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為什麼成為世界人口第二的國家,移民都來自哪裡,對國家的影響
俄羅斯的人口是世界第九,哪來的第二……
歷史上俄羅斯很多人口來自俄羅斯向外擴張中吞並的領土上的居民。最近這些年中國人去俄羅斯經商、經營農業的熱潮之前,外來移民遷入俄羅斯的不多,從俄羅斯向外遷的卻不少
Ⅱ 俄羅斯人喜歡移民到哪些國家
歐洲,特別是東歐,因為東歐是親毛子,西歐對毛子的態度恰恰相反。
Ⅲ 德國是有很多從俄羅斯移民的嗎
回顧歷史,德國早就出現過來自俄羅斯的移民潮。1917年10月革命之後,許多貴族、軍官和富裕階層紛紛逃往西方。早在1923年,逗留在柏林的俄羅斯難民就有35萬人,那時在全德意志的土地上有60萬俄羅斯人。
德國的俄羅斯少數民族裡,所謂的迫遷居民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從國籍上講,他們是德國人。240年前,俄羅斯女沙皇卡特琳娜一世將大批德國移民安置在伏爾加地區,風水輪流轉,從80年代起,這些德國移民的後代重新踏上德意志的土地。1990年蘇聯解體後,在德國就有250萬所謂的「後迫遷居民」。原本這些人中許多人在經歷了幾代之後依然保持自己的文化和語言習慣,在俄羅斯被看作是德國人,但是在斯大林時代的強制歸化政策下,這種傳統消失。如今,大多數來自俄羅斯的昔日德國人後代和他們的家屬不會說一句德語。
來自德國官方的統計局數字,德國共有來自前蘇聯的29萬7106個公民,其中11萬6003人來自俄羅斯共和國。如果把母語作為統計標準的話,加上所謂的後迫遷居民,這些人的人數已經早就超出了在德國的土耳其人。以土耳其語為母語的人在德國算是最大的少數民族,據統計在德國共有約2百萬土耳其人。
來自德國官方的統計局數字,德國共有來自前蘇聯的29萬7106個公民,其中11萬6003人來自俄羅斯共和國。如果把母語作為統計標準的話,加上所謂的後迫遷居民,這些人的人數已經早就超出了在德國的土耳其人。以土耳其語為母語的人在德國算是最大的少數民族,據統計在德國共有約2百萬土耳其人。
Ⅳ 如何能移民到俄羅斯
為保障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俄羅斯調整外來移民結構,實行限制低端移民、增加高端移民的策略,加強對「高技能專家」移民(相當於技術移民)的引進力度。
根據俄2002年頒布的第115-ФЗ號《俄羅斯聯邦外國公民法律地位法》第13.2條款以及2010年第86-ФЗ號修訂案,對「高技能專家」定義為具有某些具體領域內工作經驗、技能或者成就的外國公民,並且其在俄薪酬應達到相應條件:
1)從事科研或者教育工作的科技人員或教師,其年收入(按365日歷天計)不低於100萬盧布,具備邀請資格的單位包括:經國家注冊的高等教育機構,國家科學院及地方分院,國家研究中心或國家科學中心,位於工業生產、旅遊休閑以及港口物流等三類經濟特區內的入駐企業(個體經營者除外);
2)技術推廣型經濟特區入駐企業(個體經營者除外)內工作的外國人,其年收入(按365日歷天計)不低於70萬盧布;
3)根據關於「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的聯邦法,參加「斯科爾科沃」項目的外國公民,對其薪酬收入不做要求;
4)對於其他外國公民,其年收入(按365日歷天計)不低於200萬盧布。
根據俄羅斯聯邦移民局年度工作報告,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俄工作的高技能專家總數為52045人,其中,2011年10808人,2012年11795人,2013年26341人。高技能專家的主要來源國,2012年排第一位的為中國,計1604人,其次為土耳其1038人,法國853人,德國822人,英國679人,美國648人;2013年中國仍以4563人居第一位,其次為越南3368人,土耳其2131人,菲律賓1635人,烏茲別克1260人,德國1143人。
赴俄的高技能專家行業分布如下:不動產交易、租賃和服務業30%、批發和零售貿易業22%、加工業13%、金融業12%、建築業6%、礦產開采6%、其他行業11%。
Ⅳ 誰知道俄羅斯族的簡介
俄羅斯族eluosi zu
Russi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為15609人。
民族概況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等地。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人口數為15609。使用俄羅斯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通用俄文。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一個東斯拉夫部落之名「羅斯」或「魯斯」。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皂種人)。中國的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徵。早在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羅斯族從沙皇俄國遷到我國新疆。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時期,他們被稱「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俄歲斯族。
