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有哪些戰略要地

俄羅斯有哪些戰略要地

發布時間:2022-01-29 22:18:34

① 俄羅斯東部戰略方向主要防範

俄羅斯的重心還是在東歐,畢竟其核心地帶就位於歐洲最東部,而且東歐國家大多都曾收到蘇聯|俄羅斯的直接控制或影響,這一帶的形勢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普京明確指出:「軍事領域威脅的水平和規模日益上升和擴大,俄聯邦國家安全在國際領域面臨的威脅表現在,別國企圖阻撓俄羅斯成為多極世界中有影響的一極的努力,國際恐怖主義已公開以破壞俄局勢穩定為目的發起攻勢。」

《俄聯邦軍事學說》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對俄聯邦及其盟國的軍事安全的潛在外部威脅和內部威脅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脅包括:對俄聯邦的領土要求;干涉俄聯邦內部事務;在俄聯邦和盟國的邊境附近建立軍事集團。內部威脅包括:極端民族主義、宗教和恐怖主義活動;非法武裝的建立及其活動;破環軍事設施及其他非法活動」。



(1)俄羅斯有哪些戰略要地擴展閱讀:

而美國雖然國土面積以及東西南北跨度沒有俄羅斯大,但是地理位置要比俄羅斯好得多。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大平原、西部高原牧場、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區都是可以利用的廣闊的土地,實際上美國可以利用迴旋的國土比俄羅斯還要大。

當然美國位居北美大陸主體位置,遠離歐亞大陸戰爭頻發地區,使美國本土免受戰火殃及,這也為美國發展創造了條件。

② 關於俄羅斯戰略導彈的問題俄羅斯主要有哪

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在其發展頂峰——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戰略火箭軍),計有近1400套各型導彈系統,能向目標投送超過6600件核彈葯——占蘇聯全部戰略核武庫的三分之二。從那時起至今,戰略導彈部隊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天只有4種型號約370枚洲際彈道導彈擔負戰斗值班,它們能攜帶約1250件核彈葯。戰略導彈部隊的編制也發生了變化——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戰略火箭軍是權利完整的獨立軍種,其基礎是6個導彈集團軍,而今天的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已降格為直接由總參謀部指揮的兵種,其基礎是3個導彈集團軍(共11個師)。俄羅斯武裝力量領導人計劃繼續削減戰略導彈部隊:到2016年前解散第31集團軍,導彈師的數量削減為9個。2016年後很可能繼續裁減。

迄今為止戰略導彈部隊的演變主要取決於壽命已耗盡的導彈系統的退役進程。大部分上世紀90年代初以前裝備的導彈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部署的。УР-100К(SS-11)、РТ-2П
(SS-13)、УР-100УТТХ(SS-17)、УР-100НУТТХ
(SS-19)和Р-36МУТТХ(SS-18)井式導彈系統在蘇聯解體前就已開始退役。80年代後半期,Р-36М2(SS-18 Mod
5)重型井式導彈、РТ-23УТТХ(SS-24)井式和鐵路機動導彈以及「白楊」公路機動導彈系統取代了以上導彈系統。後來又研製了井式和公路機動式「白楊-М」(
SS-27)導彈系統。還曾經有過其他計劃,如曾經研製過「信使」機動式導彈系統、加固型井式導彈系統,為了賦予導彈突破多層反導防禦系統的能力曾對導彈進行過改進。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戰略導彈部隊的發展計劃進行了重大修改,因為實際上參加所有新型導彈(Р-36М2,
РТ-23УТТХ和「白楊-М」)研製的重要設計局、科研所和工廠都留在了烏克蘭。俄羅斯成功地將「白楊-М」導彈的研製生產(幾乎整體)轉移到本國境內,但繼續生產Р-36М2和РТ-23УТТХ導彈是不可能的。這樣,「白楊-М」導彈成為唯一可以取代退役戰略導彈的新型號。

到2005年之前,俄羅斯銷毀了全部46枚РТ-23УТТХ機動式和井式導彈。其服役時間為12-15年,再進行延壽不見得合理——固體燃燒導彈延壽是項相當困難的任務。同時,戰略導彈部隊和工業部門有足夠的經驗對液體導彈進行延壽,從而分別將Р-36МУТТХ和УР-100НУТТХ的壽命延長到25年和33年,因而推遲了其銷毀時間。誠然,1979-1984年部署的Р-36МУТТХ已經耗盡其壽命。

那一時期生產的УР-100НУТТХ導彈顯然能至少服役到2016年。今天還裝備著70枚該型導彈,分別部署在塔季謝沃第60師和科澤爾斯克第28師。塔季謝沃的УР-100НУТТХ導彈發射井已經部分部署了「白楊-М」導彈,但該師可能不會全部換裝。2007年開始銷毀第28師的導彈,但2008年11月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宣布,該師將保留。此外,戰略導彈部隊武庫中還有30枚從烏克蘭接收的、以前沒有使用過的УР-100НУТТХ導彈。這些導彈部署後可以使該型導彈服役至2020-2025年。

1988-1992年部署的Р-36М2液體導彈應於2016年到壽。試驗表明,該型導彈可以延壽至20年,而且可以預期該一參數至少可以提高到25年。目前有2個導彈師(第13和第62師)裝備該型導彈系統,一共攜帶約600個彈頭,占戰略導彈部隊所有彈頭數量的近一半。

「白楊」固體燃料導彈因有延壽計劃也將繼續服役。但由於該導彈是從1985年開始部署的,它們已經開始退役。這一過程應在未來3-5年結束,但不排除「白楊」導彈會服役更長時間。目前,7個導彈師共裝備174套「白楊」導彈系統。按計劃,到2016年前戰略導彈部隊中將只剩下5個師裝備機動導彈系統。到那時之前,它們很可能被新導彈所取代,但不排除一定數量的「白楊」導彈會繼續服役。

