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方塊約瑟夫是哪個國家的

俄羅斯方塊約瑟夫是哪個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2-01-31 09:54:44

1. 約瑟夫·普利策是誰一生有何成就

約瑟夫·普利策於1937年4月10日出生在匈牙利邊塞城鎮馬科的一個小康之家。父親菲利普是匈籍猶太人,母親路易斯·伯傑為奧籍日耳曼人。1853年全家遷往布達佩斯,在那裡小普利策受到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
1868年,是普利策命運重要轉折的一年。他被聖路易斯圖書館結識的德文報紙《西方郵報》的老闆卡爾·舒爾茨聘為該報記者。
普利策很崇敬《紐約論壇報》主編霍斯勒·格里利和他的社會改革思想。1872年格里利競選總統,普利策和《西方郵報》的業主舒爾茨一起,在密蘇里州德語地區到處為格里利做競選演說。但這次選舉以格里利失敗而告終。普利策利用選舉後《西方郵報》股東人心渙散之際,以低價購買了該報的部分股票,之後以3萬美元高價出售,轉手間賺了一大筆錢。1874年,他又以同樣手法買下破了產的《密蘇里國家報》,稍加修改後賣給了《環球日報》,從中又獲利2萬多美元。
創辦於1864年的《聖路易斯電訊報》在前幾任老闆控制下連年虧本,被迫宣告破產,進行拍賣。普利策以2500美元的價格購得《電訊報》,31歲的普利策至此才算有了自己的報紙。在把《電訊報》抓在手中的同時,他對當地報業市場做了精細調查。他發現當地另一家競爭對手《郵報》也處於困難之中。經與《郵報》老闆商議,以對等的條件,實現了《電訊報》和《郵報》的合並,改為晚刊《郵訊報》。將近一年後,普利策又購買了原《郵報》老闆的股份,成為《郵訊報》的獨資者。
雄心勃勃的普利策為打開合並後的局面,首先打出了「超黨派」的「獨立」的旗幟。他在《郵訊報》創刊時宣布:《郵訊報》將不為政黨,而為人民服務,不是共和黨的而是真理的喉舌,不支持「行政當局」,而對它進行批評;反對所有的欺詐和騙局,不管它們發生於何處,屬於何種性質;提倡原則與理想,而不提倡偏見與黨派性。在辦報的具體實踐方面,普利策的《郵訊報》一開始就進行各種「社會運動」,致力於「醫治各種弊端」,諸如無賴政客、有錢的偷稅者、受警察保護的賭博集團和營私舞弊的公用事業等成為其主要抨擊對象。普利策這些做法固然一方面是為了實現他多年來渴望改革不平等社會現狀的夙願;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了擴大報紙銷量,獲得更大的利潤。正因為如此,普利策同當時的一般資產階級報人一樣,常常乞求於「煽情主義」的新聞報道手段,招徠讀者。
《郵訊報》迅速取得進展。與它競爭的《明星報》倒閉後,《郵訊報》有一段時間成為聖路易斯城惟一的英文晚報。到1879年底,其發行量達到4984份。廣告收入也相當可觀,普利策把版面擴大1倍,改成8版。普利策精力充沛,工作熱情,深入編輯室,充分發揮雇員的能力、特長,並且在他的職工中不斷擴大分配所得利潤。這些措施激發了員工的干勁,《郵訊報》也越來越吸引讀者,1881年3月發行量上升到1.2萬份,在以後18個月中又猛增到223萬份,1881年盈利即達85萬美元。《郵訊報》的聲望日益提高,足以與當地有影響的實力雄厚的《密蘇里共和黨人報》和《環球民主黨人報》等日報相抗衡。
1883年,《紐約世界報》標價50萬美元尋求買主,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普利策最後以346萬美元的價格將其買下。交接手續完成後,普利策即投入《世界報》的改造工作。編輯部暫時仍租用原《世界報》大樓,但普利策卻要使《世界報》以新的光彩呈現在世人眼前。他在發刊詞里宣稱:《世界報》從即日起,要置於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經營管理之下。《世界報》將以新的宗旨、方針、信息和興趣面向其讀者。普利策不是一個革命家,並不贊成社會主義,但從開始辦報起,一直熱衷於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進行有限度的改革。《世界報》揭示窮苦者的惡劣的居住環境,列舉出嬰兒死亡的統計數字,報道很多人過聖誕節沒有麵包,提到破舊的衛生設施無人檢查和修理。
