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零下71℃,被稱為地球「寒極」之地,這里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假如您決定去奧伊米亞康,那麼請准備如下行程:大型干線客機、螺旋槳飛機、然後再開8000多公里的汽車!如此遙遠的地方,應該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但數十年來,但世界氣候研究中心和全球60多國的地理探勘專家,輪番光顧這里,不因為別的原因,只是這里世界上最寒冷卻還有人居住的地方!
但寒流故鄉奧伊米亞康的居民都快樂地生活著,我們這些生活在南方溫暖環境中的人還有什麼好抱怨冬天有多寒冷,還是起來搬磚吧!
2. 在零下70度的西伯利亞,當地人咋生活的
西伯利亞地區在我國歷史上早有記載,在公元前的《屍子》一書中記載的:「北極左右有不釋之冰。」中的「北極」其實就是指西伯利亞一帶。大家都知道,西伯利亞現在是俄羅斯的領土,其氣候極其寒冷。
01
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領土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地方,其特殊性不但體現在人口和經濟上,更是體現在這一地區的極端氣候上。1933年2月,位於西伯利亞腹地的上揚克斯記錄到最低氣溫零下69.8℃,這是人類居住區有史以來的最低溫度。雖然這樣的低溫並不常見,但是零下五十幾度卻是西伯利亞的常態。
▲冬天的俄羅斯女孩
至於飲食,對於西伯利亞當地人來說,必須大魚大肉,這是他們能在苦寒之地生活下去的基礎保障。餃子是非常常見的食物,此外,油炸麵食和生吃肉類也是深受歡迎的食物。總之,這里的食物必須高熱量高糖分。馬血腸、酸奶、黃油、狗魚、鱈魚等等都必不可少,狗魚和鱈魚是當地人十分喜歡的魚類。生活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人大都是俄羅斯人,佔80%以上,其他還有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雅庫特人等。這些民族的人們有著堅韌不拔的品格,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積極樂觀的生活著。
結語
雖然西伯利亞面積廣大,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所以依然大部分地方都無人居住。在西伯利亞的城市中,人們的生活已經比數十年前好了許多。西伯利亞的環境是不可能被改變的,所以只能人們去適應它。這里有一些城市和村鎮開發了一些旅遊項目,在長達半年的冬季中,也有不少遊客好奇地來體驗極寒地帶的生活。
3. 俄羅斯這村莊,溫度低至零下70度,村民是如何生活
奧伊米亞康位於東西伯利亞面積422km²,因迪吉爾卡河上游,為北半球「寒極」之一。2018年1月中旬,奧伊米亞康村測得-67℃的極寒天氣,幾乎追平1933年2月測到的-67.7℃記錄。奧伊米亞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居住地之一,有500名村民常年生活在這里。
奧伊米亞康是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的一個小鎮,距薩哈(雅庫特)共和國首府雅庫茨克600千米,從雅庫茨克出發到奧伊米亞康只有一條公路-----科雷馬公路,被稱為」白骨公路「
奧伊米亞康共有500名居民,很多住戶的祖輩早已在此居住。大部分居民都以狩獵為生,或者飼養奶牛和馴鹿。這里曾有過一家牛奶加工廠,已於2007年10月關閉。為了防止奶牛被凍傷,人們用皮質袋子把奶牛的乳房包裹起來。盡管如此,當地居民並不缺少奶,他們把冷凍後的奶保存在地下1米的地窖中。
