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之咽喉要道是什麼海峽
1、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交通要道。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南中國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美海軍太平洋艦隊艦只往返於海灣、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最近航線的必經之路。
2、蘇伊士運河:亞洲、非洲、歐洲通往印度洋的捷徑。蘇伊士運河位於紅海北端、埃及東北部,是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著名國際通航運河。它處在亞洲、非洲的分界線上,是亞洲、非洲、歐洲通往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的海上捷徑,比繞道非洲大陸西南端好望角縮短航程2970-4320海里,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與經濟意義。
3、霍爾木茲海峽:"世界油庫的閥門"。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源出波斯語,意即"光明之神")西接波斯灣,東連阿曼灣。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波斯灣地區盛產石油,而這些石油又必須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進入印度洋,運往遠東、歐洲、美洲等地。據統計,平均每8分鍾左右就有一艘巨型油輪從霍爾木茲海峽通過。所以霍爾木茲海峽被人們稱為"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世界油庫的閥門"。
4、曼德海峽:"世界戰略的心臟"。曼德海峽和亞丁灣相連,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是紅海的南大門。曼德海峽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稱之為"世界戰略的心臟"
5、朝鮮海峽:日本海進出東海和太平洋的咽喉。朝鮮海峽是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的統稱。其中對馬海峽位於日本對馬島和壹岐島之間,從海峽向西南可直達中國東海,向西通過朝鮮海峽與中國黃海相連,向東通過關門海峽、瀨戶內海可達太平洋,向北通過日本海出韃靼海峽到鄂霍次克海。朝鮮海峽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從遠東港口到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6、望加錫海峽: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重要通道。望加錫海峽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中加曼丹島與蘇拉威西島之間,連接蘇拉威西島和爪哇海的水道,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通道。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至東非和繞道好望角去西非、歐洲的海上要沖。
7、白令海峽:美國戰時必須控制的海上航道。阿拉斯加灣是世界9大著名海灣之一,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南端、介於阿拉斯加半島與亞歷山大群島之間,為北太平洋自然條件較好的海灣之一,其沿岸分布著安克雷奇、西厄德、瓦爾德茲和科爾多瓦等良港,是美國宣布戰時必須要控制的海上航道咽喉的第一個
2. 俄國為什麼拚命尋找出海口出海口有那麼重要嗎
俄國是我國北方的鄰居,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但在歷史早期,俄國並不大,起初只是一個位於森林深處的偏僻小城鎮,是一個非常小的彈丸小國,當時俄國人與西歐相比,長期處於貧窮狀態,在西方已經完全實現資本主義的時候,俄國人仍然處於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甚至還存在著落後的農奴生產關系,他們無法像英國人那樣通過貿易和工業富裕強大起來,所以造成了和英國截然不同的擴張方式,英國人的目標是市場,落後的俄國人目標是土地,和俄國一樣的還有日本。
為了打破這一封閉狀態,自沙俄時代開始,獲得在溫帶地區的出海口,就成為了歷代俄羅斯統治者所必須關注的問題。俄羅斯的北面是北冰洋,最樂觀的預測也要到幾十年後才能通航;西邊的波羅的海出海口過於狹小,周圍有德國、波蘭和北歐國家,進入大西洋的出口還有英國阻擋。西南邊的黑海出海口被土耳其控制,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和20世紀的冷戰,這里都是西方圍堵俄羅斯的屏障。南邊主要是阿拉伯沙漠地帶和伊朗高原。再往東走則是興都庫什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天然屏障;太平洋方向同樣是有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強國。因此,俄羅斯300多年來,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溫帶出海口。冷戰初期,美國戰略家喬治·凱南也正是利用這一點,針對蘇聯制定了「遏制」戰略,加劇了蘇聯的解體。
