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柴科夫斯基是哪國人做出了什麼貢獻
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他的貢獻如下。
他的一生中有許多傑出的作品,其中包括歌劇10部,協奏曲4部,舞劇3部,除此以外,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八一二序曲》、《義大利隨想曲》以及《四季》等。
在他的眾多作品中,其代表作品有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後》,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
② 柴可夫斯基的簡介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於伏特金斯克市,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
個人重要履歷
1864年,從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
1867年,《第一交響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
1870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在莫斯科初次演出。
1877年,芭蕾舞劇《天鵝湖》首演。
1879年,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首演。
1880年,《義大利隨想曲》首演。
1888年,《第五交響曲》在聖彼得堡首演。
1890年,創作歌劇《黑桃皇後》。
1892年,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在聖彼得堡首演。
1893年,創作《第六交響曲》;同年11月6日,逝世。
與梅克夫人的友誼
1876年,富孀梅克夫人經魯賓斯坦介紹認識了柴可夫斯基,決定從經濟上幫助這位受貧窮困擾的作曲家。此後14年,梅克夫人一直給柴可夫斯基以經濟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勵 。
1879年,柴可夫斯基在布賴洛夫散步時,突遇梅克夫人,但沒有說話。1890年,梅克夫人向在第比利斯的柴可夫斯基寫信宣告停止提供資助,斷絕了兩人的友誼。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③ 求問為什麼柴可夫斯基被稱為"俄羅斯音樂之魂"
柴可夫斯基(1840-1839)是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國維亞特斯基'省的一個貴族家庭,10歲在彼得堡法律學校讀書時,便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23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後到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1877年,他辭去音樂學院的教授職務,在梅克夫人的資助下,從事專業音樂創作,很多優秀作品便是這一時期所作的。柴可夫斯基作品繁多,最著名的有《黑桃皇後》、《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他的音樂真摯、執著,注重對人的心理的細致刻畫,充滿感人的抒情性,同時又帶有強烈的、震撼人心的戲劇性,具有俄羅斯民族特有的風格。濃重、豐富的和聲,顯示出作曲家本人的個性氣質,富有難以言傳的魅力,因而柴可夫斯基被譽為俄羅斯音樂之魂。
④ 柴可夫斯基是哪個國家的
俄羅斯。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譯為柴科夫斯基,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廣大知識階層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
柴科夫斯基雖不直接選取現實的政治生活、社會沖突等作為自己創作的題材,但卻通過自己對於時代悲劇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對光明理想的追求、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從創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創作傾向於表現對光明歡樂的追求和信心,後期則更傾向於表現深入的悲劇性。
(4)柴可夫斯基被稱為俄羅斯的什麼擴展閱讀:
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
1、《葉甫蓋尼·奧涅金》
抒情歌劇的典型作品。歌劇腳本的遣詞用字十分貼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詩,還有柴可夫斯基添加的音樂和戲劇元素。
劇情講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終生抱憾:當年玩世不恭地拒絕一名少女的求愛;還有草率激怒好友,導致在決斗中殺死對方。該劇有不少套全劇錄音,也經常在各地上演。
2、《天鵝湖》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4幕,作於1876年。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於民間傳說,劇情為:公主奧傑塔在天鵝湖畔被惡魔變成了白天鵝。
王子齊格費里德游天鵝湖,深深愛戀奧傑塔。王子挑選新娘之夜,惡魔讓他的女兒黑天鵝偽裝成奧傑塔以欺騙王子。王子差一點受騙,最終及時發現,奮擊惡魔,撲殺之。白天鵝恢復公主原形,與王子結合,以美滿結局。
⑤ 柴可夫斯基的美稱
柴可夫斯基是俄國著名音樂家。(1840~1893)生於貴族家庭,十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同年,被送到法侓學校去讀書,畢業後在司法部工作。他夲人並不喜愛這個職業1862年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後赴莫斯科音樂學院任較1877~1890年獲梅克夫人資助,擺脫繁重的教學工作,專心從事創作。他勤奮地工作,在音樂的各種體裁上都大顯身手,創作極其優秀的作品。如歌劇<奧湼金>,<黑桃皇後>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和<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悲槍(第六)交響曲>,<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他的音樂充滿內心情感和戲劇力量,不僅深為專業音樂工作者喜愛,而且也為廣大群眾所贊賞,如鋼琴曲<四季>、第一弦樂罒堹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舞劇<天鵝湖>選曲、<義大利隨想曲>等。
