下幾種:

Kondor-E航天器。該衛星只有800千克(國外類似衛星重達2~3噸),且費用比國外類似衛星亦減少4~5倍(卻有著可以相提並論的規格)。其多功能雷達可提供Kondor-E軌道兩側各500千米范圍內的高解析度圖像。該衛星的特點是環繞著一個6米的拋物線天線,而非沒有採用重型的相控陣結構。控制專家們可以瞄準這些拋物線天線,並迅速掃描不同地區。衛星上的雷達還能提供30幅數字地圖模擬圖像。

Monitor-E地球遙感衛星。該衛星由俄羅斯克魯尼契夫航天中心研製,2005年8月發射即出現故障,隨後宣布失蹤。經過大量努力,Monitor-E衛星於12月失而復得,進入軌道。該衛星重僅600千克,展開後形如邊長1米的立方體,將是一系列小級別地球遙測系統的首顆衛星。由於這顆小衛星搭載了靈活的系統,因而是世上首個可在規格、能力上與重型衛星相媲美的小型航天器。俄羅斯稱從未擁有具備如此能力的航天器。

Monitor-E屬於擁有智能星載系統的新一代航天器,裝備有兩架解析度分別為8米和20米的電子光學攝像機。這種航天器重750克,大部分設備及專用元件都可稱是俄羅斯宇航工業研發中最先進的。俄羅斯建造新的地球遙感衛星系統的根本原則是:提供一套標准系統,能提供從發射到最後產品的所有功能。該衛星系統的主要構成是基於統一平台的小型航天器編隊。Monitor-E衛星收集的的信息70%歸航天局所有,用來滿足官方客戶需求;30%歸克魯尼契夫航天中心,用於商業目的。

Monitor地球遙感系統基礎性的新技術及其提供的觀測周期,將使該系統在全球市場上產生極高的競爭力。2005年9月報道,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正計劃宣布建造一顆解析度小於1米Monitor-E衛星招標方案,克魯尼契夫航天中心將競標製造與發射合同。未來將要加入Monitor衛星編隊的有:Monitor-I(熱力學),Monitor-S(立體成像),以及Monitor-O(高解析度),全都裝備有多種光學電子設備,另外Monitor-R將配有星載雷達。這些衛星都將使用輕型運載火箭發射。

箭(Strelka)衛星計劃。這是一項正在投資的4億美元的長期計劃,由6顆衛星組成,包括3顆雷達衛星,旨在將輔助監視石油和煤氣設備。

Arkon-2多功能雷達衛星。可以為聯邦局和商業客戶提供高解析度和中度解析度的圖片,還可用於國家防禦和國際合作項目中。衛星擁有獨特的三波段雷達。它的分米-波段觀測系統(23厘米)可以在下層叢林中尋找目標。雷達的70厘米波長可在乾燥土地之下掃描表面。Arkon-2 航天器還可提供詳細的、質量最好的區域圖片,其測量范圍是10X10千米(解析度達1米);還可提供450千米范圍內的全景圖片(解析度達50米)。此外,它可以拍攝測量長度在400~4,000米的范圍。在未來3年裡實施Arkon-2計劃不僅意味著俄羅斯製造的雷達衛星將重返軌道,還意味著俄羅斯將在雷達衛星情報市場上獲得一個立足點。

新一代地球觀測成像衛星Resurs-DK1。2005年8月有報道,俄羅斯即將完成新一代地球觀測成像衛星Resurs-DK1的製造。這個多譜段光譜衛星將拍攝地球表面照片,並在空中通過一個實時的下行鏈路系統將高解析度圖像信號發回地球。這些數據將更新和改進現有的數字地圖,使監測自然資源、提供環境監控和獲得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的實時信息都變成可能。這是第一個將先進的衛星和高專業化地面基礎設施結合在一起的下行鏈路系統,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接收站,還包括信息處理及可以快速市場化的硬體設備。這些性能意味著該衛星處在國際地球觀測技術的前端。除高速下行鏈路外,它還具有強大的星上存儲能力,能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為廣大用戶復制圖像。由於在重量、載荷和能源消耗上具有安全冗餘,因此可以承載一些用於其它研究項目的輔助設備。

