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航母庫茲涅佐夫多大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長306米,標准排水量四萬六千噸,滿載排水量六萬一千噸,大小和我國遼寧號差不多,原來都是前蘇聯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是大哥,遼寧號前身瓦良格號是二哥。
② 俄羅斯「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防空有多大
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屬光榮級大型燃氣輪機導彈巡洋艦。
艦長186米,艦寬20.8米,吃水8.4米;正常排水量9800噸,最大排水量11500噸。採用全燃聯合動力裝置作為推進動力,共裝有6台燃氣輪機,總功率79.38兆瓦;航速32節,續航力為2500海里/30節或7500海里/15節。艦員編制454人,其中軍官62人。
該艦是根據前蘇聯海軍「1164計劃」於1976年開工建造的。作為光榮級巡洋艦的首艦於1979年07月27日在445號船塢下水,並以「光榮號」(俄語:Слава)為名在1983年進入當時的蘇聯海軍服役。
蘇聯解體後,「光榮號」在經歷了一場大修之後於2000年重新進入俄羅斯海軍服役,她的艦名被改為「莫斯科號」(俄語:Москва),舷號被更改為「121」。「莫斯科號」被指定為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的旗艦至今。
「莫斯科號」巡洋艦原為光榮級巡洋艦首艘光榮(SLAVA-126)號。該級艦是前蘇聯海軍「1164計劃」建造的導彈巡洋艦,並於1976年開工建造。首艦於1979年在445號船塢下水,1982年完工,並以「光榮號」為名在1983年進入當時的蘇聯海軍服役。蘇聯解體後,「光榮號」在經歷了一場大修之後於2000年重新進入俄羅斯海軍服役,她的艦名被改為「莫斯科號」,
「光榮級」的艦體,是從「卡拉」級導彈巡洋艦衍變而來,其艦體比「卡拉」級長約14米,型寬和吃水也略有增加。首尾部比「卡拉」級顯得外傾。它的前部上層建築高5層,其後端與封閉的金字塔形主桅連成一體,由水面至主桅頂高達30多米。艦中略靠後的煙囪呈長方形,兩側有許多散熱孔,前面是大進氣口。兩座煙囪間有空隙,用來放置旋轉吊的吊桿。露天甲板的軌道,用來運送彈葯、物品等。「光榮級」為平甲極大型燃氣輪機導彈巡洋艦,其首柱前傾斜度較大,有利於減少前甲板淹濕;艦體具有顯著外傾,以進一步改善艦艇的耐波性。
從整艦外形看,該級採用「三島式」設計方法,上層建築分為首、中、尾不相連接的三段,有利於武備、艙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艦艇的穩性,此為光榮級區別其它大型艦艇的一個顯著標志。
艦體採用高強度鋼建成,關鍵部位進行了加強處理,全艦由橫隔壁分隔為十多個水密艙段,確保任意相鄰三艙進水不翻沉,每個艙段和重要部位(彈葯艙、機艙等)設置有多種消防設備,有專門的損害管制中心,重要艙室可密閉。艦內6台燃氣輪機分別布置在前、後機艙內,前機艙布置2台巡航燃氣輪機,後機艙內左右兩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氣輪機。由此可見,該級艦具備了較強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損管能力和「三防」能力。
「莫斯科號」巡洋艦的武器繁多,火力強大,反艦、防空、反潛兼顧。在其滿載排水量11000噸的艦體中均衡地配置了各項武器。雖然「莫斯科號」的設計並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但它們擁有足以與其餘先進艦只在遠洋戰爭中相抗衡的能力則是不容置疑的。戰斗部為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或一噸高能彈葯。
「莫斯科號」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還因為它裝備了先進的雷達、聲吶等電子設備。另外,該級艦還有一座雙管130毫米艦炮,最大射程29公里。在反潛作戰方面,它備有兩具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兩座射程為6公里的 12管反潛深彈發射器。
該級艦適於配合核動力水面艦只活動,為艦隊擔任警戒、護航。此外還可作為艦隊的組成部分,用來攻擊敵航空母艦和兩棲力量,破壞敵海上交通線,並在兩棲登陸作戰行動中提供對岸火力支援。
③ 俄羅斯「伊萬格列恩」號登陸艦有什麼作用
2005年9月4日,俄羅斯海軍新總司令馬索林走馬上任。翌日,這位新的俄海軍掌門人提出了俄海軍今後的四大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建造新型遠洋登陸艦。首艘登陸艦已命名為「伊萬?格列恩」號。
登陸艦艇又稱兩棲艦艇,它是為輸送登陸兵及其武器裝備、補給品登陸而專門製造的艦艇。俄羅斯有著研製登陸艦艇的悠久歷史。世界上第一艘登陸艦便出自俄羅斯。那是1916年俄海軍黑海艦隊裝備的「埃爾皮迪福爾」(意為「希望使者」)號。它是一種平底貨船,吃水很淺,排水量1300噸,適於運送部隊抵達海灘實施登陸作戰。
