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為什麼能發射反衛星導彈

俄羅斯為什麼能發射反衛星導彈

發布時間:2022-09-27 14:53:06

① 反衛星武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隨著航天活動的蓬勃開展,空間也逐漸成了軍事爭奪的場所。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蘇聯就首先研製試驗了一種截衛星,也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反衛星武器。

這種反衛星武器利用空間雷來擊毀敵方衛星。它是將空間雷裝在一個小衛星上,用火箭發送到與目標相近的空間軌道上,然後逐漸靠近目標。當空間雷與敵方衛星交會時,利用自身爆炸產生的碎片來擊毀衛星。

美國很快也研製成一種反衛星武器。這種反衛星武器既可由地面運載火箭發射,也可從飛行在空中的戰斗機上發射。它的樣子很像個鐵皮罐頭盒,高約0.45米,直徑為0.3米,重15千克。當它進入敵方衛星軌道時,能以每秒12000米的速度去攔截敵方衛星,用碰直撞的方式將目標摧毀。

此外,有一種用爆炸的動能或碎片擊毀衛星的武器。它是在攔截衛星上裝載一枚類似於空對空導彈的微型「星載導彈」,當被攻擊的衛星進入射程以內時,就將星載導彈發射出去,擊毀敵方衛星。為了彌補制導和控制系統的不足,可以選用大面積彈頭,如核彈頭和人工碎片帶。在空間,核彈頭不像在大氣層內產生爆破或熱效應,但是它所形成的射線能產生多種破壞效應,可以在數十千米的距離上殺傷衛星。

② 世界上哪些國傢具有反衛星能力

具有獨立技術的有:中、美、俄三國中國用反衛星彈道導彈擊毀了一顆廢棄衛星,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究反衛星技術,實驗多次就不一一列舉了,俄羅斯用反衛星激光武器「致盲」了3顆美國的間諜衛星。

③ 美國和俄羅斯的反導能力如何,最大攔截彈道導彈能力如何

美國的兩種反導系統TMD和NMD,一個是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一個是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目前這兩個導彈防禦系統基本布置到位,可以對一枚導彈形成多層攔截,幾乎可以攔截目前所有飛行器,可以說美國是真正具備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的。備注,美國和以色列聯合開發的導彈防禦系統,是箭式火箭和愛國者配合,也具備很強的彈道導彈攔截能力。
俄羅斯的反導能力主要是繼承的蘇聯的基礎,目前主要依託S300和S400,它們主要針對飛機、戰術導彈、精確制導武器等,也具備一定的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但是和美國成體系的TMD和NMD,反導能力還是有所不足,尤其是針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
目前雙方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成功率都還是保密的,但是美國多次成功試驗了攔截導彈導彈,俄羅斯則差很多,你說的最大能攔截多少彈道導彈,我沒有辦法給出具備數據,因為本身也和導彈導彈的性能有很大關系,但是成功率俄羅斯一定差美國很多。
需要說明的有兩點:一、彈道導彈一般末端飛行速度很高,難以攔截,所以攔截主要集中在初始階段的攔截和中段攔截,因此早期預警很重要,這一點美國比俄羅斯強很多。
二、目前實戰之中攔截戰術導彈成功的案例有海灣戰爭愛國者攔截飛毛腿導彈,但是實際成功率並不高,算上科技的進步,針對彈道彈道的攔截能力還是有限的。

④ 世界軍事強國都擁有怎樣反衛星技術破解反衛星武器之謎

人造衛星被稱作太空之眼,自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全球共發射人造衛星大約6600顆,其中3600顆依然在太空中,大約1000顆仍在有效運行,他們在使人類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時,也在軍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那麼,就在今年三月底,印度宣布成功進行了反衛星試驗,一時間把人們關注的焦點再次拉回到太空中,那麼,什麼是人造衛星,什麼又是反衛星?它們是怎麼分類的呢?


自從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並設想在高山上水平拋出物體,當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點也會越來越遠,而當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物體就不會落回地面,便成為一顆人造衛星;300多年過去後,他的這一理論得到了證實。

今天在地球上方飛行著各種各樣的人造衛星,他們由人類建造,以火箭,太空梭等太空飛行載具已發射到外層空間,目前人造衛星種類多,數量龐大,分類也極其復雜,既可以按照功能分類,又可以按照用途分類,既能按照重量分類,又可以按照飛行方式分類。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法國,日本也相繼發射了人造衛星,衛星最初人類是把它用作通訊的工具,比如說傳遞一下信息,通過空中可以快速的進行向地球的另一端進行傳輸。

衛星對地球來說,它站得高,看得遠,用它來觀察地球是非常有利的,同時它能處理大量的資料,及時傳送到世界任何角落,這種快捷,准確的特點是衛星在軍事中的應用更加突出;衛星現在對於軍隊來講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裝備,過去可能在冷戰期間,整個航天實際上在美國和蘇聯都是跟軍事是完全相對應的一件事情。


軍用衛星按用途一般可分為偵察衛星,軍用氣象衛星,軍用導航衛星和軍用通信衛星等,在戰時,一些民用衛星也可以用於軍事用途,俄羅斯有142個衛星,其中85顆明確講是軍事衛星,也就是俄羅斯有超過六成是軍用衛星。

