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怎麼樣
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Ⅱ 為什麼說莫斯科是俄羅斯的文化中心
1
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占據了整個俄羅斯人口的1/13。莫斯科現有人口約1100萬,市區被一條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我們稱之為「大環」,這條高速公路的周長為109公里,比北京的5環路還要長。莫斯科市區面 積約1000平方公里。市區東西長30公里,南北長40公里。
2
莫斯科是一座歷史悠久和具有光榮傳統的城市,始建於12世紀中期。古有「第三個羅馬」之稱。
莫斯科建城於1147年,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3
1156年建城堡。十三世紀初為莫斯科公國都城。十五世紀末至1712年為俄羅斯帝國首都和最大工商業中心。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後工業迅速發展。1918年3月起為蘇俄首都。
Ⅲ 俄羅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一直 在歐洲部分嗎
是的。無論是俄羅斯現在的首都還是過去的,基本上都在歐洲部分。俄羅斯現在的首都莫斯科在東歐平原,彼得大帝開創的城市聖彼得堡(列寧格勒)也在東歐平原。俄羅斯歐洲部分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4,卻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烏拉爾山脈為亞洲和歐洲的一條分界線,同時也是劃分俄羅斯歐洲部分與亞洲部分的界線。烏拉爾山脈以西為東歐平原,以東分別是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烏拉爾山脈以東人煙稀少,天氣有時極端寒冷,東西伯利亞山地的奧伊米亞康被稱為「北半球寒極」。由於天氣、開發程度等原因,俄羅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歐洲部分。
Ⅳ 俄羅斯駐華使館文化中心還教俄語嗎
俄羅斯駐華使館文化中心還教俄語。在俄羅斯駐華使館文化中心還有俄語培訓班課程安排。課程分為基礎俄語班,初級俄語班等課程,俄羅斯駐華使館文化中心是是俄羅斯聯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外交機構,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北中街。所以俄羅斯駐華使館文化中心還教俄語。
Ⅳ 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在哪裡
俄羅斯文化中心: 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9號院2號樓
Ⅵ 俄羅斯的文化特點和形成原因
一、俄羅斯的文化特點
1、宗教: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0.8%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2、禮儀: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3、服飾: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
4、語言:俄語是俄聯邦的官方語言。各共和國有權規定自己的國語,有30多種語言,並在該共和國境內與俄語一起使用。俄語還是四個獨聯體國家的官方語言。
二、俄羅斯文化的形成原因:
1、俄羅斯民族有著橫跨歐亞大陸、幅員遼闊且資源豐富的疆域。俄羅斯地跨亞歐大陸,文化特徵兼及東西。俄羅斯處在歐亞大陸的邊緣--歐洲東部、亞洲北部。俄羅斯人認為自己國家是一個歐洲國家,因為無論是它的發源地,還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歐洲。
2、 俄羅斯有一個對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起著奠基作用的宗教。與中國追求中庸的文化精神相比,俄羅斯文化總體呈現宗教性。詩人丘特切夫說過:「用理性無法理解俄羅斯,用一般尺度無法衡量它,只有用信仰把握它。」別爾加耶夫對此的闡釋是:需要運用神學的信仰、希望和愛來參透它。
3、俄羅斯有著一部起伏跌宕、徘徊於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歷史。俄羅斯的文化歷程幾經融合,文明沖突此伏彼起。俄羅斯不斷受到東方和西方的交互影響,並把這種影響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
Ⅶ 俄羅斯的文化和中國有什麼差異
俄羅斯的當代文化歷史實際上就是要重建俄羅斯帝國時期的文化元素,以及重建其在蘇聯時期的文化繼承。現在俄羅斯各地開始興建教堂,恢復宗教傳統,支持復興各種傳統的民間作坊。除此之外,在蘇聯時期文化的基礎上還產生了獨特的兼並東西方文明的新文化元素:在俄羅斯文化中不但引進了傳統的西方文化成分,並且還引入了屬於東方的,比如飲茶文化與東方的烹飪技術。然而同時在這個國家裡也存在著對原俄羅斯文化的造成破壞的自由主義思潮和市場經濟體制-他們對傳統社會,文化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並且在前蘇聯解體後形成的一些新國家中發生了對俄羅斯文化,語言繼承問題的直接沖突。
俄羅斯幅員遼闊,橫跨歐亞兩大陸。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致使其文化既具東方魅力,又兼容西方的特徵。這一切表現在國家的政治制度與改革、人與自然的關系、家庭關系、民族問題等諸多方面。俄羅斯處於東方與西方兩種文化交匯之處,其文化具有典型的二元性(一)疆域分布橫跨歐亞,文化特徵兼及東西。俄羅斯橫跨歐亞兩大洲,俄羅斯人認為自己既是一個歐洲國家,也是一個亞洲國家,既是東方,也是西方,他們常為此而感到驕傲。但是俄羅斯又處在歐亞大陸的邊緣--歐洲東部、亞洲北部。說它是歐洲國家,它的版圖卻佔有亞洲的1/3;說它是亞洲國家,無論是它的發源地,還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歐洲。俄羅斯人非常強調自己的西方特徵,但是西歐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是一個真正的歐洲人。面對西方,俄羅斯是東方;而面對東方,俄羅斯又成了西方。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羅斯置身於東西方文化的交界處,既不是純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純粹的東方文化,它是東西文化雙重作用、又兼有兩者文化特徵的一種獨立的文化體系。俄羅斯文化的這一特徵決定了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兩面性。有人說,俄羅斯的雙頭鷹國徽既是俄羅斯的國家象徵,又是民族性格的象徵。這個雙頭鷹左顧右盼,期望左右逢源的擬人化形象,絕妙地顯露出俄羅斯的民族性格:忽左忽右,搖擺不定。
