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與俄羅斯邊貿的形勢如何

與俄羅斯邊貿的形勢如何

發布時間:2022-10-04 08:11:33

A. 地理:我國陸上邊境口岸對外貿易的基本情況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對我國與鄰國的貿易關系談起。中國最大的邊境貿易夥伴是俄羅斯,針對俄羅斯的口岸主要是黑河.滿洲里.遜克等。其他的像越南.蒙古都是零散的一些口岸沒有太集中的。以下是轉載的
二戰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固有的政治、經濟格局被打破,世界新的政治格局雖尚未形成,但世界政治多元化與經濟一體化、集團化、區域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毗鄰國家的關系也已由過去的以地緣政治為主,轉變為以地緣經濟為主,並以地緣經濟促進地緣政治,形成了兩者互動的局面。
中國22800公里的內陸邊界線,自東北鴨綠江口至北部灣北侖河河口分別與朝鮮、俄羅斯、蒙古等15個國家接壤[3]。周邊國家實施對外開放政策, 有效地促進了我國沿邊境地區口岸體系的形成。繼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後,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緬甸等周邊國家也相應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周邊國家對外開放程度、制定對外經貿政策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外部條件對中國邊境口岸的設置均有一定影響。
1.2 中國內陸沿邊地區條件分析
進入90年代以後,中國沿邊開放與沿海開放相呼應,已形成「海陸同開,東西互濟,南北共興」的格局[3]。勿庸置疑,沿邊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從根本上促進了沿邊帶狀口岸體系的形成。
從城鎮體系形成的角度看,邊境地區口岸最初由主要從事邊民互市貿易的邊境隘口、渡口和集鎮逐漸向從事小額貿易、地方政府貿易,至國貿的有計劃的口岸體系方向發展,乃至向轉口貿易、過境貿易和國際貿易領域擴展,與鄰國合作共建跨國自由經濟區。

2 中國沿邊帶狀口岸體系現狀分析

2.1 邊境口岸的分布狀況
中國內陸九省區構成有機帶狀邊境口岸體系的整體,即地處邊境,有接壤鄰國,沿邊界線內部幾乎環抱我國整個東北、西北和西南帶狀邊境地區。在內陸邊界線上,有國家一類口岸數十個,包括公路口岸、鐵路口岸、內河航運口岸[5](見表1)。
表1 中國沿邊帶狀口岸體系——一類口岸 口岸
省區
公路口岸 鐵路口岸 水運口岸
遼寧省 丹東 丹東 丹東
東 吉林省 開山屯、南坪、三合、臨江、琿春、圈河 集安、圖們、琿春 大安港
北 黑龍江省 綏芬河、東寧、密山、虎林 綏芬河 黑河、遜克、同江、漠河、
區 饒河、撫遠、蘿北、嘉蔭、
內蒙古 滿洲里、甘其毛道 滿洲里 孫吳、呼瑪室韋、黑頭山
內蒙古 二連浩特、啊日哈沙特、珠恩嘎達布其 二連浩特
西 甘肅 馬鬃山
北 新疆 老爺廟、烏拉斯台、塔克什肯、紅山嘴 阿拉山口
區 口岸、阿黑土別克、吉木乃、巴克圖、
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木扎爾特口岸、
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口岸、紅旗拉
甫口岸、都拉塔
西藏 普蘭、吉隆、日屋
西 雲南 瑞麗、畹町、河口、磨憨、金水河、天 河口 思茅、景洪
南 保、猴橋
區 廣西 友誼關、水口、東興 憑祥
此外,還設置若干個二類口岸,這些口岸的分布與邊界走向一致,因邊界走向不同,各省區口岸體系分布形態、格局各異,黑龍江省邊境口岸的分布成倒放的「V 」形「雁陣」式格局,即以撫遠為「雁頭」頂點,漠河、東寧口岸為「兩翼端點」的格局,新疆、雲南的口岸則近似於「C」形格局,西藏口岸呈「一」字形格局。
中國毗鄰有15個國家,因而形成許多不同國別的口岸,這些不同國別的口岸往往成對出現,相對應的口岸即有距離上的差別又有數量上的差別,其規模大小也是不一樣的。
(1)從中外對應口岸距離遠近來看,新疆、內蒙古、 西藏三省區的口岸與鄰國對應口岸相距數十至數百公里, 如中蒙邊界的老爺廟口岸距蒙方布爾嘎斯台口岸223公里,而憑祥口岸、黑河口岸與其相對應的口岸則距離最近,僅數百到2000米。
(2)因國別而異,形成不同數量的中外對應口岸,中俄、中蒙、中哈、 中朝口岸數量較多;中巴、中吉、中塔、中老口岸各一對;中尼、中印口岸有兩對;中越口岸數量居中。
(3)從規模上看,邊界線兩側對應口岸的合作規模也是不同的。 一些主要的口岸隨著開放力度的加大,不僅鐵路過境運輸不斷,而且均實現了公路過境運輸,還實現了國貿、邊貿、勞務、過客旅遊、轉口等多功能的綜合性的口岸業務。一些邊境口岸城鎮如滿洲里、黑河、綏芬河等被中央和地方給予許多優惠政策,被批為沿邊開放城市,並相應地設立了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
從地貌類型條件來看,沿邊地區的口岸有處於高山隘口處如吐爾尕特口岸;有的處於山間盆地如瑞麗、塔克什肯;有的僅次於河谷平原如霍爾果斯口岸。
2.2 邊境口岸的特徵
對鄰國的強烈依賴性。雙邊互補互惠性,例如:西南中緬邊境的中國口岸,面對的是經濟落後發展中國家緬甸,出口商品大多是工業製成品,進口則主要是我國緊缺的原料初級產品,相比之下,我國是處在經濟的高位;與雲南中緬邊境口岸進出口商品的取向相反,我國東部沿海水運和航空口岸則主要面對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商品主要是高價值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則主要是附加價值低的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商品,相比之下,我國處在經濟的低位。內陸邊境口岸比沿海水運口岸投資少、易開發、見效快。與鄰國邊境口岸的有嚴格的對應性,而海運口岸和航空口岸則沒有對應性。具有多種貿易功能,毗鄰國家通過邊境口岸進行邊境商品貿易、邊境服務貿易等國際邊境經濟合作活動,其內容之豐富,交換之廣泛,聯系之密切,參與人數之多是沿海口岸所不能相比的。進出口商品傳遞快,交通運費低廉。毗鄰國家邊境口岸,因彼此距離近,例如,黑河口岸碼頭距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僅2.5公里,使經過該口岸的進出口商品交貨迅速,傳遞快且運費較低 2.3 邊境口岸的職能
邊境口岸的職能多種多樣,主要有:對外貿易職能包括現匯貿易、易貨貿易、轉口貿易、過境貿易、技術貿易及服務貿易等職能[6];對外運輸職能即擔負進出口商品及過境人員的運輸任務;管理職能包括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對出入境客、貨流及運輸工具行使管理。監督、檢查職能和對口岸自身機構如海關、商檢衛檢、動植檢的管理等;服務職能包括口岸各種基礎設施如倉貯、郵電、通訊、銀行、保險等為進出口貿易服務業務等。
2.4 邊境口岸與腹地的經濟聯系
邊境口岸的腹地是指與邊境口岸保持密切聯系的經濟輻射地。腹地與邊境口岸的關系實質上是區域與樞紐的關系,口岸的實際價值取決於它們與腹地的這種關系,而這種關系的疏密程度又與地理距離、運輸方式及其能力相關。一般說來,地處經濟重心地理或交運干線上的口岸功能最強,腹地系統經濟實力越強,口岸城鎮的發展潛力越大;腹地系統的中心城市越發達,其作用范圍越大,對口岸城鎮的帶動能力也越強;口岸城鎮距腹地系統中心城市的距離越近,越容易接收到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目前,中國沿邊地區邊境口岸在其腹地系統已形成一批具有相當經濟實力且距離較近的中心城市。例如,哈爾濱、長春、沈陽、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昆明、南寧等。這些腹地中心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工業城市,有力地支持和帶動了邊境口岸的建設和發展。
從宏觀上看,對邊境口岸產生影響的腹地系統應由國內外兩大腹地區域系統構成。與中國邊境口岸相對應的境外口岸與境外腹地系統的構成,在理論應與我國腹地系統相對應,依層次包括鄰國邊境口岸城鎮所在地區級區域構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鎮所在省(州、邊區)構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經濟區或大區(如俄羅斯遠東經濟區)以及全國范圍構成的遠域腹地系統等。
3 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邊境口岸的設立,帶動了中國沿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前發展,然而這種口岸超常規的發展,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政策環境,採取特定的貿易形式與方式等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下實現的。以中俄邊境口岸的吞吐能力為例,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從1988年到1993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了90倍,1993年達到21億美元,該指標使占該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佔中國對(蘇)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國各省邊貿之首[7]。產生這種形勢的特殊歷史環境條件是80年代中蘇剛剛恢復邊境貿易,口岸體系初步完善,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的獨立,因其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消費品嚴重短缺,鋼材、木材、水泥、化肥、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相對過剩。中俄雙方都存在外匯短缺、兩國都採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以特定的易貨方式進行商品交換,中國以其商品優勢即以日用工業品、農副產品換取俄方生產資料,形成了高額差價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比較利益。然而時過境遷,中俄邊境貿易獲得的高額差價的特定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俄方可供易貨的長線商品貨源急劇減少,加之其它條件與因素的變化使中俄邊境貿易1994年出現急劇滑坡,邊境口岸的發展受到限制[8]。這種狀況迫使我們思考制約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發展完善的復雜區域經濟因素,既有境內區域經濟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時還存在著中外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3.1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外因素
(1)邊境貿易風險性的存在使邊境口岸的發展受限。獨聯體國家國內政局動盪、經濟狀況惡化使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邊境貿易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集中表現在對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這些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某些限制邊境貿易的政策或通貨膨脹,有可能將邊境貿易的利潤減少到所剩無幾,從而限制口岸的完善與發展。
(2)周邊的政治經濟環境對沿邊口岸的發展直接影響也很大。 如東北地區的沿邊口岸的發展受俄羅斯、朝鮮、蒙古國的影響。俄羅斯的政治形勢不夠穩定,而遠東又是俄經濟的後進地區,原有的邊境管理體制變化緩慢,因而,在邊境口岸的建設方面缺乏規范化。朝鮮的羅津——先鋒地區早已開辟為自由經濟貿易區,為對外開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於多年來經濟的嚴重衰退和朝鮮半島的形勢仍不明朗,影響了口岸經濟的發展。蒙古國東北地區基本未開發,因而口岸的經貿活動還很有限[9]。
3.2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內因素
盲目開放新口岸,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受國內對外開放大環境的影響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沿邊開放熱潮,許多新口岸應運而生,各種商品競相出口或進口,從而使沿邊口岸數量猛增,僅東北地區就達到40多個口岸,分散了建設資金,且各口岸相互爭腹地爭貨源,嚴重影響了口岸的整體效益。此外,口岸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條件。
3.3 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雙邊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提高關稅稅率等嚴重製約了口岸的發展,琿春口岸禁止進口整車與鋼鐵和禁止出口糧食等限制了口岸規模的擴大。另外一些毗鄰國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生產要素稟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邊界線兩側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從而影響了口岸的規模和職能(見表2)。

