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領土面積約為多少平方公里
1709.82萬平方公里(平方千米)。
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
「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
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漢人便直譯為「羅剎」。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
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俄羅斯帝國簡稱沙俄,即沙皇俄國。
俄羅斯國旗採用傳統的泛斯拉夫色,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藍、紅三色。國旗中的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藍色代表亞寒帶,又象徵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志,也象徵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三色的排列顯示了俄羅斯幅員的遼闊。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徵,藍色代表了純潔與忠誠,紅色則是美好和勇敢的標志。
1699年彼得大帝到荷蘭學習造船術時,他意識到需要為俄國的海軍設計一面軍旗。他因此效仿荷蘭的三色國旗設計,但顏色是另選的(當時的荷蘭國旗是橙、白、藍三色)。
彼得大帝當時選擇的顏色是紅、白、藍三色,也就是後來的泛斯拉夫色。1883年5月7日這面旗幟正式成為俄國國旗,1917年十月革命後三色旗被取消。1991年8月21日這面旗幟再次被採用,成為獨立的俄羅斯聯邦的國旗。
Ⅱ 為什麼就中國在大規模修建高鐵
中國國土面積世界第三,第四是美國,第五是澳大利亞,比中國大的國家沒幾個
俄羅斯人口一億多人,略多於我國廣東省和日本國
加拿大人口區區三千多萬,略少於我國福建省
澳大利亞人口區區兩千多萬,相當於我國上海市
這幾個國家大規模修建高鐵,顯然不太現實,有地沒人,而且要麼靠近北極,要麼靠近南極,要麼太冷,要麼太熱,在荒郊野嶺里分散居住並不現實,成本太高,而且這些國家本身的人口,也集中在少數幾個城市裡面,而就算要將這些少數幾個城市用高速鐵路連接起來,也難以形成規模,你在地圖上看,就區區幾條線路,其他地方都沒人住,高鐵修過去也沒有什麼意義,所以這幾個國家沒有大規模修建高鐵的需求
然後第四位的美國跟中國的地理條件略微接近,比起那三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美國的人口有三億多人,雖然也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不到,但是好歹是接近了點,我國人口十四億,美國境內運輸,則主要是依賴民航和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完成客運任務,鐵路則多數用於貨運,貨運的話,對於速度沒有那麼高的要求,貨物遲半天到無所謂,貨物本身不會覺得疲憊,但是客運的話,12個小時跟4,5個小時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紅眼隔夜客運非常疲憊,一般都要2-3天才能緩過來,如果是時差的話,一般一個小時時差需要調整一天,13個小時大巴(福州-廣州/深圳),13個小時的綠皮車(廣深-上饒)還有26個小時的飛機(墨爾本-埃德蒙頓,中轉三次)我都坐過,一般而言,超過10個小時的旅途人會備受煎熬,非常難受,超過5個小時的旅途,人的疲乏度就會明顯提升幾個檔次,如果旅途在5個小時以內,沒啥感覺,但是超過5個小時,尤其是超過10個小時,就需要休息幾天時間緩沖。扯遠了,繼續說美國,美國人民靠民航和公路完成客運交通,之所以這么干,是因為美國是建立在燃油上的國家,飛機和汽車都是燒油的,對,美國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貢獻國,包括美國的胖子,也在不間斷地24小時發熱,供暖全球,所以美國總統很注意控制石油供應,為了保證美國國內的石油供應,樹叢總統不惜發動兩次海灣戰爭,美國自己也在開采頁岩油等資源,因為美國國內的交通依賴石油供應,但是我國乃至整個東亞,並不掌握石油資源,雖然我國也產石油,但是那點石油,不足以支撐起我國整體交通需要,那怎麼辦?
進口石油是一種方法,但是世界上主要產油國,大部分被掐在美國手裡,美國在全世界搶石油,因為美國本身是石油消費大國,那中國對於石油的渴求,不可避免地會觸碰到美國的利益,那美國人肯定不會對中國客氣。那怎麼辦?
