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鹽產量是多少

俄羅斯鹽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19 17:18:33

① 世界上最大的產鹽國是哪一個

中國的鹽產量主要來自海鹽、井鹽和湖鹽。在中國躍升至世界第一之前,美國一直位居世界鹽產量的榜首。除中、美兩國外,俄羅斯、德國、加拿大、英國、印度、法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等,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產鹽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鹽進口國和消費國。

② 俄羅斯的鹽為什麼比中國的鹽鹽的多

因為,俄語中麵包和鹽既是指食品,又是指好客。
鋪著綉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盤上放上大圓麵包和麵包上面放一小紙包鹽。捧出「麵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從很早開始,俄羅斯人就把麵包和鹽作為迎接客人的最高禮儀,以表示自己的善良慷概。

作為迎客的象徵,他們將麵包和鹽放在餐桌最顯著的位置上,以此表示對來客的歡迎。這一風俗習慣,在俄羅斯人的迎賓禮中體現得最為明顯。隨便拜訪哪一位俄羅斯人家,只要一進門,主人便邀請你去廚房吃點兒什麼,而幾乎每家的餐桌上總要放些麵包。最有趣的是,這種傳統待客的風俗已經作為俄羅斯國家的迎賓禮。每當外國首腦來訪,俄羅斯姑娘便端著新出爐的麵包和鹽款款走上前,請客人品嘗。
記得採納!!!

③ 世界上最大的鹽產地在呢叫什麼

在我國的主要產地是西北部的青海、內蒙古、新疆、山西等省區,約占我國鹽業總產量的17%多一點。除湖鹽之外,尚有海鹽、井鹽、礦鹽(岩鹽)等不同種類,其中海鹽為我國鹽業的主要鹽種,約占整個鹽業產量的60%以上。

④ 俄羅斯的主要礦產有哪些為什麼說俄羅斯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

俄羅斯的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蘊藏量十分豐富。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國家之一。這是國土遼闊的一個結果,同時也是俄羅斯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

俄羅斯礦產資源潛力巨大,擁有世界37%的礦產資源。資源潛在總價值28萬億美元。目前,在俄羅斯已發現和探明大約2萬多處礦產地(包括燃料資源)。據有關資料介紹,在礦產基地結構中,黑色和有色金屬佔13%、非金屬礦原料佔15%、金剛石和貴金屬佔1%。俄礦產資源保障程度高於其他國家,多數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金剛石和銻礦、錫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鋁礦儲量居第二位、金礦儲量居第四位,鉀鹽儲量佔世界的31%、鈷礦儲量佔21%;其它一些礦產儲量也佔世界相當大份額。如此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保障俄羅斯國內需求並實現對外出口的堅實基礎。俄羅斯37%的礦產資源已投入工業開發。采礦業在俄經濟困難時期對國家經濟生存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上世紀90年代在礦產(不包括金剛石)開采量下降的情況下,俄一系列礦產(煤、鎳、鈷、鐵、稀有金屬、鉑、金剛石、磷灰石、鉀鹽等)開采量仍佔世界的一定比重,並且是世界最大的主要有色金屬:鋁、銅、鎳的出口國。礦產原料及其加工品(不包括石油天然氣)的出口保障俄外匯收入的20%以上。俄礦產資源的絕大部分集中在其東部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該地區蘊藏著全俄80%以上已探明的各種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為25萬億美元,是俄羅斯最主要的礦物原料基地。而且,也是當今世界僅存的礦產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的地區。

這個網站有較詳細的說明
http://www.lrn.cn/media/internationalspecial/200610/t20061027_116664.htm

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上少有的大部分礦產都能自給的國家之一。全國已發現並探明了大約2萬個礦床。其中1 /3以上已開發利用。2萬個礦床中,大型和特大型礦床佔5%,它們擁有的儲量占總儲量的70%,提供了50%的開采量。
俄羅斯的礦產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據估計,天然氣探明儲量佔世界探明儲量的32%,石油佔12~13%,煤佔12%,鐵佔27%,鎳佔27%,鉛佔12%,鋅佔16%,鈷佔20%,錫佔27%,鉑佔12.5%,鈀佔31 .4%%,鈮佔35%,鉭佔80%,釔佔50%,鋰佔28%,鈹佔15%,鋯佔12%,金佔8%,金剛石佔30% . 此外,鉀鹽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磷灰石和磷塊岩占第二位。

⑤ 俄羅斯能算資源豐富么

俄羅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自然資源居世界前列。從石油煤鐵到農畜海產,從林木水電到稀有金屬,俄羅斯都是當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資源大國。
俄羅斯是世界上惟一一個自然資源幾乎能夠完全自給的國家。作為世界資源大國,俄羅斯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約佔世界資源總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
俄羅斯所有自然資源的總價值約為300萬億美元;其中,俄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價值約為30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與俄羅斯相比,美國已經探明的自然資源儲量價值為10萬億美元,中國為5萬億美元,西歐為2.5萬億美元。
從類別看,俄羅斯各種資源儲量幾乎都位於世界前列,特別是在其他國家非常短缺的礦物、森林、土地、水等資源方面,俄羅斯的優勢非常大。
從探明儲量來看,俄羅斯各類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都相當高,石油為35年,天然氣為81年,煤在60-180年之間,鐵礦石為42年,銅、鎳、鉬為40年,鎢為37年,鋅為18年,鉛為15年,黃金為37年,磷酸鹽為52年,鉀鹽為112年。
俄羅斯森林覆蓋率約為50%,擁有世界1/5的木材儲量。俄羅斯森林資源儲量已經超過了整個北美的森林資源。俄羅斯已經成為世界木材第三大出口國,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俄羅斯農業用地2.1億公頃,其中耕地1.25億公頃,人均耕地為0.85公頃;而全世界耕地面積不過14.57億公頃,人均只有0.32公頃。黑土地帶是俄羅斯的主要財富,俄羅斯的黑土地曾丟失了20%-50%的腐殖質,但仍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俄羅斯有豐富的水資源,僅貝加爾湖就容納了佔全球地表淡水總量的1/5。俄羅斯擁有500多條通航河流,總長度為30萬公里,實際通航里程為8萬公里。如果俄羅斯的全部水力資源被利用,每年可發電2萬億千瓦時。

