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霍去病打到了俄羅斯的哪裡

霍去病打到了俄羅斯的哪裡

發布時間:2022-10-02 20:04:12

1. 霍去病最遠真的能打到過貝加爾湖

歷史記載霍去病最遠是打到翰海,也就是在今天的呼倫湖與貝加爾湖一帶。

霍去病討伐匈奴到達最遠的一次戰役就是漠北之戰,這一戰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上進行的戰役,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2. 霍去病的資料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說前145~前117),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

英雄不問出身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前117),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名將,漢族,傑出的軍事家。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封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僅24歲。
[編輯本段]英雄不問出身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的,然而奇跡終於降臨在他身上。
大約在霍去病剛滿周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是衛少兒,他的姨母衛子夫進入了漢武帝的後宮,並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於皇後。霍去病的舅舅衛長君、衛青也隨即晉為侍中。衛氏家族從此改變了命運——這時候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青和霍去病,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武功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時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面對這樣的局面,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勝利的時候極少,秦只能寄希望於修築長城進行消極防禦而漢朝卻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衛青的軍事天才使漢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果累累。
[編輯本段]橫空出世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於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於像其它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裡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長途奔襲」的戰術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編輯本段]戰神無敵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王、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此戰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餘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於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於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像,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並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編輯本段]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於,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編輯本段]縱死猶聞俠骨香
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勛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司馬驃騎將軍。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去世了。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謚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謚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仲孺當初不願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後,他終於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他來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並將後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嚮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編輯本段]霍去病墓
中國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墓冢。在陝西省興平縣東北約15公里處。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18歲領兵作戰,曾先後6次出兵塞外,獲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戰功,在茂陵東北為其修建大型墓冢,狀如祁連山。封土上堆放著巨石,墓前置石人、石獸等。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館。
歷代評價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長105米,東西寬73米。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冢高約25米。墓前石刻現存16件,為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石象生實物資料。可辨識的石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兩形,總共有生物17體;不同物象12類。計有怪人、怪獸吃羊、卧牛、人抱獸、卧豬、躍馬、「馬踏匈奴」、卧馬、卧虎、卧象、短口魚、長口魚、獺、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擬形,稍加雕鑿,手法簡練,個性突出,風格渾厚,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藝術珍品。其中「馬踏匈奴」為墓前石刻的主像,長1.9米,高1.68米,為灰白細砂石雕鑿而成,石馬昂首站立,尾長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長須仰面掙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作品。這組石刻都是將一塊整石運用線雕、圓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材料選擇和雕刻手法與形體配合,有的注重形態,有的突出神情,形神兼備。猛獸則表現兇猛,馬則表現躍起注視前方,牛、象則表現溫順,神態各異。從銘文刻石推斷,這批石刻當是少府左司空監造的。墓前列置石人、石馬、石象、石虎等石刻,對以後中國歷代陵墓石刻有深遠影響,一直為漢以後歷代陵墓石刻藝術所繼承。
霍去病墓石刻原有總數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間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於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發現7件。《馬踏匈奴》 花崗岩製品,高168厘米,長190厘米,約創作於公元前117年(西漢時期),原立於陝西興平縣道常村西北的霍去病墓前。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過譽》中評論度遼將軍皇甫規的時候說:「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在外戚宦官專*制的東漢末年,應劭這類清流之士對於外戚是相當不齒的,以致有外戚末屬之語,猶自對霍去病有稱譽之辭。而皇甫規是當時的名將名臣,黨錮之禍中又有精彩表現,應劭尚且認為其人其行未如霍去病。
(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之「霍去病論」
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於塞下。而衛青起於*隸,去病奮於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夫以兵可以無法,而人可以無學也。蓋兵未嘗不出於法,而法未嘗能盡於兵。以其必出於法,故人不可以不學。然法之所得而傳者,其粗也。以其不盡於兵,故人不可以專守。蓋法之無得而傳者,其妙也。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捨,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是以古之善為兵者,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順求之於古,而逆施之於今;仰取之於人,而俯變之於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敗,而我以之勝。視之若拙,而卒為工;察之若愚,而適為智。運奇合變,既勝而不以語人,則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學,而自顧方略之如何也。
至於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上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評語來得更珍貴更有說服力。至於唐詩宋詞中衛霍、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將軍紀效新書序(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結晶,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的,然而奇跡終於降臨在他身上。

大約在霍去病剛滿周歲的時候,他的姨母衛子夫進入了漢武帝的後宮,並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於皇後。霍去病的舅舅衛長君、衛青也隨即晉為侍中。衛氏家族從此改變了命運——這時候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青和霍去病,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武功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時時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面對這樣的局面,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勝利的時候極少,更多的時候只能寄希望於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成為真正的「龍城飛將」。衛青的軍事天才使漢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果累累。

