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麽當時蘇聯要出兵阿富汗
1979年12月25日15時,前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揭開了蘇阿戰爭的序幕。在這場持續9年1個月19天的戰爭中,先後參戰的前蘇聯軍人共50萬,其中13833人陣亡,49985人受傷,6669人殘廢,312人失蹤,18人被押解到其它國家——這就是前蘇聯對鄰國「國際主義兄弟援助」的後果。
前蘇聯當局盡了一切努力,使這場戰爭的真相化為歷史的雲霧。現在,可以揭開有關內幕了。
只有柯西金不簽字
這場戰爭既沒有給當時年邁的前蘇聯領導人帶來速勝的桂冠,也沒有得到哪怕是「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贊揚,所以在陣亡將士的棺材一批批地空運回國之前,前蘇聯領導人對戰爭真相一直諱莫如深。
在前蘇聯後期的激進民主時期,公開了許多絕密檔案,於是人們才知道,出兵阿富汗的決定是蘇共中央政治局最有權勢的一幫人作出的,他們包括:總書記勃列日涅夫、書記處二把手蘇斯洛夫、克格勃頭目安德羅波夫、外交部長葛羅米科和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隨後政治局委員全體擁護,只有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沒有簽字,接著中央全會認同。
勃列日涅夫是從報上得知阿富汗政變的?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一名幹部曾長期在阿富汗工作,目睹了查希爾國王1973年被推翻和達烏德政府上台。他的看法是,使前蘇聯損兵折將的這場戰爭盡管沒有意義,但還是非打不可。當時處於半原始狀態的阿富汗部族爭斗不斷,曾面臨何去何從的嚴重問題:是走向文明,還是成為宗教極端主義的堡壘,這種勢力當時已滲透到前蘇聯中亞的幾個共和國。阿富汗也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激烈對抗的場所,前蘇聯支持的是阿富汗那些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勢力,而美國情報機關支持的是以希克馬蒂亞爾和拉巴尼為首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他們在鄰國建立了一系列培訓「聖戰者」的基地。
當時的阿富汗全國有4萬座清真寺和30萬毛拉(伊斯蘭教主持宗教禮儀的人員)。國家實際是由毛拉們統治的。1965年1月1日,以塔拉基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在喀布爾成立,但該黨很快分裂為塔拉基派和卡爾邁勒派。1978年4月7日發生軍事政變,達烏德被打死,國家由塔拉基、卡爾邁勒和阿明領導。
阿富汗政變是誰策劃的?美國說,這是「克里姆林宮之手」。前蘇聯隨即反駁:勃列日涅夫是從報上得知阿富汗政變的。
前蘇聯比美國早了兩小時
有一種流傳的說法:美國為報越南戰爭失敗之仇,把前蘇聯拖入了阿富汗戰爭。但事實卻是,美國自己差點捲入一場新的冒險。
在美國支持的伊朗政權被推翻、巴列維國王流亡國外後,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把美國人悉數趕出伊朗。伊拉克早在兩伊戰爭期間就與美國為敵。美國失去了在波斯灣地區的影響。於是,美國人把目光轉向阿富汗這一有重要戰略意義地區的關鍵點。但阿富汗顯然會投入前蘇聯懷抱,所以,美國情報機關動手了。
當時阿富汗政府硬按前蘇聯方式搞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的改革,結果反對派地位加強,逃往鄰國的難民越來越多。武裝匪徒則從鄰國侵入阿富汗,內戰爆發,其高潮是1979年3月15日在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發生的反政府叛亂。阿富汗政府只好請前蘇聯出兵。蘇共中央政治局於1979年3月17至19日討論了阿富汗政府的出兵請求,結論是:向阿富汗提供軍事技術和經濟援助,但不出兵。但是,此後數月內阿富汗領導20次請求前蘇聯出兵。
到1979年9月,阿富汗總理阿明利用西方特工部門的支持,控制了阿富汗。在他的指使下,塔拉基被殺,超過5萬名親蘇政治家和軍人遇害。前蘇聯面臨抉擇:要麼丟掉阿富汗,要麼軍事干涉。這時,阿富汗反對派已擁有4萬兵力,並控制了全國92%的領土,美國在波斯灣和迭戈加西亞島增加海空和快速反應兵力部署。
當年12月克格勃截獲的美國情報機關通話顯示,美軍空降兵准備在阿富汗登陸,以配合阿富汗反政府武裝奪取喀布爾。可以說,前蘇聯動手比美國早了兩小時。
「輪不到您教訓政治局」
1979年12月8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核心會議,經過反復斟酌,決定出動規模不大的兵力,即7.5萬至8萬名軍人。10日再次開會,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奉召到會。他反對出兵,理由是這些數量的軍人解決不了問題。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粗暴地打斷了他:「還輪不到您教訓政治局!您只須執行命令。」最終使前蘇聯領導停止猶豫的決定性因素是,北約決定在歐洲部署能打到前蘇聯縱深的中程導彈。