除了石油以外,還有其它替代能源,比如電,電力可以替代石油作為我國交通的能源供應,比如電動汽車,地鐵,還有鐵路,鐵路以前是燒煤的,後來電氣化改革之後,我國軌道上跑的都是電動列車,所以電力是能夠支撐起我國交通需要的替代能源,用於替代石油
我國在大面積興建高鐵地鐵的同時,也在大面積修建水電站,用於供電,同時還有煤炭,我國的煤炭開采主要目的就是用於火力發電,同時我國正在大力推廣風力發電,在各地興建風車場,比如福建的平潭外海,就有海上風車田,樂觀估計,到了2030年,我國的風電可取代煤炭供應我國所有的電力需求[1],而電動汽車,地鐵,高鐵,則是電力的主要用戶,比起被掐在美國手裡的石油供應,風水帶來的電力,明顯要可靠得多,也要干凈得多,所以中國在大力投資高鐵和水電站風電場,目的就是為了滿足我國人民交通運輸的需要,同時也為了避免跟美國爭搶石油資源
Ⅲ 蘇聯到底留下了多少先進黑科技
蘇聯留下的黑科技:安-225與“暴風雪”太空梭、耐寒技術、空間站、地效飛行器、“森林殺手”系列越野車、1K17激光坦克、基洛夫級巡洋艦、同軸反轉螺旋槳
1.安-225與“暴風雪”太空梭
“暴風雪”號太空梭曾經是蘇聯航空工業的一大驕傲,機翼呈三角形。機長36.37米、高16.35米,翼展23.92米,機身直徑5.6米,起飛重量105噸,大小與普通大型客機相差無幾,外形同美國太空梭相仿。
安-225運輸機,是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是為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而專門研製,機身長度84米,翼展88.4米,最大起飛重量640噸,貨艙最大載重250噸,機身頂部最大載重200噸,最大飛行速度85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1.54萬千米(最大油量)。
6.1K17激光坦克
1K-17型激光坦克是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為對抗由美國主導的北約而研發的一種路基車載激光武器。
這種車輛的主要作戰目標是破壞敵方導彈、地面車輛和航空器的光電設備。
後來由於蘇聯解體而未能真正服入現役。
7.基洛夫級巡洋艦
蘇聯"基洛夫"級重型導彈巡洋艦由位於彼得堡市的波羅的海造船廠建造。這是一級巨大的核動力艦艇,是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滿載排水量超過2.5萬噸,裝備了即垂直發射系統和大量導彈,並配有3架直升機,其噸位之大,火力之強,一度使各國海軍為之震驚。該級艦裝備各型導彈近500枚,是美國載彈量最大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四倍。可以提供艦隊防空和反潛,並與敵方大型水面艦艇交戰,包括打擊大型航空母艦的能力。
8.同軸反轉螺旋槳
同軸反轉螺旋槳,是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所特有的一類螺旋槳。它與普通的螺旋槳最大的區別是,在單個發動機上有兩組並列轉動的螺旋槳,但是這兩組螺旋槳轉動方向相反。同軸反轉螺旋槳雖然歐美在這方面也有研究,但是卻沒有蘇聯玩的這么溜。無論是固定翼飛機還是直升機,蘇俄利用同軸反轉螺旋槳技術,創造出了無數的經典。
Ⅳ 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已經超越俄羅斯
中國航空工業不算強,在核心的發動機領域是排在俄羅斯 英國 法國之後的。航天技術不好評斷,各國思路不一樣,航天工業也不是只拿運載火箭比就行了,像航空工業一個國家的發動機水平先進基本上就不算差,航天技術日本和歐空局的航天工業以前沿技術著稱,造價也很昂貴。俄國則是蘇聯留下來的遺產多,各種東西都能搞一搞但基本沒落了。美國則是各方面都有,在一些領域都是獨步天下的,有點高端玩家的意思。中國則是綜合能力比較強,跟各國都有一比,有些技術是很頂尖的水平。真要硬排美俄第一梯隊,中歐日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印度以色列韓國。
Ⅳ 一枚導彈抹掉一個國家,全球最大導彈到底有多厲害
在各種各樣的導彈之中,有一種導彈威力十分巨大,這就是洲際彈道導彈。目前俄羅斯正在研製世界最大的彈道導彈,這就是RS-28「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它是一種能夠攜帶核彈頭的導彈,所以是名副其實的超級核武器。雖然目前世界上已經禁止繼續研發新核彈,但是美國面對挑戰,還是准備在未來10年,投入4000億美元更新美國的核武庫。
戰略性武器確實是其他武器裝備無法替代的,美國雖然擁有全世界最多的核彈頭,但是仍然沒有放鬆核武器建設。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美國公布預算,計劃在2017到2026十年時間內,投入4000億美元改進美國的核武庫。幾乎和俄羅斯一樣,美國計劃打造的戰略武器包括:「哥倫比亞」級核潛艇、B-21戰略轟炸機、下一代新型洲際彈道導彈。
Ⅵ 中國有哪些世界知名品牌
中國的世界知名品牌很多啊,作為青島人,不得不提的就是海爾,海爾的家電在國內外很有名的,絕對中國製造的世界知名品牌。
Ⅶ 中國運動強項是什麼
1、乒乓球(table tennis)。
多年來中國選手一直在乒乓球項目中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男子項目中的王濤、孔令輝、劉國梁,女子項目中的鄧亞萍、喬紅、王楠、張怡寧等冠軍球員群星璀璨。
回顧中國乒乓球隊在歷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漢城奧運會2枚,巴塞羅那奧運會3枚,亞特蘭大奧運會4枚,悉尼4枚,雅典3枚……多年來中國乒乓球隊一直以「夢之隊」的姿態出現在奧運賽場上,乒乓球項目也是中國代表團最為穩固的奪金點之一。
2、跳水。
1979年以來,我國選手在一系列重大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加拿大已經被公認為世界跳水強國。而歐洲一些國家的跳水運動發展也很快,一批優秀的跳水運動員涌現出來。
3、體操。
國際體操聯合會以中國運動員的名字命名的技術性動作共有34個。體操王子李寧最多,一共4個,黃秋爽轉體是第35個命名動作。
4、游泳。
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產生向上漂浮,憑借浮力通過肢體有規律的運動,使身體在水中有規律運動的技能。
游泳運動可分為競技游泳和實用游泳,競技游泳是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第二大項目,它包括蝶泳、仰 泳(也稱背泳)、蛙泳和捷泳(也稱爬泳/自由泳)四種泳姿的競速項目,以及花樣游泳等。
5、羽毛球。
林丹,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單冠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單冠軍。至2012年為止是唯一一個已實現「全滿貫」的羽毛球運動員。
