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的槍有多貴
根據「美國亞特蘭大軍火網」的報價,AK47價格是659美元,相當於4054人民幣。ak74當地二手的100美金不到吧。
❷ 俄羅斯現役警用手槍是什麼
馬卡洛夫手槍又簡稱PM手槍,PM是其設計師馬卡洛夫名字的英文縮寫。1951年被蘇軍選作制式手槍裝備部隊,後來還廣泛裝備警察。由於該槍體積小,重量輕,一般被中級以上軍官佩帶,所以又叫做「校官手槍」。該槍應用廣泛,生產量大,是世界上一支名槍。俄羅斯還開發了該槍的變型槍,包括軍用馬卡洛夫手槍(PMM)和民用馬卡洛夫手槍貝爾加Izh-70系列。
❸ 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武器各值多少錢
天文數字。
核武器又不能隨便出售,況且數量都沒有確切數字,無法估計其價值
美國,約6000枚戰略核武器及1670至3300枚戰術核武器;
俄羅斯,約5500戰略核武器及3000到4000枚戰術核武器;
❹ 俄羅斯武器為何普遍便宜,如何評價俄羅斯被稱為最美轟炸機的白天鵝
相比於歐美國家製造的武器,俄羅斯武器的造價一直都比較便宜,這一點從蘇聯時期就非常的明顯。俄式裝備之所以都比較便宜,主要是因為俄式裝備追求性價比的最大化,而歐美國家裝備則是追求性能和科技含量的最大化。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理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開始,蘇式(俄式)裝備就一直追求性價比的最大化。
雖然有了海灣戰爭的教訓,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一直受到資金的困擾,因此俄式裝備的發展模式仍然還是以高性價比為主。只有在保證價格低的情況下,俄羅斯軍隊才能夠發展高質量的武器。圖160M2轟炸機就屬於俄羅斯節約成本後的產物,圖160M2轟炸機是圖160轟炸機的改進版,圖160轟炸機是冷戰時期的產物,大部分技術都已經落後。
而圖160M2隻是升級了部分航電系統和動力系統,整體的構造沒有大的改變。圖160M2轟炸機最大的優點就是便宜,這款戰斗機的成本只有B2轟炸機的1/10,而且B2轟炸機的成本是按照20年前的物價計算的,如果算上貨幣的貶值率,那麼圖160M2轟炸機的成本還不到B2轟炸機十分之一。
當然一分價錢一分貨,圖160M2轟炸機隱身性能不強,主要依靠高音速突防來抵抗對方導彈的攻擊和戰機的攔截。高速突防的方式在現代化戰爭中已經相對落後,只能對一些裝備落後的國家起到作用。如果遇到裝備著先進戰機和防空導彈的國家,圖160M2轟炸機生存能力非常低。不過對於軍費拮據的俄羅斯空軍來說,使用成本只有3億美元的白天鵝,顯然要比研究一款隱身轟炸機更現實。
❺ 二戰時期使用最多的幾種槍支,尤其最後一個,性能極差
捷克式輕機槍(捷克斯洛伐克ZB-26輕機槍):該槍性能優異,裝備國家眾多,在世界槍械史上居於重要地位的輕機槍。該槍是抗戰名槍,中國是使用ZB-26機槍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不但引進,而且進行仿製,中國購買和仿製的ZB-26合計超過10萬挺。
❻ 俄羅斯有什麼手槍
經過近十年的選型、試驗、測評,俄羅斯研製新式軍用手槍的「格拉奇」計劃(Γpaч的音譯,意為白嘴鴨)終於塵埃落定,伊熱夫斯克機械廠研製的雅利金手槍、圖拉儀器設計局設計的Gsh (ΓⅢ)-15手槍)和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研製的謝爾久科夫自動手槍正式列入俄軍裝備體系。其中,雅利金手槍用於取代1951年列裝蘇聯軍隊、主要供校級軍官使用的9毫米馬卡洛夫手槍,Gsh-18手槍將部分換裝1976年裝備將級軍官、高級領導人和內務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PSM (ΠCM) 5.45毫米手槍,謝爾久科夫自動手槍裝備於內務部和特種部隊。
這不僅標志著長達半個世紀的馬卡洛夫手槍時代的終結,也將PSM手槍曾經輝煌的一頁翻了過去,更為不同尋常的是,同時列裝三支手槍,這在俄羅斯乃至世界手槍裝備史上都是罕見的.
