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航天技術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差距有多大
中國航天技術大概相當於美帝上世紀60年代左右,俄羅斯的話就是前蘇聯70年代左右,比不上,但是也差不多。不過,後來航天沒有那麼熱了,大概差個二三十年的水準吧。美帝的後來瘸了,毛子的更是吃老本,這些大家都知道的。長五如果解決可靠性問題的話,比歐洲的阿麗亞娜5某些方面要強點,比美帝的德爾塔某些方面也要強那麼一點點,我是說如果~
② 美俄航天航空技術為什麼,那麼厲害,美國上世紀60年代就登月了,中國至今還在探月,差距40--50年
我個人覺得,首先來說美國,美國獨立至今,在其本土上作戰的除了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外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到美國本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珍珠港外,剩餘的作戰都是在非美國國土區域。
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國的工業化進程。無論是軍工還是民營企業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要知道當時世界上的武器大部分都是美國製造的。它是一個發戰爭財的國家。而且由於其國內穩定,使得當時很多知名科學家匯集美國,為其以後的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再來說一下俄羅斯。俄羅斯的很多科技都是繼承和延續了前蘇聯時期的成果。要知道當時的蘇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擁有了最廣袤的土地外,各方面的人才在二戰的刺激下先後浮出水面。靠著當時蘇聯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科學家留下。隨後的冷戰,更是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互相競爭的時代,無論是哪個方面都要一較高下,這更是刺激了當時的各種人才不斷創新科技大力研發。
再看看當時的中國。新中國剛成立,在錯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我們來說,我們的國家幾乎沒有什麼自己的工業。為什麼東三省成為新中國的工業基地?說出了可能不好聽,但是這是事實。因為日本侵華時期在東北遺留下了大量的軍工企業。我們憑借著這一點才開始發展我們自己的工業。
說實話,美俄的科技發展到今天的水平不足為奇,換成我們也可以。我們之所以能夠發展到現在的水平很大程度上要來源於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因為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歷史知道很多的事情,文化大革命延誤了中國不僅僅是10年的發展。那個年代我們不僅沒有大步向前發展甚至是倒退了。這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來看是什麼?別國都在大步向前的時候我們在後退,這延誤的時間停滯的發展太多甚至是無法彌補。
所以說,我們雖然現在在某些領域落後於美俄等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年代差會逐步消失甚至有可能取代,呵呵,發動機尤其還是大推力大推重比的發動機是一個高精尖的領域,我國盡管落後,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國人正在努力,讓我們自己的國產發動機取代進口發動機。用不了多久,我們自己的飛機上就會用上我們自己的發動機真正的「中國心」
個人觀點多有不足,僅供參考。
③ 中國發展和俄羅斯相差多少年
那得從很多各方面去看,經濟發展上我們要領先與俄羅斯十五年!在航天方面目前我國開始領先於俄羅斯但是差距不大!在軍事上俄羅斯可是有很多依然領先中國三十年!如核潛艇!潛射彈道導彈!大型反艦導彈!還有洲際固體導彈!某一些領先我國十年左右如艦艇雷達,直升機方面,大型運輸機,防空導彈!這些都強於中國!中國在無人飛行器,造船實力很多方面強於俄羅斯!結合整體來講俄羅斯要略強於中國!
