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而犧牲,記者為報恩娶了他妻子,現今如何
很多人都覺得記者是一個十分安全的職業,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就要看是什麼樣的記者了,還是有很多記者做著高危險的事情的,比如說戰地記者。特別是在之前那個戰爭四起的年代,為了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很多記者都需要親自到作戰現場拍攝和搜集資料,這才有了我們現在很多紀錄片,那些紀錄片都是真實的將作戰過程所記錄下來的,是那些記者讓我們看到了過去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
結語
盧宇光是一個溫暖的人,他把一個本就破碎的家庭重新組建起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對於工作也是盡職盡責,從不退縮。
這樣的記者是讓我們都十分敬佩的,那位特種兵不畏懼自己的生命危險選擇保護盧宇光的故事也感動了很多人。
⑵ 中國記者俄羅斯遇險,俄特種兵捨命相救,他娶特種兵妻子為妻,後來如何
如果你無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真相告訴全世界!這是每一位戰地記者的人生格言,他們雖是記者,但卻並非如普通記者那樣,他們是戰場上的逆行者,冒著生命危險為全世界的人們實時報道最新戰況,用他們的鏡頭記錄戰場上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盧宇光就是戰地記者中的一位。
在後來的一段時間里,盧宇光盡心盡力地照顧特種兵的妻子和他僅一歲大的兒子。而他的妻子因為盧宇光生活中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心,對盧宇光好感倍增,兩人日久生情,不久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兩人也是十分幸福並育有一個女兒。雖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盧宇光對那名特種兵的兒子始終視為己出,不曾有過半點偏愛。但由於兩國的文化差異,再加上妻子後來染上了酗酒的惡習,盧宇光最終提出了離婚,兩人和平分手。
⑶ 麻煩詳細介紹一下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劇院人質事件所涉及到的特種部隊,恐怖分子及他們所用的武器(網站也行)
俄軍ak74加上那種特殊的氣體
⑷ 誰有關於俄羅斯OMOH部隊的資料
俄羅斯特警 OMOH 在俄羅斯,OMOH(俄語全稱:отрядмилицииособогоназначения)被稱為「黑色貝雷」或「黑手黨殺手」。 內務部在俄羅斯作為獨立機構,擁有極大的權利;而OMOH就配合它執行任務。 OMOH是1987年成立的精英特種部隊,其主要任務為組織犯罪和殲滅毒品販子。在重大情況發生時,OMOH往往會和阿爾法部隊(俄羅斯特種部隊)並肩作戰。2002年10月,車臣武裝分子製造了俄羅斯歌劇院人質事件,OMOH和阿爾法部隊為解救人質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⑸ 俄羅斯歌劇院人質事件是什麼
2002年發生。10月27日,俄羅斯特種部隊昨天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解救人質行動取得成功。據聯合早報報道,以下是莫斯科發生人質危機事件的始末。
發生劫持人質事件的莫斯科的軸承廠文化宮劇院。
10月23日,星期三
晚9時左右,四五十名車臣綁匪闖入莫斯科東南區一家劇院,將在那裡看音樂劇的700多名觀眾、100多名演員和文化宮的工作人員扣為人質。
非法武裝劫持人質的頭目巴拉耶夫要求俄羅斯在一周內撤出車臣,否則,他將引爆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
--他們警告:警方每打死他們一人,他們就殺死10名人質。
--大約30人被釋放,包括兒童和外國人。
10月24日,星期四
--俄羅斯總統普京取消了出訪計劃。
--俄羅斯解救人質工作小組同綁匪取得聯系並開始談判。
--包括一名英國人的九名人質被釋放。
--下午2時,普京首次聲明說,這次人質危機是「外國恐怖組織中心策劃的」。他命令特種部隊「准備解救人質,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質的安全」。
