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的t系列坦克是什麼化的

俄羅斯的t系列坦克是什麼化的

發布時間:2022-11-06 02:27:18

① 俄羅斯T系列坦克家族的T-54/T-55中型坦克

1944年蘇聯設計了一種叫做T-44的新式中型坦克,1945~1949年間進行了小批量生產,但使用證實該坦克可靠性差。T-44坦克是在早期T-34/85坦克基礎上改進的,主要改進有扭桿懸掛、橫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形狀良好的車體。該坦克有4名乘員,取消了原T-34/85坦克的機電員,航向機槍固定在車體上,由駕駛員控制發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進型,但是炮塔底部沒有突出的頸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以及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都使用過該坦克。改進後的T-44坦克稱為T-44M坦克,70年代仍用於訓練。
T-54坦克是從T-44坦克演變過來的,第一輛樣車於1946年製成,1947年在哈爾科夫坦克廠(ХарьковскийТанковыйЗавод)投產。蘇聯、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共生產T-54/T-55坦克50000輛左右,約佔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戰後坦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直到1981年,蘇聯鄂木斯克坦克廠(ОмскийТанковыйЗавод)仍在生產T-55坦克,而此時T-62坦克早已停產。
T-54/T-55坦克在1967年和1973年中東戰爭中以及安哥拉,越南戰場和印巴沖突中都使用過。該坦克具有良好的武器和裝甲、使用維修比較簡便、潛渡設備安裝方便和具有夜戰能力,主要缺點是火炮俯角小,火控系統太簡陋、火炮射程有限、外組燃料箱易起火。

② 俄羅斯T90坦克發展史

除了信息化系統落後以外,T-90在火力和防護水平上也要明顯落後於國外現代化的M1A2 SEP、「豹-2A6」、「勒克萊爾」和「挑戰者-2」主戰坦克,其125毫米火炮已經很久沒有實質性的性能改進提升了。

俄羅斯《獨立軍事觀察》日前刊登分析文章指出,俄羅斯陸軍目前裝備的坦克絕大部分已經過時,總體性能遠遠落後於北約的同類裝備,而且這種局面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同時,俄軍現在所實施的坦克現代化改裝工作根本無法改變落後於北約的現狀。

根據俄羅斯2007-2015年間的國家武器計劃,對T-90主戰坦克的采購數量將達到1400輛。之所以要如此大量地采購T-90,是因為俄軍方領導層認為這是一種現代化的坦克。那麼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俄軍汽車、裝甲車和坦克管理總局前局長弗拉基斯拉夫·波隆斯基將軍曾在2007年撰文對俄羅斯與北約現役裝甲技術裝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了對比。他當時指出,現代化坦克在俄軍坦克總量中所佔的比重大約為5%(主要是T-90和T-80U),而在北約國家中,這一比重超過了40%。至於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俄軍中的現代化程度只有區區2%(現代化裝備主要是BMP-3),而在北約國家中,這一數字卻高達80%。

與此同時,俄軍坦克的技術性能也要落後發達國家20%-50%。例如,俄制T-90坦克的軍事技術水平系數為1.5,而美國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系數則有2.2;俄制BMP-2戰車的軍事技術水平系數為1.0,而美國M2A2的系數則有1.87。

波隆斯基將軍本人和其前任在2003和2005年時曾宣稱,T-90是一種現代化的坦克。但到了2007年,時任俄陸軍總司令的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卻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認為T-90也已經過時,因為其未裝備車載信息管理系統,而當時這種設備已普遍安裝在了國外的現代化裝甲車輛上。

除了信息化系統落後以外,T-90在火力和防護水平上也要明顯落後於國外現代化的M1A2 SEP、「豹-2A6」、「勒克萊爾」和「挑戰者-2」主戰坦克。俄制T-90、T-80和T-72坦克的頂部和底部均缺乏有效的裝甲防護,極易被現代化的反坦克武器擊毀。同時,這三種坦克在面對國外先進的高精度武器時也幾乎無法完成作戰任務--它們在進入自己火炮的射程前便會被摧毀。

③ 俄羅斯T90坦克的詳細資料.

T-90是俄羅斯現役最先進的坦克,但由於軍費有限,僅少量裝備

俄羅斯媒體日前刊文對我國最新式的99式主戰坦克進行了詳細分析和評介,認為其總體性能已超過了俄制的T-80和T-90。

該文指出,已經實現量產的99式是一種在98式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北方工業公司於2000年首次展示了安裝有強化裝甲系統的99式坦克。起初有消息稱,這種坦克是98式的一種衍生型號,曾被稱為98G(意為98式的改進型號)。到了2000年,首批40輛99式才正式下線。作為主要研製單位的中國北方機器製造研究所(NEVORI)和第一機器製造公司(FIRMACO,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在98式進入測試階段後不久,便開始了對其的改進工作。據悉,改進的主要內容包括:通過按照功率超過1500馬力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提升坦克的決定性;完善火控系統;在車體上加裝反應裝甲,以提高防護能力。

由於坦克前部的主裝甲上加裝了反應裝甲且採取了傾斜稜角設計,99式前部防護水平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除此之外,坦克後部的格柵上也安裝了反應裝甲。類似的裝甲布局在改進型的96式和巴基斯坦的「阿里·哈利德」坦克上也可以看到。如果說首批99式坦克只是在主裝甲的上面又安裝了一層反應裝甲的話,那麼隨後生產的99式坦克則從一開始便全面內置了反應裝甲。同時,坦克上裝甲模塊的形狀也有所改變--傾斜度變得更大。為了增強坦克頂部的抗打擊能力,最新一批的99式炮塔上部還安裝了一些反應裝甲模塊。由於採用了模塊化設計,所有損壞的反應裝甲都可被迅速地更換。