現在來講,無論是美國,俄羅斯或者印度,日本包括我國所有國家的軍隊,想要脫離衛星進行作戰,幾乎不可能,如果沒有衛星的話,部隊可能找不著路,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怎麼通訊。

隨著衛星對本國的軍事作用越來越重要,各國除了想盡辦法把自己的衛星變成「千里眼」,「順風耳」之外,如何把對方的衛星變成「瞎子」也成為各國同步爭相研發的另一課題。

近年來,隨著太空競爭的日趨激烈,各國都在積極打造本國的太空力量,而作為太空力量的重要的重要一環,反衛星武器也成為各國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其實,反衛星武器技術並不是什麼新東西?美國早在1959年就對一種實際系統進行過演示,蘇聯也在1968年試驗了第一種反衛星武器,那麼在冷戰時期兩個超級大國更是使出使出渾身解數,研究各種類型的反衛星武器,那麼現階段世界上主流的反衛星都有哪些方式?他們又是怎樣一個打擊流程呢?


隨著太空武器,特別是彈道導彈的發展,反衛星武器層出不窮,這些太空獵物追尋者仍在很近的距離上,利用各種武器將衛星擊毀,那麼反衛星都有哪些方式呢?

共軌式反衛星武器,是射入目標衛星的軌道,然後對目標衛星進行破壞,一般對目標採取貼身緊逼的方式,能幹擾破壞和摧毀,這種方式出現比較早,技術上相對成熟,反衛星衛星是共軌式反衛星武器的主要成員,主要用於摧毀中高軌道衛星,具有研發門檻低,周期短等特點。

早在上世紀70年代,蘇聯曾多次使用反衛星衛星摧毀目標衛星,發射後的反衛星衛星進入目標衛星軌道,利用自身攜帶雷達或紅外尋的裝置,搜索各個目標,最後變軌接近目標衛星,當處於攻擊范圍時,反衛星衛星引爆攜帶的高性能炸葯與目標衛星同歸於盡,或者通過布撒金屬顆粒氣溶膠囊摧毀目標衛星內部元器件,對其造成癱瘓。


除直接摧毀目標衛星外,使用太空飛行器捕獲目標衛星也屬於共軌式反衛星的手段,目前,共軌式反衛技術已經發展出多種樣式,在俄羅斯最新的共軌反衛計劃中,也設想由己方航天器將敵方衛星拋撒鋼球,以達到破壞的目的。

俄羅斯當年實際上叫做軌道戰斗機,就是等於殺手衛星,就是在軌道上面部署一些能夠摧毀敵方衛星的衛星,對於衛星或空間站,俄羅斯就是直接在衛星上裝23毫米炮,直接用23毫米炮把對方的衛星打掉。

直升式反衛星武器,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反彈道導彈,不過攔截對象不是彈道導彈,而是飛行高度更高的衛星,目前各軍事大國廣泛採用的反衛星導彈就屬於直升式反衛星武器。


直升式反衛星武器不進入標衛星的軌道,而是當目標經過上空時,對其進行瞄準攻擊,也不需要進行變軌,全程作戰只需幾分鍾,由於打擊目標都處於大氣層外,直升式反衛星導彈與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換句話說,能在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備反衛星能力。

不過直接上升時看似簡單,但並不等於建造和部署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用彈丸式彈頭殺傷衛星,攔截器應到達距目標不到100米的位置,考慮到低地軌道衛星在數百公里高的軌道上運行,速度高達7.5公里每秒,要想擊中它,必須要完成三項任務,發現並跟蹤衛星,接近衛星,然後將其破壞並摧毀。

定向能反衛星技術是指將激光,微波,粒子束等能量集中起來定向發射以摧毀衛星的技術手段,由於這類武器有著瞬發即中的特點,適合打擊衛星等高空高速目標,作為目前較成熟的定向能武器方案,激光武器受到的關注度最高,它具有攻擊速度快,費效比高,抗飽和攻擊能力強,擁有近乎無限的彈葯,以及殺傷手段多樣等諸多獨特的優勢。


C17和C130運輸機等大型平台上已測試過激光武器,並逐步將其小型化,最終可以在戰斗機和無人機上裝備使用,不過目前來看,由於技術限制,激光武器在小型化方面仍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與此同時,各國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也加緊了對高能微波武器的研製;微波武器則是利用高功率微波干擾破壞目標衛星上的電子系統,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而到破壞作用。

在實際對抗中,除對敵方衛星展開硬殺傷外,很多情況下還可以通過電子對抗,網路攻擊等手段對目標衛星實施軟殺傷。

自2000以來,各國相繼從破壞衛星感測器,通信設備,通信鏈路,供電設備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俄羅斯已部署范圍廣泛的陸基電子戰系統,裝備大量能夠干擾雷達和衛星通信的移動干擾器,確保在必要時能夠最大限度削弱對手在GPS系統,衛星通信和雷達等方面的優勢。