橫空出世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於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於象其它的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裡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了一場大規模的對匈反擊戰(即歷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再三請戰,衛青便給了他八百騎兵。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率領著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騎兵則全身而返。大喜過望的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戰神無敵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用兵天分嘖嘖稱奇,也許是為了再試探一次霍去病的天賦和勇氣,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孚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且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這場戰斗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戰以逸待勞的匈奴軍隊,完完全全是以從上到下都視死如歸的決心奮勇拼殺。最終,霍去病取得了酷烈的勝利,一萬精兵僅有三千人回師長安。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死於戰陣,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於想狠狠地處理在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於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像,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並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於,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爾加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縱死猶聞俠骨香

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勛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司馬驃騎將軍。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就去世了。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謚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吳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仲孺當初不願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後,他終於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他來到了平陽(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並將後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嚮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3. 霍去病打到最遠是今天哪個地方

翰海,就在今天呼倫湖與貝爾湖一帶。

霍去病討伐匈奴到達最遠的一次戰役是漠北之戰,這一戰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上進行的戰役,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

唐代以前的注家,均把《史記》《漢書》中的「瀚海」注為:一大海名。《北史·蠕蠕傳》中,也多次提到「瀚海」,據學者研究,瀚海指的就是今貝加爾湖。

歷史記載漢軍自位於河北蔚縣東北30里的代郡出發,往北進軍二千餘里,這段距離與到貝加爾湖、貝爾湖相符。

根據這些論據,我們可以推斷瀚海很可能就在貝爾湖與貝加爾湖一帶,因而霍去病與匈奴作戰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也就是貝爾湖和貝加爾湖之間。

貝加爾湖,名稱源於古肅慎語"貝海兒湖",漢代稱為"北海",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為世界第七大湖,形狀為新月形。

曾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動地區,是蘇武牧羊的地方。蒙元時期,「貝加爾湖」又劃入元朝版圖,屬「嶺北行省」。

清朝康熙皇帝時期與俄國《尼布楚條約》中,屬於布里亞特蒙古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被劃歸俄羅斯帝國,標志著中原王朝最終與貝加爾湖徹底隔離。

(3)霍去病打到了俄羅斯的哪裡擴展閱讀: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

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

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

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被葬於茂陵。

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追謚為景桓侯。

4. 單論戰績,李廣、衛青與霍去病三人該如何排名

單論戰績的話,霍去病排第一,衛青排第二,李廣排第三。

史記可是明確記載了三人的戰績:

一、霍去病戰績

驃騎將軍霍去病攻打匈奴一共有6次,其中4次是以將軍身份率軍出戰的,這6次戰爭中,霍去病一共斬獲匈奴兵士11萬多人,俘虜了匈奴都尉、將軍以上的貴族近200人,其中包括了匈奴王、王母、單於妻子、王子等高級貴族,迫降了匈奴渾邪王及其部眾數萬人,打通了河西、酒泉。

李廣在第一次作為將軍正式出戰匈奴時,與公叔敖、公孫賀、衛青各自率領一萬騎兵出關作戰,結果李廣全軍覆沒,連本人也被俘虜了,李廣的戰績是四人中最差的。

還有一次李廣率領4000騎兵出關作戰,遭遇了匈奴單於4萬騎兵包圍,李廣全軍覆沒,也射殺了匈奴差不多同樣數量的敵人,將功抵過,另有兩次李廣率軍出戰,一次是無功而返,一次迷路後自殺了,這就是李廣的一生,沒有任何功勞被記在史書上,而衛青與霍去病的功勞數字則是清清楚楚的。

5. 「為滅匈奴而生」的霍去病搞定匈奴的三次經典之戰分別是什麼

匈奴,在秦國時期並不算很強大,曾經與秦軍交過手,兵敗後向北逃竄。秦末原中混戰,部分匈奴部族才壯著膽子,偷偷溜回黃河以南一些水草豐美的故地游牧。漢初時達到鼎盛,人口超200萬,青壯年騎兵達到40多萬。他們沒有成型的戰略方針,只是希望長期保持漢匈之間的對峙關系,保持對漢朝的軍事壓力,得到漢朝的納貢和劫掠邊境。漢匈大戰期間,他們的幾次大規模行動,都沒有把消滅漢軍主力作主要目標。

漢朝則正好反過來,他們要的是一勞永逸,徹底鏟除匈奴這個大患,作戰目標是以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為主,戰略方針就是要打殲滅戰。漢匈戰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豪傑,少年霍去病就是眾多英雄豪傑中的佼佼者。