最大的贏家——雅利金手槍
在同時列裝的三支手槍里,雅利金手槍威力不及謝爾久科夫手槍,輕巧靈便不如GSh-18手槍,但在軍方2000年最後的選型試驗中,綜合測評得分最高的卻是它,而且在三支新制式手槍中裝備數量最大,因此堪稱為最大的贏家。
雅利金手槍的研製工作始於1993年。俄羅斯國內最大的手槍生產廠家——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為參加「格拉奇」選型計劃,組建了新式軍用手槍研製小組,由弗•阿•雅利金主持設計工作。此前他一直從事運動手槍的研製工作,因此在該槍的個別零部件上,還能夠找到些許運動手槍的影子,比如裝有細小彈簧、結構復雜的彈匣卡筍,像是直接從運動手槍上復制下來的擊錘等,但這並不妨礙雅利金手槍成為一支優秀的軍用手槍。該槍在研製階段的工廠編號為「MP - 443」,參與「格拉奇」計劃選型試驗時被編號為6P35, 2003年列裝部隊時被正式命名為雅利金手槍。
雅利金手槍採用了極為傳統的設計,除了配用結構較為特殊的彈葯之外,幾乎沒有其它的新異之處。它採用常規的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和槍管偏移式閉鎖方式,可以雙動擊發。由於外露式擊錘直接暴露在套筒外面,容易出現故障,因此加長了套筒兩側的尺寸,從側面護住了擊錘。扳機護圈前部有弧形的手指槽,便於雙手持槍射擊。套筒和套筒座為鋼制,只有握把護板為塑料件。
首發射擊時,既可以利用雙動機構令擊錘自動扳起並擊發——這種發射方式有利於節省時間,便於快速出擊。也可以先手動扳起擊錘再扣動扳機——這種擊發方式的扳機力比較小,有利於提高射擊精度。採用了非自動的保險裝置,在套筒座的兩側均設有轉換手柄。在保險狀態下,扳機、擊錘和擊針均被鎖定。供彈系統為雙排雙進彈匣供彈,容彈量17發。彈匣解脫鈕位於握把的左側,也可以換裝到握把右側,方便左撇子射手單手操作。彈匣解脫鈕周圍被設計成凹面,防止因意外磕碰導致彈匣松脫。此外還設有空倉掛機。
該槍的瞄準裝置由普通的矩形照門和片狀準星組成,上面嵌有簡易的小發光管,供夜間射擊使用。為了滿足在實戰中快速瞄準運動目標的需要,還可以配裝激光指示器,最佳使用距離在25米內,此時基本上是指哪打哪。在更遠的距離上,就需要考慮彈道降(在標准射擊條件下,在50米距離上的彈道降是3-4厘米)的影晌了。
雅利金手槍的主用彈種為9×19毫米7N21手槍穿甲彈,由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研製。全彈長33毫米,重10克,彈頭重量5.4克,初速450米/秒。穿甲彈頭裝有經過熱處理的鋼芯,半裸於被甲表面,擊中硬目標後彈芯與被甲分離穿過目標。由於彈頭動能高達550焦耳,加之鋼芯硬度較高,不易變形,因而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可殺傷40米以內、有基本防護裝備的生動目標。此外,該槍也可以發射西方較為通用的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和圖拉儀器設計局設計的7N31穿甲手槍彈。
並不落後的後來者——GSh-18手槍
圖拉儀器設計局於1998年夏天,在9毫米P96式手槍的基礎上,啟動了GSh-18手槍的研製工作,由戈里亞捷夫和什浦諾夫主持設計。GSh-18中的字母「G」和「Sh」就分別代表兩位主設計師的名字,18則表示彈匣容彈量。同年秋季,俄羅斯聯邦軍隊軍械部同意新研製的GSh-18手槍及9×19毫米PBP穿甲手槍彈系統參加「格拉奇」選型計劃,當時該計劃已進行過數輪試驗了。
