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古國與俄羅斯的關系
截止到2019年,兩國關系友好且簽訂了合作協議。
2019年9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蒙古國總統 巴特圖嘎簽署了俄羅斯和蒙古國關於友誼和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新條約。
據塔斯社報道,3日,普京抵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進行正式訪問,兩國領導人在烏蘭巴托政府宮舉行會談後,共同簽署了俄羅斯和蒙古國關於友誼和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新條約。
此前,普京接受蒙古國《烏德里因索寧報》采訪時說,這份根據1993年《友好合作條約》起草的文件將是無限期的。普京稱,新協議將把雙邊關系帶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會談結束後,俄羅斯和蒙古國簽署了10項關於發展不同領域合作的協議。兩國政府簽署了反恐合作和跨地區、邊境合作援助協議。此外,兩國內閣還簽署了關於恢復2004年俄羅斯和蒙古國政府就免費向蒙古國提供軍事和技術援助進行合作的協議的議定書。
(1)蒙古和俄羅斯為什麼需要絲綢擴展閱讀
2017年,相對親俄的巴特圖勒嘎出任蒙古國總統之後,蒙俄關系迎來了新的蜜月期。巧合的是,和普京一樣,巴特圖勒嘎也是位柔道職業高手。他自2006年起擔任蒙古柔道聯合會主席,並曾率領蒙古柔道隊奪得了北京奧運柔道項目的冠軍。普京曾表示,柔道這一共同熱愛,讓他和巴特圖勒嘎能夠保持一致,並開展有效對話。
此前,普京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透露,他已邀請巴特圖勒嘎出席俄羅斯明年舉行的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慶典活動。
普京表示,俄羅斯感謝蒙古國在衛國戰爭期間所給予的幫助。當時,蒙古人民向蘇聯軍隊支援了包括保暖衣物,食品和馬匹在內的大量物資,並自籌經費組建了「革命蒙古」坦克方隊「蒙古牧民」殲擊機中隊參戰。
『貳』 陸上絲綢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因
陸路絲綢之路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備聯絡被匈奴從河西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
經過: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曰趨頻繁。
西域都護的設立: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編輯本段]
絲綢之路的路線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
東段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 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路線簡略: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安息(古波斯)—西亞—大秦(古羅馬)
海上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後,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紛紛東來。他們把中國的絲和紡織品,從長安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後,西漢的商人還常出海貿易,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海上交通的路線。中國的絲綢除通過橫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大量輸往中亞、西亞和非洲、歐洲國家外,也通過海上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國。因此,在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橫貫東西的陸上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後,有的學者又進而加以引申,稱東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線為海上絲綢之路。
後來,中國著名的陶瓷,也經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銷往各國,西方的香葯也通過這條路線輸入中國,一些學者因此也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 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馬六甲海峽,泊於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絲綢之路是個形象而且貼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國是最早開始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近年中國各地的考古發現表明,自商、周至戰國時期,絲綢的生產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絲織品迄今仍是中國奉獻給世界人民的最重要產品之一,它流傳廣遠,涵蓋了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種種貢獻。因此,多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想給這條道路起另外一個名字,如「玉之路」、「寶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絲綢之路的某個局部,而終究不能取代「絲綢之路」這個名字。
