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為什麼俄羅斯人喜歡龍

為什麼俄羅斯人喜歡龍

發布時間:2022-08-15 07:07:29

⑴ 從成語,諺語看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從成語、i唐語看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硇情感差異 天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王曉雯 劉彥峰
[摘要]本文通過成語、諺語對比了俄漢語言中的幾個動物形象,分析了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所存在的情感差異,正確理解和把握 這些不同有助於避免交際中理解的障礙,在教學中也可增強語言教學的趣味性。
【關鍵詞]成語諺語俄漢動物形象情感差異
一、引文
語言是人們表達對某一事物看法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表達出不 同的感情色彩。它既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也是該民族的情感世界真 實的反映。不同的民族由於在文化傳統、地理環境、生活習俗、歷史進程 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民族語言文化。不同的民族在心理、 道德、價值觀、審美觀和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影響下,對於同一事物 或不同事物也表現出不同的情感。而這些感情色彩大都以語言為媒介 表達出來。
成語、諺語是語言中最能生動反映民族特點的語言名稱單位之一。 與動物有關的成語、諺語最生動也最具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出不同文化 背景下人們對自然的認識【1】。有關學者在研究中也指出動物詞彙是文化 伴隨意義最明顯又最有趣的詞彙之一閉。
二、比較俄漢民族對幾個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
人們對於動物的感情評價一方面來自於動物自身的自然屬性,它 是客觀唯物的。另一方面也是人們主觀唯心地把人的品質尤其是不好 的品質強加在動物身上,從而對各種動物產生了不同的情感[3q。並且人 們以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對動物的喜和惡、褒和貶為 感情基礎不斷創造演變出許許多多與動物形象有關的成語、諺語,並廣 泛運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交際以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在俄、漢語中 都存在大量與動物形象有關的成語、諺語和俗語。
本文就以幾個動物形象為例,通過與動物有關的成語、諺語比較分 析俄漢民族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
1、布穀鳥(KyxymKa)
布穀鳥是中國人民所喜愛的一種動物。人們將它的叫聲「布穀, 布穀」形象的理解為「播谷,播谷」,向人們預報春耕的開始,稱為「布 谷催春」。在俄語中有一些與布穀鳥有關的諺語,如:「KyⅪ/mKa neTaeT HOⅡepeBe—K nox<apy.」(布穀鳥林中飛,會有大火起);「CKOnbKO pas KyKylIIKa HaTOIIIaK oKyKyer,CKO.『IBKO]leT※HTbl0.」(布穀鳥叫多少聲,人 就活多少歲);「Kyi,-ymxa KFKFeT,rope BemaeT.」(布穀鳥多叫,苦難來 到)。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在俄羅斯布穀鳥並不受歡迎,它在斯拉夫民族 中還象徵憂愁的獨身女人,人們都討厭聽到布穀鳥的叫聲,認為它的叫 聲悲涼、嘗摻,是一種不祥之兆。根據最古老的說法,KyKVIllKa是死亡的 先知,這一點類似於我們漢文化中都不喜歡烏鴉一樣,在中國人的言談 中,常常用「烏鴉嘴」來形容那些說了不吉利話的人。
2、熊(Me,Beth)
熊在漢文化中,可引起粗獷有力、笨頭笨腦和窩囊的聯想,多含貶 義。中國人常用與熊有關的成語、諺語來表達對某人的貶義的評價,如:諺語「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和歇後語「黑瞎子跳井——熊到底了」 等.用來借指庸碌無用之輩。在口語中,也常常可以通「你真是個熊包」 這樣的話,表示「你真窩囊」的意思。在俄羅斯人眼中「熊」既力大無比, 又笨拙憨痴,多為正面形象。如人們用「MeRBe)KbⅡycayra」來表達欲益反 損的幫助,即幫倒忙。但它仍然深受俄羅斯人的喜愛,熊是俄羅斯人民 心目中崇拜的英雄,有主人和兄弟的意思。甚至一些人的姓名也是由 MeABe且I,構成,比如俄羅斯現任總統梅德韋
傑夫(Me皿BeⅡeB)。熊有時甚 至成為「俄羅斯人」的代名詞而出現在報刊或雜志上。「Me皿Be)KOHOK Mrtmxa」(小熊米什卡)的造型不僅是俄羅斯常用的吉祥物,而且也是俄 羅斯小朋友們心愛的玩物。此外在俄羅斯如果未婚女子夢見了熊,則預 示著自己即將步人婚姻的殿堂,如:「BHⅡeTb MeⅡBe皿ⅡBO cHe一3H鉀HT 6bITb cBaⅡb6a.」(夢見熊意味著快舉行婚禮了),而這里的MeⅡBeRb就好
比是「未婚夫」。
3、喜鵲(copoKa)
喜鵲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有愛嚼舌,傳播小道消息的象徵意義,如 「BcaKaa copoKa OT cBoero J13MKa norH6aeT.」(喜鵲都因嘴快而倒霉); 「CopoKa CKageT BOpoHe,BOpOHa 60pOBy,a 60pOB BceMy
