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和俄羅斯石油戰爭什麼時候開始的
當年蘇聯解體,就是美國的里根總統聯合歐佩拉組織用石油戰爭吧蘇聯的經濟擊垮了,才導致蘇聯解體,石油戰爭一直存在,最近幾年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出現後,然後敘利亞戰爭俄羅斯參加了,俄羅斯與歐美的矛盾激烈,美國又使用了石油這個武器。
❷ 俄西南部最大煉油廠遇襲,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據俄羅斯塔斯社6月22日報導,俄烏邊境線羅斯托夫州一座煉油廠當日發生爆炸事故並著火,幸而無人死傷。俄羅斯稱,兩部來源於烏克蘭方位的無人機,依次進攻了煉油廠。
遭受襲擊的煉油廠坐落於羅斯托夫州的新沙赫京斯克(Novoshakhtinsk)。美聯社稱,這也是俄羅斯西南邊較大的煉油廠,每年產量為750萬噸級。發生爆炸產生後,煉油廠官方聲明稱,第一架無人機於當日早上8點40分襲來,打中了煉油廠的原油蒸餾設備,引起了爆。
4月1日,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州市長格拉德科夫(VyacheslavGladkov)在社交平台上表明,當日稍早,多架烏克蘭部隊直升飛機從低空飛行進到俄羅斯國土,並對該州一處石化廠啟動襲擊,事情導致兩個人負傷。
3月至今,對於俄羅斯當地的襲擊越來越經常,為了更好地解決這種襲擊,俄羅斯好幾個邊界地區提升了可怕威協級別。烏克蘭並未聲稱對俄羅斯國土上的襲擊事情承擔,但也並沒有宣布否定是幕後主使。
❸ 石油戰爭深刻背景的戰爭還有哪些
1.一戰中了凸顯石油的重要,英國向地中海地區派駐了大量的軍隊並控制了大部分產油地區。德國和奧斯曼帝國戰敗,奧斯曼帝國被瓜分,盛產石油的中東落入英國控制之中。
但英國是依賴美國打贏這場戰爭,在經濟上不得不開始受制於美國的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倫敦逐漸被紐約取代。美國大力發展海運,開始同英國開始爭奪控制石油資源。在第一-次大戰之後的十多年裡,面對蘇聯的巨大石油儲備,英美想方設法破壞德俄之間的結盟。
英美聯手,一方面以經濟與軍事手段壓制德國,另一方面扶持希特勒上台以對付蘇聯的崛起。在1927年英美之間組建了石油卡特爾,從此在石油方面成為協作者,共同操縱世界石油資源。
2.二戰後英美兩國聯手利用金融和石油開始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成為真正的世界霸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蘇聯的東方成為對立堡壘。1944 年西方國家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內的實際投票控制權在美國和英國手中,
建立了美元金本位體制。20世紀中葉,英美兩國都遭受了經濟衰退和政治動盪的困擾。戴高樂和阿登納領導的法德聯盟最終被美英聯手扼殺。美國發動越南戰爭。1960年9月,五個主要石油輸出國聯合成立「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其目的是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
3.1969 年後美國經濟進一步衰退。 美國開始製造石油禁運,抬高石油價格,操縱大規模反核運動,製造經濟增長極限的恐怖氣氛,控制世界石油流通,獲得石油溢價的巨額利益。美英精心設計的石油美元體系,席捲了世界各地的財富。
英美壓制一切獨立的發展力量:如發展中國家、不結盟運動國家、歐洲的新生力量,圍剿伊朗等。80年代,英美在金融外交上陷入困境,同時在經濟上陷入危機,而且迫使第三世界陷入全面債務危機。伊朗的石油沖擊引發石油危機,令發展中國家不得不借債彌補石油赤字,
而英美的高利率政策令,發展中國家外債聚升,不堪重負。1991 年為了石油美國發動了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美國正在建立所謂的「世界新秩序」。
5.隨著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世界力量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國四面出擊,壓制和瓦解各種可能出現的新生力量:
日本經濟的泡沫、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蘇聯的瓦解、俄羅斯經濟的休克、南斯拉夫的解體、搞爛巴爾干各國等都是在美國的精心策劃之下進行的,一切新崛起的潛在力量都是美國的對手。政府與石油的深厚淵源,決定了美國經濟與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石油。
在石油即將迎來產能極限之時,美國不惜一切代代價價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昭示了真實意圖:竭盡所能地鎖住每一個大石油產地,控制世界石油及操控價格實現新世紀的石油地緣政治。
(3)俄羅斯為什麼會發生石油戰爭擴展閱讀
《石油戰爭》是作者多年專注於世界石油地緣政治研究的成果。《石油戰爭》一書中描繪了國際金融集團、石油寡頭以及主要西方國家圍繞石油展開的地緣政治斗爭的生動場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間看似簡單、內為深奧的內在聯系,