--全國電視台公布了人質向普京的籲求,他們呼籲總統結束車臣戰爭:「我們要求您作出明智決定,結束戰爭。我們厭倦了戰爭,希望和平。」
--下午6時30分,兩名女人質設法從一個窗戶逃出。綁匪向她們開槍和投擲手榴彈,其中一人受傷。
--晚上,26歲的售貨員羅曼諾娃在試圖進入劇院時,被綁匪射殺。綁匪說,他們認為羅曼諾娃是特工。
--半島電視台播放了一個錄象,一名婦女自稱是綁匪成員,她發誓要「殺死數百名異教徒」。
--聯合國安理會一致譴責劫持人質的恐怖行為,並呼籲無條件釋放人質。
10月25日,星期五
--早晨6時30分,七名男女人質被釋放。
--中午12時30分,包括一名瑞士女孩的八名8到12歲的兒童被釋放。但綁匪從原先答應釋放75名所有外國人質的立場退卻。
--莫斯科發生幾起反對戰爭的小型示威活動。
--下午4時45分,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長帕特魯舍夫向媒體宣布,若綁匪釋放人質將保證其生命安全。
--晚上7時,普京總統說這次危機的當務之急是「確保人質的生命安全」。
--晚上8時,普京在電視上再次講話,說談判的大門仍然敞開,但他對車臣戰爭的立場不變。
--晚上10時35分,俄羅斯官員說,又有三名婦女和一名男性人質被釋放,他們都是亞塞拜然人。
--午夜,俄羅斯著名的車臣戰地女記者波利特科夫卡婭充當了綁匪和當局的調停人,並與綁匪會談。她說,如果當局不給出計劃從車臣撤軍的證據,叛軍將採取「最極端的措施」。她說,普京必須表態結束車臣戰爭,從車臣撤出一切軍隊。
10月26日,星期六
--2時30分,救護人員從救出劇院救出一男一女,他們都有槍傷。
--3時30分,劇院內傳出槍聲和爆炸聲。據俄羅斯官員說,綁匪打死兩名人質。一些人質然後試圖逃跑,綁匪向他們開槍。八名人質逃脫。
--凌晨5時30分,特種部隊開始發動襲擊。他們向劇院發射了迷魂氣,並在大樓牆壁上炸開一個洞。雙方爆發激烈槍戰。
--6時30分,特種部隊沖進劇院,可以聽到一系列爆炸聲和槍聲。五名女人質逃出。
30多名綁匪在戰斗中被擊斃,其中包括綁匪頭目巴拉耶夫。所有女性綁匪都系著爆炸腰帶。至少有八名人質被打死。特種部隊士兵無嚴重傷亡。
--7時,爆炸聲和槍聲沉靜下來。
--7時10分,特種部隊士兵將活著的綁匪押出劇院,許多被救人質也陸續離開。還有一些屍體被抬出。
--7時15分,一名官員宣布綁匪頭目巴拉耶夫被擊斃。
--7時25分,國際文傳通訊社報道,安全部隊已經徹底控制該劇院,所有人質已經被解救。官方後來宣布:750名人質被救,67名人質死亡。有34名綁匪被擊斃。
--7時45分,聯邦安全局官員說,在綁匪開始屠殺人質時,特種部隊才發起攻擊行動。
--8時15分,內政部副部長瓦西里耶夫說,大多數綁匪被擊斃,「一小撮綁匪」可能混在人質逃跑了,已經發布通緝他們的命令。
俄羅斯衛生部門透露,10月23日至26日在莫斯科發生的恐怖分子劫持人質事件中,共有118名人質死亡。(這個是因為特種部隊使用了特殊的化學葯品,結果很多人質吸入氣體後導致死亡)
⑹ 26年前,俄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後來怎樣
盧宇光出生在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畔,秀美的西湖孕育了他滿腔熱血的豪情壯志。他青年時期就參軍了,並在退役後成為了一名駐俄羅斯的戰地記者。
在一次行動中,一位俄羅斯特種兵為了救盧宇光而犧牲了自己,盧宇光為了報答他的恩情,娶了他的遺孀,並且承擔起撫養他兒子的責任,給了他們母子倆無憂無慮的生活。
盧宇光作為一個戰地記者,用自己的勇氣向世界展現出中國人的膽量;作為一個生死之交的戰友,用自己的行動向人們展現出了中國人的擔當。
黃沙百戰穿金甲
青年時期的盧宇光就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壯志。年少的他懷著「我自橫刀向天笑」的熱血,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參軍入伍,去軍隊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力。
在部隊中盧宇光表現良好,而且展現出了極高的文學天賦。他熱愛寫作,平時喜歡用筆墨留住軍營里熱血的生活。俗話說得好,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他的才華受到上級的賞識,因而被提拔為新聞幹事。