漢武帝分析認為:“趙信為單於畫計,常以為漢兵不能度幕(漠)輕留,今大發卒,其勢必得所欲。”利用趙信的錯誤判斷,決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因此,他調集了14萬騎兵,隨軍戰馬14萬匹,步兵10萬,由衛青、霍去病統帥,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發。

此時的霍去病,毫無爭議的成了漢軍的王牌。此役,霍去病把他的大兵團長途奔襲戰法發揮到了極致。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的主力的過程中,以損失1.5萬人的代價,殲滅匈奴7萬多人,俘獲匈奴王爺三名,部級以上幹部83人,匈奴左、右賢王兩只臂膀被斬斷,只剩下匈奴單於懸孤漠北。

霍去病太想親自會會單於本人了,就揮師一路追殺到了今天的蒙古肯特山一帶。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帶領他的部隊舉行了一場祭拜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更是一個誓師大會。封狼居胥後,霍去病率部繼續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班師回朝。

漠北之戰後,漠南再無匈奴王庭。匈奴人終於明白,漢人可不是好惹的,正應了漢朝另一位將軍陳湯那句鏗鏘有力的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6. 簡述霍去病的三大戰役

霍去病
(前140—前117)
西漢名將,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票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 ,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此戰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餘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於,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爾加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7. 請教霍去病的戰事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座駕:踏雪無痕,兵器:梅花槍,善騎射。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 ,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英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衛青的軍事天才使漢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果累累。

橫空出世
[編輯本段]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於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於像其它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裡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戰神無敵
[編輯本段]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此戰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餘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於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於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像,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並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
[編輯本段]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於,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仲孺當初不願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後,他終於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他來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並將後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嚮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歷代評價
[編輯本段]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過譽》中評論度遼將軍皇甫規的時候說:「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在外戚宦官專*制的東漢末年,應劭這類清流之士對於外戚是相當不齒的,以致有外戚末屬之語,猶自對霍去病有稱譽之辭。而皇甫規是當時的名將名臣,黨錮之禍中又有精彩表現,應劭尚且認為其人其行未如霍去病。

(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之「霍去病論」

天之所與,不可強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習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無可強之材、可習之智,則凡材、智有以大過於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於兵,天下之能莫巧於戰。以其神也,故溫恭信厚盛德之君子有所不能知;以其巧也,而桀惡欺譎不羈之小人常有以獨辦。由是觀之,凡材智之高明而自得於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資也。

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於塞下。而衛青起於*隸,去病奮於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夫以兵可以無法,而人可以無學也。蓋兵未嘗不出於法,而法未嘗能盡於兵。以其必出於法,故人不可以不學。然法之所得而傳者,其粗也。以其不盡於兵,故人不可以專守。蓋法之無得而傳者,其妙也。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捨,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是以古之善為兵者,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順求之於古,而逆施之於今;仰取之於人,而俯變之於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敗,而我以之勝。視之若拙,而卒為工;察之若愚,而適為智。運奇合變,既勝而不以語人,則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學,而自顧方略之如何也。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綉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窮寇勿迫」,趙充國所以緩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強而避之」,周亞夫所以不擊吳軍之銳也,光武犯之而破尋、邑,石勒犯之而敗箕澹。「兵少而勢分者敗」,黥布所以覆楚軍也,曹公用之,拒袁紹而斬顏良。「臨敵而易將者危」,騎劫所以喪燕師也,秦君用之,將白起而破趙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計,知其必棄上、中而用其下。賈詡策張綉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宋武先料譙縱我之出其不意,然後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暫出野次,忽焉而歸,即降思明之二將。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緒余而專守也。趙括之能讀父書詳矣,而藺相如謂徒能讀之而不知合變也。故其於論兵,雖父奢無以難之,然奢不以為能,而逆知其必敗趙軍者,以書之無益於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書之所不能傳,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於未戰之日也。

 昔之以兵為書者,無若孫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備矣,其所不可者,雖武亦無得而預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勝,不可先傳。」又曰:「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又曰:「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善學武者,因諸此而自求之,乃所謂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學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執孫、吳之遺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謂之善者,亦已妄矣。

至於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上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評語來得更珍貴更有說服力。至於唐詩宋詞中衛霍、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將軍紀效新書序(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於後世何所見焉。」

