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旅遊紀念品
明信片大約50盧布,這是阿爾巴特大街的價格
樺樹皮製作的各類小禮品,200盧布及以上
漆器,很有俄羅斯風格,有很多種類,從手鐲之類的飾品到使用的小盒子,價格差異很大
油畫風格描金的木器,多是首飾盒,略貴,至少幾千盧布,多則數萬
油畫、樹皮畫 俄羅斯是一個文藝的國家,而且風格與法國義大利不盡相同但質量差不多,另外價錢相對便宜,數百到數千
琥珀 波羅的海盛產
當然還有套娃 不過這種過於有名的東西可以在國內買到,而且價錢還便宜點,品質也差不多,所以不是很推薦
吃的方面
紅菜湯是絕對絕對要嘗一下的 味道很不錯
傳說中的土豆燉牛肉
魚子醬 相當便宜 一定要試一下
格瓦斯 一種飲料 味道類似與沒有酒精的酒
盧布與人民幣大約是6:1
祝玩得開心
⑵ 什麼是漆器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
漆器的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已見使用,戰國時期更加發達。在漢代,漆器被作為日用器具,日漸普遍。唐代的漆器實物製作也有明顯的發展。宋、元、明朝之後,漆器的製作有20多種。
漆器是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物品;由於漆有耐酸、耐鹼、耐熱、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們利用。我國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國家,《韓非子.十過》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原始社會晚期遺址中發現了漆制實物。在古代種植漆樹相當普遍,戰國大哲學家莊子就曾擔任過管理漆園的官職。早期漆器一般在簡單木、竹胎上髹塗,既可防腐,也可用於裝飾。隨著漆工藝的發展,逐步出現在各種器物上彩繪、描金、戧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圖案的作法,還有的在漆器上鑲嵌金、銀、銅、螺鈿、玉牙及寶石,以組成華麗的花紋,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唐代的金銀平脫,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寶嵌,清代的脫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中國漆器工藝是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所謂漆器,就是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和美術品。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彩,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漆器的製作工藝相當復雜,首先須製作胎體。胎為木製,偶爾也用陶瓷、銅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體完成,漆器藝人運用多種技法對表面進行裝飾。漆器的主要特點是可以拋光到可與瓷器媲美。漆層在潮濕條件下乾燥,固化後非常堅硬,有耐酸、耐鹼、耐磨的特性。像陶瓷、絲綢一樣,中國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編輯本段南宋漆器
