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艾滋病最流行的國家有哪些
亞洲:比較嚴重的是印度、泰國、中亞地區比如一些獨聯體國家(新增)印度大概有300W攜帶者 我國的情況目前基本良好 傳播勢頭也有所放緩 另外中南半島、馬來群島一些國家如寮國越南印尼等 近年發展勢頭很猛 真個亞洲將來肯定是HIV的重災區 控制的比較好的是日本、南韓、新加坡等相對發達的地區
歐洲:整體感染率都很低 畢竟以發達國家為主 在意識到危險和搶救、政府投資、政策傾斜上都有大的傾斜 對於HIV防止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攜帶者發展速度非常之快 比如波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前南斯拉夫等地區和俄羅斯 發展非常迅猛
非洲:北非幾個國家控制的比較好比如利比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 然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如中非、剛果、史瓦濟蘭、波札那等過非常的嚴重 是世界最嚴重的HIV擴散地 波札那甚至達到了每四人就有一名HIV攜帶者而南非也達到了驚人的10比4 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兒子就因HIV而死亡
北美:由於美國人的觀念等造成美國HIV感染也較多
中美洲:墨西哥等國情況較為嚴重
南美洲:HIV發展勢頭也很迅猛
『貳』 俄羅斯艾滋病多麼
俄羅斯艾滋病的「雪崩」爆發於1996年。從那時起,俄羅斯境內的艾滋病感染者數量以每年成倍增加的速度在俄羅斯境內「災難性」地擴散開來,到現在為止蔓延速度仍十分驚人。僅今年頭10個月,俄羅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的數量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數量。截止今年11月1日,全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數量已經達到68511人,預計到年底這個數字將被改寫為8萬。但這還僅僅是登記在冊的人數,俄羅斯醫學權威機構估計,實際數字至少是它的10倍。也就是說,俄羅斯1.47億人中將近有50萬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也證實說,去年年底,俄羅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的實際數量可能達到13萬人,今年年底將超過30萬。
『叄』 我聽朋友說俄羅斯女人很多都有艾滋病這是真的嗎
那個國家的都有艾滋病,很難說具體說多少,只是發生性關系,各個國家人有沒有採取保護措施,相對而言,非洲國家保護措施低,故感染率高,
『肆』 目前艾滋病發展最快的地區
01
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依然是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該地區的人口僅佔世界總人口的2%,而該地區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和艾滋病患者人數佔全世界的30%左右。位於該地區的波札那是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該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幾乎達到了其總人口的40%。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簡介
研究認為,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並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葯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臨床表現
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一般初期的症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等。臨床症狀復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1.一般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葯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搐、偏癱、痴獃等。
5.皮膚和黏膜損害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濟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檢查方法
1.機體免疫功能檢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細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NK細胞活性下降。
2.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
如用PCR方法檢測相關病原體,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3.HIV抗體檢測
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檢測法、免疫印跡檢測法、放射免疫沉澱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4.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預防方法
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
1.堅持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為。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製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須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伍』 全球哪個國家沒有艾滋病患者
世界上每個地區都有艾滋病的存在.只不過是多少的問題,北歐現在艾滋病人數最少,控制也最好.冰島,挪威,艾滋病人少,控制也很好,但也有艾滋.
到1997年12月全球累積報告AIDS病例已接近190萬例,分布於全球5大洲210多個國家,到2005年現全球累積報告AIDS病例分布於全球每個國家.