《中國軍事通史》之《西漢軍事史》(作者:陳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個長於兵家理論的將領,他甚至對此不感興趣。《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漢武帝曾經有心教他學習《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但霍去病卻說:「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個愛兵如子、能與部下同甘共苦的將領。相反,他在歷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關心士卒的飢寒飽溫而聞名。他出征之時,漢武帝曾遣太官將幾十車食物送至軍中,但在引軍歸來時,「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飢者」。有時士兵糧食匱乏,甚至因飢餓而不能舉手,但霍去病還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顯而易見,霍去病不是一個完美的軍事家。然而他卻能夠做到戰無不勝,軍功遠遠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司馬遷說他「有氣敢任」,即不避艱險,勇挑重擔,英武果敢。從其作戰記錄可知,霍去病打仗有兩大特點,一是敢於冒險,二是兇狠頑強。前者是說他敢於孤軍深入,又經常是沖殺在前。例如,他為驃姚校尉時,居然僅率800騎兵而脫離大部隊,追擊數百里而與數倍於己的強敵(霍去病此戰斬敵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當時與之交戰的匈奴軍人數肯定要多於此數)。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將兵迎接欲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匈奴軍眾「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局勢十分混亂。霍去病當機立斷,率先「馳入」匈奴軍中,「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幹人」.控制了局勢。由此可知《漢書·霍去病傳》所記霍去病作戰「常與壯騎先其大軍」之言不虛。後者是說霍去病敢打硬仗、惡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時,霍去病僅率騎兵1萬人,孤軍長驅直入.歷經艱險,「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里」.殺敵數千。回師途中又以騎兵與敵「合短兵」鏖戰於皋蘭山下,雖然獲勝還朝,但漢軍「師大率減什七」,損失過半。這場戰役進行的是何等艱苦與激烈,自可想見。

其次,霍去病絕不是只有意氣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員既勇且謀、能夠決勝千里的戰將。前引霍去病「不至學古兵法」語雖不無偏頗,但從中也可約略看出他的為將之道,這即是不拘泥於習俗常規,重視戰前的「方略」即謀劃,同時又注意根據戰場實際而隨機應變。霍去病非常善於運用騎兵集團在沙漠、草原地帶機動作戰,他可以指揮騎兵進行短程奇襲.也可以指揮騎兵進行長距離、大規模的正面進攻,可以用騎兵打運動戰,也可以用騎兵打遭遇戰,表現出良好的戰術素養和高超的臨戰指揮藝術。

再次,霍去病所率領的騎兵,無論是800人的「輕勇騎」,還是l萬人、5萬人的大軍,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如漠北之戰時,「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他們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作戰勇敢,加上優良的裝備,所以霍去病的部隊很可能是漢軍的精銳之一,戰鬥力遠遠強於「諸宿將所將士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還匯集了一些投降漢朝的匈奴族校尉,他們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導漢軍長驅直入而不迷失方向,還可幫助漢軍取食於敵,使他們得以輕裝「絕大漠」,充分發揮其機動、靈活、快速的優勢,捕捉戰機,創造戰機。

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這其中固然不乏裙帶關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當漢武帝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並囑他前往察看之時,霍去病說出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千古名言。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勸。

【霍去病勝利根本原因】

1.是國力的養成與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漢朝長期積儲,府庫充實,是武帝變和親為征戰的前提之一。 漢武帝繼位後,一改以往忍讓求和的妥協政策,放棄「和親」,採取強硬的攻勢作戰行動,以徹底消除匈奴侵擾。與匈奴打了十幾仗,匈奴的威脅基本得到解決,漢朝還收回了被匈奴侵佔的河套地區,並在邊疆地區大開官田,補修長城,屯軍達10萬人之眾。邊疆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動進攻戰略思想的確立與堅持執行。漢朝建立後,始終面對強悍匈奴的軍事威脅。盡管漢初以來一直實行「和親」政策,但無以數計的財物贈送並不能滿足匈奴貴族的貪欲。文帝時,匈奴曾兩次大舉入侵,兵鋒直逼長安,京城危急,滿朝驚恐。漢武帝繼位後,一改以往忍讓求和的妥協政策,放棄「和親」,採取強硬的攻勢作戰行動,以徹底消除匈奴侵擾。
3.是戰術上大兵團突襲作戰的正確運用與發揮:
1)騎兵的建設與使用。武帝時期,是中國軍制史上由車騎並用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這一重大轉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階段。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前期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為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2)是突襲作戰戰術的運用。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兩次河西會戰,其所部兵馬放棄輜重物資,輕裝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穩的機會迅速發動主力決戰。一舉將其徹底殲滅,斬斷匈奴右臂。所謂的就地取食,就是對匈奴後方進行搶掠,以補充軍需物資。這一方略不但解決的自身的補給問題,而且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使匈奴的經濟遭到極大摧毀,從而使漢朝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確立了對匈奴的絕對優勢。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國秦漢時期的夢魘。但經過漠南、河西、漠北3場戰役匈奴之患終於基本從中國歷史上消失。這次漢朝向北推進到沙漠邊緣,而且佔領了全部河西走廊與青海新疆部分地區,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漢人的生存空間第一次大規模伸展,幾乎奪取了匈奴兩胡的全部邊緣根據地。
後人對霍去病將軍的仰慕和喜愛的情結,不光是對少年英雄的懷念與哀思,更重要的本質內容其實是對尚武精神的推崇與嚮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戰役是漢民族戰爭史中最為盪氣回腸的,他的勝利已不單是幾次對外戰爭的完勝,更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徵的豐碑,整個漢民族為之驕傲,它鼓舞感召著一代一代的漢族兒女,他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更讓無數性情漢子血脈賁張。正因為如此,霍去病成為了古代士人與將領共同偶像,人們競相歌詠他、崇敬他、熱愛他,自古至今延綿千年。
死亡原因
漢書上面有記載,一說是在與匈奴決戰時染上惡疾(匈奴用染病的牛羊污染水源),而後久治未愈。