在中國,漆之為用,已經有近萬年的歷史;大約在七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製造漆器了。根據是1978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其塗料為天然漆。夏代之後,漆器品種漸多,在戰國時期,漆器業獨領風騷,形成長達五個世紀的空前繁榮。據記載,莊子年輕時曾經做過管理漆業的小官。戰國時漆器生產規模已經很大,被國家列入重要的經濟收入,並設專人管理。漆器生產工序復雜,耗工耗時,品種繁多,不僅用於裝飾傢具、器皿、文具和藝術品,而且還應用於樂器、喪葬用具、兵器等,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銅器。當時的漆器雖然很昂貴,但光亮潔凈、易洗、體輕、隔熱、耐腐,並嵌飾彩繪,構成一個綺麗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為精彩的,而且品類全,器型大,風格古樸,體現了楚文化的神韻。
漢代漆器也是以黑紅為主色。作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種又增加了盒、盤、匣案、耳環、碟碗、筐、箱、尺、唾壺、面罩、棋盤、凳子、危、幾等,同時,還開創了新的工藝技法,如多彩、針刻、銅扣、貼金片、玳瑁片、鑲嵌、堆漆等。漆器圖案根據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簡練的線條或繁縟復雜的構圖表現,增強人或動物的動感與力度。黑紅互置的色彩產生光亮、優美的特殊效果。在紅與黑交織的畫面上,形成富有音樂感的瑰麗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一個人神共在、流動飛揚、變幻神奇的神話般的世界。
到了明清兩代,中國漆器發展到了全盛時期。漆工藝與建築、傢具、陳設相結合,並由實用轉向陳設裝飾領域,進入了以斑斕、復飾、填嵌、紋間等技法為基本工藝的千變萬化的新時代。明代雕漆,初以嘉興(今浙江省嘉興市)西塘張成、楊茂為榜樣,由張成的兒子張德剛與包亮主持內廷果園廠官辦漆作的生產。成化、弘治年間內廷雕漆,器胎變薄,花紋疏朗,標志西塘派雕漆已進入尾聲。雲南大理為另一雕漆產地,名漆工現僅知王松一人。至嘉靖年間,雲南雕漆始進入內廷,取代西塘派,使內廷雕漆為之一變。其特點為刀不藏鋒、棱不磨熟。明末清初雕漆藝術一度失傳,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樣,蘇州織造漆作仿製成功,宮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蘇州製做。揚州雕漆有螺鈿、百寶嵌等品種,所制漆器花紋纖細且五彩繽紛。名工有王國琛、盧映之、夏漆工等,後者尤善制仿古剔紅漆器。蘇、揚兩地漆作毀於清廷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之戰中。福州漆器以脫胎見長,色澤華美,器體輕巧,系由名工沈詔安用傳統夾□法所創。
編輯本段揚州漆器
現代漆器工藝主要分布於北京、江蘇、揚州、上海、重慶、福建、山西平遙、貴州大方、甘肅天水、江西宜春、陝西鳳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銅胎上髹飾數十層甚至上百層,再進行浮雕,色彩以朱紅為主,風格富麗華貴。江蘇揚州漆器以鑲嵌螺鈿為特色,在光線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脫胎漆器,以其色澤光亮、輕巧美觀、不怕水浸、耐溫耐酸鹼腐蝕為點。
涼山漆器
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飾技法或以雕填見長,或以研磨繪著稱。此外,還有廈門漆線裝飾,天水的雕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秦漢漆器
秦漢時期的漆器達到鼎盛期。其主要特徵是漆器的製作有政府的專門機構管理,漆器的使用世俗化和漆器的髹飾有強烈的裝飾性。而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主要出現於湖北、湖南、江蘇、安徽、山東等地出土的漆器。
⑶ 漆器的用途是什麼
