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看待蘇聯解體的現實意義
蘇聯解體已經十餘年了,但圍繞「蘇聯解體原因、教訓」的爭論在國內外學界至今仍未停息,甚至存在截然對立的觀點。這個問題的討論仍不失現實意義,特別是導致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其後果仍在當今世界產生影響的時候。只有找到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訓,否則或者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或者是「緣木求魚」。應如何看待當前關於蘇聯解體原因的幾種流行觀點呢?
認為蘇聯解體主要原因是「蘇共嚴重脫離群眾」。這個說法沒有時間概念,容易否定蘇共70年歷史
這種觀點認為:由於蘇共嚴重脫離群眾,甚至在蘇聯國旗降下之時群眾也無動於衷,「沒有一個人出來捍衛自己的國家」,這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
不能說這話沒有道理,但不能簡單說「蘇聯解體是因為蘇共脫離群眾」。這里沒有時間的概念,容易全盤否定蘇共70年歷史。
首先,多數俄羅斯民眾現在已經為當時他們對國家解體「無動於衷」的行為表示了懺悔。據俄羅斯最近若干次的民意調查表明,高達70%以上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其次,籠統說「蘇共脫離群眾」不夠准確。什麼時期的蘇共脫離群眾?列寧時期,如果「蘇共脫離群眾」,能夠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布爾什維克黨恰恰利用「和平、土地、麵包」的口號贏得了最廣大群眾,相反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則失去了群眾的支持。當然也不會是斯大林時期,那時沒有蘇共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夠取得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的成就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來看,當時蘇共在執政為民方面確有不少甚至是嚴重的錯誤,損害了群眾的利益,破壞了黨群關系,但從總體上看,蘇共奉行的政策和蘇聯人民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
蘇共真正喪失群眾支持是在戈爾巴喬夫時期。由於蘇共一系列的錯誤路線,造成國內經濟狀況惡化、民族矛盾尖銳……使人民喪失對蘇共的信任。最後造成國家的解體。
所以蘇聯解體的確有「蘇共脫離了群眾」的因素,但應說明這個因素在戈爾巴喬夫時期表現最為明顯。
認為蘇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意識形態上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這種觀點只說到問題的一個方面,蘇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
「蘇共垮台的主要原因在於意識形態領域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和思想僵化,缺乏理論創新」這也是目前社會上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同樣不能說這種觀點不對,但似乎僅僅說到問題的一個方面。在蘇共70年的思想領域內,既有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一面,也有背棄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一面;既有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態度,也有對西方政治、經濟體制的教條主義崇拜……往往各種思想交織在一起,有時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至於什麼時期什麼傾向占上風,則要具體分析,絕非用「教條主義」一種表現就可以概括蘇共全部思想特徵,更不能把它說成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
戈爾巴喬夫時期蘇共指導思想的最明顯特徵是背叛和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蘇共28大制定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總路線,修改蘇聯憲法、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就是最明顯的證明。這一時期當然也有「教條主義」,主要表現在戈爾巴喬夫等人對西方政治經濟體制的教條主義崇拜。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當然要吸收全人類的,包括資本主義國家有益的經驗成果。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對資本主義的一切頂禮膜拜,甚至把其糟粕當成精華,後果必然是毀滅性的。
