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傳統珠寶特點
俄羅斯傳統珠寶特點:彩蛋作為俄羅斯的一項特色珠寶,非常具有鮮明的特色,而如此立體感十足的彩蛋項鏈佩戴起來更是具有濃郁的異國風情。
俄羅斯,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是一個好戰的民族。也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俄羅斯的美女特別多,除了套娃出名之外,更出名的是俄羅斯的彩蛋。這些有著濃郁的俄羅斯特色華麗精巧的彩蛋做成項鏈也是很獨特的。
彩蛋對於俄羅斯人是象徵健康、美貌、力量和富足。這是由於彩蛋與俄羅斯傳統的宗教習俗有關,它是一些宗教節日的必備之物,尤其是復活節時教徒們的重要慶典器具。人們對彩蛋像對待聖像、保護神一樣把它保存在家中。俄羅斯人還以彩蛋來迎接新的小生命。
俄羅斯珠寶有比較悠久的歷史,第一顆皇室復活節彩蛋誕生於1885年的復活節。當時沙皇亞力山大三世為了慰藉從丹麥迎娶的皇後瑪利亞,特地向御用珠寶設計公司法貝熱(Faberge)工藝製作行訂做一枚精緻彩蛋,送給皇後當復活節禮物。法貝熱用自己的巧思將原來平凡的彩蛋變成了一個華麗的傳奇。
彩蛋寓意
在世界各地,蛋是許多民族的喜愛和膜拜之物,但繪制彩蛋卻是斯拉夫民族獨有的傳統習俗,而俄羅斯人則是將這一富含藝術氣息的習俗保留至今的民族。俄羅斯人把自己的愛情、夢想和憧憬描繪到彩蛋上,它是俄羅斯靈魂和藝術的凝聚之物。
Ⅱ 沙俄領土擴張對俄羅斯人來說是怎麼對待的,有什麼邏輯
俄羅斯歷史教科書秉承的邏輯是「勝利者不應該被指責」,在這個口號下,俄羅斯從弱小的公國一步步成長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一切有利於(壯大)俄羅斯的人和事,就該是正確的人和事。
Ⅲ 現在的俄羅斯人,會懷念曾經斯大林時期強大的蘇聯嗎
都說“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說1.44億俄羅斯人都在懷念斯大林時期的蘇聯,那肯定是偏頗和片面的,畢竟眾口難調。
關於斯大林,俄羅斯總統曾進行過經典的總結:
“誰要想回到蘇聯,誰就沒有腦子;誰不懷念蘇聯,誰就沒有良心”。
這是一段典型的閱讀理解,請問他體現了作者普京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是相當復雜和矛盾的感情。
這是一句名副其實的廢話,但也是最大的事實,對於斯大林以及其領導的蘇聯,俄羅斯終歸是難以迴避的,但他們卻無法以平和的心態面對那段歷史,畢竟這個鋼鐵意志的領袖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過刻骨銘心。
但問題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斯大林締造了蘇聯這個超級大國不假,但也形成了積重難返的斯大林模式,並且被延續到了蘇聯解體。這也意味著斯大林模式在將蘇聯推向登峰造極的同時,也為蘇聯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而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體和直系繼承者尤其首當其沖,某種程度上說,今天的俄羅斯依然在受斯大林模式的影響,畢竟斯大林模式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絕對是深受其害的俄羅斯人深惡痛絕的。
所以,當前的很多俄羅斯人雖然懷念斯大林及超級大國蘇聯,但懷念得卻並不純粹。在靜夜史看來,這些俄羅斯人像極了很多隻願意享受權利而不願意履行義務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懷念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軀殼,但卻拒絕斯大林模式這個內涵,是真正的選擇性繼承、習慣性揚棄。
Ⅳ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到底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下降了。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實行「休克療法」,藉此來刺激俄羅斯經濟和他夢想的100天實現資本主義的目標。並在其剛剛上台時就發行國有債券,每個俄羅斯公民都能擁有國有債券,但是俄羅斯人的憧憬很快就破滅了,在休克療法的作用下,俄羅斯經濟崩潰,超過7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老人沒有退休工資,國家財富被個人占為己有,小部分人暴富,大部分人赤貧,蘇聯時代的人人平等的生活,快樂的生活就此終結。物價飛漲1600倍,盧布貶值並且退出了國際交易幣種。
