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加里寧格勒球場交通
加里寧格勒球場是專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新建的,目前還在修建中,球場位於十月鎮島上(Oktyabrsky Island ),比鄰普列戈利亞河(Pregolya river),距離加里寧格勒地標性的柯尼斯堡大教堂(Konigsberg Cathedral)只有2公里左右。該球場在觀賽期間可容納35000人,主要承辦小組賽,即克羅埃西亞VS奈及利亞、塞爾維亞VS瑞士、西班牙VS摩洛哥、英格蘭VS比利時。世界盃結束後,加里寧格勒球場還會用於舉辦其他體育賽事及音樂會。
地址:Solnechnyy Bul'var, Konigsberg, Kaliningradskaya oblast
到達方式:搭乘無軌電車1路或5路在Alleya Smelykh站下車,步行1公里即可抵達
② oktyabrskoe 是俄羅斯哪個城市
十月村,俄羅斯叫十月鎮和十月村的太多了
③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十月鎮是不凍港嗎
不是的。,不凍死港在北邊。
④ 為什麼俄羅斯有兩個叫圖拉的城市
一譯「土拉」。俄羅斯的一州。在中俄羅斯丘陵東北部。面積2.57萬平方公里。人口186.3萬(1987)。首府圖拉。一般海拔200米,最高300米。礦藏有褐煤、鐵、岩鹽、磷灰石等。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10℃,7月19℃。年降水量500毫米。奧卡河流經西北邊境。1937年設州。工業以採煤、煉鐵、農機和鐵路機械製造為主,電力和食品加工業亦重要。農業主產小麥、馬鈴薯和甜菜。乳用畜牧業發達。主要城市有新莫斯科斯克等。②一譯「土拉」。俄羅斯城市,圖拉州首府。在奧卡河支流烏帕河畔,北距莫斯科180公里。人口53.2萬(1985)。1146年見於史籍。十七世紀中葉成為鑄鐵中心。鐵路樞紐。工業以鋼鐵、機械製造(運輸機械、農機等)和採煤為主。有礦冶學院、十六至十八世紀古跡及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故居紀念館。③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山地村鎮,埃文基自治區首府。在葉尼塞河支流下通古斯卡河同科切丘姆河匯合處。人口5,100。俄羅斯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交通中心。有林業管理機構。④墨西哥南部城市。位於伊達爾戈州西南部,南距墨西哥城70餘公里。人口約3.6萬。附近有公元900─1200年古代墨西哥托爾特克人的都城遺址。經近30年的考古發掘,估計當時面積至少有7.7平方公里,居民約萬人。主要建築物有舉行宗教儀式的4個廣場,以及周圍的金字塔、神殿、石柱和球場。金字塔高達4-5層,每邊長65米,台基上屹立一排石雕巨人,牆上刻滿淺浮雕,是研究古代托爾特克文化的重要文物。附近建有石油提煉廠。
1.地理位置
圖拉州位於東歐平原中部、中俄羅斯丘陵(高度達293米)北部。其南部和東南部與利佩茨克州接壤,西南部與奧廖爾州交界,西部和西北部與卡盧加州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莫斯科州接壤,東部與梁贊州毗鄰。
圖拉州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0℃,七月份平均氣溫為19℃,年降雨量約為500毫米。
州內的土壤是灰化土和脫鹼黑土,植被大部分為落葉林(橡樹、白樺、山楊),還有一片闊葉林帶,被稱作圖拉屏障。
2.領土及行政區劃
圖拉州成立於1937年9月26日,領土面積為2.57萬平方公里,佔俄聯邦領土總面積的0.15%。州內的行政單位數量有23個區、9個州屬市、12個區屬城市、5個市內區、48個城鎮、347個行政農庄。州的首府是圖拉市,建於1146年,從莫斯科到圖拉市的距離為193公里。圖拉市市內有5個區,分別為扎列切斯基區、靠近車站區、無產階級區、蘇維埃區和中心區。
州屬其它城市有:阿列克辛市,建於1236年;博戈羅季茨克市,建於1777年;多斯科耶市,建於1939年;葉夫列莫夫市,建於1672年;基莫夫斯克市,建於1952年;新莫斯科斯克市,建於1930年;烏茲洛瓦亞市,建於1938年;曉基諾市,建於1938年。
3.人口
2003年該州總人口165.91萬人。在圖拉州居民的民族構成中,俄羅斯人佔95.4%,烏克蘭人佔1.9%,白俄羅斯、韃靼人各佔0.5%,德國人佔0.4%,猶太人佔0.2%,茨岡、亞塞拜然、莫爾多瓦、亞美尼亞、圖瓦人各佔0.1%,其他民族人口佔0.5%。
二、主要經濟部門
1.工業