從部隊退役後,他選擇了走進記者這個行業。他有著堅毅勇敢的品質和優美細膩的文筆,堅強和細致在他的身上相得益彰,使他不久就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認可。但是他並沒有滿足於此,安逸的生活對於他來說太過於乏味,他是對生活的擁有著無限熱血的年輕人,是栓不住的雄鷹,在山谷中翱翔,期待暴風雨的洗禮。
盧宇光身上的冒險精神召喚著他去追求另外一種,擁有著無限可能的生活,所以他孤身一人來到莫斯科闖盪,最終成為了一名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的戰地記者。
但是後來由於夫妻倆從小生活在不同的國家之中,文化差異和生活理念都相差很大,難免產生矛盾,盧宇光也一直在危險中工作,生死離別可能是他們不再想要觸碰的傷疤。所以他們倆最終還是離婚了。
雖然離婚了,但是盧宇光始終定時給妻子寄送足夠的生活費,並且一直撫養兒子和女兒,給了他們所缺少的父愛和接受教育的機會。
雖然這份感情沒有走到最後,但是他始終都沒有辜負那位俄羅斯士兵的遺願,盧宇光這種重情重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⑺ 俄羅斯歌劇院人質事件始末,特種部隊使用了特殊的化學葯品
事件結束後,普京神情凝重地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嚴厲譴責國際恐怖主義,同時為救援行動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向罹難人質家屬及全體國民致歉。圖為普京看望醫院里的受傷人質。
羥甲基芬太尼是中國科學院首次發現的一個新的強效麻醉性鎮痛劑,鎮痛活性是芬太尼的58倍、嗎啡的6300倍。目前,羥甲基芬太尼作為一種強效鎮痛性失能劑主要用於反恐武器和軍事科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以後,恐怖主義活動日益頻繁,恐怖主義活動嚴重威脅著國際社會的安全和秩序,許多國家紛紛採取對策。在2002年俄羅斯大劇院的人質事件中,俄羅斯特種部隊行動小組在解救人質時就使用了芬太尼類強效鎮痛性失能劑。俄羅斯特種部隊之所以使用芬太尼類化合物,主要是因為芬太尼有特殊的葯理作用。
⑻ 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中特種部隊的首次任務竟是解救人質
解救人質是特警的,給,特種部隊是那個當訓練呢,這種對他么而言是小任務,也就是當一次訓練。
士兵突擊的那次邊境伏擊毒販也是這個意思,那武裝特警絕對搞得定,就是給那些特種兵新隊員一次真實的戰斗感受。
《我是特種兵》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Cw8SWt3weJnmsFYEW87FCw
⑼ 俄羅斯特種部隊的部隊介紹
1918年11月5日,前蘇聯紅軍正式組建進行間諜偵察和協調軍隊各偵查機構活動的戰地司令部注冊局,後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俄羅斯軍事偵察兵部隊--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事情報總局,即大名鼎鼎的「格魯烏」特種部隊。
格魯烏特種部隊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國防部長朱可夫元帥向蘇共中央政治局建議,在邊防軍區建立特種情報顛覆部隊,一旦發生戰爭或戰前危機,該部隊可潛入敵後進行破壞活動。成立初期,該部隊服裝千奇百怪,起初是摩托化步兵服裝,後穿著飛行員和通信兵服裝,最後才正式穿特種兵服裝。
1979年針對阿富汗緊張局勢,前蘇聯總參謀部決定成立土庫曼軍區特種部隊。該部隊成員都是烏茲別克人和塔吉克人,他們都會阿富汗當地語言。這支特種部隊成立後便被派往阿富汗戰場,攻打阿富汗總統阿明的總統府,並於1979年8月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進行敵後破壞活動。由於阿富汗游擊隊對前蘇聯軍隊構成極大威脅,1985年前蘇聯軍隊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決定向阿富汗增派兩只約6000人的特種部隊。在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格魯烏特種部隊共損失191人,而令對手損失5000多人。他們繳獲的武器足夠裝備一個師。在前蘇聯軍隊宣布從阿富汗撤軍後,他是最後一支撤出的部隊。
