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耳其作為美國的盟友,為什麼會購買俄羅斯的軍火
土耳其是典型的北約成員國,一直在中東戰場上為美國服務,但是美國似乎看不起這個小弟,不論是對他的國際關系還是向他出售的軍事武器,可能都比國際上的貴。而且之前對土耳其的經濟制裁也使得土耳其國內經濟大傷,而俄羅斯出手幫助了他,可能是土耳其想還一個人情,但也確實俄羅斯的武器很便宜,所以就背棄北約,投身於俄羅斯。
但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是典型的騎牆派,哪邊對自己有利就會倒向哪邊。國際形勢也是瞬息萬變,保不準哪天美國對土耳其的經濟封鎖撤銷了,武器收售上也放寬了要求,更何況土耳其還擁有著可以直接拿到F-35 的研發圖紙,這些利益都可能使得土耳其再次倒戈。
㈡ 印度欲從俄羅斯購買160架最先進的蘇57戰機,背後的原因都有哪些
印度想要從俄羅斯購買160架最先進的蘇57戰機,這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幌子。他們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打探一下關於蘇57戰機的進展問題,雙方進行一下交流,並不存在真正的采購情況。
而俄羅斯方面也表示,暫時不會大量的生產蘇57戰機,所以印度是不可能訂購160台蘇57戰機的。而印度這個國家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他們之所以頻繁的接觸,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印度方面想和俄羅斯交流一下關於蘇57戰機的情況。並且了解一下有關蘇57戰機的進展問題。對於這一次的談判,只是一個信息交流,並不是關於采購蘇57戰機的事情。
㈢ 中國現在的有那麼多先進武器,為什麼還要從俄羅斯買
一、中國軍事裝備依然有短板。
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軍事裝備中,中國短板部分是最重要的合作內容之一。譬如,中國在戰斗機的航空發動機方面一直處於劣勢,不能滿足我軍需求。考慮到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從俄羅斯購買先滿足需要就是一個合適選擇。
諸如此類的短板,如今我國雖然越來越少,但在我軍裝備領域仍然存在。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一些先進的軍事裝備都仍是常態。
二、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戰略與國防現實需求決定。
過去,由於我國軍事裝備長期落後於軍事強國,考慮到長期安全戰略需要和現實的經濟能力,中國軍事裝備研發採用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即,當我們研發出新的軍事裝備後,由於和軍事強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一般不會去過大批量地裝備,而是在小批量裝備後立刻投入新的改進和新裝備研發當中。這樣,我國就可以盡量節省軍費開支,加快軍事裝備的研發速度和進城,這樣的戰略有助於我國快速縮短與軍事強國在裝備領域的差距。
但是,如果不大批量裝備自己研發的、與軍事強國軍事裝備相對還較為落後的自主裝備,就得去購買更加先進的裝備,才能滿足我國的國防要求。在這個世界上,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軍事強國,都一直維持著對華軍事裝備禁運,我國實際上可以買到的軍事裝備只有俄制武器。
所以,購買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國軍事裝備的研發戰略和現實需求決定的。這種現實,在我國軍事裝備研發真正全面趕上軍事強國前,恐怕不會完全改變。當然,隨著我國軍事科技的進步和我國自給能力的增強,未來從國外購買軍事裝備會越來越少。
三、俄軍備瘦死駱駝比馬大,中俄軍事合作有很大互補空間。
俄羅斯雖然在蘇聯解體後一直靠吃老本過日子,但由於蘇聯的底子過厚,故哪怕吃了二十多年,迄今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除美國外,在軍事裝備領域最強大的國家。俄羅斯,的確屬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相比俄羅斯,中國軍事裝備的研發雖然追趕得很快,也在獨立自主和吸收他國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進步,但就整體而言,我國仍一直處於追趕狀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投入的研發費用也越來越多,我國的軍事裝備研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某些方面,中國在技術方面甚至已趕超俄羅斯。