就在2019年3月27日,印度宣稱已經在太空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發射了一枚反衛星導彈,並且擊落了一顆近地軌道衛星,這顆衛星不是別人的,正是印度兩個月前剛剛升空就失效,價值上千萬美元的遙感衛星就在試驗發射後,有關國家警告說:印度摧毀自己一顆衛星的反衛星武器試驗,可能會在太空造成混亂,因為摧毀時所產生的碎片可能會碰撞到其他衛星,並形成連鎖反應。

不過印度稱特意在第一層大氣層及300公里的高度進行了這次代號為「女神力量」行動的試驗,以確保太空留下的碎片或其他物質在幾周內落到地面,不會留下太空碎片。

隨著衛星技術的進步,人造衛星的作用早已不單單是軍事用途,更與百姓生活息相關,導航,通訊,天氣預報,環境監測等等都與人類的生活聯系的越來越緊密,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加入到了開發和利用太空的行列,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太空並不是博弈的新戰場,和平的太空才是人類所需要的!

⑤ 反衛星技術的第一代反衛星武器

蘇聯既是最早發展衛星技術的國家,而美國是最早發展反衛星技術的國家。當時美國為了消除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對美國民眾所造成的恐慌,美國率先在世界上進行了攔截衛星的試驗,試驗於1959年開始。1959年6月19日,美國空軍一架B-52轟炸機向近地軌道發射了一枚〝Bold Orion〞衛星攔截彈,旨在摧毀軌道上已經報廢的〝Explorer 6〞衛星。〝Bold Orion〞衛星攔截彈從距衛星大約6公里的地方飛過,試驗以失敗告終。不過同年10月13日,美國又用B-47轟炸機再次試驗,這次成功命中目標,取得了世界上第一次反衛星試驗的成功。
美國人接連成功反衛星後,蘇聯人坐不住了。1961年3月,蘇聯第一種反導系統RZ-25發射了一枚V-1000型反彈道導彈,V-1000導彈的攔截原理是在高空引爆核彈頭。這一點在實際軍事情況下毫無用處,因為誰也不願意自己的核彈在本國上空爆炸。但由於這個時期的制導系統存在局限性,因此使用了核裝葯的攔截彈頭,以大面積的殺傷來抵銷制導不精確的缺點。俄國於1960年代在莫斯科部署了第一套有限的導彈防禦系統。這些早期的武器雖然可以對付衛星,但是由於使用核彈頭,也必然造成不分青紅皂白的大面積殺傷,因此被大家視為不完善的。
之後,一種更為野心勃勃的反衛星手段俘獲敵方衛星,進入視野。1962年12月,蘇聯航太科學家科羅廖夫提出研究雙座載人聯盟-A號宇宙飛船,但因經費問題遇到瓶頸,隨後他又提出聯盟號的軍用方案,即聯盟-п截擊飛船。1964年,聯盟-п雙人飛船進入積極研究階段,具體方案為:在發現敵人衛星後,飛船應近距離接近目標。這時一名宇航員走出飛船,在判明衛星情況後,可以選擇俘虜衛星或是將衛星摧毀。由於該計劃技術復雜,而且美蘇衛星都裝有自動毀滅系統,聯盟-п項目很快被放棄。
美國此時正在用太空偵察取代U—2飛行,因此很希望使其太空偵察任務合法化,讓蘇聯開放其太空,因此努力排除蘇聯用其反衛星系統攻擊美國偵察衛星的可能性,於是提出了與蘇聯簽署太空軍備控制協定。蘇聯也看到太空軍備控制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樂於接受太空軍備協定。1950年代晚期,美國在這方面的外交努力主要著眼於禁止所有的太空軍事行動,在蘇聯看來,這完全就是一種試圖對其領先的遠程導彈計劃的拖後腿花招,因此兩家沒有辦法談。1967年,美國調整了這一立場,放寬了有關條款的要求,於是,簽署協定的時機成熟了。盡管兩個超級大國對於如何驗證對方沒有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問題深感不放心,最終還是在當年簽署了外層空間條約,禁止在太空或太空天體上部署大規模殺傷武器,並且宣布在合作開發太空的精神。
這一時期,俄國唯一的反衛星系統是共軌反衛星系統(Co-Orbital ASAT)。這種系統包括一枚裝備常規彈頭的導彈,其基本機制是:在敵方衛星的地球軌道上升到達發射陣地上空時,將反衛星導彈發射進入與目標衛星接近的軌道;在一至兩個軌道的距離上,這枚重1400公斤的攔截彈頭將在彈上雷達的引導下實施機動,「俯沖」向目標衛星,並在一公里左右的距離上引爆,通過彈頭的預制破片摧毀目標。1963年到1972年,蘇聯對這種系統進行了試驗,共進行二十次發射(包括目標衛星和攔截彈),先後進行了大約七次攔截和五次引爆。試驗表明,該系統能夠在230至100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運作。蘇聯宣稱,該系統能夠有效作戰。1972年,蘇聯與美國簽署反導條約,旋即按照條約中關於「雙方承諾不研發、測試或部署反導系統」的規定,停止了對這一系統的測試。
據猜測,蘇聯同時也在發展電磁和激光反衛星武器。1975年10月,由於受到蘇聯西部地區某種光源的照射,美國衛星的紅外感測器發生過五例莫名其妙的「致盲」事故。美國官方解釋說,那些紅外光源是西伯利亞輸油管道沿線的火光,但一些評論家仍然相信蘇聯已經研發出一種基於激光的反衛星系統。
蘇聯在1976年恢復測試同軌反衛星系統,據報道這是它對美國發展太空梭的回應,蘇聯軍方認為美國太空梭是天基武器的載體。據報道,蘇聯針對單一軌道的目標衛星,通過對攔截彈實施機動,把攔截范圍擴展到最低160公里、最高1600公里,縮短了攻擊時間。該系統使用光學和紅外感測系統,取代了據認為存在問題的彈上雷達。人們相信,該系統此時已經可以進入運作。
從1978年到1982年,蘇聯繼續對其同軌反衛星武器進行試驗,大約每年進行一次攔截。隨後,蘇聯停止了對該系統的測試,但據認為它具有實際的戰斗能力。
這個時期,美國和蘇聯一邊進行反衛星技術研究,但同時顯然都把賭注押在反衛星武器控制談判上。