⑥ 俄羅斯糧食產量是多少

俄羅斯糧食產量是1.33億噸。2020年,俄羅斯糧食產量為1.33億噸,出口量為4870萬噸,創下歷史上第二個出口高峰,排在世界第四位,出口額達1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小麥出口3860萬噸,增長21%,出口量僅低於2018年出口的4400萬噸,大麥出口出口600萬噸,增長52%,出口額為1.086億美金,增長42%,創歷史最高記錄。

俄羅斯主要糧食產量數據

俄羅斯2020年全年穀物總產量同比增長9.8%,其中小麥產量達到8587.3萬噸,同比增長15.3%,預計俄羅斯將成為世界小麥第一大出口國。俄羅斯穀物總產量中黑麥產量同比增長66.2%,菜籽增長24.9%,蕎麥增長13.7%,大米增長3.9%,而玉米、燕麥、葵花籽和大豆等作物的產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⑦ 俄羅斯的工業

一 概況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佔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俄國工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於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 [1]
在這個方針影響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俄羅斯具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具體分為八大工業部門:燃料動力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建築材料工業;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輕工業;食品工業。[2]
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製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築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3]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為第一階段,1994年7月起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俄羅斯的工業發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階段私有化時期,經濟上徹底打破傳統的計劃體制,並以國有企業為突破口,通過私有化形式開始大規模的市場經濟改造。這一階段實行的是無償私有化。外國投資者可以參加拍賣、競賣和投資招標,以及購買私有化證券。到1994年6月底,70%的工業企業,其中包括2萬個大中企業已轉入股份化;小私有化比例達75%;農業中私有化企業和個人副業產值已達86%;非國有制經濟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就業人數達到4000萬。從1994年7月1日起推出第二階段私有化計劃。這一階段私有化的特點是從無償私有化轉為有償私有化,從追求政治目標轉向注重經濟效益,刺激生產投資。 [4]