當然,我們絕不應當低估教條主義在阻礙蘇共思想創新方面的危害。由於不能始終貫徹把馬克思主義結合本國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學風,在關於社會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推進世界革命等重大理論上的僵化問題,始終沒能有大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進一步發展。但同樣更應當清楚蘇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
認為蘇共出現特權階層和幹部隊伍腐敗導致蘇聯解體。這種觀點值得重視,但對特權階層、蘇共黨內的腐敗等問題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讀
首先應當肯定這個觀點有正確和值得重視的一面。執政黨的作風問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
但這個特權階層怎麼和蘇聯解體聯系起來?有些問題還應當進一步搞清楚:
第一,什麼是特權,哪些人屬於特權階層,這個特權階層有多大?現在學界一般認為蘇聯特權階層人數約為50-60萬。俄語「特權階層」這個詞,原意是「名稱匯錄」,有的譯成「官階名錄」,有的乾脆意譯為「特權階層」。但由什麼人組成?享有什麼樣的「特權」?尚未有人對此做出准確論述。
1998年筆者在訪問俄羅斯國家現代檔案館時,副館長薩哈羅夫曾親自給筆者展示了這本所謂「特權階層」的名單,裡面大體包含了一定級別的國家機關官員、大工廠負責人、著名集體農莊主席、大學校長、名教授等等。說他們有特權,是這些人工資和一般群眾拉開了一定檔次,甚至享有一些特殊待遇,如當時蘇共領導人,從安德羅波夫到戈爾巴喬夫,月工資是800盧布,而全國普通職工月平均工資約200盧布。盡管差距不大,這些領導人享有其他待遇則非用貨幣可以衡量,如收受的禮品、各地的別墅等等。也必須看到這些特權對損害蘇共形象的嚴重影響。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哪些是不合理的特權,哪些是必要的差別?把差別說成「特權」,可能不夠准確。所以不能把凡是上了「名錄」的人都算成「特權階層」。
真正的「特權階層」,是指那些利用職權「以權謀私」的人。他們有多少人?占所謂「特權階層」50-60萬人的比例多大?迄今為止沒有看到這方面材料。當然,不能低估這些人在敗壞蘇共威信、影響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僅僅用「一粒耗子屎壞了一鍋湯」來闡明其對蘇聯解體的影響。如果我們連「特權階層」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又怎麼估計他們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
第二,實際上,在蘇聯社會的分配體制中,一方面確有分配不公問題,如「特權階層」,但更主要的弊端是「大鍋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之間區別不大,甚至是腦體倒掛。1985年,工業部門中工人和技術人員平均工資之比為100∶110;農業為100∶135;建築業則倒過來,為100∶98。可以看出的確全國各個工種之間、在各種領域工作的人之間工資差別不大。
所以,對這個命題的正確解讀應當是:首先一定要看到蘇共黨內的腐敗、乃至特權階層產生這個弊端的嚴重性,它激起群眾的嚴重不滿,對蘇聯解體有著深層次影響;同時,這個特權階層到底有多少人?蘇共黨內的腐敗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做出科學的回答;更重要的是要區分分配體制中必要的「差別」與「特權」之間的界限,不能把合理的工資、待遇等差別當作特權。
任何事物從產生之日起,按照對立統一規律,自身一直存在肯定和否定兩面。蘇共在取得偉大成績的同時,自身某些弊端的積累(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教條主義、特權階層、脫離群眾……)也日益嚴重,其中每一種弊端的發展都足以致命、否定自己。但如果說「這些弊端是導致蘇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則略嫌簡單。因為同時蘇共自身還存在「肯定」的一面。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蘇聯仍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並不是某個社會在某個時期存在弊端就一定滅亡,人有重病一定會死。前俄羅斯聯邦部長米哈伊諾夫堅決否認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說法。他認為,盡管當時的社會存在導致解體的因素,但同樣存在能夠消除這些因素、維護國家統一的足夠有力的機制。這里的關鍵,是看其領導人在制定大政方針時如何發揚成績、糾正時弊。