與98式一樣,99式也裝備有JD-3型激光主動對抗系統。該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台及隨動系統、激光壓制儀、熱成像,激光測距儀、干擾機(氣體激光發射機)組成。當該系統接受到來自敵方坦克的激光束後,告警系統會迅速發出信號,以使炮塔轉向激光輻射源。之後,JD-3系統會發射出一束強度較弱的激光,以確定目標的准確為止。接下來,激光束的強度會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到非常危險的水平,導致敵方的光線設備失效或操作人員視力受損。

與此同時,99式坦克的火控系統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該系統包括瞄準手和車長使用的瞄準儀(配備單獨的穩定裝置)、激光測距儀、熱成像儀、數字化彈道計算機、武器穩定儀、大量的感測器(負責搜集大氣條件、炮筒損耗等數據)、目標自動追蹤系統和配備有彩色顯示器的多用途車長操作台。熱成像儀獲取的圖像可直接傳送到車長和瞄準手面前的彩色顯示器上(放大倍數為11.4倍和5倍)。另外,99式坦克還裝備有慣性和衛星導航系統,接收到的信息同樣也可顯示在車長面前的顯示器上並與電子地圖相疊加。該型坦克還配備有現代化的無線電台。

99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仿製自俄羅斯2A46坦克炮的125毫米滑膛炮(炮管上安裝有隔熱套),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與98式相同,99式也裝備了自動液壓裝彈機(機內備彈22發)。坦克內總共可儲存41發炮彈,穿甲彈、碎甲爆破彈和9M119型激光制導炮射反坦克導彈。輔助武器由一挺86式7.62毫米並聯機槍和一挺W-85式12.7毫米防空機槍組成。此外,炮塔兩側還各安裝有一套84型5筒煙霧發射器。

99式坦克裝備的水冷式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功率為1500馬力,由德國的MB871ka501發展而成,在坦克重量為54噸時,發動機的功率系數為27.78馬力/噸。其在公路和野外崎嶇路面行駛時的最大速度分別為80千米/小時和60千米/小時。坦克由靜止加速到32千米/小時所用時間為12秒,最大行程為600公里。

99式的整體性能較中國以前研製的主戰坦克有明顯提升,並且其先進程度已超過了俄制的T-80和T-90,與西方主流坦克和T-90的改進型號大體相當。

在首批40輛99式坦克下線後,其生產雖然仍在繼續,但速度比較低。目前,這種現代化的坦克只用於裝備駐扎在北京軍區和沈陽軍區的解放軍精銳部隊。

④ 俄羅斯T90坦克的詳細資料.

T-90主戰坦克(俄文:Т-90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英文:T-90 main battle tanks,中文:T-90主戰坦克)是俄羅斯研製的主戰坦克。

車體改良自T-72,早期的炮塔是與T-72類似的鑄造炮塔,但後期的炮塔則是重新設計的焊接炮塔,火控則採用T-80U的火控系統。它主要為對付當時北約的威脅而研製,幾乎全部都部署在西部軍區和烏拉爾軍區,一直作為俄羅斯本土的防禦性武器使用,近幾年才出口到印度,印度將其改名為毗濕摩。

冷戰時期,蘇聯陸軍曾有主戰坦克5萬輛之多,其中T-90是在役的最新型主戰坦克。在它之前,蘇聯還有幾種主戰坦克也相當出名,而且它們之間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血緣關系,外形也差不多,但是內部千差萬別,性能和穩定性也有根本性的區別。蘇聯從實戰和經濟角度出發,又以T-80和T-72為基礎,發展出了T-90主戰坦克,但採用T-80U的火控系統。

其實在研製初期T-90主戰坦克也是T-72的一種改進型,代號T-72BU,但由於使用了T-80的部分先進技術,性能有很大提升,只是為了洗脫在海灣戰爭里T-72坦克留下的糟糕名聲,不至於影響出口,重新命名為T-90。它主要採用了T-72BM坦克的裝甲防護系統和T-80坦克先進的火控系統,戰斗全重46.5噸,乘員3人,發動機功率840千瓦,最大公路行駛時速65公里每小時,最大行程600千米。

⑤ 俄羅斯T99主戰坦克的坦克簡介

T-99新型坦克不再以失敗的Object 195或T-95為基礎,而是以新型「阿瑪塔」(Armata)坦克為基礎,與前一代產品相比重量更輕、機動性更強、成本更低。 預計於2013年啟動樣車試驗計劃,比原計劃提前了約10個月。
「阿瑪塔」預計於2013年啟動樣車試驗計劃,比原計劃提前了約10個月,由位於鄂木斯克州的烏拉爾車輛廠研製,計劃於2015年向俄羅斯陸軍進行首次交付,計劃到2020年總共裝備2300輛。

⑥ 誰有俄羅斯「黑鷹」坦克的詳細資料啊

於1997年9月出現的俄羅斯「黑鷹」(即T-80UM2)主戰坦克,一直是世界坦克界的熱門話題。隨著新資料的陸續披露,「黑鷹」的真面目逐漸變得更清晰了。「黑鷹」坦克主要性能數據:車長6.86米、車寬3.59米、車高1.82米、戰斗全重48噸、乘員3人、公路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越野速度40-45千米/小時。