2000年1月,GSh-18手槍在國家靶場的選型試驗中通過了各項考核,隨後即被俄羅斯的內務部、特種作戰部隊和警察部隊試裝,作為執法武器和反恐裝備使用,並在2001年開始出口國外。2002年,製造商又改進了套筒座的表面設計,使握持更為舒適。
GSh-18手槍頗具特色之處是其閉鎖結構:10個閉鎖凸筍成環狀均勻分布於槍管外表面。在自動機復進時,槍管作軸向運動的同時產生回轉,閉鎖凸筍與套筒上的閉鎖槽扣合,完成閉鎖動作,回轉角度為18°。另一值得稱道之處是該槍設有扳機保險、不到位保險、阻鐵-擊針聯鎖裝置和防早發保險。
該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發射方式為特殊的雙動模式,即首發射擊時,扣動扳機使擊針後移並打開保險,擊發機構待擊,繼續扣動扳機就可以擊發槍彈。通常的雙動式發射機構也是扣動一次扳機就能完成待擊和擊發兩個動作,但扣動扳機需要使擊錘簧儲存擊發能量,扳機力往往高達50牛以上,導致發射精度較差。相比之下,Gsh-18手槍扳機力小(僅為15牛左右)且流暢,更易於進行精確射擊。
該槍的套筒座採用玻璃纖維增強聚酚胺材料注塑成型,內嵌有鋼板沖壓成型件,增加了連接部位的強度。套筒座前端可以安裝激光指示器。為了方便抽取彈匣,在握把兩側的底部還增加了缺口。供彈系統也為雙排彈匣供彈,彈匣的側面和後面都開設了尺寸寬大的觀察窗口並刻有數字,憑目視和手指觸摸均可判定彈匣內余彈的數目。全槍也設有空倉掛機,解脫手柄位於套筒座左側。該手柄同時也是槍身結合銷。在拆卸手槍的時候,可以藉助彈匣底蓋的突出部分將其抽出。在拋殼窗口後部有一個小型的膛內有彈指示器,與抽殼鉤零件的中部相連,在槍彈進膛並完全閉鎖之後,抽殼鉤與彈殼底緣嚙合,帶動膛內有彈指示器上抬,突出套筒表面。它的準星和缺口的尺寸較寬,有利於快速瞄準,照門的兩側還設有側翼結構以避免產生虛光。為了保證射手在低照度下瞄準射擊,還增加了簡易夜視瞄具。
GSh-18手槍配用的槍彈是圖拉儀器設計局專門開發的、侵徹力較高的9×19毫米7N31式穿甲手槍彈。彈頭結構與7N21槍彈略有不同,採用經過熱處理的蘑菇形鋼芯,鋼芯頭部鈍平並半裸在被甲外面,兩者之間是鋁合金材料的襯套,擊中硬目標後彈心與被甲分離。由於該彈彈心的長徑較大,在軟目標內的翻滾比較大,殺傷效果更好。雖然該彈的彈頭很輕(只有4.2克,而同樣是9×19毫米的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彈頭重量則將近8克),但初速很高,最高達到了600米/秒。高初速和特殊的彈頭結構有效地提高了彈頭的穿甲能力,在20米以內能夠擊穿含三級防護以下的防彈背心或者8毫米厚的鋼板,絲毫不亞於使用沖鋒槍發射的7.62×25毫米TT式手槍彈,其侵徹威力是PSM手槍遠不能企及的。此外它還可以發射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和穿甲威力介於前兩種槍彈之間的7N21手槍彈。
GSh-18手槍空槍僅重580克,因此總讓人懷疑它的射擊穩定性,尤其是在發射初速較高的穿甲手槍彈時。事實上,使用GSh-18手槍射擊非常舒適,射擊穩定性和精度也不錯,在25米距離射擊,散布圓半徑R50值不超過4厘米。這歸因於全槍布局合理,握把外形設計得非常合理,因此射擊平衡性比較好。GSh-18手槍也是新一代軍用手槍中最受俄羅斯警察特別是車輛檢查人員歡迎的手槍。
神似沖鋒槍的手槍——謝爾久科夫手槍
