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茶道怎麼樣

俄羅斯茶道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09 06:12:33

㈠ 外國人的下午茶,我怎麼感覺他們是在吃盤子

傳統觀念中,茶道愛好者非中國莫屬:成套的茶具、懂行的茶友、恬靜的茶室。中國自古就有喝茶的習俗,茶具選擇方面多以紫砂、陶瓷、骨瓷為主,喜飲綠茶,紅茶為次。
孰不知,歐洲人也頗愛喝茶。只是他們的茶具多以玻璃和瓷為主,喜歡紅茶和水果茶。

德國的「花果茶」
德國也產花茶。但他們的原料不是我國的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熏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做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其實稱為「花果茶」更為恰當。中國花茶,講花味之遠香;德國花茶,求花瓣之真實;德國之花茶,須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澀酸味。

英國的「下午茶」
英國人專用下午茶分為大吉嶺與伯爵茶、錫蘭茶等幾種。一般都是直接沖泡茶葉,再用茶漏過濾掉茶渣才能倒入杯中飲用。透明的玻璃茶壺,當熱水傾注而下,可以看到在水中慢慢蘊開的茶葉尖。

印度的「薩馬拉茶」
印度人喝茶,先在鍋里煮上紅茶葉,然後加入牛奶和糖,之後再加入姜和小豆蔻,就是「薩馬拉茶」。印度人的傳統飲茶方式也很特別,他們會先把茶倒在盤子里,然後用舌頭去舔飲。

日本的「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現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備茶與點心,還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布置;品鑒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俄羅斯的「茶飲料」
俄羅斯人常喝紅茶,他們習慣先在茶壺里泡上濃濃的一大壺,要喝時,倒出少許在茶杯里,沖上開水,根據個人習慣,靈活地調濃或淡。當有客人來時,把茶壺里的濃茶一倒,沖上開水,在往裡面加入蜂蜜或果醬,就變成了可口的茶飲料。

中國的「講究茶」
煮茶不同於泡茶
能熬出時光的秘香
把等待煮成過往
管他春去秋來
煮一世安寧,品時光淡然
「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
一把古老藤椅,躺一個深秋
合眼夢一世的芳華
借一盞時光煮茶
時光與茶斑駁交錯
像歲月光芒留下的痕跡
在裊裊茶煙中
沉澱這難得的漫煮時光

錦木工坊 • 粗陶煮茶壺
撿拾炭火,慢心生火
火苗搖曳在清冷的夜晚里
拾御上茗老樅水仙,墜入沸水中
煮一壺時光靜靜流淌
聞著陶罐里飄出的醇厚茶香
享受古人的閑情逸趣
啜茶一口,品時光韻味
一場場深秋夜雨的思愁
蘊藏在暖身的茶湯中
這寒也變得溫情雅意
嘈雜而濕冷的內心
也被熨帖地溫暖詳和

錦木工坊 • 粗陶煮茶壺
陶器品性溫和,最適宜煮茶
粗陶耐煮透氣,在一次次熬煮中
經過茶的滋潤,壺內溫潤熨帖
將好茶性沉積,帶給新的茶
匠人雙手反復雕琢旋轉的泥土
賦予器物最質朴的歲月藝術
一茶一器,煮茶配陶器
才能將歲月的厚重與醇和注入其中

錦木工坊 • 粗陶煮茶壺
一抹黑釉,古樸內斂
釉面變化細微而豐富
紅木配以純銅拼接,打破單色的枯燥
古典紅珠,是雅緻中的趣味

錦木工坊 • 粗陶煮茶壺
壺中有壺,以便隔離茶渣
鴨嘴壺口,出水順暢無阻
茶爐蒼勁大氣,打孔使空氣流通
加厚外壁,更顯歲月醇厚之感
起火生爐,茶香裊裊
悠啜細品,慢煮時光

㈡ 東西方的茶室和茶文化有什麼不同

茶文化最初起源於東方,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到神農時期。後來到了十六七世紀,茶文化便引入到了英國,成為貴族的風尚,經過歷代演變,逐漸成為西方茶文化。東西方的茶文化都各具特色,主要也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1.泡茶工具的不同。東方人認為茶葉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東西,習慣用陶瓷沖泡,對於普洱茶來說,則選用透氣性更好的紫砂壺。西方人對銀器有著特別的感情,所以西方人泡茶以銀器見長。


