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清朝與俄羅斯簽訂的條約有哪些

清朝與俄羅斯簽訂的條約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9 07:31:11

① 康熙時清朝和沙皇俄國簽訂的「中俄尼布楚條約」的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
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凡一、二人越界捕獵或盜竊,立即械繫,送回本國處罰,凡數十人結伙,持械越界、殺人掠奪者,捕拿送回本國,處以死刑;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互市;訂約以前的逃人不必遣返,訂約以後,兩國不收逃犯。俄國人在雅克薩所建城障,應立即拆除,在此居住的俄國人,應全部遷回本土。《尼布楚條約》的內容,曾用滿文、漢文、蒙文、俄文和拉丁文五種文字刻成了界碑。這個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的東西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薩的軍隊撤回,清朝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部分土地讓給俄國。

② 俄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強佔中國東北等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的條約有哪些

《中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

一、《中俄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又稱《中俄續增條約》,是俄羅斯帝國和清朝於1860年(咸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使清政府確認了《璦琿條約》的合法性,並割讓了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主要內容有:

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羅斯。原住這一地區的大清國人,仍准留住。

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大清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界。

3、俄羅斯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喀什噶爾設領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領事官與地方官各辦各國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4、東北新定邊界地區准許兩國之人隨便貿易。

二、《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

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2)清朝與俄羅斯簽訂的條約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俄簽訂的其他不平等條約:

一、《中俄伊犁條約》

《中俄伊犁條約》,一般指1881年曾紀澤簽訂的《中俄改訂條約》(又稱「聖彼得堡條約」),有時也指被《中俄改訂條約》推翻的、1879年由崇厚擅自簽訂的《中俄交收伊犁條約》(又稱「里瓦幾亞條約」)。

其中前者是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是清朝與沙皇俄國在聖彼得堡簽定的有關歸還新疆伊犁地區的條約。

根據條約及其子約,中國雖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領土,但仍割讓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中俄伊犁條約》共20條。主要內容有:

1、俄國將伊犁地區歸還中國,中國將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一帶地方劃歸俄有,根據本約規定的界線,在塔爾巴哈台地區「酌定新界」,在喀什噶爾地區「照兩國現管之界勘定、安設界牌」。

2、中國賠款900萬銀盧布(約合509萬兩白銀),限兩年內償清。

3、俄商在蒙古地區貿易照舊免稅,在新疆各城貿易「暫不納稅」,准俄商前往肅州(即嘉峪關)貿易,由俄國運入該處的貨物,按舊例減稅三分之一。

4、俄國得在肅州、吐魯番兩處增設領事,科布多、烏里雅蘇台、哈密、烏魯木齊、古城五處,「俟商務興旺」後陸續添設領事,俄國領事官有權與中國地方官「公同查辦」兩國人民在中國境內發生的一切事端。

5、伊犁居民願遷居俄國入俄國籍者,均聽其便,中國官員不得阻攔。

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是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9月7日)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割佔中國西北地區領土(今稱外西北)的不平等條約。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共10條,主要內容有:

1、重新規定從沙賓達巴哈起至浩罕邊界為止的中俄西段邊界,新界以西原屬中國的土地劃歸俄國。

2、劃界後,新邊界線附近居民,「地面分在何國,其人丁即隨地歸為何國管轄」。

3、換約後滿240天,兩國立界大臣會同,「按照議定界址,建立界牌鄂博」,並擬定國界記文,互換為憑。

4、立界後,位於新界俄國一側的原有中國卡倫,應於一個月內遷往中國一側。塔爾巴哈台所屬巴克圖卡外民庄五處,限10年內內遷。

沙俄由此割佔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此地區現歸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及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圖瓦共和國所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俄北京條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璦琿條約

③ 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什麼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

康熙皇帝在位的時期,是清王朝國力的一個上升時期。在此期間,清政府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兩國的東部邊界線。《尼布楚條約》是清王朝和沙皇俄國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和歐美國家簽訂的第一份國際條約。從國際外交的角度看,《尼布楚條約》對於清朝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清朝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一次正視西方國家的機會。

綜上所述,清王朝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的邊界線。不過,清朝統治者卻沒能利用這次機會,對西方國家與國際社會進行全面的了解。這也是一種歷史的遺憾。