ropoⅡ,y."(喜鵲 告訴烏鴉,烏鴉告訴公豬,公豬傳遍全城)。
然而,喜鵲在漢文化中深受人們的喜愛。有這樣一句諺語:「喜鵲枝 頭叫,家有喜事到。」在民間傳說中,喜鵲還是成人之美的瑞鳥。天上的 織女七夕渡銀河與牛郎相會,喜鵲來搭橋,叫做鵲橋。後人用「鵲橋相 會」來比喻夫妻和情人久別後的團聚。
4、龍(npaKoH)
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動物,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在古代, 它還是皇權的象徵,常稱古代帝王為「真龍天子」。與它有關的成語也很 多,且常用於褒義。如:「龍騰虎躍」用來形容氣勢威武,生氣勃勃;「望子 成龍」意謂家長希望孩子成人後有所作為;還如「生龍活虎」等等。在俄 羅斯文化中,雖然龍也是人們想像出的動物形象,但卻是生有雙翅、噴 吐火焰的蛇形怪物,是邪惡的象徵。
5、烏鴉(BOpOHa)
烏鴉在俄、漢語中都被用於貶義,漢民族認為烏鴉是不祥之鳥,俄 羅斯民族認為它是一種愚笨、卑劣的鳥。在漢語中有這樣一句諺語「天 下烏鴉——般黑」o在俄語中有:「qepHbifl BOpOH--X].III.IHbll71Bpaq.」 (黑烏鴉是凶惡的敵人);「BOpOHa B HaBⅡHHb]'IX nepbux」這個成語是指 某人實際上淺薄而卻用漂亮的外衣來裝飾自己或指把別人的功績據為 己有卻落得可恥的下場。但也有這樣一條諺語「CTapbI#t BOpOH MHMO He KapKHeT.」(老鴉叫,必有所報)用來說明烏鴉也有賢明的一面,這在 漢語中是沒有的。
有趣的是,在俄、漢文化中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動物也可以表 達出同一種感情色彩,比如漢語中的虎與俄語中的熊,如漢語中有「已 離狼窩,又逢虎口」的說法,而在俄語中也有「OT BO/IKa,耳a He MezIBe/la HOHa/I.」(逃離了狼,又撞見了熊)的說法,漢語中的「一山不容二虎」與 俄語中的「如a MeⅡBeRa B OⅡHOR 6epnoTe He xx.By'r.」(兩只熊不住在同 一個穴里)」都具有相同的含義。也有些動物在一種文化中附加有情感 色彩,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只表示一種存在於大自然的動物,如老鼠在漢 文化中有鮮明的貶義色彩,「鼠目寸光」、「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鼠竊 狗盜」。而在俄文化中只是單純的表示一種動物,沒有任何感情色彩, 再如]iaCTOqKa(燕子)在俄文化中是吉祥鳥,「roay6b H_】IacToqKa—— m06maMe BOrOM nTmlbI.」(鴿子和燕子是上帝心愛的鳥);「FHe3Ⅱo BaCTOqKH pa30paTb rpex.」(拆毀燕窩是罪過),甚至會用「燕子」來稱呼 女人和女孩:「TuI MOff nacToqKa!」(你是我的燕子,意為親愛的寶貝 兒)。這些在漢文化中卻是看不到的。
三、正確理解和把握動物形象在俄漢民族中的情感差異
通過對幾種動物形象的比較可以看出,成語、諺語與動物形象的結 合,不僅豐富了各民族的語言,也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的感情色彩。通過 比較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俄漢民族對於一些動物形象存在著明顯的情感 差異,有著各自的喜和惡。只有重視這些情感差異,才能在交際活動中 讓溝通更順暢、愉快。在俄語閱讀和翻譯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 意圖,更能「達意」。而在俄語教學活動中適時恰當的穿插俄漢民族動物 形象對比,既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 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能真正學有所獲。當然,由於人類 思維的共性,也存在著對於同一動物有共同的好或惡的現象,這些都不 會影響到兩國人民正常愉快的交際。但如果不能夠正確把握俄漢兩個 民族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就很容易造成交際過程中相互理解的障 礙和尷尬,甚至會引起不快,難以達到交際的目的。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就必須學習這個國家的 文化。語言是人們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交際功 能。為了真正實現交際目的,僅僅掌握俄語這門語言是不夠的,更要掌 握俄羅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而動物形象在俄漢民族中的情感差 異就是兩國文化差異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正確理解和把握俄漢民族 對動物形象的情感差異,對於實現「游刃有餘」的愉快交際有著很重要 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蔣曉霞.俄漢動物成語比較….2002年第18卷第1期.
[2]吳國軍.詞彙伴隨意義的跨語言(俄語和漢語)對比研究[A].王 福祥,吳漢櫻.語言和文416[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3]劉光准,黃蘇華.俄漢語言文化習俗探討[M].北京:外語教學與 研究出版社.1999.
萬 方數據