結構特徵
「黑鷹」主戰坦克出身自T一80家族,所以繼承了T系列坦克的標准布置形式。在外形上與T-80系列其他型號的最大區別,就是換裝了西方式的帶尾艙的大傾角炮塔。全車由前至後仍分成駕駛、戰斗和動力傳動三部分,乘員為車長、炮長、駕駛員三人。
「黑鷹」的車體為全焊接結構,炮塔依然處於車體中部,不過車長在炮塔內位於左側、炮長位於右側,與T-80以前的型號正好相反。車長指揮塔頂部的艙門向前開啟,艙門頂部安置了3具後視潛望鏡,指揮塔四周安裝5具潛望鏡、正前方安裝1具熱像儀。炮長上方的艙門也向前開啟,艙門正前方也有1具熱像儀,在艙門右側還安裝了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其上方有1扇向右開的滑動式艙蓋。艙蓋上裝有3具潛望鏡,在需要時,中間的1具可換成微光或紅外潛望鏡。在炮塔後部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組4具煙幕發射器。
1997年對外展示的「黑鷹」採用了T-80UM坦克底盤。1999年出現的。''黑鷹」已正式採用新底盤,來自俄羅斯陸軍的消息稱該底盤是從T一80U/UM坦克的底盤上發展出來的,行動裝置每側有7個掛膠負重輪和6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兩側履帶均有履帶張力調節油缸。為支持炮塔的重量,第三、第四負重輪間距較小,這和T-80系列的其他型號是一致的。
動力傳動裝置位於車體後部,包括主發動機、傳動裝置等。主發動機旁裝有一台輔助發動機。發動機室頂採用封閉式蓋板,排氣口在車體尾部;進氣口設在炮塔後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進氣的凈化程度。
武器系統
海灣戰爭中,T一72裝備的125毫米火炮未能擊穿西方主戰坦克的前主裝甲,令世界對T系列主戰坦克的攻擊力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感。為擺脫攻擊力不佳的形象,俄一再聲稱已研製成功了新式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並裝備在了新型主戰坦克上。人們曾堅信這種新式火炮肯定會裝備在「黑鷹」上。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鄂木斯克展覽會上的「黑鷹」主戰坦克配備的只是1門與T-80UM1同型號的2A46M-4滑膛坦克炮,在總體性能上Lb2A46M-1提高約37%。火炮炮身裝有熱護套、內膛鍍鉻,火炮中間位置裝有圓柱形抽氣裝置,炮口有初速度測速裝置,因而大大提高了射擊精度及炮管壽命。據稱該炮的壽命約為800~850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或1000發空心裝葯破甲彈。在不弔裝炮塔的前提下,火炮可在1.5小時內更換身管。

「黑鷹」主戰坦克的輔助武器
為2挺機槍。一挺是安裝在主炮左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彈葯基數1250發。另一挺是安裝在炮長艙門上的新型12.7毫米「科爾德」(Kord)高射機槍,彈葯基數500發,由炮長在車內遙控射擊或手動射擊。作戰時,炮長通過1個AA型升降式瞄準具進行瞄準,瞄準具接目鏡位於槍架下面左側;槍架上還裝有1個處於保護之下的AA型反射式瞄準具。未經證實的消息說,「科爾德」型高射機槍可配備裝有貧鈾彈頭的彈葯,能擊穿40毫米厚的鋼板。
由於俄羅斯軍事工業的保密系統又回歸到蘇聯模式,人們對於「黑鷹」今後是否會採用135或140毫米主炮不得而知。如果僅從威力上說,大口徑主炮的威力肯定要比2A46系列坦克炮強得多;但出於成本考慮,估計這兩種口徑的主炮在相當長時間內還很難被採用。
防護性能
關於T-80坦克的防護性能一直爭論頗大,主要原因是蘇聯解體前對T-80的防護性能嚴格保密,而且沒有出口過一輛T一80坦克,外界根本無法知曉其防護能力。即使是出口了T-80坦克,西方也不可能知道更多情況,因為俄制武器的出口型和自用型向來有較大的不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解密過一些文件。其中有文件披露,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T-80系列坦克防住了阿富汗抵抗戰士手中各式各樣的西方新型反坦克武器。但由於這是俄自家的說法,所以西方一直予以否認。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後,全世界都看見格羅茲尼市區內滿街都是東倒西歪、烈火熊熊的T-80坦克。這一實戰情況給了西方軍火商以攻擊T-80坦克的口實,許多坦克專家由此認為T-80坦克的防護力不比T-72好多少。
但俄軍戰後調查組的調查顯示,在損失的T一80坦克中有98%是由於坦克炮塔的頂部、後部,車體側後部、尾部及履帶等「軟肋」被擊毀而引起的,沒有一輛T-80坦克的車首裝甲與炮塔前部裝甲被擊穿。西方一些防務專家私下承認,即使是美國的M1A2或德國的「豹IIA6」被反坦克武器擊穿上述薄弱部位,命運比T一80也好不到哪裡。由此可以判斷,T-80系列坦克的裝甲防護力並非西方軍火商宣傳的那樣弱,與西方主戰坦克應該是基本相當的。防護技術與T一80相比,「黑鷹」採用了更好的防護技術。首先在外形上,高度降低到2米以下,在戰場上更難被發現。其次,炮塔一改T系列的圓形鑄造炮塔,採用類似西方帶尾艙的焊接炮塔。炮塔前裝甲傾斜71。,大大提高了來襲彈葯跳彈的概率。為防止二次爆炸效應,「黑鷹」還運用了西方坦克的防護思想,在彈倉與乘員之間用高強度的阻燃抗拉復合材料裝甲板隔開;彈倉頂部裝有可掀掉的裝甲板條,炮彈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掀掉板條向外排出,而不會進入乘員室。這樣既不會傷及乘員,對車輛本身的傷害也減到最小。模塊化裝甲車體前裝甲與炮塔正面裝 甲為模塊化裝甲,可根據威脅與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更換。俄有關方面聲稱,在更換裝甲時只需打開裝甲間的焊接點即可。至於這種先進主裝甲的厚度和材料組成,目前仍是俄軍的最高軍事機密,沒有任何資料披露過。俄一些防務雜志則稱,這種主裝甲為俄最先進的復合裝甲,在性能上與美國的貧鈾裝甲相媲美。裝甲材料是在淬火硬鋼板內交替嵌入貧鈾材料、特種塑料層、受控變形層而組成的,防穿甲彈與破甲彈的能力分別相當於900毫米和1400毫米厚的均質鋼板。有一點可以肯定,即「黑鷹」坦克炮塔和車體的前裝甲的防護能力,要高於以往任何一種T系列主戰坦克。反應裝甲在車體前裝甲和炮塔前主裝甲上安裝的標准組件式附加反應裝甲,並不是西方以前認為的「接觸一5」型,而是俄羅斯新研製的。這種新型的附加反應裝甲除了能防禦空心裝葯破甲彈與穿甲彈的攻擊,還可以有效防禦採用串聯戰斗部的反坦克武器的攻擊。「黑鷹」車體前斜裝甲板上並排安裝有兩排這種型號的反應式裝甲塊(呈倒品字型),每排有5塊;炮塔正面兩側各有7塊。為增強對攻頂式武器的防禦,反應式裝甲塊從火炮防盾上方向後、一直延升到炮塔頂部後部邊緣,覆蓋了整個炮塔頂部。當該型反應式裝甲與「黑鷹」的基本裝甲結合使用時,應該可以防住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現役和在研的反坦克武器了。「黑鷹」側翼防護能力為加強「黑鷹」側翼的防護能力,設計人員在前5個負重輪(注意,T-80U/UM/UMl是前3個負重輪)的上半部側裙板上也安裝了反應式裝甲塊。不過該反應式裝甲塊與車體的反應式裝甲塊不同,它的外板仍為鋼板,而內板則採用三層橡膠壓成的橡膠板,為的是防止反應式裝甲爆炸時內板傷及履帶。為防止地雷對坦克的傷害,「黑鷹」車體前部下方安裝了用橡膠纖維製成的撓性板,用於提前掃除帶觸桿式引信的反坦克地雷
「黑鷹」還安裝由俄羅斯機械生產設計局和相關企業聯合研發的「阿雷納」主動防護系統。俄坦克專家評估認為,安裝「阿雷納」的「黑鷹」比不裝「阿雷納」的T-80UM,坦克防護力最少高出3倍以上。再加上先進的復合多層基本裝甲和附加反應裝甲,擁有三層防護系統的「黑鷹」坦克的防護能力將躋身世界上最先進行列。坦克駕駛員的座椅如同T一80U那樣掛在車體頂甲板上,可有效防止地雷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直接傳遞至駕駛員。此外,「黑鷹」還配備了先進的「圖曼」快速探測,滅火抑爆設備、三防系統、「圖恰」熱煙幕發射系統等。