《世界報》的發刊詞和社論宣布的「十大綱領」引起了人們對該報的注意和尊敬。該報也在社論和新聞中不斷揭露貪污,攻擊不正當的財富,發動社會運動改革社會弊端,但是《世界報》在轉入普利策之手後迅速打開局面,更重要原因還是他在《郵訊報》已經採用過的方法,大量刊登聳人聽聞的刺激性報道。
法國《費加羅報》主編威爾梅桑曾說,報紙「每天要把一塊石頭投入池塘」。普利策也信奉同樣的辦報哲學。他說,報紙要發表獨家新聞。「在我看來,如果報紙只依靠現成的隨手拈來的消息,是不會成功的。我們的報紙每天至少要有一條獨特的新聞,每一期都要有一條爆炸性新聞。要提前准備,不要守株待兔。」
普利策意識到自己喜愛有聲有色的故事和新聞,難免會助長他的記者、編輯們添油加醋的作風,因而他常常提醒工作人員要尊重事實。在他的命令下,城市版編輯室的牆上貼著大標語:「精確,精確,再精確,如果一個記者說1萬人參加了集會,實際上只有5000人到會,說一場大火損失了20萬美元,實際數字卻是75萬美元,這個記者就會受到斥責和罰款。
《世界報》的銷量不斷上升。3個月後,報紙的發行量增加了兩倍,達到39萬份。1887年初,銷售超過25萬份。同年,《世界報》以250萬美元,在法蘭克福街海德公園旁,蓋了當時紐約最高最引人注目的大樓,供《世界報》晨刊、晚刊和星期日刊辦公所用。在這座鍍金圓屋頂大樓里,安裝了最新式的印刷機器。這一年該報已擁有職工1300人。1893年《世界報》資產為1000萬美元。它已成為巨大的資本主義企業。
《世界報》的篇幅不斷擴大。該報原為對開8版,後增至12版以及16版,報價仍維持2美分。這是由於廣告收入增加的緣故,可以用廣告費補貼成本。《世界報》星期日版初為20版,後增至40版,出版10周年紀念號為100版,25周年紀念號為200版,開美國報紙巨大篇幅之先河。
從業人員在《世界報》工作是頗不容易的。普利策對他們很苛求。他要求他們忠心耿耿為《世界報》服務,而且出色地完成任務。如果有誰違反他的意志,他就會調動其工作,甚至將其解僱。但普利策也時時不忘「犒勞」其部下。他付給他的雇員的工資差不多是紐約報界最高的。為他出謀劃策的《世界報》主要工作人員的收入極其豐厚。對《世界報》做出任何貢獻的人,普利策一律發給獎金,有時還提高工資。他為在《世界報》上發表的好新聞、標題、社論,標出了獎賞的金額。此外,他還建立了《世界報》建房與貸款協會,幫助他的雇員購買住房;買下半個霍布肯公園作為《世界報》雇員們及其家屬的游樂場地。
普利策在接辦《世界報》後,不單是對雇員們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自己也經常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之中。他親自過問各種事情,在編輯部里,他不斷同編輯、記者研究新聞報道、版面安排及社論撰寫。過度的勞累使他的健康迅速惡化。視力衰退以致最後雙目失明,外加極度神經衰弱,經受不起一點輕微的聲音,否則就會刺激得頭痛難忍。從1890年後,他名義上宣布了「退休」。但是,「身病而心不閑」,有著頑強的事業心的普利策是不肯真正放下《世界報》的。事實上直到他去世之前,他一直保持著對《世界報》的控制與指揮。他不斷地在海上旅行,幾名有才乾的秘書,幫助他處理信件,給他朗讀新聞電訊及書刊上重要內容,每天向他介紹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情。據統計,在他失明的21年中,他的秘書光書籍一項,每年要向他念近100本。他尤其喜愛傳記文學,「讀」了很多拿破崙的傳記。他最中意的書籍是麥克利的《論說文》,其中的精彩段落,他讓人多次朗讀,最後他能流利地把它們背誦出來。他和他的秘書們談論他想到的一切題目。他常常從他的豪華的「自由號」遊艇里,口授各種指示、命令,讓千里之外的《世界報》按照他的意志經營和出版。
普利策於1911年10月30日病逝在「自由號」遊艇上,享年64歲。

