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文化的歷史
在1237—1242年間發生了韃靼人入侵。這以後的200多年裡古羅斯一直處於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 古羅斯文化的自然發展終止了。 在這段時間里,古羅斯的文化和西歐文化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這段時間內文化最主要的發展是:
俄羅斯人作為一個整體的思想出現了-這主要是因為在這一時期各公國之間的差別減少了,以及形成了共同的俄羅斯文化。
由蒙古-韃靼人引入的東方文化。
東正教堂作為一種俄羅斯國家文化政治傳統保護者的形式出現了,在這時原始的多神教逐漸停止了.
古羅斯各國與伊斯蘭教國家與天主教國家的聯系被終止了. 俄羅斯帝國(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簡稱為俄國、帝俄或沙俄,是1721年至1917年間俄羅斯國家的名稱。
1721年彼得大帝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的帝國;不過,事實上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俄羅斯帝國」有時也會被擴大使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 在俄羅斯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是俄語,同時按俄聯邦憲法第69章規定它也是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然而,在俄聯邦除俄語外,母語人數超過一百萬的語言還有7種。根據憲法,俄聯邦境內的共和國還有規定屬於自己的官方語言的權利,事實上,他們也正在使用著這種權利:比如在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除俄語之外的官方語言還有阿巴扎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諾蓋語與切爾克斯語。
雖然在很多地區都在努力保留語言的多樣性,但是俄羅斯甚至在蘇聯時代就有語言取代的趨勢,當時非俄羅斯族的公民的母語實際上已經是俄語,母語(自身所屬民族的語言)的概念在當時要低於民族這個概念本身。
參見: 俄羅斯語言列表, 俄羅斯官方語言列表. 基里爾字母 — 這是一套古老的斯拉夫書寫體字母表。(говорят о русской, сербской и т. п. кириллицах; называть же «кириллическим алфавитом» формаль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нескольких или всех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кириллиц некорректно).
以下屬於斯拉夫語族的語言的字母表是基於基里爾字母表的:
俄語 (俄語字母),
烏克蘭語(烏克蘭語字母),
白俄羅斯語(白俄羅斯語字母),
盧森尼亞語 (盧森尼亞語字母),
保加利亞語(保加利亞語字母),
塞爾維亞語(塞爾維亞語字母),
馬其頓語(馬其頓語字母),
以及一些非斯拉夫語族的語言,這些語言在以前很可能有另一套書寫系統 (通常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 ,他們在1930-х 間轉用了西里爾字母. 參見 以西里爾字母為基礎的語言列表. 雪姑娘──俄羅斯傳說中迎接新年的人物形象,被認為是冰雪爺爺的孫女。
雪姑娘的形象在俄羅斯的文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在關於諾夫哥羅德西部和聖誕節的神話中從未出現過女性形象。
雪姑娘的形象不僅出現在俄羅斯民間儀式中,在俄羅斯的口頭文學創作中也以民間童話中提到的:「用雪堆造,並且復活」的形象呈現。
А. Н. Афанасьев曾對有關雪姑娘的童話進行研究,並在他的作品《Поэтические воззрения славян на природу》(1876年)中的第二卷 進行了分析。
1873年,А. Н. Островский 受 Афанасьев 思想的影響創作了劇本《雪姑娘》。劇本中,雪姑娘是以冰雪爺爺和春天的女兒的身份出現的。不幸的是雪姑娘在夏天對太陽神Ярило的敬拜儀式上死去。雪姑娘的造型被描繪的清純秀美,描述中她具有蒼白而令人憐憫的面龐,雪白的頭發。她總是穿著白藍相間並以毛皮鑲邊的斗蓬(皮大衣、毛皮帽子、手套)。但是,起初該劇本並沒有被觀眾所認可。
至1882年,Н. А.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根據該劇本改編的同名歌劇,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後,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雪姑娘的形象又經過了創作了該電影劇本的教育家們的精心修改,並最終以作為孩子們新年聖誕樹上的懸掛裝飾的形象完成。並且,直到革命時期,該形象一直被人們所使用。每年人們都會把雪姑娘的形象懸掛在聖誕樹上,女孩們穿著雪姑娘的衣服,自己排演著或者童話中,或者Островский劇本中,或者歌劇中的片段,來迎接新年。
1935年,在出台了新年慶祝的官方決定之後的蘇聯時期,現代版雪姑娘的形象又一次被修改完成。在新的版本中,雪姑娘是聖誕老人的孫女。1937年初,冰雪爺爺和雪姑娘的形象第一次一起出現在Московский Дом Союзов的聖誕樹上。 恰斯圖什卡(俄語:Часту?шка) — 這是一種俄羅斯詼諧民歌的形式,它通常靠口頭傳誦。因此恰斯圖什卡屬於民間口頭傳誦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在那些存在著嚴格審查機構的地區這種口頭傳誦的形式有很大的發展。在蘇聯以前的時代,談論恰斯圖什卡屬於релогия. 在蘇聯時代, 其大部分內容含有強烈的政治和性的成分,並且使用了相當數量不規范的詞彙。
恰斯圖什卡一般是以使用抑揚格四行詩的形式出現的,其中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有時所有的行均押韻). 恰斯圖什卡的特點是用語詞彙豐富和極富表現力,其用語常常脫離文學語言的規格。 Частушка 常常要用手風琴或俄式三弦琴伴奏. 恰斯圖什卡19世紀的最後三年裡作為一種鄉村的民間文學形式就已經出現了,但其全面發展卻是在蘇聯時期開始的。 霍霍洛瑪是一種繪在餐具或傢具上的裝飾性鄉村藝術繪畫。它是用黑色或紅色(偶爾也用黃色)顏料在金色的背景上繪成。 在木製品上繪畫時使用的不是[金粉]],而是銀粉或錫粉,畫好以後還要用專門葯劑覆蓋,並通過三至四次烘乾從而得到一種獨一無二的蜂蜜似的金色,這樣就給本來質感較輕的木質餐具一種沉重的感覺。
在傳統的霍霍洛瑪裝飾上繪製得有赤紅的紅莓,花楸果,野草莓,花朵,樹枝。有時也會有鳥類,魚類及其他的野生動物。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 — 這是一種用在卡斯里城的生鐵鑄造廠出產的生鐵與銅鑄造的藝術作品(其形式可以是雕塑,柵欄,各種建築部件等等)。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的傳統方法(首先得到一個大體上整齊的輪廓, 然後仔細地鑿出各個部位的細節並拋光整個表面)是在19世紀發展起來的。 巴列赫微型畫
Посёлок Палех. Шкатулка, 1934 год. И. М. Бакланов.巴列赫微型畫 — 這是一種源於伊萬諾夫州巴列赫的民間藝術形式。 塗著清漆的的微型畫是一種在紙板上的蛋彩畫。它通常在匣子,首飾盒,錢包,畫框中(用別針,胸針等)表起來。
通常巴列赫微型畫的場景採用日常生活以及古典文學作品,民間故事,俄羅斯史詩及歌曲作為主題。繪畫一般在黑色背景下進行,並以金色顏料расписываются。 Спас Нерукотворный. 安德烈·魯布烈夫. XIV—XV 世紀主條目:聖像
俄羅斯的聖像畫法繼承了拜占庭的技術. 與此同時在 羅斯 產生了自己的一些傳統。俄羅斯最具有表現力的聖像畫集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俄羅斯的聖像不僅僅是簡單的臨摹,它具有自己的風格。俄羅斯著名的聖像畫家,如安德烈·魯布烈夫對聖像畫發的理解已達到了新的高度。 阿巴庫莫夫, 米海伊爾·格奧爾戈維奇,在金色的雨中漫步俄羅斯的第一幅模擬肖像畫出現在17世紀,在18世紀的中起到晚期則出現了大量的寫生畫家,例如 Левицкий和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俄羅斯的寫生畫從那時起就開始追隨著世界潮流。
19世紀上半葉著名的藝術家有: Выдающиеся художники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IX века:
Кипренский
Брюллов
在後半葉模擬寫生畫法則得到了蓬勃發展(參見:Передвижники).
在20世紀初俄羅斯是前鋒派藝術的中心: (Кандинский,Малевич). 俄羅斯文學無疑是俄羅斯人民完美的和清晰的創作天才表達,而不僅僅是 Template:美學,道德和文化價值的表現; 按照俄羅斯著名哲學家的觀點, 文學也是俄羅斯哲學的體現。
直到18世紀在俄羅斯幾乎還沒有世俗的的文學作品出現。那時只有一些古俄羅斯的歷史傳記,宗教文學或者是編年史- «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 «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Моление Даниила Заточника», «Задонщина», Житие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 и другие жития. 而這些作品的作者卻無從知曉。那時候的民間文學創作有著各自的風格:былины, сказками.