表2 東北邊境毗鄰地區資源要素及產品優勢互補簡表 輸出方 中國東北 朝鮮 俄羅斯遠東 蒙古
吸納方
中國東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鮮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羅斯遠東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資料來源:袁樹人,黃岩君,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與中國東北產業開發前景,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
表中符號為:A1資本,A2高技術,A3冶金、機械、化工產品等,B1勞動力,B2能源與礦物原料,B3建材與木材,B4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紡織工業產品,B5鮮活農畜產品,B6糧食。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賦存的資源要素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工農業產品在本區可大體分為兩類。其中,A類屬於資本和高技術資源要素及其工業製成品;B類包括勞動力和依託勞動力以及礦、林、草、土等自然資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級產品。在東北邊境毗鄰的國家地區中,這兩大類的資源要素及其產品的賦存就總體而言,均相當豐富。各類資源要素的賦存及其比較優勢分布在各國各地區極不平衡,B類資源集中於朝鮮、蒙古,而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兩種資源均豐富,但俄遠東以A類資源占優勢、中國東北以輕工業及糧食資源占優勢。形成了東北邊境兩側資源賦存的互補性[4]。
在政治、經濟及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組建跨國邊境自由經貿區,把邊境地區經濟納入雙向循環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於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B. 急求中俄關系前景與歷史的論述

中俄關系的脆弱性

對於中俄關系的解讀,韓國《朝鮮日報》13日的評價是「中國和俄羅斯開始積極構建更上一層樓的『蜜月關系』。」《環球時報》的最新民調則顯示,超過4成的中國人認為,中國實力超過俄羅斯。

確實,中俄關系近年來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第三、第四兩代領導人和俄羅斯的葉利欽、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都不止一次地將中俄關系定位為「最好」。但是,作為兩個地緣交接的大國,中俄兩國的關系也充滿了極其復雜的兩面性。

兩國關系的所謂「蜜月」和「最好」,是大國互動和地緣政治態勢所致。「冷戰」落幕,俄羅斯解體,但並未為西方所接受,反而為北約東擴、顏色革命、導彈防禦系統等西方設計的綜合遏制舉措所擠壓。在此情景下,俄羅斯在中東歐乃至獨聯體內的利益空間被蠶食,這是中俄在歐美壓力下的自然靠近,是國際政治連橫合縱的必然選擇。也正基於此,以中俄為核心的上合組織才能夠抱團取暖,以打擊「三股勢力」為契機凝神聚力,在中亞地區彰顯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但必須指出,中俄之間的合作關系是西方遏制和脅迫下的聯合自保。由此決定了中俄關系受制於外國環境影響的脆弱性。

三個例子足以說明中俄關系的這種尷尬。一是科索沃沖突和前南使館被炸。戰前,俄羅斯堅決站在斯拉夫兄弟的前南一方,甚至排除空降兵和軍艦擺出和北約不惜一戰的態勢。但在關鍵時刻,俄羅斯退縮,中國成為唯一堅決支持前南的大國。結果是中國使館被炸,中美關系霎時緊張,這是俄羅斯涮華的第一次;二是京奧期間,俄羅斯和喬治亞在南奧塞梯發生武裝沖突,破壞了中方千方百計營造的「奧運停火」願景;三是最近,美國宣布放棄在東歐的捷克和波蘭部署導彈防禦系統,而俄羅斯總統宣布附和美國制裁伊朗的信息。前者被歐洲媒體解讀為美俄出賣歐洲小國,後者則被解讀為俄羅斯背棄中國使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處於困窘狀態。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中俄兩國的關系也在發生微妙變化。俄羅斯擔憂中國發展過快的不安也屢屢在俄羅斯政媒和民間有所發酵。近期傳聞的所謂中國租用海參威的消息就在中俄兩國間掀起不大不小的波瀾,促使中國官方辟謠。一個海參威,其實揭開了中國人歷史上的領土情結,更凸顯俄羅斯對遠東地區鞭長莫及的現實憂慮。

俄對中國的疑懼

這次普京拿來的55億美元訂單,對中俄貿易關系是個極大促進,但依然沒有改變中俄貿易的結構性困局。據統計,中俄貿易2008年不過600億美元。和中美、中日、中歐、中國東盟貿易相比,中俄貿易絕對值較小,形成不了貿易紐帶下的利益攸關關系。貿易全球化語境下,沒有經貿利益的深度融合,所謂的夥伴和友好是蒼白無力的。

更重要的是,中國對俄輸出商品價格低廉,由於前些年不法商販傾銷假冒偽劣商品的負面影響。中國貨在俄羅斯的商業信譽很不好,是質劣價廉的象徵。而俄羅斯亦將對華武器和能源輸出視作機會主義的謀利手段。如在俄羅斯遠東輸油管道的建設上,利用「安大線」和「安納線」的中日之爭待價而沽;在對華售賣武器上,要麼要價過高,要麼不予售華尖端武器。