這之後俄海軍登陸艦艇不斷發展,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然而,蘇聯解體也使登陸艦艇蒙災,分解得七零八落,且多遭毀損,能夠使用的又技術落伍。俄羅斯海軍對於登陸艦艇的發展和使用歷來情有獨鍾,一旦俄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後就立即鼓起繼續發展新型登陸艦的風帆。
2004年12月23日,「琥珀」造船廠總經理沃洛夫主持了為俄海軍建造的11711大型登陸艦首艦「伊萬?格列恩」號龍骨鋪設儀式,這被看作是俄海軍再次重視發展大型登陸艦的前奏曲。可以說,俄海軍對這種裝有最完善的現代化國產設備的全自動化戰艦的需求量非常大。這艘以蘇聯著名海軍艦炮專家伊萬?格列恩海軍中將名字命名的11711大型登陸艦是近15年來俄海軍開工建造的第一艘遠洋登陸艦。新型登陸艦稱作遠洋登陸艦也顯示了俄海軍心系「藍水」、不忘「由海向陸」的雄心壯志。
與目前服役於俄海軍其他登陸艦相比,新型11711登陸艦將採用非接觸性登陸方法,主要使用工程浮船。藉助這些工程浮船建成的浮橋,裝備可從浮橋上安穩地登陸到沒有構築的岸上。而目前的登陸艦大都採用接觸的方法進行登陸。這種登陸方式需要向岸傾斜2.5~3度;如果傾斜角度小了,上述裝備便無法登陸,只能以泅渡的方法實施登陸。
承建「伊萬?格列恩」號新型遠洋登陸艦的「琥珀」造船廠是俄羅斯國家控股的海軍造船廠,有著豐富的艦船建造經驗和技術積累,建廠60年來共建造了153艘各型戰艦,主要有反潛艦、護衛艦、大型登陸艦、航天通信保障艦等。目前該廠除建造新型登陸艦外,還為俄聯邦邊防局建造「吸血鬼」級海上經濟區巡邏艦。
11711級登陸艦是在1171級登陸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171級即「鱷魚」級。僅1964~1989年間,「琥珀」造船廠共建造了14艘排水量達4700噸的「鱷魚」級坦克登陸艦、3艘排水量1.406萬噸的「羅戈夫」級大型登陸艦。「鱷魚」級主要任務是運送坦克、物資和人員,實施登陸作戰。它艦長113米、艦寬15.5米,吃水4.5米,滿載排水量4700噸。11711型艦雖說為新型遠洋登陸艦,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蘇聯海軍1171型登陸艦的繼續完善型。
相比之下,「伊萬?格列恩」號的尺寸則略有增加:艦長增加了7米,達120米;艦寬也擴大了1米,為16.5米;平均吃水4.6米,滿載排水量約5000噸。新艦同樣採用兩台柴油機作為主動力裝置,最大航速18節,續航時間30天,16節速度下的航程3500海里;艦員編制約100人;可搭載13輛60噸重的坦克或36輛裝甲運輸車,外加300名陸戰隊員。艦上除裝有艦空導彈,還裝有兩套多管火箭炮系統、一門76毫米AK-176火炮、一門30毫米AK-630火炮以及一架卡-29艦載直升機。此外,新型登陸艦還為乘員的日常生活和業余活動提供了較大方便,如建有設施齊全的健身大廳等。
「伊萬?格列恩」號新型遠洋登陸艦的最獨特之處在於能運送40件各種類型的軍事裝備,且可使用專用浮橋實施沿岸登陸。涅瓦設計局總經理維格林指出,「伊萬?格列恩」號不僅能運送目前俄羅斯海軍正在使用的所有裝備,而且還能運送未來將列裝的多種裝備,如可運送標準的6米長、帶任何負載的海運集裝箱。與排水量極大但只能將貨物運送到碼頭的民用船相比,新一代登陸艦能夠將各種負載運送到地球上的任何地點。
新登陸艦下水預計要3.5~4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大約要在2008年該艦才能開始海試。首艦建成後,隨即動工建造第二艘,其後每艘11711大型登陸艦的建造周期將縮短為1.5~2年。根據俄海軍采購計劃,預計首批11711大型登陸艦將建造5艘。
④ 俄莫斯科號巡洋艦戰力如何
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旗艦,屬光榮級大型燃氣輪機導彈巡洋艦。該艦是根據前蘇聯海軍「1164計劃」於1976年開工建造的,於1979年07月27日在445號船塢下水,並以「光榮號」為名在1983年進入當時的蘇聯海軍服役。蘇聯解體後,「光榮號」在經歷了一場大修之後於2000年重新進入俄羅斯海軍服役,艦名被改為「莫斯科號」,舷號被更改為「121」。
該炮為全自動高平兩用艦炮,口徑130毫米,射程23千米,射速60發/分(雙管),全彈重54千克;其中彈丸32千克。該炮有一套全自動供彈與裝填系統,可大大提高有效射程內的毀傷概率。
此外該炮還具有以下特點:配備有炮瞄雷達、紅外和光學火控系統,即使在強烈干擾或電子系統戰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持戰鬥力,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生命力;射速快、射程遠、威力大、射擊精度高等。該炮與美國Mk45 127毫米艦炮及義大利OTO 127毫米艦炮同屬當今較先進的大口徑艦炮,但在總體性能上,俄艦炮要略勝一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K130艦炮射速高達每分鍾60發,這意味著在執行對陸攻擊任務時1座這樣的艦炮至少可抵得上1個炮兵連的地面火力。由此可見,光榮級巡洋艦在支援兩棲作戰時,也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⑤ 請高手介紹一下蘇聯的紅海軍.