俄羅斯的世俗文學是在17世紀出現的。第一部世俗作品是 — «大祭司阿瓦庫姆的生活» (不要被名字所迷惑,它不是宗教作品,因為它是阿瓦庫姆·彼得羅夫本人的作品,事實上為多數人所知的他的聖徒式生活是他死後的故事).
在 18世紀 俄羅斯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詩人與作家. 他們中間有瓦西里·特里季亞可夫, 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 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 米海伊爾·羅曼諾索夫; 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 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劇作家亞力山大·蘇馬洛科夫 и 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 那時主要的文學創作藝術形式是 古典主義. 下列的是俄羅斯最有名的作者: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爾斯泰
伊萬·布寧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伊凡·屠格涅夫
契科夫
等等. Среди наиболее известных поэтов России:
亞歷山大·布洛克
謝爾蓋·葉賽寧
亞力山大·普希金
安娜·阿赫瑪托娃
約瑟夫·布羅茨基
米海伊爾·萊蒙托夫
等等. 在俄羅斯雜技與馬戲十分流行。以下是一些有名的雜技馬戲演員:
小丑:
尤里·尼庫林
Карандаш
奧列格·波波夫
魔術師:
伊戈爾·基奧
馴獸師:
弗拉基米爾·杜洛夫
雜技演員: 在1896 年四月,即第一屆巴黎電影藝術會後四個月,在俄羅斯就有了第一部電影放映機。五月4日 1896 年在彼特堡一個名叫《水族館》的劇院里進行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電影放映 — 當時在演出«阿爾弗雷德-巴夏在巴黎»的第二出劇與第三處劇的間奏里給公眾們放映了一些短片。俄羅斯官方文件紀錄上的第一次電影拍攝的是五月Камилл Сер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禮。電影迅速成為非常時髦的消遣娛樂方式,電影院開始在俄羅斯各大城市出現。俄羅斯第一家電影院是1896年在聖彼得堡涅瓦大街的46號開業的。
俄羅斯藝術電影最開始放映的是一些古典文學創作(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白痴,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民歌(《烏哈爾的商人》)以及關於俄羅斯歷史(伊凡雷帝之死,彼得大帝)的短篇。1911年則放映了俄羅斯第一部長篇電影-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以及亞歷山大·漢容科夫,瓦西里·貢恰諾夫。
1913 年 在俄羅斯經濟得到復甦的背景下,電影藝術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此時出現了一大批新電影公司:包括最大的И. Н. 葉爾摩利耶夫電影公司,其拍攝的影片中有120多部稱得上是相當有水準的,比如:Пиковая дама,«葉爾蓋的父親», 雅可夫·普羅塔贊諾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很多藝術電影院。在這段時間里活躍著以下著名電影導演:葉夫根尼·鮑威爾,弗拉基米爾·加爾金以及維亞切斯拉夫·維斯科夫斯基 俄羅斯搖滾樂
搖滾組合鸚鵡螺的演唱會俄羅斯搖滾樂最開始在前蘇聯出現,然後在俄羅斯聯邦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出現了不同的作曲家與樂隊組合。最有名的組合有:時間機器,水族館,鸚鵡螺。 «電影院», «阿莉莎», «ДДТ», «Звуки Му».
俄羅斯的搖滾樂隊深受西方搖滾樂,以及俄羅斯作曲家([[]])音樂的影響,這些音樂大多使用鋼弦原聲吉他演奏。
俄羅斯爵士樂
第一次俄羅斯爵士音樂會是於10月1日1922年在莫斯科小基斯洛夫小巷的中央戲劇藝術學校(這里後來被稱為ГИТИС)舉行的。這次音樂會是эксцентрического爵士樂隊團瓦倫丁·巴爾拿赫第一次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表演。
電子音樂
Известные коллективы и персоны: ППК, Parasense, KDD 俄羅斯的建築歷史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俄羅斯的建築不但與許多國家的建築都有密切的關系,而且發展了自己的傳統形式。
宗教建築
米海伊爾·阿爾漢格爾教堂,位於科洛母納 古典式建築,謝斯塔科夫.Ф.М. 設計
民用建築
莫斯科斯大林高度式的摩天大樓«凱旋宮»俄羅斯的民用建築發展在歷史上分為幾個階段。在革命前建築風格與其餘國家(歐洲國家)的風格是一致的:古典式,巴羅克式及其他。
蘇聯時期的民用建築不同階段的劃分往往被冠以當時國家領導人的姓:斯大林式的,勃列日涅夫式的,赫魯曉夫式的。隨著蘇維埃權利的更迭,這些建築風格存在時間也是短暫的。然而,當時蘇聯政府為了改善國民的居住條件而寄希望於大眾式的建築形式,因此在蘇聯後期的建築中沒有了裝飾性的成分:比如說雕塑裝飾物。當時在電視里播出的由梁贊諾夫導演的電影《命運的捉弄》正描述了此種情況。
現在隨著各種個性設計的出現,不同的居民樓有著各自的建築設計風格。
㈡ 俄羅斯有哪些禮儀習俗
1、俄羅斯人是喜歡用茶炊煮茶的。而茶炊是俄羅斯人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它傳統的由銅製成,俄羅斯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水壺,結構形似於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
2、俄羅斯的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是要脫下手套的,以顯示禮貌。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
3、俄羅斯男士要吸煙的時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頗具紳士儀式。
4、俄羅斯人是喜歡喝濃茶的,現代的人還常在茶中放點羅姆酒。
5、相識的人相遇總是互相問好。就是不相識的人,如果在人不多的地方迎面相遇,也習慣於打個招呼。
俄羅斯國家的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的,俄羅斯人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但是卻認為「7」就是意味著幸福還有成功。還有俄羅斯人非常的不喜歡黑貓,認為黑色貓不會帶來好運氣。
在俄羅斯的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還會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重要的貴賓來以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到來。
㈢ 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形成的意義
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是長期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西歐,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往往是同資產階級關系的產生和封建制度的解體相聯系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則是在封建主義上升的時代建立起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向縱深發展,跨越各個公國的界限,為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奠定了基礎。歷史上形成的強大而有組織的大俄羅斯人擔負起統一民族的歷史使命。抵禦外敵斗爭的需要,加速了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斯大林指出,東歐國家「由於自衛(抵禦土耳其人、蒙古人和其他人的侵犯)的需要而加速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早於封建主義的消滅」。
十三世紀,當羅斯處於封建割據狀態時,蒙古族的入侵,把東北羅斯置於自己的統治下。西南羅斯和西部羅斯(後來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則為尋求保護而歸並於波蘭和立陶宛。
東北羅斯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十四世紀,東北羅斯名義上是一個臣屬於金帳汗國的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實際上仍然保持著各公國的分裂局面。
「蒙古韃靼人建立了以破壞和大屠殺為其制度的一整套恐怖統治」。這給社會生產力帶來嚴重的破壞。但是,由於人民的辛勤勞動和英勇頑強的反抗斗爭,終於使社會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