目前,格魯烏特種部隊的總部設在莫斯科市阿爾巴特街的俄羅斯軍隊總參謀部內,代號44388軍事部。總部內約五千餘人,派到國外的諜報人員另有一千三四百人,估計各類人約十萬人,每年經費預算為15億美元。前蘇聯時期,格魯烏的人事權,對外諜報活動計劃與安排等,都要受克格勃的監督與控制。
該部機構設置分部·局·處·科四級建制,共22個局,2個所,10個處,一個直屬科。第一局為歐洲軍事戰略情報局,第二至第四局是對其他地區進行秘密情報活動的軍事戰略情報局,第二局負責搜集北大西洋和東歐各國的戰略情報,第三局負責美國英國與中南美各國及英聯邦各國的戰略情報,第四局負責搜集從中東到亞洲各國的戰略情報。第五局是作戰情報局,負責軍事作戰方面的所有謀略破壞活動。第六局是電子情報局,主要進行電子情報活動。第七道第十二局都是情報資料研究機構。此外,還有特別行動局,主要進行對外顛覆破壞,暗殺,綁架,心理戰等活動;空間情報局,負責間諜衛星情報;外事局,又稱國防部外事局,負責蘇(俄)軍的外事活動,並從中進行諜報活動;訓練局,負責培訓諜報人員;行動技術局,負責所有諜報人員的技術裝備,設備;行政技術局,負責外匯和黃金等貴重物品;另有通信局,人事局等。
比較重要的直屬處有:直屬第一處,負責莫斯科地區的諜報活動;直屬第二處,負責在柏林地區的諜報活動;直屬第三處,負責第三世界和恐怖組織中進行諜報活動;直屬第四處,負責古巴對美進行諜報活動;直屬第五處為政治處;直屬第六處為財務處;直屬第七處為護照處,負責研究,偽造各國護照及各種票證;直屬第八處,負責文件加密與解密;直屬第九處為檔案處。
入選與訓練
格魯烏特種部隊的隊員挑選是十分嚴格的。進入這支部隊的隊員必須在其他部隊服役,且每位軍人都需經過特種訓練。
入選後還要進行更嚴格的特種訓練,除了特種兵進行的體能,耐力專業技能及實戰訓練外,因格魯烏部隊經常進行境外偵察活動,所以格魯烏隊員還進行強化的外語訓練,大部分隊員都能熟練的應用一門外語。此外,野外生存訓練對格魯烏部隊也很重要。訓練時,教官們通常將一名特種兵派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給他60發子彈和一天的糧食,讓他在那裡利用十天時間完成交給他的任務,以此鍛煉隊員在艱苦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還有,如何招募間諜也是格魯烏訓練與眾不同的地方。
格鬥訓練
Systema西斯特瑪 俄文(Система) 乃前蘇聯定義為國家機密的一項武術,早期是在前蘇聯時代的特種部隊所教授,學員必需參加軍隊多年並被選入如KGB(克格勃), GRU(格魯烏特種部隊) SMERSH (直屬於斯大林的反情報機構)等特種部隊才可以學習的高楷軍用武術。
目前已經開始逐漸對外傳授
武器配備
馬卡洛夫無聲手槍,AK-74突擊步槍,VSK94狙擊步槍,AN94突擊步槍,野牛沖鋒槍,PP-2000沖鋒槍,SVU戰術步槍,OSV-96狙擊步槍,AKM突擊步槍,斯捷奇金沖鋒手槍,IZHMASHSK-100系列突擊步槍及SVD狙擊步槍。
除此之外,每個隊員還配備一支名為PP-2000的9MM沖鋒槍,使用PP-2000發射7N31穿甲彈時,在90米的射距上可以擊穿3mm厚的鋼板,在50米處可以穿透厚度為5mm的鋼板,如果在20米距離上射擊,則可以輕松地穿透8mm厚的鋼板。 組建之初,阿爾法小組就已身負重任,因此,該小組對入選的成員可謂「萬里挑一」。阿爾法小組首批成員不超過30人,他們全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青年軍官,並且全都是通過了嚴格考試後才得以臍身於這支最精銳的特種突擊隊。
經過5年訓練,阿爾法小組終於真正成為了前蘇聯的第一支反恐怖「拳頭」。在20餘年的成長歷程中,阿爾法小組參與了數十次戰斗,屢屢大顯身手,立下了顯赫戰功,成為世人矚目的一支反恐怖利劍。
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裝置,潛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要求美方外交人員護送他離境,否則就要引爆爆炸裝置同歸於盡。阿爾法小組奉命採取果斷行動,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沒有發生任何傷亡。阿爾法小組乾脆利落的首次行動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9年12月27日,前蘇聯對近鄰山國阿富汗採取了突然襲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當夜,奉命調赴戰場的阿爾法小組參加了強攻阿明宮的激烈戰斗。