地球遙感衛星「流星」-3M。俄羅斯首顆地球遙感衛星「流星」-3M(Meteor 3M)將於2006年晚些時候發射。按照2006-2015年聯邦航天計劃要求,俄羅斯將建造7個遙感系統,旨在掌握地球的基礎知識,並監測自然資源。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建設和研製一個在軌遙感群,並創建用戶訪問的基礎設施。用戶包括緊急事務部、農業部、運輸部等。(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 章國華 許紅英)

㈣ 我國在東海海域成功發射衛星,用於全球高精度光學成像,還能發揮哪些作用

4月29日下午12時左右,長征二號丙火箭彈發射起飛,將二顆高精度光學成像衛星送進預訂路軌,發射每日任務順利完成。許多人十分關心,這二顆衛星的主要功效是啥,與現階段的全世界轉變,會有哪些關系嗎?

但是,不一樣種類的衛星,在制定之處,會依據規定,對某領域的作用開展專業考慮到,並突顯在這方面的使用價值。值得一提的是,高精度的光學成像衛星,獲得的衛星圖象,通常屏幕解析度很高,當然充分發揮的使用價值,也會比大家預料的更高。

盡管這二顆高精度成像衛星的主要主要用途,大家難以悉知,但有一點可以毫無疑問,他們一定有自身的重任,會為大家的進步做出貢獻。

做為航天的結果之一,人工合成衛星的意義和實際意義,也顯得更為關鍵。非常值得幸運的是,盡管咱們的航天工程發展較為晚,可是通過數十年的勤奮,也矗立在了全球第一梯隊。

現如今人們的人工合成衛星,不論是從總量上,或是技術性上,都位於全球前端。並且大家有「天宮」空間站,可以完成宇航員長期在軌工作中。一支穿雲箭,二顆衛星奔月邊。大家也為能日常生活在那樣一個航天大國,覺得自豪和驕傲。

㈤ 中美俄衛星總數對比,俄羅斯130多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

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和平發展階段,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世界各國的科技實力都得到明顯提升,並展開了又一次的工業革命。期間,人類將發展的方向轉向航天領域,世界強國之間的較量便又多了一個領域。

㈥ 中國在太空中總共有多少顆衛星,美國和俄羅斯又是多少

截止2010年年底,美國在軌衛星共441顆,俄羅斯99顆,中國67顆。
估計到2012年年底,美國在軌衛星約460-470顆,俄羅斯110-120顆,中國約100顆。
各國的衛星是可以互相發現的,只要不相撞就行。

㈦ 中美俄衛星數量:俄羅斯130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顆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在各領域都展開了競爭。由於在這期間,航天技術的進步使得人類對太空的深入探索成為了可能,因此美蘇紛紛把目光聚集在太空,展開了一系列太空競賽。前蘇聯是第一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在1961年,蘇聯成功的把宇航員加加林送進了太空。美國人不甘心落在蘇聯人後面,在第一次實現載人航天的榮譽被蘇聯拿走之後,他們緊跟著在1969年,用阿波羅計劃,將宇航員進一步送到了月球上去,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月球登陸。

未來,在人類航天領域的探索事業中,中國打破美國的獨霸,實現太空共同探索是可以期待的一件事情。中國古人有「天問」,如今,就讓我們今人來回答天空之上,到底有什麼吧!