12月13日,以阿赫羅梅耶夫大將為首的前蘇聯作戰小組抵達毗鄰阿富汗邊界的鐵爾梅茲,25日15時,前蘇聯第40集團軍的步兵越過國界;27日,克格勃的「天頂」、「雷霆」和「穆斯林營」通過強攻佔領阿富汗政府大樓,阿明在戰斗中被打死;28日凌晨,前蘇聯108摩托步兵師佔領喀布爾所有重要設施。
『貳』 蘇聯當時為什麼要進攻阿富汗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很多歷史事件,雖然歷經歲月,歷經歷史長河,但是直到現在,很多歷史內幕都難以讓人知道,為此成為很大的謎團。最典型蘇聯當年為何要發動阿富汗戰爭,讓自己陷入泥潭,到現在都是撲朔迷離,不被外界知曉。
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想不明白,那麼蘇聯當年為何要打阿富汗戰爭呢?我們可能都想錯了,跟這三個國家有關。
蘇聯當年那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大國,其一舉一動都足以讓世界顫抖,堪稱強悍到了極點的。而蘇聯卻因為深陷阿富汗戰爭,難以自拔,最終拖垮整個國家,而最終國家解體。
所以對於這場愚蠢的戰爭,當年蘇聯為何要打,為何明知道是泥潭,為何要直接進入,到現在都讓人難以理解。
那麼蘇聯到底為何要打阿富汗戰爭呢?一般的史書,都會認為,蘇聯那是為了保住蘇聯支持的人民民主黨政權。
保住塔拉基政府,而且對於當時阿明總統的痛恨。所以自恃國力強大,而直接發動了戰爭,殺了阿明全家,為此進軍阿富汗。
這個原因我們都聽過,但是其實這個明顯不對,蘇聯那是超級大國,做出戰爭決策,絕不是為了支持個別政黨,痛恨某個總統,而做出愚蠢的行動的。
所以我們其實都想錯了,當時蘇聯之所以發動阿富汗戰爭,其實都是被逼無奈,主要跟三個國家有關。
第一,就是美國。
因為阿富汗作為歐亞大陸中心的戰略位置,所以美國那是一直垂涎三尺的。而阿明總統上台後,推翻了親蘇勢力,所以美國勢力迅速滲透阿富汗。
而且當時蘇聯克格勃得到的情報是,美國也在准備出兵阿富汗,一旦美國佔了阿富汗,無疑對蘇聯整個中亞安全和南下之路,都形成巨大的威脅和挑戰。
所以得到這個情報後,蘇聯果斷出兵,根據揭秘的文件,蘇聯軍隊的動作只比美國早了12個小時,足可見形勢緊迫。
第二,因為伊朗。
蘇聯和伊朗關系一直復雜,而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卻並沒有投靠蘇聯,來了個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將蘇聯也視為對手。
而且霍梅尼一心要輸出革命,而當時混亂的阿富汗那是最佳選擇。當時伊朗已經在向阿富汗南部滲透,所以蘇聯當時蘇聯害怕伊斯蘭政教合一制度蔓延阿富汗。
一旦如此,蘇聯臨近的中亞穆斯林地區,高加索穆斯林地區等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如果被伊朗連成一片,蘇聯的安全威脅那是非常巨大,這一點那是蘇聯害怕的。
所以蘇聯出兵,保住人民民主黨政權,也是為了遏制伊朗的革命輸出,這一點也很重要。
第三,因為我國。
從60年代開始,蘇聯就對我國很不爽,甚至一度爆發局部戰爭,蘇聯甚至大兵壓境,泰山壓頂。但是都沒有能對我國造成巨大威脅,所以蘇聯一方面鼓動越南不斷挑戰我國。
另一方面也想藉助阿富汗,形成對我國東西夾擊的態勢,而且直接威脅我國脆弱的西部安全,這一點也在蘇聯開打阿富汗戰爭的戰略考量裡面。
所以其實對於蘇聯來說,阿富汗戰爭那是保護蘇聯安全,戰略上必須要打的戰爭。而且在蘇聯看來是一箭三雕,但是最終開打後。
蘇聯卻發現,美國、伊朗、伊斯蘭世界,還有東方都聯合在阿富汗對抗蘇聯,為此讓蘇聯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最終拖垮蘇聯。
『叄』 1979年蘇聯為何出兵阿富汗
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我們常說戰爭和政治不分家,戰爭服務於政治,政治有時候又需要靠戰爭來服務;1979年12月蘇聯悍然出動軍隊入侵阿富汗,從此長達十年之久的阿富汗戰爭正式爆發,蘇聯也因為深陷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導致最終的解體。
因此,蘇聯悍然入侵阿富汗決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動,而是它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畢竟利益永遠是一個國家最至上的,蘇聯對阿富汗入侵也只不過是蘇聯為了在冷戰格局中,為了實現和美國爭霸全球的野心下一個犧牲品而已。無論是1979年的蘇聯入侵阿富汗,還是後來的美國入侵阿富汗,都是他們稱霸全球發動戰爭的借口,但阿富汗不愧被稱為“帝國的墳墓”,十年的阿富汗戰爭拖垮了蘇聯經濟,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這也是蘇聯自食其果的結果。
『肆』 為什麼當年俄羅斯要打阿~富~汗,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說一下
1979~1989年,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與阿抵抗力量之間展開的一場侵略與反侵略戰爭。亦稱阿富汗戰爭。
