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中國要從外國進口豬肉
因為中國的豬肉需求量很大,國內生產的豬肉無法完全供給。
中國每年會從境外進口豬肉,今年肯定也會從國際市場進口豬肉調劑供需關系。
2013年,我國進口豬肉58.49萬噸,豬肉產品進口絕大多數是豬雜。對比龐大的消費量,不難發現,我國豬肉自給率接近99%,進口豬肉數量對我國豬肉的供需平衡影響很小。
不過,當進口豬肉到港成本遠低於國內豬肉市場價格時,一旦有國家進口豬肉的傳聞,對國內豬肉價格會產生較大的市場心理影響。事實上,政策性豬肉進口已成為國家調控國內豬肉價格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國生豬養殖水平不斷提高,主要得益於生豬品種改良的持續推進、飼料營養水平的穩步提高、飼養管理更加精細化、養殖設施和環境條件不斷改善等因素。
養豬業發展到今天,世界各國的具體模式雖然因地制宜有所區別,但都致力於通過持續改良品種、不斷促進營養均衡供給和大力推進規模養殖來保障豬肉供應,而不是通過大規模進口。
更應該關注的是國內豬肉價格的周期性波動。豬價並非越高越好,也非越低越好。肉貴傷民,肉賤則傷農。緩解生豬價格的周期性波動,讓豬肉價格不暴漲暴跌,才是豬肉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㈡ 2020年七月中國於哪個國家簽訂了進口豬肉協議
2020年七月,中國跟俄羅斯國家簽訂了進口豬肉協議
㈢ 中國和外國簽訂了豬肉出口協議了嗎
就目前出口豬肉製品的相關企業來說,出口量低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原因是政策扶持。在出口的豬肉製品中只有兩國簽訂協議,才能進行食品及其相關產品的進出口。不少國家為保護本國工業,紛紛施行對內保護,對外報復的貿易保護政策,以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國為主。如最初雙匯的出口凍肉大國俄羅斯,2004年9月對中國肉類產品實施進口禁令;2006年7月,俄羅斯再次禁止進口所有原產於中國的肉類製成品。加上現階段全球各地受到疫情的影響,多個國家現在採用封閉式發展方式,禁止進出口貿易,各國對肉類的進口禁止使得豬肉製品欲出無門。另一方面是出口產品質量嚴格。為保障食品安全,世界各國對食品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衛生要求。相關豬肉製品公司的主要出口國日本涉及肉類的技術法規和標准繁多,進口的肉類產品必須滿足這些指標。日本還通過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和合格評定程序對進口商品設障,凡出口到日本的肉類產品,日本都會對其公司在國內的生產、消費、需求領域作定向調查,並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對產品進行質量認證,對其生產工藝和生產方法進行合格評定,沒有認證標志的產品,嚴禁進口。2010 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就對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工廠進行了復查,結果認為符合出口日本熱加工偶蹄動物肉及製品動物衛生要求,該廠是漯河唯一一家獲得輸日偶蹄動物肉及製品的企業。日本對國內國外產品實施雙重檢驗標准,對進口肉類的檢驗要求明顯高於本國。包裝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實施技術壁壘的手段之一,出口的肉類產品包裝也必須要符合要求。三是原料安全。由於禽畜飼養周期長,成本高,價格波動較大,利潤無法保證,小養殖戶飼養積極性不高。大多數企業養殖場建設不足,要解決生產所需的90%的原料肉,談何容易,容易出現原料肉的供給不足和在肉類的屠宰、收購、檢疫等程序上的管理不嚴格,帶來安全隱患。目前我國的禽畜養殖仍大多處於小農經濟模式,缺乏完善的安全食品檢測方法、標准和技術,在獸葯的安全使用監督、殘留監控、質量檢驗測等方面有缺陷。很多國家認為,我國無法充分保證出口的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比如雙匯本身自產生豬就嚴重不足,生豬等資源的安全性制約了肉類的出口。2011年3月15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售賣的產品含「瘦肉精」遭曝光,雙匯市值蒸發掉了103億,從3月15日起到3月31日,影響銷售15億元左右,使我國豬肉製品出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國內國際信任危機。另一方面是缺乏國際化經驗,我國豬肉製品的出口在國際上來說是處於發展較晚的一個國家,在豬肉製品的出口方面國家化經驗較為缺乏,不能夠形成具有完整產業的出口經驗,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多數出口企業都是摸石頭過河的階段,不敢大刀闊斧的進行戰略目標的規劃和實施。
㈣ 你知道我們國家都有哪些特殊之處嗎
1.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鄰國的國家。
陸上鄰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14個。
海上鄰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6個。
中國可是處於「東亞怪獸房」的正中間。
所謂「東亞怪獸房」,意思是東亞這一片,哪個國家都不好惹:隨便拉一個出去扔在世界別的地方,都是稱王稱霸的主兒。同樣也是有核(武器)鄰國最多的國家(4個: 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朝鮮)。
想像一下把印度扔到非洲,把越南挪去中東,把朝鮮放在南美,日本突然從歐洲冒出來,那這個世界真的會很精彩你信不?