盡管非洲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截至2003年底,已累計共有266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發病人數為世界之首,約佔全球感染者和患者總數的65%。2003年,新病人仍然以撒哈拉以南地區幾個國家的人數最多,為320萬人,死亡230萬人,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嚴峻的地區。該地區艾滋病流行比例高於其他地區,成年人中每5個人就有1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波札那和史瓦濟蘭的患病率更是高達40%。此外,賴索托、辛巴威、肯亞、衣索比亞和奈及利亞等國也是艾滋病流行嚴重的國家。
亞洲——世界第二大艾滋病傳播地區
2003年,亞洲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已達到740萬,其中100多萬為新增病例,並有50萬人死亡。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印度的狀況相對嚴重,新增病例高達30萬,病毒感染者有300多萬,目前其艾滋病患者人數僅次於南非,居世界第二位。在10年前幾乎沒有艾滋病病例的印度尼西亞,如今艾滋病患者人數也在迅速增加。泰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艾滋病患者已佔總人口的1%以上。
在亞太地區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艾滋病正在吸毒者、男性同性戀者等特殊人群中流行。如在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印度一些地區的靜脈吸毒者中,已有50%以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柬埔寨的同性戀者和泰國的妓女中,艾滋病患者比例高達14%。在泰國,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已從過去的賣淫活動擴展到婚外戀和青少年性行為。此外,一些南太平洋島國由於缺乏防治知識和保護措施,也開始呈現出艾滋病蔓延的跡象。由於亞洲人口佔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在未來,亞洲很可能取代非洲,成為艾滋病最大的播散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艾滋病在不斷蔓延
該地區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有200多萬人,並有10萬人在2003年死亡。中美洲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這一地區國家與北美國家的人口中轉地,加上不均衡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高度的人口流動,成為促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在這一地區,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異性性行為,在邊緣人群中,艾滋病流行最為嚴重和集中。
東歐和中亞——艾滋病增長最快的地區
在俄羅斯,病毒感染者達100多萬,與此同時,艾滋病也在不斷向白俄羅斯、哈薩克和摩爾達維亞等國蔓延。
1994年之前,東歐和中亞沒有一個國家報告過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現在這一疾病卻在該地區迅速蔓延。
在獨聯體國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數是青年人,而且主要發生在靜脈吸毒者中。近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歐洲艾滋病傳播速度最快的國家。注射毒品和無保護措施的性生活等因素,使東歐和中亞地區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呈快速上升趨勢。
西歐及美、加、日、澳等國——繼續受到艾滋病的威脅
『陸』 為什麼非洲的艾滋病患病率這么高主要是通過什麼傳染的
眾所周知,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災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艾滋病在非洲泛濫成災呢?有兩種普遍的說法是,非洲落後,衛生條件差和非洲人性放縱盛行。問題真的如此簡單嗎?說非洲落後,衛生條件相對較差不假,它也確實多次發生像埃博拉病毒等流行性疾病,但是艾滋病不屬於消化道傳染疾病。就是與消化道、呼吸道相關的傳染病也不只發生在非洲。性放縱雖然是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條件,但也不是問題的全部。前不久,供職於華盛頓大學的社會與統計學教授、艾滋病問題專家馬丁娜·莫里斯比較三個國家的數字發現,烏干達人與美國人生活中的性夥伴大致相同,兩個國家大約有25%的人(男女都有)說他們一生有過10個以上性夥伴。