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第一次車臣戰爭格羅茲尼巷戰俄羅斯會慘敗
其實第一次車臣戰爭格羅茲尼巷戰俄羅斯是慘勝而不是慘敗,雖然俄羅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仍攻下了格羅茲尼,把車臣武裝打到了南部山區。
首先回顧一下第一次格羅茲尼巷戰
1994年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部長格拉喬夫認為車臣武裝在武器裝備、軍隊素質上都與俄羅斯有巨大的差距,他特別有信心的估計只要1個星期拿下格羅茲尼,再用半年時間徹底肅清殘余勢力。
▲俄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俄羅斯付出慘重代價原因分析
(1)大意輕敵,驕兵必敗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自上到下都存在嚴重的輕敵心裡,俄軍高層和俄軍指揮官思想麻痹、盲目冒進,導致了格羅茲尼巷戰俄軍的慘重傷亡。
(2)明碼通訊,低級錯誤
俄軍在戰爭中竟然採用明碼通訊,被車臣武裝監聽,使得信息形成嚴重不對稱,這也是俄軍犯得最低級錯誤
(3)戰術陳舊,丟掉老本
其實蘇聯軍隊早在二戰時就有著豐富的城市巷戰經驗,柏林攻堅戰時,蘇聯軍隊就學會進攻時先偵查,再測繪城市地圖,再將攻城計劃准備的事無巨細,還要准備好預備計劃以防意外情況,此外步兵也要做好肉搏戰和逐屋掃盪的准備,此外還要配備工兵連,炮擊炮連,噴火排,但是俄軍早已把蘇聯紅軍用獻血和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拋諸腦後了。
俄軍在進攻時,採用二戰時的陳舊戰術,先火力覆蓋,再裝甲部隊突擊,但是由於俄軍沒有要求步兵下車伴隨坦克和裝甲車輛作戰,喪失了基本的步坦相互協同保護作戰,而且裝甲車輛沒有拉開車距,都是嚴重的低級錯誤。
(4)俄軍戰士年輕稚嫩,車臣老兵戰爭經驗十足
此外俄羅斯的戰士多是年輕軍人,戰爭經驗嚴重不足,而車臣武裝多是一些經歷過阿富汗戰爭的老兵,戰爭經驗十足,並且對於靈活作戰爐火純青。
(5)俄羅斯動盪不安、士氣低落、武器裝備缺陷
此時的俄羅斯國內也是經歷了蘇聯解體後的陣痛,社會動盪不安,士兵們士氣低落,此外由於存在大量的偷賣武器裝備事件,甚至坦克上的反應裝甲都有被賣掉的,武器裝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當然這次的車臣戰爭徹底打醒了俄羅斯巨熊,特別是普京上任後,重新整頓俄羅斯軍隊,俄羅斯軍隊從此又出現了血性,此外俄羅斯根據實戰的教訓,認真總結戰爭經驗,為第二次車臣戰爭順利拿下車臣奠定了基礎。
實踐是檢驗部隊的唯一標准,部隊也只有在實戰中才能獲得最快速的成長
Ⅱ 海灣戰爭被美軍徹底打垮,俄系坦克是否真的有辱其威名
戰後的俄系坦克似乎都是一個蛋殼腦袋扛著炮的感覺,不過單單論戰斗能力。俄羅斯坦克的戰斗能力還是不錯的。雖然在海灣戰爭中被美國暴打,但是這並不是因為俄羅斯坦克的原因,而是因為其設計思想的原因。俄羅斯坦克的設計思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核彈的掩護下,對敵人進行沖鋒和沖擊。其實總的來說,俄羅斯坦克一直都是屬於那種非常強悍的類型。
而且說到俄系坦克的炮塔,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一直都是蛋殼形狀的炮塔。這種形狀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提升生產速度,因為直接鑄造就行了。而另一個就是半蛋形的炮塔可以有效提升敵方炮彈被裝甲彈開的幾率。那麼回到為什麼俄羅斯坦克會在海灣戰爭被大量摧毀,一個是伊拉克沒有制空權,美軍空軍對坦克形成了屠殺。還有一個就是伊拉克的T-72屬於猴版,本身就是減配之後的產品。自然沒辦法和滿配的M1艾布拉姆斯抗衡。
Ⅲ 為啥俄羅斯坦克那麼小,不像美英坦克那麼大那麼重,如果T-90也像M1那麼重的話能頂住M1A2貧鈾彈的轟擊么
俄式坦克外形低矮,是有原因的,俄式發動機是橫置的嗎,節省了坦克的大量空間和重量,且俄式坦克外形低矮可有效減少被發現的幾率,英美坦克看似威猛,其實很容易爆露,如果蘇聯還在,坦克技術仍在發展,英美坦克一定不是對手,只是他們的坦克技術先進而已,當年我國80年代坦克論證是就選擇了俄式坦克的基本構型,放棄英美設計,也是這原因,T90完全可以抵住貧鈾彈的攻擊,告訴你,世界上最先進的穿甲彈不是貧鈾彈,是鎢心鋇帽穿甲彈,(而且貧鈾彈對己方有傷害)穿甲能力可達1000mm均質鋼裝甲,曾試驗在T90上,T90未被擊穿
Ⅳ 俄羅斯坦克厲害嗎
笑話一樣,俄國可是超級坦克大國,橫掃歐亞,能抗衡的只有老美了,咱們中國我不太清楚,給你舉一些俄毛子的主戰坦克。
T-72基塞爾應該知道。1945年,第一衛隊坦克軍可以說是俄羅斯最著名的裝甲戰隊,帶領紅軍開往柏林。1998年解散後,它於2016年在俄羅斯西部重新啟動,在那裡它將處於與北約沖突的最前沿。
Ⅳ 為什麼80年代以前蘇聯坦克比美國的強,而現在卻相反