這里介紹得很清楚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4dfc701000cyy.html
中國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偉大民族,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聞名於世的古代漆器,就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之一。
中國是世界漆器手工業的起源地,在《韓非子·十過》等古代文獻中,即有關於我國在夏商時期就有漆器工藝的記載。1973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漆碗等漆器⑴;近年又在餘杭瑤山考古發現嵌玉高圈足漆杯等一批新石器時代的漆器⑵,從而將我國漆器工藝的歷史提早到距今6000多年以前。目前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遺址、墓葬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漆器或漆器痕跡的地點已達數十處之多⑶,大多分布在山東、河南和山西等地,在這漫長的 4000多年中,雖然有些漆器也很精美,工藝水平也相當高,但器類較少,胎骨厚重,從總體來看,尚處於漆器的發生與漸進階段。
戰國秦漢時期,在我國廣大地區內均發現漆器與漆器痕跡,其品種之多,數量之大,製作之精,造型、裝飾之美,用途之廣,都遠遠地超過前代。由於這個時期正處於封建社會的初期,生產關系的變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經濟的大發展和鐵工具的廣泛使用,也必然推進漆器工藝的發展。因此,在我國古代漆器史上,這是第一次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飛猛進,將我國的漆器工藝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而且延續幾百年不衰。
湖北省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地處長江中游,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楚、秦和西漢時期的墓葬,遍布全省各地。雖然這里的雨水多,地下水位較高,但這些墓葬多為土坑木槨墓,深埋於地下,棺槨外面又常常填塞密度較大、能起防潮和隔絕空氣作用的自膏泥,因而出土的漆器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全國實屬罕見。因此,湖北省出土的楚秦漢漆器,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漆器藝術及其發展史,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學術價值。
據史書記載,楚自西周初年至戰國晚期建國800餘年。但是,目前對楚國早期的歷史文物尚難確認,漆器資料也缺乏,因而本書是從春秋中晚期的楚漆器開始收錄的。隨州曾侯乙墓並非楚墓,但戰國早期曾國已成為楚國的附庸國,它與楚文化也有許多共同特點,屬於楚文化范疇,故將其收錄。在中國歷史上,秦王朝僅15 年就滅亡了。然而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並在秦軍所佔領的湖北大部分地區建立南郡。而且在湖北戰國晚期秦墓出土的漆器,與原來楚國的漆器特點迥然不同,應屬於秦文化系統的漆器。因此,本書將這部分漆器放在秦漆器中向讀者介紹。
本書收錄了這個時期考古發掘的漆器精品208件,其中春秋時期的漆器6件,5種器類;戰國時期的漆器108件,66種器類;秦代漆器33件,13種器類;西漢時期的漆器61件, 20種器類。這些漆器,不乏珍品,它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迄今湖北已發現的這個時期漆器的情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 考古發現概況