吊詭的是,俄羅斯在對印度、越南軍售上,卻毫不吝嗇地輸出最尖端武器。這凸顯俄羅斯依舊固守「中蘇」交惡時的舊思維,對華缺乏戰略信任,希望在地緣上打造制衡中國的據點。尤其在中國和越南在南海重現矛盾的時候,俄羅斯5月份向越南出售了價值18億美元的6艘「基洛」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及部分彈葯裝備,組建潛艇部隊。俄羅斯的軍售行為,很讓中國不爽,也使南海局勢變得更為復雜和動盪不安。

俄羅斯對華的這些「小動作」,其實折射了俄羅斯對華復雜而又敏感的現實心態。俄對這個南方鄰居的迅速崛起,其實要比地緣遼遠的美國更為疑懼不安。中俄為軸心的「上合組織」發展迅猛,「金磚四國」似已抱團成型,不過是場面上利益支撐的友誼。一旦利益沖突,中俄之間的矛盾就會浮出水面。

總之,中俄關系的雙面性是客觀存在。對中國而言,關鍵還是要更新外交思維,逆轉根深蒂固的「一好百好」外交習慣,涵養更為現實和理性的大國利益外交。

C. 俄羅斯邊貿哪個個口岸好

滿洲里口岸

滿洲里2月15日,滿洲裏海關發布消息稱,中俄最大貿易口岸滿洲里口岸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以下簡稱「邊貿」)對俄羅斯進出口151.2億元(人民幣,下同),占同期滿洲里口岸邊貿進出口總值的98.9%。

數據顯示,2016年,滿洲里口岸邊貿進出口152.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同)增長12.7%,占同期滿洲里口岸進出口總值的55.8%。

從貿易夥伴來看,幾乎全部與俄羅斯開展邊貿,首次對蒙開展貿易。從企業屬性來看,民營企業領軍進出口,國有企業大幅下降。從企業屬地來看,八成以上為內蒙古企業進出口,吉林省企業猛增。從出口商品品種來看,蔬菜水果為主要出口種類,文化產品激增。從進口商品種類來看,能源、資源型產品繼續霸主進口,結構單一。

拓展資料:1、綏芬河口岸

綏芬河口岸位於黑龍江省綏汾河市,濱綏鐵路與俄羅斯遠東鐵路的交軌出,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對俄邊境鐵路口岸,也是我國對俄經貿的重要口岸之一。綏芬河距俄濱海邊疆區對應的波格拉尼奇內鐵路口岸國境站格羅捷闊沃26公里,距俄遠東鐵路樞紐烏蘇里斯克市123公里,距俄方西伯利亞鐵路重點、濱海邊疆區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230公里,距俄方遠東最大的海運港口東方港369公里。該鐵路口岸地處要道,陸海聯運克到達日本的新瀉、橫濱,韓國的釜山,美國的西雅圖等地區,處於東北亞經濟區中心位置,市黑龍江省對外經貿的主通道,的原有時十分突出。

(1)綏芬河鐵路口岸

綏芬河鐵路口岸建於1899年6月,1900年至俄烏蘇里斯克區間開始通車,距今已經有百年多歷史。1994年1月經中俄兩國政府確認為國際鐵路客貨運輸口岸,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開展口岸簽證工作。綏芬河鐵路口岸現為一等客貨運輸站,主要辦理國際聯運貨物運輸河國際、國內旅客運輸,以及自站貨物的到發、裝卸等作業。現有南、北兩個站場,共佔地27萬多平房米,有線路84條,年設計綜合運輸能力1000萬噸;國際旅客候車室各一座(位於南站場)。

該口岸進出口貨運量約占黑龍江省口岸進出口貨運量的80%。2006年完成758.1萬噸,增長2.1%,創歷史新高;出入境人員實現54.4萬人次,減少2.7%。

(2)綏芬河公路口岸

綏芬河公路口岸位於綏芬河市東部,是301國道(綏滿公路)的起止點,距俄對應口岸城市波格拉尼奇內區16公里,距俄遠東地區陸路將同樞紐烏蘇里斯克市120公里,距俄納霍德卡河東方港270公里。該口岸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開展臨時汽車過貨運輸,1994年1月經中俄兩國政府確認為國際客貨運輸口岸,200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作為國家一類口岸正式對外開放,目前實行6天12小時無午休工作制。口岸通道現場佔地15萬平方米,旅檢通道9條、貨檢通道4條;建有集裝箱自動檢測設備和萬米海關監管倉庫,口岸設計運能為年過貨物100萬噸,過客50萬人次。2006年進出口貨運量完成26萬噸,減少8.9%;出入境人員實現62.9萬人次,減少5.1%。

目前綏芬河公路口岸已正式開通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綏芬河-烏蘇里斯克、綏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牡丹江-烏蘇里斯克、哈爾濱-符拉迪沃斯托克公路客運線路,開行27對旅客班車。

2、東寧公路口岸

東寧口岸是198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1990年3月經中蘇兩國政府換文確認為雙邊公路汽車運輸口岸,同年5月正式開通使用。1992年12月經中俄兩國政府換文確認開展旅客運輸,陸續開通客運和旅遊業務。該口岸通道位於黑龍江省東寧縣,與對應的俄濱海邊疆區波爾塔夫卡公路口岸隔瑚布圖界河想望。瑚布圖河架有永久性橋梁,連接雙方口岸過境公路,距俄方十月區政府所在地波科洛夫卡34公里,距俄遠東最大的海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54公里。

該口岸封閉監管區佔地6.2萬平方米,設處境檢查通道6條,入境檢查通道3條,車輛檢查通道2條。貨檢區設出入境檢查通道各2條,口岸新建設施貨運檢查通過能力達120萬噸/年,客運檢查通過能力達60萬人次/年。目前,東寧公路口岸已實行6天12小時無午休工作制。2006年進出口貨運旅.6萬噸,減少0.5%;出入境人員53.6萬人次,減少13.8%。

3、同江水運口岸

同江水運口岸現由東、西兩個作業區組成、西部作業區簡稱西港,即未擴大開放錢的同江水運口岸,是198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同年5月正式開通使用,1994年1月經中俄兩國政府確認為國際客貨運輸口岸。該港口位於黑龍江省同江市境內松花江、黑龍江交匯處南岸,與俄猶太自治州對應口岸下列寧斯闊耶隔江相距35公里,與俄哈巴夫斯克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港口水上距離272公里。該港口江面寬闊,水深流緩,是松花江最末端港口,也是中外國際船舶進出松花江河運口岸的必經之路,為江海聯運的始發港之一。現有深水泊位5個,可停靠3000噸級的船舶,通航期6個月。西港港區佔地面積1260平方米,備有港口裝卸設備23台套,港內鐵路專用線3條1.81公里,港外鐵路專用線2.62公里,年吞吐貨物能力70萬噸。

東部作業區簡稱東港,為該口岸擴大開放港口,198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驚醒冰封期臨時汽車運輸,1995年經交通部批准開展明水期臨時汽車輪渡運輸。該港口位於同江市區東北38公里的哈魚島西北端,距俄對應口岸下列寧斯闊耶港僅3公里,距俄哈巴羅夫斯克港240公里,有較強的地緣優勢。港區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現有3個泊位和460平方米氣墊船基地,硬化場地道路及查驗通道2萬平方米。港口至同江的38公里鐵路專用線已完成鋪軌,2007年可正式通車運營。該港口明水期開展船舶運輸、汽車輪渡運輸,冰封期開展冰上汽車運輸,流冰期開展氣墊船運輸,基本實現了全年通關。

該口岸2006年進出口貨運量完成54萬噸,比上年增長23.6%;出入境人員實現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4.7%。