蘇聯時期,奧伊米亞康就已經聞名於世,因為這里居住著許多長壽老人。完全純凈的空氣和水、積極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飲食等傳統因素很可能在這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地診所的因諾肯季·諾夫戈羅多夫醫生介紹說,當地的兒童死亡率一直很高,以前只有身體非常強壯和各方面都很健康的新生兒才能存活。諾夫戈羅多夫醫生已經71歲,他的助手也已72歲。診所沒有專門的手術室,甚至沒有X光機。僅有的11張床位已被患者占滿,因為其他地區的醫院不願接收他們。人們主要以馴鹿飼養、狩獵和捕魚為生。奇怪的是,當地人並沒有營養不良,醫生說,秘訣在於當地人攝入動物奶,奶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此外還會採摘野生漿果補充營養。
在奧伊米亞康村,經歷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創紀錄低溫的村民仍在世的沒幾個了。不過85歲的耶果爾·維諾庫羅夫就是一位。「當那個最可怕的冬天到來時,我還只有五六歲,」他說,「我們一連好幾個星期不能出門。天是那麼冷,鳥兒在空中也被凍僵了,掉到了地上。大地看上去像分裂了,在那種溫度下,空氣本身也像乾草一樣咯咯作響。整個冬天我們外出的惟一辦法,就是將臉裹在兔子皮毛里。
盡管有著種種嚴峻情形,但許多人說他們熱愛這種氣候,渴望著過嚴冬。村民瓦倫京·阿特拉索夫說:「寒冷對你有好處。它能讓你保持健康,能殺死細菌。我可以在莫斯科生活,但這里才是我想呆的地方,這里可以狩獵和捕魚。這兒的生活對於你們來說看上去艱難,但我們擁有潔凈的空氣,干凈的食物、蘑菇和漿果。我們很快樂。
通古斯人安德烈·達尼洛夫已是102歲的高齡。他一直以馴鹿為生。如今,通古斯人不再用馴鹿皮做帳篷,因此在戶外溫度達到-60℃的時候,安德烈可以住在帆布帳篷中。他的父母分別在117歲和108歲時去世。安德烈的朋友阿里揚和阿夫洛斯尼婭夫婦住在蒙古包中,沒有孩子。不久前,90歲的他們收養了一個女孩子做養女。平時,他們以養牛為生。他們說,幾乎從未生過病,都是因為經常食用名叫「哈耶克」和「喬爾切赫」的兩種奶製品。哈耶克的味道和顏色會讓人想到脂肪油,而喬爾切赫從其配方來看,更像是人們平時吃的冰淇凌,將鮮牛奶和漿果攪拌在一起,將糊狀物經過冷凍之後製成餅形就成了喬爾切赫。
奧伊米亞康最有名的一道菜是生凍魚片。當地人通常在冰下捕捉味道鮮美的鱘魚、秋白鮭和寬鼻白鮭當原料。通古斯人捕魚時,可以一擊即中,然後將魚冷凍。冷凍時,魚要始終保持順直的狀態,否則很難切片。吃生凍魚片有些像吃西班牙火腿。將在室外凍好的魚拿進屋中後,立刻要切成薄片。剝魚皮時要格外注意,要在每一層中都保留一層薄薄的皮下脂肪,這里富含有益心臟和延緩衰老的ω-3脂肪酸。
這些菜餚在任何一座俄羅斯南部城市都是無法烹飪的,甚至都無法運輸。同炫目的陽光、百歲的馴鹿人和雅庫特矮馬一樣,它們都是只屬於北部寒極地區。
如此低溫給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便,譬如鋼筆墨水凍結、玻璃鏡片凍裂、電池電量流失迅速。當地人說,汽車發動機必須保持全天候工作,熄火片刻後可能無法重啟。雖然這里有手機網路,但手機在極端寒冷天氣中根本無法使用。
冰凍天氣給村民造成的另一困擾是埋葬逝者,他們必須用煤點燃篝火,燃燒數小時,以便讓泥土解凍,然後把滾燙的煤推至一旁,開始挖掘,挖下十來公分後,再次點篝火解凍,多次重復。挖一個足夠埋葬棺材的墓穴可能需要花費3天。
村子裡幾乎沒什麼現代化設施,村民如廁大多需要走出家門,多數家庭仍然靠燒煤或木材取暖。供電依靠煤炭發電,一旦煤炭供應中斷,村裡的發電站就開始燒木材。如果斷電,整個村莊會在5小時內陷入癱瘓,水管會凍裂。 許多村民有電腦,還有速度較慢的互聯網,這里有進口的糖果和餅干,但村民的食物大體上還是傳統的凍魚條和馬肉。它們被保存在從房子下面挖掘出的洞穴里,通過活門可以進入,通常是從廚房進去。雅庫特人仍然固守著傳統,熱愛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村裡有一家小商店,出售生活必需品。
4. 俄羅斯人在零下七十度的嚴寒中,是怎樣度過的
有些人喜歡寒冬,有些人喜歡炎夏。不過根據老王的調查,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寒冬的,畢竟寒冬可以見到雪。對於這一點很多人也是表示贊同的。畢竟雪的話一般情況下只有冬季才有,不過在一些地方,幾乎是常年都能夠見到雪的。例如:中國的東北,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這些地方常年都是比較寒冷的,尤其是西伯利亞,這里的最低溫度能夠達到零下70度。