4.喝茶使是否配有茶點。東方人喝茶不太講究是否必須要有茶點,而西方喜歡搭配維多利亞松糕,松餅,蘇格蘭奶油餅乾等甜點。
5.喝茶時間不同。東方人喝茶沒有明確的時間,西方人喝茶則通常是在下午,喝茶時還會使用濾茶器,這可能就是「下午茶」的由來吧。

㈢ 哪些國家盛行下午茶文化,沒有它不行

1、英國,我第一印象之所以不是大中國,是因為我之前看BBC紀錄片講野外冒險,探險者可以什麼都不帶,但是就是不能不帶點茶葉,可以什麼都不吃,但是就是要想辦法喝到第一口泡的茶茶。所以印象深刻。
英國下午茶:正式而傳統的風俗
作為將「下午茶」發揚光大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的英國來說,其下午茶是一種歷史悠久而正式的風俗習慣,也是一種流行的社交方式。英國的下午茶一般在下午2點到5點舉行,選取一個美麗的花園、酒店、茶室或者幽靜庄園,喝著下午茶,既悠閑又享受。
作為一種正式活動,英國的下午茶講究細節:拿著茶杯之時,不要翹著小拇指;喝茶時,不要看著茶杯上面,要往裡面看;不要把茶匙放在茶杯里,要放在茶杯後面的茶盤。
2、在我印象中的日本,對茶是非常講究的,從頭到尾都要絲毫不差,容不得半點怠慢。
日本茶道:細節之中講究一絲不苟
日本的下午茶更多的還是一種被稱之為「茶道」的精神,精確地體現了日本人關於簡約、和諧。謙遜和禪宗的價值理念。賓主之間,嚴格遵守規矩,在奉茶和喝茶時,都要按照嚴格有序的動作優雅地進行,在細節上要一絲不苟。
作為一種精神和「道」的體現,日本的茶道講究禮儀:在泡茶儀式結束前,可別忘了鑒賞主人的茶具,並輕聲詢問每一個茶具,以表示禮貌和尊重;可千萬不要再茶室里交談或者大聲說話,這是會被嫌棄的行為;坐著的時候,腿不要伸出來,膝蓋彎成180度,小腿壓在大腿上。
3、俄羅斯茶歇:最為隨意的飲茶風俗
比起英國的下午茶,俄羅斯的下午茶更多的還是一種非正式的社交活動,朋友、家人。同事聚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討論事情。有著工作期間片刻的休閑或者歇息的感覺,所以稱之為茶歇。
茶歇可以說是最為隨意的飲茶風俗,沒有任何儀式,不過這並不代表這沒有需要注意和講究的地方:進入主人家,不要在門口和主人握手;喝茶之時,不要往別人的盤子活茶碟裡面看;也不要把雙手或胳膊肘放在桌子上。
4、中國的下午茶
在西方許多國家,甚至亞洲的部分國家,下午茶文化逐漸盛行。隨著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並嘗試其生活方式,下午茶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更被解讀為一種象徵高貴的文化生活方式,在近年受到中國人的熱捧——「有一種優雅,叫做下午茶」 ;「下午茶,愛生活的一種儀式」;「尋找屬於你的詩意時光」;「遇見最美的自己」——無數心靈雞湯與營銷軟文向中國人「安利」下午茶文化,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還是成都、長沙、廈門等新一線、二線城市,可以消費下午茶的去處也越來越多。
由於地域和文化的差異性,這也導致了「下午茶」雖然風靡於全世界,但在每個國家有著不同的講究。不過,下午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享受午後幸福時光,感興趣的茶友不妨在家裡自己試一試。