而中國位於這些小怪獸的正中間。
2.中國狗的數量 世界第一名。
中國犬只數量為1.3億只,已穩居世界第一位。第二名是美國,超過七千萬只狗。
中國花在狂犬病上的錢是世界第一名,每年100億,全世界80%的狂犬病疫苗給中國人打了。但是每年死於狂犬病的人還是2000-3000人。印度死於狂犬病的是我們的10倍,大概2萬人。
3.FAST 天眼
它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作品,直徑寬達500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比美國最先進的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綜合性高10倍,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據悉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電磁信號,在未來能捕捉外星生命信號!
單單是這項工程就讓整個國外的天文學家和工程師望塵莫及。
4.春節聯歡晚會直播收視率全球第一
1969年7月16日,110米高的「土星」5號大推力登月火箭推舉著「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
當晚10時56分,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另一個世界,全球5.28億人同時收看了直播。這個收視率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一的記錄。直到被中國的春節聯歡晚會打破。
5.全球最大的豬肉市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豬肉市場。
據USDA統計數據,14年全球肉類市場主要參與國豬肉總產量為1.1億噸,而中國豬肉總產量為5671萬噸,佔到51.3%14年全球肉類市場主要參與國豬肉總消費為1.1億噸,而中國豬肉總產量為5717萬噸,佔到52%。
6.噴子最多,吃瓜群眾最多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以如此少的耕地,養活了這樣多的噴子。」
西瓜產量,比其他國家加起來都多。
所以我國有那麼多吃瓜群眾。
你說呢?
㈤ 中國現在還進口豬肉嗎
目前豬肉還在進口的
㈥ 2020年的7月中國要從俄羅斯進口100萬噸的豬肉是真的么
不要相信網上那些傳聞,一般時不會是真的,尤其是疫情期間
㈦ 中國豬肉主要出口哪些國家
中國豬肉主要出口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韓國等國家。
因為中國在2015年,出口至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韓國的豬肉數量分別為70.53萬噸、54.85萬噸、23.95萬噸和22.35萬噸,分別占總出口量的31.5%、24.5%、10.7%和10.0%。
出口至中國的豬肉數量從2012年的30.33萬噸連續4年下降,降至2015年的11.42萬噸,佔比也從12.9%降至5.1%。
中國豬肉出口進口案例:
近年來隨著中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芬蘭、丹麥和瑞典等北歐國家紛紛將目光聚焦中國市場,希望將本國的農副產品特別是豬肉等出口中國。
尤其在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停止進口歐洲農產品,北歐國家希望中國成為豬肉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芬蘭農林部長奧爾波2015年宣布,芬蘭已得到獲准向中國出口豬肉的許可,將向中國出口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肉類產品。
養豬大國丹麥也積極向中國出口豬蹄、豬頭等產品。瑞典豬肉生產商認為,由於瑞典豬肉在抗生素和生長環境方面都遠優於歐盟平均水平,對吸引中國高端消費者有足夠吸引力。現在正是進軍中國市場的最好時候。
於是瑞典農業大臣斯萬耶瑞克·布克特前不久率商務代表團到訪北京,向中國推銷瑞典豬肉等農副產品。他在「瑞典肉類跟中國飲食的未來」研討會上說,瑞典的豬肉非常注意質量和安全,
瑞典的豬肉中不含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同時瑞典也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養殖業法規,動物得到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得到體現。
雖然歐盟內部有統一的關於養殖業的健康標准,但各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千差萬別。而瑞典在養殖業中實行的衛生標准和健康標准都是歐盟國家中最高的。
「瑞典農戶飼養的豬百分之百都有豬尾巴,而丹麥和德國等90%的豬生下來就被割掉了尾巴,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瑞典伊西亞食品安全系統(E-sia System) 高級顧問、農業專家尼可拉斯·埃克曼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首先問道。看著記者一臉茫然,
他解釋道,對瑞典畜牧業來說,除遵守歐盟統一法律法規外,最為獨特而先進的是關注動物健康,「健康的動物才是健康的食品」。上世紀80年代,消費者對市場上的豬肉質量提出疑問,媒體對「緊張豬肉」的報道引發瑞典民眾的高度關注。
所謂「緊張豬肉」就是那些生長環境擁擠、惡劣,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豬,其肉質乾燥、缺乏彈性,相對營養價值低。辨別一頭豬是否緊張,有一個很明顯的標志,就是看它的尾巴。如果空間密閉狹小,緊張的豬會互相撕咬其他同類的尾巴。
如果尾巴生長健康有光澤,表明農場主為生豬提供足夠寬綽的活動空間,生存環境良好。經過學者研究和民眾討論,反對「緊張豬肉」成為瑞典社會共識。只有那些有尾巴的豬才會進入食物鏈條。
㈧ 2020年從俄國進口100萬噸豬肉幾月份到中國真的假的
首先沒有聽說過這樣子的新聞,其次,中國有很多的冷凍儲備肉不需要從外國進口。
㈨ 俄羅斯進口中國豬肉真的嗎
俄羅斯的肉製品、果蔬產品基本都是靠進口的,從中國進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只不過要求嚴格一些罷了
㈩ 下列哪個國家豬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 A 美國 B 巴西 C 中國 D 俄羅斯
豬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的是——C、中國
全球1.2億噸豬肉產量,中國是5400多萬噸,歐盟2000多萬噸,美國不到1200萬噸,我們占接近50%,歐盟佔20%,美國占不到10%,其後才是巴西、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