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可能要成歐配增產怎麼看

俄羅斯可能要成歐配增產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2-08-17 02:15:06

❶ 歐佩克與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決定9月小幅增產,此舉是出於什麼原因考慮的

歐佩克與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決定9月小幅增產,此舉是出於什麼原因考慮的首先是出於國際油價上升,其次是歐洲各國與其加強了合作,再者就是為了緩解世界范圍內的通貨膨脹,另外就是為了滿足一些自身的發展需求。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歐佩克與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決定9月小幅增產,此舉是出於什麼原因考慮。

一、出於國際油價上升

首先是出於國際油價上升 ,對於目前的國際油價而言是處於一個上升的趨勢,所以很多的國家想要加入到對應的產油國的陣列當中來,這樣子的目的就是可以幫助國家獲得一個更多的經濟收益。

產油國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長期的合作,可以使得他們獲得更多的收益,並且加強一些產量的輸出,這樣子可以在這段時期內獲得更多的收益。

❷ 沙特阿美下月起增加原油日產,俄羅斯與OPEC可能會採取怎樣的聯合措施

沙特阿美下月起增加原油日產,俄羅斯與OPEC可能會採取怎樣的聯合措施?現在來看俄羅斯和OPEC肯定會有所行動,具體什麼樣的措施,給大家分析一下,朋友們可以做一個參考: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沙特阿美的舉動會引起,俄羅斯的激烈反擊,但是OPEC組織很可能不會有什麼動作,這個推斷大家可以參考。

❸ 歐配克決定不增產,會帶來什麼影響

近來,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沖擊下,全球股市出現普遍下跌,商品期貨也未能倖免。次貸危機給如火如荼的國際油價澆了一瓢冷水,使國際油價出現了適度降溫。紐約市場西德克薩斯原油期貨價格由7月31日78.21美元的歷史最高價,一度下挫至70美元以下,跌幅達到10%以上。美國次貸危機對未來國際油價走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目前的國際油價已經明顯偏離了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真實價值水平,國際油價中存在著中東局勢、伊朗核問題等引起的地緣政治溢價,針對石油設施的襲擊事件、颶風災害等引起的恐怖溢價,以及國際游資大肆炒作引起的投機溢價等。近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變化莫測的國際油市上又增添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2007年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破產,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浮出水面。8月初,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申請破產保護;8月15日,美最大抵押貸款公司全國金融公司股價開始暴跌。因房地產泡沫破滅,這些公司的住房不良貸款數額升高,銀行要求追加保證金,導致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加大。於是,次貸危機迅速在美國乃至全球市場蔓延開來。次貸危機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次貸危機通過預期對國際油市產生影響。因為股票、期貨等證券市場具有一定的先行性,次貸危機給美國信貸市場、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這種負面的不確定性預期會在國際油市上反映出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基金凈多持倉量的大幅減少。最新基金持倉數據顯示,基金凈多持倉量減少40549手,目前凈多持倉量為40761手,凈多持倉量已經從最高點減少了2/3。這說明大量投機資金在撤離原油市場。另一方面,次貸危機程度不同地給美國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石油需求量,導致國際油市價格的波動。 次貸危機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現在還難以下結論。因為次貸危機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國際油價影響程度的大小取決於次貸危機的演變趨勢。因而,需要分不同情景來分析次貸危機對國際油價的影響。 第一種情景,最樂觀的情況下,如果在歐美國家央行等機構聯合採取干預措施之後,次貸危機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圍之內,從而不會進一步加劇美國房地產市場衰退,美國金融市場保持相對穩定,對美國實體經濟不會產生較大影響。那麼,次貸危機同樣不會對國際油市今後的走勢產生什麼大的影響。 第二種情景,最悲觀的情況下,如果次貸危機僅僅是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帶來的嚴重沖擊的開始,特別是次貸危機在現代高度發達、全球一體化的金融市場體系中被不斷放大,次貸危機演化為信貸危機,進而沖擊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那麼,次貸危機必然會導致美國實體經濟的大幅減速,甚至衰退。目前美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總量的近1/3,美國經濟大幅減速或衰退將會對國際油市帶來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次貸危機將會扭轉瘋狂的國際油市,導致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 第三種情景,最可能的情況下,次貸危機既不會就這么輕松解決,也不會嚴重惡化到引起經濟衰退。根據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預計,美國次貸危機造成的損失可能在500億~1000億美元之間。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已經暴露的問題也許還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損失可能高達3000億~5000億美元,次貸危機今後還可能進一步發展,其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將更加難以估量。據瑞士信貸集團專家分析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可能需要到2008年底或者2009年上半年才能完全平息。在此期間,市場可能會不時面臨新的沖擊,如果大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震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使得本已減速的美國經濟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次貸危機將會造成信貸緊縮。由於次貸危機,美國很多銀行和貸款機構將會逐漸提高貸款利率和減少貸款數量,提高貸款門檻,減少對高風險產品的投資,增加國債等風險較低產品的投資。信貸緊縮將會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進而影響經濟增長活力。另一方面,次貸危機造成證券市場負財富效應,對消費者信心產生負面影響,對主要依賴消費拉動的美國經濟增長產生實質性影響。在最可能的情況下,次貸危機進一步加劇美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將會明顯加大國際石油市場的波動。 總體來看,今後一段時期,全球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並未受到危機的打擊,一方面,這些國家普遍擁有豐厚的外匯儲備,有能力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買回自己的貨幣,避免由於全球利率上升導致的貨幣危機;另一方面,這些國家政府的公共債務比率都非常低,低於經合組織平均75%的水平,有助於抵禦次貸危機的沖擊。因而,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石油需求仍然比較旺盛,石油供求關系依然處於緊平衡狀態。次貸危機是在地緣政治風險、恐怖襲擊以及投機炒作等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國際油市的不確定性,使得國際油價的走勢更加撲朔迷離。此外,夏季颶風季節基本已過,季節性石油需求高峰也將很快結束,下一階段需要重點關注歐佩克9月份是否做出增產的決定等因素。