㈣ 世界各國茶文化異彩紛呈 看看外國人都是怎麼喝茶的

認識一下世界各國茶文化。
日本:日本人有自己的「茶道」,有一些人家在家裡專門設了茶室。客人過來要迎客入茶室時,要跪坐在茶室門口,先讓客人一個個的進去。而客人在經過門口的時候,要在門口旁洗手,再脫鞋入茶室,主人等客人全部進去後才進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禮。當主人開始要煮茶時,客人要退出茶室,到花園走走,讓主人自由、放鬆地准備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後,再讓客人回茶室,一起品茗。在飲茶結束後,主人還要跪坐在門外,跟客人祝福道別。所以,要體會日本的茶道先練練看自己能跪多久。
俄羅斯:俄羅斯人常喝紅茶,他們習慣先在茶壺里泡上濃濃的一大壺,要喝時,倒出少許在茶杯里,沖上開水,根據個人習慣,靈活地調濃或淡。當有客人來時,把茶壺里的濃茶一倒,沖上開水,在往裡面加入蜂蜜或果醬,就變成了可口的茶飲料。小編覺得俄羅斯飲茶方式看起來挺方便的。
內蒙古:蒙古人的飲食習慣以是肉食為主,但只吃肉食容易太過油膩,所以蒙古人幾乎每頓都喝茶。蒙古人喝的是磚茶,和我們平時飲用的茶是不一樣的,磚茶顧名思義就是像磚一樣的塊狀茶,要飲用時,切一小塊放入鍋內加水煮開,裡面還會加入鹽巴、牛奶、羊奶、奶油就成了奶茶,這種茶不能用簡單的沸水沖泡。
印度:印度有一種叫「薩馬拉茶」,就是在茶裡面加入姜和小豆蔻。印度人的傳統飲茶方式也很特別,他們會先把茶倒在盤子里,然後用舌頭去舔飲。忌諱用左手去遞送茶具,左手在印度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
泰國:泰國的氣溫比較高,所以泰國人更喜歡喝冰茶,喜歡在熱茶中放入一些冰塊,飲用起來讓人感覺涼快舒服。
英國:英國是一個紳士的國度,英國人對於喝茶也是很有講究的。按正規的話,最起碼一天要喝4頓茶,包括早晨醒來空腹喝的「床茶」;上午11點喝一次「晨茶」;午飯後喝一次「午茶」;晚飯後再喝一次「晚茶」。英國人的泡法也跟我們中國不一樣,他們是把茶葉末連袋浸泡在熱水裡,一小袋只泡一遍。家庭飲用時,還會在泡茶的茶壺裝一個過濾杯,用來過濾碎碎的茶末,並在茶湯里加入糖、檸檬或新鮮的牛奶,喝法和我國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美國:美國人喝茶就跟喝速溶咖啡是一樣的,講求方便、迅速,不喜歡泡茶復雜的工藝也不喜歡在茶杯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跡。在美國,一般喝茶都是歐洲風味的,不是中國式的。在美國,大多數人更喜歡喝冰茶,暢銷到美國的也是罐裝的冷飲茶,美國人在喝茶時,會先在冷飲茶中放入冰塊或者直接把茶放入冰箱冰好,要喝時可以聞到沁人心碑的香味,入口冰涼爽快,胸中頓時清涼,如沐春風。美國人的這種喝法缺點就是沒辦法體會到喝茶的意境、情調。
德國:德國人也常喝茶,尤其是花茶,但他們所謂的花茶是「有花無茶」,用各種花瓣加上水果果乾製成的。與我國的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花茶完全不同。我們中國更注重的是花味之香遠,而德國追的是花瓣之真實。德國人也喝我們中國的茶葉,但泡法也是很神奇,與其說泡茶不如說是「沖茶」來得更貼切。他們會用沸水不斷的沖金屬篩子上的茶葉,沖下的茶水再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里,這種方法泡出來的茶葉特點就是味道比較淡,顏色也相對比較淺。
土耳其:土耳其人熱情好客,來客人了都會請客人喝茶。茶裡面最出名的是蘋果茶,熱情的主人會為客人准備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蘋果茶。很多初次到土耳其的客人會覺得土耳其茶喝起來較苦,土耳其咖啡濃得化不開,都不是那麼討喜。而土耳其蘋果茶卻很容易讓喝過它的人就愛上它,濃濃的蘋果香和茶香相融,讓人喝起來身心舒爽。

㈤ 了解下俄羅斯的茶道是怎樣的

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這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㈥ 茶文化都在哪些國家比較受重視哪些國家的茶文化比較有名、舉例說下(除了中國,日本,韓國)

1 法國茶文化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大西洋。自茶作為飲料傳到歐洲後,就立即引起法國人民的重視。以後,幾經宣傳和實踐,激發了法國人民對"可愛的中國茶"的嚮往和追求,使法國飲茶從皇室貴族和有閑階層中,逐漸普及到民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現在,法國人最愛飲的是紅茶、綠茶、花茶和沱茶。飲紅茶時,習慣於採用沖泡或烹煮法,類似英國人飲紅茶習俗。通常取一小撮紅茶或一小包袋泡紅茶放入杯內,沖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鮮雞蛋,再加糖沖飲的;還有流行飲用瓶裝茶水時加檸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還會在茶水中摻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涼的雞尾酒飲用的。

