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在哪個時代成為帝國

俄羅斯在哪個時代成為帝國

發布時間:2022-01-11 23:54:04

㈠ 俄羅斯歷史的俄羅斯帝國

改革與擴張 到十七世紀彼得大帝執政後,俄羅斯首次定為俄羅斯帝國。1698年當幾位大臣來問候遠途歸來,引進國外新式武器和戰略技術,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經濟方面,彼得大力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的農奴到工廠做工,批准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 。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完全剝奪貴族領主縉紳會議的殘余名義職能,代之以參政院,下設11個委員會(實際上相當於西方國家的「部」)負責具體工作;罷黜大教長,代之以宗教院,使教會成為國家政權的一部分;劃分行政區域,將全國分為50個省。彼得還頒布了一個「職能表」,將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的等級,所有的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靠功績晉升。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為了增加與西歐海洋國家交流和貿易的機會並尋找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與奧斯曼帝國停戰,並對當時的北歐強國瑞典王國宣戰。在芬蘭灣的納爾瓦,瑞典軍證明了俄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幸運的是,瑞典在這時陷入了波蘭王位的爭奪當中。在這喘息的時間,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現代化的軍隊;當兩支軍隊在1709年在波爾塔瓦再度相遇時,俄國軍擊敗了瑞典軍。大北方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721年,瑞典簽署了《尼斯塔德條約》,彼得一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以及與西歐海洋國家交流的窗口。
在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到聖彼得堡。使之成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和以後的皇帝的繼續下還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羅斯最早的大學。其中有俄羅斯的第一所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1724年),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1797年)等 。 農奴制的形成 俄國農奴制創立於16世紀,在17世紀中期(1647年)成為了法律條文。從農奴變成的農民得到了分配的耕地。但這些土地只是被分給了農村公社,一個管理這些耕地所有權和稅款的組織。如果想切實的擁有耕地,農民需要交付附有稅率的「贖金」。而在那時候,沒有土地的農民只能去給別人干短工來賺取「贖回」土地的錢。不過在向沙皇交了這筆錢之後,新生的農民也就正式的成為了農民,不受地主的任何限制。但是這筆錢很高,因為是先由沙皇付給地主贖金,所以農民直接把錢還給沙皇,而後者要求的年利率是6%,支付期限是49年。另外,對地主經濟上的補償理由並不是土地,而是他們損失了應該為其義務勞動的農奴。不僅如此,很多地主還盤算著如何減少以前自己地上的農奴可以分得的已經少得可憐的土地,比如剝奪他們最需要的部分:農奴小屋周邊的牧草地。其結果就是自由身的農民依然需要為以前的主人幹活,藉此來償還贖回土地的費用。 葉卡捷琳娜時期 葉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國安哈爾特—澤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與17歲的皇儲彼得(即位後稱「彼得三世」)成親。此前,她皈依了東正教,並取教名葉卡捷琳娜。彼得三世即位後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葉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衛軍軍官格里高利·奧洛夫的擁護下發動政變,廢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聖母大教堂加冕,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與彼得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雄心勃勃,著眼於將俄羅斯建成一個對外開放的世界強國。至35年後她逝世時為止,俄羅斯已經向西歐的政治和社會新潮流邁進了一大步 。
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帝國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當大的新疆土。1768年,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俄土戰爭爆發,在1774年以《凱納甲湖條約》的簽訂而結束。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亞韃靼人則終止與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關系,而葉卡捷琳娜大帝在1783年吞並了克里米亞。1787年,第二次俄土戰爭爆發,1792年戰爭結束後,俄國將其勢力伸入巴爾干半島;雖然奧斯曼帝國沒有被俄國完全趕出歐洲,但已不再是俄國的嚴重威脅了。在西部,俄國則趁著波蘭立陶宛聯邦衰敗日虛之際,與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 拿破崙戰爭 1814年3月31日,打敗了拿破崙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親率反法同盟軍隊進入巴黎。但是,這次勝利也給俄羅斯帝國帶來了隱患,許多參加戰爭的貴族軍官受到美國和法國大革命的啟發。1825年12月26日,3000名士兵在聖彼得堡議會廣場彼得大帝青銅雕像前,要求廢除農奴制度,但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鎮壓,有1000多名士兵被打死或打傷 。 遠東擴張 早於17世紀,俄國已積極向西伯利亞擴張,並與清朝發生沖突。清俄分別於1689年和1727年簽署《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確立邊界,但這並未阻止俄國的野心。