二、 主要工業部門

1.燃料動力工業
燃料動力工業是建立在俄羅斯本國資源基礎上的強大工業部門,俄羅斯的煤、石油、天然氣、泥炭、鈾礦的儲量在世界上均處於前列。燃料動力工業是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之一,它包括電力工業和燃料工業。
俄羅斯電力工業由熱電站、水電站和原子能電站三大系統組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力工業的企業數在增加,發電量逐年減少。原子能電站的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1%~12%之間。熱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出現下降的趨勢,水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在上升。在工業部門中,電力工業的盈利較高。
俄羅斯燃料工業分為石油工業、天然氣工業和煤炭工業。
(1)石油工業
蘇聯的石油開采重點由西部向東部轉移,二次大戰後由亞塞拜然的巴庫油田轉向伏爾加-烏拉爾地區,20世紀70年代又向東轉移到西西伯利亞的秋明地區,這里有全俄最大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薩莫特洛爾油田。秋明地區的石油開采量佔全俄總開采量的66%。
俄羅斯石油股份公司(РОСНЕФТЬ)成立於1995年9月,是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蘇聯石油部及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該公司1996年擁有石油儲量為14.83億噸,石油產量為1300萬噸,石油加工量為450萬噸。1995年時雇員人數是6.988萬人。公司董事會由總裁董事長、國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長官共12人組成。俄羅斯石油公司設有8家石油生產公司、9家煉油廠、12家油品銷售公司及其他公司。12家子公司是:⑴阿爾漢格爾斯克地質公司(Архангелскгеолдобыча),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⑵克拉斯諾達爾石油有機合成公司(Краснодарнефтеоргсинтез),成立於1950年,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現有雇員1497人。⑶莫斯科石油和潤滑油廠(Мос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для нефти и смазок),成立於1925年,現有雇員366人。⑷捷爾姆石油公司(Термнефть),從事與熱采有關的各項研究和試驗。⑸共青城煉油廠(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 НПЗ),成立於1950年,位於阿穆爾州共青城,現有雇員916人。⑹普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⑺斯塔夫羅波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⑻克拉斯諾達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⑼卡萊姆石油公司。⑽達吉斯坦石油公司。⑾薩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氣公司。⑿圖阿普謝煉油廠。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還有一些對外合作機構,包括中央地球物理國外勘探公司、油氣計算中心。經營范圍是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藏普查、勘探、開發、運輸及加工;石油產品、石化產品及其他產品生產;石油、石油產品及其他產品銷售;投資活動(包括有價證券業務);對外經貿、進出口業務;完成聯邦國家及地區消費者的訂貨。 [5]
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ВОСТСИБНЕФТЕГАЗ),成立於1994年4月,經營范圍是地球物理勘探、區域性勘探和詳查、鑽井、開發以及石油天然氣供應。公司董事會由董事長、國家部委、地方行政官員及子公司代表共9人組成。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公司設有3家子公司:葉尼塞地球物理公司,位於葉尼塞斯克;葉尼塞石油天然氣地質公司,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 [6]
(2)天然氣工業
全俄共有17個天然氣開采區。秋明州是全俄最集中最大的天然氣開采地,占天然氣開采總量的92%。天然氣工業相對比較穩定。天然氣儲量集中在烏拉爾的奧倫堡氣田和西西伯利亞的馬連戈伊、揚堡、扎波利亞爾、麥德維熱5個大氣田。天然氣開采工業集中程度高,85%的開采量是由3個大型企業進行的,它們的年開采量都在500億立方米以上。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是蘇聯解體後在蘇聯天然氣工業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儲量和開采量方面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氣公司。年開采量在100億~5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2個,年開采量在10億~1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7個,而年開采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下的小型企業有16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向國內的天然氣供應量已佔俄羅斯能源總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向西歐的天然氣年出口量約1200億立方米,外匯收入超過150億美元,它控制了24%的歐洲天然氣市場。此外,向獨聯體國家每年約出口80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主要從事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加工、儲運以及銷售,還從事多種經營,包括旅遊業、農業、航空以及通訊等業務。俄羅斯的氣田和凝析氣田均由該公司開采,其產量佔全俄總產量的95%以上。對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完全實行壟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繼承了蘇聯統一的供氣系統,擁有21個天然氣生產企業、9個研究所、6個工程局、6家服務公司,直屬企業和子公司的職工總計36萬人。蘇聯時期的統一供氣系統十分龐大,包括200個氣田和凝析氣田;22.6萬公里的輸氣干線;407座壓氣站,總安裝功率達5900萬千瓦;46座地下氣庫,總有效容量800億立方米;4500個配氣站;6家天然氣加工廠。統一供氣系統的調度中心在莫斯科。蘇聯解體後,統一供氣系統照常運行,俄羅斯以外的有關設施,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租用。除獨聯體各國外,與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約70家公司進行合資經營。 [7]
(3)煤炭工業
俄羅斯煤炭資源豐富,其探明可采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居第三位,預測儲量超過50000億噸。煤炭品種比較齊全,從長焰煤到褐煤,各類煤炭均有。俄羅斯主要煤炭基地有西西伯利亞的庫茲涅茨礦區、歐洲東北部的伯朝拉煤礦區、東西伯利亞的坎斯克一阿欽斯克礦區和莫斯科郊區礦區。大型煉焦煤基地在庫茲涅茨和伯朝拉。較大的露天煤礦基地有烏拉爾的科爾金諾、博戈斯洛斯克、沃爾昌斯克礦區;西伯利亞的坎斯克-阿欽斯克、伊爾庫斯克和庫茲涅茨克煤田;遠東的萊奇哈、薩哈林。在煤炭工業中,大中型煤礦占優勢地位。年開采量在100萬噸以下的小型煤礦有6個;年產量在100萬~500萬噸的煤礦有14個;年產量在500萬~1000萬噸的煤礦有10個;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大型煤礦有9個。 [8]
俄羅斯煤炭資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區分布極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煤炭產地與大量需求煤炭的工業地區相隔遙遠,運輸落後制約了煤炭工業的發展。煤炭工業的盈利率很低,也影響著自身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後,蘇聯曾大力發展露天採煤。90年代以來,俄羅斯的露天採煤量占煤炭總產量的比重有所下降。歐洲部分儲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儲量在俄羅斯中部,即庫茲巴斯煤田;23%的儲量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幾乎都是褐煤,適於露天開采。此外還有一部分動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國(82億噸),羅斯托夫州(65億噸)和伊爾庫茨克州(55億噸)。
煤炭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遠東和烏拉爾等幾個大型地理經濟區的主要燃料。這些經濟區中的個別地區,像遠東地區的濱海邊疆區長期以來燃料供應短缺,致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對勞動力就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俄羅斯的地理經濟區中僅有7個是煤炭產區,而有5個地區是煤炭主要消費地區。在7個煤炭產區中,像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和北高加索3個地區實際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給。而其他4個地區,尤其是烏拉爾和遠東地區,需要一部分外運煤炭。這些地區所需的煤炭品種和質量,光靠自產煤量是不夠的。因此,每年大約有1/4的煤炭產量,約4000萬噸至5000萬噸需要在各地區間相互調配,平均運距達1000公里,最長運距達3000公里。俄羅斯煤炭工業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從1993年起,俄羅斯煤炭工業的市場競爭就已形成,從而保證了有支付能力單位的需求。當時還出現了能夠自籌資金的私營煤炭公司。
煤炭工業有72個煤炭生產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個為聯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個國營煤炭開采聯合企業。俄羅斯煤炭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井工礦和露天礦的生產能力在降低。據俄羅斯科學院經濟所的數據,未來天然氣的價格將不斷上升,而煤炭企業經過重組以後,其生產費用會不斷下降,因此各地區的煤價應當低於天然氣價格。在現階段,煤炭工業主要的改革任務是,根據增長的需求,制定煤炭工業發展目標;以最快的速度關閉嚴重虧損企業和解決與此相關的社會問題;制定有效的由國家調控私人煤炭公司的靈活機制。俄羅斯有60%的煤產量來自私人煤炭公司,所以改革要完成的任務之一是有效地調節市場經濟下煤炭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因此,地下資源利用、確保煤炭穩定而充分供應、改進立法和規范權力范圍,是國家調控的重點。根據條件修訂現有的政策包括:煤礦安全規程以及煤炭企業技術操作和設計定額。在要求俄羅斯動力部對煤炭工業加大調控力度方麵包括:幹部培訓,實施部門和部門間科技發展綱要,支持和發展部門科學研究和設計製造院所的倡議。俄羅斯煤炭工業部門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創造擴大再生產的條件,提高煤炭生產潛力。根據俄羅斯2020年動力戰略以及聯邦「動力有效經濟」的目標規劃,到2005年煤炭產量應達到3億噸,到2020年必須達到4.3億噸。為完成發展規劃所規定的總生產能力,到2005年以前,需投入資金671.4億盧布(按2001年盧布比價計)。上述資金來源,既靠企業自有資金,又需要來自聯邦政府的預算資金。預算外資金總額494.2億盧布,將主要來自企業自有資金(折舊提成和利潤),以及來源於引資和銀行貸款。
2.冶金工業
冶金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俄羅斯擁有豐富的鐵礦,黑色冶金是工業的骨幹部門。冶金工業分為兩大門類: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大型冶金中心在西北區、中央區、烏拉爾、庫茲巴斯、伏爾加沿岸和西西伯利亞。大型冶金企業有: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克里沃羅日、新利別茨克、西西伯利亞、切列波維茨、車里雅賓斯克等。其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基地規模最大。在煉鋼部門,生產工藝得到某些改進。黑色和有色冶金部門的產品盈利率和資產盈利率均高於整個工業。俄羅斯的有色金屬工業有煉鋁、鎳、鉛、鋅、銅等工業。在安卡拉有大型煉鋁廠。在有色冶金工業中,錫、銻、汞冶煉業不發達,俄羅斯是這些有色金屬短缺的國家。