東北羅斯主要經濟部門是農業。十四至十五世紀,農業勞動人口有了增加,耕地面積擴大了,出現了新的村莊。農業耕作技術不斷得到改進。除二圃制外,三圃制已在逐步推廣,代替落後的伐林耕作制和休耕制。除了用木犁外,也應用裝有鐵犁頭、鐵滑板和鐵犁板的犁。主要種植黑麥、小麥、燕麥、大麥等穀物及經濟作物—大麻、亞麻。畜牧、狩獵、捕魚、養蜂等家庭副業也有了發展。農業所需的手工業生產相應提高。
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引起封建主對土地的貪求。封建土地所有制獲得迅速的發展。大封建主大量兼並村社農民的土地。莫斯科大公、王公本身就是大地主。大公伊凡·卡里達佔有分布在各地的村莊達40個,失明大公瓦西里有村莊125個以上。波雅爾(大貴族)依仗王公的支持,大肆擴充地產,他們通常為一個王公服務,同時在其他公國也佔有土地。教會、修道院封建土地所有制急劇發展起來。僧侶封建主不但和王公、貴族一起廣占農民的土地,而且通過信徒捐獻、王公施捨以及典押、交換的方式增加地產。大主教、主教還以經營商業、高利貸榨取的財富參與土地掠奪。莫斯科大主教幾乎在所有公國和縣邑都擁有土地。謝爾蓋耶夫三聖修道院還在許多公國佔有土地。十四至十五世紀,大公、王公以服役為條件,把土地分給軍事扈從使用(只有在服役期間才使用)。這種土地所有制稱為有條件土地所有制。這種封地的暫時佔有者稱為服役貴族或封地貴族。由於莫斯科大公推行扶植服役貴族的政策,有條件土地所有制從十五世紀開始大大發展起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發展打破了各個公國之間分裂割據的束縛,為政治集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服役貴族依靠大公政權獲得土地,因此,他們成為支持中央集權的主要社會力量。
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遭受封建主的盤剝,陷於對封建主的依附地位,淪為農奴。在不斷加強的封建壓迫下,各種依附農民的差別逐漸消失。十四至十五世紀,農村的基本勞動群眾已開始通稱為「克列斯季揚」(農民)。
在封建主的奴役下,農民不得不起來反抗。他們從控告、逃亡、拒絕服勞役,直到舉行暴動。封建主之間為爭奪勞動人手也經常發生爭端,互相招誘對方的農民到自己土地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把全國統一在一個中央政權之下,建立強大的國家機器,才能把農民束縛在封建主的土地上,鎮壓農民的反抗。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就是基於封建主加強對農民進行統治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
十四至十五世紀,東北羅斯城市手工業和商業也有了恢復與發展。十四世紀末,《俄國城市一覽表》中提到的城市,在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有55座,在梁贊地方有30座,在斯摩棱斯克地方有10座,在諾夫哥羅德和立陶宛地方有35座。城市手工業已很發達,尤其金屬加工業、武器製造業和防禦建築業有很大進步。莫斯科、諾夫哥羅德等城市有鎧匠的聚居點。他們製作鎧甲、頭盔、環甲、劍、矛。莫斯科至今還保留著「大鎧匠街」、「小鎧匠街」的名稱。鑄造業也很有起色。不但能鑄鍾,而且能鑄炮。已經能生產覆蓋屋頂和門扇的鉛、銅薄板。鑄造、鑲嵌、打造的技術相當高超,精緻的金銀十字章、聖像、首飾、器皿、腰帶都是莫斯科王公們的傳家寶。石頭建築獲得恢復和發展。木料建築仍普遍應用。鑄幣業作為新興的手工業部門出現了。產生了獨立的俄羅斯幣制和金屬貨幣單位—盧布和戈比。
在各城市內,商業非常活躍。莫斯科、諾夫哥羅德利用水陸交通便利,同各地建立商業聯系,在北方,同立陶宛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個城市聯結起來,在南方直通克里米亞,沿伏爾加河與東方各國貿易。隨著商業的發展,形成了幾個擁有巨大資本、從事獨立商業活動的商人集團,即「客商」、「客商幫」、「呢絨幫」。富商大賈有的可直通官府,以致許多王公、貴族都欠他們的債。但是,除了少數富商外,大多數城市基本群眾(手工業者、小商人)和廣大農民群眾一樣,都是封建主掠奪的對象。因此,在城市中曾多次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封建起義,如1304—1305年在科斯特羅馬和尼日涅—諾夫哥羅德的起義,1340年在托爾日卡的起義,1382年在莫斯科的起義,1418年在諾夫哥羅德的起義等。這些起義都還是分散的、自發的,但是嚴重地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迫使大公政權必須考慮市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市民為發展手工業、經營商業,要求羅斯土地政治上的統一,也支持大公政權反對分裂割據勢力的斗爭。
這樣,十四—十五世紀,東北羅斯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農業、手工業、商業等都有了發展,加強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統一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創造了前提。
莫斯科公國統一東北羅斯的過程
在東北羅斯各公國中,莫斯科公國發展最快,國勢日益強盛,終於成為統一事業的核心。莫斯科的興起有著深刻的原因。莫斯科周圍的農業、手工業發達,封建土地所有制迅速發展。莫斯科是重要交通要道必經之地,同各公國的聯系便利。莫斯科離蒙古統治者和其他敵人直接蹂躪的地區較遠,處境比較安全,有利於人民的生息。此外,莫斯科王公積極領導了同外敵入侵的斗爭,提高了莫斯科在各公國中的威望。
十三世紀,莫斯科成為莫斯科公國的首都。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莫斯科公國開始顯示出在各公國之間的重要作用,並對鄰近各公國進行兼並,1300年兼並科洛姆納,1302年兼並佩雷雅斯拉夫里,1303年兼並莫查伊斯克,使疆土擴大幾乎兩倍。特維爾公國是莫斯科公國的勁敵。為從金帳汗國取得治理弗拉基米爾大公國的權利,莫斯科王公和特維爾王公進行了長期的斗爭。
到伊凡·達尼洛維奇統治時(1325—1340年),莫斯科公國顯著強大起來。1380年,莫斯科大公底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在庫里科沃戰役中擊敗蒙古人,莫斯科保住大公國的稱號和對其他公國的領導地位。底米特里·伊凡諾維奇第一次依據遺囑,而不是按照金帳汗國的批准,親自把治理弗拉基米爾大公國的權力轉交給他的兒子瓦西里一世。
莫斯科大公權力的增長,日益成為鄰近各公國的威脅,也使莫斯科公國內部竭力保持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的封邑王公和大貴族割據勢力感到畏懼,因而一些封邑王公和大貴族便伺機挑起反對大公政權的戰爭。1425年,瓦西里一世死,瓦西里二世繼位。大公繼承問題成為分裂勢力發動內戰的借口。內戰一直延續到四十年代。莫斯科一度掌握在加里奇反大公政權的勢力手裡。1446年2月,瓦西里二世前往謝爾蓋耶夫三聖修道院。加里奇王公底米特里·舍米亞卡派兵潛入修道院,將瓦西里二世逮捕,剜去雙眼(因此被稱為失明大公),然後將他流放到烏格利奇城。
底米特里·舍米亞卡當權後,立即給大地主發放保持大量優惠和特權的證書,企圖恢復封建割據時代的舊秩序。但是,他的倒行逆施,不但引起同莫斯科王公和教會有聯系的封建主的不滿,而且激起莫斯科市民的強烈反抗。底米特里·舍米亞卡不得不將瓦西里二世釋放。許多對舍米亞卡統治不滿的臣屬很快聚集在瓦西里二世周圍。1446年12月,瓦西里二世進入莫斯科,重掌大公政權,結束了20多年的封建戰爭,鞏固了莫斯科作為統一東北羅斯的核心地位。到瓦西里二世末年,莫斯科大公國在政治上已控制著數個公國,在軍事上擊敗了韃靼人新的進犯和分裂勢力的活動,在疆域上擁有東北羅斯一半的土地。因此,進一步完成東北羅斯的統一和獨立的條件已經具備。
十四世紀末,已有個別公國,如尼日涅—諾夫哥羅德和木羅姆失去獨立,成為俄羅斯國家的成員。封建戰爭結束以後,統一東北羅斯的工作進入決定性階段。伊凡三世在位時(1462—1505年),基本上完成了東北羅斯的政治統一。1463年,雅羅斯拉夫爾歸附於莫斯科大公國。1473年,在各公國之間的談判文件中,雅羅斯拉夫爾已作為莫斯科大公國的成員被提及。1474年,羅斯托夫公國也並入統一的俄羅斯國家。這樣,伏爾加河上游地區聯成一片了。
莫斯科公國在統一事業中最大的障礙是諾夫哥羅德波雅爾共和國。諾夫哥羅德波雅爾為對抗莫斯科,曾籌劃邀請立陶宛大公到諾夫哥羅德。伊凡三世便找到了干涉諾夫哥羅德事務的借口,於1471年召開了專門的軍事會議,制定了出征諾夫哥羅德的計劃。在舍倫河的會戰中,諾夫哥羅德的軍隊大敗。然而,根據這次會戰後簽訂的條約,諾夫哥羅德只是受到抑制,仍保持自己獨立的地位。以後,諾夫哥羅德由於內部階級矛盾尖銳化,故在與莫斯科的競爭中處於劣勢。1477年,諾夫哥羅德當局派遣使節去見莫斯科大公時稱他為「國君」,而不是象從前那樣稱他為「老爺」。伊凡三世以此為借口,要求在諾夫哥羅德行使作為專制君主的全部權力。諾夫哥羅德拒不接受這些要求。伊凡三世於是出兵包圍諾夫哥羅德。1478年,諾夫哥羅德被迫求和,完全接受莫斯科的條件,取消諾夫哥羅德的獨立,政權轉歸莫斯科大公。
諾夫哥羅德波雅爾共和國被消滅後,特維爾公國四周為莫斯科大公國領土所包圍。特維爾王公米哈伊爾·鮑利索維奇也同立陶宛大公勾結。這引起莫斯科大公的不滿。1485年,伊凡三世率軍進入特維爾。米哈伊爾·鮑利索維奇逃亡到立陶宛。特維爾便並入莫斯科大公國。
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基本形成,為徹底擺脫蒙古統治創造了條件。這時,金帳汗國已分裂為幾個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大帳等。趁金帳汗國衰弱之時,伊凡三世於1478年停止向它納貢。1480年夏,金帳汗國的阿合馬汗率軍侵入奧喀河支流烏格拉河右岸,准備向莫斯科進攻。莫斯科宮廷聞訊派軍直趨烏格拉河另一邊。阿合馬見莫斯科大軍到來,不敢貿然渡河。但伊凡三世亦採取觀望態度。兩軍對峙,直到冬天。蒙古軍因嚴寒、缺糧,失去戰鬥力,又無援軍可以指靠,被迫撤離烏格拉河。在回到伏爾加河下游時,阿合馬在內訌中被殺死。從此,兩百多年來壓在羅斯人民頭上的蒙古統治被推翻了。