這也是能夠造就俄羅斯人的抗寒能力,在他們是有能力搬離這里的,可是他們祖祖輩輩都在這里生活,已經習慣了這里的生活狀態。他們已經不想要離開了,那麼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5. 俄羅斯北部的傳統居民是什麼
俄羅斯族傳統住宅多為磚木結構、高大寬敞的平房,也有單一木材結構的房屋。
6. 俄羅斯有一個零下70度的村莊,那裡的人們是如何生存的
俄羅斯以冬天寒冷著稱,最冷的冬天可以達到-71°C。在這樣寒冷的天氣里,人們很難呼吸。但是,俄羅斯人沒有任何不適,反而覺得很舒服。作為國家的保衛者,俄羅斯軍人在寒冬里生活工作怎麼辦?我們來看以下幾個方面。
(1)俄羅斯士兵的冬裝是根據寒冷程度梯制配置的,有三種衣服適應不同的低溫。俄羅斯士兵的冬裝不是模型,而是根據寒冷程度分為三個等級。首先是零下5度的衣服..第二,零下35°C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第三,零下40°C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以下,零下20 ~ 35°C穿的衣服)
(3)高熱量食物也是俄羅斯士兵抵禦嚴寒的重要能量來源。俄羅斯士兵除了穿耐寒的標准服裝外,冬天還會選擇高熱量的食物。他們的主食主要是蔬菜和肉類。牛肉、豬肉、咖啡、動物肝臟、乳酪等高熱量、高能量的食物是他們的最愛。這些食物具有良好的耐寒性。據說俄羅斯士兵每天的熱量達到4000~4600卡,是世界上最高的。
7. 俄羅斯的「極寒冰城」溫度達-64℃,當地居民是如何生活的
當地居民穿著厚厚的皮草,食物主要以肉為主,很少能吃到新鮮蔬菜,據說出門時根本不敢攜帶金屬物品。提到最冷的地方你想到哪裡呢?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南極或者北極,其實在俄羅斯有一個地方比南極還要冷,那就是雅庫茨克。這邊又被人稱為“極寒冰城”,據說溫度最低時可以達到零下64℃,距離北冰洋非常近,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紅場等等,在它面前那都是小兒科。很多人非常好奇,生活在這么寒冷的地方,他們究竟要如何生活呢?其實當地人早已適應了這種極寒的環境,並且有著很多自娛自樂的活動項目。
三、娛樂項目
雖說天氣寒冷,但當地人依然少不了一些娛樂項目,例如日常活動有冰釣、冰泳等等。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游泳活動,光想想都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當地居民無聊時還會去逛露天市場,在這邊遍地擺放的都是各種魚肉,可以隨意挑選選購。
四、出行
在這里每年至少有三個月的時間保持在零下40度左右,所以開車出門時通常不會關閉引擎,如果熄火了,想要開啟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8. 俄羅斯極度嚴寒的邊疆地區,居民是怎樣生活呢
一座城市的崛起是受到交通、人才、企業、資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可以說這些因素缺一不可,而這其中交通占據著很大的比重。
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在近些年來的發展尤為迅速,這取決於我國不斷建設和完善的交通網路,各種跨海大橋、高鐵線路的貫通,不僅促進了沿途城市之間文化及經濟的交流,也帶動了幾個地區的旅遊行業。
盡管在這座城市中每年的法定節假日長達90天之久,但是長達兩個月的極夜,對人們日常身心也是一種巨大的考驗,人們在黑暗中痛苦的煎熬,不少人也患上了嗜睡和焦慮的後遺症。這樣看來,說這里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城市也絲毫不為過,對此,你怎麼看呢?