謝爾久科夫手槍是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著名設計師彼得•謝爾久科夫主持設計的大威力半自動手槍。研製階段的試驗樣槍和早期產品曾經用過RG055、「斑蝰蛇」(也可音譯做「吉烏爾扎」)、SP-1等名稱,2003年正式列裝特種部隊和內務部時,被命名為謝爾久科夫自動裝填手槍。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該槍實際上替換的是蘇軍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撤裝的斯捷奇金沖鋒手槍。斯捷奇金沖鋒手槍被撤裝並不是因為軍隊不需要高射速、大威力的手槍,而是因為它連發射擊時跳動太大,射擊效果不佳。在斯捷奇金沖鋒手槍被撤裝之後,聯邦特種部隊一直在尋找類似的武器。謝爾久科夫手槍以與斯捷奇金近似的有效射程和火力密度,超出其右的侵徹效果和射擊精度而成為理想的替代武器。
1995年,配用9×21毫米大威力手槍彈的「斑蝰蛇」手槍開始出現在「格拉奇」選型試驗的靶場上。在試驗中,該槍顯示出一般手槍難以達到的巨大威力和侵徹力,能夠穿透防彈背心和諸如汽車、艦艇廂板一類的裝甲目標。雖然當時軍方對該方案持否定態度,但特種部隊卻看到了它的戰術價值。
1996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總統衛隊率先裝備了部分「斑蝰蛇」手槍,俄軍特種部隊與軍事情報部門也開始試裝備,並將之命名為SP1式手槍。1997年,俄羅斯國防部開始考慮接受9×21毫米手槍/彈系統。研製方又對方案進一步改進,形成了由謝爾久科夫手槍與7N28、7N29大威力手槍彈組成的武器系統。由於謝爾久科夫手槍的威力更接近沖鋒槍,而結構又有別於沖鋒槍,因此有的媒體稱之為「突擊手槍」。
謝爾久科夫手槍的自動機原理為槍管短後坐式。閉鎖機構類似於德國的P38式手槍,閉鎖卡鐵位於槍管下方。復進簧直接環繞在槍管上。發射機構為雙動式,持槍者用大拇指就可扳動半外露的擊錘使其待擊。扳機力一般情況下為15牛,在雙動射擊時,由於需要扣扳機使擊錘待擊,導致扳機力高達65牛。
該槍的套筒座為組合式結構:上方是鋼制的套筒架座部件,下方的握把和扳機護圈部分由強化工程塑料澆鑄而成。為配合雙手握槍射擊,扳機護圈前方做成弧形握把與槍管軸線的夾角為100°。雙排彈匣供彈,容彈量為18發。彈匣兩側各開有兩排孔,既減輕了彈匣重量,又能觀察余彈。握把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彈匣解脫鈕,便於任一持槍單手操作。彈匣解脫鈕周圍的握把側面與雅利金手槍類似,也設有空倉掛機。該槍沒有手動保險裝置,而是設有兩道自動保險,一道是握把保險,用手握緊握把時開啟。另一道是與GSh-18手槍類似的扳機保險。它能夠在射手自然據槍射擊時自動打開保險,既保證了武器攜行安全,又縮短了應急射擊時的准備時間。
該槍配用的9×21毫米7N29式大威力手槍彈全長33毫米,由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研製,初速高達410米/秒,彈頭的侵徹力和有效射程都較大。為了進一步提高穿甲能力,彈頭採用了類似7N21手槍彈的鋼芯結構。彈頭頂部略為鈍平,停止作用也不錯,是俄羅斯生產的其它同口徑彈葯的1.3-1.8倍。該彈在100米距離內能夠擊穿由l-2層1.4毫米厚的鈦鋼板或30層凱夫拉材料製成的防彈背心,在50米距離內能夠擊穿普通汽車的側板和三級防護以下的防彈背心。該槍還可以配用採用鉛芯、覆銅鋼被甲的7N28式手槍彈,僅穿甲能力比7N29式手槍彈低得多。
謝爾久科夫手槍的射擊精度遠優於一般的手槍
三槍鼎立背後的思考
俄羅斯聯邦政府2003年第166號決議的頒布,使三支手槍和五種彈葯同時躋身於制式裝備的行列,其中包括9×19 毫米和9×21毫米兩種規格的手槍/彈,而且每一支槍都配有侵徹能力較強的穿甲彈和停止作用較好的普通彈葯。這種復雜的裝備方案與當今普遍提倡的統一彈葯裝備,簡化後勤供給、保障工作的原則明顯不符。俄羅斯軍方究竟是別有深意呢還是另有隱情?