1、黑河水運口岸

黑河水運口岸是1982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對外恢復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1983年3月經中蘇兩國政府換文確認為邊境地方貿易口岸,1986年9月經中蘇兩國政府補充換文確認為國家貿易口岸,當月正式對外恢復開通使用,1990年3月經中國與蘇兩國政府換文確認為國際客貨運輸口岸。200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開展口岸簽證工作。該口岸位於黑龍江省北部邊陲,中俄界河黑龍江上有末端南岸黑河市內,隔江與俄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相對,雙方貨運碼頭相距3500米,客運碼頭相距750米。由該口岸經布拉戈維申斯克可與俄西伯利亞大鐵路河貝阿鐵路連接,經其空中航線可與俄國內各大城市相通;由該口岸沿黑龍江水道下行,還可抵達俄遠東各港口直至日本海沿岸各國港口。

黑河水運口岸早在1858年即成為我國對俄貿易口岸,1957年恢復通商,開展邊境小額貿易。現已成為貿易、旅遊以及國際旅客服務的多功能口岸、口岸運輸方式多元化,四季運行:明水期開展水上船舶運輸河輪渡運輸,冰封期開展冰上汽車運輸,流冰期開展氣墊船運輸和航空運輸。現有客、貨運碼頭及明水期汽車渡輪與冰封期汽車運輸兼用碼頭各1處,擁有千噸級泊位12個。貨運碼頭岸線長612延長米,年貨物吞吐能力120萬噸。客運碼頭岸線長98延長米,路建通道14條,年過客能力00萬人次。

該口岸2006年進出口貨運量完成29.7萬噸,比上年減少33.2%;出入境人員實現10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首次突破百萬人次。

2、密山公路口岸

密山公路口岸是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1992年10月經中俄兩國政府換文確認為雙邊公路客貨運輸口岸,1993年5月正式開通使用。1994年1月經中俄兩國政府再次確認為雙邊客貨運輸口岸。該口岸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邊陲密山市檔壁鎮,中俄界湖興凱湖的西北岸1.5公里處,距密山市38公里,距內陸中心城市雞西市約100公里。與俄濱海邊疆區對應口岸圖里洛格隔白棱河相望,相距僅有1公里,距俄最近城市卡緬雷博洛夫64公里,距俄遠東地區重要交通樞紐河貿易中心烏蘇里斯克150公里,距俄濱海邊疆區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260公里。

該口岸基礎及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功能齊全。口岸現場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設有4條貨檢通道,東側建有2萬平方米的貨物倉儲區。中俄雙方共同在白棱河界河上修建了一座長33米、寬12米的永久性公路橋梁,可常年過客過貨。該口岸年國貨能力在50萬噸以上,年過客能力在30萬人次以上。

該口岸2006年進出口貨運量完成1.5萬噸,比上年減少34.6%;出入境人員實現25.6萬人次,比上年減少10.8%。2007年-3月進出口貨運量完成0.27萬噸,比上年增長11.7%;進出境人員實現4.5萬人次,比上年減少24.4%。

3、虎林公路口岸

虎林公路口岸是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1992年10月經中俄兩國政府換文確認為雙邊公路客貨運輸口岸,1993年5月正式開通使用,1994年1月經中俄兩國政府再次確認為雙邊客貨運輸口岸。該口岸位於黑龍江省東部邊陲虎林市區東南58公里處,與俄濱海邊疆區對應寬馬爾科沃隔松阿察河相望,相距僅有1公里,與其所在對應城市列所扎沃茨克市相距只有8公里。在黑龍江省東部延邊扇狀開放口岸群中,該口岸位居中點位置。正對面是俄濱海邊區和哈巴邊區結合部。俄著名的西伯利亞復線大鐵路和與之並行的遠東干線公路貫穿該地區,由此向北可深入俄羅斯腹地,向南可到達濱海便去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納霍德卡港,並可通向韓國、日本及東南亞。虎林市區內交通十分便利,既有省級公路貫穿全境,又有哈東鐵路由此經過。

該口岸基礎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客貨通過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建有1000平方米旅檢廳、250平方米雙向車道貨檢廳,修建了1640延長米二級水泥路面口岸過境公路、5萬平方米口岸現場倉儲設施、近8萬平方米海關監管倉庫基地、2萬平方米硬化地面露天貨場。中俄雙方共同在松阿察河界河上修建了一座長207.08米、寬13.96米,橋下可通航的永久型公路橋梁,使口岸不受季節影響,可全天候過客過貨。該口岸年過貨能力可達260萬噸,年過客能力可達100萬人次。該口岸2006年進出口啊貨運完成6.5萬噸,比上年增長27.3%;出入境人員實現0.7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8.8%。2007年1-3月進出口貨運量完成1.7萬噸,比上年增長12%;出入境人員實現0.1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8%。

D. 現在在東北對俄做邊貿生意好做嗎前期投入大約多少錢就可以

做邊貿還可以了,但是要選好產品,俄羅斯風情的裝飾品在網上就有買的不用非要跑到邊境。小生意投資在幾萬元左右,建議考慮自己有沒有銷售能力,這個東西競爭太大了

E. 關於中俄邊境貿易的一些事

(一)企業經營者對邊貿游戲規劃知之不多。熟知游戲規則是贏得邊貿生意的先決條件。恰恰在這個問題上,許多剛出道的浙商顯得欠缺。據抽樣調查顯示,真正參加過經貿知識培訓的浙商不足5%,與外商打交道不得不花高額成本請翻譯的不在少數,這就很難在邊貿經營中行動自如,不冒犯規則。例如,今年4月,我省有的企業為貪圖便利,輕信俄商的承諾,採取變通手段將產品貿然打入俄羅斯市場,結果自覺不自覺地冒犯了俄方貿易游戲規則,在「灰色清關」中,發生了貨物被俄方沒收,還遭到罰款的處罰。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就在於缺乏對俄羅斯調整對華貿易政策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學習和熟知國際經貿游戲規則,乃是浙商開展對外貿易的當務之急。
(二)經營領域有待進一步拓展。中俄邊境的市場很大,競爭激烈。目前浙商經營領域不寬,基本局限在日用小商品的賣買上。涉足房地產開發、餐飲服務業的企業微乎其微。在經營方式上,習慣於「千里走單騎」,做成一筆賣買就打道回府,成了典型的游擊戰士,與福建等地的投資商、經銷商的經營理念存在明顯差距。浙商經營的產品絕大多數是由自己辦在浙江老家企業生產的,帶有自產自銷性質。寄希望在中俄邊境線上形成「浙江村」,「浙江產品一條街」尚需時日。浙商在中俄邊貿的領軍地位極有可能被主要競爭對手福建商人所取代。
(三)資本不足困惑著浙商做大邊貿「蛋糕」。有項目、缺資金,這是浙商在邊貿經營中面臨的一大困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從經銷商的構成情況看,個體工商戶、小企業主佔了90%,做的又是小本生意,積累非常有限,開發大項目的底氣不足。例如,許多小企業嚮往到中俄互市貿易區浙江工貿園投資創業,但又苦於缺資金建廠房,只好望而卻步。二是從融資的手段看,渠道較為單一,一些小企業主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基本靠自身積累實行滾動發展。有位諸暨商人,在岸口城市綏芬河相中了一個頗具「錢景」的旅遊觀光項目,但因籌集不到二三千萬元開發資金,至今沒敢申報。三是從政府的層面上看,對邊貿企業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激勵政策欠缺,指導服務工作不夠到位。
(四)重輸出輕引進的現象較為突出。有兩組數據可見一斑。一是浙商以岸口貿易為跳板,已在俄羅斯創辦了114家企業,總投資1951萬美元。二是大量浙江企業北上,積極參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在黑龍江境內的投資也屬首屈一指的。其中在中俄互市貿易區,浙商的投資達到了5億元。還有金華市華明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在牡丹江市區征地150畝,首期投資1200多萬元,建造了迄今牡丹江市最大的浙中建材市場。相比之下,浙商從俄羅斯引進的原材料較少。例如木材,浙江企業的需求量很大,而俄羅斯的木材蓄積量多達213億立方米,我們卻沒有充分加以利用。從客觀上講,是路途遙遠,運輸成本昂貴,而最主要的,則是浙江創辦在邊境的加工企業尚未形成規模,加工與貿易脫節,兩張皮的現象突出。浙江是資源小省,只有把產品輸出與原材料引進有機結合起來,發展邊境貿易才有更強的生機和活力。
四、未來中俄邊境貿易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浙江商人對中俄邊貿前景普遍看好,特別是隨著浙江工貿園的落成,為浙江產品進入俄羅斯市場開辟了一條寬廣而順暢的綠色通道,前景誘人,商機無限。
(一)人文環境良好。根據中俄兩國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條約》,中方已在俄境內的烏蘇里斯克等城市建立了內外呼應的市場體系。在海參崴,中方企業組建了中國企業聯盟,華人組建了自己的工商聯合會。黑龍江省東寧縣政府與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市政府建有定期雙邊會晤機制,定期溝通雙邊經貿活動中的意見,及時解決邊貿活動中的問題。建立在綏芬河市的浙江商會,堪稱溝通政府的橋梁,聯結企業的紐帶。
(二)合作領域廣闊。黑龍江省政府已將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制定了對俄進出口總額5年翻兩番,到2010年達到140億美元的增長目標。在與俄羅斯交界的千里邊境線上,正在興建10個集科工貿於一體的開放型園區。以零距離服務,零規費管理,竭誠歡迎各地商賈前來投資創業。視投資者為上帝,視浙商為寵兒,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圍濃厚。在今年8月中旬舉辦的對俄經貿洽談會上,該省又推出了近千個合作項目,並明確承諾,外省企業兼並、收購黑龍江的國有老企業,無需承擔債務和富餘職工。
(三)市場「錢景」迷人。這對浙江經商者頗具吸引力。一是俄羅斯市場對輕紡產品的需求大幅攀升。據有關資料顯示,俄羅斯每年短缺棉布48億平方米,絲綢9億平方米,鞋襪各6億雙,輕紡產品依賴進口達136億美元。二是對家用電器需求旺盛。隨著俄羅斯家電普及化的加快,未來幾年,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高檔家電需求將以每年15%的幅度遞增。三是建材市場「錢景」更為迷人。近兩年,俄羅斯全國建造了1.3億平方米工業用房和900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近期急需大量的裝飾材料,而中國的建材質優價廉,同類產品要比歐洲便宜一半左右,因而成為俄商的首選產品。
(四)優惠政策眾多。作為中俄經貿特區,國家和黑龍江省制定並出台了18項特殊政策予以支持。其中對入駐中俄互市貿易區的企業,可在區內自由交易,貨物不受數量和存儲時間限制。對俄進口商品關稅和增值稅實行減半徵收。重點資助有發展前景的名牌產品在俄進行商標注冊。企業出口產品可獲得黑龍江省政府獎勵