⑵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龍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亦乃萬獸之首。虎須鬣尾。身體長若蛇,有鱗似魚,有角仿鹿,有爪似鷹,能走,亦能飛,能倒水,能翻江倒海,吞風吐霧,興雲降雨。
2.封建時代龍作為帝王的象徵,也用來指帝王和帝王的東西:龍顏、龍廷、龍袍、龍宮等。
龍是偉大的,因為它得到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尊敬;龍又是虛無的,因為它只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種物質。
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一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人經常自稱「龍的傳人」。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zhuān xū)乘龍至四海」、「帝嚳(kù)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jiāo)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的叫虯(qiú),無角的叫螭(chī)。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國的象徵!

⑶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崇拜龍呢龍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應該說,「龍的傳人」的出現和延續並非偶然,龍的圖騰崇拜體現了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圖騰由蛇變為龍的過程,反映了民族日益繁榮。早期的龍,如喀, 遼寧,左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雕豬龍」,至今仍處於初級階段,爬行著覆蓋地面的原始形態,既沒有角也沒有腳,但已經有了龍的軀乾和脊樑。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龍的形象和概念開始趨同。經過夏、商、東周、春秋戰國的豐富融合,秦漢時期的龍的形象基本得到了確認。

中華民族的祖先能夠將這些物種的優質特徵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強大而壯觀的神獸龍,充分體現了祖先非凡的智慧和才華以及豐富而大膽的想像力。龍的形象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先民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龍是神秘的,這也反映了古代人對自然的認識。龍的姿態變化多端,精彩絕倫。人們把龍看作是一種超越自然本體的力量,象徵著好運和幸福,這在中華和世界各地都充滿了人們的感情和習俗,只要它是中華,的血液,龍的形象就是華枝春滿和天心月圓。龍在中國也代表著吉祥、威嚴、力量、活力、美麗和力量,是生命力的象徵。