火控系統
俄制坦克的火控系統一向落後於西方,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一直成為西方對蘇/俄制坦克口誅筆伐的重點之一。俄方迄今沒有公布「黑鷹」火控系統的詳情,只對外宣稱是一種新型的數字穩像式火控系統,在性能上至少與美國M1A2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相當。目前唯一得知的是,該火控系統具備全自動跟蹤、識別並按優先順序排列威脅目標的功能。
這種能力不要說以前的俄制坦克,就是西方最新型主戰坦克也不具備。此外,「黑鷹」還安裝C3I系統,將為俄軍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為了一改俄制坦克怯於夜戰的弱點,「黑鷹」的車長與炮長都有獨立的全景穩定式可見光/熱像儀,具有搜索、發現和指示目標的能力。在無星光夜晚的有效作用距離可達3700米,目前西方最新型熱像儀的水平也不過如此。「黑鷹」還用二氧化碳激光測距機代替了摻釹釔鋁 石榴石激光測距機,前者不但對眼睛安全,而且測量距離與穿透距離也更遠。先進的數字式彈道計算機能夠精確修正活動目標的提前量,並有本機自檢能力,可根據目標距離與橫向運動速度、自身運動速度、火炮耳軸傾斜角和身管磨損量、外界溫度、大氣壓力、橫風速度以及選定的彈種,計算出彈道參數。
由於配備了先進的火控系統,「黑鷹」在以45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進時,主炮和並列機槍依然能對運動/靜止目標實施有效攻擊,命中率高達85%。「黑鷹」的車長依然擁有超越控制能力,即可超越炮長操縱火炮對目標進行瞄準射擊。
機動性能「黑鷹」的動力系統
暫時採用T-80UMl上的動力系統,即1台1500馬力的GTD-1250G HP型燃氣輪機。與T-80U,UM使用的GTD一250G型燃氣輪機相比,HP型採用了一種液壓容積調節機構,能夠將坦克的越野速度提高31%,有效使用壽命延長27%,油耗減少9%。據說目前正在試驗安裝大功率 柴油發動機的「黑鷹」,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性能良好的動力傳動系統有著高可靠性的磨擦裝置、液力減速器及制動器,完全適應燃氣輪機的特性,保證了「黑鷹」在各種復雜的戰場條件下有最好的機動性。該動力傳動系統使坦克在標准路況下的平均速度提高12%、轉向速度提高33%、行動機構壽命提高50%、傳動裝置壽命提高50%。
「黑鷹」坦克的行動裝置
為傳統結構形式,其履帶傳動裝置包括2條短銷掛膠裝置、14個帶膠鋁制負重輪、12個外置的減震托帶輪、2個全金屬誘導輪、2個主動輪、2個履帶調節器。因為使用了高質量的材料,使其維護相對簡單,排除故障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黑鷹」仍運用了扭桿彈簧獨立懸掛裝置,在第1、第2、第6個軸和第7懸掛總成以及金屬制動器上裝有液壓減振器,維護與修理都相當簡單。另外,車輛的操縱僅通過方向盤、節氣門和踏板3個控制裝置來實現,操縱系統非常簡便,使駕駛員的工作強度大大減輕,能集中精力處理戰場、地形等其他情況。
「黑鷹」坦克的油箱
「黑鷹」坦克有1個主油箱和5個外組油箱,主油箱位於車體內,外組油箱位於履帶上方。當長途行軍時,車體尾部可加裝2個容量分別為300升的桶形副油箱。使用主油箱和外組油箱時,最大公路行程超過400千米;如果加上使用副油箱,則可達到500千米左右。而且所有的油箱都用1個加油口加油,坦克一次加滿所有油箱的時間僅需15分鍾。
「黑鷹」坦克的涉水能力
「黑鷹」坦克有著很強的涉水能力。因進氣口在炮塔後面,距離地面較高,所以在無准備的情況下,「黑鷹」可涉渡水深1.8米的河流;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能涉渡水深達5米的河流,並且潛渡的距離不受限制。

