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虎頭要塞的巨炮是對著蘇聯哪座橋
烏曼
烏曼就在江對面,到真正的目標是烏曼後方的鐵路橋和編組站
這里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支線
『貳』 虎頭要塞的虎頭要塞:侵華見證
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虎頭鎮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它與俄羅斯軍事重鎮達里涅欽列斯克市及遠東大鐵路隔烏蘇里江相望,處於伯力——海參崴的中心點,扼制著遠東鐵路的咽喉,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虎頭要塞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6公里。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范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
從虎林市出發,車行1個多小時,記者到達虎頭鎮郊。沿山坡拾級而上步入山頭平地,只見一面大理石牆上刻著「侵華日軍虎頭軍事要塞遺址」幾個大字。
大理石牆後,便是侵華日軍虎頭軍事要塞遺址博物館。館門左側擺著一大塊混凝土的地基,上面有標牌——日本軍用神社遺址。兩枚銹跡斑斑的巨型炮彈倚牆而立,右側便是虎頭要塞地下軍事設施入口處。
據虎林市文物管理所所長孫永林介紹,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黑龍江、吉林、遼寧、熱河、哈爾濱等4省1區淪陷為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地。為進一步侵略中國,繼而染指蘇聯,1934年至1939年,日軍動用數萬名中國勞工,耗資數億元,修築了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虎頭要塞。
走下水跡斑斑的石階,進入玄幽的地下工事,頓覺寒氣逼人、霉味撲鼻。巷道全部由水泥、鋼筋混凝土澆築、鋪就而成,一米多寬、兩米來高,頂部呈拱形。這里常年氣溫僅11攝氏度。勞工們當年就是在如此陰冷、潮濕的環境中,日復一日遭受著日軍殘酷的折磨。
在講解員的引領下,記者先後參觀了巷道兩邊的「指揮所」、「發電所」、「糧菜庫」、「休息間」、「將校間」等舊址。有一「蓄水池」深達20米,一次可貯水720噸。
在要塞里,記者目睹了一些侵華日軍罪證:「廚房」的灶台上,一口生滿鐵銹的大鍋還完整地擺放著;「浴室」里的白色瓷磚還沒全部炸飛;「醫務室」里仍有4個鋼筋柱裸露在地面,標志著當年手術台的位置……
一走出地下工事,記者就看見了當年蘇聯紅軍為紀念陣亡將士修建的解放紀念碑。據史料記載,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在歷時17天的「虎頭戰役」中,蘇聯紅軍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戰斗。為解放虎頭,493名蘇聯將士長眠於此。
隨後,記者來到了亞洲最大火炮炮台遺址。此炮台是侵華日軍為其所製造的惟一一門40厘米巨型榴彈炮而構築的,為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該炮為當時亞洲最大的火炮。1919年開始設計,1926年8月由大阪炮兵工廠製造。1941年10月,日本決定將此炮裝備虎頭要塞。由神戶極秘密地運到大連,12月運至哈爾濱,分體後,1942年3月運至虎頭要塞陣地。6月開始建築炮台。1943年初裝備完畢。該炮口徑410毫米,炮身重量80噸,總重348噸,彈重1噸,初速580米/秒,最大射程20公里。
該炮炮口直對東南方蘇聯的伊曼鐵橋和拉佐給水塔。這門巨炮的任務是在對蘇作戰中對烏蘇里鐵路運輸中樞進行毀滅性打擊,破壞伊曼鐵橋和拉佐給水塔,摧毀蘇軍鐵路運輸設施和給水設施。
『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虎頭要塞怎麼樣
虎頭要塞的標志性雕塑--世界第一虎。對岸上即是俄羅斯。說. 【虎林行之三】走進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虎頭要塞,冰城馨子,行走見聞
『肆』 虎林市哪個省的哪個位置
虎林——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的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聯邦隔水相望。虎林,古為肅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設政,1946年5月建立縣人民政府,1996年10月撤縣設市。佔地面積9330平方公里,是全國面積的千分之一,人口31萬。虎林市地廣人稀,是一個以農業、綠色食品產業、邊境貿易、旅遊業、制葯業等產業為主的新興口岸城市。虎林市轄7個鎮、4個鄉:虎林鎮、東方紅鎮、迎春鎮、虎頭鎮、楊崗鎮、東誠鎮、寶東鎮、新樂鄉、偉光鄉、珍寶島鄉、阿北鄉。市境內有:東方紅林業局、迎春林業局、八五零農場、八五四農場、八五六農場、八五八農場、慶豐農場、雲山農場。