⑥ 彈道導彈打衛星,目前有幾個國家掌握了該技術,是什麼型號的導彈

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公開打過衛星。
美國打過兩次衛星,在1985年9月13日,由一架F-15飛機在高空發射了一枚ASM-135反衛星導彈,摧毀了一顆在555公里軌道上運行的老舊Solwind衛星。
另一次就是舉世矚目的中美打衛星比賽。2008年2月20日,美國一艘宙斯盾驅逐艦用一枚改進型標准-3導彈,擊毀了一枚在240公里高度運行的報廢間諜衛星。
蘇聯從1968年到1977年一共進行了20多次共軌反衛星實驗,也就是用一顆衛星自爆,來炸毀另一顆衛星,其中成功了大約7次。
俄羅斯沒有進行過反衛星試驗。
中國在2007年1月11日,用一枚陸基反衛星導彈(型號不明),擊毀了一枚在869公里高度上運行的報廢的風雲一號C衛星。

⑦ 蘇聯怎樣進行的反衛星武器試驗

蘇聯/俄羅斯據報道也研發了一種類型的反衛星武器,從米格-31飛機上發射。這種武器系統由於縮短了伺機發射時間,因而顯著減少了反衛星武器發射與摧毀目標之間的時間,所以是對同軌反衛星武器的一種改進。

⑧ 國際空間站咋了俄突然發射導彈,摧毀太空目標,美方:這是侵略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開始卯足了勁發展 科技 ,尤其在太空領域展開了追逐戰,不僅研製各類 探索 太空的航天設備,而且還出現了許多新型太空戰略武器。近日,俄羅斯突然發射導彈,摧毀了太空目標,一枚衛星被擊毀後在近地軌道上產生了大約一千多塊軌道碎片,期間有不少太空碎片兩度掠過了國際空間站,導致數名航天員不得不緊急避險,躲進了載人飛船,美國方面更是率先跳出來指責:這是侵略,這一危急景象頓時引得外界嘩然,國際空間站到底咋了?

原來,這次危機的根源是俄羅斯方面發射了一枚反衛星導彈,准確命中了一顆於蘇聯時期發射,但早已遭到廢棄的電子偵察衛星,然而,這卻引起了美國的不滿,該國航天航空局對此喋喋不休地指責道,國際空間站幾乎每隔一個半小時,就會靠近碎片區,俄羅斯的反衛星導彈試驗,威脅到了國際航天站以及太空物體的活動。且不說這其中是否摻雜著美國借機渲染緊張氣氛,故意誇大事實的成分,咱們先來看一下這種反衛星導彈的厲害之處在哪裡。目前,全球范圍內反太空武器主要的攻擊方式分為三種:直接上升式,共軌式以及地面站攻擊。而俄羅斯這次發射的直接上升反衛星導彈耗時短,不需要進入目標衛星的軌道,就可以直接摧毀目標。並且這類武器大多數都是針對高度在一千公里以下的衛星,還可兼具攔截近地軌道衛星以及中遠程彈道導彈的功能。

這次的碎片雲分布在高度為三百至七百千米的近地軌道上,而在400千米的高度運行著兩個空間站,其中就有差點被碎片撞到的國際空間站,如果真如美國所說碎片雲在以固定時間運行,那將會再次給國際空間站帶來危險。然而事後,俄羅斯方面表示,衛星碎片已經飛離國際空間站的運行軌道,危機暫且得到了解除。這也說明了美國只是在趁機向俄羅斯落井下石而已,畢竟該國並非是第一次就俄羅斯進行此類試驗,而對其口誅筆伐了。

美國這番大肆指責的行為,頗有賊喊捉賊的意味。該國在軍事領域一直都是「先發制人」,同時也是最早對直升式反衛星導彈進行研發和試射的國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航天局就曾利用一架F15A戰斗機發射反衛星導彈,擊毀了本國衛星,另外,該國現役的中段反導系統大部分都可以執行擊毀衛星的任務,比如其中作為主力的「標准3」導彈,就曾由宙斯盾艦發射並攔截了一枚即將進入大氣層,位於數百公里高度的報廢衛星,在一次次的試射當中,也製造了不少太空碎片,但往往這個時候,美國就以無危害的理由敷衍了事。