1858年5月,俄國乘英法聯軍與清政府開戰之際,俄國以武力威脅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署《璦琿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俄國更把整個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吞並,並獲得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以擴展其於西太平洋的影響。另一方面,俄國亦企圖將勢力染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與日本展開爭奪。1875年5月7日,時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列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庫頁島的主權。19世紀末期,俄國向清政府租借大連,成立關東州。俄國亦藉得到了東清鐵路的建築權對內滿洲進一步侵略,意圖建立「黃俄羅斯」。
俄羅斯帝國在北美洲亦曾經於1648年派遣探索隊成功的探索了阿拉斯加,並於1733年佔有俄屬北美,但在1867年10月將其以720萬美元(摺合2009年的9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進入中亞 1838年,英國入侵阿富汗。同年8月英軍攻陷喀布爾。在俄國的暗中支持下,阿富汗人展開游擊戰爭,迫使英國於1841年12月簽訂撤軍條約;1842年英軍復克喀布爾,再遭重創後徹底退出阿富汗。1873年,沙皇大舉進攻並佔領希瓦汗國。英國則立即跟近,於1878年11月,第二次出兵阿富汗。在俄國暗中支持下,阿富汗人民起義並開展游擊戰爭,迫使英軍於1881年退出阿富汗。俄國針鋒相對,於1884年佔領阿富汗邊境很近的莫夫,1885年佔領旁吉德村,與阿富汗發生軍事沖突,俄英戰爭一觸即發。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向議會提出撥款1100萬英鎊的要求,並計劃由黑海進攻俄國。俄國政府聞訊迅速做出反應並獲得了德奧及法國的支持,迫使英國妥協。1885年5月,英國佔領朝鮮巨文島,准備一旦俄國向印度洋突進並由此引發英俄在中亞的沖突,英國就在遠東地區牽制俄國——這一策略後來為1902年1月30日英國和日本簽訂的同盟條約所代替。1885年9月,俄國和英國妥協,雙方簽訂《倫敦議定書》,在犧牲阿富汗的基礎上達成了劃分阿富汗邊界的原則。1887年俄國與阿富汗簽訂條約,確定俄國和阿富汗的邊界,暫時緩和了英俄兩國在中亞的矛盾。 克里米亞戰爭 1855年,亞歷山大二世繼位,他認識到俄軍在克里木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實質上是俄羅斯工業和政治體制落後於西方的問題。基於這個判斷,改革俄羅斯陳舊的政治經濟體制已經勢在必行。首當其沖需要廢除的就是農奴制。當時俄國90%的人口是農奴,被完全束縛在土地上,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嚴重妨礙了以自由僱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數百年來農奴制與沙皇俄國的統治基礎緊密結合,以至於歷代多少高瞻遠矚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開這個潘多拉的盒子。但歷史已經將責任無可推卻地放到了亞歷山大二世面前。 改革之路 實際上,亞歷山大從繼位那一天起就已經決心實行改革。1861年3月,終於下詔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宣布廢除農奴制,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包括遷徙、婚姻、改變職業、擁有財產、訂立契約等;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為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為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
亞歷山大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貴族和農奴都滿意,在巨變的同時維持國內局勢安定,讓農奴以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或許已是最佳的選擇。許多農奴解放之後由於土地減少等原因在經濟上仍然不能自立,必須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剝削,改革是不徹底的,但畢竟已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
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制改革觸動了俄羅斯廣大地主貴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對。面對重重阻力,亞歷山大二世仍將改革推行到底。通過改革,農奴成為自由耕種的農民。盡管一無所有,沒有自己的土地,在經濟關繫上必須依附原來的地主老爺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農民們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成為自由人,可以自由遷徙,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新開墾的土地致富,從而在經濟上也獲得完全的獨立。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後最偉大的社會運動。因此亞歷山大二世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
1881年3月13日,亞歷山大二世准備簽署法令,宣布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但在這一天他再次遇刺,醫治無效逝世。亞歷山大二世遇刺,打斷了此前的改革進程。 日俄戰爭和1905年革命 20世紀初,俄羅斯在日俄戰爭失敗,使國內危機發展。1905年工人和平請願被鎮壓,全國抗議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種子。這次革命被列寧稱作是「十月革命的一次預演」。 一戰與二月革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國內無法支應來自德意志帝國的猛烈攻擊,民生物資極其貧乏。俄羅斯帝國出現內外危機 。終於在1917年1月俄羅斯沙皇被推翻。 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在退位,俄羅斯君主專制政體結束。