⑥ 柴可夫斯基是哪個國家的
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的。
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出生於俄羅斯維亞特斯基省伏特金斯克市的一個貴族家庭。柴可夫斯基作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
22歲時柴科夫斯基放棄工作,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創作,畢業後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在音樂創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做了一部《弦樂小夜曲》。
評價:
柴可夫斯基具備一種巨大的創造旋律的力量,這種力量構成了他的交響曲、歌劇和芭蕾舞曲的重心。至於說他的旋律質量有時還不夠均衡,卻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他是旋律的創造者,而這正是一種罕見而寶貴的才能。
⑦ 彼得·柴可夫斯基是誰有何作為
彼得·柴可夫斯基,19世紀俄國偉大的作曲家。由於在芭蕾舞劇創作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他被譽為「近代芭蕾舞劇的開拓者」。
柴可夫斯基誕生在俄羅斯的沃特金斯克。父親是烏拉爾地區礦山的督察官,同時也是一位音樂愛好者,常在家裡舉行音樂會。母親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喜愛音樂,擅長彈琴。在父母的影響下,柴可夫斯基也熱愛音樂,並顯露出非凡的音樂才華。他4歲學琴,6歲就成為演奏高手。
父母期望柴可夫斯基成為一名法官,送他去聖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司法部任文官。柴可夫斯基深感司法工作索然無味,對音樂的熱愛卻日益強烈,無法抑制。他決定利用業余時間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於是進入了音樂家安東·魯賓斯坦創辦的音樂班學習。後來音樂班升格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柴可夫斯基毅然辭掉司法部的職務,決心完全投身於所熱愛的音樂事業。在音樂學院他如飢似渴地學習,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畢業後,柴可夫斯基來到莫斯科,接受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尼古拉·魯賓斯坦的邀請,在他創辦的莫斯科音樂學院中擔任教授。
柴可夫斯基一面執教,一面創作。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作品,有歌劇《督軍》、《水妖》、《近衛軍》,芭蕾舞劇《天鵝湖》及第一、二、三交響曲等等。受當時俄國社會進步文化思想的影響,這些作品大都反映了俄羅斯的現實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以《第一弦樂四重奏曲》和《天鵝湖》舞曲最為著名。
早在1868年,柴可夫斯基與法國女歌唱家德基萊·阿卡特有過一段戀情。他們已訂好了婚期,不久發生矛盾,阿卡特撕毀婚約,棄之而去。這件事給了柴可夫斯基沉重的打擊,直到若干年後他還念念不忘這段舊情。
就在與阿卡特分手幾年後,柴可夫斯基與拚命追求他的女學生米留柯娃結了婚。但這是一場錯誤的婚姻。米留柯娃毫不關心柴可夫斯基,對他的事業也不理解。婚姻的失敗使柴可夫斯基一度企圖自殺,遇救後他借了一筆巨款才解除了這樁痛苦的婚姻。
柴可夫斯基在婚姻上的挫折,使他的身心受到沉重的打擊,此後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音樂創作中去。
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末經朋友介紹與富孀梅克夫人建立了通訊關系。梅克夫人熱愛音樂,經常周濟窮困的音樂家。當他得知柴可夫斯基由於經濟原因,還需要靠教書來維持生活時,便答應每年資助一筆不菲的贊助,以保證柴可夫斯基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作曲上。他們還約定僅以書信來往,永不見面。
梅克夫人對柴可夫斯基的贊助長達14年之久,但從未正式見過面。他們在信中無所不談,是心靈相通的密友。柴可夫斯基稱她為「能夠了解我的靈魂的友人」。
後來,梅克夫人由於深感忽略了對兒子的關心而停止了與柴可夫斯基的這種精神交往,柴可夫斯基由此非常難過。在他臨終前仍在念叨梅克夫人的名字。
由於沒有後顧之憂,柴可夫斯基的後期創作中有許多最成功的作品,比如說歌劇《黑桃皇後》,第四、五、六交響曲,芭蕾舞劇《睡美人》、《胡桃夾子》等等。此時柴可夫斯基的思想處於矛盾中,他一方面不滿沙皇統治,一方面又反對暴力革命,這種思想狀況使他的許多作品呈現出了悲劇性沖突。
1893年,英國劍橋大學為了表彰他在音樂藝術上的巨大貢獻,授予他榮譽音樂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在聖彼得堡指揮了他的著名的第六交響曲《悲愴交響曲》的首次演奏。幾天後他不幸傳染上了霍亂,於11月6日病故。
⑧ 歐洲偉大音樂天才柴可夫斯基到底是怎麼死的
德國的貝多芬去世之後13年,俄國誕生了一位音樂天才。
他的名字叫做: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譯:柴科夫斯基)。
李安的《斷臂山》在美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⑨ 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個人資料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又譯為柴科夫斯基,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個人資料吧!