Ⅷ 戴姓是貴族還是平民
戴氏圖騰釋義
【釋義】戴的本義「是加於物上」,即插花在頭上,穿衣在身上,把帽子套在頭上,都算「戴」。
【起源】西周初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的子姓宋國,傳至宋惠公之孫、宋武公之父的一代國君,公元前799年至公元前766年在位,死後謚號為「戴」,史稱宋戴公。他的孫輩中,有的以他的謚號為姓氏,就是戴氏。再就是西周分封的諸侯國中,有一個戴國,為姬姓,在今河南民權東,公元前713年被鄭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形成又一支戴氏。
得姓始祖:戴撝(宋戴公)
始 祖 地:河南商丘、民權
郡望堂號:譙郡、廣陵、清河;獨步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64位/約449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16位
現存家譜:293部
戴的簡寫是十八(十在上,八在下)(現已廢除該種寫法)。源於子姓,出自商朝紂王之庶兄微子啟的謚號,屬於以謚號為氏。
姓氏起源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商朝紂王之庶兄微子啟的謚號,屬於以謚號為氏。據史料記載,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監之亂」後,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建都商丘。微子啟逝世後,其弟仲衍嗣位為宋公。傳至宋國的第十一位國君(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後被謚為戴公。宋戴公傳位於宋武公子司空),其餘諸子以謚號「戴」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國執政的 華氏、樂氏、老氏、皇氏,四族統稱戴氏,《左傳》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記載「宋戴惡會之」,戴惡應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後裔。
另,宋朝學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書中說:"殷氏有改為戴者,以義改也。」所謂「以義改也」,並非指的是兩個姓氏在字義上的相通,而是指他們系出一源。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姬姓諸侯國戴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一說在今河南省蘭考縣,魯隱公九年(公元前713年)亡於鄭國。其族人以國名「戴」為氏。戴國的都城戴城東距宋都(今河南商丘)僅有三十公里,近在咫尺,而西距鄭國都城(今河南新鄭)卻遠達數百里之遙,因此,鄭雖滅戴,但因鞭長莫及,未能久占其地,故而戴國之地後被並入宋國。姬姓戴國滅亡後,其王族子孫及其部分國民為表示對故國的思念,即以故國名稱為姓氏,形成了戴氏的另一支系。另外,衛有戴公,衛康叔10世孫,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魯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茲,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源流三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黑龍江志稿·氏族》記載:
⑴.蒙古族巴遜氏,亦稱把孫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sun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卜氏。
⑵.蒙古族岱齊特氏,亦稱戴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Daici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
⑶.蒙古族塔塔兒氏,源出元朝時期成吉思汗的世仇塔塔兒部,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改稱塔塔喇氏,滿語為Tata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譚氏等。
⑷.蒙古族戴卜羅氏,出自陳蒙古八旗的岱簸羅氏族,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該族奉命隨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派駐遼寧丹東鳳凰城,屯墾於璦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滿語稱其為Daibolo Hala,清朝晚期以後改漢姓為戴氏,主要聚居於鳳城大堡蒙古族鎮。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達爾充阿氏,滿語為Darcongga Hala,世居吉陽(今黑龍江蘿北集達河北岸)、黑龍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代氏。
⑵.滿族戴佳氏,亦稱達佳氏、大佳氏、戴拉氏,源出唐朝時期渤海國皇室大氏家族,滿語為Daigiya Hala,世居杭間(今遼寧)、渾郭(今遼寧)等地。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代氏。
⑶.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吾古孫、烏孫),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訥殷(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始祖
戴撝宋戴公。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後謚號曰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謚號為氏,稱戴氏。後世尊宋戴公為戴姓得姓始祖。
遷徙
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 六十四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 四百四十九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3%左右。