④ 中國航天技術和西方強國還有多大差距
自從進入本世紀,中國的國力一直在不斷發展,因此軍工科技水平也開始迅速上升,雖然只有十幾年,可是近些年來中國絕對稱得上是厚積薄發,各種高端裝備集中湧出,比如說殲20、055型以及電磁炮等等,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差距也在逐步縮短。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成功將一輛跑車發射到太空,以酷炫的方式緊緊抓住了全世界的眼球,也使理性的國人開始反思中美科技的差距。SpaceX公司雖然戴著民營企業的帽子,在航天發射市場上的競爭力卻不容小覷,成為一支重要的航天發射力量。
中國的工程院院士、航天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就表態稱,雖然獵鷹重型火箭並不是歷史上最大的火箭,但是其性能已經足夠優秀,我國的長征9號預計在12年後才能實現對獵鷹重型的趕超,而我國想要發展出獵鷹重型這樣的火箭至少還得等到2030年。中美航天差距似乎僅有12年,但實際上的差距更加觸目驚人。當前我們航空航天事業正在有條不紊的穩步前進,從長征系列火箭、太空站到嫦娥系列以及神舟系列,未來我們還將有更多的成果和新項目。雖然有老院士教誨我們要踏踏實實做科研,中美差距還很大。但我們也要請老院士放心,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絕不比任何外國人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必將在我們的手裡實現。
⑤ 中國和俄國航空實力對比
研究力量我國更強,技術俄羅斯更強。(科研人員我國是俄羅斯大概2倍,技術落後30年)。製造能力我國更強,儲備戰斗機俄強(經濟實力高於俄羅斯,但是三代戰機數量遠遠不如)。如果算上導彈,那基本倆國實力相當,互相確保摧毀軍事目標。
⑥ 我國取得的載人航天成就都有哪些
在獨立自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航天事業,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
中國航天成就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上天之後,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國家當時將這個項目命名為「714工程」(即於1971年4月提出),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1」號。然而,中國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工作之後,認為無論是在研製隊伍、經驗方面,還是在綜合國力、工業基礎方面搞載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個項目就暫時擱置了。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上天之後,開始了「東方紅2」號、「東方紅2」號甲、「東方紅3」號等多顆通信衛星的研製工作。
進入80年代後,中國的空間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返回式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通信衛星等各種應用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能力。特別是1975年,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這為中國開展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1月,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並命名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統中,核心是載人飛船,載人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來進行研製。
「921工程」正式上馬時中央就提出了「爭8保9」的奮斗目標,即1998年要在技術上有一個大的突破,1999年要爭取飛船上天。中國唐家嶺航天城,為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做了物質條件的保證。
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起步比國際社會至少晚了30年,比航天強國美國、俄羅斯至少落後半個世紀。但是,我國自從1999年11月20日發射「神舟1」號載人試驗飛船後,又於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3年1月5日,公接連4次發射成功「神舟」系列號的不載人試驗飛船。航天專家認為,這些成功表明,我國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術,和其他一系列關鍵技術。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成功實現「多人多天」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這次太空飛行中,我國還實現了第一次天地之間對話,創造了其他多個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神舟5」號的成功發射和回收,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舟6」號飛船,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預計飛行時間為5天。先在軌道傾角42?4度、近地點高度200千米、遠地點高度347千米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實施變軌後,進入343千米的圓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鍾,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5」號相同。
時任美國太空總署署長的格里芬說,「神舟6」號升空,證明中國已躋身世界航天的「精英國家」之列,中國再次展示,他們是一個能載人飛上太空的航天先進國家之一。時任俄羅斯航天局副主管的莫爾西耶夫說,中國已經加入了人類太空俱樂部,我們期望在所有范疇上跟其進一步合作,包括載人航天飛行。俄羅斯密切關注中國的太空計劃。