現在已經部署的大部分導彈退役後,各型「白楊-М」導彈系統將構成戰略導彈部隊的基礎。根據現有計劃,2016年新導彈的比重將達到80%。

第一批「白楊-М」導彈於1997年12月部署在第60導彈師的發射井中。目前「白楊-М」導彈數量為75枚,包括50枚井式導彈和15枚公路機動導彈。目前全部「白楊-М」導彈均為單彈頭導彈,但情況不久會發生變化:2007年1月,裝備分導式多彈頭的РС-24導彈進行了第一次試驗。計劃於2009年12月在傑伊科沃導彈師將首批3枚導彈投入戰斗值班。之後,很可能全部新的機動導彈系統將裝備分導式多彈頭導彈。部署速度很難預測,但可以預期,到2016年前,各種型別(井式和機動式,單彈頭和多彈頭)的「白楊-М」導彈數量將達到150枚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新導彈能攜帶約400個核彈頭。

РС-24導彈的出現顯然是因為戰略導彈部隊不希望自己在戰略核力量中所佔比重下降。目前,單彈頭的Р-36М2和УР-100НУТТХ陸基導彈大約佔俄羅斯戰略核武器的半壁江山。如果單彈頭型是「白楊-М」導彈的唯一型別,那麼在多彈頭導彈退役後,戰略導彈部隊的比重將顯著下降。俄羅斯戰略核彈頭的總數也將明顯減少,而部署РС-24導彈能避免這一點。

這樣,戰略導彈部隊最近的計劃顯然是到2016年前保留約180-200枚導彈,共攜帶約500-600個核彈頭。這樣的編成能讓戰略導彈部隊在戰略力量中保持關鍵的角色。同時,這些計劃考慮到了工業能力,並能讓俄羅斯積極參與核裁軍進程。俄羅斯戰略核力量導彈部隊的遏制潛力還將整體得到保存——井式和公路機動式導彈能夠確保在各種情況下進行反擊。從這一角度看,在Р-36М2和УР-100НУТТХ導彈退役後,戰略導彈部隊擺脫對多彈頭重型導彈的依靠是完全正確和合理的。在今天的情況下,核遏制首先通過提高生存能力而不是增加彈頭數量來得到保障。

③ 俄羅斯有哪些型號的戰略導彈

俄羅斯目前的戰略導彈有:

1、P-36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18 "Satan"撒旦)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現役導彈。