由於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還有自己的親友。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並幫助他們陸續遷回家鄉。此外,也有部分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裡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我國現有俄羅斯族的人數已經不多了。
社會經濟
1949年前,居住在城鎮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的還兼營農業。有些人專門經營園藝、飼養家畜及養蜂等。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數十戶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莊。他們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兩岸荒蕪的草原上,墾荒種地。居住在靠近牧區地方的,也從事畜牧業。他們深受歷代反動政府的壓迫。如特克斯縣的俄羅斯村,是俄羅斯人民經過多年辛勤勞動建設起來的.但後來國民黨軍閥強佔了他們的土地,迫使他們另遷居所,墾種生息。
解放後,俄羅斯族與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在全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中均有俄羅斯族代表。俄羅斯族人民積極參加了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城鎮居民通過勞動就業,大多成為工交、財貿、衛生各條戰線上的職工。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一些俄羅斯族群眾參加了當地的國營農場,成為農業職工。他們的生活水平均有顯著提高。
文化藝術
俄羅斯文學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源泉是俄羅斯人的祖先為後輩留下來的口頭文學遺產,如歌頌勇士的長篇史詩、童謠、諺語等。特別在19世紀初,俄羅斯的文學遺產對我國的俄羅斯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影響。
風俗習慣
中國的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基本與前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俄羅斯族婦女,上身穿粗布上衣,外面罩一件無袖、高腰身、對襟長袍,下身穿毛織長裙。男子的內衣是斜領襯衫(長及膝蓋)和細腿褲,頭戴呢帽或帶耳罩的毛皮帽。逢年過節,花色鮮艷一些。春秋季節穿粗呢長袍,冬季穿羊皮短外套或皮大衣。夏季,農民還穿一種用樺樹或柳樹皮條編成的簡易鞋子(類似草鞋),冬天著氈靴或毛皮鞋。未婚少女梳發辮,喜戴色澤艷麗的四方頭巾,戴耳環等飾品。現在的俄羅斯男女大都喜歡穿現代服裝。
住宅多為土木結構,屋頂用麥秸覆蓋,土牆圍院,前院種植樹木花草,後院架設畜圈,建有庫房,挖有地窖。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屋內很整潔。
在飲食上,俄羅斯人以麵食為主。麵包、饢、各種餡餅等為主食。一般一日三餐,中餐豐盛,早晚簡單。他們還愛吃黃瓜、西紅柿等新鮮而營養豐富的生蔬菜,愛喝白酒、啤酒。另外有種叫「克瓦斯」的低度飲料也是俄羅斯人喜歡的。禁食驢、馬肉,有的還不吃豬、狗肉。
在婚俗上,俄羅斯族崇尚自由戀愛、婚姻自由,但講究門當戶對,結婚要徵得父母同意。與其他民族都可以通婚。婚禮儀式隆重、繁瑣。婚禮要在教堂舉行,由神父為他們念禱文、唱贊美詩,互換結婚戒指。然後接回新郎家,舉宴慶賀。現在中國的俄羅斯族婚禮形式多樣化了,並且朝著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發展。
過去俄羅斯族人死後,要停放在凳子上,頭朝聖像,腳對大門,一兩天後埋葬。出殯時,棺木不能從大門出去,而要從後門或窗戶抬出去。多行土葬,墓上立十字架,親人在其去世後的第12天、20天、40天和周年都要舉行悼念儀式。現在俄羅斯族人死後,一般要為他開追悼會。城鎮居民多改為火葬。