2007年10月24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3」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這顆探測衛星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地軌道上,執行了多項科學探測任務。「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的完善發射,使中國人向著千百年的登月夢想逼近。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7」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神舟7」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7」號成功發射,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27日,翟志剛身著我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2008年9月28日傍晚時分,「神舟7」號飛船在順利完成空間出艙活動和一系列空間科學試驗任務後,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⑦ 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是否已經追平俄羅斯
實話來說,還有數十年的差距,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其實是來源於前蘇聯,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其大部分衣缽。單從技術成熟而言,中國與其差距還是很大的,如俄羅斯早就登上月球了,而中國現在還在探月的第一步呢,在加上所用的載人平台來說,更是差距明顯,中國的長征系列在所有的航天國家中只是出於尷尬的倒數第二的位置上。所以要想追平俄羅斯還尚需時日啊。
⑧ 中國的航天技術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差距在哪
航天技術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看著沒有什麼重要性,甚至很多人認為航天技術可有可無,我想說的是航天技術對於子孫後代有著很大的好處。近年來我國的航天技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但是還是和美國、俄羅斯這種航天大國有所差距。
里邊的差距最主要的就是在運載能力方面。美國的圖形無是一款超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而且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可以將45噸的物體發射到太空。而中國的長征三號推力只有土星五號的八分之一。
不過航天技術不是光靠運載技術的。中國的成功率甚至超過了美國和俄羅斯,航天技術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一定可以超過美國和俄羅斯。
⑨ 中國的航天技術和美國、俄羅斯的航天技術相差多遠
美俄屬於第一梯隊,中國、日本、歐洲屬於第二梯隊、印度、以色列等國屬於第三梯隊。中國的航天技術和美國不論在航天材料、計算和控制技術還是數據傳輸技術都相差甚遠,總體上有30——40年左右的差距,雖然俄羅斯在航天技術領域尚和美國有相當差距,但是俄羅斯在其傳統強項火箭、宇宙飛船等方面仍然世界一流,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估計有20年左右。
⑩ 有人說中國火箭技術與美國有60年,與俄羅斯有40年巨大差距,你怎麼看
實事求是的說,我國與美國在運載火箭這個方面差距確實很大,因為科學本來就是容不得半點虛假!圖片上就是美國為執行「阿波羅登月計劃」而研製的「土星5」大推力運載火箭,它是由著名的馮.布勞恩博士團隊研製的,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根據資料顯示「土星5火箭」可以將45噸的重量發射到月球軌道,目前這個能力其它火箭還不能及!而將「嫦娥4」發射到月球背面的我國「長征3乙」火箭的發射推力只相當於「土星5號」的八分之一,這是巨大的差距(460:3408)。
那麼,「土星5」
火箭為啥要用到3400噸的推力?就是因為「阿波羅計劃」是載人登月,需要將人、登月艙、月球車…其它儀器,並且登月艙和人要返回,這就需要非常大推力才能將這些人和物發射到月球軌道,否則根本執行不了計劃!
「土星5火箭」主直徑10米、高度110米,這樣大大火箭在製造過程中:冷彎(滾卷)、鉚接、焊接、多級間連接…出現一個微不足道的差池都會發射失敗,連同運載的人和物都成灰燼!
「土星5」火箭第二級(五台)、第三級(一台)所用的J2液氧液氫發動機,設計非常精巧,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氧液氫環保型火箭發動機。
「土星5火箭」火箭的研製和製造成本極高,第一張圖片是整個「阿波羅計劃」所發射的13枚「土星5」火箭,一共耗資64.16億美元,平均一枚4.93億美元,而1968年建造的「尼米茲級核航母」造價也不過4.5億美元一艘,一次發射就燒了一艘尼米茲航空母艦!以至於美國自己都感受到了巨大的資金壓力,終止了「阿波羅計劃」。
蘇/俄「質子號」系列運載火箭,當年也是打算實施登月計劃,後來遇到了極大的技術阻礙和看到美國巨大的耗資…轉為發射太空站使用,從圖片上就能看出火箭的設計遠不如「土星5」精巧,第一級火箭發動機和助推火箭發動機多的駭人!火箭發動機需要同時間點火,同時間形成推力,一個出現滯後或者延時火箭發射就失敗了!但蘇聯當時在火箭發動機研製是確實是不如美國,要想獲得3000噸的推力只得增加發動機多數量,但是這樣多的火箭在控制上是極大的難題。
「土星5」
火箭第一級僅五台F1發動機,設計簡潔明了!
我國航天發展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形成一整套的航空 科技 ,當年美蘇所有涉及到的太空項目我們目前都有實施,但是航天工程是一個復雜而頂級的 科技 ,需要有長時間的工業、工藝製造的積累,運作價格非常昂貴需要國家大量的投入,不能一就而僦!要腳踏實地,只有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工作才能上到更高一級的台階。
將在2028年發射的「長征九號」運載火箭,技術水平將超過「土星5」火箭,起飛推力要達到5800噸以上、月球軌道載荷66噸,兩項指標都將超越「土星5火箭」和「質子M」火箭,它將是我國建設太空站工程、載人登月工程、火星探測工程的有力裝備!