在兄弟特種部隊的配合下,阿爾法小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佔了戒備森嚴的阿富汗總理府,生擒阿富汗革命委員會主席兼政府總理阿明。阿爾法小組第一次真正地經受了一場「戰斗洗禮」,充分展示了其獨特的戰斗能力,但也首次付出了犧牲9名隊員的慘重代價。其後,為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阿爾法小組提出了新的目標,這就是「在任何一個可能出現恐怖主義的環境中,阿爾法小組都要有『自己的人…。隨即,阿爾法小組開始擴大規模,成員數量大增。預防性措施並非白費工夫。
從1981年到1986年期間,前蘇聯境內發生了3起重大的恐怖主義事件。但由於阿爾法小組的果斷行動,這些恐怖主義事件無一得逞。
1981年,在薩拉普爾市,阿爾法小組制服了2名攜帶沖鋒槍將25名中學生扣為人質的恐怖分子,在整個戰斗中,孩子們沒有一人受到傷害。
1983年,在喬治亞加盟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圖一154型客機上的57名旅客,阿爾法小組適時採取行動,再次在毫無傷亡的情況下解救了全部人質。3年後,在烏法市,阿爾法小組又採取了一次類似的戰斗行動。在那裡,2名恐怖分子一人被擊斃,另一人被打傷,所有人質毫發未損。
1988年,在礦水城,幾名武裝歹徒劫持了一輛大轎車,綁架了車上32名乘客一31個小學生和1位女教師。阿爾法小組迅速趕到出事地點。他們與匪徒們通過無線電台進行了一天一夜的艱苦談判,最終使匪徒們自動放下武器,釋放了全部人質。
在談判中,阿爾法小組的許多成員都表現得非常勇敢和頑強。這是因為,在每一次行動中,阿爾法小組經常需要耐心細致地與恐怖分子進行談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進攻性,防止他們對人質施加暴力。阿爾法小組的成員具備一套獨特的與恐怖分子談判的戰術,他們具有的豐富的戰斗經驗和生活閱歷,使之能夠准確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內心活動。
戰場永遠是檢驗特種部隊的最佳場所,而實戰也是磨煉特種部隊戰斗意志的絕妙手段。俄羅斯特種部隊的戰鬥力既來自精乾的隊員、一流的裝備和嚴酷的訓練,同時也與一次次的實戰積累密不可分。不論是在國內外的正規戰場上,還是在反恐等一些特殊戰線上,俄羅斯特種部隊用一個個的輝煌戰績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證明了自己的能征善戰。
1974年7月29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尤里·安德羅波夫下達命令,在克格勃系統內組建A小組,這是一支專門用來打擊恐怖主義的特種小分隊,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阿爾法特種部隊的前身。
阿爾法小組創建之初,對成員的篩選可謂是「萬里挑一」。經過嚴格的選擇,阿爾法小組只擁有不到30人的首批隊員,他們全都是出類拔萃的克格勃青年軍官,並且全都是通過了嚴格的考試之後才得以進入這支最精銳的特種部隊。
新生的「阿爾法」小組隸屬於聯邦安全總局,這支特殊作戰部隊的獨特之處在於:
第一,執行特種任務。
第二,具有獨特的組織結構。
第三,在政治上,具有絕對的可靠性。
第四,經過特別挑選、訓練和專業訓練。
第五,直接隸屬於最高行政當局。
第六,創建目的是准備參與任何級別的沖突和戰爭。
阿爾法特種部隊的存在可以說是與國家安全和特種作戰息息相關的,這支部隊原則上是為進行小規模特種作戰而創建,他們特別善於在沒有掩護、沒有隱蔽、沒有當地支持的非常情況下投入戰斗。當時國家安全委員會給阿爾法小組下達了這樣的死命令:要在極短的期限內組成勝任任何任務的特種部隊。
盡管定位極高、任務艱巨,但是阿爾法特種部隊在組建之初,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阿爾法部隊組建初期沒有秘密的訓練基地,沒有特殊的武器裝備,也沒有系統的人員培訓計劃。然而,就是在這種一窮二白的形勢下,阿爾法小組還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部隊組建,並迅速形成了戰鬥力。緊接著,則在一系列實戰中樹立了自己的威名。 俄羅斯有兩把打擊恐怖主義活動的「尖兵利劍」,一個是聞名遐邇的「阿爾法」特種部隊,另一個就是聯邦安全局下屬的「信號旗」特種支隊,二者的最大區別是前者主要在國內從事反恐怖活動,後者則在國外專門進行反顛覆和警戒俄羅斯駐外目標。由於「阿爾法」近年來多有披露,其行動也受到眾人關注,因而許多人對它耳熟能詳。但對「信號旗」特種支隊卻少有所聞,原因是自組建之日起,它就是一支神秘的超級特種部隊,很少公開露面,加之大多在俄羅斯境外行動,所以「信號旗」支隊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近日來,俄羅斯許多報刊雜志相繼介紹了有關這支神秘部隊的行動資料,才使得「信號旗」的神秘面紗漸漸撩開。