3.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
俄羅斯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的布局也在由西部向東部地區轉移。俄羅斯的東部地區,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擁有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森林資源、食鹽和磷灰石等,對發展化學工業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條件。20世紀70~80年代,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建立起十幾座石油加工廠,年加工能力一般都在600萬~1200萬噸石油。全俄最大的鄂木斯克石油加工廠年加工能力為2000萬~2200萬噸石油。俄羅斯的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主要分為5個部門:基礎化學,產品主要是硫酸、純鹼、燒鹼和化肥;化學纖維和紗線;合成樹脂和塑料;合成橡膠和輪胎工業。重點發展化肥、新型結構材料和化學纖維。

4.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
機器製造業是俄羅斯工業的核心,是科技進步的基礎,它為工業本身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技術裝備,對國民經濟的技術現代化起著關鍵的作用。蘇聯長期以來一直以超越整個工業部門的速度發展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俄羅斯機器製造業的一個特點是生產高度集中,並且具有高度壟斷性。據官方統計,在整個工業中壟斷企業有420個,其中256個在機器製造業。機器製造業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生產與軍事化密切相關,有80%的機器製造企業與軍工生產相關。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部門的企業數增加很快。機器製造業的分部門主要為:重型動力和運輸機器製造業;電機工業;機床製造和工具工業;電子計算機和儀表製造業;汽車工業;拖拉機和農業機器製造;家電工業。在整個機器製造業中,俄羅斯把機床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和儀表製造業、電機工業和電子工業作為科學技術進步的催化部門。俄羅斯消費市場最為暢銷的家電產品主要有四類,即電視機、冰箱、錄像機和洗衣機。
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俄羅斯家電工業一直處境艱難。從內部因素看,由於資金短缺,企業無力進行技術更新改造,自產家電的綜合競爭力弱,在質量、性能、外觀上遠遠落後於同類進口產品。從外部條件看,在實行外貿自由化的同時,政府未採取必要的民族工業保護措施,國外家電大量湧入俄羅斯市場,致使本國家電行業受到嚴重沖擊。比較知名的電視機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並擁有一批小有影響的國產品牌。例如,莫斯科市《紅寶石電視機廠》的「Рубин」;沃龍涅什地區《電信股份公司》的「Рекорд」;聖彼得堡市《彩虹股份公司》的「Радуга」;諾夫哥羅德地區《量子聯合生產公司》的「Садко」等。這些品牌電視機一般採用世界流行款式和設計,引進外國的主要部件在俄羅斯進行組裝,技術性能和外觀造型上均有了很大改觀,價格水平也基本與國外同類產品持平。洗衣機生產廠家也基本分布在歐洲部分,例如,下諾夫哥羅德州的《斯維爾德洛夫生產聯合公司》、別爾哥羅德州的《斯塔爾奧斯科爾工廠》和基洛夫市的《維斯塔股份公司》。市場上比較知名的國產洗衣機品牌有「Вятка-Алена」、「Ока-9」、「Фея」、「Малютка」和「Сибирь」等,以手動、小容量、軟塑機殼為主,而半自動、全自動機型比重不足10%。由於價格、性能和質量等原因,這些機器的主要用戶是低收入階層。莫斯科市的大部分俄產洗衣機的平均價格約在30-100美元之間。冰箱企業主要有莫斯科市的《吉爾股份公司》、斯摩棱斯克市的《艾斯別爾戈股份公司》、奧倫堡州的《奧爾斯克機械廠》、利佩茨克地區的《利佩茨克鋼鐵企業》等。市場上能見到的國產冰箱品牌有「Stinol」、「Зил」、「Саратов」、「Смоленск」、「Орск」和「Ока」等,其售價大致在80~140美元之間。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俄羅斯對部分進口商品實行質量和安全認證制度,看其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所規定的安全要求,是否持有相應的商檢證明。俄羅斯每年都對進口稅率進行較大幅度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情況。家電進口稅率呈明顯攀升趨勢。