「他出征之時,漢武帝曾遣太官將幾十車食物送至軍中,但在引軍歸來時,「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飢者」。有時士兵糧食匱乏,甚至因飢餓而不能舉手,但霍去病還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顯而易見,霍去病不是一個完美的軍事家。」
這樣認為,古往今來,有多少大將軍死於非命,又有多少戰神喋血故土?為什麼霍去病能全身而退,盡管歷史選擇了讓他早逝的道路?面對宮廷的爭斗,他不是不懂,而是不屑;正是由於太清楚武將的命運,正是由於太懂得戰神的歸宿,他才選擇寧可讓士兵餓的自保道路。試想,在當時衛青官拜大司馬,手握重兵,而他又是擁有兵權,以漢武帝的疑心猜忌,他能安然嗎?不錯,漢武帝很惜才,很器重霍去病,但是在王位面前以求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他是有苦衷的,李光可以得軍心,而他卻不可以!因為李廣的地位與他有天壤之別,漢武帝不會在意,而他如果想李廣那樣,民心有了,軍心有了,但卻失去了自己進軍沙場的支撐,那麼消滅匈奴的理想也無法實現了!一個假象可以蒙蔽世人,蒙蔽皇帝,他應該不在乎,以他的清高,他的帥才,只要匈奴無力犯邊,他就是背一個罵名又怎樣?
如果完美以此來算的話,李廣是完美的嗎?我不知道是一個永遠都讓士兵出在殺敵的快感、勝利的喜悅中給一個士兵的感覺好,還是永遠讓士兵與將軍同甘苦的好,我只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不樂載?」,我們都沒有在霍去病和李廣的軍營里待過,所以還是不要妄自下結論的好!