❹ 俄已停止向歐洲6國供應天然氣,或將導致氣荒加劇,歐洲為何離不開俄能源

我個人認為歐洲之所以離不開俄國的能源,其實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1個方面,沒有替代者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你不從俄羅斯買能源,沒有人能代替俄羅斯這一角色所以你只能導致能源缺失這種狀況加劇。第2個方面,歐洲各國本身就是缺少能源的國家,我們要知道論是天然氣還是石油,這都是不可代替,也不可再生產的資源,而這種資源恰恰是歐洲各國缺少的東西你不買你就沒有辦法。第3個方面,就算找到賣家也沒有那麼合適的周邊配套系統。

其他買家沒有配套設施

石油還好說,天然氣這種東西你要購買,必須得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才能夠把天然氣傳送過去,而俄羅斯在與歐洲各國做買賣這么多年。已經把周邊所有的配套設施建造的十分完善,這是其他賣家無法比擬的也是歐洲各國無法從其他國家購買能源真正原因,

❺  俄羅斯經貿概況及油氣安全戰略

一、俄羅斯的經濟貿易概況

俄羅斯聯邦亦稱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2年12月1日,人口1.453億,居世界第7位(俄羅斯國家概況,轉自外交部網站,2003,8,14)。蘇聯解體後俄全盤接受美等西方國家推薦的經改葯方,採取「休克療法」,推行以大規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為核心的激進經濟改革,經濟連年下滑。1999年受盧布貶值和國際市場油價上揚以及普里馬科夫政府大幅調整經濟政策,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等內外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俄經濟呈現好轉勢頭。2000年普京繼續推行穩健的社會經濟政策,利用國際油價一度上漲的有利形勢,大力拓展國外能源市場,俄經濟好轉勢頭進一步鞏固,宏觀經濟指標大幅上揚。2001年俄政府進一步深化社會和經濟自由化改革,經濟增幅小於2000年,但恢復性增長的勢頭繼續得到保持,且增長質量有所提高。2002年俄政局進一步穩定,發展經濟成為當局的中心任務和朝野共識,在這一有利環境下,政府進一步加強經濟立法,規范經濟活動,投資和經營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同時借國際油價上漲之機,獲取大量石油美元。但俄經濟增長受國際能源市場行情影響仍較大,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2002年俄羅斯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天然氣、電力、煤、焦炭、機器設備、黑色及有色金屬等(俄國家海關委員會,2003年)。2002年俄與歐盟國家貿易額佔俄外貿總額的36.6%,與獨聯體國家佔17%,與亞太國家佔16.4%,與東歐國家佔12.9%(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2002年俄社會經濟狀況,2003年)。

二、俄羅斯的油氣產儲量和油氣貿易概況

俄羅斯是原蘇聯解體後所獨立的最大的國家,而其經濟卻一蹶不振,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也比較小,但俄羅斯是世界石油,特別是天然氣資源大國。據不同來源的估計,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70億~100億噸,佔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的8%~13%。俄羅斯2000年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66.25億噸(表8-1),其分布情況見圖8-1。與1999年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相比沒有變化。