⑦ T64主戰坦克

T-64主戰坦克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發的主戰坦克,是蘇聯標准下第一款第三代的(蘇聯標準是T-62為第二代,M1、挑戰者和豹2和T-80為第四代)主戰坦克,僅在蘇聯及解體後的多個獨聯體國家中服役,並只裝備在一些前線軍區部隊里。盡管T-64不像T-72主戰坦克那樣被多個國家裝備和發展,但卻是蘇聯(包括解體後分離出來的俄羅斯、烏克蘭)日後的現代化坦克(如T-80、T-84)的基礎。
T-64坦克的最為突出的技術革新就是裝備一門使用分體炮彈和自動供彈的115毫米滑膛炮(型號2A21/D-68,後升級為125毫米2A26),讓坦克毋需專職供彈手(副炮手),使乘員從4名減少到3名,減少坦克體積和重量,也是第一款使用復合裝甲的坦克。T-64系列也為蘇聯坦克技術開了先河,比如:1967年研發的T-64A首次裝備了125毫米滑膛炮、同期研發的T-64B首次成功發射炮射反坦克導彈等。正是這一系列的技術革新,為蘇聯(俄羅斯)坦克日後發展方向給定了方向。無論是成本優先的T-72,以T-64為基礎的技術優先的坦克T-80、T-84,還是試圖在技術先進與生產成本上取得平衡的T-90、T-95,都無一沒有T-64的影子。

主要型號
430號項目(1957年):原型車,裝備1門D-10T式100毫米火炮、120毫米厚的裝甲以及580匹(427千瓦)4TPD引擎,重量為36噸。
430U項目:430號項目的改進型,換裝了D-68式122毫米火炮以及160毫米厚的裝甲。
T-64(432號項目,1961年):樣車裝備了D-68式115毫米火炮,以此生產了600輛T-64早期生產型。
T-64R(432R項目):1977年至1981年的T-64重設計改型,裝載Korzina自動裝填器,能裝載全車40彈葯中的30發。除了仍舊裝備115毫米火炮以外,其他設備與T-64A相同,共生產了600輛。
T-64A(434號項目):量產型,共製造超過1400輛,配備125毫米火炮、魚鰓式履帶側裙、改進型瞄準具,並且在第五路輪上加裝了液氣懸掛裝置,美國將其命名為T-64 M1981/1[26]。
T-64AK(446號項目,1972年):T-64A指揮型,配備一台R-130M電台和10米長可伸縮天線、TNA-3導航系統,沒有安裝防空機槍,可裝載38發主炮炮彈。
447號項目:T-64B原型車,可以看做是配備9K112反坦克導彈系統以及a1G21瞄準具的T-64A。此車現在陳列於基輔博物館。
T-64B(447A項目,1976年):量產型,共製造了約1200輛。裝甲是過去T-64A的重設計版本。裝備有1A33火控系統,D-81Tm式125毫米火炮,9K112-A「眼鏡蛇」反坦克導彈系統(北約代號AT-8「鳴禽」),TPN-1-49-23瞄準具,2E26M穩定器以及6ETs40自動裝彈機。1985年後生產的T-64B裝備更堅固的傾斜裝甲,早期批次的T-64B也加裝16毫米厚前裝甲板。
T-64BM2(447AM-2項目):T-64BM升級版,加裝「接觸-5」反應裝甲、橡膠履帶側裙,火控系統升級為1A43U型,發動機升級為5缸850匹(625千瓦)的5TDFM發動機,而自動裝彈機升級為可以填裝9K119反坦克導彈(北約代號AT-11A「狙擊手」)的6ETs43裝彈機。
T-64B1(437項目):無炮射導彈功能的T-64B簡化版,可裝載37發炮彈,約生產了400輛。
T-64BK和T-64B1K(446B項目):T-64B指揮型,配備一台R-130M電台和10米長可伸縮天線、TNA-3導航系統以及AB-1P/30輔助動力單元,沒有安裝防空機槍,可裝載28發主炮炮彈。
T-64U(447AM-1項目,又叫BM「刀鋼」):參照T-84主戰坦克研發的烏克蘭的T-64B改進型,在T-64B基礎上安裝「諾伊」反應裝甲並裝備了9K120反坦克導彈系統(能發射9K119「斯維爾」與9K119M「反射」兩種反坦克導彈,北約代號AT-11/AT-11B「狙擊手」),換裝1A45「伊爾提什」火控系統、TK-4S型車長用觀瞄設備、PZU-7防空機槍瞄準鏡、TPN-4E「暴風雪-E」夜視儀,以及1000匹(735千瓦)6TDF型發動機。
衍生型
BREM-64(447T項目):裝甲回收車,配備1台2.5噸輕型起重機、推土鏟、牽引桿、焊接設備等。只建造了少量此型號車輛。
BMPV-64:烏克蘭重型步兵戰車,基於T-64底盤,但外殼經過重新設計並在側面加裝乘員出入口(類似其他蘇軍BMP戰車的設計)。配備一門30毫米遙控機炮。戰斗重量為34.5噸。第一輛原型車在2005年完成。
BTRV-64:與BMPV-64相似的裝甲運兵車。
UMBP-64:特種車輛平台,可以在其基礎上改裝為消防坦克、救護車、自行防空炮等。
BMPT-K-64:類似蘇聯BTR系列戰車的8輪式步兵戰車,由一台新型的5缸5TDF-A柴油機提供動力。戰斗重量17.7噸,能運送8名士兵加3名駕駛員。目前只有原型車。
BAT-2:快速戰斗工程車,配備T-64的引擎、更矮的外殼、更小的路輪以及相應的懸掛。這台車車頭安裝了一台巨大的全軸可調的V型液壓推土鏟,車尾安裝了鬆土釘,車頂則有一台2噸的起重機,總重量達到40噸。全車乘員8名,司機、車長、無線電通信員各一,以及5名戰斗工程師。這款工程車設計目的是取代老式的基於T-54底盤的BAT-M戰斗工程車,但由於價格太高導致華約國家只能少量裝備,直到冷戰結束也沒有完全取代BAT-M的地位。
T-55-64:使用T-64底盤、外殼並加裝「接觸-1」反應裝甲的T-55升級版原型車。
T-80與T-84:衍生自T-64的第三代坦克。
優點
T-64擁有一些後來的T-72坦克沒有的優點:
T-64使用的液壓自動裝彈機填裝速度比T-72的電動裝彈機高得多(填裝程序只需6到13秒即可完成,而T-72需要6.5到15秒),可靠性更高,而且行進間填裝時受地面顛簸造成的影響也更小。T-64在連續開火模式下,裝彈機能自動連續填裝同一種彈葯,填裝速度最快可以低於5秒。經過現代化改裝的T-64更可以在填裝最後一步完成時提前後轉裝彈機讓填裝效率進一步提高。
由於T-64裝備了各種助力系統以及優秀的懸掛系統,因此乘員舒適度比T-72高得多(很大程度是因為T-72比T-64多出5噸重量,而懸掛每側只有3支,導致懸掛負荷過重所致)。
依靠K型復合裝甲和附加反應裝甲,T-64從問世至今到今天的各種升級版,防禦能力都一如既往地優秀。
T-64B系列的火控系統相比T-72的出色不少。
車長小炮塔擁有良好的視野,並且車長可以在炮塔內即可操作炮塔上的防空機槍,甚至在緊急時能操縱主炮瞄準儀。
缺點及問題
然而T-64卻跟其他蘇聯坦克一樣擁有這兩個缺點:
主炮最大俯角只有-6°,讓T-64即使居高臨下也難以對山下、懸崖底下的敵人進行打擊,給防守戰帶來麻煩。
各個乘員艙太小,讓一些身高較高的乘員身體需要佔用部分儲存艙空間才能伸展開來,這狹小的空間同時讓長距離行進時容易感到疲累。
另外,T-64的各種問題也引來不少外界的質疑:
早期的自動裝彈機缺乏安全保護,很容易給坦克乘員(尤其是坐在裝彈機旁邊的炮手)帶來危險:只要乘員一個不小心,衣服、四肢很容易就碰到機器的運動部件,被工作中的裝彈機扯進去,造成可以致命的重傷甚至當場死亡。
一旦裝彈機故障,受炮塔設計影響乘員在手動裝彈時將會遇到各種麻煩,這會讓主炮射速低至1分鍾也不一定能發出一炮。
盡管理論上由於T-64隻需三名乘員因而理論上可以用同等數量的人員即可操作更多坦克(比如原來300人只能駕駛75輛需要4人的T-62,但現在可以駕駛100輛只需3人的T-64),但實際上每車人員減少導致日常維護壓力加大。通常坦克日常維護是在每天任務結束後開始的,這時候每個人都筋疲力盡了。讓處於這樣狀態的3個人做原來4個人完成的工作,有時會把維護工作搞砸了。一旦車長還兼任部隊士官、軍官,那麼一旦他要在訓練後組織、參與會議,就只剩下2個人來進行維護了,這無疑與雪上加霜。這意味著一旦坦克出現機械故障,3人進行維修會比4人需要更多的時間,一旦戰爭爆發就有可能因此耽誤戰機。這個維護問題在長時間的軍事行動裡面會顯得更嚴重。
T-64的機械結構相當復雜,因而直接導致很多故障問題的出現,比如行進間拋錨等。專為T-64研發的新式懸掛更是故障連連,往往只能返廠維修。因此各個T-64生產廠里的機械技師被士兵們開玩笑地稱作「半永久居民」。
由於設計指標高,因此T-64生產成本也非常高。按1981年盧布對美元兌換率來算,一輛T-64坦克生產成本達112.1萬美元。