㈧ 目前太空中有多少顆衛星

795顆自1957年前蘇聯將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環地軌道以來,人類已經向浩瀚的宇宙中發射了大量的飛行器。據美國一個名為「關注科學家聯盟」的組織近日公布的最新全世界衛星資料庫顯示,目前正在環繞地球飛行的共有795顆各類衛星,而其中一半以上屬於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它所擁有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擁有數量的總和,達413顆,軍用衛星更是達到了四分之一以上。
「關注科學家聯盟」當地時間12月7日發布了這個號稱最為全面和方便的衛星資料庫,其中甚至包括了五角大樓最為秘密的衛星的一些細節,這些衛星可以在黑暗中獲取圖像,或者可以從2萬公里外的高空拍攝高解析度的照片。
偽裝宇宙碎片美機密偵察衛星曝光
這個資料庫包含了大量詳細的參數,其中一些美國的間諜衛星是首次曝光。美國的413顆衛星中,有90多顆為純軍用衛星,加上軍民兩用衛星,可以用於軍事或間諜偵察任務的衛星總量超過了100顆,其中40顆軍用和偵察衛星是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掌握的絕密衛星,該辦公室專門負責美國間諜衛星的生產和監管工作。
在資料庫中給出的美國衛星名稱中,有一些是已經為人所知的,例如水星、號角、獵戶等,不過為了保密起見,這些公布的名稱很多都是化名。
但是也有一些細節是首次公之於眾,例如美國造價10億美元、高度機密的「迷霧-2」衛星,其超過5年的預期壽命以及在1999年5月22日發射這些細節都在其中。
「關注科學家聯盟」的天體物理學家勞拉·格萊格透露說,盡管美國政府想方設法把「迷霧-2」偽裝成宇宙中的小碎片,它還是被衛星觀察家們給發現了。
根據「關注科學家聯盟」提供的信息,「迷霧-2」是一顆高解析度的偵察監視衛星,最多可以攜帶7噸的火箭燃料,以便它改變軌道或調整方向。
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的發言人奧勃恩對媒體表示,自己還沒有看到這個衛星資料庫。但是他說:「從情報的角度出發,我們當然是希望越少的人知道我們有什麼越好。」
據悉,該機構已經向美國司法部提出請求,對一年前「迷霧」計劃的資料泄露一案進行調查。
中俄衛星總和不敵美軍事衛星數
「關注科學家聯盟」的資料庫顯示,俄羅斯擁有的衛星數量僅次於美國,共有87顆。該組織統計認為,中國的衛星數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只有34顆,遠遠低於美國和俄羅斯。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兩國的衛星總數甚至還不及美國的軍事衛星數量。
「關注科學家聯盟」解釋說,他們統計的數字只是一個近似值,因為不少衛星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共同開發擁有的,不同的歸類方法可能會導致數字有所差異。不過該組織對自己的資料可靠性非常有把握,他們認為,太空是屬於全人類的,所有人都有權了解其中的情況,而衛星的發射是非常重大的事件,而且需要在聯合國進行登記。他們希望,通過這次公布資料庫的方式可以發起如何有效利用太空的大討論。
除了從各國政府、公司、科研機構等官方渠道搜集信息外,「關注科學家聯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那些衛星愛好者的徹夜觀察。
雖然提倡透明度,但為了防止衛星被別有用心的人隨時鎖定,「關注科學家聯盟」還是稍留了一手,沒有披露他們所在軌道的准確位置。不過對於其他的數據,該組織還是做到了「應有盡有」,僅這些衛星的任務就列出了21種,從天氣預報衛星、音樂傳輸衛星、通訊衛星到間諜衛星無所不包。

㈨ 世界各國發射過多少顆人造衛星現役衛星有多少顆

俄航天局稱,截至2005年4月份,在地球軌道運行的各種用途的人造衛星共有849顆,其中有425顆(占總數的50.6%)為美國所有,俄羅斯有99顆。而且,據國際預測公司在其日前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稱,未來10年內西方國家將向地球軌道發射118顆各種型號的軍用衛星。隸屬於美國的將佔到40%,另有19%屬於歐洲國家。
法國《航宇防務》2005年12月9日報道,據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透露,美國在太空的衛星數量超過了世界其它國家的衛星總數。目前在太空約有800顆衛星,其中有413顆衛星屬於美國,382顆衛星屬於其它國家。中國34顆。
資料庫顯示,俄羅斯擁有的衛星數量僅次於美國,共有87顆。該組織統計認為,中國的衛星數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只有34顆,遠遠低於美國和俄羅斯。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兩國的衛星總數甚至還不及美國的軍事衛星數量。

㈩ 長征八號一箭22星發射成功,發射的成本有多高

長征八號一箭22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地將2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創造了中國多星一箭發射的新紀錄。長征八號火箭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中型運載火箭,可承擔80%以上的中、低軌道發射任務。

在一箭多星發射技術方面,中國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馬斯克獵鷹火箭已經用一支箭發射了60顆衛星,甚至最多用一支箭發射了143顆衛星。印度也用一支箭發射了103顆衛星,俄羅斯用一支箭發射了38顆衛星。這些衛星已基本成功發射並成功進入軌道。人類對太空的利用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與星鏈類似的互聯網衛星數量為數萬顆,而最終版本的光學星鏈中的衛星數量超過4萬顆。中國、俄羅斯、歐洲、印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將打造自己的明星鏈。一箭多星技術越來越重要,而且對衛星數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有多少顆光學衛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