射程:11500公里

總重:47.2噸

④ 俄羅斯的戰略想法是什麼未來中俄真

對俄羅斯現行軍事戰略的綜合評論
一、 俄羅斯"實現遏制"戰略的主要特點俄羅斯"現實遏制"戰略,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以核威懾為基礎,以常規力量為實戰手段,靈活地把機動能力強的作戰部隊(機動部隊)和固定部署的作戰部隊(掩護部隊)結合運用的積極防禦戰略。其核心思想是:在戰略指導上,突出戰略核力量的威懾作用和常規機動力量的實戰作用,遏制和反擊來自任何方向的侵略,以維護和保衛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和傳統利益;在作戰理論上,強調攻防結合,機動作戰,一旦威懾失靈發生武裝沖突時,在利用一線掩護部隊抗擊的同時,迅速出動部署在縱深地區的快速機動部隊,增援一線部隊作戰,改變兵力對比,採取各種靈活、積極的作戰行動,爭取速戰速決,隨著戰爭的逐步升級,必要時則動用戰略預備隊,以實現戰爭的最終勝利;在軍隊建設上,保持一支常備不懈的戰略核力量的同時,重點突出常規機動力量的建設,建立一支規模適中、裝備精良、機動性強、指揮靈活、能可靠維護俄大國地位和傳統利益的現代化軍隊;在戰略方針上,以防止和應付局部戰爭和地區武裝沖突為主要目的,實施前輕後重的戰略部署,力求建立攻防兼備,能應付各種武裝沖突和戰爭的作戰體系。該戰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積極性俄羅斯"現實遏制"戰略,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積極防禦戰略。它既不同於前蘇聯時期奉行的"積極進攻"戰略,強調進攻是軍事行動的基本類型,防禦處於輔助和次要的地位;也不同於後蘇聯時期奉行的"單純防禦戰略",把防禦作為軍事行動的基本類型,而是在堅持戰略防禦的同時,強調戰役和戰術行動中的進攻和防禦並重、攻防結合、靈活運用,以一種更加務實的態度重新確定防禦和進攻在未來戰爭中的辯證統一關系。俄軍認為,"軍事學說政治上的防禦方針是指該國反對把戰爭作為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和不準備對任何國家首先發起進攻,而作戰方法則是指導戰爭爆發後所採取的軍事行動方法,這是在完全不同情況下起作用的兩種因素,因此兩者不一定吻合的,戰爭爆發之後,交戰雙方都不會在採取何種作戰方式上束縛自己的手腳,防禦一方在抗擊侵略同時也將採取非常堅決的行動,對敵軍整個部署縱深實施火力突擊,為全殲敵人而實施積極防禦,既包括首先向侵略國領土及最重要的軍事目標實施突擊,也包括打到敵國領土上去,使敵人無法恢復力量和重新進行侵略。""在未來戰爭的戰役和戰斗中採取何種作戰類型,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應選擇最符合業已形成的局面並能奪得主動權和打擊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和手段,而不應拘泥於某種固定的作戰類型。""武裝力量的准備應能實施各種類型的軍事行動,不論是防禦,還是進攻,戰爭需要什麼,陸海軍應有針對性地訓練什麼。"以上表明,俄"現實遏制"戰略正式放棄了後蘇聯時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首先動用武力"、"不越過邊界"的防禦理論,具有更加靈活、動植物的性質。
(二) 核威懾性俄羅斯"現實遏制"戰略所採取的主要軍事手段是戰略核力量和常規機動力量,前者主要用於威懾,後者則主要用於實戰。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諾,突出核武器的威懾作用,是俄"現實遏制"戰略的重要特徵,也是俄全面轉入戰略防禦,在被動中爭取主動而對核力量的一種積極戰略運用。1994年11月4日,格拉喬夫在俄全軍高級指揮員會議上指出:"今天戰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現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魯塞爾會見北約代表時說得更為明確:"今天戰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現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魯塞爾會見北約代表時說得更為明確:"俄羅斯不再把核武器視為一種實施軍事行動的手段,而把它作為一種威懾手段。"俄新的軍事學說也明確規定:"俄羅斯聯邦在核武器領域的政策目標是,通過遏制對俄羅斯聯邦及其盟國發動侵略來消除核戰爭的危險。"目前,俄羅斯核威懾思想已與美國的核威懾戰略在本質上趨於一致,所不同的是俄羅斯在現階段重視核武器的威懾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把核武器作為遏制對俄及獨聯體國家發動戰爭的主要手段。1994年,俄著名軍事理論家加列耶夫大將在接受《紅星報》編輯部采訪時強調指出,為了貫徹核威懾思想,當前不僅要研究制度核威懾理論,而且必須改變整個核計劃體系和軍隊的訓練方針,側重打核威懾條件下的常規戰爭。
(三) 經濟性所謂"經濟性"是指在確保國家軍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時最大限度地縮小常備軍規模,確保預備役力量,爭取以較小的經濟代價謀求合理的安全效能,這是俄制定"現實遏制"戰略的基本著眼點。俄羅斯認為,隨著冷戰體制的解體,搞軍備競賽花費巨額資金供養一支龐大的武裝力量,既無必要,也不可能。目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范圍,已由應付世界規模戰爭轉變為應付國內危機和周邊的地區沖突,因此,俄羅斯保持大規模常備軍的必要性減少了。此外,由於俄財政困難,軍隊滿員率下降,俄要保持大規模常備軍也有困難。俄空降兵司令波德科爾津在回答俄通社記者提出關於俄為何組建以空降兵為核心的機動部隊時,曾明確提出:"像俄這樣一個領土如此廣闊的國家,應當擁有一支500-600萬人的軍隊,但是我們不能允許自己如此'奢侈',於是,建立空降兵部隊應成為機動力量的主幹"。基於上述認識,俄從開始組建本國武裝力量時就已明確了裁裁兵力的方式。這一兵力裁減方式在"現實遏制"戰略中體現為:常備軍以能對付目前具有威脅的地區沖突為限度,只保留掩護部隊和機動部隊,若發生為此不能對付的事態,則採取動員設備役的辦法應付。為此,俄目前在裁減常備軍規模的同時,為了防備事態的發展,正努力加強預備役力量。俄1993年2月通過了《俄聯邦兵役義務與服役法》,同年6月通過了《俄聯邦預備役公民軍事集訓條例》,為了確保預備役力量,俄正在修訂有關法律。
(四) 聯盟性聯盟戰略是俄羅斯軍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俄羅斯為分化敵視營壘,避免兩線作戰,建立緩沖地業,爭取喘息時間而採取的一貫做法。在俄羅斯軍事戰略發展史上曾有過許多樅橫捭闔的戰例。沙俄時期,伊凡四世在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的"立沃尼亞戰爭"中,在東、南、西三面樹敵的情況下,採取先東後西,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從而最終避免了兩線作戰。葉卡特琳娜二世在發動爭戰之前,總要進行充分的外交活動,以建立聯盟,並分化和孤立敵人。俄國推行聯盟戰略,建立緩沖地帶最成功的行動是二次大戰後在歐洲建立了軍事聯盟集團--華沙條約組織。當前,俄"現實遏制"戰略也同樣高度重視建立軍事聰明和緩沖地帶。