秘密組建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阿爾法」特種部隊在國內反恐怖戰場上屢立奇功,令猖獗一時的恐怖分子聞風喪膽,這也令前蘇聯領導人很受鼓舞。尤其是「阿爾法」特種部隊勇奪阿富汗首府阿明宮的成功,使前蘇聯領導人更加覺得,建立一支專門執行境外特種作戰任務的部隊是十分必要的。以後不久,隨著國際斗爭形勢的發展,前蘇聯領導人決定正式建立一支專門用於境外的特種部隊,這支特種部隊就是現在的「信號旗」特種部隊。1981年8月19日,前蘇聯部長會議和前蘇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秘密會議,商討在克格勃系統內秘密組建一支「絕密支隊」,專門用於在境外從事秘密特工活動。前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決定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同意,並委託克格勃「C」局具體負責組建特種部隊。新的特種部隊取名為「信號旗」,由攻打阿明宮的英雄,海軍少將埃瓦爾德·科茲洛夫負責指揮。在組織編制上,「信號旗」列入克格勃「C」局,即境外秘密諜報局。
除少數人外,沒有人知道「信號旗」特種部隊的存在。它的名稱是「前蘇聯克格勃獨立訓練中心」,部隊番號為35690,後來改為5555。「信號旗」特種部隊通常以班為單位進行活動,在戰斗時,以小組為單位行動。每個班的人數從10人到30人不等。情況緊急或需要時,幾個班就可迅速聯合在一起,組成一支較大規模的部隊。
「信號旗」隊員的選拔十分嚴格,不僅要政治上要合格,絕對忠於祖國,效忠國內最高領導人的指示,而且要具有優秀的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熟悉某國的風土人情。對於候選人員首先是調查他的檔案,然後進行面談。條件符合要求的候選人報克格勃領導審批。之後是為期兩個月的試訓和考試。考試合格後,這些候選人被正式錄用,成為「信號旗」特種部隊的一員。到1991年初,「信號旗」特種部隊已發展到1200多人,其中90%的隊員是軍官,士兵和准尉只能在保障分隊里服役。由於時間緊張,「信號旗」首批隊員首先從「天頂」和「瀑布」特種部隊中挑選。以後主要從國家安全機關、空降兵、邊防軍、中級軍事院校優秀畢業學員中遴選。年齡限制在22—27歲之間,一般為15—20個候選人之間才能選中一個,到35歲退役,前後只有10年服役時間,而且前5年主要用於訓練。
挑選「信號旗」特種部隊隊員的另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外語知識。一般候選人要懂兩門外語。其中,一門外語要精通,第二門外語應能藉助詞典翻譯書面材料。
「信號旗」特種部隊的隊員都是「超人」,個個驍勇善戰,人人身懷絕技,這主要是嚴格訓練的結果。入選「信號旗」之後,所有隊員都要重新進行基礎教育培訓、特種教育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雖然「信號旗」所有隊員都受到了高等教育,但還必須花費很長的時間訓練,才能成為「秘密戰的職業隊員」。
訓練科目包括一般體能訓練、徒手格鬥、射擊訓練、駕駛、地雷爆破、使用電台、小分隊戰術、偵察、空降、攀岩、游泳、醫療救護等。以上各種技能只有通過號稱「煉獄」般的4個訓練階段才能完全掌握。
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階段,隊員全副武裝地進行10-15公里的越野和急行軍,穿越茫茫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要求隊員在充滿腐爛屍體、水蛇、尖樁和陷阱的泥水中匍匐前進。此時,要求隊員克服極度恐懼心理,處處小心,以防掉進預先設置的陷阱,從而失去繼續參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