長度(包括炮管): 9.295米
長度(除去炮管): 6.54 米
寬度: 3.6 米
高度: 2.17 米
重量: 42.4 噸
發動機:支持柴油、煤油、汽油三種燃料的5缸5DTF發動機,排量13.6升。
最大路面速度:60.5千米/時
最大路面以外速度:35千米/時
推重比:16.2匹/噸(11.9瓦/千克)
最大行動距離:500千米(無附加油箱)/700千米(附加油箱)
一門125毫米2A46M-1式滑膛炮,配6ETs40自動裝彈機,28發炮彈,最高射速達每分鍾8發。
8枚9M112「眼鏡蛇」炮射反坦克導彈(北約代號「AT-8 鳴禽」)。
7.62毫米PKMT同軸機槍,備彈1250發
遙控12.7毫米NSVT防空機槍,備彈300發
兩組4發902B「烏雲-2」式煙霧彈發射器
3層K型復合裝甲,厚度為20~450毫米。
6毫米厚橡膠履帶側裙,用於保護懸掛系統上半部分。
「接觸-1」反應裝甲

⑧ 俄羅斯T系列坦克家族的戰後第一代

軍事專家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各國的坦克裝甲車輛發展了三代(有些國家已裝備擁有第四代技術的坦克)。50年代研製的坦克裝甲車輛便是戰後的第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人民同心協力醫治戰爭創傷,致力於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到1948年,工業生產便恢復到戰前的水平。1953年,蘇聯在工業產品的產量上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科學技術水平也躍上一個新台階。但在當時,世界處於「冷戰」時代,美國等12個歐美國家於1949年率先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旨在「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實則對蘇聯和東歐各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蘇聯不得不優先發展重工業,發展軍事工業,竭盡全力來加強蘇聯的國防實力。一般說,蘇聯的坦克發展採取漸進的發展方針。在戰後一段時期,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再加上充份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寶貴實戰經驗,蘇軍裝甲兵的裝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研製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T-54/55中型坦克,以及PT-76水陸坦克、T-10重型坦克、BTR-40、BTR-50、BTR-152等裝甲輸送車,使蘇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大為增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蘇軍裝甲部隊的編制就作了重大調整。取消了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分別改編為坦克師和機械化師。但這些師中的戰斗車輛的裝備數量比原來相應的軍還多,火力也大大加強。此外還組建了機械化集團軍,每個機械化集團軍編有2個坦克師和2個機械化師,還有其他戰斗保障部隊,成為在戰役中發展勝利的強大突擊力量。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在陸軍重的比重大為提高,成為陸軍中的基本突擊力量。ASU-85空降自行火炮戰後第二代六十年代發展的坦克裝甲車輛是戰後的第二代車輛。在蘇聯,赫魯曉夫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期間,宣揚的是「沒有武器、沒有軍隊和沒有戰爭的世界」,並認為「戰爭的結局取決於使用火箭-核武器」,陸軍和海軍軍艦存在的意義已大大減少。所以,在此期間,蘇軍先後裁減兵員240萬人,1964年還撤銷了陸軍司令部。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在軍費不斷增加的同時,加強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和海軍的建設,1967年恢復了陸軍司令部。從1969年起,將陸軍師從140個擴編到170個左右。60年代末,蘇軍坦克的數量和1939年相比,增加了15倍;裝甲輸送車和其他裝甲車輛增加了36倍;蘇聯摩托化步兵的人均機動功率已達到22kw,是1939年的10倍。蘇聯陸軍「正沿著提高火力、突擊力、快速力和機動力的方向發展」,使「坦克兵是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的地位得到提高。這期間,蘇軍裝備的坦克裝甲車輛主要有:T-62中型坦克、BMP-1步兵戰車、BTR-60裝甲輸送車、BRDM-2裝甲偵察車、ASU-85空降自行火炮等。
60年代的蘇聯,在大力發展主戰坦克的同時,很注意發展各種戰斗配套車輛,因而,顯著的提高了蘇軍坦克部隊的綜合戰斗能力。