解析了石油危機、不結盟運動、馬島戰爭、核不擴散條約、德國統一等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真正原因,為我們展現了圍繞石油而進行的,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驚心動魄的斗爭歷史。
❹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戰略調整的背景
從冷戰後的地緣政治格局看,俄羅斯的國際安全環境不容樂觀。在歐亞大陸,西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極力向東擴展,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東面,美日聯盟不斷強化———從純粹防禦性質發展到帶有一定程度的向西進攻態勢;南面,美、日、歐以中東為基地,逐步向中亞推進,直指俄「心臟」。面對如此強大的壓力,俄羅斯只有調整能源戰略,施展能源外交,才能加強其在國際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在俄羅斯領導人眼裡,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地緣政治影響力,石油天然氣不僅是出口換匯的商品,同時還是推行對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首先,從政治角度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社會混亂,經濟衰退,無論是政治影響力還是經濟實力,都淪為一個二流國家,因此,重振俄羅斯雄威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俄羅斯政府制定了優先發展與獨聯體國家關系的對外政策,穩住歐洲,在此基礎上開展以西方為主,兼顧東方的雙頭鷹外交政策。石油天然氣是普京施展其富國強兵戰略的重要資金來源,石油外交更是普京打造新時代俄羅斯外交空間的王牌。在俄羅斯石油外交的版圖上,歐洲是俄羅斯能源的傳統出口市場,歐盟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分別有16%和41%來源於俄羅斯。利用石油合作換取歐盟對其國內基礎設施、工業生產的投資,密切俄歐關系,是俄羅斯近期的主要目標。這體現在《俄羅斯2020年前的能源戰略》中,俄羅斯將歐盟放在優先的油氣合作夥伴的位置。普京在2004年也曾明確表示:建立俄歐統一經濟空間是「俄在歐洲方向的主要任務」,當前的工作重點也是加速與歐盟的全面合作,盡快實現與歐盟的「大歐洲」計劃。所以俄歐之間的油氣合作比之中俄油氣合作更具有優先地位。此外,俄羅斯對中國始終有一種不信任感,擔心中國強大後會對其安全造成重大威脅。這種擔憂在俄羅斯決策層中很有市場。美國外交委員會副主席IlanBerman認為,普京已經意識到日漸強大起來的中國終將成為俄羅斯的戰略競爭對手,在修建通往中國的原油管道問題上需要慎重考慮。而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在石油管道問題上向俄聯邦政府施壓,也是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阻的一個不可忽視因素。例如,在2003年5月13日,俄總統駐遠東全權代表普利科夫斯基曾召開聯邦區州長聯席會議,向普京上書「遠東州長聯名信」,要求鋪設「安納線」。此外,俄羅斯的媒體經常報道中國對俄羅斯的人口壓力以及未來有可能出現的中國對俄羅斯的擴張,使得俄羅斯社會民意對中國存在戒心。
近年來,俄羅斯國力逐漸恢復,推行「能源外交」實現國家復興的戰略日漸明確。在政治關系明顯改善的背景下,俄羅斯積極擴大同美國在石油市場上的合作,為「新戰略夥伴關系」充實經濟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努力擴大同歐洲的傳統能源合作。不可否認,石油生產及出口的增加將擴大俄羅斯的政治迴旋餘地。能源對於俄羅斯參與國際合作的保障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俄羅斯除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外,還擁有相對發達的基礎科學、尖端技術資源,而且仍然保持著雄厚的人才資源和教育潛力。如因政治動盪引發石油危機,俄羅斯很可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平息危機。這不僅有助於擴大石油出口,同時還將給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帶來深遠影響。
其次,從經濟角度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是俄羅斯現階段經濟復甦和增長的支柱。近幾年,得益於世界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俄羅斯經濟快速復甦,並連續5年穩定增長。然而,俄羅斯國內東部與西部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俄羅斯東部地區盡管資源豐富,但是經濟發展明顯落後於西部地區。利用西伯利亞和遠東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積極促進西伯利亞和遠東加入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和亞太地區國家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拉動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的發展,是21世紀俄羅斯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因此,基於經濟的考慮,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必須既能夠有效帶動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要符合俄羅斯長期能源戰略。