2. 約瑟夫·哈·賴希霍爾夫的簡介

約瑟夫·哈·賴希霍爾夫 1945年出生於因河之畔的艾根,是慕尼黑國家動物博物館的科學家,同時從事進化生物學、動物地理學和生態學的教學活動,此外還是德國「世界自然基金組織」(WWF)的常務理事。他已發表許多著作,如《熱帶雨林》(1990)、《人類形成之謎》(1990)

3. 俄羅斯方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是俄羅斯嗎

顧名思義,俄羅斯方塊自然是俄羅斯人發明的。這位偉人叫做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Alexey Patnov)

4.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的軼事典故

毛澤東1949年12月訪問莫斯科的時候受到了斯大林的冷遇,用他的話說,「這兩個月很不好受」。那個時候,毛澤東到莫斯科給斯大林祝七十大壽,但是,毛澤東此行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祝壽,而是想同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沒想到,斯大林不同意,因為「他對中國黨是不信任的」。斯大林曾經把鐵托看作是帝國主義的代理人,把南斯拉夫共產黨開除出情報局。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之後,斯大林又不把中國共產黨人看作共產主義者,而是看作「屬於鐵托一類的人」,懷疑毛澤東是「半個鐵托」。毛澤東當初「並不了解這個底細,而一心要同蘇聯簽訂一個同盟條約。」他到莫斯科第一次見到斯大林的時候,就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斯大林卻採取了拖延的辦法,一直不提這個問題。
後來,斯大林雖然改變了態度,答應簽訂新的同盟條約,但又討價還價,從中國要了兩塊勢力范圍,還搞了四個合營公司,才把條約簽了下來。所以,毛澤東一想起來「就有氣」,說在談判時蘇聯人表現出對我們不信任,「至少不完全信任」。中長鐵路要中蘇共管,旅順口要做蘇聯海軍基地,在新疆還搞了「什麼合股公司」,對新疆和東北三省,斯大林是「不想放手的」。 為了改善形象,斯大林對沒有「盡職盡責」的畫家進行了嚴厲的懲罰,有的被投進了監獄,有的被流放到邊疆,還有的被勒令終生不得再作畫。據說,斯大林甚至下令槍決了幾個畫家。原因是斯大林「要自己顯得高大,雙手有力,而且兩只手得一樣大小」,可這些畫家並沒有使他滿意。為此,全蘇聯的畫家都戰戰兢兢,生怕被叫到克里姆林宮里給斯大林畫像。一個叫納爾班迪安的畫家比他們都高明。在納爾班迪安的畫筆下,斯大林正筆挺地從前方走來,雙手疊放在腹前。畫面取的是仰角,這種角度能使小人國里的小矮人也顯得像巨人。原來,納爾班迪安聽從了馬雅可夫斯基的指點:畫家必須像鴨子望陽台似的看他要畫的對象。對於這幅畫,斯大林非常滿意,於是每一個機關都掛上了這張畫的復製品,甚至理發店和蒸氣浴室也掛。於是,斯大林的形象變得「偉大」起來。
畢加索也為斯大林作過兩次畫。第一次是在1949年,斯大林70壽辰,法共專門派人請畢加索為斯大林畫一幅肖像祝壽。畢加索認真地說,他還不熟悉斯大林的面部特徵,於是三兩筆畫了一隻舉著酒杯的手,上書:「祝你健康!」第二次,也就是1953年3月,法共中央委員阿拉貢看到畢加索「在斯大林的前額上特意添了一綹頭發」,就指責此畫與斯大林「偉大光榮正確」的一貫形象相去甚遠。好在這是為悼念斯大林而畫,斯大林本人已經看不到了,不然畢加索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盡管斯大林曾發動過大清洗運動,任內還發生過大飢荒,仍不妨礙他在俄羅斯歷史人物排行榜中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別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寧),僅次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彼得·斯托雷平。
斯大林在俄國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人指他是暴君,在30年代透過政治大整肅、流放及設立古拉格集中營,害死估計多達2000萬條人命。但亦有人推崇斯大林在二次大戰擊退納粹德軍的輝煌戰績,並在主政期間推行3個5年計劃,把蘇聯建立成為一個工業強國。他也在蘇聯各地建立集體農庄,促進農業機械化,有助提高農業生產。2007年,俄羅斯新出版歷史教學參考書《俄羅斯現代史1945—2006年》,2008年8月,再次出版新歷史教學參考書《俄羅斯歷史1900—1945年》,這兩本教學參考書重新評價斯大林曾做出正確歷史選擇。 弗拉基米爾·列寧:「斯大林過於粗暴,作為黨的總書記,這個缺點是令人無法容忍的」。 莫洛托夫:「開始時斯大林反對對他的個人崇拜,後來他就喜歡個人崇拜了。在斯大林個人崇拜的頂峰時期,到處都掛著斯大林的像,在各種書籍、文章、廣播節目不引用斯大林的著作以及不多次提到他的名字是不行的。」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長辦公室發表的聲明說,「斯大林對人類、歐洲、匈牙利、匈牙利人民、布達佩斯和布達佩斯市民犯下了嚴重的罪行。」 