B. 怎樣正確認識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於其錯誤處理了族群關系,蘇聯的民族政策使得境內的各個族群都不滿意,最終,各個族群的領袖一起解體了蘇聯。
從經濟結構上看,蘇聯的經濟結構是超重型和消耗型經濟,其基本特徵是:在工農業之間的關繫上以工業為主導;在輕重工業之間的關繫上以重工業優先;
3、債台高築。
4、通貨膨脹率越來越高。
總之,僵化的蘇聯經濟體制導致了蘇聯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進而導致信仰危機、政治危機和民族危機,並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
C. 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有人認為蘇聯解體主要原因是「蘇共嚴重脫離群眾」。這個說法沒有時間概念,容易否定蘇共70年歷史
這種觀點認為:由於蘇共嚴重脫離群眾,甚至在蘇聯國旗降下之時群眾也無動於衷,「沒有一個人出來捍衛自己的國家」,這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
不能說這話沒有道理,但不能簡單說「蘇聯解體是因為蘇共脫離群眾」。這里沒有時間的概念,容易全盤否定蘇共70年歷史。
首先,多數俄羅斯民眾現在已經為當時他們對國家解體「無動於衷」的行為表示了懺悔。據俄羅斯最近若干次的民意調查表明,高達70%以上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其次,籠統說「蘇共脫離群眾」不夠准確。什麼時期的蘇共脫離群眾?列寧時期,如果「蘇共脫離群眾」,能夠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布爾什維克黨恰恰利用「和平、土地、麵包」的口號贏得了最廣大群眾,相反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則失去了群眾的支持。當然也不會是斯大林時期,那時沒有蘇共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夠取得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的成就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來看,當時蘇共在執政為民方面確有不少甚至是嚴重的錯誤,損害了群眾的利益,破壞了黨群關系,但從總體上看,蘇共奉行的政策和蘇聯人民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
蘇共真正喪失群眾支持是在戈爾巴喬夫時期。由於蘇共一系列的錯誤路線,造成國內經濟狀況惡化、民族矛盾尖銳……使人民喪失對蘇共的信任。最後造成國家的解體。
所以蘇聯解體的確有「蘇共脫離了群眾」的因素,但應說明這個因素在戈爾巴喬夫時期表現最為明顯。
認為蘇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在意識形態上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這種觀點只說到問題的一個方面,蘇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
「蘇共垮台的主要原因在於意識形態領域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和思想僵化,缺乏理論創新」這也是目前社會上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同樣不能說這種觀點不對,但似乎僅僅說到問題的一個方面。在蘇共70年的思想領域內,既有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一面,也有背棄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一面;既有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態度,也有對西方政治、經濟體制的教條主義崇拜……往往各種思想交織在一起,有時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至於什麼時期什麼傾向占上風,則要具體分析,絕非用「教條主義」一種表現就可以概括蘇共全部思想特徵,更不能把它說成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
戈爾巴喬夫時期蘇共指導思想的最明顯特徵是背叛和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蘇共28大制定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總路線,修改蘇聯憲法、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就是最明顯的證明。這一時期當然也有「教條主義」,主要表現在戈爾巴喬夫等人對西方政治經濟體制的教條主義崇拜。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當然要吸收全人類的,包括資本主義國家有益的經驗成果。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對資本主義的一切頂禮膜拜,甚至把其糟粕當成精華,後果必然是毀滅性的。