俄羅斯當局認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對能源迫切的巨額需求的確可以保證俄羅斯開拓亞太市場的能源戰略,但是中國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低下,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可以極大地滿足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對於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卻相當有限。對此,俄羅斯媒體也有報道。俄羅斯《獨立報》在2004年1月20日刊登了一篇文章《為了避免中國擴張,俄羅斯需要變成中國的原料附庸嗎?》。該文稱:中國正在大量吸納資源以保持經濟增長,俄羅斯豐富的資源可能成為中國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不論擴張是通過政治、金融、經濟還是移民手段,都將使俄羅斯成為中國的能源附庸。
俄羅斯以石油天然氣的出口為主的對外貿易出口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深重。自1997年8月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市場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俄羅斯亦未能倖免。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亞洲一些國家對石油天然氣的需求減少,使國際石油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下跌,這對於以能源部門作為支柱產業,其出口佔俄羅斯出口2/3並為俄羅斯主要外匯來源的俄羅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隨著整個經濟的復甦,同時又得益於世界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等有利因素,近幾年俄羅斯石油業發展迅速。「9·11」事件後俄美能源關系迅速發展,伊拉克戰爭背後的能源因素和石油管道路線之爭都表明了能源因素對新世紀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重要影響。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俄羅斯只有積極調整能源戰略,使之適應國際環境,才能獲取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趨勢。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工、農業生產均下降50%以上,生產投資逐年減少,外債、內債交織在一起,使俄羅斯經濟陷入長期衰退之中。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對經濟部門的投資減少了80%,其中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減少了70%,俄羅斯經濟的物質基礎正在受到破壞。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有清醒的認識,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指出:「俄目前面臨著十分復雜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整個90年代俄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下降了50%,其總量僅相當於美國的1/10,中國的1/5。」
長期以來,俄羅斯歐洲部分一直都是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能源主要輸出地。蘇聯解體後,東部地區經濟陷入危機,各種原材料的開采量下降以及運費上漲等原因造成東部資源輸出量減少,嚴重製約了歐洲部分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恢復,俄羅斯歐洲部分資源日益枯竭,其經濟發展更加依賴於東部地區資源的開發。因此,現階段俄羅斯對東部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更為迫切。當前,俄羅斯正處於一個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出於經濟和國家安全上的考慮,大力開發東部地區的能源資源是一項明智之舉,也是擺脫經濟困境的捷徑。
