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約舉行「正午」核演習,俄羅斯會怎樣應對
北約舉行「正午」核演習,俄羅斯應對的方式很簡單也很粗暴。俄羅斯直接和歐洲美國互懟,也進行了一次核武器軍事演習。而且不僅僅是在軍事領域上進行了較量,美、俄也在外交領域上進行互懟。
俄羅斯不僅用和演習回應了北約,而且還在聯合國抗議了美國不友好的簽證政策。俄羅斯還說聯合國總部應該換地方了,用這種強硬的詞語回應了美國。
B. 北約東擴,不斷壓縮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俄羅斯將如何應對
北約東擴其實也是為了試探俄羅斯的戰略紅線,盡管近年俄羅斯的勢力范圍被不斷壓縮,但顯然未達到俄羅斯的戰略紅線,一旦超越了紅線結果就是軍事沖突。而北約也不是無止境地東擴,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獲得對俄羅斯的戰略優勢,如果使局勢緊張或爆發軍事沖突,那麼這場國際間的政治和軍事「游戲」就很沒趣了,而且對雙方也沒有什麼好處。俄羅斯對北約的東擴肯定不爽,但它也沒有能力在軍事上對北約施壓了,因為它以雄風不再,現在的俄羅斯也只能在口頭上說說要用核導彈瞄準哪些親美的東歐國家,因為俄軍裝備老舊,而且軍心渙散。但是在一些嚴重的安全問題上,俄羅斯也堅決地給了北約警告,那就是發生在去年的喬治亞戰爭。很明顯這是俄羅斯對北約和部分親美的東歐國家的嚴厲警告,它們的行動已經快要超越我的戰略紅線了。畢竟俄羅斯還有最後一張王牌,就是能源牌,俄羅斯是歐洲主要的天然氣供應國,它可以利用以此向歐洲施壓,年初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之爭就是已很好的例子。但個人覺得,俄羅斯當前的任務還是應該發展經濟,與各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只要將來有錢搞什麼都可以。
C. 俄羅斯在什麼情況下會動用核武器對付北約國家
按照目前國際形勢來看,今天俄羅斯的確面臨很多來自於西方國家壓力,簡單理解被西方國家群起攻擊,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但還不至於發展到俄羅斯需要動用核武器來保衛國家、對付北約的地步。
所以北約國家也不傻,雖然圍堵俄羅斯,但盡量避免與俄羅斯短兵相接,發起直接沖突,還是以冷戰和暗戰為主,俄羅斯核武器大棒不是鬧著玩的,一旦局勢失控,俄羅斯反擊的時候,核武器使用就上了日程了。
D. 北約東擴為什麼會讓俄羅斯如此敏感
因為這會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戰略安全問題,當北約進一步東擴的時候,俄羅斯的安全空間就會越來越窄。
對於俄羅斯來說,俄羅斯所能容忍的底線就是烏克蘭不加入北約,同時也不能加入歐盟。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北約國家和俄羅斯的安全地帶就是烏克蘭。之所以俄羅斯和烏克蘭會爆發如此嚴重的危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烏克蘭想直接加入北約,最近觸碰到了俄羅斯的底線。
一、你需要搞清楚北約和俄羅斯的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形成了相互制約的關系,這就意味著北約和俄羅斯向來不是合作夥伴。當北約的勢力越來越強的時候,俄羅斯會為此感到非常敏感,同時也會擔憂自己的安全問題。如果北約直接東擴到了俄羅斯的邊境,這會直接導致俄羅斯寢食難安。
E.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後續會如何反制
我個人認為俄羅斯後續會採取切斷天然氣和石油的手段反制,同時還極有可能配合一定的軍事壓力反制。因為單獨的切斷石油和天然氣不一定對芬蘭和瑞典有用。
總的來說,俄羅斯繁殖芬蘭和瑞典,只有兩個方式。一是切斷對芬蘭和瑞典的資源供應;二是直接發動軍事制裁。前者沒啥用,後者有用但不能輕易用。
F.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如何反制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首先是俄羅斯應該加強自身的經濟建設,其次是可以選擇限制天然氣資源的出口,再者是從糧食方面限制出口,另外是可以從黃金方面限制出口,還有就是俄羅斯應該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需要從以下五方面來闡述分析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反制的具體措施。
一、俄羅斯應該加強自身的經濟建設
首先是俄羅斯應該加強自身的經濟建設, 對於俄羅斯而言自身的經濟建設只有得到足夠的強化才可以使得俄羅斯有更多的能力去抵抗一些外在環境不利的因素。