⑨ 那一款坦克是俄羅斯T系列現役坦克中力最強、機動性和防護 性最好的最新一代主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蘇聯就啟動了第四代主戰坦克T一95的研製工作,因原本定於1995年裝備部隊,故命名為T一 95。後來由於蘇聯解體、經費短缺且一直保持低調等原因,T一95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據美國《國際展望》2006年10月23日報道,沙特軍方正計劃拓展渠道,采購300輛以上新一代主戰坦克,以替換現役的老式法制AMX一30B坦克。俄羅斯媒體稱,俄正在研製的T一95新一代主戰坦克極有可能出口到沙烏地阿拉伯。至此,曾一度音訊全無的T一95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
作戰性能:至少領先西方10年
據俄方宣稱,T一95新型坦克重約50噸,長、寬和T一72、T一80坦克基本相同,吸收了現役T一90和T一80U型坦克的各種優點,並賦予其更多特種性能,在許多方面上已超過了美國正在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西方坦克若想超過T一95,至少還需要10年。
內部結構採取全新設計。T一95的車體為全焊接結構,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其上方有一扇向右開的滑動式艙蓋,艙蓋上裝有3具潛望鏡。在需要時,中間的一具可換成微光或紅外潛望鏡。T一95的底盤是從T一72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每側有6個掛膠負重輪和5個托帶輪,兩側履帶均有張力調節油缸。動力傳動裝置位於車體後部,主發動機旁裝有1台輔助發動機。發動機室頂採用封閉式蓋板,排氣口在車體尾部,進氣口設在炮塔後方正中的位置,可提高進氣的凈化程度。T一95採取了無人炮塔,前部呈碟形扁平狀,炮塔正面傾角達70度,安裝有復合裝甲,防彈性能一流,與T一72相比小了約四分之一,更為低矮。因此,正面輪廊很小,被敵人火力擊中的概率遠低於有人炮塔坦克。T一95還採用了一種新的隔艙式設計布局,其火炮安裝在尺寸較小的無人炮塔上,炮塔下面有一個全新設計的自動裝彈機,自動裝彈機布局沿襲了俄羅斯近30年坦克的設計模式。坦克乘員由駕駛員、炮長和車長3人組成,均位於一個特製的裝甲艙內,與自動裝彈機、炮塔之間用裝甲鋼板隔離。這種新的設計使本來以小巧著稱的俄式主戰坦克外形輪廓更小,重量更輕,便於改進裝甲防護及裝備先進的設備等,可大大提高坦克的戰斗隱蔽性、機動性和運輸能力及乘員的安全性。
圖文:俄羅斯未來T-95主戰坦克側視結構圖
俄羅斯未來T-95主戰坦克側視結構圖
車載武器毀傷力強。在武器配備上,T一95除裝有145毫米滑膛炮外,還裝有2挺機槍。一挺是安裝在主炮左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彈葯基數 1250發。另一挺是安裝在炮塔頂部的新型12.7毫米高射機槍,彈葯基數500發,以攻擊逼近坦克的敵人步兵和輕型裝甲目標。有消息說,高射機槍彈葯配有貧鈾彈頭和鎢合金彈頭,可輕易穿透30毫米厚的鋼板。主炮高低向射界為一5度-+14度,最大俯仰速度5度/秒,炮塔轉動范圍360度,最高回轉速度 20度,秒,最大射速將超過10發/分。主炮配備有145毫米口徑的貧鈾和鎢合金彈芯穿甲彈,儲存待發彈估計為55發,均能輕易擊毀安裝了附加反應裝甲的主戰坦克。
其中貧鈾彈頭穿甲彈能在3000米距離上穿透1100毫米的10層間隔裝甲,或在2500米的距離上擊穿傾角60度的650毫米厚的軋制土毛質鋼裝甲板。鎢合金彈芯穿甲彈也可在3000米的距離上穿透95C毫米的8層間隔裝甲,在2500米的距離上擊穿傾角60度的650毫米厚的軋制均質鋼裝甲板。新型帶有貧鈾葯型罩的三級串聯破甲彈,其初速為1180米/秒,對均質裝甲的破甲厚度約1050毫米左右,帶銅葯型罩破甲彈的破甲威力也接近900毫米。
在炮射導彈方面,T一95配備了口徑放大的「狙擊手」激光制導反坦克/直升機導彈、裝甲串聯破甲戰斗部。該導彈採用激光駕束半自動瞄準線指令制導,與以前T系列使用的反坦克導彈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干擾性能、更強的穿甲能力。導彈最遠射程和最佳攻擊距離提高到了6000米與5000米,最遠距離上的命中率與最佳距離上的命中率則繼續保持在至少80%以上。新型串聯戰斗部能夠輕易擊穿裝有附加反應裝甲的坦克,最大穿甲厚度超過1200毫米。
