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的工業特點
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落後;軍事工業、能源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㈡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落後的原因
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原因:
建國初期,蘇聯面臨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白軍、干涉軍一度多達兩百萬。在國內戰爭介紹後,又面臨歐洲政局動盪、戰爭一觸即發。為發展軍事力量,只能將資源傾向於重工業。
而在戰後,這一體制未能改弦更張。主觀原因為蘇聯軍工/能源集團已經強大到尾大不掉。斯大林活著的時候這些問題沒有表現出來,他死後無論赫魯曉夫還是勃日列涅夫都無法完成改革。客觀原因是東西方陣營的對抗中,蘇聯的工業人口在滿足重工業之後很少有富餘,說白了就是沒有足夠多的人去從事輕工業。
雖然蘇聯人口規模與美國相當,但美國有一堆盟國,可以一起完成重工業-輕工業無數部門的分工。而蘇聯的盟國除了捷克、東德能夠提供精密機床之類外,其他小弟基本都是要貸款、要武器、要援助,是戰略安全上的正資產、經濟上的負資產。客觀上蘇聯也沒有足夠的工業人口兼顧輕工業和重工業
㈢ 俄羅斯的什麼工業發達,什麼工業弱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輕工業比較弱!
㈣ 俄羅斯經濟結構
俄羅斯經濟結構如下:
俄羅斯是前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1990年生產占原蘇聯國民收人的63, 5%和工業產值的0.6%,其起始經濟結構繼承了原蘇聯的結構特徵。俄羅斯繼承的原蘇聯經濟結構是一個畸形的經濟結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國民經濟軍事化,前蘇聯領導人缺乏對時代的深刻洞察力,認為戰後仍然是戰爭和革命的時代,沒有意識到出現了和平和發展的新時期。因此戰後長期奉行霸權主義政策和進攻性戰略,導致國民經濟軍事化格局長期存在。對於國民經濟軍事化的實情原蘇聯長期諱莫如深,官方公布的軍費數額一直為每年不超過200億盧布。1989年戈爾巴喬夫在蘇聯人代會上第一次承認蘇聯的國防總支出為773億盧布,原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1990年7月在蘇共二十八大上進一步透露蘇聯軍費占國家預算的1/4(合1150億盧布)。蘇聯的國民經濟軍事化還表現為軍備生產的高比重。據前蘇官方公布的資料,蘇聯軍備生產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而學者和觀察家估計為25%。某些部門的情況更為嚴重,例如機器製造業的70%都服務於軍備生產。
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對比關系失衡。前蘇聯經濟結構畸形的又一表現是社會生產兩大部類對比關系失衡。在工業總產值中,甲類工業的比重佔75%左右,而美國為65%。農輕重的比例基本為2:2:6,而中國為3:3:4。這是蘇聯長期奉行優先發展重工業方針的結果。應該指出,在工業化時期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是有客觀依據的,因為在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條件下,社會擴大再生產的規律是生產資料生產比消費資料生產增長更快,而工業化時期的典型特點正是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迅速提高。但是,在工業化完成之後,特別是戰後依然這樣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則是教條主義的。因為工業化之後技術進步的特點,已從主要是以機械勞動取代手工勞動,轉為主要是大機器生產和機器體系本身的進一步發展,從而由主要是機器數量的增加,轉為主要是機器效率的提高。這種特點在戰後進人大機器生產的第二階段,即實現生產的綜合機械化和自動化,以及廣泛採用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新工藝的過程中,表現得特別明顯。而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生產又轉向技術含量高和附加價值大的方向發展。這一切提供了固定基金佔用率和材料消耗率下降的可能性,從而出現了生產資料生產與消費資料生產增長速度相接近的趨勢。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已證明了這一點,60年代以來它們的生產資料生產一與消費資料生產基本上是平行發展。
產業結構落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的重心經歷了三個階段: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戰後,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從資源和設備密集型產業為主,過渡到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基礎工業成為「夕陽產業」,在其基礎上蓬勃發展的是高技術工業,農業中生物工程技術和遺傳工程技術迅速發展,第三產業不斷發展擴大,日漸形成「信息產業」。一個與現代高科技相適應的高級化軟產業結構逐漸形成。在這場對經濟發展生命攸關的科技競賽中,蘇聯與西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雖然也曾提出要重視發展現代高科技,但產業結構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工業,即工業化時期形成的基礎工業,而在現代高科技領域落後西方至少15-20年。三次產業關系中,第三產業極端落後,直到1991年服務性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還只有24 %。這使蘇聯社會總產品中,資源和資本耗量大的產品比重大,知識和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比重小;而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商品性產值比重大,服務性產值比重小。產業結構的這種落後性也是蘇聯經濟增長方式未能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的重要原因。