在一個國家的軍隊里同時使用多支手槍的情況並不陌生。在「格拉奇」選型計劃之前,蘇軍裝備的手槍就有馬卡洛夫、PSM和斯捷奇金三種。但「格拉奇」選型計劃之初並未打算為俄軍列裝三種手槍,最後的決定卻是三種手槍同時列裝了,這與其說是基於裝備建設系列化的考慮,不如說是決策部門不得已的選擇。
鍋巴炒米,各有所喜
對中級軍官而言,他們很少有時間進行射擊訓練,因此配用高精度的手槍幾乎沒有必要。另外,他們在野戰中輾轉的時候,雖然隨身攜帶手槍,但使用機會很少,對手槍很少或幾乎不給予保養,因此手槍的簡單和可靠性是第一位的。
對高級將領而言,手槍與其看作是貼身自衛武器,不如看作是職務和權威的象徵。他們使用的手槍應該具有「傻瓜相機」一樣的方便性,無需訓練,拿起來就會用,在必要的時候,扣扳機就能打得響。只是等到將軍親自扣扳機的時候,恐怕敵人已經打到家門口了,估計最後的結局就是把槍口對准自己,所以有人把過去裝備的PSM手槍稱為「自殺手槍」(當然,這個稱謂同時也是針對它的小威力而提出的)。
對反恐部隊和特種部隊而言,他們的職責主要包括人質營救行動、保鏢任務以及暗殺行劫等。這些人攜帶手槍,要麼是作為備用武器,要麼是作為近戰的主要武器。還有一線作戰的各種車輛駕駛員和重型武器的操作人員,他們也需要一支便於攜帶的近距離作戰武器。不能否認,在這種情況下微型沖鋒槍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沖鋒槍畢竟是沖鋒槍,再微型也很難「微」過手槍。比如俄羅斯最新研製的PP-2000式沖鋒槍,雖然力求緊湊,但長度也足有300毫米,空槍重量達1.4千克,遠超過了現代手槍。而戰斗手槍應該比自衛手槍具有更高的威力和火力密度,准確度高且便於快速出槍射擊。
這些要求想在一支槍上全都實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俄羅斯軍方為了滿足不同裝備對象的使用需要和喜好,只好將可靠耐用的雅利金手槍、小巧輕便的GSh-18手槍以及威力更大的謝爾久科夫手槍同時裝備。
停止作用和穿甲能力,一個都不能少
眾所周知,手槍作為一種近戰或自衛武器,配備兩種彈葯基本上沒什麼意義:50米以內與敵交戰,能快速出擊才是唯一的道理,哪有時間換彈葯呢?