基於上述現實,中俄在軍事裝備領域未來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譬如,中俄在直升機領域和打飛機領域的合作已經開始,在航天領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四、中俄全球戰略協作夥伴合作關系中,包括軍事方面合作的推進。
中俄是全球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中俄在發展兩國政治、經濟關系時也正在推進相適應的兩國軍事關系。兩軍在軍事合作領域的部分,就包括軍事裝備的合作。這種合作,包括軍事裝備共同研發的合作,當然也包括從俄羅斯購買軍事裝備。
過去和現在,主要是我們從俄羅斯買裝備,未來俄羅斯能從中國進口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也必然會出現俄羅斯從中國采購裝備的情況。當然,現階段,中國從俄羅斯購買武器,除滿足自身裝備需求外,也有對俄羅斯在政治、經濟領域支持因素存在。
在俄羅斯與西方正處於尖銳對立的情況下,中俄的軍事裝備領域加速合作,一方面是中國對俄羅斯在經濟領域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國也可借機將俄羅斯原來不太願意賣給中國的裝備買回來。譬如,過去俄羅斯不想賣給中國S400,擔心中國仿造。
如今,據報道,俄羅斯官員表示中國將成為S400的第一個外國用戶。而中國購買SU35,除了是要滿足中國的過渡需要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對俄羅斯在經濟上的支持,所以購買的架數並不多,據報道稱只有24架。
如果不出意外,未來中俄兩國展開共同軍事研發的領域會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軍事裝備領域與俄羅斯的差距越來越小,中俄在軍事裝備的互補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有巨大的軍轉民需求市場,中俄未來擴大軍轉民相關合作的空間巨大,相信未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壓力的增大,這種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㈣ 中國自己的j20和j31 戰斗機 都在試飛了 自己的四代都在研究 幹嘛還要買俄羅斯的蘇35【算3代半吧】
不是應付不了,可以說,購買蘇35是來過渡J20和J31服役所需的時間。
為什麼?中國利用對蘇27掌握的技術,在蘇27的基礎上自己造出了J11,隨後又推出J11B,J11B的戰斗性能也很好,具備很好的制空和制海能力,J11的艦載版J15現在已經成功在遼寧艦降落和起飛,可見出J15的優良性能。而J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3代輕型戰機,雖說是輕型,同級別戰機中J10的性能就很領先了,J10的對空和對地能力都不差,雖然航程短載彈少。而蘇35作為俄羅斯新研製的3代+戰機,肯定會採用更為先進的發動機和雷達技術,中國的雷達技術不亞於歐美,也不亞於俄羅斯,但我覺得中國采購蘇35,要的不是它的雷達這些,而是發動機。
蘇35的技術很成熟,中國可以在購買到蘇35後研究俄羅斯的技術,然後吸收,借鑒,再利用掌握的技術研製出比蘇35更為強的3代戰機。(不過……這個可能性較小)
外界猜測中國是迫於周邊局勢壓力才購買,實際上,中國只是購買了24架蘇35,24架蘇35起到的作用遠不如48架。通常來說,中國在以往購買戰斗機,如果只是單純地想需要戰斗機技術,那采購的數量就會很少,而如果是應對周邊局勢,那就會大批采購,采購24架一部分可以用來研究,另一部分就可以進行檢驗,檢驗效果好就要借鑒戰機技術。
此外,中國的3代戰機數量也不是很少,粗略統計少說也有500架(含J10、蘇27、蘇30和J11等),500架3代戰機基本可以應對未來戰爭了,如果中國是在進一步提高J11的作戰性能出現問題,采購蘇35也可以幫助中國解決這個瓶頸。
當然,J20和J31還只是試驗機,它離服役的時間還很長,蘇35是剛出來的,一般戰斗機在過了差不多10年時技術就會大幅落後了,中國計劃在2018年或2020年之前將四代機組成戰鬥力,這個時間差剛好也將近10年,而蘇35現在采購,可以應付這個過渡段,四代機組成戰鬥力,而蘇35又剛好到了過時期,或許中國采購蘇35還有這個目的= =當然,個人看法。 - -具體還是看中國的目的。
㈤ 為什麼中國在擁有殲-20之後,還要購買SU-35