蘇聯解體,統一的軍事體系、統一的防禦區、統一的軍事戰略空間已處於四分五裂狀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獨聯體各國的防禦能力明顯下降,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俄軍認為,"俄羅斯的安全和獨聯體各成員的安全密不可分","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的防禦要在集體防禦、統一指揮下,通過獨聯體各成員國之間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為確保俄羅斯自身的安全與穩定,"不需要尼古拉一世時期的那種牢固的警戒線,需要的牢固的睦鄰和相互關系,但這種關系不能建立在經濟或軍事的軟弱上,而應建立在與大國身份和能力相稱的力量上。"俄前總參謀長科列斯尼科夫也強調指出,獨聯體各國不應只是俄羅斯與其它國家的緩沖國,而應成為俄的軍事聯盟。當前俄羅斯推行聯盟戰略,建立緩沖地帶的主要做法是,將獨聯體國家方為其傳統勢力范圍,一方面普遍與各主權國家簽署軍事合作協議,積極謀求建立以俄為主導的集體安全體系;另一方面俄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諸手段,加強與重點方向國家的軍事合作,謀求長期駐軍並建立軍事基地。目前,在中亞地區,俄羅斯與塔吉克等中亞四國簽署了組建聯合防禦部隊,以俄軍為主保衛塔阿邊界和控制塔吉克局勢的協定;與土庫曼簽署了共同保衛土珂邊界和土伊邊界的協定,進一步強化了中亞地區的集體安全體系。在高加索地區,俄羅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左右著喬治亞和亞塞拜然的局勢,迫使阿重返獨聯體大家庭,迫使格成為獨聯體的新成員,加以條約的形式確定了在格的軍事存在。在摩爾多瓦,俄羅斯向德涅斯待河沒岸派駐了維持和平部隊,基本控制了該地區動亂的局勢。俄推行聯盟戰略的最終目的的,建立以俄羅斯為盟主、類似北約的軍事聯盟集體安全體系。
綜上所述,俄"現實遏制"戰略,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根據新的地緣政治態勢和現代戰爭的特點而重新確立的一種積極防禦戰略。它既受傳統觀點的影響,也有新穎之處;既滲透歷史的經驗,又體現著現實的要求,集"積極性""核威懾性"、"經濟性"、"聯盟性"於一體,較原蘇聯軍事戰略具有更加靈活、務實的特點。
二、 俄"現實遏制"戰略產生的背景和原因俄"現實遏制"戰略是在華約解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的情況下,俄羅斯接管原蘇軍的基礎上制定的,有著特定的國內國際背景和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原因。
(一) 服從國家戰略的需要軍事戰略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戰略必須服從並服務於國家戰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由於國內所面臨的經濟形勢,不得不退出美蘇全球爭霸舞台,重新制定國家戰略。這里的關鍵是俄羅斯已經不是具備原蘇聯經濟實力的基礎。據西方國家統計,1975年原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約佔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7%;1987年其國民生產總值約佔美國國民生產總值64%;而1992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只佔美國的34%,到了1995年,進一步下降到17%。所以,早在1992年初,葉利欽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布希時就公開地承認,俄羅斯已經是一個"不正常的大國",俄羅斯"應從新的現實出發,放棄以往超級大國的外交政策,放棄世界救世主的思想,放棄與美國競爭的戰略,不再追求與美國平起平坐"。當然,葉利欽的這番話,有今天來看,顯然有他政治和外交上的考慮。但是,他也基本上道出了俄羅斯國家戰略的核心思想,即在俄羅斯目前國內政治、經濟、軍事都極為困難的過渡時期,俄羅斯暫時放棄與美國爭霸世界的全球戰略,重點搞好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變革,以圖今後東山再起。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俄羅斯"現實遏制"戰略,放棄了原蘇聯那種咄咄逼人,全面擴張的傳統做法,而把軍事戰略的目標,確定在維護大國地位,確保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邊境安全這一基點上。
(二) 對40年"冷戰"反思的結果俄羅斯"現實遏制"戰略,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遏制性的防禦戰略,其核心思想是通過核威懾和常規力量的實踐,來遏制侵略,防止戰爭,從而確保其國家戰略的實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俄"現實遏制"戰略有是戰爭性的戰略,它的本意不是為了戰爭而戰爭,而是為了防止戰爭。這和原蘇聯時期"要和平就要戰爭"、"只有戰爭才能實現和平"的傳統思想截然不同。那麼,在40年"冷戰"後的今天,俄羅斯的軍事思想、軍事政策,為何會發生了如此重大的變化呢?這和美蘇40年"冷戰"的教訓是分不開的。今天,蘇聯為何從一個超級大國,最後落到崩潰瓦解呢?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前蘇聯軍備負擔過重。據俄國人自己統計,戰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蘇聯電子工業的絕大部分,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業的1/3,冶金工業的1/5,以及化工產品和能源的1/6,都用在了國防。除此之外,還由於蘇聯長期以軍事力量為主要手段,積極向外擴張,使蘇聯在國際上又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據西方統計,戰後相當長的時間內,蘇聯每年為越南花費35億美元,為古巴和尼加拉瓜提供60億美元,為安哥拉、莫三比克和埃賽俄比亞支援30多億美元,僅為這6個國家,蘇聯每天就要消耗3500多萬美元。俄國人稱,蘇聯在阿富汗的這場戰爭,像一根稻草壓垮了蘇聯這頭駱駝的背。所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當局在總結"冷戰"歷史教訓時,得出兩條結論:一是現代戰爭不能輕易打;二是窮兵黷武,過度地發展軍備將給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的惡果。正是基於這些教訓,蘇聯解體後,俄政府為了擺脫國內經濟困難,不得進一步減少軍費開支,壓縮軍工生產,裁減軍隊員額。正如俄外交部長普里馬科夫所講,在指望大力加快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同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國家生產開支和國防軍費開支。
(三) 適應俄安全環境的變化安全環境是俄羅斯制定軍事戰略的一個重要依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安全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1. 地緣政治環境嚴重惡化。這一點在俄羅斯的歐洲地區表現得更為突出,由於華約解散和蘇聯解體,俄羅斯先後先去了縱深約2000多公里的戰略掩護地帶。在俄羅斯西部主要戰略方向,俄羅斯的戰略邊界,已經從原東、西德的邊界,向東後退了1500多公里,直接退到原蘇聯的戰略腹地--斯摩棱斯克城下,俄羅斯的戰略重心門戶洞開,完全暴露在外。在西南和西北兩個戰略方向,不僅俄羅斯對歐洲的兩個重要海洋方向--黑海和波羅的海同時受阻,而且其陸地的西翼--南高加索和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也相繼丟失,使其西部主要戰略方向失去了重要的依託。由此可見,俄羅斯的心臟地區很容易遭受外來的入侵。1996年4月,俄羅斯為何要不惜血本,免去白俄羅斯欠它的一切經濟債務,與白俄羅斯搞統一?當然,雙方各有各的考慮,但是俄羅斯更多地還是從地緣政治來考慮。所謂地緣政治,簡而言之,是指在國際政治中,從地理環境角度來分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在俄羅斯的歷史上,東歐是西方列強入侵俄羅斯的基地。從中世紀條頓騎士的入侵,到近年拿破崙對俄戰爭,和德意志帝國的兩次入侵,都是從這里直取莫斯科。1812年,拿破崙軍隊在攻下斯摩棱斯克城以後,不到一個半月就佔領了莫斯科。歷史學家們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軍在1941年7月攻克斯摩棱斯克後,如果當時希特勒不臨時改變其作戰計劃,不把其主力部隊調向列寧格勒和基輔,而繼續攻打莫斯科,那麼莫斯科很有可能被攻下來,蘇德戰爭的歷史將改寫。要知道,從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只有400多公里。從這里可以看出,白俄羅斯從地緣政治上講對俄羅斯太重要了。