由於曾經有過罪犯身中數槍仍能持槍反擊警察的實例,各國都把提高手槍彈的停止作用放在首位,俄羅斯也不例外。二戰剛結束,蘇聯就迫不及待地展開手槍換裝計劃,其原因就是當時裝備的TT式手槍穿透能力有餘而停止作用不足。西方國家為提高手槍彈的殺傷效能做了一些探索,比如:空尖彈或可膨脹全金屬被甲彈以及速散彈頭彈(在擊中目標時可以分成三塊、各自形成創傷彈道),基本上都是圍繞提高停止作用而進行的。但俄羅斯沒有盲從西方國家的思路,而是看到了手槍單純的停止作用與現代戰場需求的差距,把目光再次投到了侵徹力的提高上,應用「脫殼」穿甲技術,發展了性能獨特的手槍穿甲彈,不僅能夠有效地穿透防彈衣,對汽車內的目標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手槍穿甲彈的列裝,可以看作是現代手槍性能的一次飛躍。過去有人形容防彈背心的作用經常說「可以檔得住手槍彈,但擋不住步槍彈」,現在得說「手槍彈也不一定防得住了」。
列裝兩種不同效果的彈葯,並不意味著使用者必須同時攜帶。例如,同樣是配給警察部隊使用的GSh-18手槍,在公路設卡檢查時,使用者會選擇能打擊車內目標的7N31手槍穿甲彈,以應對強行闖關或憑借車輛負隅頑抗的罪犯;而在監獄守衛和巡邏時,特別是在目標穿著厚衣服的冬季,使用者會更傾向於使用停止作用較好的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最後還要說明一下,同時列裝三支手槍的決策雖比較罕見,但並不是絕無僅有。這同樣體現了裝備建設系列化的指導思想和不同作戰的需求對裝備發展的牽引作用。
❼ 請問,1880年俄國士兵槍刺值多錢
參考1900年,中國軍隊的槍刺價格,在中國拍賣會上,拍賣過1900年,中國槍刺的價格,大概在兩萬元左右,而俄國槍刺時間類型大概相同,價格應該,比中國刺刀槍刺的價格高出一倍,大約要在4萬到5萬之間
❽ 俄羅斯名槍有哪些急需
世界第一支班用自動武器——蘇聯捷格加廖夫RPD輕機槍;蘇維埃的校官配槍——蘇聯馬卡洛夫手槍;至今仍裝備俄特種部隊的秘密武器——蘇聯斯捷奇金沖鋒手槍;斯大林的「伽蘭德」——蘇聯托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衛國」英雄——蘇聯波波莎41沖鋒槍;「世界槍王」的終結者——俄羅斯AN94突擊步槍;特種作戰的「小旋風」——俄羅斯SR3緊湊型突擊步槍;紅軍的狙擊利器——蘇聯莫辛一納甘狙擊步槍;AK家族的神射手——蘇聯SVD狙擊步槍;SVD的終結者——俄羅斯SV98狙擊步槍 當然,最有名的是AK系列中的AK-47。幾乎是個人都知道,也是世界十大名槍之首。
抱歉......我轉的
❾ 卡拉什尼科夫1942式沖鋒槍的槍械諸元
口徑:7.62mm
配用彈種:1930式托卡列夫7.62×25mm手槍彈
空槍重:2.9kg
理論射速:600發/分
戰斗射速:100發/分
彈匣容量:20發
表尺射程:500米
彈頭初速:500米/秒
按蘇聯槍械命名慣例,該槍被稱為1942年式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簡稱ППК沖鋒槍。
實際上,ППК沖鋒槍是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第二支沖鋒槍,第一支沖鋒槍是該槍的前身,可惜的是沒有留存下來。 ППК沖鋒槍採用當時相對成熟的半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ППК沖鋒槍槍機後坐速度的減緩是靠槍機組件中槍機-轉動套管和轉動套管-螺旋尾管這兩對螺旋組件相互作用來實現的,這種結構是相當獨特而罕見的。在運動部件後坐運動時,槍機沿機匣軸向運動,轉動套管旋轉後退,而螺旋尾管則由於其尾端的卡筍嵌在機匣尾端的定位槽內而固定不動。在轉動套管沿螺旋尾管旋轉運動的同時,轉動套管與槍機之間也相互旋轉並逐漸錯開。由於轉動套管和槍機的相對錯開運動以及轉動套管的旋轉後退運動,使槍機後坐速度降低,進而延長了開鎖時間。