主要是蘇聯推行霸權主義,和美國爭奪世界霸權。這是當時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戰略。目的為為實現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從1973年起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1978年4月,蘇支持阿人民民主黨軍官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黨內部發生火並,政府總理 H.阿明殺死黨的總書記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總理。阿明上台後試圖擺脫蘇聯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系正常化。蘇擔心失去對阿富汗的控制,決定採取軍事行動並進行戰爭准備。1
979年8~10月,蘇聯派遣陸軍總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進行實地勘察,並以援助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馬扎里沙里夫、巴格蘭、赫拉特等戰略要地;同時以檢查武器為名封存阿政府軍的輕武器,拆除重裝備,使其失去應付突變的能力。隨後,蘇軍在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建立前方指揮部。
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進入集結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佔領阿北部地區。阿富汗人民在國際社會支持和援助下,與侵阿蘇軍和蘇聯扶植的政府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
『伍』 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對於阿富汗問題是怎麼說的
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1,俄羅斯社會對自己的歷史首先是蘇聯歷史問題存在著嚴重的歧見。2,俄羅斯國內不同政治集團和力量以歷史問題為背景在俄羅斯現今發展和未來方向問題上的爭論,特別是俄羅斯政府通過規范歷史教科書重建國家意識形態的努力。3,同西方國家以及同前蘇聯東歐集團國家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家關系經常因歷史問題產生齟齬和爭執。從普京到梅德韋傑夫總統,歷史教科書問題與紛繁復雜的俄羅斯歷史問題本身,始終困擾著俄羅斯社會,讓俄羅斯人爭論不休和莫衷一是。
俄阿關系的深遠淵源 在阿富汗問題上,俄羅斯是一個特別的角色. 它對阿富汗的作用持續不斷.自19 世紀俄羅斯征 服中亞後,阿富汗成了俄羅斯的鄰國,並且成為俄 羅斯繼續南下的目標和走廊.在19 世紀的一大半 ; 洶畫每 時間里.俄羅斯和英國為爭奪中亞進行了曠日持久 的較量,阿富汗是主要戰場之一.在阿富汗從英國 殖民保護下獨立的1919 年.俄羅斯即與阿富汗建 立外交關系,是第一個承認阿富汗獨立的國家.隨 後,俄羅斯與阿富汗簽署了友好條約. 從上世紀50 年代中期開始,俄羅斯(蘇聯) 與阿富汗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蘇聯向阿提供大量的 經濟和軍事援助,幫助阿政府培訓專家,訓練軍 隊,建設項目,逐漸把阿富汗納入它的勢力范圍. 1979 年,蘇聯出兵阿富汗,推翻了政變上台的反 蘇政權,並佔領了阿富汗.在整個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蘇聯(俄羅斯)是對阿富汗影響最大 的國家,它是阿富汗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援助 國,最密切的朋友.但蘇聯對阿富汗的佔領遭遇到 持續的抵抗,阿富汗成了蘇聯"流血的傷口". 1989 年,蘇聯被迫從阿富汗撤軍.兩年後,蘇聯 解體,新獨立的中亞國家橫亘在俄阿之間.俄羅斯 不再與阿富汗接壤.與此同時,俄羅斯陷入全面危 阿富汗問題 機,自顧不暇,它扶持的阿富汗政權垮台,它在阿 富汗的影響大大削弱. 1992 年,在納吉布拉政權被推翻後.俄羅斯 宣布承認阿富汗伊斯蘭國.同年,由於阿富汗內戰 的緊張局勢,俄羅斯暫停了駐阿大使館的活動. 1996 年,塔利班奪取政權.俄羅斯不承認塔利班 政權,對塔利班持公開的反對立場.俄外交部稱塔 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已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中 心"和"輸出好戰的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前進基 地",認為塔利班是"全球破壞性力量的突擊隊. 是對國際和平和安全體系的威脅".[1 俄羅斯仍承 認流亡的阿富汗伊斯蘭國政府,與其保持著聯系, 並向其提供援助.與此同時,俄羅斯支持聯合國制 裁塔利班,積極參與解決阿富汗問題. 塔利班政權倒台後.俄恢復了駐阿大使館的工 作.盡管俄在阿富汗已退居次要角色.