我來補充一下水面艦艇的資料哈!
克里斯塔I級
蘇聯代號「1134金雕」(Berkut/GoldenEagle)
此型艦最終只製造了四艘
武器裝備
2部雙聯SS-N-3B(P-35(П-35)型「Progress-M」/Прогресс-М)艦對艦導彈
2部雙聯SA-N-1艦對空導彈
2部雙聯57毫米80倍徑艦炮
2部RBU6000十二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和2部RBU1000六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
2部五聯裝553毫米魚雷發射器
1架直升機(卡莫夫Ka-25)
該級艦全部由列寧格勒日丹諾夫造船廠(Zhdanovyard)製造。
AdmiralZozulya(АДМИРАЛЗОЗУЛЯ)號1964.7.26開工1965.10.17下水1967.10.8服役1994.9退役
Vize-AdmiralDrozd」(ВИЦЕ-АДМИРАЛДРОЗД)號1965.10.26開工1966.11.18下水1968.12.27服役1990.7.1退役
符拉迪沃斯托克號Vladivostok(ВЛАДИВОСТОК)號1964.12.24開工1969.8.1下水1970.2.10服役1991.1.1退役
塞瓦斯托波爾號Sevastopol」(СЕВАСТОПОЛЬ)號1966.6.8開工1967.4.28下水1969.9.25服役1989.12.15退役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是俄羅斯最新型的航空母艦,在蘇聯時期建造,原名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布里茲涅夫號、第比利斯號,1991年服役時易名庫茲涅佐夫號,舷號063。和其他俄制航空母艦一樣,扣除艦載機仍有相當強大的戰鬥力量。現部署於北方艦隊,是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滿載排水量:67500噸
最高航速:32節
飛機搭載量:48架
現代級驅逐艦(俄文:ЭскадренныеминоносцытипаСовременный是前蘇聯開發建造的驅逐艦。名稱意義是一種老鷹「鵟」(Канюкобыкновенный)。研發計劃名為956號計劃(Проект956"Сарыч")。
現代級也售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1號艦艦名為「杭州」;級名也定為杭州級。
性能介紹:
艦長156.5米
艦寬17.2米
吃水5.99米
標准排水量6500噸
滿載排水量7940噸
最大排水量8480噸
最大航速32.7節
巡航速度18節
續航能力為全速時2164千米、18節時7242千米
自持力30天。
956號計劃型
1-14號艦都是原型設計。但是1-3號艦和4-5號艦雷達略有不同,引號內為俄文艦名的本意。
(Современный)現代號。北方艦隊、1989年蘇聯解體後終止維護、1998年除籍、2003年6月解體。
(Отчаянный)絕望號。北方艦隊、1997年除籍。2003年6月解體。
(Отличный)卓越號。北方艦隊、1998年除籍。
(Осмотрительный)慎密號。太平洋艦隊、1997年除籍。
(Безупречный)無瑕號。北方艦隊、1993年大修中遇到財政困難工事延宕、2002年放棄修理除籍。
(Боевой)果敢號。太平洋艦隊。1998年於17基地封存退為予備役。
(Стойкий)堅定號。太平洋艦隊、1999年除籍於17基地封存退為予備役、同年4月8日浸水沉沒。零件打撈後賣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Окрыленный)鼓舞號。北方艦隊。1997年除籍。
(Бурный)暴風號。太平洋艦隊。2006年7月進入大修。
(Ведущий)、指導號。北方艦隊。改名為Гремящий「轟雷」。後來2007年12月9日除籍。
(Быстрый)迅捷號。太平洋艦隊。1993年到2002年近十年都在大修中沒有預算。
(Расторопный)敏捷號。北方艦隊。2002年開始大修。
(Безбоязненный)無畏號。太平洋艦隊。1999年大修。2002年移到17基地移動。2005年移動到別處。
(Безудержный)無敵號。北方艦隊。1998年大修。2007年12月9日改名為巨響。
