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族是地道的歐美人,他們是什麼時候進入我國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的少數民族裡有俄羅斯族,俄羅斯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不過在只在族群內部使用俄語,社會交流上都使用漢語與漢文。在現在的內蒙古境內,有我國唯一的俄羅斯民族鄉――室維俄羅斯民族鄉,那麼俄羅斯族是怎麼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呢?
俄羅斯族屬於斯拉夫人的一支,在羅馬帝國時代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並稱為三大蠻族。
斯拉夫人最早居住在波蘭的一個山谷里,由於經常被日耳曼人抓走成為奴隸,後來就逐漸遷徙並演變成三支,南斯拉夫、東斯拉夫和西斯拉夫,俄羅斯就是屬於東斯拉夫的一支。
而在中國的俄羅斯族則是在清末時期定居下來的。
清末時期,清朝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整個西方都想在清朝身上割一塊肉下來,俄羅斯也不例外,所以通過武力奪取的手段取得了東三省以及新疆一部分地區的控制,並且在近百年的時間里與漢族通婚形成中國的俄羅斯族。
當前中國的俄羅斯族已經完全本地化了,即使面貌也與純粹的俄羅斯人有了明顯的差異。無論哪個民族,都為國家的繁榮穩定做出過突出貢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並為當地的穩定發展和經濟繁榮做出了貢獻!無論是俄羅斯族,還是其它的哈薩克族或者蒙古族人,都是屬於中國人,都是中國大家庭的成員。只要每個民族都齊心協力,共同推動祖國向前發展,國家就會繁榮昌盛,各個民族才能共享太平盛世。
2. 俄羅斯人是幾幾年出現的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 —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並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崙軍隊。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12月黨人起義),被鎮壓。1861年2月俄國廢除農權制。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產黨前身),在它的領導下,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於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 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一起加入。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代會通過《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決定,前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繼承。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 (簡稱俄羅斯)。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3. 俄羅斯族的介紹
中國籍俄羅斯族是古代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上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長相、風俗和習慣等,已與俄羅斯聯邦的俄羅斯族完全不同。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羅斯族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市等地共約1.4萬人,佔俄羅斯族總人口的89.40%。1(注釋:本詞條主要介紹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若了解俄羅斯聯邦的主體民族請移向俄羅斯人詞條。)
4.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什麼時候起中國生活的
中國的俄羅斯族人最早是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後期,由於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治,大批俄羅斯人遷來我國,尤其是在19世紀末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等地湧入我國新疆北部地區。那時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為俄羅斯族。我國俄國斯族的生活習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與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
5. 中國境內的俄羅斯族和俄羅斯有關系嗎是怎麼來的
因為在元朝時期,當時蒙古人征服了俄羅斯一半地盤,所以說當時大多數俄羅斯白人也跟著蒙古人來到了我國,融入了中原地區,形成了今天的俄羅斯族框架,到了清朝時期,因為沙俄不斷的入侵我國東北,所以說當時也有很多俄羅斯的士兵選擇留在了我國東北地區,這些俄羅斯人長相基本上和俄羅斯白人沒什麼區別,但是他們也是以中文交流為主。
雖然這些俄羅斯族長相和大多數俄羅斯白人沒什麼區別,但是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我國,所以學習的語言也是以漢語為主,漸漸開始融入了中華文化當中,當然他們俄語也是會說的,也有一部分人還會說哈薩克語,他們同樣也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把中國當做他們唯一的故鄉,像我國內蒙古的呼倫貝爾有個額爾古納市,就有一個俄羅斯民族鄉。
6. 誰知道俄羅斯族的簡介
俄羅斯族eluosi zu
Russian ethnic minority group
人口為15609人。