圖拉州的主要工業部門有化工和石化工業、黑色金屬冶煉業、電力能源業、機械製造業、建材業、食品行業(包括奶類、肉類、麵包類、酒類、蔬菜罐頭類)。圖拉州的工業具有多樣性、多行業性,工業總產值佔全州經濟總值的70%。其中,國防企業佔12%,化工行業佔23%,黑色金屬冶煉業佔16%,剩餘的由機械製造業、金屬加工業、輕工業和燃料業、電力工業占據。
州內的大型企業有:圖拉市的「圖拉煤炭廠」,有職工28000人;「康拜因廠」,有職工8500人;「圖拉機械廠」,有職工16000人;「圖拉武器廠」,有職工14000人;「斯坦普」機械製造廠,有職工10500人;圖拉子彈廠,有職工8500人;新莫斯科斯克市的「氮」廠,有職工9500人。
2.農業
圖拉州的農業主要是農作物種植業和畜牧業。畜牧業主要專門繁殖奶、肉牲畜、豬、禽類、羊等。種植業主要種植糧食、飼料作物及土豆、甜菜、蔬菜、果類作物。
在古老的葉門,每一座城都是名副其實的圍城啊!走薩那(Sanaa),圖拉(Thula),宰比德(Zabid)以及一座又一座無名的城堡撲面而來,立在高峰上,伏在谷底里,左端連右手,讓人目不暇接。
⑤ 羅北名山對面是俄羅斯那個城市
蘿北名山對面是俄羅斯的猶太自治州(州府比羅比占)下屬的十月區,區中心為阿穆爾捷特鎮,(人口常年維持在一萬左右)其規模、人口等等夠不上城市。
網路參考資料:
黑龍江省蘿北口岸隔江相對的阿穆爾捷特鎮,是黑龍江沿江口岸中除黑河以外面對俄方最大的一個行政單位,該區隸屬於猶太自治州十月區管轄,十月區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4萬多人,其中阿穆爾捷特鎮人口一萬多人。該區大部分位於黑龍江沿岸,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氣候宜人,發展農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具有很大的土地開發潛力。該區是自治州的重要產糧區。
十月區西北部為山區,約佔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一,大部分為針闊原始林木,山林中還盛產人參等山產品。礦產資源以錫儲量最為豐富,其次有水鎂石、煤等。交通以公路為主,距比羅比詹200公里,每天有班車往返。該區水運條件較好,江岸有3座碼頭,下行160公里,可直達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支線終點站下列寧斯闊耶,再往下行,可到哈巴等城市。目前已開通了蘿北名山至俄阿穆爾捷特氣墊船國際客運航線。
⑥ 博樂溫泉有沒有個十月鎮
現在叫哈日布呼鎮,以前是十月公社
⑦ 有「北半球寒極」之稱的在哪裡
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
奧伊米亞康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山地中的一個盆地,也是一個村莊。它之所以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是因為氣溫從12月到次年1月,晝夜氣溫均低於-45℃,有的年份甚至低於-60℃,極端最低氣溫為-71℃。其低溫的主要原因有:
一、緯度較高,正午太陽高度小,單位面積得到的太陽輻射少。奧伊米亞康的大致位置是(63°N、143°E),根據它的緯度,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是3°34′。在面積相同時,正午太陽高度角為3°34′的地區所得到的太陽輻射量只及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的地方的61‰,也只及其在夏至日的76‰(夏至日,它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是53°26′)。
二、日照時間短。冬至日,該緯度的晝長少於5.5小時,從12月至次年1月,正是奧伊米亞康日照時間最短的時段。
三、海拔較高。奧伊米亞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於同緯度的中西伯利亞高原,根據對流層的氣溫遞減率可知,海拔高應是該地成為北半球「寒極」的原因之一。
四、盆地地形更易形成寒冷中心。盆地地形,氣流不通暢,湍流交換弱,冬季,地面散熱快,又處於周圍山坡的環繞之中,冷氣流沿著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
由上可知,這個「寒極」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⑧ 十月革命爆發於俄國的哪一城市其性質是什麼
十月革命爆發於俄國的:彼得格勒。