㈡ 俄羅斯的歷史上經歷了幾大王朝,誰知道是哪幾個啊

歷史俄羅斯歷史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基輔羅斯6世紀,東斯拉夫人逐漸向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等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莫斯科大公國莫斯科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擴張歷史中世紀後期俄羅斯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帝國,並從15世紀起開始向亞洲擴張。在歷代沙皇的領導下,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從(中國)清朝掠奪了58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東北、庫頁島和新疆西部。然而20世紀初開始,俄國的實力開始下降,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十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羅曼諾夫王朝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俄羅斯帝國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臨時政府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由克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人控制,組成了俄羅斯臨時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黨和支持列寧、里昂·托洛茨基的共產黨的兩面攻擊,政府對兩種反對勢力均採取嚴厲鎮壓政策。該政府統治期間行政腐敗,經濟崩潰,仍參加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不得人心,最後在1917年俄歷十月被布爾什維克革命推翻,克倫斯基出逃國外,一些領導人被捕或出逃。俄國內戰之後,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說明人民政權才是民主的與自由的政權。蘇聯時期

㈢ 俄羅斯(包含蘇聯時代)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一個聯邦國家的

1917年11月7日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獲得勝利,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那時候開始俄羅斯就是聯邦國家了。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國名為俄羅斯聯邦。

㈣ 俄羅斯帝國的興起

俄羅斯帝國(英語:The Russian Empire,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為沙皇俄國、沙俄、俄國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家族統治。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俄羅斯帝國」真正誕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據另一個角度來看,長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後已經帝國的當代俄語單詞。也許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稱帝是為了讓歐洲承認俄羅斯作為一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17世紀俄羅斯的擴張,最終導致在17世紀中葉,俄羅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亞之後,俄羅斯的領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戰爭(1654—1667年)之後的左岸烏克蘭;這個標志著俄羅斯帝國的成立。
俄羅斯帝國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遠不及其它歐洲幾大國。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在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被蘇維埃俄國與蘇聯取代。

俄羅斯什麼時候進入鼎盛時期

俄羅斯什麼時候進入鼎盛時期,那要有前世和今生兩個說法
前世: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1762-1796年)下,俄羅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俄國的領土面積大為擴大,增至1705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近3900萬。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34年時間里,俄羅斯帝國從土耳其手中奪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蘭,18世紀80年代,葉卡捷琳娜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島歸屬俄國版圖。俄國成為地跨歐、亞、美三洲的超級大帝國,女皇本人則成為俄國歷史上第二個被稱為「大帝」的君主。