不吹不捧,中美兩國的差距的確是巨大的。
載荷是衡量航天水平最為重要的標准之一。
1973年冷戰時期,讓人類實現了登陸月球夢想的土星五號,起飛重量3038.5噸,總推力達340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
再來看看美國民用航空典範SpaceX現役的重型獵鷹,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63.8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26.7噸。
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收費2004年底,是美國現役並已執行任務的最大型運載火箭,低地軌道有效載荷28.79噸。
你看,即便是跟美國自己相比,到目前來說,還沒有哪款火箭可以是土星五號的對手,土5仍然是人類 歷史 上最牛的火箭。
再看美國正在研製的SLS太空發射系統。SLS第一階段以70到110噸的 星座 計劃載人任務為主,之後會發展出130噸的貨艙型載荷任務。最終運載能力將達143噸,甚至165噸。這已經與土星五號差不多,因此它也號稱是史上最強運載火箭系統。
再看中國的火箭。
長征5號已經是目前最先進的了,2016年首飛成功,它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
長征九號是中國名副其實的重型火箭,發射重量3000噸,近地運載能力為140噸,可以說遠超SpaceX的重型獵鷹,但是目前還剛剛立項,八字僅有一撇而已,還要等最少10年才能研製成功。
雖然,只比運載能力不是很科學,但就這一項而言,中美差距還是很明顯的,說差60年有些誇張,差15年還是實打實的。
至於俄羅斯,已經不知多少年沒有進步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在航天技術方面還是領先於中國的,但這種差距正在迅速的縮小。
嫦4奔月,就要完成人類史上的一項創舉,登陸在月球背面看一看,網路上有關何時載人登月的問題多了起來,登月需要的是大推力高可靠的火箭,長征九號目前只是航天人做的一項預先論壇項目,因此載人登月,暫時還無法實現。胖五隻能在2020前完成我們探月三步曲的最後一步,取樣返回。有人因說道,我國火箭技術與美國差距60年,與俄羅斯差距也在40年以上,這一說法,本身沒有什麼錯,問題是元芳怎麼看。關於是一問題的答案,中國現任火箭總師龍樂豪,早就給出了答案,雖然我們的火箭差距明顯,真要國家下定決心搞的話,有個十年光陰還是有希望搞出來的。瞧瞧,這便是我們的航天人,信心堪謂滿滿,琢磨一下,再思考網議所謂60年,魂舞大漠以為他的話至有道理。
↑ 我們不搞航天比賽 。本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精神,來說差距,當年我們面臨的情況,沒資金,少技術,還有一座高高的圍牆,我們講話,是得考慮這些,才會謹慎些。當年美蘇二國,舉國之力,開展航天比賽,僅阿波羅計劃就投入18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一艘航母當時無過5億美元。沒人吃得消,「土星5號」於1973年完成最後一次航天發射,便偃旗息鼓拉倒了,拆了生產線,現在也只得呆在航天博物館,大約也只有一點重溫的意義。美國登月,也上不去了呢,這是倒退還是進步?我們不搞這個,為的是國計民生。航天只有走上可持續開展的路,才會變得平順些。
↑ 話說胖五 。能力還是不行,由於沒有大推力的液氧煉油和固體發動機,也沒有高比沖的氫氧發動機,僅第一級就組合了10台發動機,增加了設計復雜性,更要面臨可靠性的問題。這一構型,不說美俄,就是與歐航局的阿里安5相比,在技術上也存在明顯差距,阿里安5ES,只需要1台火神2,2台固體助推器和1台上面級,所可喜的是,立足客觀實際,我們在推力上實現了等類並肩,胖五還是蠻不錯的。相關發動機項目,已展開了研製,包括200噸級的液氫發動機,360噸和500噸的固體發動機,都在研究之中。
↑ 勞力費心 。花錢不多,辦事不少,這便是我們的航天追求呀,我們的發射,是美俄投入的十分之一,卻達到了兩家70%的載荷,這個還不叫成功嗎?所有航天項止從1992到2011年,才花了100億美元,我們取得的成績,世人哪個看不見?有人統計,我們的探月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繞和落,總共花的錢,也就是修兩公里地鐵的費用。我里個天,我們偉大的航天科學家呀,你們真牛!看見沒有,這才是我們的能量,這種能量,無可限量,怎麼說都不過份。魯迅曾經寫下這樣的話,在當今之世要掙一地位,需要非凡的智識、道德、品格和思想,才能站住腳,想想這事極須勞力費心。先生的話,用之我們的科學家,想想吧,想想,他們可真是偉大。魂舞大漠在此新年到來之際,謹向他們致以滿滿的敬意。