⑷ 為什麼中國人崇拜龍啊

中國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同時,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圖騰神――龍。中國人將它視為神靈,它既是中華民族的標志和象徵,也是帝王和皇權的象徵。龍可以說是最大的吉祥物。中國人之所以世世代代執著地崇拜龍,一是歷代帝王用龍樹立自己的權威;二是龍崇拜中含有自然崇拜。中國數千年以農立國,而雨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為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將龍視為全民族的保護神。聞一多先生說:「龍族文化做了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核心。」傳說中龍有九子,各有不同的形象,並在不同地方保佑著中國人的生活。

⑸ 有人說成龍在俄羅斯的名氣僅次於普京,這是為什麼

因為俄羅斯人還是很喜歡這種中國功夫電影的,所以對成龍這種功夫明星肯定也很喜歡,這個也很正常。其實從每次的新聞上來看,俄羅斯人對成龍還是很友好的,對中國功夫,也是很感興趣啊。

幾乎海外所有的動作演員都是以成龍為榜樣的,甚至在國際上,成龍已經成為了中國演員的一面旗幟,外國人想到中國演員,第一個就是想到成龍,想到成龍電影里的各種功夫動作,所以成龍也為推廣我們國家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贊揚的。

⑹ 為什麼在歐洲人眼裡龍是不好的象徵呢

歐洲人怕龍,這是有一段歷史淵源的。在中國商朝中期,古印歐人(歐洲人的祖先,非常野蠻的民族)向四面八方遷徙。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燒殺搶奪,霸佔土地與食物。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就是在這個時候被印歐人摧毀了。現在的歐洲人以及中東地區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印度等等都是他們的後代,包括後來的波斯(伊朗)和巴比倫文明。那麼,還有一支印歐人繼續東遷,到達了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中國。當時的中國處於商朝中期,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處於頂級水平。中國的帝王武丁派王後兼軍事統帥婦好率領軍隊消滅了這支東遷的野蠻印歐人!所以,印歐人看到龍就會想起了這段歷史,頓時感覺聞風喪膽。中國第一位女性軍事家婦好,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英雄!

⑺ 中國的龍代表崇高,為啥西方的龍代表邪惡

龍,這是中國傳說中一種神獸,帝制時代,這是皇帝(真龍天子)及與皇帝相關專用物品的象徵,如龍袍、龍椅等。另一方面,龍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而且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君主也使用龍作為權力的象徵。

補充閱讀:為什麼現代西方的龍大多是邪惡的象徵

那麼,為什麼現代西方的龍大多是邪惡象徵呢?這和基督教的擴張有關,在基督教教義裡面,龍的形象是邪惡的,是撒旦的化身,之前的“dragon”還一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民族象徵,後來隨著基督教勢力擴張,龍和蛇的負面涵義被放大。

此外,《聖經》是講述古時猶太人的歷史並記錄先知預言的,而剛好古猶太人歷史中,這種“蛇和蜥蜴類”的傳說動物是不好的,於是,後來大家就都認為它是不好的象徵了。

⑻ 一般說,龍是中國的代表,誰能告訴我別的國家什麼會代表他們國家呢

圖騰
圖騰是群體的標志,旨在區分群體。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系,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志。

居住在雲貴川三省交界處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人民,至今仍保留了豐富而又歷史淵遠的天文學知識,他們以十二獸紀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趕虎街,豬日趕豬街。有些地方建十二獸神廟,每年舉行祭禮活動,在肅穆庄嚴的氣氛中跳十二獸神舞蹈。「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保俗語表明人們普遍對老鼠的憎惡。然而,遠古時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卻認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並為自己是老鼠的後代而自豪,他們描繪、雕刻老鼠的形象,在儀式或節目期間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護。白族虎氏族認為其始祖為雄性白虎,虎也不會傷害他們。當要出遠門時,一定要選在屬虎的那天,認為只有這樣,做事才會吉祥如意。有的人從遠方回來,也一定要算準日期,只有虎日才進門坎。白族雞氏族則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金花雞的蛋里孵化出來的,認為公雞知吉凶,會保佑他們。在遷徙時,將東西裝在背籮里,上面放一隻公雞。到達新遷地區後,公雞在什麼地方叫,就在什麼地方安家。在他們看來,公雞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徵,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在《說文解字》中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傳說炎帝、黃帝、堯、舜和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龍有關,是龍種、龍子。古越人也以為自己是龍種,故斷發紋身,以像龍子。