3. 為什麼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不懼戰爭也要收回克里米亞
因為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克里米亞地區可以讓俄羅斯從這個地方進入黑海。如果失去克里米亞,再加上現在烏克蘭偏向西方,俄羅斯如果想要進出黑海將會非常困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克里米亞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俄羅斯必須得不惜一切代價收回克里米亞地區,俄羅斯才有進軍海洋的能力。
現在海洋的戰略意義對於各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實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來說是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這能保證俄羅斯能夠從這個地方進入地中海,進入印度洋,大西洋等開放水域。
4. 俄羅斯為何更支持印度呢
其實俄羅斯和印度之間的關系,並不能說特別好,但是印度和俄羅斯卻沒有根本上的利益沖突,這就使得這兩個國家越走越近。並且這幾年,印度發展迅速,綜合國力成為僅次於中美俄的世界大國,因此俄羅斯如果和印度站在一條戰線上,對於俄羅斯的幫助是非常大的,而這只是其一,更是表面現象。
還有就是印度軍工體系不完善,所以印度的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買的。在印度建國初期,整個武裝力量幾乎都是依靠蘇聯建立起來的,之後多數武器裝備也是購買俄羅斯的。僅去年以來,印度就花費了145億美元購買了一大批俄羅斯的先進武器,包括S400導彈系統,11356導彈護衛艦以及大量陸海空軍所用的彈葯。俄羅斯還幫助印度發展軍工產業,兩國合作研發了布拉莫斯導彈、卡266——直升機以及最新式的蘇——57戰機,合作生產卡拉什尼科夫輕武器。所以兩國的軍事關系是一個有錢,一個有武器,相互彌補,相得益彰。
因此,俄羅斯和印度的關系是靠利益紐帶連在一起的合作關系,印度要依靠俄羅斯,可以說,印度一旦失去俄羅斯的支持,政治經濟軍事發展就要嚴重受阻,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更是白日做夢。
5. 為什麼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收回克里米亞
這主要是因為克里米亞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一旦掌握克里米亞,那就相當於掌握了整個黑海。而且俄羅斯在這個地區擁有軍事基地,甚至包括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艦載機訓練場地。所以俄羅斯才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收回克里米亞。
如今烏克蘭反俄派執政,俄烏早已分家,俄羅斯肯定想要收回克里米亞。烏克蘭肯定不服,烏克蘭投資了近百年的克里米亞俄羅斯不能說吞並就吞並。這雙方看似都有道理,但是實力強才有真正的發言權,俄羅斯就去吞並克里米亞,然而烏克蘭並不能做什麼,就算軍艦在刻赤海峽經過也得被扣壓。
6. 俄羅斯不懼戰爭威脅,為什麼一定要收回克里米亞
第一點:克里米亞地理位置極佳 。俄羅斯面臨嚴重的「海洋困境,其面向北冰洋的漫長開放海岸線終年被海冰所包圍,只有西北的波羅的海有如聖彼得堡這樣的少數港口可以使用;太平洋方向只有東南的海參崴有一定價值;而領土上唯一直接面向溫暖海洋的港口,只有黑海沿岸。 黑海是一個封閉海域,出口是狹窄的土耳其海峽,而克里米亞半島處於黑海北面的中央。
第四點高加索的石油早在冷戰時期就成為蘇聯的重要經濟支柱,今天這個支柱變得更加重要。俄羅斯一旦失去了克里米亞,這個支柱就會失去掩護,隨時可能被切斷,這是俄羅斯絕不可能允許的事情。
7. 俄羅斯為何佔領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
烏克蘭尋求加入北約,置身於西方軍事保護下。在俄羅斯看來, 後蘇聯空間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版圖已日益碎片化, 俄羅斯當下和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的首要利益就是維系歷史形成的俄烏特殊關系,確保烏克蘭至少不直接被納入西方的勢力范圍,從而阻止西方在歐亞大陸的東進速度,維系俄羅斯大國的地位。