這種差距年份的說法,無非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就搞出了推力巨大的土星5火箭、並且完成了人類登月壯舉;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就有了 質子、 能源等重型火箭。但是,僅靠這個就說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差距60年、40年沒有啥說服力。例如美國現在造出來的運力最大火箭重型獵鷹的63.5噸的近地軌道能力也才是土星5火箭的一半多點,德爾塔4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只有土星5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宇宙神5、安塔瑞斯火箭還要依靠俄羅斯的RD-180、RD-181火箭發動機;俄羅斯的能源火箭早已停產,現在搞的安加拉5重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只有24.5噸,還不到能源火箭的十分之一(能源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70噸),難道就此說美、俄的火箭技術這些年還越來越倒退了?
美蘇當年為了爭霸太空,不惜血本發展重型火箭,冷戰之後沒有那個需求了,自然而然對重型火箭的需求也就降下來了。這幾年美國重新發展運量大的重型火箭,是因為發現後面來了一個強有力的追趕者。
與美、蘇/俄相比,我國在火箭方面起步最晚、投入最少、總體技術實力和經驗積累也最弱,再加上沒有那麼大的需求,所以沒有搞重型火箭。但是,我國這些年的航天成就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這說明我國的火箭能夠滿足當下時期的需求,而不是為了追求什麼排位。
火箭技術也不只是看推力,還有燃料、材料、控制系統等一大堆技術,以及高可靠性要求,而在這些方面,我國與美俄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特別是可靠性方面不僅不落後,甚至還超過了美俄。現在,我國有了新的航天發展規劃,比如未來的空間站、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等,對於重型火箭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才開始發展重型火箭,如長征5、長征9。但是我國仍舊採取的是穩扎穩打、量力而行,並不是要和誰搞太空競賽,所以顯得從容不迫。按照我國目前的火箭發展節奏,再有10-15年,與美國的差距將大幅縮小,對俄羅斯將可能形成超越。(S)
60年、40年的?根本沒有這么多,要知道,火箭的綜合評定也不只能單單看推力,運載能力,安全方面是很重要非常重要的因素。
蘇聯、美國在上個世紀發生的火箭爆炸事故不少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詢一下,之前也有許多人回答過相關問題,可以去搜索一下。
你要說沒存在差距吧,那確實是不實事求是了。差距存在也很明顯,俄羅斯一大部分繼承了前蘇聯的技術,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火箭發動機的技術也要比我們厲害。
(圖為長征七號)
再來看美國,美國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現役的火箭是獵鷹九號,運載能力與我們的長征七號差不多,但我們的長征七號2016年6月份才首次成功發射,還有許多技術指標需要達到,目前來看還不能大量承擔現在的航天發射任務,2020年左右將開始承擔大部分的發射任務。
(獵鷹九號)
而且馬斯克的這個公司主打可回收、重復使用的火箭,這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成本,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算是可重復利用火箭的第一家,可它只是個私人航天公司,能做到這一步讓人驚嘆。而且,他們的目光是朝著火星進發,他們的老闆還希望在火星上退休呢。
(土星五號)
土星五號確實是很牛的火箭,完成了1969年以及之後的幾次登月任務,土星五號是世界上第二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第一是蘇聯研製的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其近地運載能力約是長征五號的五倍,差距是很明顯的。
(蘇聯能源號)