先秦時期,戴氏世為宋國上卿,活躍在河南地區。秦漢時期,戴姓向東遷移到安徽、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戴姓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廣為分布,並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時期,戴姓在華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點,中原幾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進入福建、廣東等地區,清初進入台灣省。
宋朝時期,戴姓大約有11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七位。浙江為戴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戴姓總人口的3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占戴姓總人口的47%,其次分布於湖南、江蘇、山東、河南、湖北五省。全國以浙江為中心向西、向北散發,形成浙、贛、湘、鄂、蘇、豫、魯七省聯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戴姓大約有3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五位姓氏。浙江仍為戴姓第一大省,約占戴姓總人口的28%。在全國的分布仍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大約占戴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布於江蘇、山東、安徽、湖北、福建五省。宋元明期戴間,戴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於戴姓的主體早已進入江南,在這600年間得到穩定和發展,人口繁衍迅速。全國仍以浙江為中心向三個方向散發,形成了浙、贛、鄂、皖、蘇、魯、閩七省聯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區。戴姓的重心開始向北面的江蘇移動。
分布
當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萬,為全國第 六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來戴姓人口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北、江蘇三省,大約占戴姓總人口的34%,其次分布於湖南、四川、廣東、重慶、浙江、貴州,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總人口的12%,為戴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東部江浙為首,沿長江向西延伸到川貴的戴姓聚集區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間,戴姓人口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西部的回遷和移民是主流,同時,向東北的移民成為新的流動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皖蘇滬浙、湖北大部、贛湘、雲貴川渝、粵閩台大部、魯豫東南、陝西南段、遼寧大部、吉林南段、黑龍江東端和西北角、內蒙古東南和東北角,戴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1%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4.6%,居住了大約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東、南到雲南橫斷山脈以東廣大的地區,戴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約23%的戴姓人群。
郡望
譙國郡:亦稱譙國、譙郡。東漢朝建安年間(公元196~220年),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置了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其時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縣、蒙城縣、太和縣、鹿邑縣、永城縣間一帶地區。
廣陵郡:即江都郡。原為戰國時楚國廣陵邑。秦朝時期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一帶。西漢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東漢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當時轄境包括今江蘇省揚州、儀征、高郵、寶應、金湖等地。唐朝時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蘇江都),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安徽省兩省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縣以東、泗陽縣、寶應縣、灌南縣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隋朝時期改為江陽,治所在今揚州。南唐時期又恢復為廣陵原名。北宋朝熙寧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並入江都。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後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後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元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堂號
廣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譙國堂:以望立堂。東周時期,宋國貴族戴雲升遷居譙郡,其後代留居於此,以譙郡為郡望,譙國堂號源此。
獨步堂:源自後漢戴良的事跡。戴良有高才,議論與一般不同。他曾經說:「我獨步天下,誰能與我比?」舉他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請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幹。州官郡官強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裡躲起來。
避貴堂:同獨步堂。
字輩
安徽太湖縣戴氏字輩:一志景本厚 高明治君之 天大四家 人文兆應 傳先啟後.........