從合並諾夫哥羅德和特維爾之後,莫斯科統一東北羅斯的事業已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伊凡三世又於1500—1503年發動了對立陶宛的征戰,奪取了奧喀河和傑斯納河上游的大片土地,包括契爾尼哥夫、戈梅利、布良斯克和北諾夫哥羅德。到瓦西里三世時(1505—1533年),莫斯科又合並了普斯科夫(1510年)和梁贊(1521年),從立陶宛奪取了斯摩棱斯克(1514年)。這樣,從1462年至1533年,莫斯科公國的領土從43萬平方公里擴展到280萬平方公里,形成幅員廣大的俄羅斯統一國家。
中央集權國家機構的形成
隨著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開始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在許多文獻中,伊凡三世已被稱為「全羅斯的沙皇」、「專制者」。莫斯科被稱為「第三羅馬」。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開始出現新的國家管理機構,這種國家機構區別於封建割據時期的國家機構,有一個統一的政權,有全國統一的行政組織,全部政權集中在大公手裡。在大公的下面設立分掌中央各部門行政事務的衙門。地方官由大公任命的總督擔任。廢除了先前由各王公獨立指揮的扈從隊,建立了以服役貴族為主體的常備軍。稅收、鑄幣、郵政也漸趨統一。1497年,頒布了全國統一的法典。這部法典規定封建國家有權嚴厲鎮壓人民的反抗,限制農民從一個地主名下轉到另一個地主名下的權利,規定農民只有在指定的日期,即在秋後尤里日(11月26日)前後各一個星期才可以出走,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確立農奴制度。當然,新的國家管理制度起初還很不完善,波雅爾仍擁有很大的勢力。波雅爾杜馬(最高管理機關和咨議機關)和大公一起共決國策。只是到伊凡四世(1533—1584年)改革後,新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制度才得以鞏固和完善起來。
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俄國歷史上和歐洲歷史上的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馬克思在評述伊凡三世的歷史功績時曾指出:「驚惶的歐洲,當伊凡在位之初,幾乎不知道夾在韃靼人和立陶宛人之間還存在著一個莫斯科公國,這時看到一個龐大的帝國突然出現在它的東部邊境而弄得目瞪口呆;甚至使歐洲發抖的土耳其素丹巴耶濟德本人也破天荒第一次聽到了這個莫斯科公國的傲慢的語言。」統一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為國內經濟和文化發展創造了比較有利的條件,也是抵禦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的必要前提。斯大林說:「只有聯合為統一集中的國家,才能指望有可能真正發展文化和經濟,有可能確立自己的獨立。」
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以農奴制度的發展為基礎的;反過來,它又促進了農奴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與鞏固,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封建壓迫與剝削。
㈣ 關於俄羅斯文化
1 俄羅斯領土跨越歐亞兩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
(俄羅斯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大量出版圖書和報刊,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俄還重視對博物館珍品和歷史建築文物的保護,擴建和新建了許多博物館。俄羅斯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大型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里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羅斯的美術源遠流長,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列維坦列賓、蘇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羅斯的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歷史傳統,歌劇、交響樂和室內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氣質,奔放豪邁。俄羅斯的戲劇藝術體裁和形式多樣,最早出現在宮廷里,19世紀進入繁榮時期,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社會戲劇充滿強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涌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大師。亞·尼·奧斯特羅夫斯基是19世紀50年代以後俄羅斯文壇眾多的戲劇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俄羅斯戲劇之父」。俄羅斯的馬戲團在俄羅斯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馬戲團團員訓練有素,技藝精湛。俄羅斯人有卓越的民間藝術。實用裝飾藝術有金屬、獸骨和石頭的藝術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畫、刺綉、帶花紋的紡織品、花邊編織等。最有名的工藝品有木製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盤等木製品。)
2 簡要的說俄羅斯文化具有:「中間性」,」兼容性」,「兩極性」,「 多樣性」。其原因,俄羅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讓這位亞歐巨人成為了中西文化的混血兒。成為了東方嚴重的西方,西方眼中的東方
說起俄羅斯文化,再經歷帝俄時代、從基輔羅斯到俄羅斯統一國家,蘇俄時代、到現在的俄羅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約一千多年的歷史。俄羅斯橫跨亞歐兩塊大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歐亞大陸上相對後起的民族,俄同時受到來自東西多個方向的文化影響,這也使它常常面臨艱難的文化抉擇,東西方概念的長期存在,向這個占據著亞歐兩塊大陸的俄羅斯提出一個難題:俄羅斯文化屬於東方還是西方?在這俄羅斯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化鍾擺,不斷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來回搖擺。也因此形成了俄羅斯文化「中間性」和」兼容性」的特點。在歷史中,自17世紀以來俄羅斯的發展歷程來說,彼得大帝義無反顧的西化,使國家逐步通過改革強盛起來,彼得大帝改革之後19—20世紀的俄羅斯塑造了人類歷史上最璀璨奪目的文化。在這一歷史時期,國家精神生活的發展是如此神速,年輕文明昕澆鑄的美學價值觀,其對世界的影響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古老的歐洲文化.為俄羅斯在歐洲民族之林打下了一席之地.從有著西歐血統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後到蘇聯解體期間,俄羅斯擁有咄咄逼人的強大軍事力量,領導人將自己的祖國描繪為代表著社會各階層利益,並且是全球共產主義的堅實後盾,成為了意識形態上的東方的領袖。在俄羅斯人的民族性格中,也並存有不同文化的基因。俄羅斯國徽上那個左顧右盼的雙頭鷹,似乎就是在構成一個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意味深長的象徵符號。俄羅斯民族性格中獨特的兩面性:他們既有國家觀念、主張專制主義,又渴望有隨心所欲的自由,有無政府主義的狀態;他們崇尚暴力,有時近乎殘忍,但又善良、溫和、不無人道;他們信守教規、教義,但又始終不停地尋找真理;他們的靈魂浸透了個人主義、強烈的個人意識,但又充滿無個性的集體主義 .在俄羅斯幾乎每一位思想家都曾提到俄民族性格中的兩極性和矛盾性的特點。東西方兩股歷史潮流相互撞擊,歐亞文明相互融合、作用,是造成俄羅斯民族性格矛盾性、兩極性的原因。而俄羅斯的生活中,俄羅斯科學和教育等方面表現出極具西方傳統的理性精神,而在宗教和文藝等領域則體現著被視為東方特徵的神秘主義和感性至上的傾向。
㈤ 俄國的宗教信仰
(православие,Eastern Orthodoxy)
東正教信仰的確立
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978-1015年在位)娶拜占庭馬皇族公主安娜為妃,988年接受東正教,史稱「羅斯受洗」。
1037年設立羅斯(基輔)都主教,1037-1448年,基輔主教均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任命;1448年,自行召開主教會議,選舉梁贊主教、俄羅斯人約納擔任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俄羅斯教會的權力逐步加強,莫斯科成為「第三羅馬」。1589年俄羅斯成為宗主教區(牧首區),取得了與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亞歷山大、耶路撒冷平等的地位。