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面的起點是西漢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經隴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蘭州),然後通過河西走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門關或陽關,穿過白龍堆到羅布泊地區的樓蘭。漢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兩道的分岔點就在樓蘭。北道西行,經渠犁(今庫爾勒)、龜茲(今庫車)、姑墨(今阿克蘇)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經且末、精絕(今民豐尼雅遺址)、於闐(今和田)、皮山、莎車至疏勒。從疏勒西行,越蔥嶺(今帕米爾)至大宛(今費爾干納)。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烏茲別克)、安息(今伊朗),最遠到達大秦(羅馬帝國東部)的犁靬(又作黎軒,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另外一條道路是,從皮山西南行,越懸渡(今巴基斯坦達麗爾),經罽賓(今阿富汗喀布爾)、烏弋山離(今錫斯坦),西南行至條支(在今波斯灣頭)。如果從罽賓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轉海路也可以到達波斯和羅馬等地。這是自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以後形成的絲綢之路的基本幹道,換句話說,狹義的絲綢之路指的就是上述這條道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廢棄。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白龍堆,是一片經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當東漢初年打敗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遷,而中原王朝牢固地佔領了伊吾(今哈密)以後,開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從伊吾經高昌(今吐魯番)、焉耆到龜茲,就和原來的絲路北道會合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南北方處於對立的狀態,而北方的東部與西部也時分時合。在這樣的形勢下,南朝宋齊梁陳四朝與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長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龍涸(今松潘),經青海湖畔的吐谷渾都城,西經柴達木盆地到敦煌,與絲路幹道合; 或更向西越過阿爾金山口,進入西域鄯善地區,與絲路南道合,這條道被稱作「吐谷渾道」或「河南道」,今天人們也叫它作「青海道」。還有從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葉(今托克馬克附近),進入中亞地區。這條道路後來也被稱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國和元朝時期最為興盛。
宋代以後, 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廣州、泉州、杭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越走越遠,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叄』 古時的絲綢之路經過了幾個國家
1、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2、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1、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
2、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
3、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
1、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2、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
3、「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肆』 俄羅斯是不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國家
是的 ,一帶一路就是為了促進中東西方經濟發展、資源共享、發掘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韓國——日本海——扎魯比諾港——琿春——吉林——長春——白城——蒙古國——俄羅斯——歐盟的高鐵和高速公路規劃。
『伍』 絲綢之路的故事,三百字。
鐵木爾帝國與絲綢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著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帶,中亞一帶則被控制在自稱為成吉思汗後裔的鐵木爾帝國手中,鐵木爾一生征戰,建立了一個東起中國北部邊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國家,北至俄國南部的大帝國.鐵木爾王朝熱心於建設華麗的建築,表現了對學識和藝術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馬爾汗就是集東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鐵木爾帝國在遠征中國途中,隨著鐵木爾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絲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絲路貿易也趨於敗落.
蒙古帝國與絲綢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征服北亞之後的13世紀,絲綢之路才再度得以暢通,在蒙古鐵騎勢如破竹的進攻下,這次西徵到達德國和波蘭,從而形成了包括中國西域、伊朗、俄羅斯在內的空前的大帝國.成吉思汗的子孫忽必烈在中國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維吾爾人作官,此時威尼斯商人馬克?波羅綺西域南道到達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國後寫下了著名的《東方見聞錄》,其中也介紹了「黃金之島」日本.
在馬克?波羅的書中記錄有「牌子」一詞,這是元朝皇帝頒發的一種通行證,它可以在蒙古帝國領域內自由旅行.因為蒙古勢力抵達西亞,所以在中國與歐洲之間,持有這種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來往進行貿易活動.
此時天主教也傳播而來,據說當時作為羅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訪問了大都,一百多人還接受了洗禮.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帶來了破壞性的一面,壓榨中亞城邦國家,從而導致城市荒廢.
『陸』 新絲綢之路是何時開通的。