表8-1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儲量變化表(單位:石油為億噸;天然氣為萬億立方米)

全球42%的天然氣資源和34%的天然氣儲量在俄羅斯,其2000年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為48.1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38%~45%。

在俄羅斯石油工業體系中共有13.35萬口油井和6400口氣井。俄羅斯石油行業已經受了多年的嚴重衰退,自1992年到2000年採油量大約減少了25%。俄羅斯石油工業是一個資本密集、生產技術過程復雜、多專業縱向一體化的行業整體。在原油生產方面、俄羅斯有130家石油股份公司,其產量水平見表8-2。但是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停產油井在大幅度減少,投產新井大幅度增加。

圖8-1俄羅斯油氣區分布圖

(據李國玉,2001)

表8-21998年俄羅斯聯邦石油開采企業生產狀況

(據俄聯邦國家統計委員會,1999)

俄2002年原油產量達到3.7963億噸,比2001年增產3140萬噸,約增長9%(孫永祥、劉倩如,俄羅斯燃料能源工業一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石油經濟,2003年第四期)。俄羅斯2000年石油產量為32300萬噸,比1999年增加了8.94%。俄羅斯天然氣2002年的開采量達到594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產137億立方米,約增長2.4%,其2000年的天然氣產量為5450億立方米,比1999年減少了20.97%(表8-3)。

表8-3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單位:石油為億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據BP2001;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2002)

俄羅斯每年向本國市場供氣超過3000億立方米,通過管道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約1200億立方米,占歐洲天然氣市場需求的25.7%,此外,還向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出口天然氣近800億立方米。1998年俄羅斯共向國內外供應天然氣為5900億立方米,其中59%供應俄羅斯聯邦,25%流向歐洲市場,16%供應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各國。俄羅斯1998年的天然氣貿易量為1194億立方米,而1999年的貿易量為1255億立方米,增加了5.1%。1999年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增加5.1%,達1255億立方米。輸往中歐的氣量減少5.2%,減到393億立方米,向西歐國家(包括土耳其)出口862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10.7%)。亞(馬爾)-歐(洲)輸氣管道波蘭段的完工以及德國段的擴容增大了向德國的出口能力,目前德國是俄羅斯天然氣最大的進口國,年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能力達到191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長14.4%。隨著新的天然氣進口合同生效,土耳其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上升30.3%,達88億立方米。希臘也大幅度增加了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達15億立方米。

俄羅斯是石油生產大國,也是油氣出口大國。每年通過管道出口天然氣1303億立方米,出口石油1億多噸。它的大量石油運往義大利、愛爾蘭、德國、英國、瑞士和匈牙利。此外,還向希臘、奧地利、波蘭、西班牙、加拿大、丹麥、美國、土耳其、芬蘭、捷克、斯洛伐克、荷蘭、比利時,以及古巴、馬爾他和塞普勒斯等國出口石油。歐洲佔俄羅斯石油出口量的95%,其中,中歐佔46%,南歐佔26%,東歐佔21%,北歐佔2%。2002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達1.845億噸,比上年增長13.8%;汽油出口量達到5800萬噸,增長14.3%;重油出口量達到2580萬噸,增長38.7%;天然氣出口量達到1864億立方米,增長3%(孫永祥等,2003)。

至2000年底,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21.3萬公里,2002年輸油氣總量20997億噸公里(俄國家統計委,2002)。

目前,俄羅斯正在就俄羅斯的石油向亞太市場出口而努力,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俄就簽署了俄羅斯向中國提供石油並共同出資修建輸油管道的備忘錄,但關於俄羅斯是把石油輸往中國(安加爾斯克—大慶),還是輸往太平洋沿岸(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見圖8-2)合算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很久,俄政府一直在兩個方案中舉棋不定。這主要是日本政府從中想獲得一些油氣利益。為了與中國競爭,日本官員也用各種方法向俄羅斯頻頻示意:日本准備將俄羅斯作為其固定的石油進口國,改變過度依賴波斯灣國家石油供應的現狀。目前,波斯灣是日本石油的第一大進口地,占其進口總量的82%,但是今後日本承諾每年從俄進口近5000萬噸石油,這相當於其年進口量的四分之一。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訪問莫斯科時,曾表示日方願參與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這條長3765公里,耗資38億至56億美元的石油管道建設,並許諾在以後的幾年中向俄羅斯石油工業投資80億~100億美元。