教權依附於皇權,教權和沙皇的世俗權力二位一體,形成「權力交響曲」,但合奏到彼得大帝為止。1650年建立修道院衙門,加強對宗教事務的控制。
莫斯科宗主教(牧首)尼康(1652——1667年在職)的宗教改革,企圖加強教會權力,使它高於皇權。遭到傳統派和沙皇權力的反對,導致教會分裂:正統派(尼康)和舊禮教派(分裂派)。1667年,宗教會議罷黜了尼康,確立了「沙皇權力高於牧首和一切主教」,但作為妥協,撤消了修道院衙門,承認教會有自主的經濟行政、司法權。
1701年,恢復設立修道院衙門,教會財產國有化。
1721年,彼得「詔書」和《宗教章程》決定按新教原則設立宗教委員會(主教公會),以取代牧首制。宗教委員會成員由皇帝任命。
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進一步強化了對教會的控制。同時,東正教會成為沙皇專制制度的支柱之一。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時期,提出「正教、專制、民族精神」三位一體說。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70%的國民信仰東正教。
蘇維埃時期東正教的衰落與蘇聯解體後的正教復興。1918年宣布「政教分離」。1923年廢除牧首制。1943年恢復牧首制。
基督教(東正教)信仰使俄羅斯人充滿了基督教精神理想的救世主義和極端主義。地獄與天堂之間沒有煉獄。俄語中的христианин-крестьянин「基督徒—農民」。
俄羅斯東正教的特色
①堅持一成不變的教義正統性。沒有經過大的宗教改革。俄羅斯教會禮拜時使用教會斯拉夫語。1820年出版俄文版《新約》,1876年出版《聖經》俄文版全本。古代沒有產生重要的宗教哲學家。
②濃厚的苦修主義和神秘主義。「聖愚」問題。他們的聖徒不是宗教思想家,而是苦行僧和「聖愚」。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的皇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把來自西伯利亞的農夫拉斯普京當作「先知」,把他奉為座上賓,事事聽他指點,不久之後就步這位癲僧的後塵消逝於虛無,還隨身攜帶著自己的寶座和整個俄羅斯帝國。
③聖像崇拜。843年宗教會議確認聖像崇拜合法。1493年建造的莫斯科克里木林宮的聖母升天大教堂的聖像是東正教特色的聖像崇拜。
④教權依附於王權。例如,1395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給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信中說:「這個神聖的皇帝在教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和其他統治者及別的地區的管轄者不一樣,因為是他從一開始就在所有人居住的地區建立和鞏固了真正的宗教……對基督徒來說,擁有一個教會而不擁有一個皇帝是不可能的。教會和皇帝具有偉大的統一性,同在一個偉大的共同體之中;他們不可能被相互分割開來。
㈥ 求俄羅斯傳統歷史文化簡介。
基輔羅斯文化可被稱作為一種中世紀文化傳統。它具有以下特徵: 文化發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經驗和傳統影響很大。 局部性,封閉性。當時在自然經濟的條件影響下各地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缺乏經濟聯系。 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儀式很強的影響Двоеверие. 雖然古俄羅斯文化發展模式與西歐各國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卻始終在大體上保持著一致。
莫斯科公國
在1237—1242年間發生了韃靼人入侵。這以後的200多年裡古羅斯一 古代羅斯直處於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 古羅斯文化的自然發展終止了。 在這段時間里,古羅斯的文化和西歐文化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這段時間內文化最主要的發展是:
俄羅斯人最為一個整體的思想出現了-這主要是因為在這一時期各公國之間的差別減少了,以及形成了共同的俄羅斯文化。
由蒙古-韃靼人引入的東方文化。
東正教堂作為一種俄羅斯國家文化政治傳統保護者的形式出現了,在這時原始的多神教逐漸停止了.
古羅斯各國與伊斯蘭教國家與天主教國家的聯系被終止了.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簡稱為俄國、帝俄或沙俄,是1721年至1917年間俄羅斯國家的名稱。
1721年彼得大帝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的帝國;不過,事實上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俄羅斯帝國」有時也會被擴大使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
蘇聯
蘇聯文化在共69年的蘇聯歷史中,經歷了數個階段。它來自於15個加盟共和國,雖然其中大多數是俄羅斯人。蘇聯雖然支持文化機構,但有非常嚴格的審查制度。
當代
俄羅斯的當代文化歷史實際上就是要重建俄羅斯帝國時期的文化元 莫斯科公國素,以及重建其在蘇聯時期的文化繼承。現在俄羅斯各地開始興建教堂,恢復宗教傳統,支持復興各種傳統的民間作坊。除此之外,在蘇聯時期文化的基礎上還產生了獨特的兼並東西方文明的新文化元素:在俄羅斯文化中不但引進了傳統的西方文化成分,並且還引入了屬於東方的,比如飲茶文化與東方的烹飪技術。然而同時在這個國家裡也存在著對原俄羅斯文化的造成破壞的自由主義思潮和市場經濟體制-他們對傳統社會,文化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並且在前蘇聯解體後形成的一些新國家中發生了對俄羅斯文化,語言繼承問題的直接沖突。
編輯本段
俄羅斯族的文化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族佔有79.83%的人口,同時也生活著180多個少數民族。在歷史上以俄語和東正教為基礎的俄羅斯文化統治了俄羅斯,但是這種文化優勢有時卻不是全面的。需要指出,烏克蘭,白俄羅斯,塞爾維亞,波蘭等斯拉夫國家在俄羅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編輯本段
俄羅斯的人造文化
人造文化 這是一種擁有記號,符號的藝術物品。人造文化是由人類用各種物品製造加工而成的 — 除此之外也包含了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科學,迷信,藝術及民間傳說。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俄羅斯人創造出了豐富的人類文化,藝術。
語言遺產
在俄羅斯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是俄語,同時按俄聯邦憲法第69章規定它也 當代俄羅斯是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然而,在俄聯邦除俄語外,母語人數超過一百萬的語言還有7種。根據憲法,俄聯邦境內的共和國還有規定屬於自己的官方語言的權利,事實上,他們也正在使用著這種權利:比如在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除俄語之外的官方語言還有阿巴扎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諾蓋語與切爾克斯語。
雖然在很多地區都在努力保留語言的多樣性,但是俄羅斯甚至在蘇聯時代就有語言取代的趨勢,當時非俄羅斯族的公民的母語實際上已經是俄語,母語(自身所屬民族的語言)的概念在當時要低於民族這個概念本身。
參見: 俄羅斯語言列表, 俄羅斯官方語言列表.
格拉哥里字母
格拉哥里字母 — 最早的斯拉夫字母表之一。一些研究者認為,正是為了用斯拉夫語記錄教會文本,神聖的康斯坦丁·基里爾和米佛迪發明了格拉哥里字母。而基里爾字母則是由他 格拉哥里字母們的繼承者按安色爾書信體的希臘字母創造的。
基里爾字母
基里爾字母 — 這是一套古老的斯拉夫書寫體字母表。(говоря 俄語字母表т о русской, сербской и т. п. кириллицах; называть же «кириллическим алфавитом» формаль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нескольких или всех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кириллиц некорректно).
以下屬於斯拉夫語族的語言的字母表是基於基里爾字母表的:
俄語 (俄語字母),
烏克蘭語 (烏克蘭語字母),
白俄羅斯語 (白俄羅斯語字母),
盧森尼亞語 (盧森尼亞語字母),
保加利亞語 (保加利亞語字母),
塞爾維亞語 (塞爾維亞語字母),
馬其頓語 (馬其頓語字母),
以及一些非斯拉夫語族的語言,這些語言在以前很可能有另一套書寫系統 (通常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 ,他們在1930-х 間轉用了西里爾字母. 參見 以西里爾字母為基礎的語言列表.
俄語
俄語屬於 東斯拉夫語支,是世界語言之一, 同時也是最流行的斯拉 基里爾字母語之一. 俄語同烏克蘭語與白俄羅斯語一樣由古俄語演變而來.