【關於霍去病的詩詞】

霍去病生平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 一說前145~前117)西漢著名將領。河東郡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父親是平陽縣衙役,曾在平陽公主(漢武帝之姐)家當差,母親是公主家的侍女。
霍去病少年時生活在奴婢群中,貧賤艱苦。但他隨舅父衛青習武,騎射、擊刺技藝超群,體魄健壯,寡言守信,智勇兼備。由於姨母衛子夫擅歌舞,受寵於漢武帝,被封為皇後,致使霍去病18歲即為天子侍中(皇帝身邊保衛安全的官),同年便隨大將軍衛青參加與匈奴右賢王爭奪河南地(今河套地區)的最後一戰,號「票姚校尉」(意為行動迅猛的武官)。他率領800精騎,距大軍數百里之遙,乘匈奴不備,選擇便於進攻的目標,出奇制勝,斬殺敵兵1028人,首戰告捷,被封為冠軍候。
此後,匈奴主力遠遁漠北,河西走廊的匈奴勢孤力單。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升為「驃騎(意驍勇)將軍」,率騎兵萬人從 隴西出發,進擊河西匈奴右賢王(匈奴轄西部地方的最高長官)諸部,6天連續攻破五個部落,險些活捉單於(匈奴最高首領)之子,且以直取之勢,使渾邪、休屠二王驚恐萬狀,日夜築城提防漢軍正面進攻。突然,霍去病令全體將士口銜竹箭,馬摘響鈴,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肅山丹縣東南)東急馳1000多里至皋蘭山(今甘肅蘭州市南)下,與盧候、折蘭二王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戰。當時,漢軍因長途跋涉,人馬已疲備不堪,但見霍去病一聲高呼,躍馬向前,連連擊殺敵軍,漢軍士氣大振,奮勇斬殺盧候、折蘭二王及部眾近9000人,俘渾邪王之子,繳休屠王「祭天金人」(作為匈奴人崇信「天主」親把用的丈高偶像)。
同年夏,霍去病又與公孫敖串數萬騎兵從北地郡(今甘肅永昌西)出發,進攻匈奴右賢王,以徹底殲滅河西匈奴有生力量。由於沿焉支山北正西挺進的公孫敖部迷失道路,未能如期會師,霍去病隨機應變,率軍越過居延海(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由西北轉向東南,深入2000多里,從祁連山麓爍得(今甘肅張掖西北)猛攻渾邪鑠、休屠二王側翼,斬敵3萬余,迫使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由於匈奴單於欲以戰守不力,將渾邪、休屠二王問罪,秋天,二王決定降漢。漢武帝唯恐是詐兵之術,命霍去病率萬騎前往受降,霍去病尚在途中,休屠王已然反悔,渾邪王情急刺殺休屠王,收編其軍隊。驚聞風雲突變,霍去病毅然率軍渡黃河,令全軍在四萬余匈奴部隊前列陣進逼,這時渾邪王部許多無誠意降漢的人,紛紛投轉馬頭逃跑,陣營騷亂,頗具傾刻瓦解之勢。霍去病當機立斷,飛馬躍入渾邪王陣中,抓住渾邪王,穩住了匈奴眾部,再通過談判,命渾邪王斬殺八千名作亂官兵,派人護送渾邪王赴長安,自己率領幾萬匈奴兵,功成而返。漢朝把歸附的匈奴部眾安置在隴西等五郡關塞附近,又沿祁連山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築邊防城寨,在原休屠王、渾邪王駐地分設武威、張掖兩郡與酒泉、敦煌總稱河西四郡,既進一步孤立了匈奴,又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公元前119年,漢朝決定派衛青、霍去病率騎兵5萬,步兵幾十萬人合圍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縣一帶)右北平(今河北平泉縣一帶),衛青出定襄(今內蒙和林格爾),分兵越過沙漠,尋求與單於決戰。
根據沙漠作戰的特點,霍去病大膽選用部分降漢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時間較長的漢人為軍校,造成熟知匈奴軍情和漠北物候的優勢。率領有向導的輕騎兵,離開基地,深入敵後,「取食於敵」,「追奔逐北」兩千多里,尋找單於。由於單於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離候山(今何地不詳),渡弓盧水(今蒙古克魯倫河),與匈奴左賢王(轄匈奴東部地方的最高長官)部酣戰,結果獲匈奴頓頭等3小王將軍、相國、都尉等83人,共斬俘7萬餘人,匈奴左部幾乎全軍覆滅。衛青率部北進1000多里,穿過大漠,向顏山趙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進發,遭遇匈奴單於所率主力精騎,激戰中匈奴單於向西北逃走,漢軍虜匈奴近2萬人。霍、衛兩軍終於勝利會師於瀚海(今貝加爾湖),為慶戰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德爾山)立祭天高壇,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開祭地廣場,後班師凱旋。此役收復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築壘防禦匈奴,「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霍去病也晉升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8. 霍去病的行軍歷程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王、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此戰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餘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卧虎石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作戰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於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於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像,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並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於,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縱死猶聞俠骨香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勛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司馬驃騎將軍。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去世了。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謚景桓侯,絕無後,臣光願以所封東武陽邑三千五百戶分與山。」」這是史書中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謚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

9. 想知道霍去病的歷史

(前140—前117)
西漢名將,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票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 ,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英雄不問出身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結晶,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於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的,然而奇跡終於降臨在他身上。

大約在霍去病剛滿周歲的時候,他的姨母衛子夫進入了漢武帝的後宮,並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於皇後。霍去病的舅舅衛長君、衛青也隨即晉為侍中。衛氏家族從此改變了命運——這時候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青和霍去病,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武功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時時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面對這樣的局面,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勝利的時候極少,更多的時候只能寄希望於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衛青的軍事天才使漢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果累累。

橫空出世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於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於像其它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裡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戰神無敵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此戰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餘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於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於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裡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於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像,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並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於,結果由於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碰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爾加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縱死猶聞俠骨香
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勛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司馬驃騎將軍。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就去世了。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謚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裡。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仲孺當初不願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後,他終於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他來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並將後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嚮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於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千載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歷代評價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過譽》中評論度遼將軍皇甫規的時候說:「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在外戚宦官專*制的東漢末年,應劭這類清流之士對於外戚是相當不齒的,以致有外戚末屬之語,猶自對霍去病有稱譽之辭。而皇甫規是當時的名將名臣,黨錮之禍中又有精彩表現,應劭尚且認為其人其行未如霍去病。