安徽旌德留村戴氏字輩:童興昌孫和,英鼎希國士,文光兆善良,傳經思祖德,吉嗣永垂芳,英俊承先志,家聲振顯揚。另付女行排輩:娥容姣艷美,秀鳳娟巧粧,琴音聯珠玉,芝蘭媚貞香,二十字自男排行傳自起配娥字。
安徽宿州靈璧戴氏字輩:"序衍明朝統家傳亦世謀英華含馥郁
湖南善邑戴氏字輩:「仕洪國正天心順上達民興世澤良光宗耀祖承先緒盛德殿邦聲遠揚」。
湖南資陽戴氏字輩:「燕翼遐興熾鴻圖世業彝時祥金玉貴南北極星中稟正添資敏淑氣煥人文先工貽萬代宗德立家邦流源松析茂遠蔭後嗣昌」。
湖南湘潭戴氏字輩:「宗德顯揚光輔盛朝金紫萬年受茲介福敦崇孝義勤以力田念厥本原澤衍來裔」。
湖南澧縣戴氏字輩:必仲應添春,朝廷勝有君,仕方永光大,錫澤世鴻承,作述林上鳳,
山東曹縣戴氏字輩:「建振雲瑞長 盛德貴聚良 肇基存國寶 慶善本貞祥 勤儉立業富 仁義禮智昌」。
戴氏一支字輩:「維應學文楚正光明興志中啟富跺龍庭澤元道德向世傳倫」。
戴氏一支字輩:「祖宗孫紹金汝祿方德」。
重慶路陽戴氏字輩: 「禮樂熙萬朝 世仕大文成 功德有志福 起家才隆興永遠祿壽康 忠信仁義長 光榮安邦國 富貴定貞祥」
湖北鄂州汀祖鎮的戴氏字輩:受榮華思勝,興玉鳳世宗,立先賢法紀,守顯德光隆,啟佑自綿遠,順承應盛昌,天錫方滋大,維時永嘉祥……(紹禮堂)
安徽無為縣戴氏字輩:友志彥福,文遇萬啟,國朝必昌,繼衍恆茂,永紹前章,光明宏大,照耀家邦。
江蘇射陽縣戴氏字輩:元啟光中,式從古訓,孝友和融,克家昌世,德蔭永豐。
江蘇<注禮堂>戴氏字輩:遵培樹爾尚 振宇耀華昌 浩得綿澤久 惠賢傳遠方 風良兆國泰 懷廣保晏康 政廉山川瑞 萌嗣源永長
湖北孝昌縣戴氏字輩:學正天良,志行大方,立朝維法,觀國友光
山東金鄉戴氏二十一世至三十世字輩:忠孝仁義禮,智信德文武
重慶綦江新建戴氏字輩:萬啟正世之,舉紹欽洪仕,維明朝天國,榮顯昭忠義。
重慶豐都紅星戴氏字輩:述思文學德,三元發吉祥,孝友傳家遠,百世永其昌。
祠聯
門楣
注禮名家
「注禮名家」 源出戴姓顯祖西漢入戴德與侄戴聖一同學「禮」於後蒼,漢宣帝時兩人均立為博士。戴德曾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開創「大戴學」,世稱「大戴」,戴德任信都王劉囂太傅,又稱「太傅禮」。戴聖,世稱「小戴」,他又選集古代有關禮儀等的論述,編成《小戴禮記》即今本《禮記》。《禮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古文名篇「苛政猛於虎」、「教學相長」等即選自《禮記》。為頌揚戴德、戴聖文章道德風范,故戴姓正門題「注禮名家」。
四言
席傳易學;
戴氏宗祠
業擅禮經。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鄞縣人戴圭,字秉誠,人稱野橋先生,潛心研究《易》學,並身體力行。常對人說:「學習要謹慎地獨立思考,以誠意來修身養性,不怨天,不尤人,時間長了就會與天合為一體。」著有《易經大旨》、《四書要略》等。下聯典指西漢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戴德、「小戴學」的開創者戴聖叔侄。梁人,同向後蒼學《禮》。戴德字延君,任信都王太傅,宣帝時被立為博士,稱「大戴」,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戴聖字次君,曾任九江太守,宣帝時為博士,參加石渠閣儀,稱「小戴」,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編成《小戴禮記》。
逸情霞舉;
峻節山高。