民間傳說
史詩, 民間傳說
雪姑娘──俄羅斯傳說中迎接新年的人物形象,被認為是冰雪爺爺的孫女。
雪姑娘的形象在俄羅斯的文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在關於諾夫哥羅德西部和聖誕節的神話中從未出現過女性形象。
雪姑娘的形象不僅出現在俄羅斯民間儀式中,在俄羅斯的口頭文學創作中也以民間童話中提到的:「用雪堆造,並且復活」的形象呈現。
А. Н. Афанасьев曾對有關雪姑娘的童話進行研究,並在他的作品《Поэтические воззрения славян на природу》(1876年)中的第二卷 進行了分析。
1873年,А. Н. Островский 受 Афанасьев 思想的影響創作了劇本《雪姑娘》。劇本中,雪姑娘是以冰雪爺爺和春天的女兒的身份出現的。不幸的是雪姑娘在夏天對太陽神Ярило的敬拜儀式上死去。雪姑娘的造型被描繪的清純秀美,描述中她具有蒼白而令人憐憫的面龐,雪白的頭發。她總是穿著白藍相間並以毛皮鑲邊的斗蓬(皮大衣、毛皮帽子、手套)。但是,起初該劇本並沒有被觀眾所認可。
至1882年,Н. А.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 根據該劇本改編的同名歌劇,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後,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雪姑娘的形象又經過了創作了該電影劇本的教育家們的精心修改,並最終以作為孩子們新年聖誕樹上的懸掛裝飾的形象完成。並且,直到革命時 雪姑娘期,該形象一直被人們所使用。每年人們都會把雪姑娘的形象懸掛在聖誕樹上,女孩們穿著雪姑娘的衣服,自己排演著或者童話中,或者Островский劇本中,或者歌劇中的片段,來迎接新年。
1935年,在出台了新年慶祝的官方決定之後的蘇聯時期,現代版雪姑娘的形象又一次被修改完成。在新的版本中,雪姑娘是聖誕老人的孫女。1937年初,冰雪爺爺和雪姑娘的形象第一次一起出現在Московский Дом Союзов的聖誕樹上。
民間音樂創作
恰斯圖什卡(俄語:Часту?шка) — 這是一種俄羅斯詼諧民歌的形式,它通常靠口頭傳誦。因此恰斯圖什卡屬於民間口頭傳誦的一種形式,特別是在那些存在著嚴格審查機構的地區這種口頭傳誦的形式有很大的發展。在蘇聯以前的時代,談論恰斯圖什卡屬於релогия. 在蘇聯時代, 其大部分內容含有強烈的政治和性的成分,並且使用了相當數量不規范的詞彙。
恰斯圖什卡一般是以使用抑揚格四行詩的形式出現的,其中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韻(有時所有的行均押韻). 恰斯圖什卡的特點是用語詞彙豐富和極富表現力,其用語常常脫離文學語言的規格。 Частушка 常常要用手風琴或俄式三弦琴伴奏. 恰斯圖什卡19世紀的最後三年裡作為一種鄉村的民間文學形式就已經出現了,但其全面發展卻是在蘇聯時期開始的。
俄羅斯民間繪畫工藝
霍霍洛瑪是一種繪在餐具或傢具上的裝飾性鄉村藝術繪畫。它是 雪姑娘用黑色或紅色(偶爾也用黃色)顏料在金色的背景上繪成。 在木製品上繪畫時使用的不是[金粉]],而是銀粉或錫粉,畫好以後還要用專門葯劑覆蓋,並通過三至四次烘乾從而得到一種獨一無二的蜂蜜似的金色,這樣就給本來質感較輕的木質餐具一種沉重的感覺。
在傳統的霍霍洛瑪裝飾上繪製得有赤紅的紅莓,花楸果,野草莓,花朵,樹枝。有時也會有鳥類,魚類及其他的野生動物。
俄羅斯細絲工藝
俄羅斯細絲工藝 – 這是一種藝術品,它被鏤花或通過細金,銀或銅絲焊在金屬製成的底板模型上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 — 這是一種用在卡斯里城的生鐵鑄造廠出產的生鐵與銅鑄造的藝術作品(其形式可以是雕塑,柵欄,各種建築部件等等)。
卡斯里藝術鑄造品的傳統方法(首先得到一個大體上整齊的輪廓, 然後仔細地鑿出各個部位的細節並拋光整個表面)是在19世紀發展起來的。
琺琅工藝
巴列赫微型畫
Посёлок Палех. Шкатулка, 1934 год. И. М. Бакланов.巴列赫微型畫 — 這是一種源於伊萬諾夫州巴列赫的民間藝術形式。 塗著清漆的的微型畫是一種在紙板上的蛋彩畫。它通常在匣子,首飾盒,錢包,畫框中(用別針,胸針等)表起來。
通常巴列赫微型畫的場景採用日常生活以及古典文學作品,民間故事,俄羅斯史詩及歌曲作為主題。繪畫一般在黑色背景下進行,並以金色顏料расписываются。
套娃
Разобранная матрёшка套娃 — 俄羅斯木製的彩繪 [[玩具娃娃 俄羅斯文化]。在最外層的套娃裡面有一個與之相似但尺寸較小的另一個套娃. 傳統的方法是為之漆上著俄羅斯傳統服裝的村姑的畫像。而現在則沒有此類限制:肖像的內容上可以至神化人物,下可到 蘇聯 領袖. 套娃是外國旅遊者來俄羅斯購買得最多的紀念品。
編輯本段
俄羅斯藝術
繪畫藝術
聖像
Спас Нерукотворный. 安德烈·魯布烈夫. XIV—XV 世紀主條目:聖像
俄羅斯的聖像畫法繼承了 拜占庭 的技術. 與此同時在 羅斯 產生了自己的一些傳統。俄羅斯最具有表現力的聖像畫集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俄羅斯的聖像不僅僅是簡單的臨摹,它具有自己的風格。俄羅斯 俄羅斯文化著名的聖像畫家,如安德烈·魯布烈夫對聖像畫發的理解已達到了新的高度。
寫生畫
阿巴庫莫夫, 米海伊爾·格奧爾戈維奇,在金色的雨中漫步俄羅斯的第一幅模擬肖像畫出現在17世紀,在18世紀的中起到晚期則出現了大量的寫生畫家,例如 Левицкий和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俄羅斯的寫生畫從那時起就開始追隨著世界潮流。
19世紀上半葉著名的藝術家有: Выдающиеся художники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XIX века:
Кипренский
Брюллов
在後半葉模擬寫生畫法則得到了蓬勃發展(參見:Передвижники).
在20世紀初俄羅斯是前鋒派藝術的中心: (Кандинский,Малевич).
文學
俄羅斯文學無疑是俄羅斯人民完美的和清晰的創作天才表達,而不僅僅是 Template:美學,道德和文化價值的表現; 按照俄羅斯著名哲學家的觀點, 文學也是俄羅斯哲學的體現。
直到18世紀在俄羅斯幾乎還沒有世俗的的文學作品出現。那時只有一些古俄羅斯的歷史傳記,宗教文學或者是編年史 - «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 «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 «Моление Даниила Заточника», «Задонщина», Житие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 и другие жития. 而這些作品的作者卻無從知曉。那時候的民間文學創作有著各自的風格:былины, сказками.
俄羅斯的世俗文學是在17世紀出現的。第一部世俗作品是 — «大祭司阿瓦庫姆的生活» (不要被名字所迷惑,它不是宗教作品,因為它是阿瓦庫姆·彼得羅夫本人的 安德烈•魯布烈夫作品,事實上為多數人所知的他的聖徒式生活是他死後的故事).
在 18世紀 俄羅斯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詩人與作家. 他們中間有瓦西里·特里季亞可夫, 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 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 米海伊爾·羅曼諾索夫; 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 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 劇作家亞力山大·蘇馬洛科夫 и 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 那時主要的文學創作藝術形式是 古典主義.
散文
下列的是俄羅斯最有名的作者: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爾斯泰
伊萬·布寧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伊凡·屠格涅夫
契科夫
等等.
詩歌
Среди наиболее известных поэтов России:
亞歷山大·布洛克
謝爾蓋·葉賽寧
亞力山大·普希金
安娜·阿赫瑪托娃
約瑟夫·布羅茨基
米海伊爾·萊蒙托夫
等等.
馬戲院,雜技場
在俄羅斯雜技與馬戲十分流行。以下是一些有名的雜技 俄羅斯文化馬戲演員:
小丑:
尤里·尼庫林
Карандаш
奧列格·波波夫
魔術師:
伊戈爾·基奧
馴獸師:
弗拉基米爾·杜洛夫
雜技演員:
電影藝術
在1896 年四月,即第一屆巴黎電影藝術會後四個月,在俄羅斯就有了第一部電影放映機。五月4日 1896 年在彼特堡一個名叫《水族館》的劇院里進行了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次電影放映 — 當時在演出«阿爾弗雷德-巴夏在巴黎»的第二出劇與第三處劇的間奏里給公眾們放映了一些短片。俄羅斯官方文件紀錄上的第一次電影拍攝的是五月Камилл Сер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禮。電影迅速成為非常時髦的消遣娛樂方式,電影院開始在俄羅斯各大城市出現。俄羅斯第一家電影院是1896年在聖彼得堡涅瓦大街的46號開業的。
俄羅斯藝術電影最開始放映的是一些古典文學創作(商人卡拉什尼科夫之歌,白痴,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民歌(《烏哈爾的商人》)以及關於俄羅斯歷史(伊凡雷帝之死,彼得大帝)的短篇。1911年則放映了俄羅斯第一部長篇電影-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以及亞歷山大·漢容科夫,瓦西里·貢恰諾夫。
1913 年 在俄羅斯經濟得到復甦的背景下,電影藝術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此時出現了一大批新電影公司:包括最大的И. Н. 葉爾摩利耶夫電影公司,其拍攝的影片中有120多部稱得上是相當有水準的,比如:Пиковая дама,«葉爾蓋的父親», 雅可夫·普羅塔贊諾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很多藝術電影院。在這段時間里活躍著以下著名電影導演:葉夫根尼·鮑威爾,弗拉基米爾·加爾金以及維亞切斯拉夫·維斯科夫斯基
音樂
俄羅斯搖滾樂
搖滾組合鸚鵡螺的演唱會俄羅斯搖滾樂最開始在前蘇聯出現,然後在俄羅斯聯邦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出現了不同的作曲家與樂隊組合。最有名的組合有:時間機器,水族館,鸚鵡螺。 «電影院», «阿莉莎», «ДДТ», «Звуки Му».