法國人飲綠茶,要求綠茶必須是高品質的。飲綠茶方式與西非飲綠茶方式一樣,一般要在茶湯中加入方糖和新鮮薄荷葉,做成甜蜜透香的清涼飲料飲用。

花茶,主要在法國的中國餐館和旅法華人中供應。其飲花茶的方式,與中國北方人飲花茶的方式相同,習慣於用茶壺加沸水沖泡,通常不加佐料,推崇清飲。愛茶和香味的法國人,也對花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近年來,特別在一些法國青年人中,又對帶有花香、果香和葉香的加香紅茶發生興趣,成為時尚。

沱茶主產於中國西南地區,因它具有特殊的葯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國一些養生益壽者、特別是法國中老年消費者的青睞,每年從中國進口量達2000噸,有袋泡沱茶和山沱茶等種類。
2 新加坡茶文化
新加坡在世人的眼中以不僅僅是旅遊觀光的城市。其在食文化方面,尤其飲茶文化有其獨特的一面。新加坡特有的「長茶」(Streched Tea)已成為觀光客十分欣賞的一種民族表演藝術。
所謂「長茶」是把泡好的紅茶加牛奶,然後泡茶人把奶茶倒進罐子里。泡茶人一隻手拿著盛滿奶茶的罐子,另一隻手拿著空杯子,兩只手的距離約在一米之間,開始倒茶。如此來回須7次。在來回倒茶的過程中,奶茶是不允許外溢的。由於「長茶」的杯子相當大,喝起來相當過癮,喝茶者邊品茶,邊欣賞精彩的倒茶,心情也會變得輕松。

在新加坡喝茶和在英國不一樣。在英國喝茶是以茶為主,佐以一些餅乾和小三明治。而在新加坡喝下午茶則是以吃為主,茶的好壞卻不十分重要。許多觀光飯店提供的下午茶,均以自助式點心為主,從印度式的煎蛋餅到中國的廣式點心,花樣繁多。即使是在五星級賓館喝茶,也常常會用茶葉袋泡的大壺茶來待客。

中國茶近年在新加坡也十分顯眼。一+些專營中國茶的「茶村」、「茶館」常常顧客盈門。新加坡的「喝茶族」並不只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似乎更多的是一些年輕人,他們常常三五成群或成雙作對,借喝茶談些公事和鬆弛一下自己的身心。由於到新加坡的日韓遊客較多,會做生意的茶室還專門提供一些日韓客人喜歡的茶葉。每到黃昏降臨,新加坡街頭和茶室就會慢慢熱鬧起來,成為街頭一景。
3 俄羅斯的飲茶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中國人飲茶的歷史由來已久。俄國人飲茶的歷史雖不算太長,但茶在俄羅斯民族文化中卻佔有重要位置。俄國人不但喜歡飲茶,而且逐步創造並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茶文化。

歷史上,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直接傳入俄羅斯,這一過程沒有西歐國家的介人。據一些史書和網路全書的記載,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是在1638年。當時,作為友好使者的俄國貴族瓦西里?斯塔爾可夫遵沙皇之命贈送給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贈的禮品便是4普特(約64公斤)的茶。品嘗之後,沙皇即喜歡上了這種飲品,從此茶便堂爾皇之地登上皇宮寶殿,隨後進入貴族家庭。從17世紀70年代開始,莫斯科的商人們就做起了從中國進口茶葉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兩國簽訂了關於俄國從中國長期進口茶葉的協定。但是,從中國進口茶葉,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數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紀的俄羅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飲品」,其飲用者的范圍局限在上層社會的貴族、有錢人,喝茶則一度成了身份和財富的象徵。直到18世紀末,茶葉市場才由莫斯科擴大到少數外省地區,如當時的馬卡里葉夫,如今的下諾夫哥羅德地區。到19世紀初飲茶之風在俄國各階層始盛行。

