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澄清中國病源論,俄羅斯的新冠毒株主要來自歐洲嗎
「中國病毒」這個言論起初是來自美國,在歐洲市場認為是中國船舶製造新冠病毒的國家有很多,不管是出於政治立場還是受害者角度,中國能夠最先發現病毒,並且抑制病情就足夠西方國家懷疑中國的病毒真實性。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發布言論疫情的來源是動物,並不是人為的製造。俄羅斯政府認為不應該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發表不利言論,試圖通過謠言將疫情源頭歸咎於任何一個國家,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而且普京也表示疫情不會惡化中俄關系,中俄一直是保持著親密友好的外交關系。而「美國優先論」的美國卻成為了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這個連貧困國家都不想支持的美國,真的有信心「領導」世界嗎?還是先控制住疫情再說大話吧。
❷ 俄專家稱:莫斯科可能成為下一個紐約,俄羅斯零號病人身份被揭曉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5日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在俄羅斯開始急劇惡化, 俄羅斯的零號病人已經被找到,他是在義大利被感染病毒的。
報道稱,俄羅斯國立皮羅戈夫研究型醫科大學醫院治療系主任、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楚恰林(Alexander Chuchalin)對外界披露,俄羅斯冠狀病毒零病人是一名從義大利米蘭回國的中年男子。
楚恰林說,由於典型的並發症被及時發現,患者很快便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報道稱,這名男子也是俄羅斯第一名被治癒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他感染了自己年邁的父母,他的父親已經用上了呼吸機,母親症狀較輕。
俄羅斯衛生部下屬伊萬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的病毒學家阿爾霍夫斯基(Sergey Alkhovsky)3月份在接受《科學》雜志采訪時提到, 俄羅斯的大部分確診患者來自歐洲。
阿爾霍夫斯基表示,雖然很早被迫切斷了與中國的人員往來,但俄羅斯對歐洲往來航班的限制措施實施「太晚」,「當時義大利和其他國家已經疫情爆發」。
目前,俄羅斯的疫情最近開始大爆發。據俄羅斯防疫部門4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4小時內,俄羅斯新增了344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27938例。新增死亡34例,累計死亡232例。
俄羅斯最高級別病毒實驗室的前負責人內特約索夫警告, 高人口密度的莫斯科州或將面臨美國「震中」紐約州同樣級別的疫情爆發。 內特約索夫是俄羅斯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前負責人,同時是俄羅斯頂級的病毒學家。
內特約索夫表示,在美國紐約,特別是曼哈頓地區,人口密集程度與莫斯科中心市區差不多。「傳播的條件非常多,這就是病毒肆虐的原因。 我們這里可能會出現下一個紐約,特別是在首都莫斯科。 我現在強烈的有這種預感,盡管我不希望發生這樣的結果。」
普京總統在4月13日主持召開俄抗擊新冠病毒會議時說,俄境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正在惡化。普京表示, 必要時俄將動用軍事資源抗擊疫情。 俄軍在援助國外抗疫方面表現出色,積累了在復雜條件下抗擊疫情的豐富經驗。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自3月30日起,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開始實行居家隔離模式,市民只有在就醫、購物購葯等情況下才能離開家門。4月15日起,在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范圍內,居民將必須持有電子通行證才能外出,這是乘坐公共、行政以及私人交通工具的必備證件,這一政策將持續至4月19號。