圖8-2東北亞石油管線方案示意圖

(據新浪網,2003)

三、俄羅斯的油氣消費

1.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和油氣消費

自從原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經濟出現低增長或負增長,這樣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消費也進入低迷狀態(表8-4和表8-5)。

表8-4俄羅斯的人均GNP及其經濟增長(單位:美元/人)

(據《能源政策研究》,2000.4)

表8-5俄羅斯的石油及天然氣消費(單位:石油為百萬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俄羅斯近幾年每年的天然氣消費量為3772億立方米,石油消費量為1.23多億噸。

2.俄羅斯的油氣消費結構

俄羅斯的油氣消費水平比較高,特別是天然氣高達50%以上。俄羅斯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見表8-6。俄羅斯天然氣消費結構見圖8-3。

表8-61998~1999年俄羅斯一次能源消費及結構

(據中國礦情通報——能源礦產專輯.2001)

四、俄羅斯的油氣安全戰略

1.俄羅斯儲備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俄羅斯是能源生產大國,其生產的油氣不但滿足本國的需求,而且有大量的出口。因此俄羅斯近幾年不用擔心其油氣消費的供應安全問題,但是俄羅斯目前仍有許多的油氣安全問題需要解決。

圖8-3俄羅斯天然氣消費結構

資料來源:《油氣儲運》,2000年第6期

俄羅斯油氣安全問題是:

1)國內石油產量在從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裡從5億噸逐步下降到了3億噸。但是出口還不可能迅速地減少。

2)20世紀80年代以來,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生產和地區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是西西伯利亞和烏拉爾—伏爾加的油氣產量在全俄羅斯的比重開始下降。到目前為止采儲量很高。從今後5—10年看,俄羅斯必須在它的油氣區找到足夠的資源,才能替補或保持全國油氣產量的穩步增長和出口的需要。新的油氣區主要是在季曼諾—伯朝拉地區、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裏海地區和北部大陸架,但是前景都遠不如老油氣區,而且開發的成本相當高。

3)由於俄羅斯的油氣出口比例比較大,受石油價格波動和外部市場的影響之大直接威脅俄羅斯的外匯和經濟基礎。

4)目前俄羅斯經過烏克蘭島東歐管道運輸仍然面臨支付問題,而新的通道建設面臨資金問題。亞太地區的需求量潛力巨大,為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資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但是本地區的市場開發還面臨著巨大的問題,有待政府和工業界的密切配合和解決。

俄羅斯的能源戰略主要體現在《21世紀前20年的能源戰略規劃》,其總體思路是從全俄羅斯的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出發,重新認識和確定能源戰略和政策。在今後的20年裡,石油天然氣工業的戰略轉移和強化開發是主要內容。

抓緊油氣勘探開發。俄羅斯目前的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據統計俄羅斯大體有65%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和85%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位於西西伯利亞。但俄羅斯巨大的後備油氣資源在東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北部和大陸架。按目前的規劃,東西伯利亞的產量比重可以提高到15%~20%。出於國內外油氣勘探開發的比較成本優勢,俄羅斯已經並將繼續在中亞、伊拉克、利比亞、印度和南美一些國家開展油氣勘探開發活動。其次俄羅斯在本世紀初還將建設第二條到歐洲的天然氣管線、到亞太地區的油氣管線和控制中亞油氣出口的管線。

在保持石油供應基本穩定的同時,積極開發和利用天然氣資源。俄羅斯天然氣發展戰略:

1)開發西西伯利亞天然氣資源,特別是亞馬爾半島的天然氣資源。

2)擴大天然氣出口,鞏固歐洲原有的天然氣市場份額,開辟亞太地區天然氣新市場。

3)進一步提高國內城鄉、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氣化水平,優先滿足商業、民用和農業部門的天然氣需求,擴大電站的天然氣消費量。

4)進一步修復、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網,加速建設新的長輸管線。

2.俄羅斯油氣的儲運

俄羅斯管道運輸約佔全國貨運周轉量的60%和占貨運量的30%。俄羅斯石油運輸股份公司和成品油股份公司負責原油和成品油的運輸業務。這兩家公司是按照1992年7月1日俄聯邦總統令決定組建的。

通過輸油干線向國內消費者提供石油並向國外出口。俄羅斯的輸油干線總長度超過4.8萬公里。隨著俄羅斯石油產量和輸油管道運量(指相當於設計能力的一般)的下降,地區性輸油管道系統的效率和作用隨之削弱。輸油干線老化形勢更加嚴重。為保證管道的可靠性,必須經常檢查管道線路部分和泵站的設備,發展管內診斷是提高這項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針。