④ 清朝時期,中俄兩國簽定了哪些條約

清朝時期的還有1858年《璦琿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
其它還有:1896年6月3日有關俄日爭奪中國東北利益的《中俄密約》、1901年9月7日「八國聯軍」政府迫使清廷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7年3月30日簽訂的重新瓜分在中國東北、外蒙及朝鮮勢力范圍的《第一次日俄協定及密約》、1910年7月4日,日俄確認第一次密約之各自在華特權的《第二次協定及密約》、1912年7 月8日俄日的《第三次密約》、1916年7月3 日俄日簽訂的《第三次協定及第四次密約》。

⑤ 中俄《瑗琿條約》內容是什麼

《璦琿條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簽定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5)清朝與俄羅斯簽訂的條約有哪些擴展閱讀:

19世紀50年代,腐朽的清政府已經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此時沙俄的侵華野心正日趨膨脹,並向清政府提出了領土要求,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瑗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不平等條約。

將中國東北的大片領土納入其版圖,並在這些地區推行殖民統治,中國東北邊疆的人民對此誓不相容,堅決反抗。

東北自古物產豐富,種類繁多,歷朝歷代均被稱之為寶地。所謂「游魚在水,奇寶在林,珍禽在天,神獸在山」,正是對這一方繁衍萬千野生動植物的龍興寶地真實寫照。

自清兵入關後,清政府有別於中原地區的行政制度、管理方式和土地佔有形式,在東北分別設置了盛京將軍、寧古塔 將軍和黑龍江將軍。這實際是將東北地區設置成「陪都特區」,將這片珍稀的土地資源專供清朝貴族享用。

沙皇俄國原本是歐洲國家,與中國相距萬里之遙。自16世紀後期,它就跨過歐亞交界線,逐步向西伯利亞一帶擴張,進而將邊境線延伸到中國的北方邊緣,並伺機侵佔中國領土。

大清早期,政府尚有能力遏制沙俄的入侵。康熙年間,兩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維持了中俄邊境百年之久的平靜。

經過了百年的閉關鎖國,曾經的帝國逐漸走向沒落,與世界強國的距離已漸行漸遠。到了19世紀50年代,腐朽的清政府在列強的侵略打擊下,毫無還手之力,中國逐漸淪為列強瓜分的市場,成為帝國主義饕餮覬覦和不斷爭奪的殖民地。

此中,最為窮凶極惡的是沙皇俄國,鴉片戰爭以來,接連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瑗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不平等條約,侵佔了中國東北的大片領土,推行「黃俄羅斯」殖民統治計劃,成為當時中華民族的頭號敵人。

全中國民眾的極度憤慨,東北邊疆的人民對其更是誓不相容,堅決反抗。

⑥ 中俄簽訂了哪些條約

趁火打劫的「朋友」

——中國清政府和俄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於1858年5月簽訂,就在這個月間,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趁熱鬧趕到天津,通知清政府說:「如果把滿洲沿海割讓給俄國,我們就可以阻止英法聯軍進攻滿洲腹地。」普提雅廷在照會中特別表明心跡說:「俄國軍隊進駐沿海,並不是欺凌中國,而完全是為了中國的利益。」

清政府代表桂良表示不敢接受這種幫助,普提雅廷就咆哮說:「俄國一心一意為中國好,如果你們不識抬舉,不給我們面子,你們的事我們就再也不管了。」

5月20日,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並佔領天津。

清政府恐怕俄國參加英法聯軍,經過討價還價的談判,終於簽訂《中俄天津條約》。而勞師動眾的英法兩國,比俄國人整整晚了半個月才得到條約的中方簽字。

很巧,《中俄天津條約》的簽字距《中俄璦琿條約》也剛好是半個月。

《天津條約》使俄國人得到了重勘邊界的許可。桂良還自作聰明地「僅僅在口頭上」答應了俄方關於割讓烏蘇里江以東領土的要求,他以為等英法聯軍撤走後,他還有賴帳的機會。

得寸進尺的俄國人當然不會理會桂良的花招。

1859年6月初,沙皇俄國新派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到了北京。他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把《璦琿條約》中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據為己有。清政府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

1860年4月,伊格那提耶夫聽說英法聯軍將再度北上進攻北京,便急忙從北京跑到上海。他向英法侵略者提供了關於白河沿岸軍事防務情況的資料以及俄國人私自繪制的北京詳圖。