湖北省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楚國的中心地區,在秦漢時期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個時期的墓葬,遍布於湖北省各地,大多數墓中都發現了漆器,而遺址中卻很少見。迄今已經發掘5000餘座春秋、戰國、秦和西漢墓,出土的漆器達6000多件。比較重要的發現,主要有當陽曹家崗5號春秋墓⑷和趙巷4號春秋墓⑸,戰國墓有江陵縣楚郢都紀南城附近的望山⑹、天星觀⑺、馬山⑻和雨台山⑼等楚墓,荊門包山2號楚墓⑽,隨州曾侯乙墓⑾,江陵鳳凰山⑿、毛家園⒀、張家山⒁、楊家山⒂,雲夢睡虎地⒃和大墳頭⒄,以及襄陽擂鼓台⒅和光化五座墳⒆等地的秦墓和西漢墓。
春秋時期中小型墓中,隨葬漆器並不盛行,雖在少數墓中發現漆器,也只有幾件至10餘件。按其用途,主要有生活用具、樂器、車馬器和喪葬用具等。
戰國時期,楚墓中隨葬漆器已相當流行。無論是大、中型墓,還是小型墓,一般都隨葬數量不等的漆器。其中小型墓數量較少,只有幾件至幾十件;中型墓多為幾十件至近200件;大型墓則有近百件至200多件。大、中型墓隨葬的漆器製作精美,品種多,大多還有樂器等規格較高的漆器。所發現的漆器品種,已由春秋時期少數的幾種劇增至80多種⒇,主要有生活用具、傢具、文書用具、兵器及其附件、樂器、車馬器、手工藝品和喪葬用具等等,廣泛地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目前湖北只發掘了幾十座小型秦墓,絕大多數都隨葬了漆器,少則幾件,多達40件左右。其漆器的品種在20種以上,主要有生活用具、文書工具和喪葬用具等等。其中生活用具的品種和數量明顯地增多,專供喪葬用的明器劇減;目前尚未發掘大中型秦墓,樂器、兵器和車馬器等漆器也未見。
西漢墓中隨葬漆器頗為盛行,已基本上取代了青銅禮器。中型墓隨葬的漆器,製作精、品種繁、數量多,一般為幾十件至100多件,小型墓隨葬的漆器,一般只有幾件,多的近30件。漆器的品種也有20種以上,其品種和用途與秦代的更為相似,也未發現樂器和車馬器,喪葬用具則只有棺槨,而未見鎮墓獸等專為喪葬製作的明器;但生活用具的數量更多,並增加了一些新的器類。
從上所述,春秋、戰國、秦和西漢時期的大、中、小型墓所隨葬的漆器,其品種和數量均有一定的差異,而且製作的精美程度也不盡相同。這一方面是因時代不同而發展變化的緣故;另方面則是當時社會等級的差別在喪葬制度上的一個反映。
二 製作工藝
自戰國時期鐵工具應用於製作漆器之後,漆器工藝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湖北省出土的大量楚秦漢漆器,從胎骨和製作工藝的發展變化分析,都說明這一時期的漆器工藝有較大的發展。
(一) 胎骨
目前湖北春秋時期楚墓出土的漆器,胎骨只有厚木胎一種。
戰國時期楚墓發現的漆器,胎骨仍以木胎為主,但根據時代早晚不同胎骨也有一些變化:早期的厚木胎較多,還有少量的皮胎、銅胎和竹胎;中期厚木胎略有減少,而薄木胎和竹胎增多,並有陶胎、銅胎、夾紵胎、皮胎和骨角胎等,望山1號墓的漆削鞘是已見到的第一件夾紵胎漆器;晚期仍以厚木胎為主,但胎壁較春秋時期的薄,薄木胎與夾紵胎的數量又略有增多。根據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載,戰國時期對於各種器物的製作非常考究其用料比例及選材,這里以漆兵器為例略作說明。《考工記》記有「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注雲:「取干以冬,取角以秋,絲漆以夏,筋膠未聞。」並對弓之長短也作了明確的規定。在《廬人為廬器》中,關於戈、矛、殳、戟的 「積竹柲」等的製作,也有詳細的記載。在《矢人為矢》中,對矢桿的製作,也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大批漆器才能深埋於地下2000多年至今不朽,望山1號墓的兩件木劍和2號墓的四件漆瑟弦柱等才能自然脫水後仍不變形。