俄羅斯方面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才可以針對性提高對應的俄羅斯經濟,因為如果是不與世界各國進行頻繁的貿易的情況下就無法使得俄羅斯的經濟有一個長期明朗的發展,同時應該主動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並且長期提高自身的經濟建設。
G. 俄烏大戰半年有餘,俄軍還能不能贏
俄軍始終占據著主動權;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天秤將越來越向俄方傾斜,俄軍一定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1、美、西方不敢全面介入,不敢公開全面出兵參戰,這樣僅靠烏方是贏不了的。
2,美、西方不是鐵板一塊,實際上內部矛盾也很激烈,特別是美國和以法德為首的歐盟控制和反控制的矛盾也很緊張。歐州能源方面主要是天然氣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俄羅斯,對此俄羅斯有很大的話語權。
3、俄羅斯政局穩定,人民生活安穩。美、西方的制裁傷害不大。
4、戰場在烏方,戰爭對其創傷很大,對人民生活也有一定影響,時間長了將會出現厭戰情緒。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戰爭的天秤將越來越向俄方傾斜。
H. 北約東擴的俄羅斯的應對之策
面對美國和北約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俄羅斯積極尋找應對措施。
①巧妙處理與北約的關系
面對北約東擴,俄羅斯採取了象徵性抵制與策略性靠攏的政策。面對北約新一輪東擴,俄羅斯《新聞時報》發表文章稱「俄羅斯再也無路可退」。外交部發言人雅科文科聲明說,北約東擴將觸及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迫使俄方不得不「極為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然而,俄羅斯這一「嚴肅」的態度,既有象徵性的一面,也有策略性考慮。
首先,國家利益決定了俄對北約東擴的抵制只能是象徵性的。俄前總理普里馬科夫曾說:「在北約擴展問題上,有兩條』紅線』是不能越過的……橫線是波羅的海國家和其他原蘇聯各共和國加入北約是我們所不能接受的。」聯繫到普京在北約東擴問題上的一系列表態,人們不能不認為,普京在北約東擴問題上的抵制僅具有象徵意義,只能停留在口頭,不會使用強硬措施,只是向國內民眾一個政治交待而已。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普京對北約東擴象徵性抵制主要出於以下幾點考慮:一是此時的北約已經不同於彼時的北約。二是普京對俄的綜合國力有著理智的判斷,「安心於俄在當今所處的地位,不再抱有超級大國幻想」。目前,俄羅斯首要的國家利益是經濟利益。實現經濟利益一方面離不開西方的「眾多源泉」;另一方面俄必須花長時間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經濟的諸多老大難問題,抵制北約東擴無疑會犧牲俄的經濟利益。
其次,以退為進,策略性靠攏北約。普京執政之後,鑒於俄羅斯地處歐亞兩個大陸,軍事力量強大,且又擁有數千枚核武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真正地對俄羅斯構成威脅。因此,與其同北約進行對抗、競爭,還不如改善和發展同北約的關系,因為這樣既可以獲得和平環境,又可以從西方國家獲取資金和技術援助,這不僅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恢復和提高俄羅斯大國的地位。因此,歐洲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的地位被提高到獨聯體之外的第一位,這就大大加深了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有鑒於此,普京開始拋棄一味硬頂的方式,以退為進,爭取參加北約,從內部化解其東擴對俄羅斯造成的威脅。
9・11事件後,世界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恐怖主義成了世界各國的共同敵人。普京聰明地抓住了這一機會,主動、積極地改善和發展同美國和同北約其他國家的關系。政治上,他表示堅決支持美國和英國聯手進行的反恐戰爭;在軍事、技術上,他向美國提供情報,並允許美國使用中亞前蘇聯共和國的基地。對普京的上述表現,美國總統布希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深受感動,為了「感謝」和「獎勵」俄羅斯,他們多次發表講話,表示要採取措施,加強和密切北約同俄羅斯之間的合作。2001年10月,普京訪問布魯塞爾並同北約秘書長羅伯遜會談時,雙方達成共識,建立一個工作機構,把俄羅斯和北約的關系推向新水平。2001年11月16日,英國首相布萊爾建議成立新的機構———北大西洋-俄羅斯理事會,用「20國」機制代替過去的「19加1」。「20國」機制建立後,俄羅斯與北約的關系出現重大變化,雙方的合作領域和水平都較過去有很大提高。但是令俄羅斯不解的是,北約東擴的進程並未停止。