——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南朝宋學者戴顒,字仲若,有高名,與兄長戴勃一起先後隱居桐廬、吳中。二人都善於作畫、鼓琴。後到吳下,當地士人早就聽說他的高名,於是集資為他建房,又聚石、引水、種樹、開澗。他在那裡著述。永初、元嘉年間,朝廷多次徵召,他都不去。著有《逍遙論》,又為《禮記·中庸》篇作注。「霞舉」,比喻高遠。下聯典指東晉學者、畫家、雕塑藝術家戴逵(?-396),字安道,戴顒的父親,譙郡銍縣(今安徽省宿縣)人。曾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釋疑論》,與名僧慧遠等反復辯論。精雕塑和繪畫,善畫山水、人物、走獸,也畫宗教畫,並雕佛像;曾為稽山陰靈寶寺做木雕無量壽佛及脅侍菩薩,隱於幕後,聽取意見,反復修改,三年始成。又為瓦棺寺塑《五經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南齊謝赫有「情韻綿密,風趣巧發」的評價。太宰武陵王晞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後徙居會稽之剡縣。逵性高潔,以禮度自處。武帝時累征不就。太地中病卒。
Ⅸ 《文豪野犬》中最強的五個能力是什麼
我覺得是以下五個能力。這幅漫畫以歷史上所有偉大的文學人物為背景,講述了偉大的文學人物與他們的超能力斗爭的故事。這個主題可以說是非常新穎的,因為當看它的時候,我不僅可以看到許多熟悉的作家的名字令人驚訝,而且他們的力量的名字也是他們在歷史上所寫的書的真實名字。不僅如此,作者的目光並不局限於日本,書中的許多人物和奇跡也使用了西方作家的名字,還增添了一種新鮮感。
第三,洛夫克拉夫特的「老統治者」。作為團隊的一員,他實際上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甚至沒有太多的存在感。第四,江戶川亂步的「超推理」。這是一種難以定義的超能力,或者根本不是超能力。第五,菲茨傑拉德的「華麗的菲茨傑拉德」。作為這個團體的領導者,他有無限的金錢和強大的能力。如果他的能力被給予一個普通人,那幾乎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可以用金錢來增強他的身體,而金錢的數量與他身體的力量成正比。第二季結束時,他支付了一大筆錢,但英雄的光環太強了,他真的不一定會輸。所以我覺得是以上五個能力。
Ⅹ 俄羅斯的核潛艇與美國的核潛艇實力對比如何
單從技術上來說,俄羅斯的潛艇綜合水平更高一些。但並不能說俄羅斯核潛艇能全面超越美國,畢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俄羅斯的潛艇在最重要的兩個指標,靜音和潛深兩個方面都能甩美國幾條街。
俄羅斯OK-650壓水堆是沒有自然循環能力的,而美國海狼、弗吉尼亞級在低輸出的情況下是不依靠主水泵即可實現自然循環能力。然而即便如此,海狼和弗吉尼亞級在低速下的噪音水平仍然只與亞森級相當。而高速下,美國核潛艇噪音激增,超過26節航速下可以接近120DB,而亞森在高航速時噪音依然控制在108DB左右並且主要是難以探測方位的中低音噪音(目前公認的說法,認為亞森在低速下與海狼噪音相當,高速下亞森噪音比海狼低10DB)。足以看出俄羅斯核潛艇的降噪水平之高。更何況俄羅斯在90年代中期(有資料說95年,也有資料說96年)已掌握自然循環堆的設計技術,很可能在未來改型潛艇中使用,進一步降低其噪音水平。
潛深方面,俄羅斯在冶金和金屬加工兩個方面是下足了功夫。俄羅斯鈦金屬整體加工工藝屬於全球獨步,而特鍾鋼無論低磁還是屈伏強度,也很難有與之相比的國家。像日本NS110屈伏強度也很高,但焊接難度比俄羅斯差不少,低磁性也差。而美國雖然理論上有HY100、HY130甚至更高規格的鋼材,但都屬於合金鋼,加工難度高,使用最多的仍然是HY80。好在美國的HY80低碳鋼性能確實不錯,而且加工焊接技術也比較成熟,能夠最大限度挖掘鋼材潛力,才使得海狼能夠達到600-700米的潛深,但艇身整體設計仍然是曲面更為均勻的拉長水滴形,呈雪茄狀,比不上亞森的耐壓殼設計。
當然美國也有美國的強項。首先就是聲納,美國同軸球形陣聲納、舷側陣聲納公認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世界上也就只有美國玩得轉。而俄羅斯使用柱形陣聲納。
其次是戰略核潛艇上的彈道導彈,三叉戟II(D5)型發射成功率高到驚人的地步。而俄羅斯試射圓錘導彈一直不順利,直到最近才勉強服役。
本回答專業性由科學教育分類達人 楊新印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