F. 今年中國對俄羅斯邊貿慘到什麼樣

為什麼會這樣說,按照現在的情況看,中短期內中俄之間的貿易量會有一個小幅走低,但是持續走高的過程。

現在中俄之間能源貿易量大增,輕工業產品和農貿產品之間的交易也在逐步升溫。只是會影響一部分重工業。中俄之間政治關系逐步成熟穩定會有力促進兩者之間的經濟聯系。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G. 這是論文目錄,求大神幫忙寫摘要!!!題目是中俄貿易結構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中俄貿易發展現狀

2004年,中俄經貿合作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年貿易額突破200億美元,達歷史新高,提前實現了兩國元首2003年5月制定的發展
目標。並且貿易結算更加方便了,從2005年1月1日起,中俄邊境地區內的中俄兩國銀行可以使用盧布和人民幣進行結算和付款。這是中國人民銀行和俄羅斯中
央銀行在2002年簽訂的《關於邊境地區銀行間貿易結算協議》中提出的。而在此之前,中俄邊境貿易結算只能使用美元,結算時間長、運營成本高。

盡管中俄貿易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還應該看到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不規范造成信任危機

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市場剛剛開放,一些不法商人把中國的假冒偽劣產品銷到俄羅斯,幾年下來,中國貨在俄羅斯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
很難取得俄羅斯人的信任。與此同時,俄羅斯市場也正處在轉軌時期,違背合同、不講信用的企業並不少見;與俄羅斯人做生意,中國企業同樣心有餘悸。

2.中俄貿易未成規模

中國對俄貿易企業普遍規模小、底子薄、資金短缺、信息不靈;多數企業滿足於邊貿,市場開發力度不夠,缺乏配套經營策略;普遍缺乏產品宣傳和配套
的運輸、倉儲設施,難以形成穩定的供應渠道和規模經營。面對潛力巨大的俄羅斯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貿易層次與規模。如俄羅斯的茶葉市場潛力大,但本國不產
茶,依賴進口。俄羅斯人
對中國茶特別青睞,多數俄羅斯人認為,中國的茶葉才是正宗的,品種多、質量好。俄羅斯規定,如果出具產地證書,來自中國的茶葉可以享受減免關稅25%的優
惠。盡管如此,目前俄羅斯茶葉市場卻是英國、斯里蘭卡的天下。

3.中俄經貿結構層次偏低

(1)國有企業仍是從俄進口的主體,55%的進口都是由國企承擔的,而出口則大不一樣,民營企業占對俄出口2/3以上的份額,其開拓精神以及靈
活的經營機制決定了它們能夠在對俄貿易中搶得先機,但其資金實力薄弱、深度開發能力差、生產經營基本處於單打獨斗階段的弱點也決定了現階段中俄雙方貿易結
構比較單一。

(2)貿易方式基本上都是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幾乎沒有。佔中國整體對外貿易達70%的加工貿易,在對俄經貿中基本體現不出來。以木材為例,我國
在上世紀末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後,近幾年通過一般貿易從俄進口原木增長速度驚人,對中國的木材出口已成為俄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俄羅斯仍是我國進口軍品的主要來源國。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已有多年的歷史,采購武器裝備和武器製造技術轉讓的合作項目一直有條不紊地在兩國有關單
位之間進行。中俄軍事技術合作在兩國雙邊貿易中,不僅所佔比重高,而且相當穩定,已經成為兩國雙邊貿易額穩定增長的支柱項目。這對於俄羅斯來講意義要更大
一些,俄遠東、西伯利亞以及聖彼得堡的多家軍工企業至今沒有關門,主要就是因為持續不斷地從中國客戶手中接到產品訂單。

4.合作領域不寬,缺乏有實力的大企業參與

蘇聯時期,雙邊貿易以記賬貿易為主,各大外貿公司曾是雙邊貿易的主體,後來,貿易方式發生變化,雙方大企業沒有及時跟上,兩國的小企業、個體商
戶填補了市場的真空,成為雙邊貿易的重要力量。在多種貿易方式中,民貿、邊貿和旅遊貿易成為重要方式。因此,拓寬中俄經貿合作的主渠道,已成為今後中俄經
貿合作能否持續健康發展、合作水平能否提高的關鍵。

除此之外,雙邊貿易秩序問題也較為突出。目前中俄雙邊貿易的經營主體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較多,有一些商戶和小企業的經營行為不規范,給雙邊經
貿合作帶來了消極影響。目前,在中俄雙邊貿易和投資領域中還存在著一些影響貨物、人員、資金等要素正常流動的因素,如兩國銀行直接結算規模不大、保險和信
貸領域合作水平不高、口岸通關能力不強、人員入境手續簡化力度不夠等。

二、中俄貿易發展的理論基礎

標准貿易模型認為,經濟發生偏向性增長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某個生產部門的技術進步會使生產可能性邊界向這個部門擴張的幅度大於向其他部門擴
張的幅度;第二,由於生產要素的國家增加,會使生產可能性邊界發生偏向性擴張,偏向於使用該特定要素的部門或密集使用該要素的部門。中國和俄羅斯都是經濟
大國,對貿易帶來的福利效應應有較強的反應。日用消費品在中國市場供過於求,在俄羅斯則緊缺;資源產品在中國市場緊缺,而在俄羅斯市場供過於求。日用消費
品在中國市場上相對價格低,資源類產品相對價格較高。而在俄羅斯市場上行情恰恰相反。相對價格差異是貿易的直接原因,能為進出口商帶來充裕的利潤,這實質
上是一種地點套利。貿易能夠改善中俄兩國供需缺口,使兩國相對價格趨同,這樣,俄羅斯居民能夠以比貿易之前更便宜的價格在充足的消費品市場上購買日用消費
品;而中國居民則可以在較低的價位上獲得資源產品,兩國居民的福利都由於貿易得到了改善。