但俄阿都有 意發展密切關系.2002 年2 月,也就是在阿臨時 政府成立後不久.俄外長伊萬諾夫即訪問了阿富 汗.同年,阿臨時政府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和政府 主席都訪問了俄羅斯.第一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法希 姆在2002 年2 月訪俄.這是第一個到訪的阿臨時 政府部長,他受到了普京總統的接見.俄同意向阿 富汗提供後勤和技術幫助,幫助阿組建職業軍 隊.2002 年3 月,阿臨時政府主席卡爾扎伊訪問 俄羅斯.兩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俄阿將在廣泛和 長遠的基礎上發展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關 系.兩國達成17 項協議,俄允諾將參與阿富汗的 重建.2002 年l1 月,阿外長阿布杜拉又訪問了俄 羅斯. 不過,俄阿關系的良好勢頭沒有延續,此後兩 國關系的發展速度不是很快,但兩國關系基本平 穩.俄保持著對阿一如既往的關注和支持. 近年來,俄阿總統雖然多次見面,但多是在其 他場合,相互正式訪問很少.卡爾扎伊在2002 年 後8 年未再訪俄,直到2011 年1 月才再次訪問俄 羅斯.2008 年,卡爾扎伊向梅德韋傑夫發出了邀 請,梅德韋傑夫也接受了邀請,但訪問迄今未成 行.[2 雙方外長保持著輪流互訪.阿外長在2006, 2008,2010 年訪問俄羅斯,俄外長在2007,2009 年訪問了阿富汗.此外,因參加卡爾扎伊的就職 典禮和喀布爾阿富汗問題國際大會,俄外長在 2009 年和2010 年到過阿富汗.在其他職能部門 中,俄阿保持聯系較多的是安全,禁毒和經濟 部門. 俄羅斯與阿富汗的經貿合作規模不大.雙邊外 貿長期徘徊在8000 萬美元以下.2007 年,俄阿簽 署了經貿合作發展備忘錄,但落實的效果不好.由 於存在阿富汗對蘇聯的債務問題.俄對阿投資受到 國內法律的限制.2008 年解決了債務問題.俄阿 貿易大幅增長2.8 倍,達到1.9 億美元.其中俄羅 斯的出口佔到1.75 億美元.俄對阿出口主要是燃 料,冶金,木材,建築材料,食品等.阿向俄出口 的主要是干鮮水果.2011 年1 月卡爾扎伊訪俄期 間,兩國簽署了經貿合作協議,相互給予最惠國待 遇,並計劃設立政府間經貿合作委員會.但總的說 來,俄羅斯在阿富汗的經濟存在較弱.這與阿國內 安全形勢有關,也與俄企業的競爭能力不強有關. 還受到俄與美歐關系的一定影響. 2003--2008 年俄阿貿易額(萬美元) 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金額約30008000 約3 俄羅斯參與阿富汗的經濟重建.油氣,電力, 工業,交通,基礎設施等是俄羅斯特別感興趣的領 域.阿富汗有油氣和礦產資源,蘇聯曾經在阿富汗 進行過勘探和開發,並發現了一些石油,天然氣, 銅礦等儲藏.蘇聯時期,阿富汗曾向蘇聯輸出天然 氣,現在俄羅斯希望重新進人阿油氣和礦產領域. 在1950--1980 年代,蘇聯幫助阿富汗建設了國際問題研究 個項目,包括發電站,飛機場,油氣設施,公路, 工廠,學校等等.[3 例如,阿富汗四個國際機場中 的三個都是俄羅斯幫助修建的.俄羅斯優先考慮的 是承擔對這些項目的現代化改造.目前,俄在阿的 最大項目是納格盧水電站改造,這個水電站由蘇聯 在1966 年幫助建造.改造應在2010 年下半年完 成,項目金額為3250 萬美元.[4 這一項目完成後, 可保證喀布爾50%的電力需求.此外,俄羅斯還 承建了一些小型水電站的建設.以及其他一些不太 大的項目.俄羅斯擬參與一些新的項目,包括修建 新的水電站,恢復興都庫什山的薩朗隧道等. 還應該指出,俄羅斯十分重視教育合作.教育 是俄在阿富汗的重要"資產".在蘇聯時期,大量 阿富汗青年在蘇聯接受教育,蘇聯也在阿富汗興建 了不少教育設施,推廣蘇式教育,例如喀布爾工學 院就是由蘇聯援建的.這所大學現在每年仍有幾百 名懂俄語的學生畢業.在阿富汗政界和社會上層, 也還有不少人可以說俄語.現在俄希望重返阿教育 領域.幫助阿富汗發展教育,在中學和大學推廣俄 式教育體系.同時,也接受更多阿富汗學生到俄羅 斯留學. 在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方面,2o02— 2008 年.俄提供的援助超過3000 萬美元.2009 年.俄開始執行一項新的1100 萬美元的援助.[5] 阿富汗對蘇聯有110 多億美元的債務.2007 年, 俄免除了其中的100 億美元.俄原打算有條件地注 銷這筆債務.即如果阿放棄提出對蘇聯佔領的物質 賠償要求,俄就免除剩餘的債務,但俄在2010 年 勾銷了全部剩餘債務.[63 俄官方認為它對阿的援助 是120 多億美元,這是把免除的債務包括在內了. 安全和禁毒是俄阿合作的重要領域,兩國在這 一 領域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應該指出的是,俄 阿安全合作有一部分是在俄羅斯與北約的框架下進 行的.俄羅斯向阿富汗提供軍事技術援助,包括機 場設備,飛機維修,通訊器材,輕武器裝備,軍事 培訓等.俄羅斯還准備向阿富汗提供直升機和訓練 飛行員.從2002 年到2008 年,俄為阿軍隊建設提 供了2 億美元援助.[7 俄在阿設有聯邦禁毒機構代 表處.2009 年,俄阿簽署了禁毒合作協議.阿還 被邀請作為觀察員參加集安組織以打擊毒品為目標 的"通道"軍事演習,並設有集安組織一阿富汗禁 毒工作小組.