秦代小型墓出土的漆器,胎骨也是以木胎為主,並有少量的銅胎和竹胎等。其中木胎又有厚薄之分,厚木胎相對地減少,薄木胎和竹胎相應地增多了。在一些銅容器的內外,也塗有紅漆或黑漆。當然,這個時期漆器的選材與用料,也是相當考究的。西漢時期漆器的胎骨與選材等方面,基本上與戰國、秦代的情況相同,但也有一些變化,厚木胎明顯地減少,薄木胎顯著地增加。夾紵胎在一些中型墓出土的漆器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在江陵、雲夢、枝江、光化等地西漢墓出土的有些陶器,里表均塗漆,這種陶胎漆器數量的增多,反映了當時漆器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范圍更加廣泛。
(二)製法
春秋時期的楚國漆器,厚木胎的製作工藝,因器皿造型的不同,而採用研製與挖制等相應的製作方法。其中有些為整木製作,有些是分別製作構件再以榫卯相接合。木胎製作後,先塗漆,再彩繪各種花紋圖案。
戰國時期的楚國漆器,隨著品種和數量的劇增,製作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已能根據質料與器形之不同而採取相應的製作方法。竹胎漆器中的彩漆竹笥、扇、席等,系編織而成;竹弓等是以斫制為主製成的;竹筒等則是以鋸制為主製作的。木胎的製法主要有斫制、挖制和雕刻三種,一般是以某種製法為主,輔以其它方法而製成的。例如幾、弓、戈矛桿和劍鞘等,以斫制為主;耳杯、劍櫝、酒具盒、扁圓盒等,以挖制方法為主;卧鹿、虎座飛烏、虎座鳥架鼓的鼓座等,則以雕刻方法為主。還有些漆器是分別製作構件,然後用榫卯接合(如豆、案、幾等),或者粘合而成(如模、劍鞘等)。木胎製作後,先塗漆,然後用彩漆或其它顏料描繪各種優美的花紋圖案。戰國早中期的楚國漆器,有的與金工結合,即在木胎上配以銅環、足和鋪首等構件,然後塗漆與描繪花紋;晚期的漆器,出現了銅扣器的新工藝。值得特別提出的是,曾侯乙墓外棺系銅框架里嵌厚木板構成,是我國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結構最復雜、器形最大、體量最重,並與金工結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秦代漆器基本上繼承了戰國時期楚國漆器的製作方法,即木胎以斫制、挖制和雕刻等方法為主,竹胎採用鋸制與編織等製法,戰國晚期出現的銅扣器新工藝得到進一步推廣。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秦代漆器的製作工藝也有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木胎的製作出現了卷制的新工藝,例如漆樽、卮、圓奩和橢圓奩等,器壁與蓋壁都是用薄木胎卷制,再與厚木胎的器底與蓋相粘合而成;二是扣器不僅廣泛使用青銅製作的箍、環、鋪首銜環和蹄足等構件,而且還出現銀箍構件。在內容豐富的睡虎地秦簡中,還有關於漆園生產、天然漆原料運輸和管理,以及各類器物生產標准化等方面的嚴格制度的記載,這些制度的出現,是促進秦代漆器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些木胎漆器上,有許多針刻與漆書的文字和符號,這是木胎製成塗漆以後才刻劃與書寫的(21)。其中作坊的標志有「路里」、 「宦里」、「宦里口」、「錢里大女子」、「趙里口」、「安里皇」、「女里」等;物勒工名的標志有「文」、「介」、「但」、「忠」、「李」、「中」、「士五咸」、「士五軍」、「士五皆」、「小男子左」、「小女子」、「大女子妴」等。還有許多烙印的文字和符號,也是木胎製成後烙上的戳記,其中不少漆器上有 「告」(即造)、「包」、「素」、「上」等烙印文字,應是素工、包工、上工和造工等工匠在製作漆器時所烙上的戳記,它反映了秦代漆器製作有著多道工序,並且存在著「物勒工名」的產品責任制。在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漆器上,有100多處烙印了「咸市」、「咸亭」、「許市」、「市」和「亭」等文字,它是秦都咸陽和河南許昌等地市亭所生產的漆器產品的標志。在千里之外的湖北雲夢發現這些地方的漆器產品,說明當時漆器生產的商品性質是很強的。