(Внушительный)難忘號。唯一在黑海建造的現代級艦。1987年建造中止。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目前,僅僅「彼得大帝」號保持作戰能力,服役於俄海軍北方艦隊。
一、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的基本情況
基洛夫級標准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6,396噸;最高航速:31節;艦體尺寸:長度251.2-252米,寬度28.5米,艦高9.0-10.33米;全體人員:727。
艦載電子系統:作戰信息中心;無線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反艦導彈發射控制;反潛火箭發射控制系統;監視雷達系統;低飛和水面目標捕獲雷達;2部防空導彈系統火控雷達;4部近防火炮火控雷達;2部導航雷達;有源和無源聲納系統;電子戰系統;誘騙投放系統;二座PK-2誘騙火箭發射裝置,備彈400枚。
光榮級巡洋艦SlavaClasscruisers
光榮級是蘇聯解體前建成的最後一型導彈巡洋艦,被譽為是當今最具戰鬥力的艦艇之一。
艦種:Крейсера/巡洋艦/CRUISERS
型號:Проект1164(Пр1164)/Project1164/Type1164型
級別名稱:Атлант/ATLANT/亞特蘭塔Слава/Class/光榮
光榮級標准排水量為9380噸,滿載排水量11490噸,艦長186.4米,艦寬20.8米,吃水8.4米;採用全燃聯合動力裝置作為推進動力,共裝有6台燃氣輪機,總功率79.38兆瓦;航速32節,續航力為2500海里/30節或7500海里/15節;艦員編制454人,其中軍官62人。
已建成的3艘光榮級艦分別於1982年12月、1986年9月和1989年12月服役。服役時,首艦命名為「光榮」(Слава/SLAVA-126)號、2號艦命名為「烏斯季諾夫元帥」(МаршалУстинов/MARSHALUSTINOV-055)號,3號艦命名為「紅色烏克蘭」(ЧервонаУкраина/CHEBVONAUKBAINA-011)號,後來首艦「光榮」號改稱為「莫斯科」(Москва/MOSKVA)號(與退役的「莫斯科」號直升機母航同名),3號艦「紅色烏克蘭」號則採用了未建成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後續艦的命名,稱之為「瓦良格」(Варяг/VARYAG)號,2號艦的名稱維持不變,如今上述三艦分別配屬於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
無畏級導彈驅逐艦
該級艦全長162米,寬19.3米,吃水6.2米,標准排水量6700噸,滿載排水量8700噸。它採用4台燃汽輪機,總功率120000馬力,航速30節,續航力4000海里/18節。全艦編制249人,其中軍官29人。
該級艦是在「克里瓦克」級護衛艦的基礎上,對「克列斯塔Ⅱ」級反潛巡洋艦進行改進而成的。雖然艦體結構基本未變,但也體現了前蘇聯新一代水面艦艇的某些特點。其重要艙室都有密閉式的防護系統,可以防止外界受污染的空氣進入。全艦結構趨於緊湊,布局簡明,主要的防空、反潛裝備集中於艦前部,中部為電子設備,後部為直升機平台,整體感很強。它汲取了西方國家的設計思想,改變了以往缺乏整體思路,臨時堆砌設備的作法,使艦體外形顯得整潔利索。
「無畏」級(又稱1155.1級)是前蘇聯海軍反潛艦艇,俄羅斯稱其為「大型反潛艦」。大型專用反潛艦是俄海軍的一大特色,其他國家十分少見。這既有戰略思想的不同,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前蘇聯由於電子、武備比較落後,體積較大,在一艘艦艇上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分工合作」,由「無畏」級和「現代」級分任反潛、反艦重任。但它的排水量超過了後者,是俄羅斯海軍驅逐艦中當之無愧的「老大」。首艦「無畏」號於1980年入役,迄今共建12艘,最後1艘「潘傑列耶夫海軍上將」於1991年7月服役。
蟾蜍級坦克登陸艦
蘇聯海軍的潛艇有:
「德爾塔」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奧斯卡」級攻擊核潛艇
「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
「維克托」級攻擊核潛艇
「鯊魚」級攻擊核潛艇
「基洛」級常規潛艇
本人海軍大連艦院政治系學院畢業,現在上海工作,少校軍銜。請多多加分鼓勵哦!!謝謝!!