其性質: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或社會主義革命、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取得勝利的革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俄國1917年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這次革命導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成立。因為革命發生在俄歷(儒略歷)10月,故稱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特點:
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裝起義擴大到全國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採用的是武裝暴力奪取政權並取得勝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念,沖破了帝國主義的包圍,在經濟相對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單獨取得了勝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4.十月革命經歷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緊密相聯、急劇發展的不同性質的階段。
⑨ 貝克重裝甲團的最後的瘋狂
16日,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搏開始了,最先動手的還是離包圍圈最近的第3裝甲軍,貝克重裝甲團在原防區轉交給第16裝甲師第64裝甲擲彈兵團之後,開動了自己所有可以一戰的坦克向239高地進發。 在第1裝甲師在十月鎮鏖戰的同時,貝克重裝甲團剩餘的幾輛坦克(主要是8輛503營的虎式坦克),在9輛運載著山地兵的半履帶裝甲車的配合下向著最後的目標—239高地和朱爾任齊鎮發起進攻。
503重裝甲營指揮官舍夫上尉帶領這他的坦克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部隊一路上只遭遇了蘇軍部隊的輕微抵抗,在虎式坦克向前推進了1.5公里後,他們終於到達了239高地頂上的交叉路口,從而為重裝甲團和第1裝甲師的部隊打開了道路,舍夫上尉發現239高地上的道路向西北方向延伸直達兩公里外的朱爾任齊鎮,而他從望遠鏡中發現一公里內沒有敵軍。此時此刻,這里距包圍圈直線距離只有最後8公里,第3裝甲軍殺開一條血路直達被圍的「施特默爾曼集群」只有這最後的不到10公里的距離,戰後貝克重裝甲團的成員們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說:「我們當時是如此的激動,彷彿被圍的官兵就在眼前……」
但隨後發生的一切使得這一切又變的那麼遙遠—就在舍夫上尉決定從239高低上對朱爾任齊鎮發起進攻時,蘇軍近衛第41步兵師的士兵正在從隱蔽的陣地中推出4門76.2毫米反坦克炮,炮手正在裝彈,這距離最前面的一輛虎式坦克不足100米!德國人反應足夠迅速,他們快速地用88炮對著反坦克炮射出一發又一發炮彈,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錯了—坦克發射的是穿甲彈而非高爆彈,反坦克炮沒有被擊毀。而此時,蘇軍反坦克炮開火了,但即使在如此近的距離上,炮彈打在57噸的鋼鐵怪獸的前裝甲還是被彈開了。
德國人沒有再給蘇軍留機會,虎式坦克和半履帶裝甲車相配合消滅了這幾門搗蛋的反坦克炮。舍夫隨即下令裝甲縱隊的半履帶裝甲車撤下高地,因為它們很容易遭遇攻擊。 突然,幾十米外,道路交叉口北邊的一排樹木後出現了3輛T—34坦克,但很快被虎式坦克摧毀。虎式坦克立刻排成半圓形隊形准備防禦,德國裝甲兵很快發現了自己已成為了眾矢之的,大批蘇軍坦克從隱蔽陣地上向他們開火,多虧了老虎皮夠厚,大多數炮彈被彈開。芬德薩克中士的坦克被擊中了發動機艙,迅速開始燃燒,但乘員很快就逃離了坦克到其它幾輛坦克里躲避。就在此時,一輛蘇軍T—34坦克從虎式坦克背後的樹林中沖了出來試圖發起突襲,但被德軍山地兵發現,立刻成為了鐵拳反坦克火箭筒的犧牲品。
盡管虎式坦克和山地兵們還在奮戰,但239高地頂的局勢對於德國人來說越來越糟,他們無法抵擋住越來越多的蘇軍坦克和火炮,繼續留在這里只會被全殲,他們只好很不情願地放棄了這個對戰局起決定性作用的高地,沿著來時的道路退下了山坡,和重裝甲團的其他部隊匯合後再發起攻擊是個更明智的選擇。
503營在當天的戰斗中拼勁了全力,在撤退時他們只有最後7輛坦克,就在這支德軍縱隊撤退時,5輛T—34坦克仍舊不依不饒對他們發起了進攻,但很快地3輛被虎式坦克在遠距離擊毀,另外兩輛則狼狽地退了回去。經歷了一場虛驚後不久,虎式坦克和半履帶裝甲車沿著239高地和雷相卡之間一條數百米長的道路安全地返回了己方陣地,立刻開始休整,他們將在第二天嘗試再次奪取239高地—這個不起眼的高地對整個解圍行動來說太關鍵了。