❸ 俄羅斯驚現「超級傳播者」,1傳1500,感染後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該國此前曾經出現過1名傳染了1500人的超級傳播者,面對這一報道,許多網友看到後都表示震驚,也有的人甚至出現了恐慌的情緒,擔心這種超級傳播者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畢竟目前國內還有新冠疫情,而且病毒的源頭是傳染性很強的德爾塔病毒。其實,如若感染了新冠病毒後不去做一些事情的話,哪怕這種病毒的傳染性強,人們也是不容易挨感染的。那麼,感染新冠病毒後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除此外,大夥還是應該加強新冠疫苗的接種。在應對德爾塔毒株時,其實疫苗還是可以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的。起碼打了疫苗的人,感染病毒的幾率降低,而且哪怕感染了出現輕症的概率會比較高,而不是立馬就出現了重症。再則,打了新冠疫苗,還可以給家人帶來一定的屏障保護。所以,希望每一位民眾都重視做好關於新冠病毒的防範措施,避免自己和家人受到這類病毒的侵害。
❹ 1傳1500,俄羅斯現新冠病毒超級傳播者,當地的疫情如何
俄羅斯當地疫情不容樂觀。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感染人數成倍上升說起新冠肺炎想必每一個人心裡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記憶,這是刻在每個人心裡的痛點,以至於全世界都深受新冠肺炎的荼毒。我國歷經風雪將新冠肺炎壓制下來,單單說我國的新冠疫情如今處於一個可控狀態,但反觀國外,大多數國家都不容樂觀。俄羅斯也是如此。主要的原因在於其感染人數呈現倍增狀態,一比十的基數增長下,難以管控。而美國疫情如今是世界第一慘,俄羅斯確是第二。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還有什麼不同的樂觀?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❺ 俄羅斯首次報告奧密克戎感染病例,這例病例的具體詳情如何
俄羅斯首次發現2名新冠變異株Omicron的感染病例,二人均為從南非抵俄羅斯人員。為了不傳染給其他人,這位從南非回來的被進行隔離治療了。看來俄羅斯對奧克密戎也是比較怕,現在也在嚴防了。
❻ 冠狀病毒來源什麼地方,如今的趨勢是什麼樣
作者:文/虞子期
冠狀病毒的蔓延可以說是人類如今最為“頭大”的事情,因為它還在全球之中蔓延,並且不少國家地區已經出現了“超負荷”的情況,當然也有少數的國家對冠狀病毒的控制非常好,遏制了它的傳播,這在不同的國家可能表現不一樣,我們這里就不做分析。
整體上來說,大家如今還需要按照科學的方法來進行防禦,這才能保證自己和身邊人的安全。
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情況,當然還是那句話,從自身的身邊做起,加強防禦冠狀病毒的影響,這也算是我們個人做的一點力量,一起加油。
❼ 俄羅斯疫情最新消息多少例了
據俄羅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截至2020年3月30日,俄羅斯已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836例、死亡9例,其中莫斯科確診病例為1226例。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
做好自我保護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堅持安全飲食習慣,並盡可能避免與任何錶現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咳嗽和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❽ 氣候變暖真正的威脅,藏在永久凍土裡的病毒病菌們正在復甦……
有些恐怖病毒,我們以為已經將它徹底消滅了,但它卻還存在於世等待蘇醒。
天花是人類 歷史 上一種釀造了無數悲劇的惡性傳染病,它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