在俄羅斯一北約委員會的框架內,在 俄建立了禁毒警察訓練基地,為阿富汗等國進行人 員培訓 俄羅斯在阿富汗的利益和政策 俄羅斯首先是從安全的角度看待阿富汗,包括 俄國內安全和中亞地區安全.俄仍把中亞看作是它 的"影響范圍",而且中亞與俄南方相連.俄高加 索地區和中亞與阿富汗處於同一個安全帶,它們的 安全捆綁在一起,難以分開.俄既擔心阿富汗向周 邊地區輸出不穩定.也擔憂阿富汗的宗教極端主義 向俄羅斯擴散.俄現有2000 萬左右穆斯林居民. 佔全國總人口15%上下.[8 與穆斯林的關系是俄羅 斯的重大社會問題.俄羅斯的族際關系復雜,且有 惡化的趨勢,尤其是與高加索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 少數民族.2010 年在莫斯科市中心發生的大規模 騷亂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在這種背景下,宗教極端 主義的傳播具有極大危險. 毒品是俄羅斯的重大社會和安全問題.俄已把 禁毒上升到國家戰略.2010 年6 月,俄總統簽署 了《俄羅斯2020 年前禁毒戰略》.梅德韋傑夫表 示:"我們把吸毒視為威脅我國發展和人民健康的 【 3 】 蘇 聯 幫 助 阿 富 汗 建 設 的 全 部 項 目 名 單 [81 這一數據是經常被採用的估計.俄羅斯獨立後在2002 年和2010 年進行過兩次 人口普查,2010 年普查的結果尚未公布.俄羅斯族居民 出生率低,而穆斯林居民的出生率高,居民數量增加快,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變化. 有看法認為,按照目前的速度,幾十年後穆斯林居民可能超 過俄羅斯族居民. 38 瞎麟褥霸旃究啦重瀚期 阿富汗問題 嚴重問題.,,【9] 俄羅斯毒品的主要來源是阿富汗.俄官方估 計,僅僅是在阿富汗北方,就有約500 個面向俄羅 斯的毒品窩點.[1∞有研究認為,阿富汗毒品的大 約25%進入俄羅斯,這約合每天4 噸鴉片,其中 絕大部分都留在了俄羅斯.俄全國有大約250 萬吸 毒者,名列世界第一.每年俄羅斯約有3 萬人死於 毒品.[1 婦俄對阿富汗毒品問題極其重視.甚至把 它看作是比恐怖主義更危險的威脅. 俄羅斯在阿富汗也有地緣政治利益.從這一角 度,美國在阿富汗和中亞的軍事存在是核心問題. 雖然俄支持美國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但美國的 軍事存在特別是在中亞的軍事存在一直是俄羅斯的 心病.此外,俄關心它在阿富汗的地位.俄不能接 受被排擠出這個戰略上極為重要的地區.在阿富汗 問題的安排上.俄不僅要參與,而且要佔據重要的 一 席之地. 自2009 年以來,俄對阿政策明顯趨於活躍.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內的原因.隨 著時間的流逝,俄在阿富汗的"傷口"逐漸癒合, 不論是精英階層還是普通民眾,對阿富汗戰爭的 慘痛經歷已開始淡漠.不僅如此,從正面理解那 段歷史的現象開始出現,或者說,那段歷史正在 從"負資產"變成"正資產".俄開始強調俄阿 的歷史友好.贊揚蘇聯在阿進行的大量建設,宣 傳蘇聯幫助阿富汗取得的進步.2009 年是蘇聯 從阿富汗撤軍20 周年和俄阿建交90 周年.俄羅斯 舉行了紀念活動,並在莫斯科舉辦了第一屆俄阿 論壇.阿富汗副總統哈利利率龐大的代表團出 席.分析家發現,現在的情形與過去大不一樣了, 雖然俄羅斯不否認對阿富汗的入侵,但"l980__ 1990 年代的屈辱部分地抹去了:集體記憶被修復, 意識形態沖突被淡化,對蘇聯時期強大的懷念在 增長".[1 俄對阿政策積極的另一原因是國際方 面的.這主要與阿富汗形勢有關.2009 年3 月, 美國推出了新阿巴戰略,這一戰略意味著美國承 認不能消滅塔利班,並准備從阿富汗逐漸撤軍. 俄對2014 年後阿富汗形勢將如何變化也沒有把 握.它對俄羅斯將是嚴峻挑戰,形勢迫使俄羅斯積 極行動. 分析認為.俄在阿富汗問題上已不滿足於繼續 跑龍套.它准備作為一個獨立角色發揮作用.[1.]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俄羅斯是在為美國撤軍做准 備.這種准備包括多個方面.其一是國內准備,使 社會在心理和政策上支持俄羅斯重返阿富汗.其二 是加強與阿富汗的雙邊聯系.直接影響阿富汗的發 展.卡爾扎伊訪俄是雙邊聯系加強的最新表現,這 也是阿總統第一次正式訪俄.梅德韋傑夫總統說, "2014 年後阿富汗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證國家的安 全和獨立.對此,俄羅斯准備給予實質性的幫 助".[1 俄駐阿大使表示:"除了軍事存在外.俄 羅斯准備參與幫助阿富汗的一切形式".[1 俄總統 對阿富汗的首次訪問也有可能在近年實現.其三, 加強在中亞軍事存在和軍事反應能力,以應對中亞 和阿富汗發生不測.2009 年,在集安組織的框架 內建立了第一支快速反應部隊.這支部隊的主要活 動區域是在中亞.與此同時,許多跡象表明俄在努 力加強它在中亞的軍事存在,特別是在吉爾吉斯斯 坦和塔吉克.有消息說,俄有可能在吉建立第 二個軍事基地.其四,積極幫助美國順利實施新阿 巴戰略. 俄羅斯對阿富汗未來的政治定位有明確立場, 這就是獨立和中立.也就是說,阿富汗不應成為任 何國家的附屬.不應為任何外國所控制.也不應實 這一數字是俄媒體引用俄麻醉葯品管理總局局長伊萬諾夫的說法,但阿政府 認為這一數字過於誇大,實際數量遠沒有這么多.