然而,事實上,有關史料證明,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的時間還要早些,是在1567年。當年到過中國的兩位哥薩克首領彼得羅夫和亞雷舍夫曾經描述過一種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國飲品,這種飲品在當時的西伯利亞東南部及中亞地區已經比較普及。但可能因為哥薩克首領的描述沒有引起沙皇貴族的注意,因此,這段歷史也就鮮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飲茶習俗。從飲茶形式上來看,中國人飲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細品慢飲;俄國人喝茶,則伴以大盤小碟的蛋糕、烤餅、餡餅、甜麵包、餅干、糖塊、果醬、蜂蜜等等「茶點」。從功能上看,中國人飲茶多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國人喝茶則常常為三餐外的墊補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當然,喝茶之際談天說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人把飲茶當成一種交際方式,飲茶之際達到一種最好的溝通效果,而獨自飲茶則可以給自己一個沉思默想的機會,進行一種「我」與「我」的交流。

從飲茶的品種來看,中國人喜喝綠茶,俄羅斯人則酷愛紅茶。有趣的是紅茶在俄語是「чёрныйчай」,直譯為黑茶。之所以稱之為「黑茶」,似乎有合乎邏輯的道理:一來紅茶在沒泡入水中時呈黑色,二來俄羅斯人喜喝釅茶,濃濃的釅紅茶也呈黑色。從飲茶的味道看,俄國人更喜歡喝甜茶,喝紅茶時習慣於加糖、檸檬片,有時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羅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們用Спасибозачай-сахар(直譯謝謝糖茶)來表示對主人熱情款待的謝意。從飲茶的具體方式看,俄羅斯人喝甜茶有三種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裡,用勺攪拌後喝;二是將糖咬下一小塊含在嘴裡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擱到茶水裡,也不含在嘴裡,而是看著或想著糖喝茶。第一種方式最為普遍,第二種方式多為老年人和農民接受,第三種方式其實常常是指在沒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當中想著糖,一邊品著茶,結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人還喜歡喝一種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чайсмёдом。在俄國的鄉村,人們喜歡把茶水倒進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著茶碟,用茶勺送進嘴裡一口蜜後含著,接著將嘴貼著茶碟邊,帶著響聲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臉被茶的熱氣烘得紅撲撲的,透著無比的幸福與滿足。這種喝茶的方式俄語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時代替蜜的是自製果醬,喝法與伴蜜茶一樣。在18、19世紀的俄國鄉村這是人們比較推崇的一種飲茶方式。

俄羅斯人重視飲茶,也就常常賦予飲茶以更多的文化內涵,從而使俄語里的「茶」(чай)一詞有了更多的意義。俄羅斯人中常以пригласить(звать)начай(начашкучая)(請來喝杯茶)向友人發出作客的邀請,同時也是向對方表示友好誠意的一種最佳方式。另外,舊時俄國人有喝茶給小費的習慣,俄語里稱之為「даватьначай」,後來俄語這一表達方式轉義表示指在任何場合的「付小費」。

中國的茶文化講究茶具。談到俄羅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羅斯茶炊(самовар)。俄國有「Какойжечайбезсамовара」(無茶炊便不能算飲茶)的說法。在民間,人們還把「самовар」(音譯「薩馬瓦爾」)親切地稱作「ИванИвановичСамовар」(伊萬?伊萬諾維奇?薩馬瓦爾),或是「ЗолотойИванИванович」(金子般的伊萬?伊萬諾維奇),以表示對茶炊的鍾愛和尊崇。在古代俄羅斯,從皇室貴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時常常也是人們外出旅行郊遊攜帶之物。俄羅斯人喜愛擺上茶炊喝茶,這樣的場合很多:當親人朋友歡聚一堂時,當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訪時;清晨早餐時,傍晚蒸浴後;炎炎夏日農忙季節的田頭,大雪紛飛人馬攢動的驛站;在幸福快樂欲與人分享時,在失落悲傷需要慰藉時;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慶的佳節……在不少俄國人家中有兩個茶炊,一個在平常日子裡用,另一個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啟用。後者一般放在客廳一角處專門用來擱置茶炊的小桌上,還有些人家專門辟出一間「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屬。茶炊通常為銅制的,為了保持銅製品的光澤,在用完後主人會給茶炊罩上專門用絲絨布縫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羅斯茶炊出現於18世紀,是隨著茶落戶俄羅斯並逐漸盛行而出現的。茶炊的製作與金屬的打造工藝不斷完善密切相關。何時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無從查考,但據記載,早在1730年在烏拉爾地區出產的銅制器皿中就有外形類似於茶炊的葡萄酒煮壺。直到18世紀中下期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俄羅斯茶炊。在當時,有兩種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壺型茶炊和爐灶型茶炊。茶壺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於煮茶,也經常被賣熱蜜水的小商販用來裝熱蜜水,以便於走街串巷叫賣且能保溫。原理在於茶炊中部豎一空心直筒,盛熱木炭,茶水或蜜水則環繞在直筒周圍,從而達到保溫的功效。爐灶型茶炊的內部除了豎直筒外還被隔成幾個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廣泛:燒水煮茶可同時進行。這種「微型廚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圍不僅僅局限於家庭,而且深受旅遊、旅行者青睞。無論在森林還是草場,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們都可以就地擺上爐灶型茶炊,做一頓野外午餐並享受午後茶飲的愜意。到19世紀中期,茶炊基本定型為三種:茶壺型(或也稱咖啡壺型)茶炊、爐灶型茶炊,燒水型茶炊(只用來燒開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樣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狀、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規則形狀的茶炊。