從1967年開始全球進行最後一次採用牛痘疫苗大規模消滅天花的活動,活動以1977年非洲索馬里最後一位患者的痊癒結束。
1979年10月26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世界已經消滅了天花病毒。
現存的最後天花病毒樣本只分別保留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兩個研究中心中做研究使用。
而在19世紀90年代西伯利亞爆發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天花疫情,當時人們把患病死者的屍體草草掩埋在河邊。
西伯利亞凍原上的永久凍土就像大學實驗室里的冷庫一樣保存著這些天花病毒,現如今,變暖的氣候已經開始使凍土逐漸融化。
天花病毒
人類擅長與一切威脅其生存的生物抗戰。
遠古時期發明尖矛利盾抵抗兇猛野獸,所向披靡。
一個世紀前以青黴素的發明為開端,拉開了人類與病菌激戰的序幕。
隨後病菌不斷進化,人類研發的抗生素也隨之更新換代。
本以為這是一場更新競速比賽,但這時候猛然一回頭,發現數千年前的致病病菌和病毒正以更兇猛之勢卷土重來。
亞歷山大·弗萊明首次提取青黴素
已經有一些可怕的病菌開始悄無聲息地重新蘇醒,威脅人類。
2016年8月一種古老病菌就在廣袤壯闊的西伯利亞凍原上就顯露了它的蛛絲馬跡。
一位居住在凍原北極圈內亞馬爾半島的12歲男孩因感染炭疽而死亡,同時至少有20位當地人也因此住院治療。
純凈的北極怎麼會突然出現易被食草獸感染的炭疽桿菌呢?而且這種病菌與現代炭疽桿菌在形貌上有著不小的差異。
這起事件得到當時科學家們的重點研究,經過排查疫情探明真相,原因令人十分驚訝。
一頭因感染炭疽死於1941年的馴鹿屍體本來深埋在永久凍土層之下,所有人都認為屍體會被永久冰封。
但隨著全球變暖氣候下夏日熱浪的出現,永久凍土原來並不像字面意思所說的「持續永久」,它開始融化。
這就使得馴鹿屍體暴露,炭疽桿菌重見天日,並復活釋放到附近的水和土壤中。
病菌傳染式地侵入附近放牧馴鹿,造成2000多隻馴鹿死亡。
疫情爆發的亞馬爾半島大概擁有30萬只馴鹿,當時的俄羅斯政府甚至准備捕殺半島上六分之五的馴鹿以確保疫情控制。
隨著食物鏈的流向,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人也難以倖免,近百人因此就醫治療。
永久凍土又稱永凍層,它具有迷惑性的名字,其實指的是持續多年凍結的土石層,並不是永遠凍結不會融化的冰層。
北極地區的凍土層分為兩層,約50厘米的上層凍融土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凍結,再往下的永凍層則常年處於凍結狀態,100米以內的部分年平均低溫達到-5至-3℃。
大多數情況下永凍層中的水分子含量會超過地表物料的潛在水飽和量,因此通常是冰與土的凍融形態。
但隨著氣溫回暖或者受到強壓,凍土內的冰會融化成水而改變其固體的狀態,並且更深的永久凍土正逐漸顯露出來。
土葬是古代處理屍體最方便和常用的方式了。
人死後可能還會將遺體運送回老家選一處風水寶地風光大葬。
而動物的待遇就沒那麼好了,它們死後的屍體要麼是遺棄荒野,要麼是有人經過動了惻隱之心而把它就地掘土埋葬。
一般來說動物體內的病毒細菌會隨著它們寄主的身體死亡而凋亡,但凍土這種條件可謂是某些病菌的「保鮮庫」。
炭疽桿菌等一類病菌在生長發育後期會形成芽孢,其表面具有一層異常堅硬孢子。
在這層孢子的保護下病菌就可以在低溫、無氧、黑暗、沒有水分的永久凍土中安心冬眠長達幾個世紀了。
早就有研究指出,在淺層永凍層中的炭疽芽孢活性可以保持105年,而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細菌還能休眠更長的時間。
炭疽菌落及菌體
在20世紀初期,全世界有一百多萬只馴鹿死於炭疽病。
當時它們的屍體大部分就被埋葬在地表,主要分散在俄羅斯北部的區域。
近年來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北極圈氣溫急速上升,其上升速度要比全球其他地區快三倍。
冬眠狀態中的病菌在溫暖的「呼喚」中覺醒,再依據其傳染特徵很快找到新的寄主,實現「復活」。
然而,這並不是古老病菌首次復活的孤例。
在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病毒學和生物技術的科學家意外在幾具石器時代的人類遺體中,檢查出了他們曾感染的天花和黑死病病毒的DNA片段。
雖然沒有發現病毒本身,但病原體有可能在環境適宜生存的條件下通過感染性媒介傳播。