俄羅斯政府佔領克里米亞和謀求東烏克蘭主要目的就是藉此打壓現烏克蘭政府,為自已贏得更多的戰略空間,增加與烏克蘭現政府、西方國家間談判籌碼。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原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加盟共和國。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
8. 俄羅斯為什麼可以通過波羅的海和黑海到達大西洋
波羅的海是北歐重要航道,也是俄羅斯與歐洲貿易的重要通道,是沿岸國家之間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從彼得大帝時期起,波羅的海就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重要出口。俄羅斯與伊朗、印度等國合作醞釀連接印度洋和西歐的「南北走廊」規劃也是以波羅的海為北部終點。
黑海向西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與地中海相通,向北經刻赤海峽與亞速海相連。北岸為烏克蘭,東北岸為俄羅斯,喬治亞在其東岸,土耳其在南岸,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在其西岸。
都與俄羅斯接壤的
9. 俄羅斯為什麼要佔領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半島有著俄國在黑海最好的軍港,是控制黑海並進一步奪取地中海控制權的關鍵,失去了克里米亞半島就意味著嚴重喪失制海權,地緣環境嚴重惡化,為了這個,日漸復甦的俄羅斯也要強硬了。
1.克里米亞地理位置極佳
俄羅斯面臨嚴重的「海洋困境,其面向北冰洋的漫長開放海岸線終年被海冰所包圍,只有西北的波羅的海有如聖彼得堡這樣的少數港口可以使用;太平洋方向只有東南的海參崴有一定價值;而領土上唯一直接面向溫暖海洋的港口,只有黑海沿岸。
黑海是一個封閉海域,出口是狹窄的土耳其海峽,而克里米亞半島處於黑海北面的中央。克里米亞之於黑海,就像海南島之於南海,它甚至比海南島重要得多,因為南海並非黑海這樣的封閉海域。這個半島控制在誰的手裡,誰就能最大程度控制黑海。
2.克里米亞略意義極大
俄國可以從黑海進入地中海,進而進入印度洋、大西洋的開放水域。這是俄羅斯的海洋之「窗」。回顧俄羅斯歷史,從誕生在北方極寒之地,沒有海岸線的莫斯科大公國開始,這個國家就一直為追尋大海而不惜流血。
而且高加索的石油早在冷戰時期就成為蘇聯的重要經濟支柱,今天這個支柱變得更加重要。俄羅斯一旦失去了克里米亞,這個支柱就會失去掩護,隨時可能被切斷,這是俄羅斯絕不可能允許的事情。
3.歷史上俄羅斯為克里米亞付出太多,不容放棄
葉卡捷琳娜女王在整整9次俄土戰爭後,才終於獲得了這令人目眩的獎賞。在她回顧自己成就的時曾說:「我兩手空空,來到俄國,現在我終於給俄國帶來了我的嫁妝,就是克里米亞和波蘭。」
為了阻止俄國進一步發展,英法兩國向俄國發動克里米亞戰爭。雖然英法聯軍打下了塞瓦斯托波爾,但這場戰爭仍未能從俄國手中奪走克里米亞。為了保住克里米亞,俄羅斯甚至賤賣了阿拉斯加,可見克里米亞在俄國決策者心目中的地位。
一戰後,沙俄倒台,蘇俄建立,迫切渴望退出世界大戰的列寧同德國簽訂了屈辱的《布列斯特合約》,允許烏克蘭獨立,卻不願放棄克里米亞。盡管克里米亞一度為德國佔領,但旋即在德國戰敗後被蘇維埃力量佔領。
俄國為克里米亞流的血已經足以把這片土地染紅,他們絕對不會不經流血就放棄這塊土地。
4.歷史上的一刀引發的沖突
只是在1954年,為慶祝標志著俄羅斯與烏克蘭「統一」的《佩里亞斯拉夫條約》簽訂300周年紀念,感情充沛的赫魯曉夫一時興起將原來歸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克里米亞半島作為「牢不可破的友誼象徵」贈送給烏克蘭。
這檔子事兒在當時看來也就是個左口袋進右口袋出的游戲,畢竟俄羅斯與烏克蘭同屬蘇聯。但赫魯曉夫當時絕對想不到,30多年後蘇聯這個牢不可破的聯盟會分裂成15個國家。
從長遠看,進一步歐化仍是烏克蘭未來政治走向的較大概率事件。一旦俄羅斯的勢力被親西方的烏克蘭清除出克里米亞半島。北約部隊就可能進駐塞瓦斯托波爾、刻赤等港口。
在沒有緩沖區的情況下,那裡的北約駐軍就會如同一把利刃頂在俄羅斯的軟下腹。這樣的場面一旦發生,俄羅斯南北交通將受到直接威脅,俄也將面對自二戰以來最為嚴峻的地緣政治局面。
在俄羅斯的精英眼裡,克里米亞半島絕不僅僅是個度假療養勝地,也不止於半島上數以百萬計的俄羅斯族同胞和以契訶夫、普希金為代表的俄羅斯文化積淀。
慣於地緣緩沖區戰略的俄羅斯決策層非常清楚克里米亞的地緣政治意義,以至於克里姆林宮願意以出兵的方式來「保衛」這個面積與海南島相仿的半島,不讓其成為西方國家反俄的最前線。
10. 在印巴克什米爾沖突中,俄羅斯為何站隊印度
國家之間的關系不僅是地域關系,而且也是利益關系。俄羅斯支持印度反對巴基斯坦的原因要回到前蘇聯時期,中、美、蘇三大國之間,中蘇交惡之後,在蘇聯時期蘇聯想要利用印度牽制住中國,而恰好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又是非常好的,相互支持和聯系。而當時的巴基斯坦和美國關系也不錯,蘇聯又和美國交惡。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就形成了俄羅斯支持印度反對巴基斯坦的現狀。
俄羅斯和印度的關系其實也就是在這個國際形式上的互相利用罷了。印度能夠大量的購買俄羅斯的軍事武器。而俄羅斯支持印度一方面可以與美國等歐美國家交好,同時能在一方面打擊與巴基斯坦交好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