(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之「霍去病論」

天之所與,不可強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習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無可強之材、可習之智,則凡材、智有以大過於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於兵,天下之能莫巧於戰。以其神也,故溫恭信厚盛德之君子有所不能知;以其巧也,而桀惡欺譎不羈之小人常有以獨辦。由是觀之,凡材智之高明而自得於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資也。

昔者,漢武之有事於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於塞下。而衛青起於*隸,去病奮於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於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夫以兵可以無法,而人可以無學也。蓋兵未嘗不出於法,而法未嘗能盡於兵。以其必出於法,故人不可以不學。然法之所得而傳者,其粗也。以其不盡於兵,故人不可以專守。蓋法之無得而傳者,其妙也。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捨,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是以古之善為兵者,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順求之於古,而逆施之於今;仰取之於人,而俯變之於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敗,而我以之勝。視之若拙,而卒為工;察之若愚,而適為智。運奇合變,既勝而不以語人,則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學,而自顧方略之如何也。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綉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窮寇勿迫」,趙充國所以緩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強而避之」,周亞夫所以不擊吳軍之銳也,光武犯之而破尋、邑,石勒犯之而敗箕澹。「兵少而勢分者敗」,黥布所以覆楚軍也,曹公用之,拒袁紹而斬顏良。「臨敵而易將者危」,騎劫所以喪燕師也,秦君用之,將白起而破趙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計,知其必棄上、中而用其下。賈詡策張綉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宋武先料譙縱我之出其不意,然後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暫出野次,忽焉而歸,即降思明之二將。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緒余而專守也。趙括之能讀父書詳矣,而藺相如謂徒能讀之而不知合變也。故其於論兵,雖父奢無以難之,然奢不以為能,而逆知其必敗趙軍者,以書之無益於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書之所不能傳,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於未戰之日也。

 昔之以兵為書者,無若孫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備矣,其所不可者,雖武亦無得而預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勝,不可先傳。」又曰:「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又曰:「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善學武者,因諸此而自求之,乃所謂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學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執孫、吳之遺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謂之善者,亦已妄矣。

至於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上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評語來得更珍貴更有說服力。至於唐詩宋詞中衛霍、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將軍紀效新書序(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捲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於技而短於法,即不盡出天幸,於後世何所見焉。」

《中國軍事通史》之《西漢軍事史》(作者:陳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個長於兵家理論的將領,他甚至對此不感興趣。《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漢武帝曾經有心教他學習《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但霍去病卻說:「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個愛兵如子、能與部下同甘共苦的將領。相反,他在歷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關心士卒的飢寒飽溫而聞名。他出征之時,漢武帝曾遣太官將幾十車食物送至軍中,但在引軍歸來時,「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飢者」。有時士兵糧食匱乏,甚至因飢餓而不能舉手,但霍去病還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顯而易見,霍去病不是一個完美的軍事家。然而他卻能夠做到戰無不勝,軍功遠遠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司馬遷說他「有氣敢任」,即不避艱險,勇挑重擔,英武果敢。從其作戰記錄可知,霍去病打仗有兩大特點,一是敢於冒險,二是兇狠頑強。前者是說他敢於孤軍深入,又經常是沖殺在前。例如,他為驃姚校尉時,居然僅率800騎兵而脫離大部隊,追擊數百里而與數倍於己的強敵(霍去病此戰斬敵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當時與之交戰的匈奴軍人數肯定要多於此數)。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將兵迎接欲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匈奴軍眾「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局勢十分混亂。霍去病當機立斷,率先「馳入」匈奴軍中,「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幹人」.控制了局勢。由此可知《漢書·霍去病傳》所記霍去病作戰「常與壯騎先其大軍」之言不虛。後者是說霍去病敢打硬仗、惡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時,霍去病僅率騎兵1萬人,孤軍長驅直入.歷經艱險,「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里」.殺敵數千。回師途中又以騎兵與敵「合短兵」鏖戰於皋蘭山下,雖然獲勝還朝,但漢軍「師大率減什七」,損失過半。這場戰役進行的是何等艱苦與激烈,自可想見。

其次,霍去病絕不是只有意氣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員既勇且謀、能夠決勝千里的戰將。前引霍去病「不至學古兵法」語雖不無偏頗,但從中也可約略看出他的為將之道,這即是不拘泥於習俗常規,重視戰前的「方略」即謀劃,同時又注意根據戰場實際而隨機應變。霍去病非常善於運用騎兵集團在沙漠、草原地帶機動作戰,他可以指揮騎兵進行短程奇襲.也可以指揮騎兵進行長距離、大規模的正面進攻,可以用騎兵打運動戰,也可以用騎兵打遭遇戰,表現出良好的戰術素養和高超的臨戰指揮藝術。