『陸』 近代史中俄國為什麼要援助中國人
第一,俄國曾與中國交好,而且曾在中國一窮二白的時候不遺餘力的幫助中國,雖說後來鬧翻了,但是當初的那份情誼是如何也無法抹殺的,相比日本,似乎長久以來就因為種種領土矛盾而糾纏不休,所謂世仇,上升到國家角度同樣適用。
第二,結合不同時期的國際環境,中國也不可能與俄羅斯明面上撕破臉,先不說中國在某些軍事領域需要借鑒俄羅斯的先進技術,單是論及位處唯一可以和老美抗衡的優勢地位,中國都絕無可能與俄羅斯徹底鬧翻,鶩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大家都懂,而美國絕對相當樂意去當那個樂享其城的漁翁,而身為深諳國際格局的中俄高層絕對不會讓此類事情發生。
第三,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對於美國的依賴絕對遠超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這也就醞釀成一種暗地操控,邊緣傀儡的曖昧意味,所以日本對中國採取的種種態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的想法,兩強相爭絕對不會上升到桌面戰的地步,因為彼此雖看不順眼,但又有所忌憚,順理成章的日本就成了雙方表明各自態度的橋梁,以防面對直接唇槍舌戰或荷槍實彈交鋒後帶來的始料未及的惡劣結果。
如果中俄真的鬧翻了,就不僅僅停留在唇槍舌戰的層面了,原子彈很可能派上用場。
很多時候,民眾仇恨並不能與政治因素直接扯上關系,因為作為底層民眾,他們的在乎往往來源於自身情感的受傷。
比如有關釣魚島的問題,民眾感覺被一個國土面積僅僅是中國幾十分之一的日本如此欺負,是一件極其羞恥的事情,況且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國,完全可以拿出些強硬態度,而不是一味的譴責,更有人不住的高呼訴諸武力。
當一個人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總會不顧一切的想給對方些顏色看看,此類舉動有時必要,但是很多時候並不能得到其想要的結果,一旦造成嚴重後果,這種行為便成了一種名為沖動的東西。
顯然在面對很多外交問題時,多數中國人都表現出了沖動的一面,想想如果中國對日動武,美國勢必會出面調停,有所偏頗還是其次,一旦中國對日宣戰,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絕對會受到影響,軍事實力下滑,國防受損,假如這些狀況一起發生,你想那些對中國一直虎視眈眈的大小國家會給我們留一條活路嗎?
而所謂的國際政體和組織真正意義上完全是依附於弱肉強食的原則的,想想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是了,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講政治因素歸成民族仇恨的誘導,但是它絕對不會因為民眾仇恨的膨脹而失去它最理智的判斷。
『柒』 20世紀末 蘇聯為什麼要出兵阿富汗
20年前,1979年12月27日深夜,前蘇聯特種部隊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向戒備森嚴的總統府發起突然襲擊,靠謀殺前總統奪權上台的阿明在蘇軍夜襲行動中喪生,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由此拉開序幕。
時至今日,前蘇聯緣何兵發阿富汗仍然是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前蘇聯地區的歷史學家們日前在報刊上發表評論認為,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蘇聯並沒有任何對阿富汗內政進
行直接武裝干涉的理由。當時,阿明在阿富汗已大權在握,不僅成了人民民主黨的領袖,而且還登上了總統寶座。此前的1979年11月14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高層發生內訌,據說,黨內2號人物阿明與總統塔拉基龍爭虎鬥,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塔拉基總統決定除掉阿明之際,阿明的手下行動在先,將塔拉基擊斃。事發之後,莫斯科雖然相當惱怒,但仍一如既往地支持多年來一直靠蘇聯援助度日的喀布爾政權。
阿富汗政權內部的權力斗爭並未使蘇聯對阿政策發生改變。阿明不過是受到莫斯科支持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領導人之一,他甚至與前任總統塔拉基一樣,一直要求莫斯科向阿富汗派遣部隊,以鞏固正受到強烈沖擊的政權。
喀布爾的革命者在1979年3月就曾請求蘇聯出兵。3月15日,在距蘇聯邊境僅70公里的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傑拉特,阿富汗政府軍第17師發生嘩變。第二天,3月16日,總統塔拉基便向莫斯科請求蘇軍進駐阿富汗。3月17—19日,蘇共中央就此問題舉行特別會議。蘇共高層就阿富汗總統的請求,整整討論了3天。除了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外長葛羅米柯、國防部長烏斯基諾夫、克格勃主席安德烈波夫都是這次會議的主角。盡管蘇共決策層拒絕了阿富汗總統即刻出兵的請求,但是,會議確定的基本原則卻對後來事態發展的走向至關重要:決不放棄阿富汗。