俄羅斯的搖滾樂隊深受西方搖滾樂,以及俄羅斯作曲家([[]])音樂的影 列夫•托爾斯泰響,這些音樂大多使用鋼弦原聲吉他演奏。
俄羅斯爵士樂
第一次俄羅斯爵士音樂會是於10月1日1922年在莫斯科小基斯洛夫小巷的中央戲劇藝術學校(這里後來被稱為ГИТИС)舉行的。這次音樂會是эксцентрического爵士樂隊團瓦倫丁·巴爾拿赫第一次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表演。
電子音樂
Известные коллективы и персоны: ППК, Parasense, KDD
建築
俄羅斯的建築歷史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歷史上俄羅斯的建築不但與許多國家的建築都有密切的關系,而且發展了自己的傳統形式。
宗教建築
米海伊爾·阿爾漢格爾教堂,位於科洛母納 古典式建築, 謝斯塔科夫.Ф.М. 設計
民用建築
莫斯科斯大林高度式的摩天大樓«凱旋宮»俄羅斯的民用建築發展在歷史上分為幾個階段。在革命前建築風格與其餘國家(歐洲國家)的風格是一致的:古典式,巴羅克式及其他。
蘇聯時期的民用建築不同階段的劃分往往被冠以當時國家領導人的姓:斯大林式的,勃列日涅夫式的,赫魯曉夫式的。隨著蘇維埃權利的更迭,這些建築風格存在時間也是短暫的。然而,當時蘇聯政府為了改善國民的居住條件而寄希望於大眾式的建築形式,因此在蘇聯後期的建築中沒有了裝飾性的成分:比如說雕塑裝飾物。當時在電視里播出的由梁贊諾夫導演的電影《命運的捉弄》正描述了此種情況。
現在隨著各種個性設計的出現,不同的居民樓有著各自的建築設計風格。
編輯本段
宗教
俄羅斯是一個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國家:
原始宗教
在俄羅斯有很多原始宗教,它們在前基督教時代的古羅斯。俄羅斯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教。在斯拉夫族的原始宗教中蘊含著對大自然的力量的原始崇拜,比如:別龍(Перун)-雷與閃電之神,達茲博格(Даждьбог)-太陽神,維列斯(Велес)-生靈之神,雅歇爾(Ящер)-海洋之神,等等。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關於精靈的崇拜,如列西(лешие),達摩沃伊(домовой),伏葉諾伊(водяной),基基莫拉(кикимора)等等。 在20世紀以前原始宗教信仰一直受到基督教會迫害的。然而,這些原始宗教信仰還是 俄羅斯電影受到了人們的尊敬:比如謝肉節就是一個原始宗教節日的例子。
基督宗教
在988—989年間弗拉基米爾給將東正教定為羅斯國教後,原來那些原始宗教信仰崇拜的神就被對應為了基督教聖徒(如:別龍 — 以利亞,維列斯 - 聖尼古拉等等)。
東正教
東正教是俄羅斯最為廣泛流行的宗教。正是對東正教的信仰影響了俄羅斯文化的發展。然而,東正教從來沒有完全主宰過俄羅斯社會:俄羅斯社會已經容納下了各種宗教的發展。 據官方對部分俄羅斯居民調查顯示:俄羅斯有大約50%的人口不信仰任何宗教,30%~40%的人口是東正教徒[1].
伊斯蘭文化
據專家統計 (在最近的一次人口統計中沒有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問題) 在俄羅斯有一千到一千五百萬穆斯林。據 Духо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усульман европейской 俄聯邦分部統計, 在俄羅斯有兩千萬穆斯林. 然而據俄羅斯最有名的伊斯蘭研究學者羅曼·西蘭捷夫認為,這些統計數據偏高,而實際上穆斯林人數應該介於一千一百萬到一千二百萬之間。[2].
穆斯林在俄羅斯大都居住在伏爾加-烏拉爾一帶,北高加索地區,以及莫斯科市,聖彼得堡市,西西伯利亞地區。在俄羅斯有超過6000座清真寺(1991年僅有百餘座)。
佛教文化
在俄羅斯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 布里亞特共和國, 圖瓦共和國 和 卡爾梅克共和國. 據 俄羅斯佛教聯合會的信息透露, 俄羅斯信仰佛教的人數在150萬到200萬之間。
現今在俄羅斯有很多佛教學校: тхеравада, 日本與韓國的 禪宗 米海伊爾•阿爾漢格爾教堂, 一些大乘佛教的分支,以及廣泛分布著的藏傳佛教學校.
世界上最北的佛教機構Дацан早在革命前在聖彼得堡就已存在。 (Дацан Гунзэчойнэй), 現在已成為俄羅斯的旅遊與佛教文化中心。[3]。時下已准備在莫斯科新建佛教寺院, который смог бы объединить вокруг себя русских буддистов в совместной практике на благо всех разумных существ России и мира.
編輯本段
外國人眼中的俄羅斯文化
外國人常常感到對俄羅斯,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的習慣,愛好,文化非常陌生。比如說,在外國人的意識中總認為俄羅斯文化就是 套娃, 俄式三弦琴, 手風琴, 民族服裝(男人穿 俄式上衣,女人穿卡科什尼克), Частушка, 以及民歌 «卡林卡».
俄羅斯的風俗及俄羅斯的文化經常被歪曲諷刺,或者會使某些人感到奇怪。可參閱下面的鏈接: 葡萄牙語維基網路認為, 俄羅斯的文化是與 伏特加酒相聯系的。
㈦ 「破壞聖像運動」怎麼回事
8世紀初,阿拉伯帝國對拜占廷帝國又發動新的進攻。716年,阿拉伯人開始進攻小亞細亞,並推進到小亞西部的帕加馬。皇帝狄奧多西三世(715—717)束手無策,但是小亞軍區督軍利奧擊退了敵人的進攻。於是利奧強迫皇帝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寶座,稱利奧三世(717—741)。從此開始伊蘇里亞王朝的統治(717—797)。717—718年,阿拉伯人出動水陸大軍再次圍攻君士坦丁堡,形勢萬分緊急。利奧巧妙地利用「希臘火」粉碎了敵人對首都的圍攻。利奧三世竭力整頓租稅的徵收,改善帝國財政狀況;加強和完善軍區制,在亞洲部分建立7個軍區,歐洲部分建立4個軍區。立奧為了保障新興軍事貴族的利益,安定軍士生活,需要大量土地和財產,分封給各級軍事長官,由軍士農民領取份地耕種,國家從中徵收租稅和貢物。但是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會和修道院之手,它們還享有免稅和免徭役特權,從而嚴重影響國家的稅收和軍隊的鞏固。於是利奧從726年起宣布反對聖像崇拜,掀起一個全社會破壞聖像運動。730年1月立奧召集御前會議,要求僧俗高級貴族在他制定的反對聖像崇拜的法令上簽字,拒絕簽字者立即免職。聖像破壞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主張和參加破壞聖像的主要是東方各軍區的軍事貴族、開明僧侶、保羅派信徒以及其他反教會的下層群眾;堅持聖像崇拜的主要是正教高級教士、舊貴族、修士以及歐洲地區的民眾。君士坦丁堡工商界人士也站在聖像崇拜者一邊。運動開始後,教會和修院的聖像、聖跡和聖物被搗毀,土地和財產被沒收,修士被迫還俗,參加生產,承擔國家賦稅和徭役。在帝國范圍內,聖像崇拜和反崇拜的斗爭異常激烈。教俗舊貴族以海島為依託發動反政府的叛亂,遭到利奧三世的鎮壓。731年教皇格利哥里三世也進行干涉,他宣布開除立奧和全體聖像破壞者的教籍。利奧則剝奪教皇在南義大利的征稅權和對伊利里亞的管轄權作為回擊。君士坦丁五世時期(741—775),聖像破壞運動達到最高峰。753年皇帝在查爾西頓召開宗教會議,有300多主教和修院院長參加,會上通過了反對聖像崇拜、擁護皇帝宗教政策的決議。兩派斗爭更加激化。修院被封閉,土地和財產被沒收;堅持聖像崇拜的僧侶被囚禁、放逐,有的甚至被處決。聖像破壞運動是促進拜占廷封建化的杠桿。教會和修院的地產多半採用奴隸和農奴耕種。皇帝下令將沒收的教產分贈給新興軍事貴族和士兵,或者用以獎勵在反對阿拉伯人入侵作戰有功的軍隊官兵,從而培植了一大批新興的軍事貴族和領有份地的軍士階層。這就使拜占廷的封建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伊琳娜女皇在787年召開尼西亞宗教會議,譴責聖像破壞運動,宣布恢復聖像崇拜。運動的第一階段至此結束。813年利奧五世(813—820)繼位,聖像破壞運動重新興起,進入它的第二階段。但是這個階段的深度和廣度均未超過前一階段。843年狄奧多拉重新宣布恢復聖像崇拜。歷時117年的聖像破壞運動至此終止。但是皇權高於教權的原則繼續存在,教會被沒收的土地和財產也無法收回。取得土地的軍事貴族成為不同等級的大封建主,軍士和村社農民迅速淪為依附農民和農奴。拜占廷封建化的過程前進了一大步。
第一種破壞聖像運動是指尼德蘭革命的開端.