直至今日,我們還常說「龍的傳人」或「龍的子孫」,這些都是圖騰祖先觀念的殘余。至於龍圖騰神觀念,更為普遍,大多數民族都曾把龍視為保護神。野豬神是北方狩獵民的崇拜對象,在滿族中列為大神,說它身比山高,鬢毛如林,山裡的溝谷都是它的獠牙所害,是部落守護神。把牛視為遠古創世神獸的有納西族。在納西族書中記述了這頭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頂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搖地動,由納西族人始祖開天七兄弟和開地七姊妹將它殺死,用牛頭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頭,肋祭山嶽,血祭江河,肺祭太陽,肝祭月亮,腸祭道路,尾祭樹木,毛祭花草。於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萬物生長的清靜世界。從此,牛才作為神聖物用來做祭聖物,用來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犧牲供品。納西族十分崇敬牛神。對馬的崇拜多流傳於北方游牧民與游獵民中。保安族中流傳有雪白神馬的神話。滿族有供奉馬神習俗,清代文獻中多有祭馬神儀和修建馬神廟的記述。達斡爾族人稱神馬為「溫古」,這種神馬不準女人騎,可隨處吃、走,不準人驅趕,甚至可以在田中隨意吃秧苗。神馬多為全白色,全尾全鬃,從不修剪,並常在鬃尾拴五綵綢作為標志。

圖騰崇拜是一種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於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系,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系,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因此,圖騰崇拜與其說是對動、植物的崇拜,還不如說是對祖先的崇拜,這樣更准確些。圖騰與氏族的親緣關系常常通過氏族起源神話 和稱呼體現出來。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苗、瑤、畲的盤瓠傳說。匈奴狼的傳說(《魏書·高車傳》匈奴單於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於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將以與天。'乃築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請天自迎之'。經三年,復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處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神物天使之然'。下為狼妻,而產子。後遂繁衍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侗族傳說其始祖母與一條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為侗族祖先。

"totem"的第二個意思是"標志"。就是說他還要起到某種標志作用。圖騰標志在原始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志和象徵。它具有團結群體、密切血緣關系、維系社會組織和互相區別的職能。同時通過圖騰標志,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圖騰標志最典型的就是圖騰柱,在印第安人的村落中,多立有圖騰柱,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古中,也發現有鳥圖騰柱。浙江紹興出土一戰國時古越人銅質房屋模型,屋頂立一圖騰柱,柱頂塑一大尾鳩。故宮索倫桿頂立一神鳥,古代朝鮮族每一村落村口都立一鳥桿,這都是圖騰柱的演變而來。圖騰的標志作用幾乎體現在各個方面,如:

1、旗幟、族徽

中國的龍旗,據考證,夏族的旗幟就是龍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古突厥人、古回鶻人都是以狼為圖騰的,史書上多次記載他們打著有狼圖案的旗幟。"西夏狼主"50年代,哈薩克族部落有的還打著狼旗。東歐許多國家都以鷹為標志,這是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羅馬的古徽是母狼,後改為獨首鷹,東羅馬帝國成立後,又改為雙首鷹。德國、美國、義大利為獨首鷹,俄國(原始圖騰為熊)、南斯拉夫為雙首鷹。表示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波斯的國徽為貓,比利時、西班牙、瑞士以獅為徽志。這些動物標志不是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它原於原始的圖騰信仰。