俄羅斯族很講究禮節,見面時要打招呼。或鞠躬行禮、握手。在社交中,接吻禮節也比較盛行。到俄羅斯族家作客時,要先敲門,進了屋子要摘帽,坐在主人讓給的座位上,不能坐床。在給人遞煙時,不得單獨遞一支,而要遞煙盒,點煙時,不能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吸煙借火時,不能拿對方的煙。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必須戴頭巾,以示尊重。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進屋,過去是用於迎新娘和貴賓,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吃飯用過的刀、又、勺不得放在桌布上,要搭在盤沿上。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俄羅斯族最初信奉多神教(萬物有靈),近代,他們改信東正教。解放後,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中國的俄羅斯族大都信仰東正教,有信仰基督教的,不信教的人越來越多。東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是不承認羅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權力。主張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洗禮節等。東正教的聖誕節開始於1月7日,為時共3天。
Ⅵ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中國的俄羅斯族主要分布在哪裡
沒有。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在這期間: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6)移民俄羅斯的人主要來源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
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
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攝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皇帝的逝世叫駕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
Ⅶ 移民俄羅斯什麼條件
申請俄羅斯移民的條件:
(1)俄羅斯公民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2)俄羅斯公民的三代旁系親屬;
(3)外國技術人員及特殊人才,可為經濟發展做貢獻者。
申請法國移民的條件:1)法國公民的配偶、未婚夫妻和21歲以下的子女以及父母等;
(2)取得長期居留權的外籍僑民的配偶和不滿18歲的子女;
(3)接受僱主僱傭,勞工合同業經移民局批準的;
(4)經核准身份,准予合法居留的難民。 沒有年齡限制投資移民,各個國家的要求不一樣你也可以申請他們國家的永久工作簽證,或是在那生活幾年,交夠稅款那他們國家的綠卡也行申請永久工作簽證並不是讓你去移民,而是讓你獲得永久居留權,如果你改變心意想移民到別的國家也是可以的。 移民人口在最近十年成了俄羅斯社會一個影響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大問題。移民問題的產生,給俄羅斯帶來了一系列重要的社會、經濟、心理道德等問題,迫使俄政府將這一問題放到議事日程上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移民問題的主要變化是發生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的移民交換。據統計,出走到新國家的俄羅斯人,從1989年的69?2萬減少到1996年的19?1萬,縮小3?6倍。同時,進入俄羅斯的移民僅1992?D1996年即達450萬。這些移民部分地補償了俄羅斯由於人口死亡率超過出生率而引起的自然虧損,如僅在1989?D1991年間,由於同新國家的移民交換,俄羅斯人口就增長了340萬。
來自誕生於前蘇聯地區的新國家的移民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在這些新國家裡相當一部分講俄語的人要求回到俄羅斯並得到法律的承認,一些戰爭和民族沖突的逃難者要求在俄羅斯領土避難。
在俄羅斯國內,由於北高加索等地區的局勢動盪,造成俄聯邦內部移民人口大量增加,這方面的被迫移民已超過20萬,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後果。此外,由於原居住於北高加索共和國的俄羅斯族人口大量遷移,使人們擔心這將對俄聯邦領土完整構成威脅並加劇了國家南部地區社會政治局勢的不穩定。
同時,俄羅斯每年大致有10萬人長期移民國外,造成了較大的智力流失,這是遷入移民難以充分補償的。
近幾年,由於俄同獨聯體國家邊界的透明性,以及俄在對外國人移民俄羅斯方面缺乏相應的法律章程,致使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如阿富汗、伊拉克、伊朗、索馬里、蘇丹、斯里蘭卡等的移民增加。一些移民申請難民資格,但只有很少的人得到認可,多數移民處在暫棲俄羅斯等待時機去西方國家狀態。
據專家評估,目前在俄羅斯的不合法移民大約有150萬。這意味著,組織臨時注冊、驅逐不合法移民,將是俄羅斯長期的任務。
另外,俄羅斯一些地區勞動年齡人口出走,不僅使這些地區人口數量減少,而且使人口結構變得不合理。
外來移民多數集中在俄羅斯國家歐洲部分的中心地區及其他人口稠密、自然氣候條件良好、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老的居民區,因此往往需要勞動力的地區和行業,通過移民方式得到的勞動力補充反而少。由於法律規定移民可自由選擇居住地,因而如何按經濟杠桿合理分配移民流是個較為困難的問題。