2. 原蘇聯的國防戰略體系遭到結構性破壞。蘇聯解體後,不僅原蘇軍被所在國瓜分掉,而且最關鍵的是原蘇聯多年經營起來的統一的戰略預警系統、統一的戰略防空系統、統一的戰區指揮體系和統一的國防工業體系等,都由於蘇聯的解體而被割裂開,遭到了結構性的破壞。而在俄聯邦境內,一直沒有建立起獨立的國防戰略體系。因此,俄國人在軍事安全上始終有一種危機感。
3. 原蘇聯地區戰亂直接威脅俄安全。俄羅斯總參軍事戰略研究中心最近報道,在原蘇聯地區的領土爭端高達200多處,而且自1992年以來就領土和民族問題已發生了20多場武裝沖突和70多次爭端。俄羅斯著名軍事歷史學家佐洛塔廖夫教授曾預測,在原蘇聯地區,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可能要發生80~85起武裝沖突,而且在這些沖突出,將有50萬軍人戰死疆場,800多萬居民可能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總而言之,當前俄羅斯所面臨的安全環境,比原蘇聯時期顯得更為復雜、嚴峻。俄外長普里馬科夫明確指出,俄羅斯所面臨的安全環境,迫使我"不得不重新考慮全部防禦構想,不得不改組武裝力量,調整軍事部署,修改作戰計劃。"(四) 順應軍事革命的潮流俄羅斯"現實遏制"戰略的形成,與當今正在興起的這場軍事革命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實際上,早在80年代初,俄國人就預見到這場軍事革命即將到來。當時,蘇軍總參謀長奧爾加科夫明確指出:"先進的非核技術的出現,正在引起一次新的軍事革命。"海灣戰爭使俄國人更加確信,"軍事革命的時代已經到來"。俄軍認為,海灣戰爭已具有核後時代戰爭的一些特徵,特別是當今信息技術和精確制導武器在軍事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已經使軍事思想實現了完全不同於核時代的一次質的飛躍,包括從戰爭觀、建軍理論到作戰思想等。所以,蘇聯解體後,俄軍在重視發展高技術兵器的同時,結合海灣戰爭不斷地探索由軍事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軍事理論上的重大變革。西方軍事專家曾分析指出,當今的軍事革命和海灣戰爭的實踐,從一個側面為俄軍改變傳統的軍事理論提供了現實的依據。這也是俄"現實遏制"戰略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俄羅斯的"現實遏制"戰略,有以下幾個著眼點:一是盡快擺脫俄內外交困的局面,改善俄羅斯的安全環境;二是在確保國家軍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時最大限度地縮小常備軍規模,減輕國家經濟負擔,重點保障俄國內經濟建設;三是力爭在21世紀的軍事高科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提高和增強綜合國力。
三、 俄羅斯"現實遏制"戰略的發展趨勢一個國家軍事戰略的調整,從理論上的提出,到全面實行,客觀上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這是因為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軍事體制的轉軌、軍隊結構的改組、戰略部署的調整等,都需要時間上的保證。戰後美國軍事戰略調整,從"大規模報復戰略"轉向"靈活反應戰略",前後整整花了10年多時間。當前俄軍事戰略調整,本身包括一整套對國家和軍隊進行根本性改組的復雜問題。俄不僅要繼續裁減軍隊50多萬,而且要徹底改變原蘇軍70多年來所形成的一整套建軍原則、軍事學說、指揮體系、軍隊結構、戰略部署等,其軍事改革難度大,牽扯麵廣。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定時間。俄國進行軍事改革的歷史經驗表明,進行這種改革通常需要幾十年時間。因此,俄"現實遏制"戰略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其全面實行將至少是下個世紀初的事。
一是受俄國內政治形勢的影響。軍事戰略的調整,以及為此相應進行的一系列軍事改革,客觀上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而當前俄羅斯正處在政治動盪、民族分裂、經濟危機的歷史性過渡時期,而且這種局面在短期內將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扭轉。因此,在近幾年內俄軍事戰略調整和軍事改革將不可能有很大的進展。值得注意的是,俄"現實遏制"戰略形成時間不長,尚需不斷完善。特別是俄軍內部目前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還存在嚴重分歧,如在軍隊員額、指揮體制、軍隊對內職能等問題上,意見還不統一,而俄羅斯軍方的態度又是促進軍事戰略調整變化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俄軍事戰略的調整將不可能順利地進行。
二是受俄國內財政狀況的制約。軍事改革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作保障,無論是進行軍兵種的合並,還是組建機動部隊,進行現代化改造,都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但就目前俄經濟形勢而言,首先,雖然改革方案已經出台,但改革將在軍費緊縮的情況下進行,國家領導層尚未就改革所需資金的數額等進行最後的預算及評估,這筆資金的來源也不得而知。其次,改革善後工作也需要大筆資金。僅1997年,俄計劃裁軍20萬人,其中將有5萬名軍官被裁減,僅為被裁減人員提供社會保障和安置就業等需要3。5萬億盧布,這對經費本來就很緊張的俄軍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盡管俄已成立了以丘拜斯為首的軍事改革財政與經濟保障委員會,但俄國內有關方面認為,僅付清施欠軍隊的債務就需要目前聯邦稅收的一半以上資金。而軍事改革所需的高出其清還債務幾倍的資金是其聯邦預算所無法承受的。因此,經費問題必將成為俄軍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三是受獨聯體、美國、北約等外部因素的制約。據西方報道,目前獨聯體國家對俄羅斯企圖重樹大國地位,恢復傳統勢力范圍的舉動有所警惕。烏克蘭指責俄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做法是不道德的;喬治亞宣布,保留退出獨聯體的權力,可隨時打發俄軍回家,並也對黑海艦隊提出主權要求;中亞五國盡管在安全方面對俄的依賴性增加,但對大俄羅斯主義的復活和俄羅斯軍隊的駐扎深懷戒心,曾嚴格規定便宴在中亞的軍事行動必須得到所在國政府的首肯。而這種戒備心裡將導致獨聯體軍事合作的深度和力度都十分有限。與此同時,俄羅斯軍事戰略不斷"趨硬"引起了西方國家的警惕。西方快不會容忍俄羅斯獨霸獨聯體的軍事事務。目前,西方國家接納東歐國家加入北約,既而向東方推進的戰略意圖十分明顯。故西方國家削弱俄國的軍事實力,插手獨聯體軍事事務的意圖和行動是制約俄羅斯軍事戰略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俄軍事戰略調整面臨諸多制約因素,軍事改革進程將不會一帆風順,"現實遏制"戰略的全面實行將至少是下個世紀初的事。