早在2005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就實現讓凍存3.2萬年的肉芽孢桿菌復活。
那還是猛獁象在地球上生存的時代,而猛獁象就沒有那麼幸運能夠復活了。
它們復活的原理和炭疽桿菌類似,也是產生了堅硬的孢子才得以存活。
而一旦復活,它們也具有了可怕的傳染性。
猛獁象
北極的永久凍土中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貴重金屬、石油等珍貴資源,近年來許多國家紛紛打起了這塊區域的主意。
要挖礦或開採石油都需要大量地移動永久凍土,而且移動的量至少以百萬噸級來計算。
因此除了溫度升高引起凍土融化導致的病菌復活外,在北極地區進行的采礦等商業行為也會嚴重破壞凍土結構,從而使深藏其中的遠古病毒再次復甦。
這一舉措要是真的落實,其破壞力將遠遠大於全球升溫的影響。
我國青藏高原地區也蘊含豐富的永久凍土資源。
但隨著近50年來人為開發利用等人類活動的干擾,青藏高原的凍土環境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開挖地表、任意取土樣品等工程活動擾亂了原有凍土的水-熱-冰的動態平衡機制,加快了土壤溫度的變化。
據統計,在1980-1995年間永久凍土小於20米深的淺層地溫普遍升高,十幾米厚的凍土減薄或者消失了。
青藏高原的凍土資源
人類微生物防治技術發展其實已經比較先進和完善,但遠古世紀的病毒和細菌依然能夠震懾我們。
這是因為現如今研發的防治技術主要針對新型的致病病菌,與它們的祖先相比已然改頭換面。
因此在古老病菌面前,即使人類重甲加身、武器精銳也沒有用武之地,不及時針對其研發對抗的話就只能繳械投降了。
疫苗是人類 歷史 上對抗病菌的一項里程碑式的偉大發明。
威脅人類數百年之久的天花病毒就是在牛痘疫苗的接種下得到完全防治。
在兩百多年的疫苗發展中不斷更新與完善其防禦效力,但由於早年醫學條件較差,多種疫苗只被用於當時特定疾病的控制和預防,並沒有很好的保存下來。
而隨著古老病菌的復活,可見維持疫苗庫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同時對永久凍土中DNA含量的檢測和監控也是預防病菌復甦的一項重要舉措。
定向地發現罪惡的苗頭才能更有效地進行後續防治與保護。
雖然永久凍土中病毒庫的存在和遠古病菌的復甦將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地球微生物強大的存活能力和休眠能力也確實使人驚嘆。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微生物學與細胞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從俄羅斯西伯利亞一處12~20米深的凍土中提取到了一種肉食桿菌屬細菌和其他細菌。
科學家們把細菌放在常溫條件下培養,隨後用它們測試了火星環境培養,如缺氧、極度低溫低壓條件。
實驗發現,30天的培養後10000個細菌樣品中有6個能在這種極端環境中存活,而存活下來的無一例外都是肉食桿菌屬細菌。
這一發現對火星上生命探究的進度有邁進了重要的一步。
探測火星環境的飛行器
外星研究固然重要,但當務之急是防範好埋藏在永久凍土之下的巨量細菌與病毒。
否則還沒等到登上移民火星的諾亞方舟,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岌岌可危了。
❾ 俄羅斯女子體內發現18種變異新冠病毒,這些病毒究竟是從何而來的
由原有的病毒進化而來,病毒的進化是很迅速的,而且具有高度的變異性。
❿ 甲型H1N1的前生今世
甲型H1N1病毒片段中有90年前西班牙大流感豬型H1N1的影子
病毒密碼
它在顯微鏡下,像個穿著盔甲的小刺蝟,它的核心是一個八片段組成的RNA,一層基質蛋白就像骨架,緊緊包圍著內核,外面穿著一身磷脂雙分子層膜,層膜上插滿刺突,就像一把把小尖刀。500把尖刀是被稱為H1的血凝素刺突,還有100把尖刀是被稱為N 1的神經氨酸酶刺突,它們控制病毒的致病性和傳染性,也控制病毒的亞型。
它的直徑只有70納米,1000個它重疊在一起,才能被人看到。但它卻令世界感到恐慌。它就是今年新流行的甲型H 1N 1病毒,科學家稱它「看似陌生,卻似曾相識」。
據媒體報道,墨西哥衛生部長科爾多瓦13日說,甲型H1N1流感病毒極易發生變異,變異後比艾滋病更可怕,而他們已經觀察到了病毒變異的跡象。
「從4月24日世衛組織確診新型H1N1以來,病毒確實發生了變異」,香港大學微生物系教授管軼告訴南都記者,但目前觀察到的差異還比較小。沒有人知道,這種變化將把2009年蔓延全球的新流感帶向何方。