不得不說,美國的雙標嘴臉一直未曾改變過。除此之外,其國防部發言人柯比還表示,美國正在關注俄羅斯研發的各類武器,這些武器不僅會威脅美國利益,而且給其他航空大國帶來影響。顯然,美國這番表態又是在渲染俄羅斯威脅,並通過挑撥離間的手段,好堂而皇之地繼續推進自己的太空武器部署計劃,哪怕該國在太空攻防技術領域已經占據了優勢,並且還在繼續增加各類先進導彈,也要死命遏制住其他國家的發展。

實際上,太空碎片驟然增多,的確會增加空間站遭受撞擊的概率,不過,空間站也停泊著許多載人飛船,一旦遇到危險可在第一時間撤離至飛船,並且地面也有著時刻待命的飛船和火箭,也會在短時間內發射到太空維修空間站。總的來說,如今各國已經開始在太空領域不斷蓄力,宇宙中的人類活動也變得愈發頻繁,一味地進行對抗只會兩敗俱傷,而對於其它國家來說,積極研發更先進的技術,並將其應用在 探索 領域,才能讓自己真正掌握優勢,處於不敗之地。

⑨ 蘇美星球大戰的反衛星武器發展史

蘇聯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那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四十多年來,在美蘇(俄)兩國的領導下,曾經令杞人們憂心忡忡的太空軍事化(或者軍備化)一路高歌猛進,那塊曾經似乎碧藍無暇的天空如今已經遍布著軍事用途的精巧設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日益軍事化的太空,今天所謂的「新軍事技術革命」就基本上是一句廢話;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喜歡「新軍事技術革命」,那麼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幹掉那些在環地軌道上旋轉著的小小人造天體。控制住那些小東西的命運,我們就控制住了在技術上占優勢的敵人的前途。
反衛星(ATST)技術幾乎是跟衛星技術本身同步發展起來的。現今各太空大國的太空計劃基本上都包含著破與立兩個方面,就是保全自己,算計敵人。中國未來的太空戰略,也必須把反衛星放在一個重要位置。
蘇聯既是最早發展衛星技術的國家,也是最早發展反衛星技術的國家。早在1963年,它就開始實施一項反彈道導彈和太空防禦計劃,最初的目標之一,就是對付美國的偵察衛星。美國當然不甘落後,也實施了自己的反導彈和反衛星計劃,以反制蘇聯的地球軌道炸彈。但由於這個時期的制導系統存在局限性,因此使用了核裝葯的攔 截彈頭,以大面積的殺傷來抵銷制導不精確的缺點。俄國於1960年代在莫斯科部署了第一套有限的導彈防禦系 統。這些早期的武器雖然可以對付衛星,但是由於使用核彈頭,也必然造成不分青紅皂白的大面積殺傷,因此被大家視為不完善的。
美國此時正在用太空偵察取代U―2飛行,因此很希望使其太空偵察任務合法化,讓蘇聯開放其太空,因此努力排除蘇聯用其反衛星系統攻擊美國偵察衛星的可能性,於是提出了與蘇聯簽署太空軍備控制協定。蘇聯也看到太空軍備控制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樂於接受太空軍備協定。1950年代晚期,美國在這方面的外交努力主要著眼於禁止所有的太空軍事行動,在蘇聯看來,這完全就是一種試圖對其領先的遠程導彈計劃的拖後腿花招,因此兩家沒有辦法談。1967年,美國調整了這一立場,放寬了有關條款的要求,於是,簽署協定的時機成熟了。盡管兩個超級大國對於如何驗證對方沒有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問題深感不放心,最終還是在當年簽署了外層空間條約,禁止在太空或太空天體上部署大規模殺傷武器,並且宣布在合作開發太空的精神。
這一時期,俄國唯一的反衛星系統是共軌反衛星系統(Co-Orbital ASAT)。這種系統包括一枚裝備常規彈頭的導彈,其基本機制是:在敵方衛星的地球軌道上升到達發射陣地上空時,將反衛星導彈發射進入與目標衛星接近的軌道;在一至兩個軌道的距離上,這枚重1400公斤的攔截彈頭將在彈上雷達的引導下實施機動,「俯沖」向目標衛星,並在一公里左右的距離上引爆,通過彈頭的預制破片摧毀目標。1963年到1972年,蘇聯對這種系統進行了試驗,共進行二十次發射(包括目標衛星和攔截彈),先後進行了大約七次攔截和五次引爆。試驗表明,該系統能夠在230至100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運作。蘇聯宣稱,該系統能夠有效作戰。1972年,蘇聯與美國簽署反導條約,旋即按照條約中關於「雙方承諾不研發、測試或部署反導系統」的規定,停止了對這一系統的測試。
據猜測,蘇聯同時也在發展電磁和激光反衛星武器。1975年10月,由於受到蘇聯西部地區某種光源的照射,美國衛星的紅外感測器發生過五例莫名其妙的「致盲」事故。美國官方解釋說,那些紅外光源是西伯利亞輸油管道沿線的火光,但一些評論家仍然相信蘇聯已經研發出一種基於激光的反衛星系統。