再次,霍去病所率領的騎兵,無論是800人的「輕勇騎」,還是l萬人、5萬人的大軍,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如漠北之戰時,「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他們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作戰勇敢,加上優良的裝備,所以霍去病的部隊很可能是漢軍的精銳之一,戰鬥力遠遠強於「諸宿將所將士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還匯集了一些投降漢朝的匈奴族校尉,他們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導漢軍長驅直入而不迷失方向,還可幫助漢軍取食於敵,使他們得以輕裝「絕大漠」,充分發揮其機動、靈活、快速的優勢,捕捉戰機,創造戰機。

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這其中固然不乏裙帶關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當漢武帝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並囑他前往察看之時,霍去病說出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千古名言。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勸。

【霍去病勝利根本原因】

1.是國力的養成與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漢朝長期積儲,府庫充實,是武帝變和親為征戰的前提之一。 漢武帝繼位後,一改以往忍讓求和的妥協政策,放棄「和親」,採取強硬的攻勢作戰行動,以徹底消除匈奴侵擾。與匈奴打了十幾仗,匈奴的威脅基本得到解決,漢朝還收回了被匈奴侵佔的河套地區,並在邊疆地區大開官田,補修長城,屯軍達10萬人之眾。邊疆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動進攻戰略思想的確立與堅持執行。漢朝建立後,始終面對強悍匈奴的軍事威脅。盡管漢初以來一直實行「和親」政策,但無以數計的財物贈送並不能滿足匈奴貴族的貪欲。文帝時,匈奴曾兩次大舉入侵,兵鋒直逼長安,京城危急,滿朝驚恐。漢武帝繼位後,一改以往忍讓求和的妥協政策,放棄「和親」,採取強硬的攻勢作戰行動,以徹底消除匈奴侵擾。
3.是戰術上大兵團突襲作戰的正確運用與發揮:
1)騎兵的建設與使用。武帝時期,是中國軍制史上由車騎並用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這一重大轉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階段。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前期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為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2)是突襲作戰戰術的運用。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兩次河西會戰,其所部兵馬放棄輜重物資,輕裝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穩的機會迅速發動主力決戰。一舉將其徹底殲滅,斬斷匈奴右臂。所謂的就地取食,就是對匈奴後方進行搶掠,以補充軍需物資。這一方略不但解決的自身的補給問題,而且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使匈奴的經濟遭到極大摧毀,從而使漢朝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確立了對匈奴的絕對優勢。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國秦漢時期的夢魘。但經過漠南、河西、漠北3場戰役匈奴之患終於基本從中國歷史上消失。這次漢朝向北推進到沙漠邊緣,而且佔領了全部河西走廊與青海新疆部分地區,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漢人的生存空間第一次大規模伸展,幾乎奪取了匈奴兩胡的全部邊緣根據地。
後人對霍去病將軍的仰慕和喜愛的情結,不光是對少年英雄的懷念與哀思,更重要的本質內容其實是對尚武精神的推崇與嚮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戰役是漢民族戰爭史中最為盪氣回腸的,他的勝利已不單是幾次對外戰爭的完勝,更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徵的豐碑,整個漢民族為之驕傲,它鼓舞感召著一代一代的漢族兒女,他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更讓無數性情漢子血脈賁張。正因為如此,霍去病成為了古代士人與將領共同偶像,人們競相歌詠他、崇敬他、熱愛他,自古至今延綿千年

10. 霍去病故事

1、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再次籌劃了一場大規模的對匈反擊戰(即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在戰場上,霍去病再三請戰,衛青便給了他八百騎兵。

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率領著自己的第一批士卒,在茫茫大漠里賓士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餘人,匈奴單於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的八百騎兵則全身而返。

2、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孚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迴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且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戰。在這場戰斗中,霍去病和他的部下迎戰以逸待勞的匈奴軍隊,完全是以從上到下都視死如歸的決心奮勇拼殺。

最終,霍去病取得了酷烈的勝利,一萬精兵僅有三千人回師長安。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死於戰陣,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做了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

3、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碰上匈奴單於,「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

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爾加湖),方才回兵。

4、霍去病生為奴子,長於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於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邸,霍去病卻斷然拒絕,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5、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但霍去病直到長大後才知道了父親的事。此時他正任驃騎將軍出征,順道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霍去病便命下屬將霍仲孺請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漢唐時指父親)之子。」

霍仲孺愧不敢應,匍匐叩頭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置辦田宅奴婢,並在領軍歸來後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閱讀全文

與霍去病打到了俄羅斯的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