俄羅斯為何要拉北約的手?評論家認為,北約和俄羅斯合作的加強是各有所需,共存多贏。俄羅斯向北約靠攏,可以與北約分享對歐洲和世界安全事務的領導權,並獲得更多的經濟、技術援助,爭取歐美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能減免俄羅斯的龐大債務;北約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可以拉住俄羅斯共同打擊恐怖主義,軟化俄羅斯反對北約東擴的態度,同時對俄羅斯的市場也寄予厚望。由此看來,俄羅斯向北約作出的讓步,到底是卧薪嘗膽還是戰略轉移,恐怕東西方都不能輕易作結論。
②加快國內發展步伐,加強自身實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知道,要恢復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增加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分量,首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因此近年來在普京領導下,俄羅斯政府採取一系列加快經濟發展的措施:首先,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建立新型市場競爭機制,這是制度改革的「瓶頸」。其次,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提高透明度和政府行政效率。普京認為:「如果權力機關名聲掃地,明天國家就會沒有麵包吃」,「很顯然,要有效地發展經濟,必須提高國家行政效率,因此,保障政權機關及其決策過程更為透明公開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改革。
」再次,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追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為政府追求的最高目標。保持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是改革與發展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百姓得不到實惠,則改革與發展不成功。普京特別強調和致力於以讓廣大百姓從改革中得到實惠,使人民生活水平切實提高並消除社會分配的嚴重不公。由於國內改革與發展的政策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在蘇聯解體以來的12年中,俄羅斯經濟1992—1998年連續7年劇烈下降,走向了1999年以來連續5年的快速恢復和回升階段;近5年來,俄政府通過多次提高工資、退休金以及對貧困線以下居民的補助等使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2003年居民實際收入增長達到GDP增長率的2倍。
③強調核武器的作用,增強軍事威懾力量
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指出,由於北約東擴俄有可能重新修改軍事學說,這有兩層涵義。首先是強調核武器的作用。2000年《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提出核武器是「保護軍事安全的最可靠工具」,在俄羅斯及其盟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和遭到侵略時,它可「有限或全面地使用核武器」。2004年初,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表示,由於裝備水平不高,俄軍常規力量根本無法與北約抗衡,所以,核武器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仍是俄有效的戰略威懾力量。其次是不排除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2004年4月7日,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對北約「匆忙」東擴表示擔憂,並警告說,如果美國先發制人的戰略原則真的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通行規則,俄羅斯將別無選擇地適應現實,採取行動確保自己的國家利益。「一旦北約在波羅的海國家部署軍事基礎設施對俄構成威脅,俄羅斯將採取對應措施。」
④發展新式武器,加速武裝力量現代化建設