從表8-7的數據不難看出,規模很大的俄羅斯輸油業與西歐相比是落後的。除了自然氣候條件之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很長的距離決定的。例如,在俄羅斯的歐洲地區消費的燃料和動力佔全國消費量的60%以上、而自產的一次能源只佔46%。1994年俄羅斯運輸1噸原油和成品油的平均運輸距離為2133公里,而法國為300公里,英國為147公里,挪威110公里。

表8-7俄羅斯及西歐國家的油氣儲運

(據歐洲北美運輸統計年報紐約/日內瓦,1996)

俄羅斯統一供氣網管道總長為14.88×104公里(不包括配氣管道),其中設有5508座干線階段閥,河流穿越2000多處,在管網中設有地下儲氣庫22座,在氣田、輸氣干線和地下儲氣庫共設有壓縮機站250座,輸氣干線按不同直徑構成見表8-8。

表8-8俄羅斯不同直徑輸氣管道所佔比重

(據歐洲北美運輸統計年報紐約/日內瓦,1996)

3.俄羅斯的能源地緣政治戰略

俄羅斯聯邦政府和燃料能源部提出,當前對外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是採用外交手段使國家參與平等的國際能源合作,鞏固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的地位,同時要在對外經濟和地緣政治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為此俄聯邦的確定的能源地緣政治戰略是:

1)把獨聯體國家放在其能源地緣政治的首要地位。俄很重視與獨聯體國家發展合作。俄對獨聯體國家的能源戰略是發展和深化一體化進程。

由於美國藉助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而在中亞地區大動干戈,派軍隊留守在中亞地區,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滲透中亞和濱裏海地區,確保美國在該地區的能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利益。這對俄羅斯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俄能源外交在此地區最優先的工作是參與獨聯體國家間多邊和雙邊能源合作,防止美國在該地區的進一步滲透。與此同時,必須保證新獨立國家的利益,以及在利益平衡基礎上進行最大限度的能源合作。

2)確保歐洲作為俄羅斯的傳統能源出口地。俄羅斯在此地區的主要任務是,保留對臨近的歐洲和非洲以及中亞國家的競爭力;使俄羅斯能源企業參加東歐和東南歐地區的能源產品出售、當地能源企業的股份制和私有化,保證以優惠的價格和可靠的條件將俄能源輸向西歐;建立有歐洲夥伴投資、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

3)中近東既是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也是其潛在的財源。俄羅斯在該地區的主要的能源地緣政治是為俄能源公司參加有關該地區的能源項目創造條件;鞏固俄羅斯在土耳其能源市場中的地位,保留俄羅斯作為向土耳其供氣的主角等。

4)把南亞和亞太地區作為俄羅斯能源地緣政治考慮的特殊地區。俄羅斯將擴大與該地區國家的能源合作,目的是要找到理想的能源出口市場。

俄羅斯正加緊與中國進行談判,以便建立走向中國特別是東北亞市場的油氣管道。目前正在論證的管線有:

圖8-4東北亞計劃管線地理分布圖

(據胡見義,2001)

路線一:伊爾庫茨克州→滿洲里→哈爾濱→沈陽→大連→仁川

路線二:A.管輸天然氣到薩哈林島南端的南薩哈林斯克,經液化後,以LNG方式銷往日本、韓國、中國沿海等地區,其中以日本為主要消費市場,直接參與東南亞地區的LNG市場競爭。

B.薩哈林→海參崴→圖們江地區→朝鮮→韓國

路線三:伊爾庫茨克州→烏蘭巴托→北京→日照→韓國(日本)

路線四:雅庫特→黑河→大慶→沈陽

以上管線計劃見圖8-4。

俄羅斯不僅發展與中國、日本、韓國及其他發達國家間的雙邊合作關系,還要發展多邊關系。

5)美國既是俄羅斯的競爭對手,又是難得的夥伴。俄羅斯對美國採取了既斗爭又聯合的辦法,無論在裏海、中東等「熱點」地區,還是在俄羅斯國內產油區都出於自身油氣工業發展的需要和戰略上的考慮,與美國進行著「秘而不宣」的爭奪。