⑥ 俄羅斯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是什麼什麼時候下水退役時間
庫茲涅佐夫上將號不是核動力的。一樓的你搞清楚點再說
庫茲涅佐夫上將號與其姊妹艦伐雅各號是繼基輔級之後一項重大的進步,未來將成為特遣艦隊的中心艦只。庫茲涅夫有一傾斜7度的斜形甲板,卻也擁有12度的滑跳甲板,而在右舷有一具舷側升降機。機庫大小為180米×30米×7.5米,可容納18架SU-27戰機,最多可增載至60架。反潛及偵察任務由Ka-27蝸牛式直升機執行。與基輔級相同的,艦上亦攜載大量的反艦、防空武器,飛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艦導彈發射器,SA-N-9防空導彈六聯裝垂直發射系統則置於甲板的四個角落。
庫茲涅佐夫上將號於1983年一月開工,在1985年十月初下水,並在1991年1月完工。伐雅各號則於1985年12月開工。1988年11月下水,在1992年完工。隨著這兩艘新航艦的加入,蘇聯已擁有強大的航艦能力,其中包括極具威力的基洛夫級戰斗巡洋艦,艦載機方面則有仍在測試中的改良型SU-27側衛式、SU-25蛙足式以及MiG-29支點式等固定翼機。
「庫茲涅佐夫」級(Kuznetsov)航空母艦是前蘇聯的第三代航空母艦。其主要使命是確保蘇聯彈道導彈和潛艇的安全和戰斗效能的發揮,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該艦的特點是,艦上裝有滑橇式飛行甲板,艦上所裝備的武器系統齊全,威力強大。首艦「庫茲涅佐夫」號1983年開工,1985年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該艦曾三易艦名,蘇聯解體後改為現名。該級艦原計劃建造2艘,因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無力建造更多的大型航母,該級艦的後續艦「瓦良格」號被中止建造。1998年被澳門一家公司以兩千萬美元買下。「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為俄海軍唯一一艘在役航空母艦,配屬北方艦隊。
主尺寸:艦長306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3米、吃水10米
飛行甲板:長304米、寬72米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排水量:53000噸(標准) 67000噸(滿載)
動 力:4台蒸汽輪機 4軸 200000馬力
航 速:29~31節
續航力:>7000海里/18節
艦 員:1960+626(航空人員)
武器裝備:
12單元SS-N-19反艦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枚)
4座六聯SA-N-9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92枚)
8座「卡什坦」(Kashtan)導炮合一近防系統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 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最大可載50架各類飛機,主要有Su-33(Su-27)和Mig-29戰斗機、Ka-27反潛直升機、Ka-31預警直升機
電子設備:
聲納:Zvezda-2 主動搜索/攻擊(中低頻)聲納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艦體聲納
雷達:1座「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1座MR-710「頂盤」三座標對海/空搜索雷達,D/E波段;2座MR-320M「雙支柱」對海雷達,F波段;3座「棕櫚葉」導航雷達,I波段
火控:4座「十字劍」,K波段,控制對空導彈;8座「熱閃」火控雷達,J波段,控制近防系統
電子干擾:2部PK-2、10部PK-10
⑦ 俄海軍新一代23130型「帕申院士」級綜合補給艦性能如何
補給艦,尤其是艦隊級補給艦,是遠洋海軍的一個重要艦種,任務是伴隨作戰編隊,向艦船供應所需燃油、彈葯、食品、備件等補給品。對於海軍而言,作戰艦艇的燃油、彈葯、食物等每天都在大量消耗,若沒有得到及時補充,是無法完成作訓任務的。因此,世界上凡是有在遠洋航行與作戰需求的海軍基本都配置了包括補給艦在內的各類後勤支援艦只。
2015年,俄羅斯同中國簽署合同,采購5套補給系統。在艦艇的中部,安裝有一座補給門架,這套補給系統就由中國生產。有了來自中國的補給設備,俄海軍終於迎來了新發展,在接收了這艘新型油料補給艦以後,俄海軍還將再建造4艘23130型油料補給艦,到2024年北方艦隊再接收一艘油料補給艦。
⑧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的參數
「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則是目前俄海軍唯一在役的、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一艘核動力巡洋艦,全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標准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4300噸(比「長灘」號大6775噸),堪稱巡洋艦之最。編制727人,另搭載航空人員18名和旗艦參謀人員15人。動力系統獨具特色,為混合式動力(CONAS) ,採用2座KN-3型壓水反應堆(功率為3OOMW)、2台燃油鍋爐和2台GT3A-688型蒸汽輪機(單台功率7萬馬力),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平行運作,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
其電子設備不但種類齊全,數量眾多,而且技術相當先進,有些電子設備已處於世界較高水平,完全可承擔戰術指揮和控制任務。對空對海警戒雷達為一部MR-800「頂對」遠程三坐標雷達,C/D波段,對飛機的作用距離366公里,對2平方米大小目標的作用距離183公里;一部MR-710「頂板」-B三坐標雷達,D/E波段。導航雷達為2部「棕桐葉」雷達,I波段。火控雷達包括一部MR-184雷達,用於AK-130主炮;6部3P37 「熱閃光」雷達,I/J波段,用於9M311/SA-N-11「什坦」防空導彈;一部「頂罩」雷達,用於SA-N-6「雷聲」防空導彈;2部MR-360「十字劍」雷達,K波段,用於9M330/SA-N-9 「劍」防空導彈。飛行控制雷達選用一部「飛屏」-B型雷達,I波段。