病毒似曾相識
新流感病毒分離出來的八個片段,最老的已經90歲了,源於1918年的西班牙豬病毒
管軼曾被《時代周刊》評為「世界醫療英雄」,他是全球首先分離出冠狀病毒的專家之一,他在中國青海等地長期追蹤禽鳥病毒,5年時間里採集了10萬份禽類病毒樣本,對250多個H 5N 1毒株進行過排序,基本追溯清楚了亞洲候鳥遷徙和病毒傳播變異過程,被稱為「禽流感獵人」。
「人類的知識對病毒的認知相當有限」,管軼承認,下一次流感大暴發的威脅究竟在何方,我們可能會猜錯。管軼說,他在美國田納西州讀博士時,攻讀的學位正好是豬流感病毒,當時也絕不會想到,豬流感病毒在若干年後,會成為席捲全球的新流感病毒。
豬是「病毒混合器」的概念,是兩位學者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的,其中一位是管軼的導師。科學家們認為,由於豬比人更容易傳染禽流感病毒,同時豬亦能傳染人流感病毒,病毒在豬身體里重組的機會大,所以豬在病毒的進化和傳播過程中,可能充當「混合器」的角色。
新流感病毒正是在豬身體里長期進化不斷變異的結果,其中大部分為北美豬病毒。管軼說,分離出來的八個片段,最年輕的在豬身體里生活了10年,最老的生活了90年。第一個是1998年的北美鳥樣病毒,第二個是1997年的人樣病毒,還有1978年歐洲鳥類身上發現的病毒,其中最早的是1918年的西班牙豬病毒。
世衛組織曾公布,新流感病毒含有豬流感、人流感、禽流感病毒基因。
「雖然有豬的、有人的、有禽的,但說是禽的、人的還是豬的病毒,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最年輕的也在豬身上待了10年」,管軼說,這個病毒里大部分都是美洲豬裡面的病毒,但也有美洲病毒、有歐洲病毒、有亞洲病毒。這是一種新型H 1N 1,它的八個片段被包裝成這樣廣泛傳播,還是第一次出現。
「看似陌生,卻似曾相識」,管軼說,「我們知道每一個片段來自何方,但卻不清楚它們在什麼時間、地點重組。現在最缺乏的是美洲的調查數據,這種病毒在北美發生重組的可能性大,因為那裡最先發現死亡者」。這種重組有可能發生在美國,也有可能發生在墨西哥,不可能說這種病毒來自中國。
入侵人體實例
1991年,廣東一個兩歲男童身上分離出甲型H1N1病毒,這是1977年俄羅斯病毒後少見的病毒實例
這並不是甲型H 1N 1第一次入侵人體。原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疾控中心研究員郭元吉曾在兩篇文章中詳細討論過一次中國南方的甲型H 1N 1感染事件。1991年6月,從一個廣東2歲10個月的男童身上分離出甲型H 1N 1病毒。這是1977年俄羅斯流感後少見的人感染甲型H 1N 1病毒實例。
經核苷酸全序列測定表明,這個被命名為廣91-6毒株的H 1N 1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污染。在關於這個病毒的第二篇文章中,郭元吉提醒人們應該重視甲型H 1N 1病毒,如果發生基因突變,可能引起大流行。
而此次大流行,是一種更新的H 1N 1毒株,它具有比廣東H 1N 1病毒更強的傳播性和更廣的適應能力。
在農業界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抗議下,世衛組織已經把這次新流感從「豬流感」更名為「A型H 1N 1流感」,但一些學者認為,新名字容易和之前發現的人感染H 1N 1病毒混淆。比如郭元吉就曾向媒體表示,這次新流感可以命名為「北美病毒」。管軼亦稱,新流感可以命名為新型H 1N 1,以區分此次大暴發和以前的甲型H 1N 1。
在1918年大入侵之後,甲型H 1N 1病毒於1946年後逐漸在人群中消失。直到1977年,它重新顯身,被命名為俄羅斯病毒,在全球兒童中廣泛傳播。之後,H 1N 1在全球呈散發狀態,逐漸消失,直到2009年,它在重新組裝後,東山再起。
病毒進化樹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豬型H1N1保留至今並不斷演化,終於成為2009年的美洲新流感
而此次席捲全球36個國家(統計至5月16日)的新流感病毒,正好也是西班牙病毒的後裔。西班牙流感中的甲型H 1N 1病毒經過90年的發展,繁衍出一棵枝繁葉茂的病毒進化樹,就像一個龐大的家族。
管軼這樣描述新流感病毒在這棵進化樹中的位置:1918年流感大流行,出現兩個分支,人型H 1N 1和豬型H 1N 1。人型H 1N 1引發了當年的流感大流行。而古老的豬型H 1N 1保留至今,並且不斷演化,終於成為2009年的美洲新流感。