能源是俄羅斯的優勢資源。俄羅斯擁有世界石油資源的13%,天然氣資源的45%。不過同其他經濟部門一樣,俄羅斯石油工業也經歷了一個從衰退到爬升的痛苦過程。1991年至2000年這10年間,石油產量從4.6億噸下降到3.23億噸,開采能力下降了2.82億噸,鑽探規模減少了2/3。近幾年俄羅斯石油業才重現生機。石油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經濟主導部門和出口創匯的重要基礎。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約占工業產值的12%,佔俄羅斯聯邦收入的40%,佔俄羅斯出口總額的60%。
俄羅斯國家財政和經濟狀況極易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世界石油價格每變動1美元,俄羅斯的國家預算就會出現大約10億美元的變化。對俄羅斯來說,石油就是經濟和財政收入的晴雨表。世界能源價格的上揚,刺激了俄羅斯能源的生產出口,成為了俄羅斯經濟復甦和國力增強的重要因素。經濟轉軌以來,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與經濟危機條件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需求密不可分,俄羅斯的產業結構調整不僅要考慮經濟發展的長遠利益,而且應服從於經濟轉軌中的反危機任務。俄羅斯外債負擔沉重,正處於還債高峰期,經濟現狀不堪重負,還談不上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就俄羅斯近些年的經濟狀況來看,增進能源生產,擴大能源出口,增加外匯儲備,提高還貸能力,已成為其經濟復甦的主要出路之一。
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工業比較發達,是最有競爭力的部門,也是其支持產業部門。在俄羅斯國內需求不足、必須靠出口帶動經濟走向穩定以至擺脫危機的情況下,俄羅斯政府利用以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燃料能源工業為結構改造的龍頭,通過提高該部門的設備創造水平,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其產品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帶動作為工業骨乾的整個及其製造業獲得根本革新和發展的需要。
蘇聯解體後不久,俄羅斯就開始制定中長期的能源發展規劃與戰略,分別經歷了1995年、2000年和2003年三次大的修改。2003年年底以來,特別是2004年後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俄羅斯政府對其能源法規、政策以及石油天然氣工業的發展思路作了較大的調整。2000年俄羅斯就編制了《2020年俄羅斯能源戰略的基本原則》,2001年又在原部長卡柳日內的主持下編制了《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綜合體發展構想的基本原則》。為了確保俄羅斯政府對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控制權,俄羅斯還通過各種途徑將能源企業國有化,並限制國外資本對能源企業的投資。例如,2006年7月初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的《俄羅斯聯邦天然氣出口法》就規定,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業務將全部由國有公司承擔,這部法律實際上確立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對本國天然氣出口的壟斷地位。
根據俄羅斯推出的新世紀國際能源發展戰略,俄羅斯仍將以能源為杠桿加強其在世界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發展與世界各國能源、經濟組織的合作關系,對能源、經濟等問題施加影響,提升其在中東、歐洲,特別是在亞太地區的分量,今後俄羅斯燃料和能源部門的主要出口戰略將傾向於進入亞太地區市場,即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新石油天然氣,拓寬出口渠道,保證石油天然氣產品出口安全。
俄羅斯能源戰略規定,2020年以前的中期發展戰略目標是:保障擴大再生產,滿足國內需求,合理開采已探明資源,加強運輸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出口,擴大在國際市場的存在。為此,俄羅斯的國家政策重點將轉向以下幾個方向:改善投資環境,在新採油區修建石油管道,支持中小石油公司發展,積極介入世界石油市場,更多地參與其他國家的石油項目。
❺ 俄羅斯與沙特石油大戰,俄羅斯與沙特石油大戰雙方都做了哪些事情
他們把石油的價錢都降下去了。
俄羅斯這次不擔心油價下跌,它必須有自己的計劃。俄羅斯當然理解為什麼沙烏地阿拉伯會這樣做,但是即使美國落後於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也會遭受苦難,但與俄羅斯對石油的依賴不同,美國依靠其他行業來賺錢。可以說,未來不可避免地會進行新一輪談判,石油的下降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估計新的談判將在幾個月內開始,這次宣布增加產量只是口頭上的。歐洲國家很高興可以使用廉價的石油,但是這不會花費太長時間。
❻ 俄格引發戰爭的原因
俄羅斯與喬治亞爆發了一場相當規模的戰爭,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關注,綜合分析,戰爭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歷史問題!