包括使人民民主黨掌權的4月革命事件在內,阿富汗在1978年4月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蘇聯當局備感不安。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莫斯科就在阿富汗苦心經營,一直奉行對各派政治力量一視同仁、不偏不倚的基本原則。對莫斯科來說,喀布爾掌權者的姓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蘇阿關系能夠穩定發展。到了70年代,蘇聯的經濟援助占阿富汗全部外援的70%,任何一任阿富汗當權者都指望在蘇聯的援助下改變這個荒原國家的現狀。眾所周知,英國人曾三次與阿富汗交手,巴基斯坦與喀布爾的關系也相當緊張,然而,無論是沙皇俄國,還是此後的蘇聯,都稱得上是阿富汗的好鄰居,至少不曾有過重大沖突。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蘇聯改變了自己對阿富汗一貫平穩的政策,突然出兵阿富汗呢?出兵阿富汗又為何要從襲擊總統府下手?受這類問題困擾的可能並不僅僅是歷史學家。因為,弄清這一問題至今仍有現實意義。20世紀70年代,冷戰陰雲籠罩全球,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明爭暗鬥,在全球爭奪勢力范圍。回想當年,如果非洲某地出現了親蘇政權,那麼,該地區很快就會崛起親美勢力。就當時情況而言,蘇聯南部邊疆算是風平浪靜,原因很簡單———美蘇兩霸已分割好了各自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
當時,巴列維王朝統治下的地區大國伊朗是美國的可靠盟友。莫斯科則與阿富汗關系密切,同時與巴基斯坦和印度也都保持特殊關系,盡管印巴之間一直是對手。平穩均衡的地緣政治關系被伊朗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所破壞。伊斯蘭革命摧毀的不僅是巴列維王朝,而且還有該地區已經運行平衡的安全體系。美國在伊朗喪失了曾經擁有的一切,蘇聯也絲毫未能佔到便宜。霍梅尼在趕走親美分子的同時,也沒給親蘇左派任何機會。
莫斯科認為,在伊朗蒙受損失之後,美國肯定要用另一種方式進行補救,而美國人將要採取的行動,必然會使蘇聯的地緣政治利益受到損害。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1979年9月14日,從喀布爾傳來的消息說,塔拉基總統要擺鴻門宴殺掉阿明,結果是阿明提前動手,要了塔拉基的命。這一突發事件使莫斯科深感憂慮和不安。阿富汗政局不穩將影響整個地區的穩定。對阿富汗內部來說,阿人民民主黨內的內訌促使國內反動派力量迅速增長,進而使喀布爾的形勢更加復雜。此外,1979年11月4日,德黑蘭發生攻打美國大使館事件,美國駐伊朗外交官在長達14個半月的時間里一直作為人質被關。華盛頓氣急敗壞,甚至要採取冒險手段,用特種部隊搶回人質。但這一行動最終在伊朗的沙丘上流產,並因此導致國內政治危機。伊斯蘭革命看來真讓美國人陷入瘋狂境地,居然派空降部隊到德黑蘭去冒險。在這種情況下,莫斯科的確有理由認為,美國完全可能在阿富汗下手。
對克里姆林宮來說,阿明顯然是不穩定因素,此君完全可能轉向美國。正是蘇聯政治局的這一判斷決定了阿明的命運。作出最後決斷的時間十分有限,蘇共中央來不及進行全面周密的考慮。美國隨時可能動手的擔憂最終使克里姆林宮失去了忍耐心。
出兵阿富汗,在自己的近鄰國土上大動干戈,這是莫斯科所有決策中最糟糕的方案。客觀上,這也讓華盛頓占盡了便宜。蘇軍坦克一開進阿富汗,地區局勢馬上變成了符合冷戰邏輯的狀態。被伊斯蘭革命搞得焦頭爛額的美國人終於找到了實實在在的對手。此時,華盛頓可以忘記自己在伊朗的失敗,全力以赴投入符合冷戰模式的行動——支持阿富汗境內所有與蘇聯為敵的政治軍事勢力。昔日伊朗作為美國盟友的位置由阿富汗取代。長達10年的阿富汗戰爭從此開始。阿富汗戰爭能否算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一個可以引起爭論的判斷,但是,任何人都會相信,塔利班是阿富汗戰爭的直接產物。
盡管阿富汗戰爭爆發已經是20年前的往事,然而事實上,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至今尚未真正結束。阿富汗這個人口不足2500萬的彈丸小國已經整整打了20年內戰。今日阿富汗仍然是戰火紛飛,國土滿目瘡痍,人民飽受劫難,整個國家彷彿返回到中世紀。如果不是隨處可見的坦克、高炮、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真是難以想像,在人類正在跨入21世紀門檻之際,在距中亞名城阿拉木圖僅1500公里的地方,竟有一個國度如此艱難地生存
『捌』 蘇聯從17世紀起開始入侵阿富汗,它是出於什麼目的
為了蘇聯的更好的發展,因為在17世紀,蘇聯雖然強大,但是總體來說,蘇聯的各個方面的發展還是需要很多的資源和生產力的。侵略阿富汗,可以說是一件對於蘇聯來說有很多好處的一件事。
每一次的戰爭的爆發,都是因為在搶奪資源。入侵阿富汗,也是為了掠奪資源。人類總是會為了自己不斷膨脹的慾望而去傷害別人的利益,同時也會因此而損害到自己。阿富汗尤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是一塊肥肉,蘇聯就是垂涎這塊肥肉的人,不把它吃到肚子里。蘇聯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玖』 俄羅斯為什麼要發動阿富汗戰爭其是導致其貧窮的原因嗎有其自身的地理原因嗎
自1919年阿富汗獨立以來,雖然名義上一直是獨立國家,但蘇聯卻不斷干預阿富汗的內政。1976年,達烏德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了政變,推翻了查希爾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國。1977年,達烏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但達烏德企圖擺脫蘇聯的束縛,這引起了蘇聯的不滿。1978年4月,蘇聯支持以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了軍事政變,推翻了達烏德政府。阿富汗國名被改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塔拉基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並兼任總理。塔拉基政府繼續執行親蘇政策,被蘇聯拉入了「社會主義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訪問蘇聯,雙方簽訂了《友好睦鄰合作條約》,有效期20年。條約規定,雙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互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上發展全面合作,為保證兩國安全、獨立和領土完整而進行磋商,經雙方同意後採取相應措施,繼續發展兩國間軍事領域的合作。締約雙方各自宣布,不參加旨在反對締約另一方的軍事聯盟或其他聯盟,不參加旨在反對另一方的任何國家集團以及行動或措施。