5.建築材料工業
建築材料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各地區都擁有生產建築材料的原料,建築材料工業主要分布在工業發達的中央區、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地區。建築材料工業的下屬分部門有:水泥工業、鋼筋混凝土構件和配件工業、牆材料工業、建築陶器工業、聚合原料製造的建築材料、非礦物建築材料工業和玻璃工業。在水泥生產行業,小企業(年平均生產能力在50萬噸以下)較多,有27個,它們占本行業企業數的48%,而生產的水泥占水泥總產量的13%。大型企業(年平均生產能力在200萬噸以上)有10個,占這一行業企業數的17.8%,生產的水泥占總產量的43%。「斯巴斯克水泥廠」是俄羅斯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其他大型水泥廠還有:「礦山工廠水泥廠」、「舒羅夫斯基水泥廠」、「沃爾斯基水泥廠」等。

6.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為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資源基礎。這一部門也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一部門的企業數逐年增加,在私有化過程中,企業數大量增加。這一部門在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為4.3%,僅高於輕工業所佔的2.5%。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的主要分部門有:森林採伐工業、木材加工工業和紙漿造紙工業。俄羅斯現有傢具生產企業約3500家,其中550家大型企業的產值約占整個國內傢具工業產值的80%。本國傢具企業面臨兩方面的困難。一方面,傢具生產設備和國內緊缺配件的進口關稅偏高,妨礙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以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一些國產和進口傢具原材料以及國內能源價格的上漲,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價格接近進口產品,從而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7.輕工業
輕工業一直是一個薄弱的工業部門,它的發展速度緩慢,設備陳舊落後。輕工業部門多為中小企業。輕工業部門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份額最小,在各工業部門中僅佔2.5%。輕工業部門分為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革、皮毛和製鞋工業。據預測2010年俄羅斯輕紡行業發展目標主要是將國產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佔有的份額提高到55%。俄羅斯輕工業有能力在亞麻、毛、皮革、皮毛和化纖面料市場方面保持領先地位,但服裝、針織面料和鞋等產品落後於國外。在國外市場,俄羅斯出口產品主要是匹布。

8.食品工業
食品工業主要包括:糧食食品製造業、肉類食品製造業、奶類食品製造業、魚類製品工業、砂糖和糖果製造業、各種飲料製造業、制油和制鹽業等。俄羅斯的麵粉工業主要分布在伏爾加河流域區、北高加索區和中央黑土區等糧食主要產區,主要的麵粉工業中心有薩拉托夫、車里雅賓斯克和奧倫堡等。油脂工業主要分布在北高加索區、中央黑土區、伏爾加河流域區等向日葵主要生產地區。罐頭工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區、中央黑土區、北高加索區等地。其中,水果蔬菜罐頭工業集中在北高加索區,肉奶罐頭工業集中在西北區、加里寧格勒州、中央區、西伯利亞區等地,魚罐頭工業主要集中在漁業發達的遠東區、北方區和加里寧格勒州。俄羅斯除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設有專門的糖果點心加工企業外,一般的麵粉、糧食加工企業也生產糖果糕點。俄羅斯的肉類製品加工工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區、北高加索區、伏爾加河流域區、西西伯利亞區,這些地區約佔俄羅斯肉類生產的半數以上。莫斯科、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大的肉類加工中心,其加工能力大大超過本地區的原料供應能力,因此,不得不依靠遠距離調運牲畜。俄羅斯的製糖工業主要分布在甜菜主要產地北高加索區以及中央黑土區和中央區,主要的製糖中心有沃羅涅日、圖拉等。
[1]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採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制漿造紙工業均居蘇聯的首位。烏拉爾區的採煤業居蘇聯第二位。
[2] 俄羅斯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面積為1276.59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領土面積的2/3以上。近年來東部的地位越來越高。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聯邦,東西兩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歐洲部分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產值佔全俄羅斯的3/4以上。可是,歐洲部分因其資源有限,經濟進一步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東部地區卻擁有各種各樣蘊藏量極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這里的工業基礎薄弱,部門單一,資源遠未得到充分利用。為了改變這種生產力布局的不合理狀況,俄羅斯實行了工業東移政策,稱之為「綱領性政策」。俄羅斯經濟對東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增強。東部地區在增強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保障出口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將是「亞太時代」的21世紀,俄羅斯更為重視其東方的發展。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3] 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4] 崔啟明:《俄羅斯國有企業私有化情況》,載於《社會主義研究》,1997年第1期。
[5]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sygfgs.htm.
[6]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dxblysytrqgfgs.htm.
[7]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trqgygfgs.htm.
[8] 參見 歐亞研究網。

⑧ 戰略性礦物原料的意義及俄羅斯現狀

關於戰略性礦物原料的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提出來了,當時指的是那些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及其製品。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戰略性礦物原料的概念已大大擴展了。早在1939年以前,納粹德國就著手創建緊缺礦物原料的戰略儲備,並緊縮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的出口。戰爭時期,德國政府曾採取強力措施保障來自羅馬尼亞的石油、瑞典的富鐵礦、芬蘭的鎳礦和西班牙的汞礦供貨安全。同樣,同盟國各成員也加緊了對近東石油的積極爭奪,加強稀有金屬礦產的普查與勘探,投產鋁土礦開采,拓寬了非傳統礦產資源的利用領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戰略性礦物原料的意義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有很大程度的增長。例如,美國在與前蘇聯對抗的冷戰高潮中,曾通過了建立戰略材料保險基金的決定,其中包括礦物原料。要求其儲備量能在特殊條件下(或者說在戰爭情況下)至少能保證3年工業生產的連續運轉。