❻ 詳細講述一下俄羅斯的經濟體系

經濟俄羅斯現在的經濟狀況人均GDP應該在6000美圓.但是含金量非常高,都是靠工業和科技的,不像有些國家都是靠炒股炒樓的.但不管怎麼說和蘇聯時期比起來還差的遠,俄羅斯現在的綜合國力估計相當於蘇聯70年代的水平. 發展 俄羅斯是世界經濟大國。蘇聯時期它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蘇聯解體後其經濟一度嚴重衰退。2000年之後俄羅斯的經濟迅速恢復發展。2006年俄羅斯的經濟全面超過1990年解體前。2007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35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豐富的資源為俄羅斯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俄重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部門發達。近年來俄羅斯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宇航航空工業、高科技產業迅速崛起。特別提出的是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獨特的地位,實力雄厚,其武器產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出口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資源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森林覆蓋面積8.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2-13%。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最大的煤礦:庫茲巴斯 最大的鐵礦:庫爾斯克 最大的油田:第二巴庫、秋明 工業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 。 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西西伯利亞工業區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中央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以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農業 2004 年農業產值為13663億盧布 ,同比增長1.6% 。 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 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服務業 2004 年服務業產值 42035 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25% 。 2004 年服務 業從業人口400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59.6%。 交通運輸 俄羅斯的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管道運輸均很發達。 以鐵路、管道為主。鐵路在歐洲部分比較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管道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 鐵路 至2003 年底鐵路總里程為13.9萬公里,客運量157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016 億噸公里(2004 年)。 公路 至2003 年底公路總里程90 萬公里,客運量168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21 億噸公里(2004 年)。 水運 2003 年海運商船3900 艘,總噸位 830 萬噸。 2004 年,海運貨運量 589 億噸公里,內河貨運量878 億噸公里。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包括摩爾曼斯克、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新羅西斯克等。 空運 2001 年民用飛機有7 萬多架,國際航線總長約8 萬公里 。 2003 年客運量52 億人公里,貨運量 30 億噸公里(2004)。主要機場有莫斯科的謝列梅傑沃2號國際機場、謝列梅傑沃 1號國際機場、伏努科沃1號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機場、聖彼得堡國際機場、新西伯利亞機場、葉卡捷琳堡機場,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等。 管道運輸 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 21.3萬公里,2004 年輸油氣總量 24133 億噸公里。 金融銀行 主要銀行有: 1 、俄羅斯儲蓄銀行, 1991年成立,注冊資本 241 億盧布。 2 、俄羅斯外貿銀行, 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 65.5 億盧布。 3 、工商銀行, 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2.9 億盧布。 4 、首都儲蓄銀行-農工銀行, 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1.6 億盧布。 5 、國際工業銀行, 1992年成立,注冊資本 18.5 億盧布。 6 、天然氣工業銀行, 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 18.5 億盧布。 此外俄大銀行還包括外經銀行、阿爾法銀行和古打銀行等。 對外貿易 據俄羅斯海關委員會統計,2009年俄羅斯貨物貿易進出口3891.4億美元,較上年(下同)減少37.6%。其中,出口2339.4億美元,減少36.4%;進口1552.1億美元,減少39.3%;順差787.3億美元,減少29.7%。 2009年俄羅斯對荷蘭、義大利、中國、德國和土耳其的出口額分別佔俄羅斯出口總額的15.1%、8.5%、6.9%、4.9%和4.6%,為353.2億美元、198.0億美元、161.8億美元、114.9億美元和107.8億美元;自中國、德國、美國、烏克蘭和法國的進口額分別佔俄羅斯進口總額的14.2%、12.3%、5.7%、5.5%和5.1%,為219.6億美元、190.5億美元、89.0億美元、85.9億美元和79.4億美元。俄羅斯前五大順差來源地依次是荷蘭、義大利、土耳其、波蘭和哈薩克,順差分別為323.3億美元、127.2億美元、77.0億美元、60.3億美元和53.0億美元,減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來自德國、中國和法國等,其中對德國和中國逆差減少40.7%和59.5%,但對法國逆差增長12.9%。 對外投資 截止2004 年底,俄累計對外投資 69 .73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佔60%,協議投資佔6.2%,其他投資佔33.8%。主要投資對象國有:英國(18.6%)、塞普勒斯(10.9%)、荷蘭(8.8%)。 截止2003年底,俄對華投資項目1542個,實際投資額3.38億美元。 外國資本 截止2004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820億美元,同比增長43.8%,其中直接投資佔44.1%,協議投資佔1.9%,其他投資佔54%。 2004年吸引外資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6.4%,其中直接投資佔23.3%,協議投資佔0.8%,其他投資佔75.9%。外國對俄投資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業及日用品修理業130.37億美元,加工業102.36億美元,采礦業99.34億美元,不動產25.72億美元,交通、通訊業20.33億美元,國家管理和軍事安全、社會保障10.59億美元,金融業10.01億美元,建築業2.34億美元,農業、林業1.21億美元,公用事業1.07億美元。 2004年主要對俄投資國:德國(佔11.4%)、英國(10.6%)、美國(8.1%)、法國(4.7%)、維京群島(2.3%)、瑞士(2.1%)、奧地利(1.7%)。 生活水平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 盧布(約218美元),同比實際增長7.8%。2004年俄職工人均月工資6828盧布(約237美元),同比實際增長10.8%。2004年12月消費品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1.7%。</SPAN></p>