『伍』 雞西虎頭風景區怎麼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虎頭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東部原中蘇邊境上的一個軍事基地,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留下的極其重要的罪證之一。虎頭風景區地處黑龍江東南部,與俄羅斯的達里涅列欽斯克市隔江相望。
雞西虎頭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景區內以世界之最的天下第一虎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虎頭要塞遺址為主,要塞遺址內包含博物館和地下要塞、二戰紀念碑、抗日英雄紀念碑,通過最真實地實物和遺跡有力地展示了日軍的侵華罪證。此外,「東方第一廟」—關帝廟和美麗的烏蘇里江,也非常迷人。
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
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范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陣地,虎東山、虎北山為其兩翼前沿陣地,成鉗形以南北兩線呈護衛陣勢,虎西山、虎嘯山兩個陣地位於猛虎山主陣地西面,為猛虎山後方第二線陣地。
「天下第一虎」是虎頭旅遊風景區的一大人文景觀,該虎始建於1999年,虎長25米,高16米,重30.4噸,基座4.6米,總高度為20.60米。此虎全部用銅板鍛制焊接而成,虎雕之巨大,氣勢之雄偉,在世界銅鍛虎雕之中首屈一指,被載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一書,堪稱「天下第一虎」。
虎頭要塞是當年日本人為防止蘇聯紅軍打過來,在中蘇邊境上修建很多要塞之一。
虎頭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東部原中蘇邊境上的一個軍事基地,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留下的極其重要的罪證之一。虎頭要塞它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今虎林市虎頭)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要塞建於1935年,到1939年主體工程完工。
虎頭要塞地下工事主幹道長達10餘公里,縱深達6公里。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范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
烏蘇里江第一塔2009年5月竣工,塔高55米。塔體外部玻璃幕牆半球造型,高空遠看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烏蘇里江畔,散發著奪目的光輝。登塔鳥瞰,蜿蜒秀麗的烏蘇里江恬靜流淌、天然的保護區濕地風光瑰麗怡人,近在咫尺的俄羅斯異國情調盡收眼底。段段景色與款款風情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共鳴著異域、文明與自然的綺麗旋律,令人心曠神怡!
雞西虎頭風景區,巍巍山嶺、浩瀚林海、旖旎多姿,以重要的歷史遺址景觀為主,是集界江風光、戰爭遺址、濕地探險、歷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在虎頭參觀,令人對為戰爭獻身的平民、烈士們發自內心地產生敬意,對難以忘懷的歷史更加銘記,而天然的自然風光也足以讓人如痴如醉。現在,虎頭風景區已被專家定性為黑龍江省唯一一處「非城市中心型旅遊資源集合區」。
更多關於雞西虎頭風景區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7ed0d161573187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陸』 虎頭要塞:有著歷史意義的景點
虎頭要塞位於虎林市境內,這里號稱「東方馬奇洛防線」,是二戰的終結地。要塞修築於1934年,工程龐大,動用10萬民工,花了六年時間建成。是至今發現的二戰期間修築最堅固、保持最完整的軍事要塞,其牢固程度、完備程度、現代化程度堪稱二戰之最,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是二戰期間,前線陣地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場。據稱,它可容納一萬二千兵力,支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日本侵略軍說它是「東方的馬其諾防線」,「北滿第一永久要塞」。