泰國竟有65%的男性說自己有10個或更多的性夥伴,但這三個國家艾滋病的感染率卻相去甚遠。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烏干達的艾滋病感染率就已高達18%,而美國從未超過1%,泰國也並沒超過2%。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差別呢?難道這其中有著不為人知的艾滋病魔傳播的新途徑嗎?比如和人種有關?非洲抗艾為何收效甚微?非洲諸國尤其是在近些年來,都把控制艾滋病作為自己的基本國策,對預防艾滋病更是做了種種努力,積極實施相關的教育計劃,發放安全套,免費治療淋病和梅毒(這兩種潰瘍性性病極易促使艾滋病的傳播),可是他們的努力總是收效甚微,艾滋病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以波札那為例,僅僅20年前那裡還沒有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可到1992年成年人感染的比例是20%,三年後增至33%,而如今的感染率已高達40%,在它的第二大城市佛朗西斯敦,有近一半的孕婦艾滋病毒檢測呈陽性。
對非洲艾滋病迅速蔓延的深層原因,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有人還將其歸咎於非洲人的營養不良,和艾滋病病毒發源於此,所以它的毒性極強等等。最後,人們還是不約而同地把焦點瞄準在非洲人有一夫多妻制的傳統和多性伴的寬容上。但是,這並沒有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在辛巴威的調查再一次對這種觀點提出了挑戰。調查顯示,在這個艾滋病毒攜帶者已高達33%的國度里,大多數成年人一年中會有2~3個性伴侶,這與在歐美國家的調查數字基本吻合。此外,這里的娼妓一年可能會有一百多個性交對象,也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娼妓差不多,而且娼妓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與普通人基本持平,絕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高。這組研究數字,讓很多專家如墜霧中,莫名其妙。
馬丁娜·莫里斯為了徹底搞清艾滋病在性接觸中的傳播機理,親自來到了烏干達和泰國。在一年多的時間內,為了獲得相對准確的數字,她在美國———烏干達———泰國三地往返穿梭。她試圖用數學統計的方法揭開問題的謎底。莫里斯發現非人性化的調查問卷並不能得到真實的情況。因為,性行為在任何國度都是最隱私的話題,板著面孔讓人家白紙黑字地寫出來,並非易事。所以,她拋棄了哪怕是最科學的調查問卷方式,而是採用面對面促膝談心,使對方感到關注關懷的溫暖。在得到尊重理解的前提下,人家才可能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莫里斯發現,烏干達與泰國的最大區別是,烏干達男人常常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性夥伴保持長期的性關系。在泰國,大多數男人只與一個女人保持長期性關系,那就是他們的妻子。在莫里斯調查的泰國男人中,有一半說他們曾與妓女發生過性關系,但很少與同一人發生兩次。他們平均一年找5次妓女。盡管很多妓女是艾滋病毒攜帶者,但這些男人受感染的危險相對來說並不大,因為他們一般與一個妓女只發生一次性關系。
經進一步研究證明,由一次性行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幾率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所以,如果一個攜帶艾滋病病毒的男人與100個未感染的女性每人發生一次性關系,那麼,他只可能使一人受到感染。眼下,烏干達之所以有33%的感染率,最大的可能就是人們在不斷地與病毒接觸。正如莫里斯所發現的,烏干達的男人和女人會與他們的多個性夥伴發生多次性關系,並持續多年。如果性夥伴中的一個感染艾滋病病毒,他們之間長期保持這種關系就很危險。這不僅是艾滋病在性接觸中傳播的規律,可能也是艾滋病在非洲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
性學家首先支持莫里斯的觀點,他們的研究成果顯示,非洲人的男女關系通常是環環相連的,不僅性夥伴兩者之間有關系,而且和性夥伴的夥伴也有關系,以次類推,形成一個范圍廣泛的性關系網。如果這個大網中的一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麼其他人就很難倖免。在預防艾滋病宣傳中只警告人們不要接觸娼妓,現在看來,長期同時擁有多個性夥伴其實更危險。
莫里斯在完成的數學模型中繼續闡釋道,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最有可能在被感染的頭幾個星期或頭幾個月將病毒傳染給別人。病毒傳染性的強弱決定於血液中病毒數量的多少,病毒越多,越容易在性交時通過體液傳染給別人。在受到感染的頭幾個星期或頭幾個月內,感染者的血液中充滿了病毒。但隨後其免疫系統就會產生抗體,於是病毒就會下降,並在數年內保持低水平。據估計,艾滋病病毒的初期感染者,將病毒傳給性夥伴的可能比長期感染者要大一百倍。