列夫·托洛茨基在回憶錄中評價道:①「不是斯大林創造了權力機構。而是權力機構塑造了斯大林。」②「官僚集團上上下下全是庸才。斯大林是官僚集團中最傑出的一個庸才。他的長處在於,他比所有其它的人更堅決、更果斷、更無情地表現出統治集團的自衛本能。其實,這恰恰是他的軟弱之處。他目光短淺,是個歷史上的近視眼。他是個出色的戰術家,但卻不是個戰略家。關於這點,他在1905年和1917年戰爭中的表現足資證明。斯大林本人肯定意識到自己的庸碌無能。」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1959年12月21日斯大林80誕辰之際在下院發表演說:①「對俄羅斯萬幸的是,在她經受艱難考驗的年代裡,領導她的是天才而且堅韌不拔的統帥約瑟夫·斯大林。他是一位傑出的人物,贏得了他所生活的我們這個殘酷時代的敬仰」②「他的著作有一股磅礴無比的力量。這股力量在斯大林身上是如此巨大,以至在一切時代和一切民族的領導人中,他都是無與倫比的」 ③「斯大林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並使其臣服於他。斯大林的確是一個世界上無人可與之相比的最大的獨裁者。但他接手的是一個犁耕手種的、落後的俄國,而留下的卻是裝備有原子武器的蘇聯」。 毛澤東:①「斯大林是三分錯誤,七分成績。」②「斯大林在他一生的後期,愈陷愈深地欣賞個人崇拜,違反黨的民主集中制,違反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因而發生了例如以下的一些重大錯誤:在肅反問題上擴大化;在反法西斯戰爭的前夜缺乏必要的警惕;對於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的物質福利缺乏應有的注意;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出了一些錯誤的主意,特別是在南斯拉夫問題上作了錯誤的決定。斯大林在這些問題上,陷入了主觀性和片面性,脫離了客觀實際狀況,脫離了群眾。」 赫魯曉夫:「斯大林是馬克思主義者中最強的一個,他的邏輯、他的力量和意志,對於幹部和黨的工作者有著巨大的影響」。 芬蘭總統尤霍·庫斯蒂·巴錫基維:「可以以不同的觀點對待他的政策,但是應該承認,是他把俄羅斯提高到它前所未有的地位。在他的領導下俄羅斯不僅得以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且也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其他的勝利者尚未得到的和平。」 法國總統戴高樂這樣寫他:「斯大林不僅在俄羅斯有著巨大的威望。他能使自己的敵人『馴服』,他既不因失敗而驚慌,也不因勝利而陶醉。」 斯大林的政敵克倫斯基對斯大林的功績給予了應有的評價:「斯大林使俄羅斯從灰燼中振興起來,使它成為一個偉大的強國,粉粹了希特勒,拯救了俄羅斯和人類。」 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在回憶錄《見證》 里寫道:「我見過斯大林,也和他談過話 。我沒尿過褲子,也沒見他有什麼魔力。他是個貌不驚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頭發略帶紅色,滿臉的麻子,右手明顯比左手瘦小,他總是藏著右手。他的相貌與無數畫像上的樣子一點也不像。」 1935年6月,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克里姆林宮里見到了斯大林,在當天的日記里寫道:「斯大林不像畫像上的形象。他既不是個高個子,也不是矮胖子。相對說來,他身材矮小,而且很瘦。」 梅德韋傑夫:①「當時發生的一切,不僅是斯大林,其他所有領導人毫無疑問都應當受到最嚴厲的批評。盡管目前已無法追究他們的責任,但這應當保留在史冊中,讓這樣的事永遠不再發生。對自己的人民發動戰爭,這是令人發指的罪行。」他還呼籲統俄黨黨員客觀評價歷史事件,不要抹去蘇聯時期本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②「斯大林是蘇聯最成功領導人。不論他們曾經做了些什麼,不論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如何,這(衛國戰爭)是全國的勝利也是人民的勝利。雖然我對當時絕大多數領導人並沒有好感」。 普京:①「依我看,不能給予整體的評價。顯然,從1924至1953年國家有了根本變化: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而這時的國家是斯大林領導的。誠然,農民沒有了,而我們大家都清楚記得有農業問題,特別是在最後階段,排著長隊購買食物,等等。在這一領域所發生的一切,對農村沒有起任何積極的作用。不過工業化確實實現了。」②「正面的東西無疑是存在的,然而花了難以接受的代價。尤其是存在過鎮壓。這是事實。我們的數以百萬計的同胞遭到鎮壓。這種管理國家、取得成就的方法是我們不能接受的。不能這樣做。毫無疑問,在這一時期我們遇到的不簡單的僅是個人崇拜,而是反對自己人民的大規模罪行。這也是事實。關於此事我們也不應當忘記。」