此外,在一些城市和地區,還存在對移民的非法僱用現象,改進對僱用外國勞動力的監督機構的工作也成為必須認真加以考慮的問題。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當時移民問題帶有偶發特點,因此不需要在國家范圍的系統的工作組織,只是在1991年12月,俄羅斯成立了移民人口委員會,1992年6月又在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了移民局。移民局擬定了《俄羅斯移民政策的基本方針和實施辦法》,在全國建立起辦事機構,以調節移民出入。
俄羅斯聯邦移民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針,是政府在1992年5月頒布的關於給予難民和被迫移民者的幫助的「移民長期綱要」。由於進入90年代後移民問題日趨嚴重,這個綱要在實施過程中很快便產生了新的問題,於是聯邦政府擬定了新的聯邦移民綱要,亦即目前的(1998?D2000年)國家移民政策。
依照這個綱要,國家移民政策迫在眉睫的目標是調節移民流,防止移民發展過程中發生災難性後果,保障合法移民的正當權利,對難民提供人道主義保護等。
俄聯邦移民政策的主要原則是:移民有權選擇居住地和就業形式;不允許按種族、信仰、國籍、性別、年齡及從屬的社會集團和政治觀點歧視移民;國家支持移民個人參加新居住地的建設項目;限額接收難民;除預先規定的法令外,禁止驅逐和強遷難民。
根據上述原則,俄羅斯移民政策的主要任務是:捍衛移民權利和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組織對外來移民的監督;根據接收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的兼容性、移民心理特點和遷徙地區氣候特徵,調節移民流;為移民積極參加經濟活動創造條件。
俄羅斯已同達吉斯坦、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喬治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和土庫曼等國簽署了政府間協議,在獨聯體范圍達成了給難民和被迫移民幫助的協議。
移民政策的貫徹,使大量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和社會救助,同時加強了對遷入移民的管理和監督,以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移民問題上,俄羅斯還加強了同前蘇聯地區國家、歐洲國家以及聯合國等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目前,無序的外國移民流已基本中止,俄羅斯並正在採取措施,積極有效地吸引外來資金,以便利用移民潛力,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Ⅷ 俄羅斯的外國移民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幾
據俄新網莫斯科7月16日報道,俄聯邦移民局局長康斯坦丁·羅莫達諾夫斯基周(16日)表示,今年半年來1000多萬移民赴俄,較去年同期高出12%。
羅莫達諾夫斯基在俄聯邦工商會表示,「根據我們的信息系統,今年半年來有1000多萬移民赴俄。入境率約為12%」。
他認為,這些數據表明俄羅斯經濟的發展。
羅莫達諾夫斯基進一步指出,只有約80萬外國人長期住在俄羅斯。
Ⅸ 移民俄羅斯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1、俄羅斯公民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2、俄羅斯公民的三代旁系親屬;
3、外國技術人員及特殊人才,可為經濟發展做貢獻者。
一、加大工作力度,吸引旅居外國的外籍同胞回俄羅斯定居;
二、採取措施化解矛盾,幫助外來少數民族移民適應環境,融入當地生活,同時打擊非法移民活動;
三、出台專項法規,招募外國高技術人才。
移民俄羅斯的申請材料:
1、親友的擔保書、親屬關系證明書;
2、申請者的有關材料;
3、俄羅斯出入境事務局有關批准證件等。
申請人需持護照和上述證件向俄羅斯駐華使館申請辦理移民簽證。
根據《俄羅斯聯邦外國公民法律地位法》對「高技能專家」定義為具有某些具體領域內工作經驗、技能或者成就的外國公民,並且其在俄薪酬應達到相應條件:
1、從事科研或者教育工作的科技人員或教師,其年收入(按365日歷天計)不低於100萬盧布,具備邀請資格的單位包括:
經國家注冊的高等教育機構,國家科學院及地方分院,國家研究核心或國家科學核心,位於工業生產、旅遊休閑以及港口物流等三類經濟特區內的入駐企業(個體經營者除外);
2、技術推廣型經濟特區入駐企業(個體經營者除外)內工作的外國人,其年收入(按365日歷天計)不低於70萬盧布;
3、根據關於「斯科爾科沃」創新核心的聯邦法,參加「斯科爾科沃」項目的外國公民,對其薪酬收入不做要求;
4、對於其他外國公民,其年收入(按365日歷天計)不低於200萬盧布。
Ⅹ 移民俄羅斯的條件