蘇聯在1976年恢復測試同軌反衛星系統,據報道這是它對美國發展太空梭的回應,蘇聯軍方認為美國太空梭是天基武器的載體。據報道,蘇聯針對單一軌道的目標衛星,通過對攔截彈實施機動,把攔截范圍擴展到最低160公里、最高1600公里,縮短了攻擊時間。該系統使用光學和紅外感測系統,取代了據認為存在問題的彈上雷達。人們相信,該系統此時已經可以進入運作。
從1978年到1982年,蘇聯繼續對其同軌反衛星武器進行試驗,大約每年進行一次攔截。隨後,蘇聯停止了對該系統的測試,但據認為它具有實際的戰斗能力。
這個時期,美國和蘇聯一邊進行反衛星技術研究,但同時顯然都把賭注押在反衛星武器控制談判上。
1982年,美國宣布准備進行新一代反衛星武器的試驗,這就是空射型微型飛行器(Air-Launched Miniature Vehicle,簡稱ALMV)。F―15飛機從高空發射一種兩級火箭,將導彈直接射向位於近地軌道的目標衛星,通過沖擊力實施殺傷。這種殺傷機制被稱為「動能殺傷」,因為它是通過高速碰撞產生的動能來進行破壞的。作為回應,蘇聯/俄國據報道也研發了一種類型的反衛星武器,從米格31飛機上發射。這種武器系統由於縮短了伺機發射時間,因而顯著減少了反衛星武器發射與摧毀目標之間的時間,所以是對同軌反衛星武器的一種改進。
1983年春天,里根總統發表了「星球大戰」演講,宣布他將集中美國資源,用以研發一種大規模的導彈防禦系統。導彈防禦將包含幾種天基導彈攔截器。為了對此作出回應,蘇聯重新啟動了認真研究導彈防禦系統的工作。蘇聯還提出外交動議,建議禁止天基武器,並且宣布暫停試驗反衛星武器系統。
1984年,美國進行了兩次空射反衛星系統測試,發射了攔截彈,但是沒有針對目標。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針對衛星的發射是在1985年10月13日,摧毀了一顆在555公里軌道上運行的老舊Solwind衛星。此後,美國空軍繼續積極實施這個項目,計劃在次年進行一系列測試。然而,1985年12月,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和共和黨主導的參議院在其預算中列入一個授權法案,禁止對空射型反衛星武器對太空目標進行打靶試驗。這項決定通過之前一天,美國空軍剛剛將兩顆用於下一輪測試的目標衛星送入軌道。空軍繼續在1986年測試這種反衛星系統,但是執行了不準進行太空打靶的禁令。
這項反衛星系統禁令的效力在1986年得到延長,蘇聯也繼續履行其自願暫停反衛星試驗的承諾。1987年11月,白宮和國會對軍備控制條款談判後達成妥協,繼續延長該項關於反衛得測試的授權法案,但是允許軍方在蘇聯恢復其反衛星試驗的情況下停止執行該禁令。由於這項反衛星系統試驗面臨政治上的強力反對,空軍無法實施其最後的測試,於是停止了空射反衛星系統的研發。
蘇聯人確實信守了其承諾,盡管他們繼續研究一些導彈防禦技術。當時有謠言說,蘇聯人正在研發一種由米格飛機發射的與ALMV相似的反衛星武器,但是這種說法從來沒有得到證實。1987年,蘇聯發射了一個據報道用於未來「太空戰據點」的試驗平台,但是由於運載火箭失靈而失敗,墜入太平洋。
1988年,兩位民主黨眾議員投票反對延長反衛星試驗禁令,但是同時國會也將國防部申請用於研發地基反衛星系統的經費削減了一億美元。空軍開始計劃實施其他反衛星項目,特別是地基激光系統。動能殺傷和激光反衛星系統都要自己的相對優點和相對缺點。動能殺傷運載系統對衛星的「殺傷」是可以確證的,而且能夠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用;地基激光雖然受制於天氣條件,但是不產生太空碎片,還能對衛星進行暗殺傷。陸軍加快了其地基反衛星系統的研製進度:包括一套從地面發射的動能殺傷飛行器(全稱「動能反衛星系統」,英文為kinetic-energy ASAT,簡稱KE-ASAT),以及一套地基的激光系統。陸軍和空軍的地基激光器研製工作的核心是陸軍的MIRACL激光器,這是一種兆瓦級化學激光器,安放於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驗場。
當時,有情報報告說,蘇聯已經研發了一種實用型反衛星激光系統,能夠對衛星彈道導彈構成重大威脅。蘇聯此項傳說中的成就,促使美國更加致力於研發其反衛星系統;1989年和1990年,以MIRACL為核心的反衛星系統取得巨大進展。1989年7月,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和蘇聯科學院安排美國代表訪問位於哈薩克的Sary Shagan激光試驗設施。美國代表根據考察和討論的結果判斷,蘇聯的激光反衛星計劃顯然不能對美國衛星和導彈構成重大威脅,而且肯定還沒有達到作為天基反衛星武器部署的程度。結果,在1991至1995年度的國防撥款法案中,國會禁止使用MIRACL激光來攻擊太空目標。