今生:前蘇聯
二戰後的蘇聯,為了防止將帥們功高震主,雖未匿跡,卻都被逐漸銷聲。奧威爾在1948年寫下他那陰郁絕望的《1984》後一年,蘇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幾天後,美國間諜飛機才發現了真相。面對這年剛成立的強大「北約」,蘇聯只得隱忍並保持低調。這種隱忍一直持續到1955年。當年5月9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封面標題為《勝利十年後——朱可夫將軍和強大的蘇聯國防力量》,對蘇聯的軍力著墨頗多。蘇聯於5天後聯合東歐諸國在波蘭簽署了《華沙條約》,並成立華沙條約組織。這驗證了《時代》的判斷。從此,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緊接著,太空第一人——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登上了1961年4月21日的《時代》封面。隨著蘇聯在1962年將導彈運往美國後院古巴,美國終於出手了,危機以蘇聯的撤退畫上句號。但是兩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並未停止:1964年10月23日的《時代》封面《核彈、顛覆和丑聞——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威爾遜和約翰遜》,以及1968年12月6日的《月球空間競賽》,都反映了這種爭斗。
1970年為了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蘇聯五大航母集群同時在世界五大洋巡弋。這標志著蘇聯軍事已經進入鼎盛時期。
目前俄羅斯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國防部第一副部長格拉西莫夫6月6日在莫斯科對新聞界說能說明問題,俄海軍地中海戰役編隊已經組建完畢並於本月1日起開始執行規定任務。如今在俄羅斯軍力跟蘇聯時代相比,簡直弱爆了。

------------------------------------------------------------------------------------------------------------
以上為參考,覺得可以就請按滿意建謝謝