2001年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反導條約後,俄羅斯就積極尋求突破美導彈防禦系統的武器。2004年3月30日,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俄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話說,俄已成功地研製出一種「革命性」的武器,能輕松突破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這一新式武器在俄羅斯2月舉行的軍事演習中進行了測試,結果令人相當滿意。如果部署這種新式武器,那麼美國精心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將變得毫無作用。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這種武器的造價並不昂貴。據軍事專家推測,這是一種新型「機動彈道導彈」或「極超音速巡航導彈」,可直接從飛機上發射,能夠在外層空間和地球大氣層之間飛行。
耐人尋味的是,這位官員透露新式武器信息的同一天,7個新成員正式加入北約。俄羅斯此時宣布研製成功新式武器,一方面是向世界表明,俄羅斯仍是世界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另一方面,新武器的消息或許會讓他們的心裡不會出現太大的失衡。
⑤強化與獨聯體國家的合作與交流,鞏固俄在獨聯體的影響和地位
北約新一輪東擴不僅增強了實力,也為美國向獨聯體國家進一步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由於美國不斷以援助作誘餌拉攏其他獨聯體國家,一些國家紛紛向美國示好。烏茲別克答應美機動部隊可臨時在其國家駐守;烏克蘭最近宣布,必要時它允許北約軍隊進入領土;白俄羅斯外長也表示,將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因此,安撫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及其它獨聯體國家、穩定周邊局勢、營造和平環境成為俄羅斯日益迫切的戰略任務。俄羅斯竭力促進獨聯體國家間的雙邊和多邊經濟合作,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框架內加強獨聯體的安全防務,並利用獨聯體國家面臨的各種切身問題,加強和鞏固俄羅斯在獨聯體的影響和地位。
⑥加強與歐盟的關系,作為消弭北約威脅的戰略支點
由於歐美在國際秩序、地緣政治和經貿利益以及歐盟獨立防務等方面存在分歧和矛盾,俄羅斯會充分利用歐盟爭取同其實力相稱的國際地位的訴求及它與美國的分歧,加強與歐盟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與協調。牽制美單邊稱霸的企圖和北約的壓力。
在北約東擴的問題上,歐盟內部心情各異,對於北約今後的定位,歐盟更是處境兩難。首先,法德等國對今天的歐美關系發展並不樂觀。通過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法德等傳統歐洲大國越發意識到,美國支持歐洲一體化是以美國在大西洋聯盟中占據主導地位為條件的。美國永遠都不希望西歐與其平起平坐,更不希望歐洲自主。法國一位高官直言「伊拉克戰爭並未在美法之間製造分歧,只不過是揭露了掩蓋多年、在蘇聯解體後日漸加深的美法分歧」。在美歐角力的過程中,俄羅斯是關鍵因素。因地緣與經濟方面的紐帶關聯,再加上歷史和文化的親近,歐俄關系的發展後勁顯然勝於美俄關系。其次,北約中的歐洲盟國也急於與俄羅斯建立一種新的安全機制,減少軍事威脅的壓力。俄強大的戰略核武庫始終是歐洲盟國的安全憂患。西歐國家比美國更積極主張與俄羅斯建立新的合作機制,對於北約東擴,如果俄羅斯的反對情緒得不到安撫,造成俄與北約關系緊張,受害的首當其沖是北約中的歐洲國家。英國首相布萊爾暗示在新的合作機制中可以給俄一定的否決權,反映了歐洲盟國以更大讓步換取俄融入西方的意願。
此外,俄羅斯將依託上海合作組織,同中國、印度等東方大國發展戰略夥伴關系,積極開展與東盟對話,來牽制北約的行動,消弭來自北約東擴和美國的壓力。
I. 俄羅斯針對北約在歐軍事行動將採取什麼措施
據俄新社3月31日消息,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亞歷山大·格魯申科日前表示,俄羅斯正在密切關注北約在歐洲東部的所有軍事擴張行動,並將採取應對措施保障國家安全。
J. 俄羅斯如何阻止周邊國家加入北約
首先從條約上來說,一開始跟北約達成的協議是北約國家不可以東擴,也就是說不能吸收原來的華約國家進入北約,當然現在已經有部分國家加入了北約,不過從外交上北約也會去考量吸收華約國家進入北約的風險。
提到如何阻止就有這么幾種方式吧
第一是通過武力,比如克里米亞,這個就不多說了
第二是武力威懾,比如在邊境地區部署機械化部隊,把伊斯坎德爾導彈靠前部署進行武力威懾
第三是周邊國家也會起到一個搖擺的作用,不站隊等於兩邊吃,這也是俄羅斯可以利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