西漢漆器,在繼承秦代漆器的製作方法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其工藝的新發展,主要有三點:一是戰國時期和秦代的木胎漆器上所採用的雕刻方法,至西漢時期已極罕見,而凡是圓形或圓筒狀的漆器,一般採用旋制的新工藝,它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使產品更加規整美觀;二是西漢初期扣器的器類與數量都較戰國與秦代增多了,而且至漢武帝時期還出現了鑲嵌精巧的銀片紋樣作為漆器上的裝飾,這是唐代平脫工藝的前身;三是漆器上的裝飾紋樣,出現了針刺紋(錐畫)、填充金粉的戧金技法和暗紋的新工藝。上面的「素」、「包」、「上」、「造」,及「飽」、「草」等烙印文字,也是素工、包工、上工和造工在製作時所烙上的戳印,反映了西漢前期漆器的製作也有多道工序與「物勒工名」的產品責任制。在一些漆器上還發現了「成市」、「鄭亭」、「市府」、「中鄉」、「北市」等烙印文字,這是四川成都與河南新鄭等地市府生產的漆器產品的標志。還有許多針刻文字與符號,其中作坊的標志有「宦里大女子」、「千金里」、「口裡口」、「門里」等;物勒工名的標志有「章」、「東」、「朱」、「李」、「杜」、「任」等。
三 器皿造型
湖北省出土大批精美的楚秦漢漆器,經當時能工巧匠的精心製作,各類器皿千姿百態,琳琅滿目,充分顯示了均衡協調、樸素大方、美觀實用等等造型特點。這些器皿的造型,可大致歸納為仿動物形象的、仿銅陶器的,以及為生活需要而製作的三大類。它對於研究我國這個時期的漆器造型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仿動物形象的器皿造型
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曾經摹擬植物、動物等自然形象進行器皿造型。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中,這類器皿造型仍屢見不鮮。但是,在春秋時期楚國的漆器中,只有雕龍等少數的小件漆器。
湖北出土的戰國時期楚國漆器中,仍然可以看到雕刻的虎、豹、鹿、獸、鴛鴦、鳳、鳥、蛙、蟒、蛇、辟邪、鎮墓獸等動物形象的漆器,並且數量相當多,是這個時期漆器的一個顯著特點。這些漆器,各具姿態,形象生動,本身就是一件極具形式意味的雕刻品。虎座鳥架懸鼓,以獸中王--虎,兩相背卧為座,兩鳥相背立於虎背之上,漆木鼓懸掛於二鳥之間,高大雄偉(圖版67~69)。頭插鹿角的單頭(圖版109)與雙頭(圖版108)的鎮墓獸,睜目吐舌,猙獰恐怖,顯示其引魂升天的神威(22)。江陵望山1號楚墓出土的彩繪木雕小座屏(圖版104),在長51.8、屏寬3、座寬12、高15厘米的小座屏上,巧妙地將透雕與浮雕的鳳、鳥、鹿、蛙、蛇、蟒等55個相互爭斗的動物,交織成一個生動的畫面,真是巧奪天工;這些形象栩栩如生,加上用紅、藍、銀灰等色描繪花紋,顯得更加瑰麗,是這類雕刻漆器的代表作。
雕刻動物形象的漆器,至秦代不僅器類與數量劇減,而且動物形象也趨於簡潔。例如鳳形勺(圖版125)的造型,為昂首曲頸張尾之風(簡化鳳之雙翅與雙足),於鳳背上挖製成勺,它是在寫實的基礎上加以誇張,形不失真,造型新穎別致,反映了秦代造型藝術的特點。
西漢時期的這類漆器,其造型比秦代更為簡潔,仍以鳳形勺(圖版171)為例,不僅沒有雙翅與雙足,連尾部也簡化了。江陵鳳凰山出土的龜盾(圖版 207),只作龜的腹甲狀,而不是作整龜之形,但它運用塗漆與不塗漆及用細篾編織等手法,充分地表現出龜的腹甲特徵。還有雙虎頭形盾(圖版206),也只雕出頭與前肢,而後肢與尾部也都被省略。
(二)仿銅陶器的器皿造型
漆器的木胎質輕,造型方便,隔冷熱,耐腐蝕,加上絢麗多彩的優美花紋,使其取代青銅器成為歷史的必然,從湖北出土的楚秦漢漆器初步分析,這類漆器是在仿製銅陶器的器皿造型的基礎上,根據木胎等質料的特點進行製作的,從而形成獨特的造型藝術特點。