9. 北極生活著什麼人
北極人,就是指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
附:
愛斯基摩人(Eskimo)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自稱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從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經格陵蘭島一帶,在北極圈生活的蒙古人種的一個集團。在身體上,文化上都適應於北極地區的生活。面部寬大,頰骨顯著突出,眼角皺襞發達,四肢短,軀干大,不僅有這種形態,而且生理上也適應寒冷。但是外鼻比較突出,上、下顎骨強有力地橫張著,因頭蓋正中線像龍骨一樣突起,所以面部模樣呈五角形。由於克服極端的環境生活,在人類學上引起注意。
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或者說,在北極地區狩獵是愛斯基摩人的「特權」。他們世世代代以狩獵為主。在格陵蘭北部,他們在冬夏之交獵取海豹,6~8月以打鳥和捕魚為主,9月獵捕馴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獵海豹為主,並在冬夏之交獵取馴鹿,4~5月捕鯨。
不同季節、不同地區,愛斯基摩人採用不同的方法獵取海豹。
夏季,愛斯基摩獵人劃著單人皮劃艇,帶上海豹叉或帶刺梭標、網、繩子等工具來到海豹經常出沒的海面尋找獵物。獵人靜靜地劃著雙槳,不停地搜索海面。愛斯基摩獵人從小練就一副好眼力,能看見100~200米遠處嬉戲的海豹。一旦發現獵物,獵人便盡快悄悄接近目標。等到靠近時,獵人迅速拿起魚叉使勁投向海豹。動作要快,投擲要准確,否則海豹瞬間便會潛入水中逃之夭夭。被叉到的海豹同樣也會潛入水中,甚至會把船拖翻。因為即使後面拖著條船,海豹也能游得跟平時一樣快,所以獵手必須用網迅速拖住海豹,直到其最後精疲力盡。這時獵人再接近獵物,殺死它,把它拴在船邊。然後全面檢查一下船上設施,繼續尋找下一個獵物。如果運氣好,一個獵手一天能獵到二三隻海豹。不走運的就只能空手而歸了。
到冬季時,海面冰封,愛斯基摩人就採用另一種方法獵海豹。海豹屬於哺乳類動物,雖然生活在大海中,但卻靠肺呼吸,所以必須經常不斷地浮到海面呼吸空氣,然後再潛入水中。海豹每吸一次氣,可在水下呆7~9分鍾,最長可在水中呆20分鍾左右。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它們就會窒息而死。由於北極地區冬季海面結冰,海豹無法在冰下找到換氣的地方,它們就由下而上把冰層鑿出一個洞,作為呼吸孔。愛斯基摩人就是通過尋找海豹呼吸孔來獵捕海豹的。
10. 連熊都扛不住,俄羅斯冬天最低零下七十一度,當地人究竟是如何過冬的
俄羅斯的冬天,人們會儲備很多的腌制食品和香腸來過冬,例如腌肉都是純肉製成的,保質期很長,解決了吃的問題。冬天特別冷,當地人多數時間還是會宅在家裡面,很少出去。
冬季來臨,很多人都想去俄羅斯看看美麗的雪景,但是這么冷的天,真的需要勇氣。鵝毛大雪都不足以形容俄羅斯的雪了,因為俄羅斯的雪是按照噸來計算的。如果南方的朋友沒有見過雪,冬天去哈爾濱也可以很好的觀賞雪景,還有非常出名的冰燈。
在俄羅斯,天氣寒冷莊稼都種不了,主要是以魚和馬等肉類為食。雖然寒冷,但是當地的人非常的長壽,活到一百歲以上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