新絲綢之路:目前尚停留在紙面上,當然就國內而言東起連雲港西抵烏魯木齊的一整條高速鐵路已基本成型(鄭西高鐵、西寶高鐵、蘭新第二雙線已建成開通,鄭徐高鐵預計2015年底、至遲不晚於2016年開通,寶蘭客運專線預計2017年開通,徐連客運專線已開始規劃),設計時速基本達到250~350km/h,是世界上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但在更宏大的橫跨亞歐大陸高鐵的設想面前似乎也相形見絀了。
不過,這樣宏大的設想能否實現,短期內似乎並不樂觀。撇開國際關繫上種種糾纏不清的利害關系不提,可以預見的是,完成這一設想所需的財力物力必然會高到現時各國均難以承受的地步,而超長途高鐵技術上仍然存在瓶頸、其收益可能也不如預期,其意義和必要性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另外,目前世界上高速鐵路技術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屈指可數,雖然我們有意推動高鐵走出去,但這樣大一個項目想要一家包辦通吃似乎也實在是消化不良。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歐亞高鐵必然要停留在紙面上,很大可能是通過各國分別建成各自境內路段、逐步連接成型的方式來完成。
附:超長途高鐵的技術與實際需求瓶頸。
目前按國內技術標准,動車組每運行4000公里左右需要進行Ⅰ級檢修;高速鐵路夜間設置4小時左右垂直天窗供停運檢修。基於車輛和線路的因素,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高速鐵路無法像普通鐵路那樣晝夜不停持續運行。
高速鐵路以客運為主,其車輛和線路條件決定了它並不適合貨物運輸。高速鐵路貨運只能在輕便、貴重貨物運輸上發揮一定作用(國內目前有利用每天第一班空載動檢車運快遞的),對於跨區域物流意義比較有限。而貨運對於新絲綢之路的意義要遠大於客運,這方面的職能完全可以由現有的亞歐第二大陸橋(連雲港-鹿特丹鐵路)承擔。
高速鐵路造價昂貴,票價較高。目前國內里程最長的北京西至深圳北高速動車,全程近2000公里,二等座票價近千元。可以想見,如果真的實現歐亞高鐵,在長途票價方面也會遠高於旅客承受能力,相比於國際航班和國際聯運列車沒有競爭力。
『柒』 絲綢之路在現在有什麼作用
西漢張騫通西域後,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從西亞轉運到歐洲,這就是有名的「絲綢之路」。說明當時中國已與歐洲建立聯系,當時的中國被稱為「絲國」。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絲綢之路經過地區古今地名對照:
古代:歐洲 ← 西亞 ← 今新疆境內 ← 河西走廊 ← 長安
現在:歐洲←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今新疆境內 ← 甘肅河西走廊 ← 西安
在現在聯合國華語專題節目第9期《開發署啟動「絲綢之路區域項目」》
合國開發計劃署近日啟動了「絲綢之路區域項目」,以促進中國和中亞四國在經貿、投資和旅遊方面的發展與合作。以下,李茂奇為您介紹這一項目的具體內容:
「絲綢之路區域項目」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和中亞四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政府聯合發起,目的是復興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在貿易、投資和旅遊三個重點領域內的經濟合作的傳統優勢。開發署在2月15日-17日在北京召開了這一項目的啟動會。該項目的經濟顧問哈勃那向我們介紹了會議所取得的成果。
Cut1 Hubner:「We discussed and strategize on really how to …我們以戰略性的眼光討論並分析了計劃中的一些想法。探討了五國在經貿、投資與旅遊方面相互合作的潛力,並啟動了該計劃同上海合作組織之間的對話機制。此外,這次會議還研究了其它國家參與的可能性與潛在的合作方式。」
「絲綢之路區域項目」在啟動之前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工作。項目的調研早在10年前實際上就已經開始了。
Cut2 Hubner:「I think it was a project of more or less the same size…准備階段的工作同現在的規模差不多,但它進行了十年,投入的經費也有100萬美元。這個階段是醞釀和分析階段,當時的重點主要是探討政府之間的合作前景。現在到了第二階段,我們對本地區的需求更加清晰,經濟界和私人企業也加入了進來。此外,計劃當中還增加了投資和旅遊的概念。」
目前,「絲綢之路區域項目」的參加國有中國和中亞四國。那麼其它周邊國家對它興趣如何呢?有報道說日本和韓國對這一項目饒有興趣。對此,哈勃那做了簡單的介紹。
Cut3 Hubner:「The interest really in these two countries is quite big…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國家的興趣確實很大,他們的一些個人和團體對這個項目特別是其中旅遊的部分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是這一計劃的積極推動者,幾乎參加每一次會議。盡管日本和韓國不屬於絲路國家,但這些個人可能會被邀請參與一些計劃的制定。比如說,我們將要選出10到12個聯合國絲綢之路城市,作為旅遊方面的專家,他們可能應邀參與挑選工作。除了日本和韓國之外,其它一些國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都對加入這一區域性的計劃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此外,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北歐和東歐一些國家的組織和個人也前來與會,尋找合作機會。」
「絲綢之路區域項目」中有一個與上海合作組織之間的對話機制。俄羅斯是該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它有沒有意願加入絲綢之路計劃呢?哈勃那說,俄羅斯雖然不屬於絲路國家,但由於它是中國和四個中亞國家的緊鄰,又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因此對這一項目一直比較關心。在剛剛結束的該項目與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的會議上,俄羅斯聯邦的代表對這一項目再次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Cut4 Hubner:「So we kept them informed about the preparation to the silk road…我們一直將這一項目的進展情況告知俄羅斯,同時也邀請他們來參加我們的一些會議。但是,由於我們資源有限,目前還必須把重點放在中亞,也許阿富汗在不久會被包括進來。現在這個協議是一個小范圍的地區性合作項目,但將來它的范疇可能會擴大,有望成為亞洲和歐洲的一座橋梁。」