該槍採用擊針平移式擊發機構。擊發後,擊針在活動機件(槍機和轉動套管)後坐過程中解脫擊發阻鐵的束縛,在轉動套管的帶動下向後運動,並使嚙合在環形凸起後面的擊針簧壓縮。值得一提的是,擊針簧同時充當槍機復進簧。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並與槍機剛性連接。
位於下機匣內的發射機構可以進行單發或連發發射。三角旗狀的快慢機柄位於下機匣左側,有保險、單發發射(標志為「1」)、連發發射(標志為「2」)三檔。
在保險狀態下扳機被鎖住,不能被扣動,從而不能擊發槍彈。
在單發發射狀態下,單發杠桿與槍機下方的缺口扣合。扣動扳機,單發杠桿擠壓擊發阻鐵使之後部上抬釋放擊針,擊針在擊針簧的作用下急速前沖,打擊槍彈底火,擊發槍彈。發射後,槍機後坐擠壓單發杠桿,使單發杠桿與阻鐵和扳機脫開。槍機復進時阻鐵後部在彈簧作用下下降並嵌入槍機上的缺口內掛住擊針。此時必須放開扳機,單發杠桿才能與阻鐵和扳機扣合呈待發狀態,完成下一發發射的准備動作。
將發射機構轉換到連發發射狀態時,連發杠桿與阻鐵扣合。扣動扳機,連發杠桿壓迫擊發阻鐵使之前端下降,後端上抬釋放擊針擊發槍彈。這種狀態下只要扣住扳機不放,在每次彈膛完全閉鎖之後,阻鐵都會解脫擊針進行連發發射。
抽殼機構為彈性的抽殼鉤,位於槍機前方。拋殼機構屬於剛性頂殼構件,拋殼挺固定在機匣上。槍機後坐時彈殼被抽殼鉤從彈膛內抽出並隨槍機一起後坐,當彈殼底面碰撞到拋殼挺時,即從機匣上方的拋殼窗拋出。
採用弧形彈匣供彈,彈匣扣位於扳機護圈前方。
瞄準裝置由水平方向可以調節的準星與扇形表尺組成,表尺射程為500m(在今天看來,500m的射擊距離對沖鋒槍來說是不現實的,現在的沖鋒槍表尺射程幾乎都在200m左右)。
握持部件由前後兩個握把和槍托組成。槍托採用金屬材料,可向下方折轉靠在機匣左側,由槍身結合銷固定位置。抵肩板為可翻轉式,在槍托折疊狀態下,可以轉到與槍托軸線平行的位置,打開槍托時,自動彈到與槍托軸線垂直的位置。前後兩個握把都是木製的。前握把通過螺桿旋接在槍管護筒下方。後握把位於扳機護圈的後方,其內裝有可伸縮的三段式通條,通條頭部為斷螺紋結構,可以將擦槍布纏繞其上。
槍管護筒採用薄壁金屬筒製成並固定在準星底座上。結構與當時蘇軍的制式沖鋒槍類似,側面開有多個散熱孔,前端面是傾斜的,並在槍口部位的左、右和上方各開有一個孔,起到抑制槍口上跳的作用。
不完全分解操作步驟:
1、按壓彈匣卡筍,取下彈匣;
2、打開保險,向後拉拉機柄,確認彈膛內沒有槍彈;
3、壓下槍身結合銷,握住上機匣後部向後推5-7mm然後上抬,上下機匣蓋即可分離;
4、將螺旋尾管末端的卡筍從機匣尾端面上的定位槽中取出,自動機部件即與機匣分離;
5、握住槍機,旋轉擊針和轉動套管組件,將其與槍機分開。
結合操作按相反順序進行。
ППК沖鋒槍作為一支試驗樣槍,是不可能為它專門設計工藝的。但這支槍的零件加工得還算精緻,裝配間隙調整得也比較恰當,由此可以看出幫助卡拉什尼科夫加工這支樣槍的莫斯科航空學院槍炮系的專家們對他的欣賞與關注。 衛國戰爭開始後,卡拉什尼科夫在前線當了一名坦克駕駛員,中士軍銜。在一次戰斗中,他的左肩和胸部負了重傷,住進了位於雅羅布市的軍醫院。在治療期間,傷員們常在一起閑談,有很多人抱怨蘇聯的輕武器難以壓制住德軍的沖鋒槍。卡拉什尼科夫也深深感到德國沖鋒槍的火力遠遠超過蘇聯的武器,於是立志要設計一支新的沖鋒槍。他克服傷痛的困擾,拿出了小學生使用的筆記本、鉛筆和橡皮,從繪制武器自動機工作原理圖開始,描繪自己想像中的沖鋒槍。其實,在坦克團服役期間,他並沒有親手使用過沖鋒槍,因為在衛國戰爭初期蘇聯紅軍中沖鋒槍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當時很多士兵使用的是手動的莫辛-納甘步槍。愛好鑽研技術的卡拉什尼科夫從醫院圖書館借來了一些輕武器書籍。雖然並沒學過制圖,而且開始勾畫的不過是一些草圖,但到出院的時候,他的練習本上已經繪滿了為沖鋒槍設計的各種零件簡圖、裝配圖和剖面圖。出院後,他被批准休養半年。但為了加工樣槍,他並沒有休息,而是回到參軍前工作過的鐵路機車修理站,在一個稍懂機械加工的朋友的幫助下,在簡陋的小工棚里製造出他設計的第一支沖鋒槍。這時是1942年的春天。