當然,我們絕不應當低估教條主義在阻礙蘇共思想創新方面的危害。由於不能始終貫徹把馬克思主義結合本國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學風,在關於社會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推進世界革命等重大理論上的僵化問題,始終沒能有大的改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進一步發展。但同樣更應當清楚蘇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於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
認為蘇共出現特權階層和幹部隊伍腐敗導致蘇聯解體。這種觀點值得重視,但對特權階層、蘇共黨內的腐敗等問題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讀
首先應當肯定這個觀點有正確和值得重視的一面。執政黨的作風問題,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
但這個特權階層怎麼和蘇聯解體聯系起來?有些問題還應當進一步搞清楚:
第一,什麼是特權,哪些人屬於特權階層,這個特權階層有多大?現在學界一般認為蘇聯特權階層人數約為50-60萬。俄語「特權階層」這個詞,原意是「名稱匯錄」,有的譯成「官階名錄」,有的乾脆意譯為「特權階層」。但由什麼人組成?享有什麼樣的「特權」?尚未有人對此做出准確論述。
1998年筆者在訪問俄羅斯國家現代檔案館時,副館長薩哈羅夫曾親自給筆者展示了這本所謂「特權階層」的名單,裡面大體包含了一定級別的國家機關官員、大工廠負責人、著名集體農莊主席、大學校長、名教授等等。說他們有特權,是這些人工資和一般群眾拉開了一定檔次,甚至享有一些特殊待遇,如當時蘇共領導人,從安德羅波夫到戈爾巴喬夫,月工資是800盧布,而全國普通職工月平均工資約200盧布。盡管差距不大,這些領導人享有其他待遇則非用貨幣可以衡量,如收受的禮品、各地的別墅等等。也必須看到這些特權對損害蘇共形象的嚴重影響。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哪些是不合理的特權,哪些是必要的差別?把差別說成「特權」,可能不夠准確。所以不能把凡是上了「名錄」的人都算成「特權階層」。
真正的「特權階層」,是指那些利用職權「以權謀私」的人。他們有多少人?占所謂「特權階層」50-60萬人的比例多大?迄今為止沒有看到這方面材料。當然,不能低估這些人在敗壞蘇共威信、影響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僅僅用「一粒耗子屎壞了一鍋湯」來闡明其對蘇聯解體的影響。如果我們連「特權階層」有多少人都不清楚,又怎麼估計他們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
第二,實際上,在蘇聯社會的分配體制中,一方面確有分配不公問題,如「特權階層」,但更主要的弊端是「大鍋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之間區別不大,甚至是腦體倒掛。1985年,工業部門中工人和技術人員平均工資之比為100∶110;農業為100∶135;建築業則倒過來,為100∶98。可以看出的確全國各個工種之間、在各種領域工作的人之間工資差別不大。
所以,對這個命題的正確解讀應當是:首先一定要看到蘇共黨內的腐敗、乃至特權階層產生這個弊端的嚴重性,它激起群眾的嚴重不滿,對蘇聯解體有著深層次影響;同時,這個特權階層到底有多少人?蘇共黨內的腐敗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做出科學的回答;更重要的是要區分分配體制中必要的「差別」與「特權」之間的界限,不能把合理的工資、待遇等差別當作特權。
任何事物從產生之日起,按照對立統一規律,自身一直存在肯定和否定兩面。蘇共在取得偉大成績的同時,自身某些弊端的積累(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教條主義、特權階層、脫離群眾……)也日益嚴重,其中每一種弊端的發展都足以致命、否定自己。但如果說「這些弊端是導致蘇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則略嫌簡單。因為同時蘇共自身還存在「肯定」的一面。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蘇聯仍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並不是某個社會在某個時期存在弊端就一定滅亡,人有重病一定會死。前俄羅斯聯邦部長米哈伊諾夫堅決否認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說法。他認為,盡管當時的社會存在導致解體的因素,但同樣存在能夠消除這些因素、維護國家統一的足夠有力的機制。這里的關鍵,是看其領導人在制定大政方針時如何發揚成績、糾正時弊。