5. 約瑟夫·鄧福德的詳細

10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提名美海軍陸戰隊副指揮官約瑟夫·鄧福德出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而前駐阿美軍司令約翰·艾倫將被調往歐洲,出任北約最高指揮官。據美國國防部網站10日發布的消息,奧巴馬當天提名鄧福德擔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監督美軍在2014年底從阿富汗撤軍計劃。前駐阿富汗美軍司令艾倫將被調到歐洲出任北約最高軍事長官一職。奧巴馬在聲明中贊揚了艾倫在擔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期間,領導軍隊幫助阿富汗從關鍵時期過渡,並表示他個人信賴艾倫的建議,稱贊對艾倫為國家安全和服務對象所作的貢獻。奧巴馬說:「在艾倫的指揮下,美國在擊敗基地組織的核心目標上取得重要進展,確保基地組織不會重新回到阿富汗。」同時,他還指出,艾倫任職期間,與北約國家和其他合作夥伴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對於任命鄧福德擔任駐阿美軍司令,奧巴馬表示,如果參議院批准他的任命,他相信以鄧福德豐富的經驗、戰略領導力以及遠見,定會帶領美軍抵達新的里程碑,允許美國負責任地結束阿富汗維和行動。目前,美國在阿富汗還有68,000名駐軍。正在參加北約國防部長會議的國防部長帕內塔稱贊鄧福德是一位「極具天賦的戰略領導人」。鄧福德曾在2003年領導陸戰團入侵伊拉克,後又擔任伊拉克第一陸戰團的參謀長和助理指揮官。隨後前國防部長蓋茨任命他擔任海軍陸戰隊的高級職務,2009年5月,鄧福德指揮第一海軍陸戰遠征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又被提升到助理指揮官一職。