2、服飾

瑤族的五色服、狗尾衫用五色絲線或五色布裝飾,以象徵五彩毛狗,前襟至腰,後襟至膝下以象徵狗尾。畲族的狗頭帽。(據傳說,盤瓠為人身狗首形象。畲族傳說,其祖先為犬,名盤瓠其毛五彩。高辛帝時,犬戎犯邊,國家危機。高辛帝出榜招賢,謂有能斬番王首來獻者,妻以三公主。龍犬揭榜,前往敵國,乘番王不備,咬下番王首級,銜奔會國,獻於高辛帝。高辛帝因其是狗,不欲將公主嫁他,正在為難之際龍犬乎作人語:"你將我放入金鍾之內,七天七夜,就可以變成人形。"到了第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鍾一看身已變成人形,尚留一頭未變。於是盤瓠穿上大衣,公主戴上狗頭冠,他們就結婚了。)

3、紋身

台灣土著多以蛇為圖騰,有關於百步蛇為祖先化身的傳說和不 准捕食蛇的禁忌。其紋身以百步蛇身上的三角形紋為主,演變成各種曲線紋。廣東蛋戶自稱龍種,綉面紋身,以像蛟龍之子,入水可免遭蛟龍之害。土蕃奉彌猴為祖,其人將臉部紋為紅褐色,以模仿猴的膚色,好讓猴祖認識自己。

4、圖騰舞蹈

即模仿、裝扮成圖騰動物的活動形象而舞。塔吉克人舞蹈作鷹飛行狀。朝鮮族的鶴舞。龍舞、獅舞。

圖騰崇拜與禁忌

圖騰崇拜首先要敬重圖騰,禁殺、禁捕,甚至禁止觸摸、注視,不準提圖騰的名字。圖騰死了要說睡著了,且要按照葬人的方式安葬。江蘇宜興人古為蛇圖騰,因此對家蛇絕對不能打殺,認為在床上、米囤上發現家蛇為吉祥,在檐梁發現為凶,應立即迴避。有時還要點燃香燭用食品來供奉。瑤族"男頭女肩"皆貴,不能負重。尼泊爾崇拜牛,以之為國獸,禁殺、禁捕,禁止穿用牛皮製品。因國獸泛濫,不得不定時將其"禮送"出國。其次要定時祭祀圖騰。清·劉錫誠《嶺表紀蠻》:"每值正朔家人負狗環爐灶三匝,然後舉家男女向狗膜拜,是日就食,必扣槽蹲地而食,以為盡禮"。

圖騰犧牲與圖騰聖餐

一般來說對圖騰要敬重,禁止傷害,但有時卻有極其相反的情況。有的部落獵取圖騰獸吃,甚至以圖騰為犧牲。之所以獵吃圖騰獸,是因為圖騰太完美了,吃了它,它的智慧、它的力量、它的勇氣就會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但吃圖騰獸與吃別的東西不同,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請求祖先不要怪罪自己。如鄂溫克人獵得熊,只能說它睡著了,吃肉前要一起發出烏鴉般的叫聲,說明是烏鴉吃了肉,不能怪罪鄂溫克人。且不能吃心腦肺食道等部位,因為這些都是靈魂的居所,吃後,對遺骸要進行風葬,用樹條捆好,然後放在木架上,與葬人基本相同。以圖騰作為犧牲來祭祖,是以圖騰獸為溝通人與祖先神靈的一種媒介。原始人相信,自己的靈魂與圖騰的靈魂是平等的,只是軀殼不同,死,只是靈魂脫離軀換了一個家,而在陰間 的家裡,自己族類與圖騰族類的靈魂居住在同一個地方。殺圖騰,是以圖騰的靈魂為信使,捎信給祖先靈魂,讓其在冥冥中保佑自己。讓圖騰靈魂轉達自己的願望。如印第安烏龜族人殺龜祭祖。壯族的"螞拐節"即青蛙節,壯族以青蛙為圖騰。分三個階段:找螞拐、孝螞拐、葬螞拐。正月初一,全體出動找螞拐,先捉到者,放七聲地炮,敬告天地,被尊為螞拐郎,成為節日首領,迎回螞拐,密封於寶棺之中,再端入花樓,在震天動地的銅鼓聲和鞭炮聲中送往螞拐亭。從初一到月底,是給螞拐守孝,晚上還要為螞拐守靈。守靈滿25夜後,葬蛙,殺雞宰鴨,蒸五色飯,早飯後送到墳場安葬,還要打開上一年的寶棺,視螞拐顏色以卜吉凶。