重要戰略性礦物原料的內涵並非一成不變的,它可能根據國家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的優先程度、物質生產的結構、對形勢的預測、世界市場的行情和國內經濟狀況等情況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在俄羅斯關於建立戰略性礦物原料儲備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因為改革以來這些重要的資源仍處於隨意揮霍無人管理的狀態。從俄羅斯的特點考慮,重要的戰略性礦物原料應包括:燃料-能源資源、有色和稀有金屬礦產、用於軍工和新工藝生產專用合金的非金屬礦產資源。按儲量、產量和國內需求量的多少,占前幾位的礦物原料有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鈾礦)和黑色金屬(鐵、錳、鉻)。

在有色金屬、稀有金屬以及稀土和稀有元素中屬於重要戰略資源的有:鋁、銅、鉛、鋅、鎳、錫、鎢、鉬、銻、汞、鈦、鉭、鈮、釔、稀土族元素等,還有貴金屬(金、鉑、銀)和金剛石。

對保障人民生活,特別是礦物肥料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的非金屬礦產有:磷酸鹽礦和鉀鹽。同時,其他值得注意的非金屬礦產還有:壓電原料、熔煉石英、螢石晶體、重晶石、雲母、石棉、膨潤土、高嶺土等。

需要專門研究的問題是,在已探明的(A+B+C1)級儲量中究竟哪些礦物原料應列入戰略性礦物原料的名單。我們認為,那些當極端情況發生時短期內會嚴重影響經濟運轉的資源,位於在役礦區及其周邊地區的資源,在一定條件下都應列入戰略性原料的范疇。根據全俄礦物原料經濟與地質勘探工作研究所對已探明儲量進行重新評價的結果,在截至1997年1月1日的已探明儲量中應列入戰略性儲量的比例分別為:鈾礦中的29%,鐵礦中的78%,銅礦中的69%,鉛礦中的73%,鋅礦中的78%,鎳礦中的61%,鋁土礦中的60%,鈦礦中的68%,錫礦中的33%,鎢礦中的45%,鉬礦中的50%,磷鈣石礦中的25%,磷灰石礦中的67%,鉀鹽礦中的90%。

另外,還必須看到,俄羅斯絕大多數采礦企業保有的已探明儲量已降到了危險的低水平,許多在役礦區的礦物原料戰略儲備已接近衰竭的程度。專家們把可採的礦產與能源分成3類:第一類——石油、天然氣、銅、鉛、鋅、銀、金和金剛石,這些資源在45年內儲量將面臨完全枯竭:第二類——鐵礦、錳礦、鉻礦、磷酸鹽礦、煤礦和鋁土礦,這些礦產的儲量還很大:第三類——錫礦、銻礦和汞礦,這些礦產的儲備在近期已有所下降。

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如果各類戰略性原料及其製品的產量和國內需求量都連續下滑,那麼就是經濟危機的表現。就像上文提到的,整個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的石油、煤炭、鋼鐵產量、鋁、鎳、鉛、鋅以及其他有色金屬和貴金屬、金剛石、磷酸鹽和鉀肥的生產都降到了臨界水平(下降了30%~60%),而稀有金屬和稀土礦產則下降了90%~100%。而且由於大多數礦物原料缺乏新增生產能力,加之地質工作的嚴重萎縮,所以更加劇了這種經濟危機的表徵。

由於已探明儲量的大量消耗,其品質與經濟性明顯下降,加之一些老礦山因長期強力開采,造成俄羅斯礦業生產的條件越來越復雜。一是許多重要采礦區及現役企業的原料基地狀況嚴重惡化,出現這種情況的有:南烏拉爾冶金聯合企業(大部分鐵礦石和精選礦來自哈薩克)、馬加丹州及沿海地區的錫礦企業、北高加索、外貝加爾湖及沿海地區的鉛鋅礦山、外貝加爾湖及沿海地區的鎢礦山等。二是到21世紀初,許多長期運營的老礦山探明儲量已完全或基本瀕臨枯竭,屬於這種情況的有:烏拉爾和西西伯利亞地區的一批大型石油礦床、雅庫特的銻礦、馬加丹州的鎢礦、烏拉爾的鉻礦、金砂礦等。預計到21世紀初,礦產資源的供應狀況肯定將進一步惡化,無疑會影響到俄羅斯的國家經濟和國防實力。

莫斯科國立礦業大學戰略研究中心進行了礦產資源人均開采量與需求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發達國家佔有的資源大約比發展中國家高出10~20倍(表5.1)。可以看出,俄羅斯的礦產資源開采量足以保持我們的需求處於中等水平。實際上,人均礦產資源的需求量與人民的生活質量或生活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這種關系曲線見圖5.4。

表5.1 不同國家礦產資源的開采量與需求量對比

圖5.4 生活質量與礦產資源需求水平之間的關系曲線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必須在開采量與需求量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戰略平衡,即一方面禁止礦區的掠奪性開采,另一方面要保證礦物原料需求量有穩定的增長。

俄羅斯在人均礦物原料需求方面落後於發達國家,近些年俄羅斯礦物原料需求總量下降了30%~40%,而有些礦種甚至下降了70%~80%。這無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政治的角度來說都是危險的。俄羅斯某些重要礦種(銅、鋅、鉛、錫)的人均需求量排在世界第9~11位,商業鐵礦石的需求量低於日本和德國,而鉬、鎳、鋁、鋯、鉭的需求量則排在世界第4~6位,磷酸鹽精礦和螢石礦分別位於世界第7位和第6位。要知道,這些並不是毫無意義數字。它們表明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最終反映的是民族的獨立性和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威信。