自然免疫是進化賦予人類或生物的一種寶貴財富。人類在與各種疾病抗爭的過程中自然獲得免疫力可以通過基因變異傳給後代,同時也為人類模仿這種免疫力提供了線索,以便於找到最佳的免疫方式。在醫學界早就有不同種族具有不同的免疫力的說法。艾滋病的出現使科學家對不同種族自然免疫內在表現的研究更加深入,從人種基因的角度解釋了艾滋病傳播的一些道理。
8年前,美國科學家發現,人的第三號染色體短臂上CCR5基因與HIV攻擊人的免疫T細胞有直接關系。一般情況下,HIV是通過識別T細胞表面的一種叫做CCR5趨化因子的感受器蛋白質而攻入人體免疫T細胞,並在其內部復制從而造成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其實CCR5就是一種特殊標記。但當CCR5基因編碼區域第185號氨基酸後面發生32個鹼基缺失時,就不能編碼產生這種正常的趨化因子蛋白,HIV不能識別這種蛋白,所以也就不能攻擊T細胞。這就是人類依靠基因變異而獲得自然的免疫力,它是抵抗艾滋病病毒的一道天然屏障。艾滋病與自然免疫差異有關
『柒』 俄方:俄已研發出艾滋病原型疫苗,如果成真將會有怎樣的意義
俄方:俄已研發出艾滋病原型疫苗,如果成真將會有怎樣的意義?俄羅斯已經研發出了艾滋病的原型疫苗,那麼如果成真,這個意義會是非常重大的。對於病毒的防控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能夠研製出相關的疫苗,因為疫苗能夠使人產生相關病毒的抗體,當人們接觸這種病毒的侵擾時,就能快速的產生抗體抵禦病毒。這也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最快的方法注射疫苗目的就是先讓人類對這種病毒產生一定的應激性,從而能夠在病毒真正來臨的時候更好的抵抗病毒。
因此,俄羅斯如果能夠將艾滋病的疫苗成功研製,那麼可能對於整個艾滋病的研製工作有了一個質的跨越。
『捌』 為什麼,大多數外國男人都有性病或艾滋病!
科學家在非洲完成的一項調查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初期和死亡前,最容易通過性行為將病毒傳給他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瑪麗亞·瓦韋12日在波士頓的第10次逆轉錄酶病毒與感染幾率大會上公布了這項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小組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其感染的最初5個月,平均每千次性行為中有8· 2次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性伴侶;在此後的1到2年中性病與艾滋病
來源:綜合
[大 中 小]
性病是一組傳染病的總稱,艾滋病屬性病的一種。性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而傳染。60年代以前,醫學界只將梅毒、淋病,軟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列入性病的范疇,稱為經典性病。進入80年代後,性病已不只局限於上述經典性病,而是將各種與性行為、性接觸密切相關的傳染病統稱為性傳播疾病。
目前,國外列入性傳播疾病的病種已多達20餘種。根據我國實際情況,衛生部於1991年8月12日發布的《性病管理辦法》中規定,在我國列入法定管理的性病有8種,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銳濕疣和生殖器皰疹,其中艾滋病、淋病、梅毒屬《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二類傳染病,並把艾滋病作為強制管理的病種之一。
性病不僅在發達國家中迅速蔓延,而且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患病率也不斷升高,尤其是艾滋病在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已大大超過發達國家。全世界每年新發生的性病患者人數在1億以上,平均每分鍾就有一人感艾滋病病毒。
性病患者為何易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是性病的一種,艾滋病與其它性病關系十分密切,醫學上稱性病患者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並認為一般性病對艾滋病的傳播有撏撇ㄖ�綌的作用。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1.幾乎所有的性病都是通過性接觸傳染的,而這正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
2.性病患者多在陰部及外生殖器部位患有潰瘍,為艾滋病毒的侵入提供有利條件,使其很容易進入人體並迅速蔓延。
3.性病病原體感染人時,往往引起炎症反應,而炎症又使淋巴細胞增多,由於淋巴細胞是艾滋病病毒進攻的靶細胞,所以它的迅速增加起到了吸引艾滋病病毒入侵的作用。
4.性病患者主要通過性亂、不潔性生活而感染,而其接觸的性伴侶往往感染多種性病。同樣,也可合並感染艾滋病病毒。
由此看來,預防艾滋病,必須嚴厲打擊嫖娼、賣淫現象,控制一般的性病。不解決性病問題,控制艾滋病簡直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