Ⅳ 飛向太空的第一人不是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身著90公斤重的太空服,原蘇聯首位宇航員加加林乘坐重達4.75噸的「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和從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於原蘇聯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區的一個農民家庭。1951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柳別爾齊職業中學,成為受訓冶金工人並繼續在薩拉托夫工業技術
學校學習,業余時間學習飛行。1955年以優異成績從工業技術學校畢業後,開始在奧倫堡航空軍事學校學習飛行,1957年參加原蘇聯軍隊,並成為原蘇聯北方艦隊航空軍團的一名殲擊機飛行員。
1959年10月,原蘇聯首位宇航員的選拔工作在全國展開。加加林從3400多名35歲以下的空軍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20名入選者中的一員,並於1960年3月開始在原蘇聯宇航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在訓練中,加加林憑借其堅定的信念、優秀的體質、樂觀主義精神和過人的機智成為原蘇聯第一名宇航員。
「東方」號宇宙飛船於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零7分發射,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小時48分鍾,於上午10時55分降落在原蘇聯境內。這次飛行之後,世界各國報紙立即對此進行了報道,使加加林的名字在全球家喻戶曉。加加林也因此榮獲列寧勛章並被授予「蘇聯英雄」和「蘇聯宇航員」稱號。在這次歷史性的飛行之後,加加林曾多次出國,訪問過27個國家,22個城市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
4月12日的莫斯科,紅場春意濃郁。65歲的瓦蓮京娜在親人和友人的簇擁下,穿過排列整齊的蒼勁松柏,緩步向克里姆林宮牆的深處走去,那裡埋葬著她的丈夫尤里·加加林——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兩周前,3月27日,瓦蓮京娜也曾在這大牆下的偉人墓地灑下淚水,那天是加加林遇難的日子。這天,在加加林飛入太空40周年紀念日,她又來了,她帶來了妻子的懷戀,親人的愛戴,也帶來了世界各地對這位英雄的一片深情。
在紀念加加林進入太空40周年之際,俄羅斯各大城市紛紛舉辦各種活動,紀念和緬懷這位宇航史上的英雄。普京總統在莫斯科城郊的宇航城向加加林紀念碑敬獻鮮花,參觀加加林博物館,會見了俄宇航界的老前輩,也會見了加加林的妻子和後人。
加加林英名不朽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9時7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在拜科努爾宇航中心發射升空。1小時48分鍾後,返回艙平穩降落在哈薩克平坦寬闊的草原上。在艙門打開的一瞬間,尤里·加加林的名字連同他那迷人的笑容就開始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全球。加加林,人類首次暢游太空的英雄!
在俄羅斯,許多人都保存著一張老唱片,唱片旋轉,蘇聯著名播音員列維坦渾厚寬闊的聲音彷彿讓時間倒流了40年。那是塔斯社1961年4月12日發布的重大新聞:
「1961年4月12日,蘇聯向地球軌道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東方』號載人宇宙飛船。
『東方』號宇宙飛船的駕駛員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公民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多級宇宙火箭發射成功,在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並與最後一級運載火箭脫離後,宇宙飛船開始環地球軌道繞地球自由飛行。