礦物原料保障程度的這種現狀令我們感到震驚,重要的礦物原料在不斷地大量出口,而它們的儲量卻得不到補充。看來,俄羅斯重要戰略性資源的貿易已成為滋生腐敗的主要溫床之一。

⑨ 世界和俄羅斯的固體礦產勘探與礦產品市場形勢

(1)關於地質勘探工作

由於沒有地質勘探的撥款來源,缺乏相應的考核體系,許多國家關於「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補償費的管理辦法」實際上也沒有落實,往往在不同的勘探階段多次變換遠景礦區的業主,而且不同國家在地質勘探初期的體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美國礦山地質勘探工作撥款的主要來源是從采礦公司的利潤中提取,即把提取的經費用於補償開采造成的儲量損失。這些提取的經費屬於利潤的稅前部分,只能花在地質勘探工作上。在國外的稅收條款中,金屬礦山提取的經費在利潤中所佔的比例可以在很寬的范圍內變動。

美國和其他國家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量(首先是普查工作量)都是由獨立法人公司承擔,他們的投資不與采礦的利潤掛鉤。進行地質勘探的優先方向是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產,近10年來各國用於這類礦產的普查費用佔到了83.6%~87.8%。

據筆者的經驗,按工作性質分,在勘探經費結構中佔主要的是鑽探費用(各國大致佔22.7%~38%),而地質調查實際只佔17%~26%,地球化學勘探佔11%~21%(近十年平均為15%),行政開支為14.5%~20.4%(平均17.6%),用於航空物探和地面地球物理作業的費用不超過10%(一般4%~9%,平均6.5%)。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進行普查勘探的面積將近200萬平方千米。其中,美國30.38萬平方千米,加拿大55.12萬平方千米,其他國家111.41萬平方千米。近12年來,用於地質勘探工作的費用構成發生了變化,基本趨勢是減少了投入勘探的工作面積,但提高了研究工作的精細程度,增加了對從職人員的投入(以貨幣形式)。

通過分析礦產的發現過程可看出,一個新礦區查明之後通常不會馬上進行補勘工作。而是用5~10年時間反復調研新信息,改進普查方法。此後的工作效果便會明顯提高,新的發現會陸續出現。往往新的發現能查明遠景區域或重新解釋礦床成因,重新確定地質勘探工作的方向。在大多數情況下,勘探效果不佳主要是經費投入不足或想快速廉價地得出結果所致。根據筆者40年的找礦經驗,共有三種普查類型:一是通過普查發現該地區有良好的露頭並具有發現新礦體的前景;二是該地區缺乏前景而撤出普查隊伍;三是通過普查發現了具有很大前景的新礦種。加快新礦產勘探速度的關鍵是,克服長期形成的老習慣,盡快在實際工作中掌握與運用非傳統普查新方法。

(2)關於金屬礦產資源與市場形勢

據世界最大的金屬交易所統計,其1999年的商品流通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交易所完成的交易額總數達25億美元(按現行價格),比1998年提高16%,比創水平的1997年還上升7.5%。在交易的合同數中金屬鋁排第一位,賣出量超過2220萬噸,而1998年為2010萬噸。銅占第二位,賣出1680萬噸(1998年為1570萬噸)。鋅的合同數在這段時間內增長了28%,鎳增長了15%。到這年年底銀的期貨合同數為1779洛特,交易所一年中的貿易增加了54%,達370萬洛特。

2000年的頭兩個月里,參加交易的主要金屬價格已經上漲,根據26家大型金屬公司生產的預測,到年中各類金屬的價格還將上漲5%~28%。漲得最多的可能是鎳,上漲28%(達349美分/磅)。緊隨其後的是鋁,上漲21%(74.8美分/磅),銅上漲16%(83.5美分/磅),鋅上漲13%(55.3美分/磅),錫上漲6%(260美分/磅),鉛上漲5%(23.9美分/磅)。

據專家預測,鋁的價格將繼續攀升,而對銅和鎳的價格上漲持謹慎態度。2001年鋁的價格將在74~94美分/磅之間擺動,而銅為75~100美分/磅,鉛為21~30美分/磅,鎳為300~345美分/磅,鋅為52~69美分/磅。

近年來世界市場上鎂的價格快速上漲,原因是製造汽車零件要用到鎂,所以需求量增大,其價格近十年來比任何其他金屬都漲得快。20世紀90年代鎂的年均需求量增長4.5%,預計到2004年鎂的年需求量將增長6%。但也有專家認為,因為產量增加,使現在國際市場對鎂的需求及其報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所以近期內鎂的價格不會劇烈上漲,而是保持在2500美元/噸的水平上。雖然鎂的主要生產國——中國由於國內市場需求量增大,近幾年減少了鎂的出口,但對這種金屬的需求將刺激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亞等國擴大生產規模。僅1999年西方國家就生產了24.3萬噸金屬鎂,還進口了11.9萬噸,總的金屬鎂用量達36.25萬噸。

普魯士國際鋼鐵研究所報道,1999年世界共生產鋼鐵約7.7億噸,比上一年增長1.4%。該研究所統計了63個國家的數據(這些國家的鋼產量佔全球的98%)發現,增加鋼產量與北美、歐洲的經濟增長和重要的亞洲市場快速振興密切相關。