眾所周知,俄羅斯繼承自蘇聯,擁有著十分強大且完備的航空工業體系,這也是俄羅斯值得驕傲的地方,這也是蘇聯給俄羅斯最豐富的遺產之一。在最近的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的空天軍更是有著不俗的表現,給曾經在車臣戰爭和俄格戰爭中有著差勁表現的俄軍賺回了一把面子。俄羅斯最近透漏給媒體的最新飛機著實讓大家欣喜不已。
除此以外,本來俄羅斯就裝備的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更是獨當一面,就連老牌空軍強國美國都不能輕視。目前,俄羅斯最新的工業科技核心當屬於風頭正盛的SU-57戰斗機,但是,除此以外,還有一款戰斗機被譽為俄羅斯的"鎮國神器"。沒錯,這就是大名鼎鼎的SU-35戰斗機。SU-35戰斗機被譽為"四代半戰斗機"。因為,憑借SU-35戰斗機的性能,他的戰鬥力無限接近於五代戰斗機,但是就是比純種的五代戰斗機,比如F-22、F-35等差那麼一點,所以只好屈尊於"四代半戰斗機"。
其實,SU-35戰斗機從蘇聯時期就開始研製,上世紀八十年代蘇霍伊設計局在原來的SU-27戰斗機基礎上,想要研製一款更加優秀的超機動戰斗機,這就是SU-35戰斗機前身SU-27M戰斗機,但是由於經費和技術問題,這款戰斗機的研製頗為不順。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繼續研發這一款SU-27M戰斗機。後來經過幾代俄羅斯航空人的努力,在原來SU-35戰斗機基礎上研製的最新SU-35戰斗機成功服役,並且與2014年服役於原來的俄羅斯空軍,現在的俄羅斯空天軍。
就在SU-35服役的第二年,中國就向俄羅斯訂購了SU-35戰斗機。這也是俄羅斯有史以來罕見的把現役的最先進的戰斗機賣出去。不過,更加令人不解的事是,當時中國已經擁有了殲-20戰斗機,為什麼還要買SU-35呢?
原來,中國擔心殲-20戰斗機不能盡快服役,特地購買了SU-35戰斗機以便戰斗機群快速成軍。不過現在看來,殲-20戰斗機成軍速度大大加快。現在,中國空軍在SU-35和殲-20的配合下,變得越來越強大。
㈥ 中國的空軍為什麼都是俄羅斯的飛機
因為這個主要是
由於國際形勢
造成中國空軍大多是俄羅斯飛機。
美國等西方一直對中國進行軍事禁運。
國際形勢又造成中蘇兩國成為盟友。
即使蘇聯解體之後,
也同樣成為了盟友。
但隨著中國自己技術的強大,
目前很多數字的飛機開始出現,
比如殲10等。
㈦ 中國都有殲20戰機了,為什麼還要買俄產的蘇35
中國都有殲20戰機了,為什麼還要買俄產的蘇35?
眾所周知的事情,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機,殲20已經服役了,作為最先進的一代戰機,起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國還向俄羅斯引進蘇-35戰機,並且還引進了不止一批,那麼中國從俄羅斯引進這款戰斗機值嗎?
其實解放軍目前的發展還是非常的迅速的,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軍,還是陸軍的發展速度無疑都是我們看的見的進步,還是很值得我們驕傲的!
(1、中國為什麼要在既定國產戰斗機項目順利推進,大批先進戰斗機陸續服役的時候還要引進蘇35呢?其實中國的考慮出於以下幾點,首先中國的外部作戰環境和壓力在加大,中國需要迅速補充戰斗機機隊,雖然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大約750架左右的三代戰斗機,但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擁有的殲7、殲8等二代機仍然高達近千架,此外1992至1998年到貨的蘇27戰斗機已經到壽需要替換,巨大的戰斗機需求量和缺口讓中國必須加快戰斗機生產能力,但戰斗機生產和普通工業品生產是兩種概念,需要提前進行生產材料和零部件安排和准備,所以這里就有一個需求矛盾,簡單講,我們急需大量戰斗機,生產來不及就必須外購。
2、蘇-35戰斗機是俄羅斯在蘇-27戰斗機研製和使用近20多年來,進行的一系列系統性的革新和改進,畢竟俄羅斯人比我們更了解蘇-27系列戰斗機,他們的改進經驗和設計思路,對中國來說都是珍貴的學習對象,中國雖然在蘇-27SMK戰斗機的基礎上,先是仿製生產出殲-11A戰斗機,接著又研製出國產化的殲-11B戰機,但總體上對原來蘇-27戰斗機的細節設計改動很小,畢竟我們對蘇27戰機的理解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而蘇-35將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3、俄羅斯受西方制裁中國通過軍工貿易體現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
4、矢量發動機)
㈧ 有俄羅斯媒體說:中國將會購買俄羅斯的蘇35戰機,中國不是有了自己國產隱形戰機了嗎為什麼還要買俄國的