春秋時期的楚漆器中,仿銅陶器製作的器皿造型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當陽趙巷4號墓出土的漆方壺、盔、簋、豆、俎等,都是仿製當時的銅陶器的器皿造型;但依據木胎的質料,也有小的差異,而且加繪了各種色彩的裝飾紋樣,顯得更加美觀。
戰國時期,仿銅陶器製作的漆器,在當時漆器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例如隨州曾候乙墓出土的兩件漆蓋豆(圖版7、8),顯然是仿製青銅蓋豆的,但在豆盤伸出的浮雕對稱附耳,又有別於銅蓋豆,器外並用紅、金黃等色彩繪繁麗的花紋,比銅蓋豆更顯優美。江陵雨台山18號楚墓出土的一件漆豆(圖版10),也是仿製銅豆而作的,但它在豆把中部雕出八棱形,有別於銅豆,通體還有彩繪花紋。還有曾侯乙墓的一件漆禁,顯然是仿製銅禁的;但其四足為圓雕的獸,禁面四角各浮雕成二龍,四邊當中各浮雕單首雙身龍,十字隔梁和側面陰刻雲紋,並有紅漆彩繪綯紋、草葉紋、雲紋、鱗紋等紋樣,比青銅禁更加美觀。
秦代仿銅陶器的器皿造型之漆器,數量也不少。例如雲夢出土的雙耳長盒(圖版121),就是仿製銅盔的器皿造型,作橢圓形,有弧形假足,雙耳似豬嘴而微禿,更富於變化,漆樽也是仿製青銅樽的,但它的蓋頂有三個S形銅鈕飾,腹外有一銅環形鋬,底下有三個銅蹄足,有的還有銅或銀箍加固,整個造型顯得精巧,而與渾厚莊重的銅樽風格迥然不同。
西漢時期,這類漆器的數量相當多,漆樽和圓盒等的造型,與秦代相同,漆壺(圖版168)、匜(圖版166)等的造型,基本上是仿製銅器的器皿造型,但它們又比同類銅器顯得更加輕巧,各種彩繪花紋也比銅器紋飾更為光彩迷離。當然,也有些同類的漆器,雖然都是仿製於同一種銅器的器皿造型,但它們也並非完全雷同,例如漆盤既有長方盤與圓盤之分,又有平底盤、園底盤與矩形足盤之別。
(三)為生活需要而製作的器皿造型
雖然春秋時期楚國漆器的器類與數量較少,但戰國和秦漢時期漆器的器類與數量劇增,用途廣泛,尤其生活用具不斷增多,為了使各種漆器既實用又美觀,就必須依據其不同的用途進行藝術加工,這是楚秦漢漆器造型藝術的重要特點之一。
春秋時期,楚國貴族的中型墓中出土的方壺、簋、盨、豆、俎等漆器,是作為禮器而製作的,還有當時貴族生活所需的漆瑟等樂器。這類墓中所出的鎮墓獸等漆器,則與楚人信巫的習慣有關。這些漆器的造型也十分講究對稱和規整。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十分注重兵器的製造與改進,楚墓出土的大批漆木兵器桿,因具體用法不同而造型各異:矛桿呈圓形,殳為八棱形,戈桿是前尖後圓,銅戈裝配時戈鋒與桿的尖面相一致,手握戈桿則知戈鋒的朝向,既利於交戰時實用,整體造型也協調美觀,漆木劍盒在這個時期的楚墓中也較常見,它放置帶漆木鞘的銅劍,其大小是據所放置劍的大小而定,一般盒裡放劍後十分緊湊實用;造型大多為長條形,由蓋與盒身相扣合而成。有的劍盒為了避免造型單調,蓋頂隆起,並飾有陰刻或淺浮雕的瓦楞紋,盒身也飾有渦紋等紋飾。一些酒具盒與食具盒,更注重實用與審美相結合。例如江陵望山1號墓發現的酒具盒,盒裡分四格放置酒壺兩件、耳杯九件、大、小盤各一件,非常緊湊實用,整器作長方形而圓其四角,器外又浮雕渦紋,造型也很美觀大方。
秦代漆生活用具的器類與數量有較大的增加,其器皿造型也很巧妙,雲夢睡虎地13號秦墓出土的一件漆耳杯盒(圖版133),外作橢圓形,內作耳杯形,能緊湊地平置五件漆耳杯,十分講究實用價值。漆卮、樽、壺和扁壺等酒器的造型,也各具特色:卮為圓筒狀、平底,器外附單環形鋬,少數還有蓋;樽的造型與卮相類似,但平底下有三蹄足,大多有蓋(蓋上一般有三個S形鈕飾);壺為圓口、圓頸、圓鼓腹、圓圈足、圓蓋;扁壺則是扁腹,長方形圈足,並有圓口圓蓋與方口盝狀蓋兩種。漆圓奩、橢圓奩、笥等,造型特點都是器身與蓋相套合,蓋頂隆起,體現了既有規則又有變化的藝術特點。
西漢時期的漆器,在繼承秦代的造型藝術基礎上又有一些發展。例如江陵鳳凰山168號西漢墓發現的一件漆耳杯盒(圖版184),整個盒的內外均近橢圓形,平底,蓋頂隆起,造型別致;盒裡空間恰好豎置10件對扣的漆耳杯,比秦代耳杯盒平置耳杯更可充分利用盒裡的空間;盒外有繁麗的彩繪花紋。它的構思巧妙,更注重實用,造型也顯得美觀大方。