機動穩定性能獨特。T一95配備了GTD一1250型燃氣輪機的改進型,功率介於1200千瓦至1500千瓦之間。西方坦克發動機的高功率和可靠性,以及蘇聯坦克發動機結構新穎、重量輕的特點,該發動機都擁有。加上T一95裝備了全自動的傳動裝置,其最大越野速度達N8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 700千米左右。T一95的獨特之處在於採用了一種智能懸掛裝置,在每個車輪處都裝有多個位移感測器和一個加速度感測器,在車輛重心附近還裝有縱向加速度和橫向加速度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可隨時監測車輛運動狀況,並根據需要給制動器下達指令,以保持車身最佳姿態。俄車輛設計局曾經用一輛T一72B改裝了一套智能懸掛裝置,試驗結果表明,與原型車相比,其越野速度提高了1倍,平台的穩定性提高了近10倍。車輛穩定性的提高,可提高武器的射速和車輛行進間射擊的車速,顯著提高探測系統和火控系統的效率。據俄軍披露,智能懸掛裝置可將車輛震動、縱向搖動及橫向擺動減小至1/8,從而有效消除乘員的緊張和疲勞,提高戰鬥力。另外,這套系統能在不平的地形上實時調整車姿和車高,不僅擴大了武器平台發射陣地的可選范圍,而且還可以縮短武器平台的暴露時間。
火控系統反應靈敏精確。T一95安裝了新型火控系統,目標信息將通過光學、電視和紅外多渠道獲取,與其鉸連的是一部激光測距儀和「演技場」一1 全自動防護系統。該火控系統包括1台激光測距儀和In雷達,具備對晝夜移動目標完全自動跟蹤、識別、選定等全面功能,大大縮短了從發現目標到射擊的時間,提高了射擊精度,而且操作簡單,反應迅速。此外,車長與炮長配備的瞄準鏡都具有自動跟蹤功能,且兩者可以互相切換,實現信息共享。據稱,T一95在運動中射擊的命中率接近於靜止間射擊的命中率,具備了獵殲作戰能力。
綜合防護能力更強。T一95在防護措施上做到了主動/被動結合、常規/非常規結合。在硬防護方面,T一95採用了模塊化裝甲並廣泛應用強度高、韌性好的鈦合金做裝甲與結構材料,頂部採用了第三代主動反應式裝甲。其車體正面和火炮正面復合裝甲的抗打擊能力將達到或超過1500毫米厚的鋼板,而模塊化裝甲可使坦克根據威脅與技術的發展而迅速更換,更換時只需打開裝甲間的焊接點即可。在車體材料應用上,T一95注重採用隱身材料並改進外形設計,大大減弱了熱、聲、磁和目視等信號特徵。在主動防護方面,T一95安裝了「窗簾」一1光電干擾裝置和「演技場」一1全自動主動防護系統。「窗簾」一1光電干擾裝置不僅可提高坦克的隱身性能,還可對敵方制導炮彈和導彈導引頭實施干擾,解決了坦克機動性和防護性相互矛盾的問題。「演技場」一1全自動主動防護系統,由外掛式爆炸反應式裝甲塊、感測器網路、小型攔截器和電子計算機組成,可360度全方位攔截以70- 700米,秒速度飛行的反坦克導彈。如敵方來襲,該系統能立即判斷出來襲彈的類型和大小,並指令適當位置和適當數量的爆炸反應式裝甲塊起爆,使來襲彈不能穿透坦克主裝甲。此外,T一95還裝有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污染地區使用的自動探測、報警及保護系統,還將採用主/被動探雷裝置,可以使車輛避開、提前引爆地雷。該系統既能在車輛停止時使用,也能在運動時使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俄羅斯新一代T一95坦克憑借其低矮的外形、強大的殺傷力、機動力和防護力,足以在與任何一種坦克的對決中占據優勢。俄專家稱,T一95坦克的設計在當今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它解決了長期存在的坦克防護和機動性之間的矛盾,戰技術性能大大優於西方的最新式坦克。待其正式列裝投入戰場後,將成為俄軍最具威脅力的陸戰鋼鐵「殺手」。
俄軍認為,其現有坦克的數量和質量足以應付局部戰爭,在今後20年內用不著采購新坦克,而應把重點放在對現有坦克進行現代化改進上。鑒於經費短缺的矛盾難以在近期內得到根本解決,俄軍有意將T一95坦克在小量列裝部隊的同時,積極向國外出口創匯,以籌集足夠資金改進升級其現役坦克。此前BMP一 3改進型步戰車出口阿聯酋、科威特就曾使俄羅斯大嘗甜頭。由於沙特軍方正在考慮對其坦克裝備進行更新的具體方案,所以爭取T一95外銷沙特成了俄方的一大奮斗目標。據悉,為了加快T一95坦克的列裝與出口速度,俄國防部已加大了撥款幅度。目前T一95坦克已完成了沙漠條件下的一系列測試,預計將從2007 年開始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以滿足俄軍方和國外客戶的需求

⑩ 俄羅斯T系列坦克共有幾種啊分別是(二戰之後的)

T-54、T-55、T-62、T-72、T-80、T-90,其中後三種坦克是俄軍的主力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的t系列坦克是什麼化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