D. 對於蘇聯解體的評價
普京是這樣提綱挈領的評價的:「誰要是不為蘇聯解體而感到遺憾,他就是沒有心肝;誰要是想恢復原來模樣的蘇聯,他就是沒有頭腦。」 從普京的這段評價來看,首先,普京是不希望蘇聯解體的,或者說是為蘇聯的解體而感到心痛的。的確,在當時的世界上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只有前蘇聯。蘇聯一解體,就沒有別的國家能與美國爭雄。蘇聯的解體可以說是美國最希望的。還有,從國家的建設來說,蘇聯的解體,使原來的各個加盟共和國在經濟建設上各自為政,對原來的各個加盟共和國未必是好事。如果說在解體的當時,以上情況還不清楚明了的話,那麼,到普京任俄羅斯總統時已經十分明了了。其次,也可以看出普京並不期待蘇聯復活,而且對企圖復活的人給予了指責或者說是諷刺。普京的這種心理看起來是矛盾的,其實是睿智的。第一,從普京的出身看,他也曾信仰過共產主義,至少表面上是。第二,原蘇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模樣,在他的腦子里的,絕非是列寧時期的,而只能是他生活時期的。他生活時期的蘇聯究竟是個什麼樣子,恐怕我們還沒有他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時期的蘇聯,已經得不到了人民的愛戴,包括他自己。第三,普京比我們還清楚的是蘇聯解體的真實原因。蘇聯的解體,有外因,也有內因,但具有決定性因素的則是蘇共內部的腐敗。如,當時的蘇聯各級黨政機關均有特設的內部商品供應網路,領導幹部按照官職大小、地位高低享受特殊供應。手持特供證者在特供商店能買到質優價廉的、普通公民望洋興嘆的洋煙洋酒等各種高級商品。此外,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員均有一處或者幾處別墅。位居金字塔頂端的官員在國家銀行有「敞開戶頭」——戶主可以不受限制的隨意提取款項的戶頭。第四,如果真正恢復了蘇聯,如何處置顛覆了蘇聯的這些人也是他傷腦筋的事。因為他同樣比我們更清楚,蘇聯雖然解體了,但是,前面說的能夠享受那些特殊利益的人又搖身一變,成為了俄羅斯的「新貴」。據俄羅斯國家的《消息報》報道,到1996年,前蘇聯官員出身的人,在總統周圍佔了75%。正如美國一個專門研究俄羅斯問題小組的負責人弗蘭克�6�1奇福德說的:「蘇聯共產黨是唯一的一個在自己的葬禮上致富的政黨。」
E. 俄羅斯人怎麼看待蘇聯解體
既懷念又不喜歡的矛盾心態。 用普京一句話解釋,就是:「誰不後悔蘇聯解體就是沒良心,誰想回到蘇聯時代就是沒腦子」, 1、懷念蘇聯時代。 蘇聯的光榮,讓美國都顫栗。沒有失業、全民醫保,主導世界的大力量。 1991年3月17日,蘇聯就關於是否保留聯盟的問題進行了全民公決,這是蘇聯歷史上第一次全民公決。當時全國登記的選民共1.84億人,其中參加投票的為1.47億人,76%的人贊成保留蘇聯。 2、沒人想回到蘇聯時代 蘇聯時代嚴格的計劃經濟體制導致工作完全分配,沒有自主選擇權。此外詬病比較多的是斯大林在30年代的清洗以及高壓統治。 總的來說,自由度高,收入也恢復到了解體前的水平,福利不及以前。 3、憎恨戈爾巴喬夫 超過50% 的俄民眾認為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領導人「過錯大於功」,對其表示反感者佔28%,認為「功大於過」的佔11%,表示好感的只有14%。1996年他最後一次競選總統時,甚至只得到了0.5%的選票
F. 普京怎麼看待蘇聯解體
普京對此有過一句名言:
「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
G. 俄羅斯人怎麼看待蘇聯解體
因為解體已經成為歷史,大部分俄羅斯人肯定贊成解體。極少數可能希望不解體。
H. 普京如何看待蘇聯解體
蘇聯剛解體的時候普京應該沒什麼看法,因為當時蘇聯解體的時候普京才剛從國外當間諜回來,之後在克格勃策劃推翻戈爾巴喬夫以前從克格勃辭職了,去了列寧格勒當官。後來在聖彼得堡當過副市長,後來通過自己的老鄉的關系才到的莫斯科,在葉利欽手下乾的不錯才當上總統的。普京說過一句話,不懷念前蘇聯的人沒良心,想他回來的人沒腦子
I. 如今的俄羅斯人怎樣評價蘇聯解體
「親愛的同胞們,朋友們:作為最近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這一局面的結果,我宣布辭去我作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總統的職務。我一直以來堅決支持國家的獨立、自主和加盟共和國的主權,但同時我也支持維護政權聯合,國家統一……」
「一些錯誤完全可以被避免,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確信或早或晚我們共同的努力會有結果,我們的國家會成為一個繁榮而民主的社會。謹此向各位致以我最美好的祝福!」戈爾巴喬夫完成了他的演說,26年過去,他的預言依然沒有完全走進現實……
J. 俄羅斯人怎麼看待蘇聯解體
普通百姓懷念蘇聯時期的高福利
有錢人當然喜歡現在,正是蘇聯解體導致了他們私有財產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