6. 約瑟夫·洛克的生平

1884年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僕人的家庭,6歲喪母,13歲開始自學漢語,18歲開始在歐洲各地流浪,隨後又在北美和加勒比海等地漂泊。1907年移居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在不到12年的時間里,自學成才的他從夏威夷 森林與國土部門的一個植物採集員成為一個植物學家。並在1911年進入夏威夷大學,主要從事植物學研究工作,建立了當地第一所植物標本館,並在1911-1920年間擔任館長。1913年獲得美國國籍。
洛克的植物探索旅程啟航於泰國、緬甸和印度阿薩姆地區,最初旨在找尋大風子樹。從1922年到1949年,「植物獵人」洛克在中國雲南、四川、甘肅東南以及西藏東部度過了漫長的探險考察歲月,對當地植物群落、人文風俗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考察,並將多種植物樣本帶回西方,今天位於波士頓南部的阿諾德植物園保留了許多這一時期採集的植物樣本。
1920年離開夏威夷大學,啟程前往亞洲進行探險考察。
1922年2月洛克受美國農業部派遣,來中國雲南尋找抗病毒的栗子樹種。當時的美國農業部的大衛·費樂德告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洛克正在雲南考察,《國家地理》雜志於是同意為1923年2月洛克在雲南的探險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在《國家地理》雜志的資助下,在短短幾個月內洛克就收集了60000件植物標本、1600件鳥類標本和60件哺乳動物標本。使洛克聞名遐邇的,是他給《國家地理》雜志寫的那些文章和所拍攝的照片。1928年,洛克在木里的貢嘎山為該雜志拍攝是、的彩色照片就有243張,黑白照片有503張,此外還採集了700件鳥類標本。
此後,洛克以麗江附近的村落為基地,對當地風土人情和動植物都進行了考察研究。這一時期的許多文章,都刊於國家地理雜志上。也正是這一時期的文章,激發了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創作靈感,完成了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麗傳說。
洛克最初是以獵奇的目光掃過雲南的自然風光和原住民原始的生活狀態的,後被當地的民族文化所蘊藏的無窮魅力吸引時,便請求《國家地理》雜志資助對納西東巴文獻的研究,但該雜志所關心的更多的是讀者的趣味和文章圖片所帶來的商業價值,而洛克的要求與這一切卻背道而馳,於是斷然拒絕了洛克的請求。此時,洛克與美國農業部、哈佛植物園的合作關系也宣告結束。
20世紀30年代初,洛克已完全沒有了收入來源,然而卻義無反顧的變賣了所有家產,帶上所有用來養老的積蓄回到中國西南邊疆,全心投入對納西文化的研究。此後他大部分時間居住在昆明,為尋找民族研究的相關資料,他一次又一次地外出旅行,漫遊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有時候也回歐洲和美國。
1949年,麗江解放。但作為「帝國主義分子」的他不得不離開中國。此時的他為研究納西文化已經傾家盪產,晚年的他只有靠朋友們接濟生活,為了能使其專著出版,他不得不先後變賣最後的「財產」——數千卷東巴經書。洛克在中國停留的27年間,共收集了大約8000冊東巴經書,這些經書後來分別收藏在歐美的各大圖書館。
20世紀50年代,他在夏威夷病重住院期間,此時的他已不可能再回到中國,但在給友人的心中他寫道:「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會重返麗江完成我的工作~~我寧願死在那風景優美的山上,也不願孤獨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裡,等待上帝的召喚。
1962年12月5日,洛克終於在夏威夷走完了他孤獨的人生之旅。在他活著的時候和逝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在人類學方面的成就並未被美國人類學界的主流所接受,其專著也只有在歐洲才得以出版,這個孤獨者留下的只是一本又一本的專著,在他的墓碑上只刻著這樣簡單的幾行字:
約瑟夫·F·洛克博士
植物學家 探險家
1884—1962
1963年,為紀念洛克不畏艱辛長途探險的精神,以其遠征者的形象建立戶外防水包品牌LONGHIKER。
2009年3月,夏威夷大學將其植物標本館命名為洛克館,以示紀念。

7. 請問這是哪個國家國旗

這是奧地利的國旗。

奧地利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旗面自上而下由紅、白、紅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旗面正中是奧地利國徽圖案,一般場合不用帶國徽的國旗。

奧地利政府機構、部長、總統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駐外機構均使用帶國徽的國旗。你題目中的是不帶國徽的國旗。

此旗的來歷可追溯到奧地利大公時期,據說當時的巴本堡公爵在與英王理查一世激戰時,公爵的白色軍衣幾乎全被鮮血染紅,只有佩劍處留下一道白痕。從此,公爵的軍隊採用紅白紅為戰旗顏色。1786年約瑟夫國王二世把紅白紅旗作為全軍戰旗,1919年正式定為奧地利國旗。奧地利政府機構、部長、總統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駐外機構均使用帶國徽的國旗,一般場合不用帶國徽的國旗。