綜上所述,湖北出土的種類繁多的楚秦漢漆器,它們的器皿造型都有一定的形制和權衡比例,並且因年代不同又有一些差別與發展。這既是當時人們在長期生產勞動中的發現與創造,又是這個時期人們審美觀念的反映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漆器的器皿造型,比較講究對稱和規整。較常見的有圓形(包括球形、半球形和圓筒形三類)、橢圓形和長方形等。這些漆器的容積較大,省工省料,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而且在造型方面,又比其它形制漆器的器皿造型更容易取得均衡和曲直對比的藝術效果。而不對稱和不規整漆器的器皿造型,既費工費料,也並不美觀實用,因而很少見到,這些情況說明,這個時期楚國漆器的器皿造型,已經體現了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法則和規律,器表上又加飾不同漆色與各種花紋圖案,因而比當時其它質料的器皿造型更加瑰麗多姿。
…………
詳見:http://www.qingyun.com/column/zhuanti/qiqi/qiqi2.htm
⑷ 俄羅斯的民間藝術品有什麼比如套娃
植根於遠古的俄羅斯民間工藝在現代社會仍有生命力,並蓬勃發展著。俄羅斯目前有200多家手工藝品作坊,其中一些已有上幾百年的歷史。 套娃被認為是俄羅斯的主要工藝品,它是一種繪圖鮮艷的空心木娃娃,裡面套著一個比一個更小的娃娃。傳統套娃上繪有胖乎乎村婦,但是現代工匠更願意根據市場和政治行情畫上新圖案,如製成20世紀俄羅斯傑出國務活動家的套娃。 格熱利藍花瓷器(它是以莫斯科州一個村莊命名)。這是一種在白釉瓷上繪制獨特天藍色和深藍色花紋的器皿或玩具。 若斯托沃裝飾畫(它是以莫斯科郊區一個村莊的名字命名)。在鐵托盤上用油彩繪制裝飾畫,然後刷上清漆,其特點是以黑色為底色,上面畫上艷麗顏色的花卉和水果。 帕列赫微型漆畫(以伊萬諾夫州一個區中心的名字命名)。它是在漆器上以膠畫顏料作畫,通常將其製成小盒子,在小黑漆盒上繪有民間傳說、文學、歷史和宗教故事的鮮艷圖案。 霍赫洛馬裝飾畫(以高爾基州一個村莊名字命名)。
⑸ 古代漆器盒子用途有哪些
1993-14T郵票 中國古代漆器郵票
(4-1)T 新石器·朱漆木碗 20 分
(4-2)T 戰國·彩繪樂舞鴛鴦形盒 30 分
(4-3)T 元·剔紅紫萼圓盤 50 分
(4-4)T 清·菊瓣形朱漆盒 100 分
志號名稱:1993-14T
版別:膠印
整版枚數:50枚
全套面值:2.00元
郵票規格:40 × 30毫米
齒孔度數:12 度
⑹ 這是干什麼用的銀盒子,及收藏價值
您好,您所收藏的是晚清的銀殼銅內套八寶紋旱煙盒,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其價值大約為:1500-2000元左右,各個地區會有一定的價格差異的(僅代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⑺ 漆器是什麼
漆器是用漆塗在各種器物表面的器具,是中國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漆器具有色澤明亮、防腐、耐酸、耐鹼等特點,它的製作原料是天然漆。天然漆一般稱生漆,俗稱大漆,是漆樹身上分泌的液體,呈灰乳色,與空氣接觸後氧化成栗殼色,干後成褐黑色。
⑻ 清酒裡面的用具有一種漆器的方斗,大小跟小酒杯差不多大,但是是正方形的.請問這個是干什麼用的
杯子+漆木盒
將杯子放入漆木盒中,清酒倒滿在杯中並持續直到溢出三分之一在漆木盒中,喝的時候先將杯子之中的一飲而盡,然後再將漆木盒中的倒入杯中,慢慢品飲.
杉木盒+海鹽
用杉木盒來喝清酒,是為了增添一陣幽雅的木香味,日本傳統的飲用方式是蘸少許鹽在杉木盒邊緣,喝清酒的時候便會連同海鹽一起喝下,神奇的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喝下,海鹽不僅不咸,反而會在舌尖化成絲絲的甜味,這是一定要試的方法.
⑼ 漆器的主要原料是什麼主要用於哪些領域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