開發署的100萬美元雖然在種子基金當中算不上是一筆巨款,但它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那麼,這筆錢的用途在哪裡呢?哈勃那說,種子基金中的一部份要拿來籌辦一個商業投資論壇。這一論壇可望在明年春天在中國的某一地方正式宣告成立。最初可能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各國政府舉辦,但計劃署希望商業界隨後會更多地參與,最終成為論壇的主導者。計劃署還准備辦一些展覽,以展示各成員國的成功經驗,達到交流和相互學習的目的。
「絲綢之路區域項目」 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中亞四國合作的產物。然而,人們在這個項目中可以不時聽到世界旅遊組織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名字。它們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哈勃那解釋說,在這一項目中,開發署試圖運用聯合國大家庭的合力,幫助絲路地區發展旅遊和促進貿易投資。
Cut5 Hubner:「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ill be the leading force in the tourism component…世界旅遊組織將在旅遊方面起主導作用。它在旅遊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過去,它已經在絲路地區開展了許多旅遊項目。在世界旅遊組織的幫助下,我們正在同各國政府一道研究設立一種多國別的旅遊簽證。持有這種簽證可以在短時間內一次訪問好幾個國家。由於恐怖主義的問題,這一項目的實施遇到了一些挑戰,但這並不是說這一設想不能實現。在投資領域,聯合國貿發會議是最具權威性的組織。它所使用的技術手段為許多地區吸引到來了大量資金。我們在設立投資論壇的過程中一直在同貿發會議進行合作。」
當前的世界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談到溝通與交流,當年絲綢之路交流的模式對現在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關系還具有示範意義嗎?套用歷史概念會不會在現實中碰壁?對於這一問題,哈伯納做了如下回答:
Cut6 Hubner:「Well, I think,first of all, Silk Road is like an idea from the past…首先,我知道絲綢之路借用的是過去的一個概念。但借用這一概念並不是想套用以前的行為模式。我們不是想恢復過去駱駝充當運輸工具的歷史,我們只是想借用這一稱謂給人們帶來某種興奮,然後對這種概念給予新的解釋,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如區域內信息的流通,能源的合作。我們並不是要簡單地回到歷史,也不是簡單地、機械地去模仿。我們要向我們的祖先證明,我們是在用新的、創造性的思維開拓進取。」
『捌』 絲綢之路具體指哪條路人們通過絲綢之路把西域的什麼傳入內地內地的什麼傳入西域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從西域傳入中原的有葡萄、石榴,核桃,寶馬,苜蓿等物品
絲綢.鐵器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
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
『玖』 「絲綢之路」分哪兒三條路線張騫出使西域有哪些貢獻這條路上通道為什麼稱為絲綢之路
1、北線由長安沿渭河至虢縣(今寶雞),過汧縣(今隴縣),越六盤山,沿祖厲河,在靖遠渡黃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
2、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上邽(今天水)、狄道(今臨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張掖。
3、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金城郡(今蘭州),渡黃河,溯庄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後來成為主要干線。
公元前138年,張騫從長安出發,不久便被匈奴捕獲。匈奴單於讓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流放於漠北草訽。張騫在此度過了十幾年,最後終於找到機會逃了出來,綺過大宛、康居,到了大月氏。
見游說不成便踏上了歸途,途中又被匈奴捉住,1年以後,匈奴發生內亂,張騫乘機逃脫,於公元前126年,也就是出發13年後,終於返回了長安。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有關西域的很多情報。
漢武帝被張騫報告里所述的有關西域的各種珍奇物產所吸引,特別是被譽為「天馬」的大宛產的汗血馬。對喜歡駿馬的漢武帝來說最具吸引力。此後,在擊敗匈奴後,張騫於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抵達烏孫,為開辟通商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古代經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通道。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
(9)蒙古和俄羅斯為什麼需要絲綢擴展閱讀
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范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由於中國歷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
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習稱「坎兒井」,在當地逐漸推廣。
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於道以求之」。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絲,也不懂得鑄鐵器,後來漢的使臣和散兵把這些技術傳了過去。中國蠶絲和冶鐵術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拾』 絲綢之路的故事
絲綢之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和洛陽為東起點(一說以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都是用來交換東西的。就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