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生平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英文:Pyotr Ilich Tchaikovsky/Peter Ilyich Tchaikovsky),中國樂迷親切稱之為“老柴”,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也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優秀作品與其一生的情感經歷密不可分。他的曲子織體飽滿,旋律優美,情感更富。
1840年5月7日,柴科夫斯基出生在維亞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莊。父親是一位礦業工程師,1848年遷家至聖彼得堡。1850年,柴科夫斯基入聖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並選修音樂課。師從Т.И.菲利波夫學習鋼琴。1859年從法律學校畢業,進入司法部任職,同時鑽研音樂。
1861年入俄羅斯音樂協會的音樂班學習。1862年在音樂學習班的基礎上成立了俄國第1所高等音樂學校──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柴科夫斯基成為該校第1批學生,在Н.И.扎連芭指導下學習和聲與復調,在А.Г.魯賓斯坦的指導下學習配器和作曲。由於司法部的職務與學習音樂之間的矛盾,柴科夫斯基幾經考慮,於1863年毅然辭去司法部的工作而完全獻身於音樂事業。
1865年,柴科夫斯基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作品為康塔塔《歡樂頌》(J.C.F.席勒詩),獲得銀牌獎。同年應Н.Г.魯賓斯坦之邀,柴科夫斯基來到莫斯科,任教於新成立的莫斯科音樂學院,並開始了緊張的創作活動。約10年時間,柴科夫斯基寫下了許多早期名作,其中包括3部交響曲鋼琴協奏曲、歌劇、舞劇、管弦樂序曲、室內重奏等。由於教學任務繁重,柴科夫斯基為自己不能以全部精力投入創作而苦惱。但為了經濟來源,他又不得不繼續擔任教學工作。
1877年7月柴科夫斯基和А.И.米柳科娃結婚。這是一個不幸的婚姻(米柳科娃以自殺威脅),柴科夫斯基為此極為痛苦,想自殺跳河卻未能成功,不久即離異。創作與教學工作的矛盾和婚姻帶來的不幸,使柴科夫斯基精神負擔沉重。
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品
柴可夫斯基生於1840年,在距離莫斯科1000公里的votkinsk小鎮度過童年,在他年幼的時候,有一次他彈完鋼琴後一直在哭泣,然後大聲嚷道:有音樂,有音樂!但周圍根本沒有音樂響起,他指著自己的頭說:遠離我!遠離我!在這里。後來的事實證明,音樂並沒有遠離柴可夫斯基,甚至他自己後來放棄公務員的職位,進行音樂的創作,之所以喜歡柴可夫斯基,是因為第一柴式悲劇的張力十分吸引人,第二點是因為柴式的音樂是一直基礎的美,即使不懂復調和聲照樣可以欣賞柴式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10歲的時候進入聖彼得堡的法學院就讀,他學習了9年,這里有嚴格的紀律和同性戀。他在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寫音樂,在這里還不懂音樂理論的他,留下了一首我的天才,我的天使,我的朋友的浪漫曲。
1874年,他完成了第一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來看望尼古拉·魯賓斯坦的時候,他彈奏了這首協奏曲,並希望得到他的建議。柴式回憶道:“我彈奏了第一樂章,沒有一個字,沒有一點評論。那是多麼的愚蠢和不能容忍,一個人為他的朋友准備了食物,他的朋友吃了,但沒有說一句話,說點什麼吧!看在上帝的份上,即使不表揚,請發表點意見。我增強自己的耐心,一直彈奏到最後。沉默了許久之後,他終於開口評價整個協奏曲,他覺得這首協奏曲完全沒有價值,提出很多修改的意見”,柴可夫斯基說:“我不會修改任何一個音符!”,然後義憤填膺的走人。
之後柴可夫斯基把這首協奏曲獻給了漢斯·馮·比洛,比洛去美國的時候,帶上了這首協奏曲,1875年10月25日,在波士頓首演,之後的一個月又在俄國上演,尼古拉·魯賓斯坦最終改變了自己的看法,這首協奏曲成為音樂會上的熱門曲目。基辛說他自己經常用柴一鋼協來試鋼琴,因為開頭的和弦太棒了!
莫斯科大劇院1875年委託柴可夫斯基創作《天鵝湖》,故事取材於俄羅斯古老的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里采爾編劇,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於原編導在創作上的平庸以及樂隊指揮缺乏經驗,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敗。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獲得了驚人的成功。
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人物評價
柴科夫斯基的創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下半葉處在腐朽的沙皇專制制度下,俄國知識分子對光明的嚮往,對黑暗現實的苦悶壓抑的感受。
他善於在矛盾沖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內心體驗。他繼承了格林卡以來俄國音樂發展的成就;又注意吸取西歐音樂文化發展的經驗,重視向民間音樂學習,他把高度的專業創作技巧和俄羅斯民族音樂傳統很好地結合起來,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強烈的戲劇性沖突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富於獨創性地有機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為俄國音樂文化和世界音樂文化作出了寶貴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