大衛·李嘉圖是簡單勞動價值論的創立者,他明確指出勞動生產率的不同是國際貿易的惟一決定因素,認為貿易產生的根源在於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中國
的勞動力眾多,勞動力成本低廉,在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勞動生產率較高,此類產品相對價格較低。俄羅斯資源豐富,在資源密集型行業中,勞動生產率較高,在俄
羅斯市場中,這類產品的相對價格較低。因此可以說,中國在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相對優勢,中國應該專門生產和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俄羅斯在生產資源
產品上具有相對優勢,應該集中生產資源產品。

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羅·薩繆爾森和羅納德·瓊斯提出來的貿易模型。所謂特定要素就是指那些調整速度比較慢,重新達到新的均衡所需時間較長的生產要
素。通常在實際中,特定要素與流動要素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這只是一個調整的問題。一國生產特定要素相對充裕的產品,而進口特定要素相對稀缺和昂貴的產
品,而特定要素是非貿易品,只能固化在貿易品內部,所以貿易品流動的只是形式,隱含在貿易品內部的特定要素流動才是實質。俄羅斯的自然資源和中國的勞動力
都屬於特定要素。因此,中國向俄羅斯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實質上是中國的勞動力向俄羅斯轉移,只不過轉移的方式不同,這種轉移是隱藏在貿易品中的。而俄羅
斯向中國出口資源產品,實質上是向中國轉移自然資源。所以,盡管特定要素的轉移成本表面上無窮大,或根本不可能實現轉移,但貿易品的流動使這種轉移事實上
成為可能。勞動力向俄羅斯轉移,使俄羅斯居民能夠買到便宜的食品和服裝,不用再在商店門口排隊受凍,他們的生活境況改善了;資源向中國市場的轉移,緩解了
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從長遠來看,這對中國居民的福利改善也是有利的。不管用哪種模型進行分析,貿易都會產生強烈的收入分配效應,使國內的特
定要素所有者或資源相對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受益,而其他部門,特別是受競爭性進口產品沖擊的部門的既得利益受損。不管是關稅還是配額,只要是貿易保護措施,
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相對價格,這本應由市場力量來決定,這種扭曲必然會產生生產或消費的扭曲,從而導致無謂損失。為了促進兩國貿易健康發展,兩國政府應
不斷地加強磋商,制定有效的規范政府和市場行為的制度,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的苗頭。

三、發展中俄貿易的政府建議

1.中俄貿易的最大障礙是沒有建立規范的貿易制度,因此,形成一個良好的、規范化的貿易秩序,是決定雙邊貿易健康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由於中國已
加入世貿組織,而俄羅斯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因此在未來的雙邊經貿合作中,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規則應成為雙方共同遵守的貿易活動准則,即最惠國待遇原則、國
民待遇原則、透明度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為此,在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規則和雙邊合作框架下,兩國應共同努力,充分發揮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及經
貿
科技各個分委會的作用,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兩國商會和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的作用,大力整頓、規范貿易秩序,加速解決貿易服務體系方面的問
題,以消除現存的制度性障礙,極大地推動中俄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俄羅斯正在申請加入世貿組織,其國內的市場必將更加規范,這無疑將大大推動中俄貿易發
展。中國還應加大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生產和出口,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產品種類,優化中俄貿易
中的產品結構。

2.重新創造中俄貿易的良好環境。中俄當前的貿易環境主要是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變動大;經濟困難、支付能力弱,經營費用過高,完全正當合法
經營無利可圖;投資環境差,缺少可靠保障;社會治安環境不佳,缺乏應有的安全感等。但我們也應看到,這種貿易環境同樣也制約著同其他國家的貿易發展,我們
應站在戰略高度來認識中俄貿易。從政治和經濟、當前和長遠等多重角度分析,我們必須重新創造中俄貿易環境,這就需要兩國政府積極有效地對本國的經貿政策進
行調整,為更好地發展中俄經貿合作提供政策保證。當前要著力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兩國政府根據當前經貿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和實際需要,制定和完善有關經貿合
作、投資政策、技術貿易、合資合作經營、引進人才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規,規范兩國企業間的經貿行為,並逐步與國際慣例對接,以適應雙邊經貿的深層次發展需
要。二是採取有效措施,盡快整頓邊貿秩序,要加強對假冒偽劣商品的打擊力度,堅決有效地保護雙方的合法利益,為發展中俄經貿關系創造良好的貿易環境。

3.為了提高我方商品在俄市場中的信譽,政府應組織若幹家大型貿易中心,舉辦規模和形式不一的洽談會、展覽會,多角度介紹中國商品,藉助俄方的
宣傳工具和新聞媒介宣傳我名牌商品。同時,中國商檢、海關等部門應嚴把質量關,嚴厲打擊走私,對於質量達不到標準的決不放行,確實維護和重新樹立我商品在
俄市場的形象,並盡快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仲裁機制。由於兩國原來的貿易方式完全是粗放型經營,不是按國際慣例辦事,雙方的信任感下降到了最低點,這使
雙方的經貿活動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在目前雙方都想打破僵局、渴望出現一個光明前景的情況下,建立這樣一個仲裁機制對重新創造兩國良好的貿易環境是十分必
要的。

4.針對俄羅斯市場城市化、多元化、高消費化的特點,對俄羅斯消費市場要重新定位,消除投機取巧的短期行為,強化「以質取勝」意識。實施名牌戰
略,嚴把質量監督關,加大打擊偽劣產品的力度。加強對民貿市場的管理力度,樹立邊境貿易、互市貿易與國家貿易同等的質量觀念,重塑我國商品在俄羅斯的形
象。

總之,我們對待中俄貿易,既要正視存在的困難,又要看到光明的前景。中俄貿易的發展有著充分的理論依據,它的美好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兩國政府共同努力,相信不久就會出現新一輪的中俄貿易高潮。

H. 俄羅斯與中國的石油天然氣貿易

一、近幾年來俄羅斯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明顯加強

1992年至今中俄貿易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1992~1993年為第一階段,199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76.7億美元;1994~1996年為第二階段,1996年雙邊貿易額為68.3億美元;1997~1998年為第三階段,1998年雙邊貿易額降至54.8億美元;1999年至今為第四階段,2001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到貿易史上最高水平,總額為212億美元,2005年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7.1%,並達到291億美元。中國與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的貿易額達到2170億美元,與美國的貿易額達到2110億美元,與日本的貿易額達到了1840億美元。對照中美雙邊貿易額,俄中貿易額並不引人注目。俄羅斯媒體認為:中俄貿易雖創新高,深層問題仍未解決。目前俄羅斯是中國第八大貿易夥伴,俄羅斯與中國的貿易中石油與天然氣是最主要的。俄羅斯和中國的油氣合作已進行多年,最主要的合作項目是輸油管道和輸氣管道,但進展狀況並不令人滿意。俄羅斯輸往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等產品主要依靠鐵路運輸,但由於鐵路運輸效率不高,出口量難有較大突破。2005年,中石油通過東部鐵路進口俄羅斯原油518萬噸,比原先預計的通過鐵路向中國輸出石油的總量2005年達到1000萬噸幾乎少了一半。俄羅斯鐵路運輸部門表示將增加中俄石油運力,以後將運力提高到每年3000萬噸。但目前還沒有進入實施階段,提高運力需要全面的電氣化改造。