⑤ 俄羅斯SS-20地地戰略導彈的分類方式有哪些

SS-20是機動式中程彈道導彈,1977年裝備戰略火箭軍,主要用於攻擊政治經濟中心和固定的重要軍事設施。導彈裝分導式多彈頭,採用慣性制導,固體火箭發動機,由地面機動發射或地下井發射。根據1987年12月簽署的「蘇美兩國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的要求,SS-20已在1991年6月前全部銷毀。

射程5000公里,彈長16米,最大彈徑1.7米,彈重33000公斤,彈頭重280公斤,核彈頭當量3*150千噸,圓公算偏差400米。

用於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進攻性戰略導彈,通常射程在1000千米以上,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主要用於打擊敵方政治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以及攔截對方來襲的戰略彈道導彈等重要目標。戰略導彈是戰略核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戰略導彈、潛地戰略導彈、空地戰略導彈等;按用途分為進攻性戰略導彈、防禦性戰略導彈;按飛行方式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按射程分為中程導彈、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

世界上一般把射程1500公里以內的導彈稱為近程導彈;射程1500~3000公里的稱為中程導彈;射程3000至8000公里的稱為遠程導彈,8000公里以上的稱為洲際導彈。

中程導彈射程為1000~3000千米,遠程導彈射程為3000~80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戰略彈道導彈主要由彈體、動力裝置、制導系統和彈頭等組成。彈體是安裝彈上各部件的圓柱形承力殼體,通常選用比強度高的金屬及復合材料製成。動力裝置是為導彈高速飛行提供動力的裝置,通常採用固體或液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系統是導引和控制導彈飛行的裝置,通常採用慣性制導、星光-慣性制導等。彈頭是摧毀目標的裝置,主要由殼體、核裝葯及引爆裝置組成,有的還帶有突防裝置。戰略巡航導彈的組成與戰略彈道導彈所不同的是:彈體上安裝有彈翼;主發動機通常採用空氣噴氣發動機;一般採用全程制導;戰斗部安裝在彈體內的前段或中段。

地地戰略彈道導彈,可採用地面固定發射、機動發射或地下井發射。潛地戰略彈道導彈,採用潛艇水下發射。戰略巡航導彈,可在地面、艦艇或飛機上發射。

按發射點與目標位置分為地地戰略導彈、潛地戰略導彈、空地戰略導彈等;

按作戰使用分為進攻性戰略導彈、防禦性戰略導彈;按飛行彈道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略巡航導彈;

按射程分為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中程導彈射程為1000~3000千米,遠程導彈射程為3000~80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各國按射程分類的標准不盡相同,例如美國、蘇聯在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中規定:中程導彈射程為1100~2700千米,中遠程導彈射程為2700~5500千米,洲際導彈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

不同類型的戰略導彈,其發射裝置和控制設備不同,發射方式也不同。

⑥ 現在俄羅斯佔中國的地方有大主要哪裡(俄稱)資源怎麼樣戰略地位如何最好有圖示

海藍泡 叫布拉戈維申斯克 海參崴叫符拉迪沃斯托克 伯力叫哈巴羅夫斯克 在世界上只有中國人稱那些地方的中文名 這些地方已經和我國簽字了 劃為了俄羅斯合法國土 並非爭議領土

其中 符拉迪沃斯托克 是俄羅斯的東方門戶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就駐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灣 是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

⑦ 俄羅斯對我國有什麼戰略意義

有三方面的戰略意義
1、為中國擋槍,吸引西方注意力
2、為中國經濟提供足量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
3、為中國輸出科技成果

中國現在正處於發展階段,政府的基本戰略就是避免和美國的正面沖突,防止陷入一戰前德國崛起遇到的問題。這樣就需要一個能轉移和吸引美國注意力的幫手
俄羅斯就是最好的幫手,感謝普京,感謝他張揚的個性和缺乏戰略前瞻性眼光,屢屢和美國對著來,結果就是現在俄羅斯佔到了對抗美國的前端,而美國的國力目前不足以同時對付中國和俄羅斯,他們更大的注意力在俄羅斯方向,為中國贏得了時間