俄國人為虎作倀,成了英法侵略者的同夥和參謀。

1860年7月,伊格那提耶夫同英法聯軍乘軍艦到達大沽口,並向英法聯軍建議:「先據北塘,再破大沽」。天津陷落後,清廷派欽差大臣與英法專使談判媾和。俄公使認為如談判迅速達成協議將對俄國不利,所以他極力破壞談判,慫恿英使提出清政府不能答應的「要清帝隆重接見」的要求。

談判破裂後,他又煽動英法聯軍「趕快進入通州」,從而使僧格林沁沒時間在這個城市設防。當英法聯軍進入北京時,伊格那提耶夫又向聯軍提供了「城防薄弱之處」的情報。

俄國人的「鼎力相助」使英法聯軍一路勢如破竹。

10月,英法聯軍進入北京。

伊格那提耶夫向失魂落魄的親王「鬼子六」奕沂說,他有辦法使英法聯軍撤退,但中國必須把烏蘇里江以東領土正式割讓給俄國,作為酬謝。奕沂婉言謝絕了,割地畢竟事關重大。

其實,英法聯軍的目的並非要佔領中國的首都。既然陰差陽錯打進來了,他們一缺冬天裝備,二怕清政府瓦解會妨礙他們的商人做生意,所以就一心一意希望早日簽訂和約,早日撤退。

⑦ 璦琿條約主要內容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條約原文:

一、黑龍江、松花江左岸,由額爾古訥河至松花江海口,作為俄羅斯國所屬之地;右岸順江流至烏蘇里河, 作為大清國所屬之地;由烏蘇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連兩國交界明定之間地方,作為兩國共管之地。由黑龍江、 松花江、烏蘇里河,此後只准中國、俄國行船,各別外國般只不準由此江河行走。黑龍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爾莫勒津屯,原住之 滿洲人等,照舊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仍著滿洲國大臣官員管理,俄羅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兩國所屬之人互相取和,烏蘇里、黑龍江、松花江居住兩國所屬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員等在兩岸彼此照看兩國貿易之人。

三、 俄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中國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奕山,會同議定之條,永遠遵行勿替等因;俄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繕寫俄羅斯字、滿洲字,親自畫押,交與中國將軍宗室奕山,並中國將軍奕山繕寫滿洲字、蒙古字,親自畫押,交與俄羅斯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繕寫,曉諭兩國交界上人等。

簽約後續:

按照清朝當局事先給與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無權與俄羅斯簽訂條約。因此,清政府沒有批准《璦琿條約》,並在事後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但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認可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條約簽訂後,俄羅斯將璦琿北岸的海蘭泡改名為「報喜城」(即布拉戈維申斯克)以慶祝條約成功簽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特頒嘉獎,以表揚侵略簽約「有功」的穆拉維約夫,同時晉封穆拉維約夫為阿穆爾(即黑龍江)斯基伯爵。

條約影響:

《璦琿條約》使中國的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里江的航 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所說,俄羅斯不費一槍一彈「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俄羅斯在遠東的成功》,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62頁)

俄羅斯將穆拉維約夫割佔中國黑龍江地區的行動方式概括為一個侵略公式:「必須以實際佔領地方的辦法來支持俄國外交上的要求」。其後,俄羅斯通過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一不平等條約又侵佔了中國 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和 外西北地區大片領土,都是這樣乾的。《璦琿條約》的簽訂,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開了一個罪惡的先例。



⑧ 清朝時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什麼合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孫子占咱家地太多了。特別心疼的是海參威還有貝加爾湖。