2004年美、中、日三國石油消費總量、進口俄羅斯石油量見表5-1。

表5-1 2004年美、中、日三國石油消費總量、進口俄羅斯石油量一覽表

資料來源:IEA,Oilinformation,coal information

從表5-3中可看出,中國進口石油70%來自中東和非洲(40%),主要靠海運。中國對這一地區的石油依賴程度遠遠超過公認的不超過30%的安全警戒線。

從表5-4中可看出,2000年俄羅斯石油出口量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7.27%,而目前其石油出口量在沙特之後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16%左右。近年來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量佔世界天然氣出口總額的1/4以上,出口量穩居世界第一。俄羅斯能源礦產品出口貿易總額增長迅速,2001~2004年俄羅斯石油出口年均增長14.8%,天然氣出口年均增長2.1%。2004年俄羅斯石油出口和天然氣出口量分別佔到了當年石油產量的50%,天然氣產量的30%。1999年俄羅斯原油和石油產品、天然氣、煤和焦炭出口合計佔俄羅斯外貿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43.3%,2000年為52.5%,2002年和2003年則達到了55%和57%。俄方稱為實現5年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向中國供應600億~800億立方米天然氣,俄羅斯天然氣企業將建設東西兩條輸氣管道。第一條管道長3000千米,年輸氣量將達300億~400億立方米,連接西伯利亞西部和中國靠近俄羅斯的西部邊境。預計這條線路將從2011年起向中國供氣。第二條管道將把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天然氣輸往中國的東北地區。天然氣方面主要根據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的備忘錄表明,俄方開始著手加大與中國天然氣合作的力度,但不確定因素同樣很多。俄羅斯希望多銷售石油產品,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巴格丹奇科夫表示,2006年年底前雙方在俄羅斯和中國境內將各建成一家石油合資企業,分別從事俄羅斯境內資源勘探與開發,石油產品加工及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零售工作。據報道,俄方此前一直想進入中國的石油零售行業,但一直未能如願,直至《關於在中國、俄羅斯成立合資企業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則協議》簽訂,才提供了可能。這也說明,中方看中能源,而俄方則希望多銷售產品。

二、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與中國東北振興

2003年中國政府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使其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第四個增長級。俄羅斯東部開發與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都已被兩國政府提上日程,俄中兩國應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使兩個地區的發展有望再上一個新的階梯。中國東北地區面積79萬平方千米,人口10655萬,而遠東地區面積700萬平方千米,人口則僅有800萬。西伯利亞已探明石油儲量佔俄羅斯總探明儲量的77%,天然氣的85%,煤炭的80%。中國東北地區背靠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兩大油氣區,且距西伯利亞大油氣區也並非很遠,即中國東北地區可以從俄羅斯三個大油氣區得到油氣的供應。可見,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益最大的應該是中國東北地區。中國東北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曾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其作出了巨大貢獻,自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由於諸多因素,中國東北地區明顯落後於東南沿海地區。隨著中國政府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出台,吉林省提出了建設汽車產業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生態型綠色農產品加工業基地、光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中葯和生物制葯基地、資源型城市接續產業示範基地等六大基地。遼寧省提出了建成國家乃至世界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工業基地。黑龍江省提出了重點建設裝備工業、石化工業、能源工業、綠色特色食品、醫葯工業等五大基地。

中俄兩國國貿在很多領域具有互補性,邊貿也同樣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從中俄雙方的統計數字看,無論是中國東北地區的對俄貿易,還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對華貿易,近年來都呈大幅度增長的趨勢:2002年,俄羅斯和中國東北三省、內蒙古、新疆的邊貿額達46.2億美元,佔俄中貿易總額的38.7%,佔中國同所有鄰國邊境貿易額的81.2%。可見,東北三省的對俄貿易前景廣闊。2002年,在中國木材進口總量中,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佔61%,紙和紙漿佔17%,黑色金屬佔19%,化肥佔42%,魚和海產品佔57%,原油佔4.4%。

三、東北亞框架中的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

國際能源機構預計,世界對石油的消費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長。其中,東北亞地區(中國、日本、韓國)的能源需求增長尤為突出。東北亞能源需求佔世界能源需求總量的比重已近1/5,中、日、韓三國的能源需求則占東北亞地區能源需求總量的98%以上。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以7%的速度上升,至2003年中國石油產品需求總量增長幅度達到11.4%,從而使中國的石油貿易量超過日本,成為居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日本的石油消費量退居世界第三位。韓國也排在前列。東北亞地區油氣需求國呈現競爭的局面。

自1993年起,中國由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變為石油凈進口國。中國的石油產量從1999年的320萬桶/日降至2005年的280萬桶/日,而石油消費,則從1999年的442.8萬桶/日增至2005年的534萬桶/日,2010年的643萬桶/日,石油和消費之間的缺口近400萬桶/日。200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73億立方米,據測算,2005年需645億立方米。2005年,中國面臨200億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氣需求缺口,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近1000億立方米。中國石油進口的62%來自中東和北非,主要靠海運。國際公認的安全標準是對某一地區石油的依賴度不能超過進口的30%。

目前,東北亞地區能源分布狀況極不平衡,既有能源豐富的俄羅斯,也有能源貧乏的日本、韓國、中國。為改善能源安全狀況,中、日、韓採取了相似的能源戰略。中、日、韓能源戰略的相似性最突出地體現在對外能源戰略上。三國都積極與油氣豐富的俄羅斯合作。在東北亞形成了以俄羅斯為供給方、多個雙邊能源合作相互競爭的格局,也包括了俄羅斯與歐盟、美國、印度、日本以及中國的合作等。其中最具激烈的是中俄與日俄在遠東輸迪管道問題上發生的激烈的競爭。自從1994年俄羅斯首先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以來,中俄雙方簽署了數項協議,准備修建從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的石油管道「安大線」,「安大線」長達2260千米,此後,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又經歷了從「安大線」、「安納線」再到「泰納線」的曲折過程。

「安大線」「安納線」「泰納線」比較見表5-5。

表5-5 「安大線」、「安納線」、「泰納線」比較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主要體現在政治領域,經貿合作水平相對滯後於兩國間的政治合作水平。1993年兩國貿易額為76.8億美元,此後一直在60億美元上下徘徊,2001年為100億美元,2002年120億美元。這個數字僅相當於中日、中美經貿合作額度的1/10左右。中俄兩國在資源、能源和經濟結構上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俄羅斯擁有資源與技術,但兩國經貿合作的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安大線」在俄羅斯搖擺不定的政策中「難產」了,除了與俄羅斯國內政治因素有關外,與日本的介入有著很大的關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2003年1月10日與普京簽署了《俄日能源合作計劃》,小泉向俄羅斯提交了修建「安納線」(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輸油管線),放棄「安大線」,將原油輸往日本的建議。「安大線」的「難產」意味著日本為了獲得俄羅斯的石油資源,修建符合本國利益的石油輸油管道而與中國展開激烈的能源戰略競爭。中日都是能源進口大國,兩國都力主實施進口能源多元化,此外,日本促使「安大線」「難產」,暗藏著政治戰略意圖:削弱中國的能源安全,從而延緩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進程,實現其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達到主導亞洲的目的。日本實行對中國的牽制政策,利用與中國爭奪俄羅斯能源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削弱中國在東北亞政治經濟影響。21世紀中日兩國的戰略競爭不僅僅體現在能源方面,還體現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在石油問題上傾向日本並向俄聯邦政府施壓。駐遠東全權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向普京上書《遠東州長聯合信》,要求鋪「安納線」,其會見日本外相川口時說自己是「日本院外集團成員」。