移民人口在最近十年成了俄羅斯社會一個影響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大問題。移民問題的產生,給俄羅斯帶來了一系列重要的社會、經濟、心理道德等問題,迫使俄政府將這一問題放到議事日程上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移民問題的主要變化是發生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的移民交換。據統計,出走到新國家的俄羅斯人,從1989年的69?2萬減少到1996年的19?1萬,縮小3?6倍。同時,進入俄羅斯的移民僅1992?D1996年即達450萬。這些移民部分地補償了俄羅斯由於人口死亡率超過出生率而引起的自然虧損,如僅在1989?D1991年間,由於同新國家的移民交換,俄羅斯人口就增長了340萬。
來自誕生於前蘇聯地區的新國家的移民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在這些新國家裡相當一部分講俄語的人要求回到俄羅斯並得到法律的承認,一些戰爭和民族沖突的逃難者要求在俄羅斯領土避難。
在俄羅斯國內,由於北高加索等地區的局勢動盪,造成俄聯邦內部移民人口大量增加,這方面的被迫移民已超過20萬,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後果。此外,由於原居住於北高加索共和國的俄羅斯族人口大量遷移,使人們擔心這將對俄聯邦領土完整構成威脅並加劇了國家南部地區社會政治局勢的不穩定。
同時,俄羅斯每年大致有10萬人長期移民國外,造成了較大的智力流失,這是遷入移民難以充分補償的。
近幾年,由於俄同獨聯體國家邊界的透明性,以及俄在對外國人移民俄羅斯方面缺乏相應的法律章程,致使來自第三世界國家如阿富汗、伊拉克、伊朗、索馬里、蘇丹、斯里蘭卡等的移民增加。一些移民申請難民資格,但只有很少的人得到認可,多數移民處在暫棲俄羅斯等待時機去西方國家狀態。
據專家評估,目前在俄羅斯的不合法移民大約有150萬。這意味著,組織臨時注冊、驅逐不合法移民,將是俄羅斯長期的任務。
另外,俄羅斯一些地區勞動年齡人口出走,不僅使這些地區人口數量減少,而且使人口結構變得不合理。
外來移民多數集中在俄羅斯國家歐洲部分的中心地區及其他人口稠密、自然氣候條件良好、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老的居民區,因此往往需要勞動力的地區和行業,通過移民方式得到的勞動力補充反而少。由於法律規定移民可自由選擇居住地,因而如何按經濟杠桿合理分配移民流是個較為困難的問題。
此外,在一些城市和地區,還存在對移民的非法僱用現象,改進對僱用外國勞動力的監督機構的工作也成為必須認真加以考慮的問題。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當時移民問題帶有偶發特點,因此不需要在國家范圍的系統的工作組織,只是在1991年12月,俄羅斯成立了移民人口委員會,1992年6月又在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了移民局。移民局擬定了《俄羅斯移民政策的基本方針和實施辦法》,在全國建立起辦事機構,以調節移民出入。
俄羅斯聯邦移民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針,是政府在1992年5月頒布的關於給予難民和被迫移民者的幫助的「移民長期綱要」。由於進入90年代後移民問題日趨嚴重,這個綱要在實施過程中很快便產生了新的問題,於是聯邦政府擬定了新的聯邦移民綱要,亦即目前的(1998?D2000年)國家移民政策。
依照這個綱要,國家移民政策迫在眉睫的目標是調節移民流,防止移民發展過程中發生災難性後果,保障合法移民的正當權利,對難民提供人道主義保護等。
俄聯邦移民政策的主要原則是:移民有權選擇居住地和就業形式;不允許按種族、信仰、國籍、性別、年齡及從屬的社會集團和政治觀點歧視移民;國家支持移民個人參加新居住地的建設項目;限額接收難民;除預先規定的法令外,禁止驅逐和強遷難民。
根據上述原則,俄羅斯移民政策的主要任務是:捍衛移民權利和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組織對外來移民的監督;根據接收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的兼容性、移民心理特點和遷徙地區氣候特徵,調節移民流;為移民積極參加經濟活動創造條件。
俄羅斯已同達吉斯坦、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喬治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和土庫曼等國簽署了政府間協議,在獨聯體范圍達成了給難民和被迫移民幫助的協議。
移民政策的貫徹,使大量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和社會救助,同時加強了對遷入移民的管理和監督,以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移民問題上,俄羅斯還加強了同前蘇聯地區國家、歐洲國家以及聯合國等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目前,無序的外國移民流已基本中止,俄羅斯並正在採取措施,積極有效地吸引外來資金,以便利用移民潛力,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