我們的長征九號還在研發當中,長征九號設計的指標是與土星五號、能源號差不多的,將承擔更遠的太空 探索 任務。你要說差距60、40年未免太過了,20、15年還差不多吧,還是那句話,不能單看運載能力。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談到與美國火箭技術的差距,頂破天,242年,你會問,為什麼是242年?告訴你,美國的建國日是1776年7月4日。顯然,不是這個數字。第二個數字是1926年3月16日,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飛行了2.5秒鍾,高度13米,飛行距離達56米,還沒有達到運用水平。第三個數字,1942年,德國人研究的V_2火箭,長達14米,重量達1噸,飛行了2000多米,是人類 歷史 上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實用火箭。算到今天,76年時間。
當然,我們並不想玩數字 游戲 ,何況到底差多少年也無從算起。正如我國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飛速發展成果超過了有些西方國家100年的發展歷程,無法用時間來衡量和判斷。但是非常清楚,我們的火箭技術與美國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正視差距,找到差在什麼地方,通過不懈努力,奮起直追,縮小差距,甚至趕上世界頂尖技術,達到一流火箭技術強國。這才是我們國人所期盼的。
我認為,說中國火箭差距和美國俄羅斯存在60年40年的差距,肯定是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對水星金星的探測計劃得出的結論。
不可否認,當時美蘇競賽,兩國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航天領域對月球、金星、水星、火星以及一些遠日行星都有了較多的認識。但是,美蘇兩國對外太空的 探索 是建立在兩國爭霸的基礎上的,雙方為了搶先一步,都在航天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可以說是不計代價。但是也由此帶來了一些嚴重後果,比如火箭的失敗率很高:美國60年代的「水星計劃」,耗資近3億美金(60年代),在15次發射中,失敗了3次,「部分」成功1次,失敗率高達20%。而在2018年我國進行的36次發射中,成功率100%。
所以我認為,判斷火箭技術高低除了看載荷之外,還要看發射成功率等。我們不否認在火箭載荷上和美俄存在大的差距,還要認可我國航天人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
我國已經是世界三大航天強國,如此傲人的成績身為中國人理應感到自豪,因為中國航天事業是建立在一窮二白之上,在中國決定搞航天事業時,美蘇就已經是兩大陣營的boss,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
差距是存在的,但成績也更應該值得肯定,正式差距,才會繼續埋頭苦幹,要相信,終有一天,以中國人的智慧,不止在航天事業上,在各領域中國都將登頂!
哪有那麼大差距?不說別的,就說發射火箭所必備的測控、衛星中繼和通信技術,今天比60年前要高若干個數量級。美國當年登月靠的恰恰是舉國體制,今天探測火星,Space公司一家就能進行;中國今天也不需要舉全國之力去探月。
動輒以差多少年來說事,很不科學。同樣是20年,美國的20年、中國的20年、俄羅斯和印度的20年能一樣嗎?看看20年前的98年咱們是什麼狀態,那時還沒有一公里的高鐵,大多數家庭都覺得擁有一輛車只不過是幻想,上網還是少數精英的專利,裝個座機還要交初裝費……然後20年一晃就過去了,今天的中國跟20年前的中國根本就是兩個國家。
我們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一定會綜合運用各種資源,各方面都在進步,跟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是在擴大,而是在不斷縮小,某些領域還有依靠優勢,這才是航天工業的現狀。看問題要全面,就像美國今天還在進口俄羅斯的大功率火箭發動機,但你能說他們的航天技術比俄羅斯落後嗎?局部落後是有可能的,但在整體實力上還是要強一大截。
技術的發展,是加速進行的。有了1,就會有後面的100,能把探測器送到月球背面,再將它送到火星上就是早晚的事,起碼這不需要60年的時間。
在運載火箭方面,中國與美國存在60年的差距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國能穩定發射的,起飛重量最大的火箭是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起飛重量為460噸,而美國人在上世紀1969年,發射的登月飛船的土星五運載火箭起飛重量高達3400多噸,這正好在50年以前。而50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僅不能生產這樣的重型火箭,就連長五這樣起飛重量才869噸的運載火箭也沒試驗成功。中國 科技 人要奮起直追啊!承認落後不甘落後,努力趕超才是中國火箭科研,製造團隊應當秉持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