帶國徽的奧地利國旗

8. 俄羅斯方塊是哪個國家哪個人發明的

無可爭議,《俄羅斯方塊》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游戲之一。然而,還有一個很強的理由讓我們去掉「之一」這兩個字,使它成為唯一的「最偉大的游戲」。請這樣想:有哪個當代的電子游戲或電腦游戲能與它相提並論?比如說,能被100年後的人們繼續拿來玩?
沒有,除了《俄羅斯方塊》外一個也沒有。它是永恆的娛樂經典,但它實際上又和那些傳統的經典娛樂方式不同,因為它的本質是電子化的,所以它的確屬於現代產物。比如,《俄羅斯方塊》與象棋就不同,你不能以任何實體形式去玩俄羅斯方塊。的確,在許多年裡,《俄羅斯方塊》以無數形式經過了大量變形和更改,但游戲核心依然保持不變。這些游戲的核心能夠提供吸引人親自動手實踐的挑戰。
《俄羅斯方塊》的起源實際上要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盡管它的人氣一直到幾年後才開始顯露出來。游戲的概念十分簡單,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公認的規則:屏幕頂部以隨機順序落下形狀各異的碎塊,你要試圖用它們拼成沒有空隙的行列。你沒法打贏《俄羅斯方塊》,因為你堅持得時間越長,游戲速度也就變得越來越快,而游戲的吸引力就在於使你頂住碎塊的進攻,支撐的時間比上一次更長。《俄羅斯方塊》舉世聞名的游戲性,在該游戲新鮮出爐時就顯得非常直觀。某些與墜落的玩具碎片和它們的形狀有關的東西,使得哪怕新手也會很自然地企圖把它們排列起來,並加以適當組合,就好似《俄羅斯方塊》觸動了我們某些內在的感官,使得哪怕是我們當中最雜亂無章的人也要把事情整理妥當。
這個具有定義性和廣泛影響的益智游戲激發了整整一種風格的作品,特別是後來數年間發源於日本的某些優秀的益智游戲,它們全都在《俄羅斯方塊》的基礎上作了自己獨特的改動。然而,雖然這些游戲看上去各有千秋,但它們與《俄羅斯方塊》的內在相似性卻無可否認。
在曾經發布過的所有游戲中,《俄羅斯方塊》還被認為是僅有的一個能夠真正吸引廣泛人群的作品。絕大多數人都能說出,自己有某些對游戲毫無興趣的親朋好友,卻令人難以置信地痴迷於《俄羅斯方塊》。誰能說清楚,迄今為止人們究竟花了多少萬個小時在這個游戲上?也許這些時間本來可以被花在更具生產力的活動上。某些批評家也許會聲稱,《俄羅斯方塊》要比過去二十年間出現的任何東西都要浪費人們的時間。至於我們,則要欣然提名它為GameSpot評選出的歷史上最偉大游戲之一。
很容易到手
《俄羅斯方塊》由莫斯科科學學院程序員Alexei Pajitnov所設計。顯然,人們一開始並沒預料到它將會有如此廣泛的吸引力。實際上,在游戲發明後的數年間,《俄羅斯方塊》成了無數場專利官司和法律糾紛的目標,而許多公司也不遺餘力地上陣廝殺,想要將游戲的創意據為己有。一個最初的版本是Spectrum Holobyte為IBM兼容機開發的游戲。1988年,《俄羅斯方塊》在街機上也變得非常流行,這都要歸功於Atari,因為他們發布了一個能讓兩名玩家同時游戲的版本。
還是在1988年,Tengen為任天堂娛樂系統發布了《俄羅斯方塊》的一個優秀版本,但它很快便從貨架上撤掉了,因為任天堂指控該公司侵犯版權。後來,任天堂把那個版本的《俄羅斯方塊》換成了自己的版本,可是新版本卻缺乏Tengen版的雙人對打模式和出色的音樂。到了1989年,任天堂著手將一個移動版本的《俄羅斯方塊》與當時嶄新的GBA系統捆綁出售。GBA後來成為有史以來銷售成績最佳的游戲系統,對此,《俄羅斯方塊》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如今你可以在從Xbox到計算器的任何平台上玩到《俄羅斯方塊》。Tetrinet2.com這個網站有個優秀的PC平台免費在線版本,支持多人對打。

9. Josephredtenbaeher是誰,是哪個國家的科學家

約瑟夫·Redtenbacher(1810年3月13日—1870年3月5日)是一位奧地利出生.從1849年開始,他是一個維也納大學的教授。也要歸功於他的發現和丙烯酸丙烯醛的。1843年Redtenbach以甘油干餾獲得的丙烯醛為原料,用氧化銀為催化劑進行液相氧化時,第一次製得丙烯酸。由於缺乏對其性能的了解,長期來停留實驗研究階段;直到OttoRohm於1901年開始對其制備和聚合性能進行詳細和廣泛研究之後,才發現其聚合物具有極重要工業用途,自此即開始探索可能用於工業生產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方塊約瑟夫是哪個國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