㈥ 俄羅斯帝國的歷史階段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帝國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俄國二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俄羅斯帝國滅亡。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為莫斯科。17世紀中期地處歐洲東部的東正教國家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並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1712年後俄國沙皇彼得一世遷都至聖彼得堡,並以自己的名字改名為彼得格勒,以窺視歐洲大陸。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從瑞典王國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自稱彼得大帝。1812年俄羅斯帝國打敗了入侵的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一世皇帝軍隊。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十二月黨人起義),被鎮壓。
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與中國清朝發生沖突,俄國先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與後來的《塔城界約》(同治三年,1864年)、五年後的《塔城界約續約》(同治八年,1869年)和《伊犁條約》(光緒七年,1881年)不平等條約,分別割佔中國大西北以及「唐努烏梁海西北部十佐領」之地(現分屬蒙古、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總計70多萬平方公里,《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俄羅斯帝國。然而20世紀初開始,俄羅斯帝國的實力開始下降,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1914年,處於內憂外患的俄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5年處於戰爭劣勢階段,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革命一觸即發。1917年3月(俄歷2月),俄國二月革命爆發,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羅斯帝國滅亡。11月,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推翻了二月革命後成立的臨時政府,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向敵國德國賠償巨款,並割讓俄國西部領土100多萬平方千米。列寧改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或蘇俄)。為了打擊反蘇維埃的勢力,列寧下令處死已退位的皇帝尼古拉二世一家。1922年,蘇俄和烏克蘭、哈薩克等國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成立了。 俄羅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長於東歐平原的東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善於流動的民族,索洛維約夫稱之為具有「液態因素」。作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羅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土質以砂質黏土為主,同時遠離海洋、與大草原連接。
在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瓦西里三世與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是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為沙皇。伊凡四世三歲即位,母親暫時攝政,卻苦於大貴族們的橫暴。當時各集團激烈爭權、傾軋和謀殺,對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動產生了深刻影響。1547年加冕稱沙皇。
在俄羅斯歷史上有著深遠影響,關於伊凡雷帝的神話傳說在俄羅斯多得不勝枚舉,至今還在廣為流傳。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作家,是國家明哲的楷模,但他近乎是一個瘋子。 俄國開始只是一個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國,其帝國的地位並不被歐洲承認。1696年,年輕的彼得一世成為沙皇,一開始他為了保護南方的國界而開始對抗信奉伊斯蘭教的韃靼和奧斯曼帝國。為了繼續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彼得開始到歐洲尋找盟友並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拜訪了勃蘭登堡(普魯士)、荷蘭、英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等。
為了增加與西方交流的機會和尋找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與奧斯曼帝國停戰,並對當時歐洲最強國家之一的瑞典宣戰。在芬蘭灣的納爾瓦,瑞典軍證明了俄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幸運的是,瑞典在這時陷入了波蘭王位的爭奪當中。在這喘息的時間,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軍隊;當兩支軍隊在1709年在波爾塔瓦再度相遇時,俄國擊敗了瑞典,1712年彼得遷都到了他新造的聖彼得堡,致力於俄國的西方化。
北方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721年,瑞典簽署了《尼斯塔得條約》,俄國終於得到了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以及與西方交流的窗口。 早於17世紀,俄國已積極向遠東擴張,並與中國清朝發生沖突。中俄分別於1689年和1727年簽署《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確立邊界,但這並未阻止俄國的野心。1858年5月,俄國乘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之際,俄國以武力威脅清政府簽署《璦琿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沙皇俄國更把整個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吞並,並獲得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以擴展其於西太平洋的影響。另一方面,俄國亦企圖將勢力染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與日本展開爭奪。1875年5月7日,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群島南部給予日本,換取庫頁島的主權。
19世紀末期,俄國向清廷租借大連,成立關東州。俄國亦藉得到了東清鐵路的建築權對內滿洲(即東三省)進一步侵略,意圖建立所謂「黃俄羅斯」。旨在將土地廣袤,人口稠密的內滿洲也轉變為俄國的殖民地。此為俄國遠東大戰略的最終目的。1900年的庚子俄難(即俄國加入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製造海蘭泡慘案等外交事件,洗劫內滿洲諸多城鎮)之後該戰略的實施步伐被大幅度的加快。但由於俄國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惜敗於日本帝國,並且本國也爆發革命,該項戰略計劃遂成畫餅。
俄羅斯在北美洲亦曾經於1787年佔有土地,但在1867年將其以七百二十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地處歐洲東部邊陲半亞洲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盛行封建農奴制。由於封建農奴制的阻礙,到19世紀中期,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落後於西方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俄國農奴境況十分悲慘,暴動頻繁。
面對嚴重危機,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因為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發展成近代資本主義強國,成為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但是這次改革不夠徹底,保留了一部分封建殘余。
1905年日俄戰爭的失敗使得民眾對沙皇制度的不滿大增,在首都彼得格勒發生了大規模的民眾的反戰請願,由於軍警擅自開槍鎮壓造成了所謂的「流血星期日」,此事件成為了1905年全俄大革命的導火索。此次革命雖然成功被鎮壓,然而嚴重撼動了沙皇的權威。並且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於是沙皇啟用斯托雷平進行改革,斯托雷平上任後推行土地改革制度並嚴厲鎮壓農民運動,盡管頗具成效,可惜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爆發,俄國加入英法對德奧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大戰後期,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俄國長達長達三百多年的的專制統治被推翻。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與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俄國臨時政府掌握著主要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人民死活,繼續進行世界大戰,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並且大肆逮捕和殺害布爾什維克黨人。布爾什維克黨被迫轉入地下狀態。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布爾什維克黨在8月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1917年11月7日晚9時45分,隨著停泊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軍艦「阿芙樂爾」號的幾聲炮響,起義軍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發起了總攻。最終,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俄國「十月革命」。

㈦ 俄國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
「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母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OROS,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到了明朝,中俄聯系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中漢人便直譯為「羅剎」。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俄羅斯帝國簡稱沙俄,即沙皇俄國。