其次,俄羅斯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什麼資源都有。現在受制於西方制裁,中國正好獲利,從俄羅斯引進大量廉價資源

其三,前蘇聯留下的不少東西還是很有用的,通過俄羅斯,可以進一步加強自身在基礎科學和基礎材料方面的額不足

⑧ 俄羅斯國家能源及資源戰略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產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為俄羅斯經濟復興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羅斯作為重振大國地位、「復興國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從近年來俄羅斯能源地緣戰略走勢來看,主要有以下特徵:①從政治關系出發,調整對獨聯體國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歐洲」大國目標出發,以「能源杠桿」制衡歐盟;③從國家經濟利益出發,與歐佩克國家競爭多於合作;④從油氣出口多元化出發,調整能源出口結構,向亞太國家傾斜;⑤以能源合作調劑與美國的關系。能源領域的合作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俄雙方都很重要。為此中方應做到:①加強對俄羅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資環境的綜合考察和研究;②認真研究俄羅斯國情,充分認識處於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的多民族大國的復雜性;③充分發揮中俄同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和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推動能源經濟合作;④嚴格按照國際法規和國際通行原則,規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為。

《俄羅斯2020年前能源戰略》對外能源政策的目標如下:

鞏固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國燃料動力綜合體的出口能力,提升其產品及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能源領域對外經濟活動方面推行非歧視制度,包括允許俄羅斯能源公司進入國外能源市場、金融市場,獲取先進的能源技術等;

在合理的規模和互利的條件下,吸引外國投資進入俄羅斯能源領域。

為實現這些目標,該領域的政策規定:

通過對外經濟活動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同時評估出口、進口和過境運輸政策的相關後果,以及俄羅斯公司參與世界能源和資本市場的情況;

鼓勵商品出口結構多樣化,增加更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比重;

開拓能源銷售市場,並在確保經濟合理性的前提下,擴大俄羅斯公司參與國際市場的地理范圍;

支持積極引進外資的項目;

在能源領域開展新形式的國際合作,包括科技方面的合作;

在能源領域外貿調控方面,建立國家政策的協調機制。

鞏固俄羅斯在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市場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有助於在今後20年內最大限度地挖掘燃料動力綜合體的出口能力,並為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作出貢獻,同時可使俄羅斯繼續擔當歐洲國家和整個國際社會的穩定而可靠的夥伴。

2020年前,俄羅斯將作為重要的能源供應者參與保障國際能源安全,這將是國際能源領域一個新的因素。

在歐洲和亞洲的毗鄰地區建立統一的能源和能源運輸基礎設施,發展國際能源運輸體系,保障能源過境運輸免遭不平等待遇等,都符合俄羅斯的戰略利益。

為此,國家將鼓勵俄羅斯的股份公司制定並實施大規模的天然氣、石油和電力國際運輸項目,並且既在西方,也在東方實施此類項目。

鑒於俄羅斯獨特的地理和地緣政治位置,能源過境運輸問題對其而言意義特殊。俄羅斯完全有條件,使能源過境運輸既確保自身的能源供應,又保障能源的有效出口,同時靠發揮過境運輸職能獲得收入。

俄羅斯是能源出口大國,是向獨聯體國家出口能源的主要國家。今後幾年內,能源出口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俄羅斯在世界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的關鍵因素。根據上述對外能源政策,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國際活動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出口能源;

在其他國家勘探和開發能源;

加強在其他國家國內能源市場的存在,共同擁有這些國家的能源銷售網和能源基礎設施;

吸引外國對俄羅斯能源生產、運輸和企業改造的投資;

組織與鄰國電力聯網的同步工作;

能源的過境運輸。

俄羅斯仍將是世界市場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國。俄羅斯希望能夠將中亞獨聯體國家的油氣資源(特別是天然氣)長期作為自己的能源平衡中的一部分。這不僅可以節約俄羅斯北方的天然氣資源,不必加快投資進行開發,而且還可以減輕市場壓力,這一市場對於俄羅斯具有戰略意義。國家公司參與擴大獨聯體國家的能源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俄羅斯石油年出口量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方向、石油價格的變化和一系列國際項目的實施情況等等,可在1.4億和3.1億噸范圍內變動。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目前俄羅斯天然氣主要銷往西歐。然而,亞太地區各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促使天然氣開采部門的興趣轉向東方。到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的年出口量將增加到2350億~2450億立方米,而2002年為1850億立方米。

在亞太地區和南亞的主要經濟合作夥伴將是中國、韓國、日本、印度,這是有前途的天然氣、石油、電力、核技術和核燃料系列產品市場。亞太地區國家在俄羅斯石油出口中所佔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將上升至2020年的30%,天然氣將上升至15%。

將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項目和綱要,包括:

修訂按產品分成協議條件開發礦物資源產地的綱要;

制定開發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油氣資源和組織向亞太地區市場出口的綱要;

制定在俄羅斯聯邦發展輸油干線管道系統的綱要;

制定由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獨立天然氣生產企業參與的天然氣統一供應系統改造和發展綱要;

制定發展天然氣加工業和天然氣化工業以及扶持液化氣生產和分配的綱要;

制定發展國產動力機械和礦山機械產品的措施。

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以及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要求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的石油開採到2020年最好能達到8000萬噸,適中方案為5000萬噸,而最低方案將不超過3000萬噸。到2010年薩哈林大陸架石油開采將達到2500萬至2600萬噸,這一水平將平穩地保持到2020年,最低石油開采水平也要達到1600萬噸。