㈤ 俄羅斯什麼工業發展滯後
輕工業,也就是生產生活資料的工業。在蘇聯時期,斯大林為了追求高發展速度,優先發展重工業,導致了輕工業的落後。
㈥ 俄羅斯工業特點是什麼
俄羅斯工業特點:
1、俄羅斯工業結構不均衡以重工業為主,俄羅斯工業區主要分布在歐洲地區,接近礦產資源分布地區。俄羅斯礦產分布特點是分布於亞洲大多數地區;石油和煤炭主要分布於平原地區,鐵礦和其他金屬礦主要分布於山地、高原。俄羅斯四大工業區包括莫斯科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2、俄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3、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4、俄IT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軟體製造商。
5、俄羅斯工業結構不均衡以重工業為主,人民生活相關的輕工業發展緩慢,工業中心主要分布於歐洲部分,亞洲地區自然環境惡劣,這樣開發比較緩慢,工業中心比較少。
㈦ 俄羅斯經濟特點
俄羅斯經濟特點:重工業是國民經濟支柱,輕工業和農業不很發達。經濟依賴自然資源層度高,進出口貿易不發達。
優勢:自然資源豐富,技術人才多,國土面積大,多海港,重工業技術水平高。
不足:三大產業發展不均衡,過分依賴自然資源,進出口貿易不發達,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資源利用不夠合理。
(7)俄羅斯工業結構中什麼工業類落後擴展閱讀: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蘇聯曾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78年被日本趕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嚴重衰退,持續下滑,2000年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俄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同比增長6.1%。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㈧ 俄羅斯工業分布特點及原因
俄羅斯工業主要是大型重工業,森林工業,軍事工業,油氣開發為主,分布於東歐平原,烏拉爾山以西以及遠東地區,俄羅斯工業建立在豐富礦產資源的基礎上,因此,工業主要分布在內陸的礦產產區。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8)俄羅斯工業結構中什麼工業類落後擴展閱讀
莫斯科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是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IT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軟體製造商。
㈨ 俄羅斯工業有哪些特點
樓主您好! 俄羅斯的工業分布特點:接近原料產地,以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基礎,就近分布,在內陸地區! 俄羅斯的工業具備這樣的特點,與其資源條件具有密切關系: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鐵礦等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有利於重工業的發展。俄羅斯的工業分布也因此接近原料產地!
㈩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落後的原因
在歐美聯手設局之下,蘇聯沒有時間去發展輕工業,而根據蘇聯豐富的石油資源,對輕工業產品完全可以通過國際貿易來解決。
只是二戰把國家打爛了需要重建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首先恢復重工業,只有有了強大的重工業,才能有足夠的實力保衛自己。
在初步取得與歐美相當實力的情況下,歐美聯合設計的冷戰敵對,迫使蘇聯又捲入了更深重的軍備競賽漩渦之中。而歐美此時卻騰出大量資金去創建了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的國際貿易市場,進一步壓縮了蘇聯經濟發展的空間。
資金困頓讓蘇聯只能顧及耗費巨大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來滿足軍備競賽的需要,最終蘇聯也垮在經濟崩潰上面,導致解體。
直至目前為止,為了防止俄羅斯再次崛起,歐美繼續在經濟上壓迫俄羅斯,使得俄羅斯經濟發展始終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上,盡管俄羅斯在民生投入占本國GDP的百分率高於我國10倍之多,但遠遠不足以再發展出一個發達的輕工業領域來。
另外,俄羅斯地處高寒帶,輕工業原料也比較匱乏需要大量從國際市場收購,而國際市場價格和結算貨幣被歐美操縱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