㈧ 俄羅斯是什麼時候建國的

一、基輔羅斯的形成和俄羅斯的關系

1、俄羅斯人的來源。現代俄羅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部落,一些學者認為其原始家園是平斯克沼澤的樹木繁茂的地區。東斯拉夫人在兩波浪潮中逐漸定居西俄:一個從基輔轉向現今的蘇茲達爾和穆羅姆,另一個從波洛茨克轉向諾夫哥羅德和羅斯托夫。

從7世紀開始,東斯拉夫人佔俄羅斯西部人口的大部分。

2、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是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存在於9世紀末至13世紀中期。現代俄羅斯人從基輔羅斯那裡獲得了他們的名字和文化血統。

在10至11世紀,基輔羅斯成為歐洲最大,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基輔羅斯統治者弗拉基米爾·斯維亞托斯拉維奇(烏克蘭語:aлаjhjfhр Сjkhjghславоlkhj,受洗後取教名瓦西里;約955年至960年之間—1015年7月15日)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羅維奇(智者)(Ярослав I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ый;約978年~1054年2月20日)構成的黃金時代基輔羅斯,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俄羅斯文化。

3、基輔羅斯演變成俄羅斯。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13世紀以後,莫斯科逐漸成為原先基輔羅斯文化的中心。16世紀中葉伊凡四世時代,莫斯科大公國改稱沙皇俄國。到18世紀彼得一世時代,已變成為龐大的俄羅斯帝國,橫跨從波蘭到太平洋的廣袤地域。

4、俄羅斯歷史簡述

公元862年抵達魯里克

公元882年:基輔羅斯

公元1283年:莫斯科大公國

公元1547年1月16日:俄羅斯的沙皇

公元1721年10月22日:俄羅斯帝國

公元1917年9月14日:俄羅斯共和國

公元1917年11月7日:俄羅斯

公元1922年12月30日:蘇聯

公元1990年6月12日:主權宣言

公元1991年12月8日:獨聯體宣言

公元1991年12月25日:俄羅斯聯邦

5、俄羅斯以智者雅羅斯拉夫爾命名的城市。雅羅斯拉夫爾的歷史有許多地方和莫斯科有關,人稱是莫斯科的兄弟城,從莫斯科東北方向到雅羅斯拉夫爾的距離僅為282公里。

根據歷史傳說,9世紀初此地就已成為了聚居點。1071年出現了有關此城的史書記載。該城建於1010年以前,據說當時智者雅羅斯拉夫爾大公沿科托洛斯爾河來到伏爾加河上時,在河口遭到當地部族襲擊,之後他帶著戰士、能工巧匠、神職人員再次來到這里,征服了土著人,命令築城,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城市。

1218年這里成為雅羅斯拉夫公國的首都。1463年成為莫斯科公國的一部分。1612年波蘭入侵莫斯科,曾作為臨時首都,地位日益重要,逐漸成為當時莫斯科至阿爾漢格爾斯克間的重要商埠。

二、公元7—14世紀中國歷史簡述

公元7—9世紀: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中:公元873年—888年是惠聖恭定孝皇帝唐僖宗(李儇)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公元10-13世紀:南北宋(960年-1279年)。其中,公元960年-1127年(167年)宋太祖(趙匡胤),定都開封。公元1127年-1279年(152年)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宋朝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朝代之一。

公元13-14世紀: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中:公元1271年—1294年是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

三、歷史上的俄羅斯是在公元882年建立基輔羅斯成為一個國家,當時的中國屬於唐朝惠聖恭定孝皇帝唐僖宗李儇(公元873年—888年)。

公元13世紀基輔羅斯消失時間相當於當時中國元朝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公元1271年—1294年),就是忽必烈的大軍橫掃了基輔羅斯,導致俄羅斯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分裂消失。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採納

㈨ 俄羅斯帝國是什麼時候建立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大、演變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㈩ 俄羅斯哪一年開啟君主時代

應當是在16世紀時期開始了俄羅斯帝國時期就是沙俄時期。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在哪個時代成為帝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