⑨ 中國和俄羅斯歷史上有哪些邊界條約

歷史上有關中俄邊界問題的一些條約簡介
○王成亮
一、《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Н󰂳рчинскийдогов∏р)
俄文全稱Н󰂳рчинскийм󰂴рныйдогов∏рм󰂳ждуРосси󰂳йиКит󰂲емогран󰂴цахиусл∏вияхторг∏вли,直譯為《俄中關於邊界和通商條件的尼布楚和約》。1689年9月7日(清康熙28年)俄中雙方議定於尼布楚(今涅爾琴
)。這是中俄兩國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該條約規定了斯克Н󰂳рчинск
在中俄東段邊境以黑龍江上游的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和外興安嶺為兩國國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均為中國領土。
二、《中俄布連斯奇條約》(Бур󰂴нскийтракт󰂲т)
俄文全稱Бур󰂴нскийтракт󰂲тобопредел󰂳ниигран󰂴цм󰂳ждуРосс󰂴ейиКит󰂲ем,直譯為《確定俄中國界的布連斯奇條約》。1727年9月1日(清雍正5年)議定於波爾河邊。該條約規定了中俄中段邊界,這段邊界目前大部分成為俄蒙邊界。
三、《中俄璦琿條約》(Айг√нскийр√сско2кит󰂲йскийдогов∏р)
俄文全稱Айг√нскийдогов∏роперех∏декРосс󰂴илевобер󰂳жьяАм√раиор√сско2кит󰂲йскойторг∏влевПриам√рье,直譯為《關於阿穆爾河左岸地區劃規俄國及阿穆爾河沿岸地區俄中貿易的璦琿條約》。1858年5月28日(清咸豐8年)議定於璦琿(今黑龍江省愛輝縣)。條約規定:黑龍江左岸,由額爾古納河至松花江河口作為俄羅斯國所屬之地;右岸順江流至烏蘇里江,作為大清國所屬之地;由烏蘇里江至海岸所有之地作為兩國共管之地。這樣就將黑龍江以北原屬我國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了沙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岸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改為「中俄共管」。條約還規定在璦琿對岸的一小塊地區(江東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國方面的
○РУССКИЙЯЗЫК/2005.461
重磅推薦:網路閱讀APP,免費看書神器!
1/3
●知識之窗π
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但是在1900年,沙皇俄國趁八國聯軍侵華之際,將「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居民驅殺殆盡,不許我國按條約行使在此地區的居住權和管轄權。
四、《中俄天津條約》
俄文全稱Тяньцз󰂴ньскийтракт󰂲тм󰂳ждуРосс󰂴ейиКит󰂲емобусл∏ви2яхполит󰂴ческихвзаимоотнош󰂳ний,又稱Тракт󰂲тм󰂳ждуРосс󰂴ейиКит󰂲ем
),直譯為обопредел󰂳ниивза󰂴мныхотнош󰂳ний(Тяньцз󰂴нь《俄中關於政治
相互關系條件的天津條約》,又稱《俄中關於確定相互關系的條約(天津)》。1858年6月13日(清咸豐8年)議定於天津。主要內容:(1)俄國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台灣、瓊州等七處口岸通商。(2)俄國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領事並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3)俄國東正教傳教士入內地自由傳教。(4)日後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一律享受。
五、《中俄北京條約》
俄文全稱Пек󰂴нскийдополн󰂴тельныйдогов∏робопредел󰂳ниир√сско2кит󰂲йскихгран󰂴ц,пор󰂺дкедипломат󰂴ческихснош󰂳нийиоторг∏влевКу2
),льдж󰂳,又稱Дополн󰂴тельныйдогов∏рм󰂳ждуРосс󰂴ейиКит󰂲ем(Пек󰂴н
直譯為《關於確定俄中邊界、外交往來程序和伊犁地區貿易的北京續增條約》,又稱《中俄續增條約(北京)》,即《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11月14日(清咸豐10年)議定於北京。該條約規定在兩江地段中俄以江為界,黑龍江北岸和烏蘇里江東岸的土地屬俄國,黑龍江南岸和烏蘇里江西岸的土地屬中國。這就進一步把《中俄璦琿條約》中規定的所謂「兩國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
六、《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俄文全稱Чугуч󰂲кскийпроток∏лоразмежев󰂲ниир√сско2кит󰂲йскойгран󰂴цы,直譯為《劃分俄中邊界的塔城議定書》。1864年10月7日(清同治3年)議定於塔爾巴哈台。議定了自沙賓達巴哈至蔥嶺間兩國的國界。通過《中俄北京條約》的一些後續條款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皇俄國又割占我國西部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七、《中俄伊犁條約》

⑩ 清朝政府和俄羅斯簽訂的第一個協議

是《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尼布楚議界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1689年8月22日,清、俄兩國在尼布楚開始會談。清朝使團重要成員有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都統一等公佟國綱等,俄羅斯使團由御前大臣戈洛文、伊拉托木斯克總督符拉索夫率領。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帝國全權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條約內容以滿、俄和拉丁文三種文字簽訂。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東西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清政府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之地劃歸俄羅斯。

閱讀全文

與清朝與俄羅斯簽訂的條約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3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1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8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2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8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8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4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4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3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4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6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4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0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2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