初步預計,宇宙飛船將圍繞地球108分鍾,距地球最近距離175公里,最遠達302公里……」列維坦把人們帶回到那個如火如荼的年代。
加加林在太空108分鍾
從列維坦用他那獨特的嗓音播發加加林上天的消息起,整個蘇聯都屏住呼吸,等待重返地球的英雄。英雄回來啦,在莫斯科,在基輔,在塔什干,成千上萬的人們自發走上街頭。對整個國家來說,加加林是真正的英雄和宇宙開發新階段的象徵。
俄媒體近日披露,在加加林升空前,惟一知道加加林其人其事的記者是當時蘇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的攝影記者切列金采夫。載人飛船上天前,他奉命拍攝了一批加加林的照片。拍好後的照片被總編放進了貼了封條的保險櫃里。總編說,塔斯社只有在載人飛船進入軌道後才能將它們拿出來。84歲的前塔斯社領導人之一羅馬諾夫說:「按現在的說法,若事先走露消息,重大事件的轟動效應就會大打折扣。」他回憶說,4月12日上午10時整,總編秘書來電話,讓他立即到總編室聽取正式通知。科留諾夫總編與他握手,然後從文件夾里抽出一份用特殊紙張列印的政府文件:「要快,另一份已在列維坦手裡,看樣子,加加林已經飛過了一半以上的路程。」5分鍾後,社裡打字速度最快的女打字員加林娜將稿子打好。10點13分,塔斯社的新聞稿飛向1500個國內新聞機構,50家外國訂戶。為了保密,公報沒說發射時間——9時零7分。這個消息在3天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才正式公布。塔斯社的消息振動了全球。一家老字型大小美國新聞社寫道:「美國人摘下了帽子」。人們奔走相告,群情振奮。加加林當年給全體蘇聯人帶來的喜悅和幸福真是刻骨銘心。
加加林去世後,他的故里格熱特斯克城更名為「第一宇航員城」。城裡的各單位的名稱都與宇航沾親帶故。賓館叫「東方」,商場叫「月光」,旅行社叫「加加林之旅」。人類首次宇航博物館設在過去的小教堂里,盡管大家都知道,教會反對人往星體上飛。現在,這里放著一套虛擬環境裝置,據說,可以讓人用雙腳找到進入宇宙空間的感覺。加加林博物館的每件實物都很珍貴,另據報道,加加林的首航日誌將於5月9日在紐約舉行的航天文物拍賣會上拍賣。日誌包括加加林寫下的飛行印象,他自己在升空、降落和身在宇宙的感覺。其中最精彩的是對落地前最後幾分鍾的描繪——從宇宙觀賞地球的感受。據專家估測,加加林日誌將以15萬—20萬美元的高價出手。
英雄也是普通人
加加林是第一個有緣在外層空間觀賞地球的人,他因此也就成了譽滿全球的風雲人物,但是,正像他妻子所說的那樣,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普通人。
1959年,俄羅斯宇航之父科羅廖夫著手進行載人宇宙飛行的研究。莫斯科決心要搶在華盛頓之前,把載人飛船送入太空,宇航員的選拔工作因此變得相當緊迫。數千名符合選拔條件的空軍飛行員參加了進入宇航員訓練中心的角逐,加加林和其他19名殲擊機駕駛員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獲取了蘇聯首批宇航員的光榮身份。
40年前,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還相當有限,讓什麼樣的人當宇航員,誰的心裡也沒數。良好的體能,豐富的駕駛經驗,超群的心理素質,正是通過對上述各方面的全面檢測,加加林成了20名宇航員中的第一名。宇航基地領導之所以看中加加林,是因為在條件相差無幾的小夥子中,他的准備工作最出色。飛船總設計師謝爾蓋·科羅廖夫說,加加林集「天生的勇敢、善於分析的頭腦、吃苦耐勞和謙虛謹慎」於一身。後來人們發現,加加林的心理素質真是出類拔萃,即使是在升空前的一刻,加加林的脈搏也一直保持在每分鍾64次左右。
馬爾傑緬諾夫是無線電專家,當時在基地負責與加加林進行無線電聯絡。40年來,他從未接受過采訪,但在人類進入太空40周年紀念日,他同意接受俄獨立電視台的采訪。他說,事實上,加加林飛行的一些細節長期保密,成了國家秘密。加加林提前兩小時就進入了飛船,隨後就出現了不愉快的事情。先是發現艙門未關,後來又發現加加林忘了打開通訊開關,無法與地面聯絡。馬爾傑緬諾夫急中生智,利用一個小電台調出頻率,總算恢復了與加加林的聯絡。但距點火還有很長時間,為了讓加加林別太緊張寂寞,總設計師讓我給加加林放點音樂,我給他放了奧庫德熱維的流行歌曲。倒計時數秒的最後一瞬,加加林喊出了那個流芳百世的名句:「飛起來了!」當時還沒有地面與飛船間的視頻系統,基地只聽見他的聲音,卻不見其人。整個飛行全部錄音,磁碟的重量就達40公斤。磁碟後來都裝進箱子。貼在箱口的封條上寫著:「絕密永久保存」。