談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產地。19世紀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廠主要生產茶炊,年產量約3000個。到19世紀20年代,離莫斯科不遠的圖拉市則一躍成為生產茶炊的基地,僅在圖拉及圖拉州就有幾百家加工銅製品的工廠,主要生產茶炊和茶壺。到1912、1913年,俄羅斯的茶炊生產達到了頂峰階段,當時圖拉的茶炊年產量已達66萬只,可見茶炊市場的需求量之大。

俄羅斯作家和藝術家的作品裡也多有對俄羅斯茶炊的描述。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有這樣的詩句:

天色轉黑,晚茶的茶炊

閃閃發亮,在桌上噝噝響,

它燙著瓷壺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霧在四周盪漾。

這時已經從奧爾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濃釅的茶葉在不停地流淌

詩人筆下的茶炊既烘托出時空的意境,又體現著俄羅斯茶文化所特有的氛圍。

俄羅斯著名的畫家巴?庫斯托季耶夫以飲茶為題材作有油畫《商婦品茗》,畫面左側*邊就是一把高高立在餐桌上的銅制茶炊。通過人的視覺,傳遞俄羅斯茶文化的信息。

在現代俄羅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離不開茶炊,只是人們更習慣於使用電茶炊。電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沒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沒有其它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變得單一燒開水。人們用瓷茶壺泡茶葉,茶葉量根據喝茶人數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一5分鍾之後,給每人杯中倒入適量泡好的濃茶葉,再從茶炊里接煮開的水入杯。在現代俄羅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趨勢是,用茶壺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時候只起裝飾品、工藝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節日,現代俄羅斯人一定會把茶炊擺上餐桌,家人、親朋好友則圍坐在茶炊旁飲茶,只有這樣,節日的氣氛、人間的親情才得以盡情喧染。而傳統意義上的питьчайзасамоваром(圍著茶炊飲茶)在俄羅斯鄉村的木屋裡一直流傳至今。
3 印度茶文化
印度人的生活中不能沒有紅茶。丈夫在外面工作時要喝茶,家庭主婦們打發時間的方法也是喝茶。印度的紅茶舉世聞名,像大吉嶺紅茶、阿薩姆紅茶、尼爾吉里紅茶等等。其中最著名的當然要數大吉嶺紅茶了,它的味道醇香,沖泡成奶茶後,味道更豐富,而且不容易傷胃。曾經有印度茶商這么說:"沒有大吉嶺茶的生活是毫無樂趣可言的。"印度人吃飯時沒有喝湯的習慣,但在飯後必須要喝一杯香濃的奶茶。
喝紅茶有助於凝神定性,提升精神,能使飲者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現代科學研究已證實,紅茶中含有咖啡因、可可鹼和茶鹼。它們都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可可鹼和茶鹼還能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利尿作用。