❼ 俄羅斯停止對歐洲多個國家供應天然氣,是否會導致歐盟經濟衰退

這個情況可能會成為歐盟經濟衰退的導火索,但絕對不是直接導致歐盟經濟衰退的直接原因。

我們可以嘗試這樣理解:雖然歐盟的很多國家對俄羅斯發起了一系列的經濟制裁,俄羅斯也決定會限制向這些國家供應石油和天然氣,但因為歐盟國家本身有著一定的經濟體量,很多國家本身的經濟抗挫折能力也非常的強。除非歐盟國家本身存在一定的經濟問題,不然並不是所有的歐盟國家都會因此而陷入到經濟衰退當中,我們國家之間也會通過各種方式互相救助。

與此同時,如果歐盟國家不能合理處理好能源短缺以及通貨膨脹問題的話,每個問題其實都會成為歐盟經濟衰退的導火索。因為這些問題都非常棘手,所以歐盟國家確實需要嚴肅處理好自己的經濟問題了。

❽ 歐盟停止制裁,俄羅斯的經濟會好轉嗎

俄羅斯的政治穩定依賴於經濟安定。現在的俄羅斯已經完全淪為一個以出口能源產品和工業原材料為主的資源外向型國家,出口創匯全靠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及礦產品,還有就是武器出口。之前的10年,俄羅斯能夠口通過改善民生來贖買國內民眾,其依仗的就是過去接近10年來的國際石油天然氣的價格高漲,才讓俄羅斯的日子好過起來。
之前傳統排外的俄羅斯,之所以最後不顧國內有些民眾和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而下定決心計入世貿組織,是有其深遠的算計和考慮的。
俄羅斯曾經計算過在國際能源價格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下,俄羅斯基本上可以在2030年之前基本達到歐洲中等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但是要實現這個目的,除了能源價格不能有大的波動外,另一個就是要控制國內的通貨膨脹,特別是防止基本生活品的物價上漲過快。而俄羅斯在很多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糧食和其他食品)是無法自足的,都要依賴進口才能保障國內供應。而加入世貿組織後,雖然要犧牲掉一些國內一些競爭力並不強的產業,但是卻可以由此進口更加便宜的農產品和生活日用品,來抑制物價,對沖通貨膨脹,保持國內穩定。而且世貿組織本來規定,大宗能源產品和礦石是不能被課以重稅的。所以這么算下來,加入世貿組織對俄羅斯是明顯的利大於弊。特別是對俄羅斯實現它在2030你啊以前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重要保障。
另外歐洲不僅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的客戶,也是俄羅斯農產品和科技產品的重要供應方,而且是俄羅斯對外融資的最大資本市場。大量俄羅斯的企業,尤其是能源巨頭和軍工企業在國際收支方面的金融服務都離不開歐洲,甚至美國的金融界。
現在俄羅斯反制裁歐美,禁止進口歐美的農產品,其國內市場的物價已經控制不住,通貨膨脹自第三季度開始一再突破俄羅斯設定的底線。民族狂熱主義和所謂愛國主義只是一時的熱情,人畢竟要吃飯,要過日子的。長期以往,國內民意就要轉向。社會穩定就要受影響。
此外,俄羅斯和歐盟在天然氣問題上是互相依存的,不存在俄羅斯單方面的對歐盟卡脖子的問題。如果俄羅斯斷氣,自己同樣嚴重損失最大最重要的外匯收入。以前蘇聯搞計劃經濟時,在制定計劃時都是先算鋼產量,然後以鋼產量為核心數據來一次制定發電量,交通運輸和其他數據指標。現在俄羅斯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則是先算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量,然後算出預計的外匯收入,再計算能進口多少商品物資,能夠給國民多少福利,高多少建設投資等等。所以真和歐盟一拍兩散,對方不好受,俄羅斯則不僅僅是不好受的問題了。二世整個經濟要傷筋動骨,甚至動搖了。所以俄羅斯哪次也沒真敢給歐盟斷氣。而且這件威懾武器的有效期也維持不了幾年了,美國預計最早在2016年,其頁岩氣供應可以在滿足本國需求後向歐盟出口。而且現在中東石油普國家,因為美國的能源自給政策,連年減少從中東的進口,為了彌補市場損失,科威特,沙特等國家都在拚命增加向歐洲的天然氣出口。一旦土耳其地中海的輸氣管道完全建好,歐洲將開始擺脫對俄羅斯的天然氣的依賴。到那時候,俄羅斯就真的連威脅都威脅不了歐洲了。
所以俄羅斯現在表面上橫得不行,內心是虛弱緊張的。所謂向東看,更多是做給西方看的姿態。無論是在農產品供應,還是金融資本服務,高科技產品供應上,中國都不可能完全替代歐美。目前國際能源市場還是石油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歐元有一小部分。俄羅斯不可能擺脫美院和歐元,人民幣和盧布都不是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貨幣,就幾個項目實現貨幣互換是可以的,丹斯不可能永遠一直這么搞。所以俄羅斯需要的,中國即使有心也是無力來滿足的。所以,即使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全力推動,甚至不惜更換對此不熱心的經濟主管官員,但是俄羅斯國內從經濟界,金融界,工業,知道學術界都是不看好向東看的政策的。
所以俄羅斯和歐盟最終還需要彼此妥協的。但是時間不再俄羅斯一方,拖延得越久,克里姆林宮手中的籌碼就越少。如果長期拖延下去,國內經濟出現大動盪,美國再一不做二不休地比歐佩克防水增產,吧石油天然氣價格徹底打下來(的那個你啊里根上台後,就在蘇聯國際負債達到峰值時這么搞過蘇聯。),一根蠟燭兩頭燒。估計俄羅斯的戰略目標不僅要泡湯,恐怕連金磚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地位也保不住了。經濟上不能贖買民眾,政治上的風暴也就要來到。我看普京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❾ 俄羅斯的現狀如何未來應該何去何從