「彼得大帝」號不僅擁有完整和先進的電子系統,其武器裝備更是應有盡有,並配有完善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彈葯庫」。艦上防空武器從點防禦到區域防空組成了多層火力重疊的攔擊火力網,射程從8公里至100公里,射高從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聯裝(共96枚)V-601「堡壘」/ SA-N-6「雷聲」區域防空導彈;2座8單元RZ-130( 9M330) 「克里諾克」/ SA-N-9「劍」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8枚;6座3M-87「板栗」/ 「卡什坦」/CADS-N-I彈炮合一系統。在任務分工上,遠程區域防空攔截由SA-N-6導彈負責,該型導彈裝在甲板下面的垂直發射裝置中,射程100公里,飛行速度6馬赫,可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不同的來襲目標;中程點防禦任務由SA-N-9導彈完成,射程45公里,飛行速度2馬赫。擔負對空末端防禦的是6座「卡什坦」近程武器系統(2座在前甲板,4座在後甲板),該系統由8枚SA-N-11艦空導彈、一座雙聯裝30毫米艦炮、一部中心火控雷達和光學測距儀組成,導彈射程為8公里,火炮射程2公里,射速4500發/分,彈炮同時開火,可在全艦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彈幕,有效地抗擊那些突破了前幾道防空火力的來襲目標。
對艦攻擊武器包括AK-13O高平兩用主炮和20 枚垂直發射的P-700「花崗岩」/ SS-N-19「海難」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導彈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採用慣性加雷達主動尋的制導,可進行超視距對艦攻擊(由該艦所載卡-27直升機或陸基圖-22M「逆火」轟炸機進行中繼制導), 20個導彈發射單元可多枚齊射,對敵艦實施「飽和」攻擊。艦上還裝備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既可發射魚雷(備彈20枚),也可發射SS-N-16反潛導彈,後者射程45公里,可攜帶核彈頭;1座Udav-1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備彈40枚。聲吶系統包括「馬顎」主動搜索攻擊聲吶和「馬尾」可變深聲吶。艦上最多可搭載3架卡-27PL「蝸牛」A直升機。
⑨ 俄羅斯一共有幾艘航母
「莫斯科」號航空母艦
蘇聯第一代輕型直升機航空母艦,19 63年於尼古拉耶夫船廠動工建造,1965年 下水,1967年5月服役。滿載排水量17500 噸。總長為191米,總寬34米,吃水8.7 米,續航能力9000海里/18節。動力裝置 為4台窩輪和2台氣輪機,共10萬馬力,雙 軸。最大航速31節。全艦人員840名 航空 人員。戰斗編制為卡-25A14架反潛直升 機。防衛系統為SA-N-3艦空導彈共48枚、 艦炮和反潛飛彈。1991年開始大修,因經 費問題到1998年11月才完工。現停泊在烏 克蘭船廠等待支付所欠的大修費1000萬美 元。
「列寧格勒」號航空母艦
「莫斯科」級第二艘。1964年動工, 1966年下水,1968年開始服役。
「基輔」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首艦。該艦為前蘇聯第二代中 型航母,1970年開工建造,1975年開始服 役,滿載排水量38000噸,航速32節,艦 上人員1200名。搭載雅克-38飛機12架、 直升機20架。1994年退役。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的第二艘。1975年下水,1978 年起服役於太平洋艦隊。1992年退役。已 被作為廢鋼出售給中國。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的第三艘,1978年下水,1982 年8月起服役於太平洋艦隊。艦長273.0 米,寬32.7米,飛行甲板寬47.2米,吃水 10米,滿載排水量37100噸,航速32節。 可載雅克-36 垂直起降飛行和卡-25反潛 直升機32架.主要裝備雙聯SS-N-2艦導彈 裝置4座,雙聯SA-N-3、SA-N-4 艦對空導 彈裝置各兩座,雙聯76毫米炮2座,30毫 米炮8座,五聯5-33毫米魚雷裝置2座。
19 93年退役。已被作為廢鋼出售。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 航空母艦(069)
基輔級的第四艘。原名「巴庫」號, 排水量44720噸。長273米,寬56.2米,吃 水9.7米。1978年始建,1984年下水,19 87年服役。主機功率20萬馬力,航速29 節,自持力30晝夜。使用了比以前先進的 指揮系統及3D雷達系統。可載雅克-141超 音速戰斗機。1992年開始一直在北方修船 廠進行大修,但經費嚴重不足。96年開始 俄與印度進行對該艦的買賣談判。但印度 方面最後表示無力購買該艦。俄海軍司令 部最近作出決定,將它改造為直升機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前蘇聯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1991 年建成服役,該艦採用蒸汽輪機動力,排 水量67500噸。長999英尺。航速30節,載 員1700人。配備了功能齊全、型號眾多、 數量龐大的艦載武器系統。該艦的防空武 器在數量上和品種上遠遠多於其它航母。 1998年7月改裝完畢,11月重新服役。但目 前僅有10名飛行員能駕駛蘇-27艦載機。
「瓦牙戈」號航空母艦
為「庫茲涅佐夫」級第二艦,屬6 萬噸級的大型航母。1988年下水,因 蘇聯解體,資金無落,舾裝一直沒有完 成,一直停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南部造 船廠。國際上曾傳說中國欲向烏克蘭購 買此船。最近烏海軍高級官員表示要對 之實行清理,使之變成「漂浮旅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
原蘇聯設計建造中的第一艘核動力 航母。75000噸級,長1050英尺。在 「八月政變」後工作停頓。在1992年 2月廢棄,已被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