俄羅斯歷史上經過殘酷而且長時間的戰爭,才征服了整個高加索地區。蘇聯將高加索山以南稱為外高加索,劃分成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三個加盟共和國。高加索山以北稱為北高加索,劃歸俄羅斯聯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奧塞梯。蘇聯根據高加索山把北奧塞梯劃歸俄羅斯,南奧塞梯劃歸喬治亞。這樣奧塞梯被人為一分為二,埋下隱患。
喬治亞在蘇聯時期分離主義傾向一直非常嚴重。斯大林雖然是喬治亞人,也一直在喬治亞進行嚴厲鎮壓。蘇聯解體的時,喬治亞就是一隻帶頭羊。蘇聯解體以後,喬治亞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特別是車臣。喬治亞一直是車臣獲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第二、科索沃獨立。俄羅斯一直強烈反對獨立的科索沃,在美歐一些國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獨立,歐美立即承認其獨立,把聯合國反對的分裂變成了正義的獨立。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搖籃,但卻被美國繞過聯合國先攻擊後"霸佔"然後直接支持使其獨立!獨立極大的傷害了同為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覺恍如被扇了一記耳光,此恨在心,卻無奈難報。
第三、北約東擴。北約近年加緊動擴張,形成對俄羅斯包圍和威脅,特別是吸收獨聯體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議題上,讓俄羅斯受到強大的壓力!近來又傳出美國准備吸收烏克蘭和喬治亞加入北約組織的消息,以及喬治亞的親美政權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約投入美國懷抱的做法,讓俄羅斯忍無可忍!
第四、資源問題。喬治亞地處裏海石油和西方市場的中間地帶,位於俄羅斯、伊朗和蘊藏豐富石油的裏海,一條可以繞過俄、伊的輸油管可以直接到達歐洲,裏海石油最終將可能像今天的中東石油一樣對工業世界產生重要影響。這一地緣戰略特點,使喬治亞成為美國和歐洲俄羅斯的焦點熱點。
第五、南奧塞梯獨立問題!南奧塞梯是喬治亞的一個自治州。從1989年起,南奧塞梯就要求與俄羅斯境內的北奧塞梯合並。蘇聯解體後,南奧塞梯自治州一直謀求獨立,不服從格中央政府的管轄。1992年通過全民公決,要求成立獨立共和國及與北奧塞梯合並。因此,格中央政府與南奧塞梯地方當局的矛盾惡化,並導致大規模武裝沖突。長期以來,由於南奧塞梯當局與俄羅斯關系密切,喬治亞經常指責俄羅斯暗中支持南奧塞梯。俄格雙方在南奧塞梯問題上齟齬不斷。
1992年,經過會談,達成有關協議,根據協議,俄、格和南北奧塞梯成立了解決格奧沖突的四方混合監督委員會,由俄、格和南奧塞梯三方組成混合維和部隊負責在沖突地區執行維和使命。
十幾年來,南奧塞梯當局一直初衷不改,有關各方在這一地區的摩擦也時有發生。迄今,格中央政府只控制著南奧塞梯的部分地區。
於是格中央政府便在歐美的變相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奧運的時機,忽然出擊,強攻轟炸,意圖解決南奧塞梯問題.
面隊這一切,俄羅斯毫不猶豫,普京強硬而乾脆,立刻出兵相擊,坦克裝甲車直升飛機導彈轟炸機,毫不客氣對喬治亞一通狂扁,喬治亞等不來美國以及北約歐洲國家的支持,只能求饒撤退!俄羅斯利用這一機會,對美國北約東括用炮彈大聲說不!對西亞東歐洲的親美勢力警告,反手摔了美國一個嘴巴!同時顯示了其強大的威懾力!