所謂圖騰,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而且還能保護自己,並且能獲得它們的超人的力量,勇氣和技能。人們以尊敬的態度對待它們,一般情況下不得傷害。氏族,家族等社會組織以圖騰命名,並以圖騰作為標志。

所謂圖騰文化,就是由圖騰關念衍生的種種文化現象,也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圖騰當做親屬,祖先或保護神之後,為了表示自己對圖騰的崇敬而創造的各種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英語統稱之為totemism。

圖騰文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現象之一,圖騰文化的核心是圖騰觀念,圖騰關念激發了原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逐步滋生了圖騰名稱、圖騰標志、圖騰禁忌、圖騰外婚、圖騰儀式、圖騰生育信仰、圖騰化身信仰、圖騰聖物、圖騰聖地、圖騰神話、圖騰藝術等,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絢麗多彩的圖騰文化。

圖騰標志或稱圖騰徽號,即以圖騰形象作為群體的標志和象徵。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社會組織標志和象徵,具有識別和區分的作用。圖騰標志與中國文字的起源有關。

圖騰

將某種動物或植物等特定物體視作與本氏族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系的崇拜行為。原始社會中宗教的最初形式之一。圖騰為印第安語totem的音譯,源自北美阿耳貢金人奧季布瓦族方言ototeman,意為他的親族 ,即指一個氏族的標記或圖徽。處於氏族社會的原始人相信本氏族起源於某一動物、植物或其他特定物類,並認為這種物類是其氏族的象徵和保護者,因而對之加以特殊愛護並舉行各種崇拜活動。而且,原始人一般對這些物體持禁殺、禁食或禁止觸摸等謹慎和敬畏態度。原始氏族社會的這類現象即被稱為圖騰崇拜。原始人還常用繪畫或雕刻等來作為其氏族圖騰的形象及標志,將之置於房屋、帳棚、柱子、旗幟等器物之上,如立於村頭或家宅前的圖騰柱等;有的圖騰亦被作為文身的圖像或起著其他裝飾作用,如被繪於某種木片和石片上,或被安裝在帽子及盾牌上等。這些作為氏族標記和徽章的圖騰形象均被認為具有某種靈性或神秘力量,能夠保護本氏族的生存延續和發展壯大。

圖騰崇拜是一種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totem",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於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系,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系,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因此,圖騰崇拜與其說是對動、植物的崇拜,還不如說是對祖先的崇拜,這樣更准確些。圖騰與氏族的親緣關系常常通過氏族起源神話 和稱呼體現出來。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為「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苗、瑤、畲的盤瓠傳說。匈奴狼的傳說(《魏書·高車傳》匈奴單於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於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將以與天。』乃築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請天自迎之』。經三年,復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處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神物天使之然』。下為狼妻,而產子。後遂繁衍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侗族傳說其始祖母與一條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為侗族祖先

⑼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龍三條主要原因

傳說龍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和騰雲駕霧。龍後成為皇權象徵,皇帝又稱為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關於龍的傳說

⑽ 為什麼中外的人們都喜歡龍

這句話說錯了。我們中國是龍的傳人,自然喜歡龍。
不過外國就未必了。在歐洲和西方其他大洲的國家中,龍是『邪惡』的代名詞,英文為『dragon』而且西方的龍和我們的龍不一樣,他們的龍是一條變大數百倍的肥肥胖胖的蜥蜴,又在蜥蜴肥胖的背部加上了兩扇蝙蝠翅膀(蝙蝠吸血)。是一切邪惡的源頭。

後來我國的文化傳播過去之後,還是有很多的西方人對我國的『龍』不理解(所以我國最近已經准備把龍的英文改成'loong'以區別西方的『dragon』了。

外國人也只是限於中國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神秘,接觸到中國的圖騰『龍』之後,有個別喜歡,但是這些人畢竟是少數的。

(為與西方龍區分,現建議改譯為loong)
龍(4張)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俄羅斯人喜歡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