首次太空飛行之後,加加林積極參加訓練其他宇航員的工作,1961年5月成為宇航員隊長,1963年12月榮升為宇航員訓練中心副主任。在訓練其他宇航員的同時,他自己並沒有放棄訓練,夢想著能夠再次進入太空。1967年4月,他完成了「聯盟」號飛船首次飛行的培訓准備工作,成為宇航員科馬羅夫的替補。他在進行宇航訓練之餘,並未放棄駕駛殲擊機,還專門進入茹科夫斯基航空軍事學院繼續學習飛行,並於1968年畢業。
1968年3月27日,他和飛行教練員謝廖金在一次例行訓練飛行中,因一架雙座噴氣式飛機墜毀而罹難。加加林死後,其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宮牆壁龕里,他的故鄉格扎茨克被命名為加加林城,他訓練所在的宇航員訓練中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紀念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的壯舉,俄羅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為宇航節,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緬懷這位英雄人物。
著作:《通向宇宙之路(蘇聯航天員札記)》;《熾烈的感情!(言論、信件、訪問錄匯集)》;《心理學與宇宙》(與列別傑夫合著)。
生平:
1934年3月9日:出生於蘇聯莫斯科西邊防的格扎茨克鎮。
1941年5月:加加林開始上學,一個月後德國軍隊侵略前蘇聯,他的學業中斷。戰爭結束後,他又返回學校學習。
1951年:離開技術學校,成為受訓治金工人並繼續在工業學院學習,業余時間學習飛行。
1955年:從學院畢業,加入前蘇聯空軍做飛行員。
1957年:成為試飛員。
1960年:加入宇航員軍團,而後被選作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在108分鍾內圍繞地球軌道運行4萬公里(2萬5千英里)。
1960年代:任宇航員培訓計劃主任。
1968年3月27日:在例行的試飛中,因飛機墜毀而逝世
加加林之死和他的後人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在駕駛噴氣式雙座飛機進行訓練時墜機身亡,與他同時遇難的還有飛行教官謝廖金。政府當時曾成立專門委員會對墜機事件進行調查,但卻一直未公布調查結果。加加林遇難原因也就有了各式各樣的說法和版本。據說,事故調查工作委員會成員都是一流專家,他們調查了從技術設備到飛行員全部操作的每項細節,卻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從技術上找不到導致事故的原因。但事故畢竟發生了,於是專家們只好猜測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一是飛行員在下降時可能把雲朵當成了突然出現的障礙;二是出現一群飛鳥;三是飛機陷入另一架飛機的尾跡或上升的縱向氣流當中。
加加林的外孫也叫尤里,與他外祖父加加林同名。把隔代長輩的名字贈送給小孩子,以表達對長者的尊敬,這是俄羅斯人的傳統。盡管11歲的尤里多次來過外公的故鄉,但他仍興趣盎然地在院子里觀賞那部「伏爾加」牌小汽車。那是加加林因首次太空飛行而獲得的獎品。順便說一句,獎給宇航員小汽車早就成了莫斯科的一個傳統。
加加林的姐姐卓婭回憶起往事:那是1961年春,就是最親近的親屬也沒猜想到,尤里正在准備做何等大事。最後一次出差前,他對母親說:「媽媽,我要出差去。」母親問:「兒子,遠嗎?」「是啊,遠,媽媽。」「那有多遠?」「這個嘛,遠極啦。」加加林與妻子瓦蓮京娜1957年結婚。1959年,大女兒葉蓮娜出世,小女兒加林娜趕在父親踏上太空前一個月出生。加加林遇難時,瓦蓮京娜33歲,兩個女孩子,大的9歲,小的7歲。盡管從未遇到經濟上的困難,但孤身一人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對瓦蓮京娜來說,仍然是無比艱辛。如今,兩個孩子早已過了而立之年,也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葉蓮娜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歷史系,一直從事藝術理論研究,有副博士學位,目前在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工作。加林娜也拿過副博士學位,不過不是藝術史,而是區域經濟學。她從普列漢諾夫經濟學院畢業並留校工作至今。11歲的小尤里就是她的兒子,人們都說,這孩子長得酷似其外公。
Ⅵ 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一是勇敢頑強,好勝斗勇。