❼ 為什麼兩國會因為石油發生戰爭
經濟利益決定政治取向,而當經濟利益有嚴重沖突,並且通過政治協商無法調和的時候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❽ 為爭奪石油而發生了哪些戰征
縱觀人類歷史,盡管意識形態、宗教、民族和種族優越感一直是最容易解釋發生武裝沖突的理由,但是自然資源和戰爭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清晰的關系—尋求自然資源、覬覦或保衛財富才是引發戰爭的最常見的原因。
19世紀的最後25年,經濟發展與工業進步之間形成了固定聯系,石油於此時登上了國際舞台。在這一過程中,像英國這樣擁有殖民地的國家及像美國這樣資源豐富的國家從迅速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中深深受益。其他歐洲強國、日本以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則沒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好處。那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包括原油和成品油)的美國在石油領域獨一無二的地位受到了同樣盛產石油的俄羅斯帝國、荷屬東印度群島(印度尼西亞)和波斯(伊朗)的石油威脅,從此各種爭端不斷。
進入20世紀,石油成為世界的主宰,它轉而又引發了一些新的意識形態和國際上的霸權。軍事戰略的需要以及圍繞海軍艦艇是以燃煤為動力還是以燃油為動力的狂熱爭論,坦克戰的極大優勢及對戰爭的影響等充斥了20世紀的頭10年。英國、德國等紛紛為爭奪海上霸權蠢蠢欲動,而形成這一霸權的核心就是石油。
1914—1918年的爭奪霸權的沖突之所以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它牽涉到了幾個大陸和許多國家,但其支配因素是石油—在哪裡發現了它,向哪裡運輸它,誰將成為它的使用者和主宰以及它在新的戰爭中所起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事情變得很清楚,任何想在暗中爭奪意識形態、文化和經濟霸權的國家都要得到經濟資源,其中,主要是石油。
1941年6月,就在入侵蘇聯的前兩天,希特勒就直截了當地說:「當一個人沒有一件東西,但卻需要它的時候,就必須去征服。」當時,德國最缺的就是石油!
在二戰之後,作為戰勝國的美國清楚地認識到,得到石油,並使石油產品能夠不受阻礙地進行流通,對於美國和歐盟的繁榮以及對於國際經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英國等強國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是由於他們預見了對石油的需求,並保證了為贏得戰爭勝利所需的石油供應。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和日本對上次世界大戰勝利者的支配地位所進行的反抗。這時,他們認識到石油是命運攸關的資源,按照德國和日本的霸權主義想法,並且根據強盜邏輯相信,即使在其他國家發現這些資源也是屬於他們的。當然,他們失敗了。但是,二戰以來的多次爭端、武裝沖突,尤其是有「世界油庫」之稱的中東地區的連年戰亂都強調了這一點,20世紀和21世紀是石油支配的世紀,各個重大歷史事件中都直接或間接地顯現著石油的身影。
因此,我們必須採取種種措施,提高綜合國力,保障石油安全也就是保衛國家、民族的安全。
❾ 俄羅斯北極地區發現大量石油,這將對當地石油的相關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俄羅斯石油公司宣布在伯朝拉海發現了一處重要的石油資源,相當於8200萬噸石油。梅丁斯科瓦蘭德斯基地地區的石油鑽探使這一發現成為可能。俄羅斯石油公司指出,這一發現證明了蒂馬諾-波科拉地區的巨大石油潛力,這將成為該公司繼續在該地區進行研發的基礎。
俄羅斯能源公司正尋求擴大在亞洲和非洲等地的業務,這些地區的石油需求預計將繼續增長。雖然脫碳可能會在發達國家逐步進行,但在世界其他地區短期內是不會發生的。因此,可以預見,至少在不久的將來,俄羅斯的能源地位將保持穩固。
❿ 沙俄石油博弈引發油價暴跌,雙方當前達成和平協議的主要分歧究竟在哪裡
沙特和俄羅斯的分歧主要就是沙特想減產提價,而俄羅斯不同意,就造成了現在的情況。
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石油矛盾在上個月的時候開始的,並且持續了半個多月了,也一直沒有傳出來再次商談什麼的這種好消息,反而現在是愈演愈烈,雙方誓要把石油價格壓到底,石油價格的動盪給世界經濟都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是他們兩國的之間石油價格的戰爭對我們國家來說卻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們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石油,我國現在疫情已經逐漸穩定下來了,低價的石油有利於帶動人們的消費,提振經濟,雖然沙特這個國家並不願意賣給我們石油,但是至少還有俄羅斯可以賣給我們石油。
綜上,沙特和俄羅斯之間的分歧現在主要還是在利益分配不均,沙特想提高石油價格,但是俄羅斯為了自身石油的市場份額並不願意降價,就造成了現在這個結果,但是這我覺得再有1個月左右,這場矛盾應該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