對俄羅斯聯邦東西伯利亞和遠東輸油系統發展作出以下規定:

東西伯利亞方向:保障在東西伯利亞和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形成新的石油開采中心,包括建設「尤魯布琴—托霍莫油田—阿欽斯克—安加爾斯克」石油管道和「塔拉坎油田和上瓊油田—安加爾斯克」石油管道。俄羅斯要進入亞太能源市場,就必須建設「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後調整為泰納線)石油管道(年輸油能力為5000萬噸)及其通往中國大慶的分支管道(年輸油能力為3000萬噸)。

遠東方向:建立從薩哈林大陸架進入亞太市場和南亞的油氣管道,「薩哈林-1號」項目包括鋪設年輸油能力為1250萬噸石油的管道,它從海上經過韃靼海峽抵達德卡斯特里油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薩哈林-2號」項目的一期工程需要建設兩條長800千米的陸地管道,以便將石油和天然氣從薩哈林島北部輸送到南部。為實現遠東方向的管道建設計劃,還需要建設新油港和擴大現有油港。

俄羅斯聯邦政府將根據現有輸油負荷程度的需要決定石油和石油製品運輸的具體發展方向。

為了減少油氣過境國的收費政策對俄羅斯的制約,開拓新的和發展現有的出口方向,為了使獨聯體國家的石油更多地從俄羅斯過境,為了減少俄羅斯公司的運輸成本,國家應當支持那些以出口為目的繞過過境國的管道建設項目。

天然氣開采方面的任務:

東西伯利亞將成為2010~2020年這10年間最大的天然氣開采區。由於伊爾庫茨克州的科維克塔凝析氣田、薩哈共和國(雅庫特)的恰亞金凝析油氣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凝析油氣田,以及薩哈林大陸架油氣田的開發,東西伯利亞及其與遠東毗鄰地區的天然氣開采將得到發展。

這一地區天然氣工業發展的出發點是:

優先滿足俄羅斯消費者對天然氣的需求,為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最好的條件;

發展和優化國家東部的天然氣工業,以提高天然氣開采和天然氣運輸計劃的經濟效益;

通過在俄羅斯東部擴大天然氣統一供應系統,提高國家天然氣供應的可靠性。

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到2010年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天然氣年開采量可以增加到500億立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1100億立方米。在中等和最糟的情況下,俄羅斯東部天然氣的開采將比較少:到2010年大概為250億~300億立方米,到2020年為550億~950億立方米。

為了保障運輸和向消費者提供天然氣,需要大大發展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輸氣管道系統,將其與俄羅斯統一天然氣供應系統聯網。

天然氣國內市場的形成將是一個平穩的和漸進的過程,根據俄羅斯立法,這個市場的建立要經歷幾個階段。在此特別規定以下幾點:

逐步提高國內市場天然氣的價格,向按市場價格銷售天然氣過渡,以便保障天然氣市場各主要主體自負盈虧;

支持天然氣獨立生產者的形成和發展;

創造條件使市場所有參與者都能平等使用天然氣干線管道系統;

維護統一天然氣供應系統這個統一的技術體系,通過鋪設和連接各種所有制的新管道使其得到發展。

根據預測,對能源的內外需求都將增長,為滿足這種需求,必須發展能源業,這決定著到2020年的大致投資需求水平:

對天然氣工業的投資將達到1700億~2000億美元(包括實施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天然氣資源計劃的350億美元)。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天然氣獨立生產者的投資是資金的主要來源。

對石油領域的投資約2300億~2400億美元,主要是石油公司的自有資金和投資者的資金。

責成俄羅斯能源部、俄羅斯經濟發展和貿易部、俄羅斯自然資源部、俄羅斯原子能部、俄羅斯工業和科學部、俄羅斯反壟斷部,根據目前討論結果,在一個月內修訂能源戰略,並按規定程序將有關批准這個戰略的相關決議草案提交俄羅斯聯邦政府。

根據《礦產資源法》的修訂,俄政府可將儲量7000萬噸以上的陸上油田、儲量5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田、儲量50噸以上的金礦、50萬噸的銅礦,以及位於大陸架上的所有礦區依法認定為聯邦級礦產資源。如果在地質研究過程中發現礦區並確認符合聯邦礦產資源的標准,即使外商或有外資參股的俄羅斯法人企業擁有地質研究、勘探和開採的綜合許可證,俄羅斯聯邦政府仍可拒絕將該礦區提供給該外商用於勘探和開采。根據該修訂,只有在俄羅斯境內成立的法人企業才能參與某些聯邦礦產資源開采權的招標和拍賣,如果參與此類招標或拍賣企業存在外資參股,俄政府還有權制定其他限制條件。

2009年11月26日,俄羅斯能源戰略評估發布信息,2009~2030年俄羅斯將向石油領域投資6090億~6250億美元。

俄能源戰略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為2013~2015年,向石油綜合體投資估計在1620億~1650億美元,包括1110億美元用於開采和勘探,開采量可達4.86億~4.95億噸;第2階段為2020~2022年,將投入1340億~1390億美元,開采量達到5.05億~5.25億噸;第3階段到2030年前,將投入3130億~3210億美元,開采量到2030年將比現在增長10%,增至5.3億~5.33億噸。

石油綜合體戰略任務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石油伴生氣,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俄能源戰略規定,到第1階段末期即2015年石油伴生氣的利用率將達到95%。

⑨ 俄羅斯與中國有什麼戰略協約

沒有永遠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俄羅斯與我國的戰略同盟,是在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和美帝國主義日以強大的情況下的——一種社會關系。如果有利益俄會出兵!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有哪些戰略要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