年輕的卡拉什尼科夫帶著這支加工粗糙的樣槍找到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黨中央委員會書記,書記把他介紹到莫斯科航空學院的槍炮系。在槍炮系技術專家的幫助下,卡拉什尼科夫修改了沖鋒槍方案並重新加工了樣槍。這就是ППК沖鋒槍。加工完成之後,該槍被送到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進行試驗和評審。
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相繼使用了捷格加廖夫沖鋒槍(ППД,俗稱波波德,PPD34/38/40)和什帕金沖鋒槍(ППЩ,俗稱波波莎,PPSh-41),積累了一定的使用經驗,同時也對沖鋒槍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質量更輕且更便於攜行,使用操作更方便,在所有可能出現的戰斗條件下都是可靠的。根據這些要求,軍方在1942年2月底開始組織沖鋒槍選型試驗,當時蘇聯國內比較著名的槍械設計師捷格加廖夫、什帕金、蘇達耶夫等人都提交了樣槍。此次選型最後勝出的就是後來令德國法西斯聞風喪膽的蘇達耶夫沖鋒槍(ППС,俗稱波波斯,PPS-43),在當年5月份開始小批量生產並立即發給部隊使用。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對ППК沖鋒槍進行試驗後,認為該槍結構稍顯復雜,在性能上沒有明顯超過剛剛選用的蘇達耶夫沖鋒槍,因此沒有向部隊推薦使用。當時在德軍重兵圍困列寧格勒的艱苦條件下,大量採用沖壓件的蘇達耶夫沖鋒槍能夠獲得軍方認可,其成本的低廉應該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而ППК沖鋒槍銑削加工的上、下機匣和兩套螺旋組件構成的自動機,其復雜的工藝顯然是一大不足。
ППК沖鋒槍可以算作是卡拉什尼科夫設計成功的第一支槍。在內部結構上,該槍與當時參戰國裝備的沖鋒槍有很大區別。卡拉什尼科夫在該槍上首次體現了自己的設計天賦。雖然該槍最後沒有被採用,但卻引起當時蘇聯步兵武器權威、時任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院長的布拉貢拉沃夫中將的注意。他對這支頗具獨創性的沖鋒槍非常贊賞,更注意到了卡拉什尼科夫的創造才能。在他的幫助下,卡拉斯尼科夫在1943年被送入正規學校接受正規技術培訓,結業後被分配到第20武器試驗基地擔任技術員,在此期間他參與了對郭留諾夫重機槍的改進。
布拉貢拉沃夫對ППК沖鋒槍的贊賞,使年輕的卡拉什尼科夫堅定了設計新槍的信心,繼續在槍械設計和創新的道路上前行。1943年他設計了一支7.62mm的輕機槍,參與了軍方組織的輕機槍設計選型,而此次選型最後勝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正式裝備蘇軍、由捷格加廖夫設計的РПД(RPD)輕機槍。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又設計了一支9mm的沖鋒槍(現存於俄羅斯炮兵、工程兵與通信兵軍事歷史博物館),但由於蘇軍在l944年之後把注意力幾乎全都放在自動步槍上,他們認為自動步槍已經包含了沖鋒槍的戰術作用,沒有必要再發展沖鋒槍了,甚至在戰後一度將沖鋒槍撤出軍隊的裝備體系,因此這支槍的命運可想而知。但是在這些設計探索中,卡拉什尼科夫的設計思想逐漸成熟,技術水平逐漸提高,最後終於設計出後來對世界輕武器發展影響深遠的AK系列步槍。
❿ cf俄羅斯服英雄級武器價格
8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