俄羅斯人喜歡勇士,具有勇士的氣質。讀一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看一看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和《攻克柏林》,再看一看平時俄羅斯人不畏嚴寒、對孩子不嬌生慣養、崇尚英雄、喜歡當兵、運動員在賽場上頑強拼搏、「俄羅斯勇士」和「雨燕」特技飛行員在空中做系列高難度動作,以及普通人士在生活中見義勇為、拔刀相助的情景,您就會對俄羅斯人英勇堅強、不屈不撓的性格有所了解。
二是聰明智慧,富有創造力。
霍赫洛瑪手工鍍金器具、巴列赫和費多斯基諾微型油漆畫、白底藍花的格熱爾瓷器、圖拉的茶炊、沃洛戈達的絲線織物、若斯托夫托盤和純毛大披肩等民間工藝品,反映了俄羅斯人的智慧。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許多宏偉建築,如紅場的波克羅夫教堂和克里姆林宮,聖彼得堡的冬宮、夏宮和葉卡捷琳娜宮,都是集建築、雕刻、繪畫等藝術成就為一體的傑作。
三是激情熱忱,充滿藝術氣質。
俄羅斯文學燦爛輝煌,才華出眾的俄羅斯詩人和作家不勝枚舉,其中有被譽為「俄羅斯民族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當代英雄》作者萊蒙托夫、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果戈理、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托爾斯泰和小托爾斯泰、契訶夫、葉賽寧、馬雅科夫斯基、葉夫圖申科、阿赫馬托娃等等。
四是宗教性很強,具有彌賽亞情結。
俄羅斯大多數居民信教,其中約7000萬人信奉基督東正教。在俄語里,東正教就是「正確的宗教」的意思。無私心、友善、奉獻、憐憫、仁慈、同情、忍耐、恭順、禁慾主義等俄羅斯人性格特點都是在東正教影響下形成的。
五是相當勤勞,對感興趣的事全力以赴。
俄羅斯俗語說:「懶人不受尊重。」「聰明的大腦不喜歡懶惰的雙手。」俄羅斯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象非常美麗,但這是它們主人付出了辛勤勞動的結果。為了開發俄羅斯北部地區,人們花費了多麼巨大的勞動!
六是幽默風趣,喜歡開玩笑。
在幽默大師契訶夫筆下,小公務員、變色龍、套中人、跳來跳去的女人等一個個小人物被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而果戈理的喜劇《欽差大臣》和長篇小說《死魂靈》簡直是諷刺和幽默的範本。
七是熱情好客,喜歡熱鬧。
俄著名文化學者利哈喬夫指出:俄羅斯人喜歡朝聖者、過路人和商人,殷勤地招待他們。「不招待一個客人,就不能讓他走」。「麵包和鹽」禮儀是俄羅斯歡迎貴賓的崇高方式。俄羅斯人在家待客非常殷勤。
(6)全俄羅斯人的夢想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用這句中國諺語,去了解和認識另一個國度、另一個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這是我在俄羅斯工作生活期間的切身感受。
俄羅斯人的性格,孕育於俄羅斯這方水土。形容俄國的自然,可以概括為一個「大」字。俄羅斯是全球領土最大的國家,它擁有鬱郁蔥蔥的大森林,遼闊無垠的大平原和呼嘯彌漫的大風雪……與此相互映襯的是俄羅斯人高大魁偉的身軀、粗獷頑強的氣魄和豪爽豁達的脾氣。
如果僅以上面的簡單概括來勾勒俄羅斯人的性格,那隻是一個「輪廓」。還應該深入地對「輪廓」進行刻畫,才能表現俄羅斯人性格的「細部」。俄羅斯橫跨歐亞兩洲,它匯集著東西方許多民族相似、相近甚至大相徑庭的文化習俗。
所以,俄羅新人喜歡引用19世紀俄國詩人尤特列夫的話自我剖析,「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羅斯,用一般標准無法去衡量它,因為在它那裡存在的是特殊的東西。」詩人泛指的「特殊的東西」,大概有著歷史、民族和宗教的內涵。這些因素經過千百年的碰撞、融合、交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人的性格。
Ⅶ 歷史上每個夢想征服歐洲的人,為何幾乎都夢碎俄羅斯
俄羅斯是歐洲國家之中比較特別的一個,俄羅斯雖然是歐洲國家,但是它的大部分國土都在亞洲。俄羅斯的民風比較兇悍,這就導致征服俄羅斯的難度上升。而且俄羅斯氣候比較惡劣,所以在戰爭中往往可以占據本土作戰的優勢。
綜上所述,上個世紀的俄羅斯一直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占據著相當好的地理優勢和本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