值得注意的是,上個世紀的三次流感大流行,都和H 1N 1有或親或疏的關系。
1918年西班牙暴發流感時,人們還無法描述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人類是1934年才第一次了解到H 1N 1流感病毒,直到1997年,從屍體中提取出甲型H 1N 1病毒,才弄清這場導致全球2200萬人喪命的疾病的元兇。
第二次流感大流行,暴發在1957年,從中國蔓延至南半球,再到美國,也有H 1N 1的身影。這種導致100萬人死亡的毒株,由3個源於野鴨的H 2N 2亞型和5個其時流行的人H 1N 1亞型毒株經基因重組而成。
第三次流感大流行,和第二次流感大流行中的H 2N 2有關。1968年的「香港流感」,由2個禽H 3N 2和6個人H 2N 2毒株重組形成。
病死率的擔憂
目前的致死率還不至於引發恐慌,但一個壞經驗是:大流感的第二波或第三波,破壞會超過第一波
2009年的新流感是新世紀後引起人類流感大流行的第一種病毒,目前它正在逐步擴大它的版圖。不斷有新的國家報告疫情,根據世衛組織數據,每24小時,這種新型病毒就會入侵1000個人身體。
雖然病毒隨著人口遷徙傳播,但它的病死率似乎在逐漸降低。最早報告疫情的墨西哥,死亡人數約占肺病人數的7%。在隨後的病毒全球傳播過程中,它導致的死亡率明顯下降,記者初步統計,目前豬流感導致的死亡率,占確診人數的0.8%。
一周前(11日),世界衛生組織流行評估小組在《Science》雜志發表H 1N 1研究的早期成果報告文章,稱新型的H 1N 1流感病毒是繼1957年流感大流行後的具有危險性的病毒毒株,但是目前新流感的死亡率比1918年流感低很多。參與這項研究的倫敦皇家學院的流行病學家 N eilFerguson表示,「它的毒力還不至於引發人們的恐慌」。
通常情況是,病毒剛開始傳播的致死率會比較高。管軼說,但後期病毒會逐步適應人體。如果不發生新的變異,在逐步傳播的過程中,這種新病毒的致病性會逐步降低。但這並不代表這次新流感病毒毒性一定會變得更弱。一個壞經驗是:大流感會有兩到三個波峰,第一波的病死率比較低,第二波或者第三波會超過第一波。
比如西班牙流感,就先後出現過三波疫情。第一波發生在1918年春末,症狀類似於普通感冒,發病率高而病死率低,很快傳播至歐洲其他國家;同年秋天,第二波疫情洶涌而來,大部分感染者是青壯年,除了發燒,還有咳血症狀,第三波疫情發生在1919年冬季,疫情較第二波有所減輕。
危險在何方?
學者們在擔心,新流感病毒會和高致命性H5N1禽流感病毒重組,增加H5N1傳人可能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實驗室里觀察新流感病毒的變異,包括英國科學院醫學研究所。一位病毒學家表示,目前的基因圖譜沒有顯示毒力會變強,但也沒有顯示它不會變強。
學者們的普遍擔心是,新流感病毒會和高致命性H 5N 1禽流感病毒重組,形成同時具有高致命性和高傳染性的毒株。
這種幾率比較小,但擔心是有道理的,管軼說,目前已經有60個國家發現了H 5N 1,而且,在一些國家長期存在,比如東南亞、埃及、中國,還有一些中亞國家。
H 5N 1是流行於禽類特別是水禽中的一種病毒,已有的科學調查表明,水禽包括鴨子,已經成為H 5N 1的健康帶毒體。偶爾H 5N 1病毒會傳播給人,病死率超過SA R S,今年一月,北京、山東、山西、湖南、貴州各發現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一半以上感染者死亡。
今年1月19日,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感染H 5N 1禽流感的散發病例在我國還有可能發生,但目前尚無大面積暴發的跡象。
而新流感的暴發,會增加H 5N 1病毒重組形成高傳染性病毒的幾率。管軼說,一般的季節性流感只有10%的感染率,而新流感病毒的感染率可能達到人口總數的三成。大流感的暴發會增加H 5N 1重組的可能,但我們不知道,這種重組是否一定會發生。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長李德新也向記者表達了這種擔憂,但他認為,新流感病毒不一定會和H 5N 1混合,流感家族非常龐大,也有可能和H 3N 2、H 2N 2混合。
疫情的演變可能比人們所能預想的復雜,豬傳人還沒有確證,人傳豬卻已經得到了證實。5月2日,加拿大食品檢驗局首次發表聲明,證實該國一家養豬場220頭豬感染新流感病毒,該病毒很可能由該國一名從墨西哥回國的男子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