盡管國防部在1993年正式終止了陸軍的地基KE-ASAT計劃,並且自此以後沒有再申請預算撥款,但是國會在1996年又重新恢復了該項目,在預算中增加3千萬美元用於此項目。1997年,國會撥款5000萬美元,繼續支持該項目;1998年,柯林頓總統動用項目否決權,將撥款削減到3750萬美元。盡管政府方面評論說這個項目處於混亂之中,但是仍然繼續予以支持,雖然在資金投入方面更少了。尤其盡管國防部沒有為該項目申請經費,國會還是在2000年批准了750萬美元,2001年批准300萬美元。但在2003年財政年度預算中沒有列入該項目,而且該項目在國會中最有力的鼓吹者,羅伯特·史密斯參議員在2002年沒有再度當選,因而影響了KE-ASAT的前途。看來除陸軍之外,沒有多少人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空軍官員則已經公開批評該項目,說使用KE-ASAT有傷害友方太空設施的危險,因此是弊大於利。
禁止對太空目標使用MIRACL的禁令在1996年失效,此時新的共和黨主導的國會趨向於不延長該禁令。1997年10月,空軍對一種以MIRACL激光器為基礎的反衛星系統進行了試驗。MIRACL激光器顯然存在技術上的困難,但是試驗結果是令人震驚的。實驗中使用的主要光源,是一束與該系統配合用於跟蹤衛星的低能(30瓦)激光。試驗顯示,該束低能激光本身就強大到足以有效地使衛星暫時致盲,雖然它尚不能夠破壞這顆衛星的感測器。利用通過商業渠道獲得的激光器及一面1.5米反射鏡,就可以組成一個有效的反衛星武器,這說明美國尚未充分評估其衛星系統的脆弱性。盡管五角大樓將此次試驗描述為防禦性的,就是說,此項試驗是為了了解美國衛星對於激光攻擊的脆弱性,但許多人(特別是俄國人)對該系統的進攻能力,以及它是否違反了反導條約表示關切,並且正式要求就禁止反衛星武器問題進行談判。
美國軍隊和防務機構已經得到指令,要求集中力量重組他們的太空控製成果。這已經導致許多機構發生變化,但是從那時起,就沒有再主動實施過新的大規模反衛星武器項目。盡管如此,經過過去幾代反衛星系統研製,美國可能仍然保有一些反衛星能力。
由於沒有完成預定的試驗計劃,美國空軍的ALMV系統的反衛星能力尚不清楚。空軍官員已經表示反對使用毀壞性、會產生碎片的反衛星武器,甚至連支持發展反衛星能力的國防部顧問,也把不可逆的反衛星武器視為最後的手段,而寧願使用可逆性的反衛星武器。盡管空軍在傳統上是對反衛星技術最有關聯和最感興趣的武裝機構,它也表示沒有興趣重振這個項目。
2000年12月,美國總審計局對陸軍KE-ASAT系統的評審報告說,為了使該系統進行飛行試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在國防部作出建議後,陸軍及其合同商波音公司已經在三架殺傷性飛行器上,繼續進行綜合性工作和環境適應性試驗,這些飛行器隨後將被放入倉庫。項目官員相信,布希政府和共和黨主導的國會可能會更加支持這一項目,然而他們也承認KE-ASAT的飛行試驗可能會面臨政治上的強烈反對。官員們說,如果他們得到了用以進行兩次飛行試驗所需的資金,該系統可能已經在三年內進行部署,雖然在已建造的三架殺傷性飛行器中,有兩架已經被分解用於其他項目。自從2001年以來,總統的預算申請或者國會的追加預算中就已經沒有分配資金給這個項目,在2004財年預算申請中也沒有列入相關的經費。
MIRACL激光反衛星系統沒有再進行試驗,盡管陸軍有時候發射激光進行例行的能量測試,但是該項目已經面臨財政上的困難,其負責人正在考慮將該激光器用於其他用途。
基本的電子戰反衛星技術,例如干擾衛星信息的上載或者下載傳輸,並沒有特別高的技術要求,這種能力可能在相當大范圍內被人掌握。這種反衛星攻擊也具有相對隱蔽和不會產生污染太空環境的碎片等優點,但是,電子戰攻擊也存在難以確定攻擊成功與否等缺點。如果試圖干擾某個特定的用戶,或者使衛星永久性失效,則是很困難的,而且還不清楚美國和俄國的在這方面的實際能力,雖然兩國的戰場電子戰技術都有可能做到這一點,這些技術甚至在地球同步軌道之外也是能夠發揮作用的,特別是對於相對缺乏防護的非軍事目標。
前蘇聯共和國繼續在太空方面進行投資,盡管軍用發射已經減少了,而商業發射則增加了。美國偵察衛星的存在,曾經在許多年的時間里驅動著蘇聯反衛星技術的發展,後來不再被視為一個重大威脅,俄羅斯考慮在導彈防禦方面與美國合作。俄羅斯繼續遵守其自1983年開始的暫停反衛星武器試驗的諾言。
盡管美國沒有再啟動新的專門的反衛星計劃,但是布希政府增加了投資,用於加強太空相關技術研究,新的技術研究包括改進跟蹤太空目標的能力,新的發射和推進技術,以及發展新型感測器和殺傷性飛行器。高能激光技術方面的投入也見增加,獲得支持的項目包括發展透過大氣層傳播激光所需的技術,以及努力減少武器系統的重量,以便於飛機運輸激光器系統,或者將它發射到太空中。