現在只剩下'庫茲涅佐夫'還在現役
⑩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號戰艦是一艘怎樣的戰艦總排水量多少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簡介
「彼得大帝」號是俄羅斯海軍4艘基洛夫級巡洋艦中的最後一艘,是目前俄海軍唯一在役的、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一艘核動力巡洋艦,始建於1986年,1989年下水,但由於前蘇聯解體後財政困難,進一步的建造工作被迫一度中止,直至1998年才完成試航後正式服役。與此同時,俄羅斯已決定停止建造巡洋艦,這就使「彼得大帝」號成了俄海軍獨具特色的巡洋艦家族中的最後寵兒。作為最新服役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其技術水平相當高,配備武器裝備齊全且數量多,有很強的作戰能力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建造背景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是第4 艘也是最後一艘建成服役的1144型「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原稱「基洛夫」級,是冷戰高潮時期美蘇海上爭霸的產物,是蘇聯海軍第一級核動力水面艦艇。該級巡洋艦的噸位之大、火力之強是同時期美國海軍核動力巡洋艦所無法比擬的。作為前蘇聯北方設計局的傑作,「烏沙科夫」級導彈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4年後完成初步設計,1974年初拿出最終設計方案,首制艦「基洛夫」號1974年3月在位於今天聖彼得堡市的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工建造,1977年12月下水,1980年7月加入北方艦隊服役。2號艦「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原「伏龍芝」號)和3號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原「加里寧"號)分別在1984年10月和1988年12月服役,前者部署在北方艦隊,後者加入太平洋艦隊。4號艦「尤里DangerCode; 安德羅波夫」號於1986年4月25日在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工,但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在完成了80%的工程量之後被中止建造。1992年初,葉利欽總統在視察北方艦隊時拍板繼續建造該艦,同時下令「基洛夫」級全數易名:前3艘改用俄羅斯籍海軍名將命名,4號艦則以俄海軍的締造者之名命名。 為確保「彼得大帝」號巡洋艦能夠順利建成入役,俄羅斯政府和海軍在國防預算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仍然「勒緊褲帶」繼續為該艦撥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顧。1996年8月,「彼得大帝」號在俄羅斯海軍300周年慶典前掛上安德烈旗,編入北方艦隊,但其真正服役卻是在1998年4月19日。從1986年4月開工建造,到1998年4月建成服役,期間歷經整整12年。雖然那時候冷戰早已經結束,俄海軍不再在大洋上與美國海軍對抗,但姍姍來遲的「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仍然是俄羅斯海軍的「明星」戰艦。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技術參數
「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的艏部細長,頂端上翹。艉部呈方形,設有飛行甲板,下方為機庫,從艦體最寬處到艉部末端的寬度幾乎不變。全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標准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4300噸(比「長灘」號大6775噸),堪稱巡洋艦之最。編制727人,另搭載航空人員18名和旗艦參謀人員15人。動力系統獨具特色,為混合式動力(CONAS) ,採用2座KN-3型壓水反應堆(功率為3OOMW)、2台燃油鍋爐和2台GT3A-688型蒸汽輪機(單台功率7萬馬力),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平行運作,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由於採用了核動力裝置,理論上「彼得大帝」號具有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可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執行遠洋巡邏和作戰任務。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姊妹艦艇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當「彼得大帝」號披掛上陣時,其姊妹艦卻走向沒落:5號艦「庫茲涅佐夫」號在僅完成了約35%的工程量後被肢解;首艦「烏沙科夫」號和2號艦「拉扎列夫」號由於故障原因在1997年先後轉入預備役;其後3號艦「納希莫夫」號也出現故障而無法出海執勤。1999年夏末,「烏沙科夫」號和「拉扎列夫」號先後被拖至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緊接著「納希莫夫」號也駛入海參崴准備進行改裝,但由於缺少資金,改裝計劃一直沒能實施。2004年5月俄羅斯海軍決定不再對「烏沙科夫」號進行維修和改進,並將其退出戰斗序列,而其他2艦重新服役的可能性也基本上沒有了,並已經在討論其銷毀問題。這就使「彼得大帝」號成了俄海軍獨具特色的導彈巡洋艦家族中的最後寵兒。美國海軍建造的「長灘」級、「班布里奇」級、「加利福尼亞」級和「弗吉尼亞」級4級8艘核動力巡洋艦均已退出歷史舞台,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尚無建造新型核動力巡洋艦的計劃,「彼得大帝」號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後一艘核動力巡洋艦。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排水量大、作戰半徑遠