中俄兩國能源領域的雙邊合作必須建立在東北亞區域能源合作的基礎上,東北亞區域能源的有效合作能夠促進中俄能源合作的健康發展,能夠為中俄能源安全提供保證。

四、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存在的問題

中俄專家普遍認為:中俄貿易近年雖創歷史新高,但深層問題仍未解決,2005年中俄貿易額雖創下290億美元的紀錄,但與兩國政治關系完全不相稱。2005年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額2170億美元,與美國的貿易額2110億美元,與日本的貿易額1840億美元。對比上述國家貿易額,俄中貿易並不引人注意。出現上述情況,一方面與中俄貿易結構有關,另一方面與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有關。中俄雙邊貿易雖保持快速增長,但貿易結構仍保持傳統格局。截至2005年底,中國在俄投資項目共657個,主要分布在能源開發、林業、貿易、輕紡、家電、通迅、建築、服務、房地產開發等傳統領域。另外,家電、汽車組裝、木材深加工、礦產開發已成為中國對俄羅斯投資新的熱點領域。俄羅斯在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建築、交通運輸等領域。2005年,中俄貿易雖大幅增長,但主要靠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增長。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雖然從互補的角度講有很大的貿易空間,但下列一些因素制約了石油天然氣貿易:俄羅斯將石油天然氣政治化;俄羅斯擔心強大的中國對其不利;俄羅斯擔心能源管道經中國後,中國壟斷其石油價格;俄羅斯不想變成單純的能源出口國,因此在出售石油天然氣的同時欲搭配石油天然氣產品。此外,中俄兩國政府雖都特別關心各自的西部大開發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建設,但因遠東地區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地方落實政府的決議有很大差距。

五、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前景

俄羅斯專家認為,未來5~10年,俄羅斯將是中國能源市場的重要夥伴,未來15年俄羅斯有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供應者。這預示了今後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

俄羅斯工業和能源部長赫里斯堅科表示,2006年已成為俄中能源合作的關鍵性一年。普京「俄羅斯年」訪華,與中國簽署的有關一攬子能源合作的文件,「標志著兩國企業間的合作已從簡單的原油貿易過渡到在中國、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國家境內共同勘探油田的新層面」。

雖然截至目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主要面向歐洲市場,但俄羅斯能源對外戰略有意將自己的資源優勢,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中轉化為經濟和政治優勢。在這個目的的驅使下,俄羅斯決不會放棄亞太這個大市場,更不會放棄亞太地區石油消費占第一、世界范圍內石油消費占第二位的中國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正是基於此,普京2000年以來,能源外交的總體布局具有「博弈全球、吸引美國、穩定歐盟、爭奪裏海、開拓亞太」的特點。俄羅斯能源戰略不願意失去中、日、韓任何一個潛在的油氣出口市場,只不過俄羅斯將利用石油天然氣取得經濟政治利益最大化。

俄羅斯擬建涵蓋東北亞的「泰納線」石油運輸管道和擬議中的北西伯利亞鐵路,該輸油管道的建設則能夠使俄羅斯石油直接進入經濟迅猛發展、油氣需求增長潛力巨大的亞太市場,這里有能源消費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的中國、日本以及南亞國家。這樣一來,一方面可為俄羅斯能源出口找到最近的地方,而且能大大提升俄羅斯在東北亞、亞太事務上的發言權。因此,從亞太市場來看,俄羅斯會緊緊抓住這個機遇,修建石油管道,鑒此,中俄石油貿易前景待管道修成後,會有大的突破。

中俄油氣供需具有互補性,鞏固和擴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俄羅斯政府在《202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中指出:「鞏固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的地位,最大效能地實現國家燃料動力綜合體出口的可能性,增強其產品及服務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以合理的規模及對雙方有利的條件吸引外資;使俄羅斯從單純的原料供應者轉變為可在國際能源市場執行獨立政策的重要參與者。」

普京把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視為首要任務,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光明,因為它既解俄羅斯之圍,又解中國能源之乏。俄羅斯要擺脫經濟困境、緩解社會矛盾,需要加大對油氣工業的投入,擴大油氣生產和銷售。與中國開展能源合作,不僅有助於俄羅斯能源工業的發展,也有利於俄羅斯經濟的復甦。特別是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將是其直接受益者。因為中俄兩國油氣合作前景光明,它關繫到中俄兩國切身的利益。

俄羅斯在俄美關系改善,俄日加強了能源對話後,其東部地區的油氣資源開發的國際環境朝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此時俄羅斯多元化的能源外交戰略施展得也得心應手。俄羅斯在東北亞能源供應與需求格局中處於優越地位,因為它是中、日、韓、蒙、俄五國中唯一具有油氣出口潛力的能源大國。因此,在權衡國家利益、地緣政治、經濟安全後,俄羅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施行了主體利益多元化的政策,這給中俄油氣合作前景又帶來了挑戰。

據統計,2001年,中國進口石油8831萬噸,其中46.2%來自中東,19.8%來自非洲,18.7%來自東南亞,未來幾十年內,中東仍將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產地,但中東動盪的局勢令人堪憂。一個國家從一個地區進口石油的安全警戒為30%,中東已大大超過安全警戒線;另外,中國90%以上的石油進口通過海上運輸。主要航線有三條。第一條是中東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中國。第二條是非洲線:北非—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好望角—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中國。第三條線路是東南亞線:馬六甲海峽—台灣海峽—中國。中國對馬六甲海峽和台灣海峽兩個「敏感區」的過度依賴,隨時有發生意外、兩個海峽被封鎖的危險,中國的能源將直接承受巨大的壓力。中國既是能源消費大國,又是能源生產大國。2004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為19.7億噸標准煤,約佔世界能源總產量的11%,成為僅次於美國、俄羅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產國。2004年中國能源自給率達94%,能源總體對外依存度尚不到6%。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煤炭佔2/3以上,中國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可供開采一百年,但中國的石油資源相對不足。

從威脅中國石油安全的因素來看:一是境內找不到石油或找到的石油是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二是進口能源渠道遭到制裁,禁運甚至全面封鎖。進口依存度的失控才是威脅中國石油安全的根本問題。

從中國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實行進口渠道多元化,中國應重視石油的陸上進口通道。一條是從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到中國滿洲里的原油通道,另一條是從中亞的哈薩克到中國新疆阿拉山口的原油通道,兩條通道的運輸工具均為火車,但運力有限,如果中俄石油管道建成,將把石油貿易額提至若干倍,且分散一些中國石油安全危險。

因此,從該意義上說,中國與俄羅斯石油貿易前景廣闊。因為,中俄油氣戰略合作可以促進中國油氣進口源地的多元化,進一步增強中國的油氣安全系數。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受益最大的是東北地區,因為東北可以從俄羅斯三個大油氣區得到油氣的供應,對促進我國東北地區的振興將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國的西氣東輸工程和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工程應吸收俄、日等國家參加,將國內經濟改革項目與國際接軌。俄羅斯的參與可保證能源的供給。日本參與上述項目的建設,可減少日本與中國在能源方面的摩擦,並將其納入到正常的經貿范圍內。

總之,從地緣經濟角度看,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合作前景廣闊,但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雙方石油天然氣貿易合作存在若干變數。因此,中俄石油天然氣貿易合作的前景是美好廣闊的,只不過道路是曲折艱難的。

I. 俄羅斯外貿生意好做嗎

了解清楚俄羅斯客戶的性格特點後,俄羅斯外貿生意還是很好做的

1、懶散,拖拉。這個性格在大部分俄羅斯人身上有體現。三年來,我一直被他們的這個特點所折磨,一個訂單可以拖個大半年才出貨,特別是拼箱的時候,每個供應商都那個催啊,生氣啊,但還是沒辦法。這可能更多的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生活節奏慢,注重享受生活。


2、善變,工作無計劃。善變,除了拖拉之後又一個比較讓人崩潰的特點。無數次訂單在確定之後都要改,重復著做無效率的事。似乎這與俄羅斯人的思維方式有關,他們會思考,但他們通常只願意思考到某一個點,而不願意去全盤的考慮。善變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對某些事物沒有自己的判斷力。


3、客戶粘度高,合作過一次可以長期合作。俄羅斯人剛開始跟人接觸的時候不那麼相信人,但一旦他們相信了,會一直相信下去。所以,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合作,他就會跟供應商長期拿貨

J. 俄羅斯外貿怎麼做

外貿想做俄羅斯市場,俄羅斯主要需求還是輕工業,需求量大,東西要又好又多,就跟他們飲食習慣差不多。

市場特點的話就是受國家影響比較大。一旦國家不穩定,整個市場波動很大,很多貿易往來都是官方調控。像2015年烏克蘭戰爭爆發,當時整個俄羅斯的外貿市場都遭受了重創。不過中國人還是很受俄羅斯政府支持的。

閱讀全文

與與俄羅斯邊貿的形勢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