美國還在研究將傳統的衛星組件做得更小更輕。這使得發射「寄生」微型衛星成為可能,微型衛星是用於跟蹤其他衛星的小型飛行器;如果這種微型衛星能夠實施機動,以足夠靠近目標衛星,然後擾亂或者破壞它,那麼這項技術將被證明有助於反衛星任務。微型衛星也能夠為衛星執行防禦性任務。
還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上述多數技術成果才能夠被部署到進攻性或者防禦性系統中。然而,美國研發的這樣一些用於攔截彈道導彈的系統,可能具有作為反衛星武器的良好性能,並且因此能夠極大地提高美國的反衛星能力。
確實,雖然這些本來為遠程導彈防禦系統而研發的技術,可能在防禦彈道導彈方面並不是十分有效,但是其中一些技術能夠非常有效地用於對付衛星,因為與導彈防禦相比,攻擊衛星從許多方面看都是一項比較容易的任務。衛星在可預測的軌道上運行,其軌道能夠通過地面設施的跟蹤而精準地確定,這使得衛星的位置在未來成為可知的。美國將有足夠的時間計劃發起攻擊,能夠選擇攻擊的時間,還有時間進行多次射擊以摧毀它。相形之下,在一次彈道導彈攻擊中,進攻者具有出其不意的優勢,而防守方只有不到30分鍾的時間進行反應。此外,一個攔截彈頭攻擊一顆衛星時,不需要處理導彈防禦系統面臨的棘手的反制措施問題。這代衛星沒有裝備自我保護的設施。盡管未來的衛星可能擁有某種防護手段,但它將難以壓倒攻擊者擁有的優勢。
一些西方論者將中國的太空戰策略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的「防禦性策略」,即通過外交手段,阻遏潛在敵人推動太空軍事化的努力;另一類是「進攻性策略」,就是通過部署太空武器,保護自己在太空中的利益。我們看來更為關注進攻性策略。
2012年4月,中國用一枚長征二號丙火箭將一顆小型衛星和一顆微型衛星送入太空後,西方軍事界對於中國反衛星武器研製計劃的憂慮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據美國軍方的判斷,中國到2005年將擁有兩種用於對付近地軌道衛星的反衛星手段:一是地基激光致盲器甚至大功率激光武器,這是美國國防部自1998年起,就在每年中國軍力報告中一直強調的;二是以KT―1火箭為基礎,帶有小型或者微型衛星攔截器的直接攻擊型反衛星武器。所謂KT―1火箭,是在DF―21中程導彈的基礎上開發的一種四級固體燃料火箭,是一種小型機動太空運載火箭(簡稱SLV),這種火箭使得中國能夠隨意選擇時機,對敵方衛星進行出其不意的攻擊。
據西方媒體報道,中國正在DF―31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KT―2型火箭,並在DF―31甲型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研製KT―2A火箭,這兩種使用固體燃料的機動火箭能夠瞄準地球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而美國的許多「敏感」衛星正是在這些軌道上運行的。一些西方軍事專家相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在研發一種「寄生衛星」,這種小型或微型衛星可以用KT系列火箭發射,通過附著在敵方的人造天體之上實施干擾或者破壞,或者通過直接撞擊,用於攻擊空間站、天基激光系統以及其他衛星。中國的《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雜志還討論了如何利用全球定位技術來確定近地微型衛星的高度,這家雜志還將用三年的時間,開辟專欄討論如何攻擊太空的衛星。
美軍的通信、偵察和監視系統嚴重依賴於太空,空間設施事實上美軍最重要的「節點」(Node)之一。因此,在未來的中美戰爭中,中國將高度重視太空戰。只要能夠摧毀美國天基系統,就等於擊中了阿基里斯的腳後踵,這對於中國取得戰場優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美國在通信、控制、指揮、計算機、情報、偵察和監視方面擁有的優勢將化為烏有,從而不得不跟中國打一場二十世紀的傳統戰爭,而後者在這方面顯然更為得心應手。
2007年初 ,中國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使用地基導彈摧毀一顆報廢的中國氣象衛星的實驗。這一事件引起西方大為震驚。原先美國軍方一直認為中國只能採用核武器空爆的方式攻擊敵方的天基目標。而中國採用常規武器的反衛星實驗,說明中國軍隊已經具備精確打擊空間目標的能力。對於極端依賴衛星系統的美軍來說,中國軍隊的反衛星導彈無疑是一大「殺手鐧」武器。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為什麼能發射反衛星導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