塔拉基在執政期間,國內矛盾錯綜復雜,政府重組不斷。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為政府總理,但他不受蘇聯所歡迎。蘇聯企圖聯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卻捷足先登發動政變,處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總統。阿明政府執政時期,國內政局動盪,而且人民黨內部也是互相傾軋。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蘇聯派遣8萬多人的現代化軍隊,大舉侵入阿富汗,佔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其他大城市,處死了阿明。之後,蘇聯扶植卡爾邁勒組成了親蘇政權,卡爾邁勒擔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阿富汗革命委員會主席和政府總理等職。蘇聯入侵後,阿富汗人民奮起抵抗。十幾支穆斯林愛國武裝在喀布爾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國的山區要塞展開了抗蘇斗爭。1981年,其中的幾個抵抗組織聯合成立了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並開始接受美國、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等國的軍事援助,在全國開展抵抗蘇軍入侵的斗爭。
蘇軍入侵阿富汗,還遭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1980年1月,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了《要求外國軍隊無條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決議。以後歷屆聯全國大會上,蘇聯都遭到各國的強烈譴責,要求蘇軍撤出阿富汗,實現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蘇軍進入後,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和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下,蘇聯被迫表示,願意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5月,納吉布拉代替卡爾邁勒,擔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一職。12月,納吉布拉被任命為革命委員會主席。第二年,又擔任了總統。198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蘇聯、美國、阿富汗喀布爾政權和巴基斯坦四國外長在日內瓦簽署了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協議。協議包括四項文件和一項關於聯合國提供監督的備忘錄,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爾政權互不幹涉內政、阿富汗難民自願返回家園,以及由美、蘇提供國際保護。協議還規定,蘇軍從1988年5月15日起,9個月內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2月15日,蘇軍按照協議規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聯合國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計劃,建議成立多黨政府。1992年4月16日,納吉布拉政權瓦解。28日,穆賈迪迪在喀布爾成立了阿富汗伊斯蘭國臨時政府。
『拾』 俄羅斯護送阿富汗難民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俄羅斯表示願意為這些人提供航班之際,希望美、英、加等國迅速回應,不要讓那些渴望離開阿富汗的難民再次失望。
其實對於一些國家來說,接納其中的一些難民也是應該的。就比如說美國,如果不是拜登堅決要求撤軍,阿富汗局勢也不至於變化得如此之快。並且在阿富汗,還有很多曾幫助過美國的翻譯等其他工作人員。
有數據顯示,之前大約有30萬阿富汗人隸屬於美國,為美軍服務,但是最後卻只有大約1.6萬人獲得了特殊移民簽證,並且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只接收了2000多名申請者,而那些沒有獲得簽證的人,只能繼續留在阿富汗。
另外,之前英國本來就承諾會為一些阿富汗人,尤其是那些曾幫助過英國的人提供離開阿富汗的機會。但是就在不久之前,卻發生了阿富汗警衛護送英官員前往機場後卻遭辭退的事,而那段時間正好又傳出了英國撤僑飛機空著飛出阿富汗的消息,簡直是狠狠地打了英國的臉。所以英方既然已經承諾會接收難民,那在俄羅斯的「幫助」下,英國這次再食言可就真的不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