現在的虎頭要塞已成為歷史遺跡,虎頭地下要塞博物館已經建成,被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了日本侵華罪行的見證。
它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今虎林市虎頭)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6公里。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范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陣地,虎東山、虎北山為其兩翼前沿陣地,成鉗形以南北兩線呈護衛陣勢,虎西山、虎嘯山兩個陣地位於猛虎山主陣地西面,為猛虎山後方第二線陣地。
主陣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東猛虎山、西猛虎山三個丘陵組成,周圍是沼澤地帶,形成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中猛虎山是日軍虎頭國境守備司令部的所在地,標高111.8米,距東、西猛虎山兩制高點直線距離分別為350米和300米,距烏蘇里江約2000米。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為中心,由隧道與東、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連。地下工事包括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庫、彈葯庫、發電所等,並有豎井直通山頂觀測所和通風口、排氣孔、反擊口等通道。
『柒』 哪裡有關於虎頭要塞的記錄片
虎頭要塞軍事工程
虎頭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東部原中蘇邊境上的一個軍事基地,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留下的極其重要的罪證之一。它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虎頭鎮(今虎林市虎頭)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6公里。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范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陣地,虎東山、虎北山為其兩翼前沿陣地,成鉗形以南北兩線呈護衛陣勢,虎西山、虎嘯山兩個陣地位於猛虎山主陣地西面,為猛虎山後方第二線陣地。
主陣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東猛虎山、西猛虎山三個丘陵組成,周圍是沼澤地帶,形成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中猛虎山是日軍虎頭國境守備司令部的所在地,標高111.8米,距東、西猛虎山兩制高點直線距離分別為350米和300米,距烏蘇里江約2000米。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為中心,由隧道與東、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連。地下工事包括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庫、彈葯庫、發電所等,並有豎井直通山頂觀測所和通風口、排氣孔、反擊口等通道。
關於虎頭要塞
日本關東軍修建虎頭要塞的目的在於以此作為進攻蘇聯的戰略基地。因為虎頭的軍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恰好僅次於伯力和海參崴的中心點,扼制蘇聯遠東烏蘇里鐵路的咽喉,同時它又是遠東蘇軍進入東北腹地的捷徑通道。
為達到對蘇聯戰略進攻的目的,虎頭要塞的兵力、火力配備極為強大。1939年3月,關東軍建立了第4國境守備隊,守備隊轄3個步兵大隊、5個炮兵中隊、1個工兵中隊。此後,又多次擴大編制,增加兵員。初期以倉周藏少將為司令官,守備隊以步兵和炮兵各12個中隊為基幹編成一個旅團,兵員總數為8000人。1941年是虎頭國境守備隊編制兵員和裝備的鼎盛期。在此期間,虎頭要塞倉庫中儲備的糧食、被服、彈葯、燃料,足可供養超過10000名士兵三個月以上。各要塞的守備隊兵力也增至1個師團12000人。各要塞的火力配備方面,除步兵常規武器外,在虎東山西側部署了30厘米口徑榴彈炮2門、24厘米口徑榴彈炮2門;在中猛虎山西側部署了15厘米口徑加農炮6門;在虎嘯山南側和東猛虎山北側共部署了10厘米口徑榴彈炮8門。各步兵中隊分別配備了17門山炮、16門92式步兵炮、8門中迫擊炮。另外,虎頭要塞設置了高射炮陣地,裝備高射炮18門和高射機槍10挺,用於要塞的對空防禦。