中國要購買的蘇35BM戰斗機 是蘇35的最新型號。有兩個技術亮點是中國現役戰機不具備的。一是超機動能力。得意於蘇-35BM採用的117S推力適量發動機。俄羅斯試飛階段最新型的T50隱身戰斗機也使用該發動機。
二是新型相控陣雷達。蘇-35BM戰斗機因為採用了最新型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具備使用了R-37或KS-172超遠程空空導彈做飽和攔截的能力。
由於「雪豹」-E的功率峰值達到20千瓦,因此可以在400公里處探測到10000米高空3平方米RCS的目標,而其迎頭截獲距離至少達到350-400公里,尾追截獲距離至少為150公里,甚至可以在90公里外發現僅有0.01平方米反射面積的「超低可控測」目標,比如隱身飛機和巡航導彈。
通過購買蘇35BM不僅使中國空軍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種技術成熟可靠性能先進的多用途戰斗機。更可以通過引進後的消化吸收,促進中國國產版殲-11系列戰斗機的進步與提高。雷達和發動機技術都是對中國有重大借鑒意義的。
㈨ 我國既然能夠建造先進的戰斗機,為什麼還要進口俄羅斯的戰斗機呢
現在網上流傳中國要進口俄羅斯的蘇-35戰斗機,這些信息來源於俄羅斯方面,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確認,不管這個消息是否屬實,制約中國戰機發展的先進發動機和相控陣雷達兩大技術瓶頸還是客觀存在的,雖然我們的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0已經研製出來了,但實驗室研製和工廠化大批量生產不是一回事,因為在大批量生產的過程中,隨著製造人員的增加,和製造人員素質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產品質量問題,所以我們的渦扇-10還存在性能不穩定的缺陷,這也是我們還要大量進口俄制發動機的原因,我們只有先培養出一大批熟練,高素質的製造工人,發動機的自給才能過關,而且渦扇-10隻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技術水平,與現在的美俄先進發動機還有差距,至於戰斗機用的小型化主動相控陣雷達,我沒有聽到過中國已經研製成功並批量生產的確切官方消息,所以中國進口蘇-35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因為它有117發動機和相控陣雷達,值得中國借鑒,況且現在釣魚島,南海局勢緊張,中國急需先進的大航程大載彈量攻擊機,蘇-35是最好選擇,總之,中國可以研製先進戰機,但現在還不能批量化生產
㈩ 海外解讀印度尼西亞為何偏愛俄式戰機
根據俄羅斯官方最新發布的消息,其軍工企業已經開始執行向印度尼西亞交付蘇-35戰斗機的合同。這個合同的談判經歷足足兩年之久,主要的障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美國施壓不讓印度尼西亞購買俄羅斯戰斗機,另一種是印俄談判雙方對貨款的支付形式有很大的分歧。盡管遭遇重重挫折,但走到這一步可以說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
武器禁運造成印度尼西亞的F-16戰斗機因為缺乏零部件而全部趴窩,後來雙方的關系得到恢復,而且美國也幫助印度尼西亞升級早期型號的F-16戰斗機。但是,這段不愉快的經歷卻在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的武器貿易合作中打下了不愉快因子。俄羅斯的見縫插針,最終讓其蘇-27系列戰斗機在印度尼西亞空軍之中站穩腳跟。
其實,與其說印度尼西亞非常偏愛蘇-27家族的戰斗機,倒不如說它更看重出售武器的俄羅斯。近年來,俄羅斯不僅僅罕見地派遣太平洋艦隊的戰艦前往印度尼西亞,而且它的圖-95戰略轟炸機和伊爾-76運輸機也曾到訪,足以見得兩者的關系非同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亞並沒有完全斷絕同美國的武器合作,例如從其手中獲得升級到Block 52ID標準的F-16翻新戰斗機。
盡管印度尼西亞已經獲得美國的F-16翻新機,但現役機群中有10架是20世紀80年代末就已經交付的型號,機齡快要到壽。因此有媒體傳聞印度尼西亞將從美國另外購買10架F-16戰斗機,其單價為7500萬美元,比蘇-35要便宜不少。而且,印度尼西亞還計劃為韓國研發的KFX戰機投入20%的資金。目前看來,這存在不小的困難,因為印度尼西亞的防務開支已經亮紅線了。
印度尼西亞購買蘇-35戰斗機也有性能方面的考慮,畢竟它是一種號稱3.5代的戰機,用於對付早期型號的三代機有不小優勢。再加上印度尼西亞不想把武器采購放入同一個籃子里,防止重蹈過去的覆轍,於是便有了這種「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