原因一:就是樓主開頭說的,正因為蘇聯的坦克曾經橫行亞歐戰場,所以他們以此為榮,一直堅持舊的坦克設計理念。這和二戰前法國受拿破崙戰爭影響而不注重坦克發展是一個道理。而美國因為自己的坦克不行,就不斷積極進取,積極創新,不斷去尋求新的設計理念。歷史上這樣的事件很多很多。
原因二:80年代後蘇聯的國力開始急劇下滑,很多人誤以為俄羅斯的實力下降是蘇聯解體造成的,實際上是蘇聯留給了俄羅斯一個爛攤子。國力下降也就表示無力再快速發展新坦克,只能用舊的改,T-90其實就是T-72的一個改進型號。
原因三:紅軍長期都堅持通過量變達到質變目的的戰術,一直都是注重發展性價比而不是高性能,當發現現代戰爭不能靠量變時,他們才知道自己缺乏高性能坦克的設計經驗:T-64和T-80雖然性能高但卻不像T-62和T-72那麼出名,T-64雖性能強過M60,但並不是同時代最好的坦克,而且細節方面的問題諸多;T-80就不用說了吧,實戰已經檢驗出了它的無能。
另外,蘇聯的火炮技術一直都不怎麼樣,以前坦克厲害也主要是靠裝甲、機動以及產量。雖然他們首先採用了滑膛炮,但T-62的115毫米滑膛穿透力比不過同時代北約的105毫米線膛,後來雖然發明了125毫米滑膛,但後來北約發明出的滑膛威力遠超過它,俄羅斯現在過於依賴增加炮管長度來提高穿透力。
大家都知道二戰後的坦克炮口徑都越來越大,其實是為了增加炮管長度,當徑倍超過50時精度就會下降,所以為了增加炮管長度同時又不使徑倍增加,只能增大口徑。
Ⅵ 俄羅斯的T系列坦克部分十分落後,不及美的M1A1,德的豹系列,俄准備研究新的坦克,世界應怎樣看待
蘇系坦克和西方坦克走的是兩個思路,強調數量上的優勢以及在惡劣戰爭環境下的適應能力,因此造價低廉,操作簡單,操作人員素質要求相對較低,而且更重要的是蘇系坦克不想西方坦克那麼嬌貴,尤其是「粗糙」的電子系統遠比西方的精密儀器更能適應惡劣的作戰環境。
但是現在的坦克設計依舊停留在了冷戰階段,蘇系坦克依舊還是按照大規模沖擊的作戰思想設計的,再加上一貫的電子系統方面的落後以及人機工程方面的忽視,造成蘇系坦克在如今低強度戰爭下暴露出了嚴重的缺點,再加上近些年來坦克較量多發生在西方強國和第三世界國家之間,其中無論人員素質還是整體指揮系統的差距都十分大,也就讓人們覺得蘇系坦克不堪一擊了。
其實未來的戰爭模式大家都還在摸索,誰都很難定論,如果將來的戰爭中國內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員消耗極大,那麼簡單便宜的蘇系坦克將會無敵,相反將是西方坦克制勝。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二戰期間,初期德國主要是1、2型坦克,在質量上遠遜於盟國,但是依舊能夠無堅不摧依靠的正式其局部的數量優勢。後期德國開始裝備虎王等性能先進的坦克,雖然具有了質量優勢,但是當面對盟軍技術平庸,卻鋪天蓋地而來的T34和M4時,往往被圍毆。這除了和德國的工業遭到破壞有關,也與虎王等對加工的高要求有關。
Ⅶ 俄羅斯的t72b3坦克面對西方國家的坦克真的拿他們沒辦法嗎
T72B3屬實比較老了,跟西方的最新式坦克沒法比。但是西方國家也不只有最新式坦克。德國也還有不少豹2A4,美國及其小弟也還有不少M1A1M,北約的一些比較弱的小國甚至還有不少M60A3,在面對這些坦克,T72B3還是有明顯優勢的。還有樓上說二戰時期虎式豹式對蘇聯坦克戰績。怕是只知道T34坦克。二戰早期,T34-76/1941和kv1早期吊打同期所有德國坦克。二戰末期,is2/is2m也比虎式和豹式G型更優秀。虎式豹式與T34根本不在一個噸位上,T34的對手是德意志軍馬pz4系列。二戰末期的T34-85比pz4H更勝一籌,不過二戰中期pz4G比T34-76/1942更強。縱觀整個二戰前中後期,綜合來說蘇聯坦克在質量上不比德國差多少。
Ⅷ M1、豹2身首異處,T-90中東大顯神威,俄制坦克如何擺脫戰5渣惡名
俄制武器在世界軍火市場上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相比起價格極其昂貴的西方武器而言,價格較為低點,而性能基本能夠滿足需求的俄式武器是更多國家的選擇。然而俄式武器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就是其性能問題,尤其是俄羅斯製造的坦克提到俄軍坦克,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被擊中以後飛炮塔的那副慘樣。尤其是以T-72為代表的一系列俄軍坦克,更是一度被認為是只能靠數量來打勝仗的垃圾貨。
例如西方的豹2就在近距離的巷戰中,展示出了自己裝甲薄弱不足的特點,而美軍的M1在柔弱的沙特盟友手裡,也經常成為胡塞武裝都能輕松摧毀的玩物,其過於笨重和側面裝甲較為薄弱的弱點展露無遺。本來過去俄制坦克出口品就是猴版,而運用他們的國家還是伊拉克和那些中東阿拉伯國家,使用者水平不足使得本就遭到削弱的產品劣勢進一步放大,以至於長期以來人們實際上是低估了俄制坦克的水平,一開始俄制坦克就不是所謂的戰五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