為加強重型火炮威力,在西猛虎山西北山麓構築了巨炮陣地,將東京灣要塞的海防巨炮40厘米口徑榴彈炮運抵虎頭要塞,該炮炮身直徑1米,長約20餘米,最大射程20公里,炮彈長4米,彈頭直徑40厘米、長1.2米,最大裝葯量為1000公斤,備有炮彈200發。巨炮陣地炮塔為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炮口直對東南方蘇聯的伊曼鐵橋和拉佐水塔。這門巨炮的任務是在對蘇作戰中對烏蘇里鐵路運輸中樞進行毀滅性打擊,破壞伊曼鐵橋和拉佐給水塔,摧毀蘇軍鐵路運輸設施和給水設施。同時在虎頭鎮以西30公里的火石山還修築了列車炮陣地,駐有一個列車炮中隊,裝備24厘米口徑的列車炮,最大射程50公里,用於對蘇進行切斷交通、斷絕水源、騷擾後方補給、炮擊軍事目標等遠距離作戰。原基地設在虎頭,因其射程太遠,且機動性強,後移至火石山。
為防禦敵方飛機和大口徑重火炮的攻擊,虎頭要塞的各地下工事均在山體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設施頂部澆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鋼筋混凝土覆蓋厚度達3米。在地上,利用地形構築成環繞山體的戰斗掩體和交通壕,形成具有一定縱深的、便於平面立體交叉發揮火力的地面工事,並設有出入地下要塞的通道、觀測所、射擊孔及通訊聯絡設施,使地上地下軍事設施聯成一個整體。為防止敵方坦克的攻擊,在各陣地周圍都設置了鐵絲網障礙。
正是由於虎頭要塞的分布范圍廣、工事規模大、軍事設施全、防禦堅固、攻擊力強,日本關東軍將其吹噓為永久要塞,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日本關東軍為修建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工程,耗資數億,徵用勞力十多萬,共用時六年(1934年開工,1939年完工)。在修築要塞期間,無數的中國勞工和戰俘遭到殘酷奴役和殺害,可以說,要塞是用中國勞工和戰俘的累累白骨堆積而成的。
在「七·七」事變以前,修築虎頭要塞的中國勞工,主要來自偽滿各地和中國關內山東等省,日偽當局通過抓捕「浮浪」,強征偽滿報國隊、誘招中國關內農民等手段,將大量中國勞工秘密送往虎頭修築要塞工事工事。「七·七」事變之後,大量中國戰俘也被強制從事虎頭要塞工事的修築。
殘酷的勞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強度的體力勞動,使勞工大批死亡,冬季時被直接拋入草甸子,或棄屍於荒野山林,屍體都被野狼撕咬啃噬,其狀慘不忍睹。據曾在虎頭要塞服役的日本軍人迦納傳三說,他入伍第一年,親眼目睹中猛虎山背後有許多暴棄於山野的勞工屍骨。這些死難的勞工是在工事修成後,被日軍集體屠殺的。
究竟有多少中國勞工被強制從事修築虎頭要塞,又有多少被折磨至死或被槍殺,由於當時修築虎頭要塞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而且日軍為保護軍事秘密,處死中國勞工也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准確數字已難於統計。但據日本方面的資料顯示「每年春天約2000名中國勞工和滿洲報國隊被送到要塞從事修築軍用道路和火炮陣地」,依此計算,六年期間應至少強征了12000名中國勞工,這些勞工除少數僥幸逃跑外,絕大多數人的結局不是被折磨致死便是被秘密處死。據日本士兵岡崎哲夫所著的《日蘇虎頭決戰秘錄》寫道:「昭和18年(1943年)的某一天,由於要塞設施大體完成,俘虜勞工被集中在猛虎山西麓(猛虎谷)的窪地里,舉行完工酒宴,用酒菜酬勞他們,……突然,重機槍噴出了火舌,剎那間,宴會場化為血腥的屠場,到處是刺鼻的血腥味和堆積如山的屍體。」
1945年8月9日,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對虎頭要塞發動了攻擊,日軍守備隊憑借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激戰至26日,蘇軍終於攻克虎頭要塞。1400名日軍和要塞周邊地區數百名日本開拓團及軍屬除僅53人逃脫生還外,都最終成了不義戰爭的殉葬品。
虎頭要塞現狀
現在的虎頭要塞已成為歷史遺跡,虎頭地下要塞博物館已經建成,被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了日本侵華罪行的見證。
『捌』 虎頭要塞的概述
它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今虎林市虎頭)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6公里。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范圍內,共有大小十餘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陣地,虎東山、虎北山為其兩翼前沿陣地,成鉗形以南北兩線呈護衛陣勢,虎西山、虎嘯山兩個陣地位於猛虎山主陣地西面,為猛虎山後方第二線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