它的原因是:第一,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第二,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發展,第三,階級關系的變化,出現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第四,下層人民所受剝削壓迫慘重,第五,天主教會實行宗教迫害。
第二種有關破壞聖像運動的說法
利奧大帝統治時期的破壞聖像運動,可分為兩時期。第一時期始於780年利奧三世下召破壞聖像,直到皇後伊雷(Irene)任內停止迫害。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大公會議(787年)主張維護聖像崇拜,支持第一次尼西亞會議的立場,會議中聲明:聖像如同十字架及福音書等其他實質的象徵,應在教會中被保存、禮敬。第二時期則始於815年利奧五世的聖像破壞運動,一直持續到843年皇後提奧多拉(Theodora)全面恢復聖像崇拜,從此聖像的地位完全受到認可,人稱為「正教的勝利」,而東正教會亦以四旬節的第一個主日(又稱「正信凱旋主日」)來紀念此事。第一時期聖像的首要擁護者為大馬士革的聖約翰(St John of Damascus, 675-749),第二時期則為聖狄鐸主教(St Theodore, 759-826)。聖約翰因為住在回教地區,避開了拜占庭帝國的掌控,得以更自由地發展其理想;之後回教也多次意外護蔽了東正教的發展。
東正教的主要特色之一,就在於聖像獨特的地位。現今的東正教會內充滿了許多聖像,包括分隔教堂內殿和中殿的聖像屏風,上面到處都是聖像,還有教堂內各角落祭壇上的聖像,以及牆上的聖像壁畫或鑲嵌。一般信徒會跪拜、親吻這些聖像,並在聖像面前點燭,神父們會在聖像前焚香祭拜,在其他行進隊伍中也會高舉聖像。這些姿勢和舉動到底有何意義?聖像又代表什麼?為什麼聖約翰等人會如此看重聖像?
我們首先針對反對聖像崇拜者所提出的「偶像說」加以澄清,其次介紹聖像作為教義傳授的正面價值,最後再補充其教義上的重要性。
(1) 偶像問題:親吻或跪拜聖像,並不代表崇拜偶像。聖像並非偶像,而是一種象徵;所禮敬的對象並非作成聖像的材料,而是所描繪的個人。這在反對聖像的爭議前即由修士利安迪(Leontius of Neapolis, 死約650年)澄清:「我們並非尊崇木頭,而是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當十字架上的兩塊木頭結合一起時,我會敬拜代表基督犧牲的十架圖像,若是兩根木頭分開,我會把它丟開、燒掉。」 因為聖像僅是一種象徵,正教信徒並非加以崇拜,而是予以禮敬;聖約翰就曾針對實體象徵的禮敬和對神的敬拜加以詳細區分。
(2) 聖像作為信仰教導的一部分:聖像是教會用來教導信仰的工具之一,利安迪就曾說道:「聖像如同展開的書,讓我們想到神」。那些缺乏學識或沒有時間學習神學的人只要進到教堂,就會從牆上所呈現的學到基督信仰。支持聖像者說,若有外邦人要你讓他看看你所信的,把他帶到教堂的聖像面前吧。如此,聖像形成神聖傳統的一部分。
(3) 聖像在教義上的涵意:這里我們來到反對聖像崇拜者的主要爭論–就算並非偶像,即使有其教導價值,聖像是否有其必要?支持聖像者主張,聖像能護衛道成肉身的教義。支持和反對聖像者都同意神永生的特質無法被表現出來–「從來沒有人看見神」(約一18),但支持聖像者認為道成肉身能產生具像派的宗教藝術,神因為變為人的樣式,所以能被描繪出來。聖約翰就表明,實體形象能表現出有形有體的神:
「以前因為神沒有一定的形體,因此完全無法加以描繪。但因為神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所以我可以造出神的形象讓人看見。我不敬拜物質,但我敬拜物質的創造者–其因為我的緣故來到世上、降卑為形體,使我能得救。我因此不會停止敬拜這位使我得救的形體。」
反對聖像崇拜者就因為未完全考慮到道成肉身的意義,而駁斥這些代表神的形象。他們就像許多的新教教徒,落入了所謂的二元論,認為物質會帶來玷污,相信屬靈的事必須是非物質的,因此拒絕任何實質上的形體。然而這違反了道成肉身的精神,因著忽略基督的人性和形體,忘了我們肉體就如同靈魂需要被救贖和更新。因此反對聖像崇拜的爭論早期就和基督位格的問題緊密相連;這不僅是宗教藝術上的爭議,而是關於道成肉身、以及人和整個有形宇宙上的救恩問題。
神因為是有形有體,使物質可被救贖。聖約翰就說:「道成肉身,使肉身成聖」;神使物質成聖,成為「靈的產物」,若肉身成了聖靈的媒介,則木頭和水彩亦能。東正教的聖像教義事實上和其相信神物質和精神上的創造物皆可被救贖、得榮耀的信念息息相關。澤諾烏(Nicolas Zernov, 1898-I980)以下談及關於聖像之於俄國人的內容,就很貼切所有的東正教徒:
[聖像]對於俄國人而言不只是繪畫,而是人的靈力透過美和藝術來救贖創造物的動態表現。[聖像]上的色彩和線條不是用來模仿自然;藝術家們主要想表現出人類、動植物、及整個宇宙能從現今的退化狀態被拯救過來、恢復到其應有的「形象」。[聖像]是受造物從墮落被救贖的保證…其藝術上的完美不僅反射出神國的榮耀,也是物質回到其原始美與和諧的具體例證,可作為聖靈的媒介。聖像是轉化宇宙過程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http://www.trinitylight.net/gb/theology/church_history.htm#227
㈧ 俄羅斯有所謂的神嗎他們信奉的是什麼
俄羅斯多信奉東正教。
東正教強調正統性,所以也稱為正教。他與天主教的差別主要是以下方面 :
1、保守性:堅守古教義和古禮儀,基本不做什麼調整。
2、封閉性:不太強調傳教工作,對與天主教和新教開展交流和對話也不大熱心。
3、依附性:歷史上一直強烈的依附於世俗政權,受其嚴格的控制,不象天主教那樣一直政教分離和教俗二元結構。
4、分散性:一直沒有統一的全球性的教會首腦機構。名義上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爾)大牧首處於首席地位,但實際上莫斯科大牧首、耶路撒冷大牧首、安提阿大牧首、亞力山大里亞大牧首並不受其節制,而且這些大牧首對非本國的正教會轄區的影響也很有限。
5、神秘性:強調通過禱告時的沉思默想來達到與上帝的直接交通,很注重這種個體性的和不可重復性的信仰體驗。
主教以下的神職人員可以結婚(修士和修女除外)。但是,有了家室的那些基層神職人員,比如神甫,就沒有機會再升遷到主教及以上職位了。
東正教的教堂內外都沒有雕塑,這是公元8—9世紀拜占廷境內「聖像破壞運動」的結果。但教堂里有大量反映宗教性內容的壁畫。 東正教的教堂里的其他裝飾物比天主教教堂豐富,而且宗教儀式也更盛大和繁復。
東正教的教堂里一般都沒有坐椅,教友們要站著參加宗教活動。這與天主教和新教教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東正教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遠小於天主教和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