當舍夫上尉筋疲力盡地趕到貝克的指揮部報到時,中校用一盤油炸土豆歡迎了他,這是勤務兵從一個幾個小時前還落在蘇軍手中地窖里發現的土豆做成的,貝克對舍夫的表現給予了表揚,並祝他「胃口好」,就在舍夫准備就餐時,坦克炮的聲音撕裂了空氣,就在附近,舍夫和貝克沖出木屋,只見百餘米開外,芬德薩克中士站在虎式坦克的指揮塔上,在其周圍四輛T—34正在燃燒。
從最初的震驚中緩過神來後,舍夫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炮手米勒告訴他芬德薩克中士發現蘇軍坦克正沿著溝壑邊緣逼近指揮部,然後這位作戰經驗豐富的裝甲兵,立刻跳進一輛虎式坦克,鎮定地指揮炮手射擊,不到兩分鍾,進攻的蘇軍坦克就被擊毀,這些T—34從何而來,無人知曉,貝克中校也靠了過來,稱贊了坦克車組的優秀表現。
舍夫上尉和貝克中校恢復了先前的交談,貝克說道:
剛接到第1裝甲師師長理查德·科爾少將的指令,貝克現在被授予全權指揮第1裝甲師的「弗蘭克」戰斗群(弗蘭克中校幾個小時前在蘇軍的炮擊中受重傷),布萊特命令裝甲團所屬的兩個裝甲營堅守目前的陣地,黨衛軍第1裝甲師的部隊將於今晚發起奪回239高地的攻勢,一旦239高地被攻佔,裝甲團的所有坦克將向高地頂端移動,接應突圍部隊的到來。
貝克中校最後說道:
「如果239高地未能攻佔,我將率領第1裝甲師和裝甲團剩餘的坦克向科馬羅夫卡發起進攻,接應突圍部隊。」
會談結束後,舍夫回到了第503重裝甲營,為第二天的行動做准備, 偵察部隊報告有越來越多的蘇軍在向239高地靠攏。
再看看右側第1裝甲師這邊,在得來自黨衛軍部隊的增援之後,已經停滯多日的德國戰車終於又能繼續前進了,目標直指東北方向的十月鎮;與此同時,蘇軍從239高地方向也調了20輛T-34去加強十月鎮的防禦,並為當地守軍配署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又是一場利劍和堅盾之間的較量。日耳曼的瘋狂和俄羅斯的頑強在十月鎮的戰場上盡顯無遺,雙方幾乎是一個個工事、一間間房屋地展開爭奪,一個上午有的陣地甚至先後易手三次,時至中午守軍在第1裝甲師的重壓下開始漸漸不支,開始有組織的向東北方向退卻,但十月鎮的抵抗還在繼續。正當十月鎮行將易手之際,蘇軍第3近衛坦克軍從其右翼發起的反擊使得第1裝甲師難以如償所願,尤其是從222高地方向出去的30輛T-34對該師的側後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應付這一可能是致命的危機,第1裝甲師不得不從本已非常吃緊的十月鎮的進攻部隊中,勉強調出由斯特里佩爾上士指揮的7輛黑豹,去迎擊這30輛T-34。德國人用熟練的配合和精湛的技術彌補了數量上的劣勢,通過巧妙的布陣和果斷射擊敲掉了27輛T-34,而自己僅損失了一輛黑豹,再次上演了以少勝多的好戲,暫時化解了來自右翼的危機。
仰仗著裝甲兵們的傑出表現,曼施坦因終於能夠稍稍喘口氣,他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在當天下午徹底拿下十月鎮。由於此時貝克重裝甲團已放棄對239高地的進攻,曼斯坦因馬上命令隸屬重裝甲團的503重裝甲營的虎式坦克向東南方向運動,加入到十月鎮的攻堅戰之中。得到了強援的德軍隨即從各個方向對十月鎮發起總攻,殘酷的巷戰開始了,戰至傍晚德軍終於如願以償,但守城蘇軍的頑強讓高傲的日耳曼人也低下了頭,時值風雪交加的冬季,雙方戰亡士兵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十月鎮。德軍第1裝甲師的損失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竟然有一個裝甲連的所有排級以上指揮官全部陣亡。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悲劇,不會有勝者。
十月鎮的爭奪戰總算塵埃落定,已經拼盡全力的第1裝甲師,除了勉強守住現有陣地之外,不可能再有驚人的貢獻了;曼施坦因會師239高地的設想已經完全落空, 貝克重裝甲團的坦克已經所剩無幾,不得不在離最終目標只有8公里的地方停下了腳步,此時此刻這支曾經無比強大的解圍鋒銳已成強弩之末,他們為解圍任務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已經竭盡全力了。
隨著2月16日夜幕的降臨,第3裝甲軍的所屬的第1、16、17裝甲師和貝克重裝甲團都意識到他們已經沒有力量完成救援任務了,部隊都很疲憊,缺少裝備,盡管困難重重,但第3裝甲軍的士兵還是會為包圍圈內的兄弟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