有些專家指出,目前金屬市場正處於一個需求緩慢增長的階段。而其他專家則認為這種預測過於樂觀,因為大部分研究金屬市場的資料不夠准確。現在看來,金屬需求量隨著工業生產增長而增長的傳統關系已被打破,因為高新技術今後將帶動工業生產,從而使其對金屬的需求量有所下降。

(3)關於非金屬礦產資源與市場形勢

非金屬礦產同樣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首先是礦物肥料),對於保障各國的糧食生產和生態安全,保障許多部門的穩定發展(包括農業、冶金和機械製造、燃料和能源、化工和林業等),保障人民消費品的生產具有重大意義。在建築材料、聚合物、專用陶瓷、無線電、原子能和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產品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屬於這一類的非金屬礦產包括:純石英、片狀白雲母、壓電光學原料、石棉等。

世界上非金屬礦產生產和出口總量達百萬美元以上的前6個國家的資料見表1.8。

世界磷酸鹽原料和磷酸鹽製品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幾個主要國家和少數跨國公司壟斷(如摩洛哥的「OCP」,突尼西亞的「JMC⁃Agrico⁃CIF」、「JCT」等)。它們控制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磷酸鹽原料的開采及其製品的生產。1999年摩洛哥磷灰石商品價與磷酸三鈣的含量有關,品位75%~77%的礦石為48.5美元/噸,70%~72%的礦石為46美元/噸。而突尼西亞的質量較差的磷灰岩(品位65%~68%)價格在33~36美元/噸。北美、近東的國家和俄羅斯的磷酸鹽產品主要面對歐洲市場。美國還把自己的產品出口至加拿大、南美、東亞和東南亞。東亞和東南亞也是北非、近東產品的買主,近年來還是中國磷酸鹽產品的市場。

世界鉀鹽的生產量1999年為2800萬噸(K2O),其中硫酸鉀的含量不超過10%。可以預料,至2005年世界產量可達2800萬~3000萬噸,2010年為3000萬~3500萬噸K2O。主要的生產者是發達國家中的加拿大(佔世界產量的35%)、德國(13%)和美國(6%),發展中國家的約旦(1100萬~1200萬噸)和巴西(40萬噸)。加拿大是鉀肥的主要出口國,主要輸往美國、中國、巴西、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印度。歐洲大陸的鉀肥絕大多數來自德國、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俄羅斯的鉀鹽主要向亞洲大陸國家出口(中國、印度、新加坡和日本),也出口到美國和芬蘭。現在俄羅斯的鉀肥出口量佔到其生產總量的87%~90%。

表1.8 主要非金屬礦原料的生產與出口情況萬噸/百萬美元

A.克里夫佐夫根據1950~1995年的實際數據,詳細預測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1995~2025年采礦量增加的速率(表1.9)。作者在分析采礦量增長速率時盡量取了低值,因為許多礦產在1995年就出現了原始儲量的明顯衰減。他認為,在1995~2025年間石油、天然氣和鉛的原始儲量差不多將耗盡,而幾乎3/4的鉬、鎳、銅、錫儲量也將枯竭。金剛石和金的儲量到2015年可能就全部用完了,而銀和鋅可用到2020年。

表1.9 采礦量的增長速率

他在分析上述資料的基礎上指出,有90多個國家近10年來都採用了新的礦產資源法規或正在修改現有的法律。修改礦產資源領域的法律時必須注意下列問題:

(1)消除或限制對外國直接投資采礦業的壁壘;

(2)通過修改稅收政策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

(3)在下放資源使用權方面採取更靈活的辦法;

(4)應明確礦產所在地的管轄權與礦產的勘探、開采權之間的聯系和相互關系;

(5)應限制對當地自然環境有負面影響的采礦生產,並對環境保護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這種世界大背景下俄羅斯國內的礦產資源形勢也非常令人擔憂。

前蘇聯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建立的礦物原料聯合體有很大的優勢,雖然它在改革條件下比其他經濟部門更穩定,但總體來說礦物原料行業仍處於危機狀態。盡管它的危機還在加深,卻要繼續發揮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巨大支撐作用。所以,礦產資源及其後續產品的生產仍在持續下滑,采礦企業的原料基地情況在進一步惡化。隨著許多企業采礦能力的衰退,地質勘探工作量的嚴重萎縮,預計到2005~2010年將給整個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後果。正因為如此,國家應立即把制訂礦物原料基地利用戰略的問題當作政府重要任務之一。必須認清,礦產資源已不單單是經濟問題,已演變為資源政治。在礦產資源問題上,政治、經濟的界限已難以劃清。

⑩ 世界第一產鹽大國是哪個國家

3月29日訊亞洲最大鹽商——中國鹽業總公司總經理茆慶國26日在北京介紹說,中國的鹽產量已近7000萬噸,是全球第一產鹽大國和用鹽大國,中國人已徹底告別食用土鹽、缺鹽淡食的歷史。
茆慶國還介紹說,作為中國鹽行業唯一的一家中央國有企業,中鹽總公司在最近六年的時間里,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四倍多和六倍多。其中,2009年的營業收入增長了19.65%。
據悉,中國的鹽產量主要來自海鹽、井鹽和湖鹽。其中,又以海鹽為大宗,約佔全球海鹽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國躍升為世界冠軍前,美國一直位居世界鹽產量的榜首。中、美兩國之外,俄羅斯、德國、加拿大、英國、印度、法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家,也是世界主要產鹽國。(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鹽產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