民族概況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等地。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人口數為15609。使用俄羅斯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通用俄文。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一個東斯拉夫部落之名「羅斯」或「魯斯」。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皂種人)。中國的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徵。早在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羅斯族從沙皇俄國遷到我國新疆。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時期,他們被稱「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俄歲斯族。
由於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還有自己的親友。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並幫助他們陸續遷回家鄉。此外,也有部分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裡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我國現有俄羅斯族的人數已經不多了。
社會經濟
1949年前,居住在城鎮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的還兼營農業。有些人專門經營園藝、飼養家畜及養蜂等。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數十戶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莊。他們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兩岸荒蕪的草原上,墾荒種地。居住在靠近牧區地方的,也從事畜牧業。他們深受歷代反動政府的壓迫。如特克斯縣的俄羅斯村,是俄羅斯人民經過多年辛勤勞動建設起來的.但後來國民黨軍閥強佔了他們的土地,迫使他們另遷居所,墾種生息。
解放後,俄羅斯族與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在全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中均有俄羅斯族代表。俄羅斯族人民積極參加了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城鎮居民通過勞動就業,大多成為工交、財貿、衛生各條戰線上的職工。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一些俄羅斯族群眾參加了當地的國營農場,成為農業職工。他們的生活水平均有顯著提高。
文化藝術
俄羅斯文學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源泉是俄羅斯人的祖先為後輩留下來的口頭文學遺產,如歌頌勇士的長篇史詩、童謠、諺語等。特別在19世紀初,俄羅斯的文學遺產對我國的俄羅斯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影響。
風俗習慣
中國的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基本與前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俄羅斯族婦女,上身穿粗布上衣,外面罩一件無袖、高腰身、對襟長袍,下身穿毛織長裙。男子的內衣是斜領襯衫(長及膝蓋)和細腿褲,頭戴呢帽或帶耳罩的毛皮帽。逢年過節,花色鮮艷一些。春秋季節穿粗呢長袍,冬季穿羊皮短外套或皮大衣。夏季,農民還穿一種用樺樹或柳樹皮條編成的簡易鞋子(類似草鞋),冬天著氈靴或毛皮鞋。未婚少女梳發辮,喜戴色澤艷麗的四方頭巾,戴耳環等飾品。現在的俄羅斯男女大都喜歡穿現代服裝。
住宅多為土木結構,屋頂用麥秸覆蓋,土牆圍院,前院種植樹木花草,後院架設畜圈,建有庫房,挖有地窖。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屋內很整潔。
在飲食上,俄羅斯人以麵食為主。麵包、饢、各種餡餅等為主食。一般一日三餐,中餐豐盛,早晚簡單。他們還愛吃黃瓜、西紅柿等新鮮而營養豐富的生蔬菜,愛喝白酒、啤酒。另外有種叫「克瓦斯」的低度飲料也是俄羅斯人喜歡的。禁食驢、馬肉,有的還不吃豬、狗肉。
在婚俗上,俄羅斯族崇尚自由戀愛、婚姻自由,但講究門當戶對,結婚要徵得父母同意。與其他民族都可以通婚。婚禮儀式隆重、繁瑣。婚禮要在教堂舉行,由神父為他們念禱文、唱贊美詩,互換結婚戒指。然後接回新郎家,舉宴慶賀。現在中國的俄羅斯族婚禮形式多樣化了,並且朝著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發展。
過去俄羅斯族人死後,要停放在凳子上,頭朝聖像,腳對大門,一兩天後埋葬。出殯時,棺木不能從大門出去,而要從後門或窗戶抬出去。多行土葬,墓上立十字架,親人在其去世後的第12天、20天、40天和周年都要舉行悼念儀式。現在俄羅斯族人死後,一般要為他開追悼會。城鎮居民多改為火葬。
俄羅斯族很講究禮節,見面時要打招呼。或鞠躬行禮、握手。在社交中,接吻禮節也比較盛行。到俄羅斯族家作客時,要先敲門,進了屋子要摘帽,坐在主人讓給的座位上,不能坐床。在給人遞煙時,不得單獨遞一支,而要遞煙盒,點煙時,不能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吸煙借火時,不能拿對方的煙。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必須戴頭巾,以示尊重。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進屋,過去是用於迎新娘和貴賓,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吃飯用過的刀、又、勺不得放在桌布上,要搭在盤沿上。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俄羅斯族最初信奉多神教(萬物有靈),近代,他們改信東正教。解放後,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中國的俄羅斯族大都信仰東正教,有信仰基督教的,不信教的人越來越多。東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是不承認羅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權力。主張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洗禮節等。東正教的聖誕節開始於1月7日,為時共3天。