(二)自然資源豐饒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懶散。俄羅斯幅員遼闊,廣大的空間激發出俄羅斯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羅斯民族豪放的性格,比如要做世界的一極,要做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等等。同時,取之不盡的豐富自然資源使俄羅斯人容易懶散、不講效率、時間觀念差。俄羅斯漫長而寒冷的冬季,也給人們留下了生活的重負與精神的壓抑,使俄羅斯人磨練了意志,培養出了憂郁但又吃苦耐勞的性格特徵。可能是由於有太優越的自然條件,俄羅斯人又顯得非常懶散,他們喜歡曬著太陽在大街上、公園里唱歌跳舞、吸煙喝酒,而且表情總是庄嚴、肅穆,凝重似乎多於微笑,沉重似乎多於輕松。
(三)宗教影響多元滲透,群體意識優越堅強。俄羅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響的文化。早期處於歐洲邊緣的俄羅斯,基本上與西歐隔絕,"羅斯洗禮"將俄羅斯帶入基督教,不久後東正教又被奉成為國教。多元的宗教影響滲透在俄羅斯各個方面,成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體成分。如,東正教主張博愛、寬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羅斯人溫順善良的品質。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態的獻身狂熱之中。東正教主張苦行主義的自我犧牲和人人得救的群體意識,造就了俄羅斯人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東正教主張普濟眾生和"救世"精神,使俄羅斯人產生一種民族主義的優越感和使命感。他們認為,東正教是基督教的正教,繼羅馬和拜占廷之後莫斯科是東正教唯一的保衛者,即"第三羅馬",為俄羅斯大規模向外擴張奠定了思想基礎。
(四)文化歷程幾經融合,文明沖突此伏彼起。俄羅斯文化已經經歷了1000多年的歷史,它不斷受到東方和西方的交互影響,並把這種影響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俄羅斯歷史可以大致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輔羅斯時期(公元862-1240年)。這一時期是接受先進的歐洲拜占廷文化、積極參與歐洲文化發展的時期。;第二階段是1240年至1480年蒙古韃靼人統治時期。在這一時期,俄國在文化上急劇地向亞洲靠攏,強迫接受蒙古文化。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制是蒙古人統治的典型特徵。這一模式又為以後俄羅斯國家的政權體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第三階段是15世紀末到20世紀初,由彼得一世改革再次開始了西化的歷程。彼得一世強力推行改革,大舉學習西方,引進西歐先進的啟蒙思想和科學文化,使俄羅斯一躍成為歐洲的強國;第四階段,蘇維埃時期。蘇聯把其影響擴展到東歐斯拉夫地域和東亞,並用"柏林牆"把自己與西方隔開;第五階段,後蘇維埃時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又出現"回歸歐洲"的呼聲。然而十幾年過去了,俄羅斯國家並沒有"西化",相反卻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危機。普京上台後,俄羅斯社會逐漸從"西化"的噩夢中清醒過來。為了"強國富民",俄羅斯百姓甚至不惜犧牲民主、自由,要求"鐵碗"整頓秩序。東西方的文明通過普京的"新政",又一次達到了融合。
總之,俄羅斯既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營養,又對東西方文化產生某種排斥,俄羅斯就像一隻巨大的鍾擺,不停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搖動。
Ⅷ 俄羅斯文化進入其黃金時代,是受了什麼特徵的影響
俄羅斯文化最早起源是屬於歐洲的,這一文化萌芽發展到了13世紀蒙古人入侵之前一直沿著歐洲文化發展軌道進行,在這之後莫斯科公國的建立和發展中,則是中斷了這一過程。在蒙古人240年的統治後建立起的莫斯科公國,和同一時期歐洲其他國家相比,開始顯現出其近亞洲化特徵
一、拜占庭文化綜合了亞歐的特徵,受拜占庭文化影響的羅斯文化是一種混合文化,後來由於不同的地緣環境、社會歷史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蒙古人入侵前一直沿著歐洲文化軌道發展
俄羅斯是屬於歐洲最大的民族集團斯拉夫人當中的東斯拉夫的一支,起源於古羅斯部族,俄羅斯人在14-15世紀形成為部族,到了19世紀後半期才形成民族。從種族的起源上來看,
俄羅斯人屬於歐洲人種,古俄羅斯人居住在山和湖泊的交界地域處,後來隨著基輔羅斯和莫斯科公國的確立起來,俄羅斯人的居住地域不斷地擴大。
彼得大帝的改革是俄國近代文明的開端,比西歐從文藝復興開始的近代文明晚了幾百年,當時的俄國即使閉著眼也能夠感受的到來自於歐洲的較高水平文明的壓力,18世紀可以說是俄國歐化的高峰時期,歐化改革首先促進了俄國文化自身的發展,西方的戲劇。音樂等等傳入俄國,並在俄國獲得了發展。
與此同時,這一場歐化運動有一個令統治者沒有預料到的結果,就是歐洲啟蒙思想的傳入,19世紀的俄國文化在世界的文化舞台上有很多的光輝時刻,成為了俄羅斯文化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而這一時代也正是18世紀的醞釀發展的結果。
俄羅斯的歐化傳統雖然由來已久,但是歐洲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沖突一直伴隨著歐洲俄羅斯歐化的歷史,彼得的改革一開始就受到了來自上層和下層和反對和抵制,
面對歐洲文化從表象到深層次的向俄國滲透,一部分人趨之若鶩,一部分產生恐懼心理,這也就是後來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產生的基礎。
18世紀俄國的歐化運動,使得資本主義和封建的農奴制、歐洲文化的全面的輸入和自身傳統文化當中的亞洲因素的加強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俄國很奇特的社會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