按照美國慣例,每年年初,現任總統都要在國會做年度報告,闡述政府的施政方針,被稱為「國情咨文」。
美國在開國初期,就有了「國情咨文」這種形式。《美國憲法》第二條第三款中寫道,「總統應隨時向國會報告聯邦情況,」這里的「聯邦情況」後來演變成了「國情咨文」。1790年1月8日,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做了第一份關於「聯邦情況」的報告,該報告當時被稱為「年度咨文」。1945年,該報告開始被正式稱為「國情咨文」,並且不再僅僅面對國會議員,而是通過廣播電視面向廣大民眾傳遞總統的政策主張。
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國情咨文」已經變成「總統駕馭與國會關系的一個基本手段和發揮國家領導作用的有力方式」,特別是電視直播的出現,使「國情咨文」從「空洞的政策演說演變成一項重大的游說宣傳」。歷屆美國總統都非常重視「國情咨文」的作用,歷史上著名的「門羅主義」就是門羅總統通過「國情咨文」的形式傳遞出來的。里根也在其國情咨文中闡述其「邪惡的蘇維埃帝國」的政策主張。布希總統今年發表的「國情咨文」也被媒體稱作是為其第二任期定下了「指標」。
現在,不僅是美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實行總統制的國家,也都把總統向國會發表的年度報告稱為「國情咨文」。

❿ 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維持原定適度增產計劃,此舉會帶來哪些影響

美國、英國、歐洲聯盟等西方經濟體試圖說服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歐佩克成員國進一步增產,以平抑油價。歐佩克方面拒絕調整既定增產計劃。這說明,一場俄烏沖突引發的地緣政治博弈已經轉化為美國爭奪歐洲市場、西方希望歐佩克擴大增產的能源軟實力博弈。

石油結盟大於政治結盟,新一輪石油價值擴張正隨著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持續高位深入推進,石油軟實力價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表現得更加突出,產油國都希望這一輪收獲超額價值回報的周期保持更長時間。

盡管美國基於政治因素的能源軟實力博弈在歐洲得逞,但在海灣卻沒有贏得不考慮政治因素的石油軟實力支持。現在國際油價雖然相比過去有了一定的下跌,但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油價還是非常高的,並且起伏非常的不穩定。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可能要成歐配增產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