7. 中國怎麼會有俄羅斯族 他們是什麼時候來中國的
俄羅斯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共有1350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市等地,其餘分散於黑龍江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一帶。
俄羅斯族是18世紀前後由俄國遷入我國的。起初的成份主要是戰俘、逃亡士兵、謀生的農民和東正教傳教士等。19世紀的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進入我國,直到20世紀30年代還有陸續遷入者。當時,他們被稱為「歸純族」。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獲得了民族平等的權利,正式改稱為俄羅斯族。
8. 俄羅斯人的來源是什麼
俄羅斯是一個年輕的民族,形成於14-15世紀。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歐洲一個古老的部落,5-6世紀斯拉夫人向東西南三個方向遷徙,沿途與與當地的土著部落融合,逐漸形成三支:西斯拉夫人(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祖先)、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巴爾干民族的祖先)和東斯拉夫人(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的祖先)
1240-1480俄羅斯被金帳汗國(蒙古-韃靼人)通知了240年;
1689年伊凡四世和清政府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有很多傳教士,學生什麼的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傳教。
鴉片戰爭時期俄羅斯趁火打劫,侵佔中國150萬平方公里土地。
9. 中國境內俄羅斯族的來歷
俄羅斯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共有1350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市等地,其餘分散於黑龍江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一帶。
俄羅斯族是18世紀前後由俄國遷入我國的。起初的成份主要是戰俘、逃亡士兵、謀生的農民和東正教傳教士等。19世紀的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進入我國,直到20世紀30年代還有陸續遷入者。當時,他們被稱為「歸純族」。新中國成立後,他們獲得了民族平等的權利,正式改稱為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使用俄文。在家庭之外的社會交往中,他們普遍使用漢語、漢文。
東正教(亦稱希臘正教)是俄羅斯族的傳統信仰。但由於與其他民族的密切交往、通婚,宗教信仰已日漸淡漠。
居住在城鎮的俄羅斯族,知識分子有相當大的比重,教師、醫生、工程師、技術工人以及幹部,是他們主要從事的職業。在農村和牧區的俄羅斯族也大都是知識型的農牧民,普遍擅長園藝栽培、家畜家禽飼養和養蜂等。
10. 俄羅斯族簡介
俄羅斯族,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之一,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中國境內俄羅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漢、維吾爾、哈薩克等多種語言,在社會上,俄羅斯族講漢語,使用漢文,在家庭內,在與本民族交往時講俄語,使用俄文。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古代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長相、風俗和習慣等,已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完全不同。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羅斯族散居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下轄額爾古納市等地,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俄羅斯族總人口數為15393人。
習俗
1、節日
俄羅斯族的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和復活節。聖誕節在公歷1月7日,屆時,家家都裝飾聖誕樹,享用豐美的食品,由扮演的聖誕老人分發禮物,唱歌跳舞,歡度聖誕夜。復活節在每年4月間,節前49天為齋戒期,過節第一天即復活節。
此外,還有「報喜節」(節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節」(節期在每年6-7月間)等,也過元旦、春節、國慶等全國性的節日。
2、家庭
俄羅斯家庭為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父親掌管家中經濟子女長大結婚後,即另立門戶,獨立生活。與漢族通婚所生子女,一般都有漢族和俄羅斯族姓名。
俄羅斯族的家庭關系,夫妻地位比較平等,尊重婦女,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在家庭中老人具有無上的權威,子女與父母的關系融洽。婚姻比較穩固,離婚者少。
3、喪葬
俄羅斯族實行土葬,葬禮在墓地舉行,由死者的男性親友將棺材抬至墓地,將棺蓋揭開,親友們向死者作最後告別。神父誦讀有關的聖經,為死者進行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