該艦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最大的長灘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滿載排水量24300噸,比長灘級重6775噸,堪稱當今世界巡洋艦之最。該艦排水量大,為其採用核動力和加裝完備的武器系統奠定了基礎。它採用的是兩座核反應堆和兩座燃油鍋爐的混合式動力系統。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以平行的方式工作,其中兩台核動力裝置的總功率達8萬馬力,可以使該艦以24節的速度航行。兩台蒸汽動力裝置的總功率是4萬馬力。兩種全部動力裝置共可發出12萬馬力的功率,能使該艦以30節的速度航行。由於採用了核動力裝置,使該艦具有(從理論上來講)幾乎是無限的續航力,故其作戰半徑也可達到任意遠的距離,可以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進行遠洋作戰。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載彈量大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的主要武器是以60度的俯仰角安裝在甲板下的20枚"花崗岩"對海巡航導彈(北約稱其為SS-N-19"艦毀")。該彈裝有750公斤重的高爆炸葯或重量為35萬噸的核彈頭,以2.5馬赫的高速最大射程為500千米。該彈由衛星-地面中繼制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攻擊力極強,甚至不裝任何彈頭即可將一首驅逐艦擊成重傷,是蘇-俄海軍攻擊美國航母的"撒手鐧"。「彼得大帝」號不僅擁有完整和先進的電子系統,其武器裝備更是應有盡有,並配有完善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彈葯庫」。艦上防空武器從點防禦到區域防空組成了多層火力重疊的攔擊火力網,射程從8公里至100公里,射高從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聯裝(共96枚)V-601「堡壘」/ SA-N-6「雷聲」區域防空導彈;2座8單元RZ-130( 9M330) 「克里諾克」/ SA-N-9「劍」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8枚;6座3M-87「板栗」/ 「卡什坦」/CADS-N-I彈炮合一系統。在任務分工上,遠程區域防空攔截由SA-N-6導彈負責,該型導彈裝在甲板下面的垂直發射裝置中,射程100公里,飛行速度6馬赫,可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不同的來襲目標;中程點防禦任務由SA-N-9導彈完成,射程45公里,飛行速度2馬赫。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防空性能
該艦的防空火力很強,它由SA—N一6艦空導彈、SA—N一4艦空導彈、SA—N一9艦空導彈、CADS—N一1彈炮結合近程防空系統和艦炮,構成五層防空火力網。其中SA—N一6艦空導彈系統共有12個裝在甲板下面的垂直發射箱,每個發射箱配8枚導彈,總計96枚導彈,這種導彈射程為100公里,速度6馬赫,垂直發射裝置可以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同時出現的來襲目標;2組SA—N一9艦空導彈八聯裝發射艙,射程45公里,速度2馬赫,備彈128校;2座雙聯裝SA—N一4艦對空導彈擔負該艦的中距離點防禦任務,這種導彈射程為15公里,速度2.5馬赫,全艦備有40枚這種導彈。此外還有1座雙聯裝130毫米自動對空、對海兩用火炮與其配合使用,擔負中距離對空防禦任務。該艦的對空末端防禦是6座CAD3—N一1彈炮結合近程防空系統,2座在前甲板,4座在後甲板。該系統由8枚SA—N一11艦空導彈、1座雙聯裝30毫米艦炮、l部中心火控雷達和光學測距儀組成。導彈射程為8公里,火炮為2公里,火炮射速為4500發/分。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對艦攻擊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對艦攻擊武器包括AK-13O高平兩用主炮和20 枚垂直發射的P-700「花崗岩」/ SS-N-19「海難」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導彈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採用慣性加雷達主動尋的制導,可進行超視距對艦攻擊(由該艦所載卡-27直升機或陸基圖-22M「逆火」轟炸機進行中繼制導), 20個導彈發射單元可多枚齊射,對敵艦實施「飽和」攻擊。艦上還裝備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既可發射魚雷(備彈20枚),也可發射SS-N-16反潛導彈,後者射程45公里,可攜帶核彈頭;1座Udav-1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備彈40枚。聲吶系統包括「馬顎」主動搜索攻擊聲吶和「馬尾」可變深聲吶。艦上最多可搭載3架卡-27PL「蝸牛」A直升機。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影響
以在全艦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彈幕,有效地抗擊那些突破了前幾道防空火力的來襲目標,保證本艦的安全。 [1]
總而言之,如此攻擊力強大的武器裝備加上同樣性能先進的電子雷達設備,構成了"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無與倫比的強大戰鬥力。"彼得大帝"號目前駐扎在北方艦隊,他的兄弟艦--首艦"基洛夫"號,2、3號艦"伏龍芝"及"加里寧"號(蘇聯解體後已分別於1998、1999與2000年3月分別進塢改裝,改裝後的它們將擁有更為強大的作戰能力,屆時它們與"彼得大帝"號一起,將共同構成俄羅斯海軍未來的中流砥柱,在遏制北約東擴的斗爭中發揮其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