印度人喝茶,先在鍋里煮上紅茶葉,然後加入牛奶和糖。有的還要加入丁香和小豆蔻,熬上一會兒,把裡面的茶葉和香料過濾掉,倒入細小的玻璃杯里。趁熱喝上一杯,提神解乏。

美國波士頓大學經過調查發現,如果讓心臟病患者每天喝上四杯紅茶的話,血管舒張度可以從6%增加到10%。這雖然不能同常人血管受到刺激後舒張度會增加13%相比,但對於曾經患過心臟病的人來說,已經是夠好的消息了。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維塔博士說,紅茶的療效雖然不能讓病人的血液流通恢復正常,但是讓血管暢通情況"改善了很多"。他說,紅茶的效果相當於降膽固醇葯、運動、以及維他命C的功效,主要原因是紅茶含有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亦即一般所說的"有害膽固醇"。

茶的傳播
現在,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個國家種植茶,有120多個國家的20億人有飲茶習慣。世界各國的種茶和飲茶習俗,最早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播去的,茶和瓷器、絲綢都是中國人民對全世界的偉大貢獻。

早在公元六世紀和七世紀,朝鮮半島上的大批新羅僧人為求佛法來到中國,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國經過10年左右的專心修學,爾後回國傳教。他們在唐土時,當然會接觸到飲茶,並在回國時將茶和茶籽帶回新羅。高麗時代金富軾《三國史記?新羅本紀》載:「茶自善德王有之。」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高麗時代普覺國師一然的《三國遺事》中收錄金良鑒所撰《駕洛國記》記:「每歲時釀醪醴,設以餅、飯、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墜」。這是駕洛國金首露王的第十五代後裔新羅第三十代文武王即位那年(公元661),首露王廟合祀於新羅宗廟,祭祖時所遵行的禮儀,其中茶作祭祀之用。由此可見,新羅飲茶不會晚於七世紀中葉。

日本文獻《奧儀抄》記載,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講《大般若經》時,曾有賜茶之事,則日本人飲茶始於八世紀前期。

據《日吉神道密記》記載,公元805年,從中國學佛歸來的最澄和尚帶回了茶籽,種在了日吉神社的旁邊,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東麓還立有《日吉茶園之碑》,其周圍仍生長著一些茶樹。

南宋時代,日本的榮西和尚兩次來華學佛。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個月,於1191年回國。他不僅潛心鑽研禪學,而且親身體驗了宋朝的茶文化。榮西回國時,在他登陸的第一站??九州平戶島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榮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種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現了名為「石上苑」的茶園。他還在九州的聖福寺種了茶。榮西還送給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將其種植在寺旁。同時榮西還用漢文編寫了日本歷史上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由於此書的問世,對日本飲茶之風,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榮西也被尊為日本的茶祖。日本接受中國茶文化,結合日本固有的文化藝術,在16世紀初,形成了日本獨特的「茶道」儀式,流傳至今。

早在公元851年,阿拉伯人蘇萊曼在《中國印度見聞錄》介紹中國廣州的情況,其中就提到茶葉。

14至17世紀,經陸路,中國茶在中亞、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區。通過阿拉伯人,茶的信息首次傳到西歐。此時,歐洲傳教士開始來到元和明朝傳教,在為中西文化交流搭起橋梁時,也將中國的茶介紹到歐洲。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就是突出的例子,《利瑪竇中國札記》對中國的飲茶習俗的記載詳細而具體。據陳椽《茶業通史》:「1559年威尼斯著名作家拉摩曉(1485?1557年,死後出版)著《茶之摘記》、《中國茶摘記》、《旅行?記》3書出版,是歐洲最早述及茶葉的著作。」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於1556年在廣州居住數月,觀察到了中國人的飲茶情況,記入介紹中國的書《廣州述記》中,1569年出版。

1517年,葡萄牙海員從中國帶去茶葉,飲茶開始在歐洲傳播。1607年,荷蘭人從海上來澳門將中國茶葉販運到印度尼西亞。1610年,荷蘭直接從中國販運茶葉,轉銷歐洲。1618年,明使攜帶茶葉兩箱歷經18個月到達俄京以贈俄皇。1613年,英國首次直接從中國販運茶葉。

17世紀,茶葉先後傳到荷蘭、英國、法國,以後又相繼傳到德國、瑞典、丹麥、西班牙等國。18世紀,飲茶之風已經風靡整個歐洲。歐洲殖民者又將飲茶習俗傳入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以及大洋州的澳大利亞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紀,中國茶葉的傳播幾乎遍及全球。

㈦ 求幾個國家對茶的態度

英國人最愛紅茶,
想當年中國紅茶揚名英國皇室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茶道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3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1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8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2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8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8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4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4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3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4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6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4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0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2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