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北極發射核導彈 究竟是怎麼回事
軍事演習,展示核威懾,用以警告某些國家慎重行事。
當然核導彈沒有裝真正的核彈頭
求樓主採納
② 俄羅斯突然試射平均射程超8000公里的彈道導彈,意味著什麼
個人分析,俄羅斯之所以會突然試射平均射程超8000公里的彈道導彈,主要有以下幾點用意:
俄羅斯國防部發出核政策指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有俄羅斯國家遭受毀滅性打擊時,才可以使用核力量。本次俄羅斯白領海峽的水下試射,就是來向全世界驗證俄羅斯的核反擊能力到底有多強。
普京在面對強勢的美國和北約兵力部署,此番對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是對美方軍力部署歐洲的一種回應。此次試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布拉瓦」,有效射程8000公里,可以載入不同當量的核彈頭,有一種與美國軍方抗衡到底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③ 俄核武實力到底有多強
據估計,俄軍目前擁有約500枚洲際導彈,除了洲際導彈,俄羅斯還擁有近2000枚具有非常高實戰價值的戰術核導彈。其中最先進,也最讓北約擔心的是號稱可以突破現有反導系統的「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系統。另外,「圓點-U」戰術導彈系統也是俄陸軍裝備的一種戰術彈道導彈系統,它可搭載戰術核彈頭。
軍事專家表示,這次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演習非常罕見,演習中拿出了一系列撒手鐧兵器,無論導彈發射載具、還是彈頭都具有很高性能,而從這些戰略兵種之間的協同配合,更是可以看出俄羅斯核戰略部隊的實戰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俄軍會在實戰中輕易使用這些戰略武器。不過,該專家強調,不排除俄軍在局部戰爭中常規武器不佔優勢的狀況下,先發制人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性。
④ 俄試射什麼導彈,竟讓普京親臨現場指揮
俄試射什麼導彈,竟讓普京親臨現場指揮?
最後是檢驗核部隊的實戰能力與戰備程度。核部隊與常規部隊截然不同的一點就是技術含量高,導彈發射環節多,在中國的火箭軍素有「千軍萬馬一桿槍」的說法,因此其戰備程度往往決定了部隊的戰鬥力。此次聯合演習涉及海基、陸基和空基三類發射平台,發射的導彈包括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空射巡航導彈、潛射導彈,充分顯示出俄軍打擊火力多樣、發射平台齊全以及射擊精度高的特點,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部隊就完成集結、機動、發射等任務,其戰備程度之高可見一斑。
盡管如此,筆者還是認為俄羅斯的頹勢已現:核武器是最後手段,其大規模展示實際上說明俄羅斯常規武裝力量已經無法完成威懾對手的任務。想起冷戰時期蘇聯紅海軍舉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洋-70」、「海洋-75」軍事演習時檣櫓如林的氣勢惘若隔世。如今的俄羅斯只能依靠頻繁亮出底牌——核武器來保住尊嚴與利益,這無論如何都不是好事,不管是從俄羅斯的國家利益還是世界和平來說都是如此。
⑤ 美戰略核力量軍演有什麼意圖
美國戰略司令部本周啟動了「環球雷霆」戰略核力量年度軍事演習。據悉,本次大規模演習將動用戰略司令部旗下所有武裝力量並評估部隊聯合作戰狀態。
分析人士認為,除了測試新武器,美軍舉行本次軍演還有三重考量,一是回應俄羅斯此前的核軍演,二是向朝鮮秀肌肉,三是現任總統特朗普欲改變奧巴馬時期低調發展核武的做法,以期證明美國在世界上的核武領先地位。
加強「核戰備狀態」
俄羅斯前駐美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近日表示,美國「環球雷霆」軍演值得俄方警惕,但對俄羅斯安全並不構成威脅。
「美國一直在強調自己全球政治警察的角色,考慮到華盛頓目前正在打造的攻擊型核戰略武裝力量,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基斯利亞克說。
不過,馬圭爾說,華盛頓在軍演開始之前通知了莫斯科。「依照新的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條款,俄美兩國在舉行大規模核武裝力量演習之前須通知對方。」
證明領先地位
有評論說,此次「環球雷霆」軍演也是在向朝鮮展示肌肉,同時矯正奧巴馬時期核裁軍氛圍下美國對戰略打擊力量的低調發展甚至滯後的狀況。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戰略與安全研究所胡欣博士說,此前美朝在軍事上針鋒相對,此次軍演除檢驗自己的核裝備水平,也是在向朝鮮施加戰略威懾,向朝鮮展示自己的核肌肉。
「而在奧巴馬時期,在核裁軍、防止核擴散理念下,美國核力量的發展比較低調,特朗普希望通過核軍演向世界證明美國核力量的領先地位。」胡欣說。
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萊昂科夫10月30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環球雷霆」軍演與華盛頓近期宣布的核武裝力量升級計劃保持一致,美國防部將藉此機會評估哪些武器需要改造或升級,並向亞太地區釋放信號。
證明美國的強大。
⑥ 俄羅斯演習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俄羅斯是想證明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相對於其他地區要弱,普京在任總統時就開始重視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的增強,還有近期美日韓等國也舉行了大規模的「環太平洋」演習,俄羅斯可能有與其暗下較勁的意思,當然俄和日的北方四島問題也有一定因素,應該是俄想告訴小日本不要太囂張,對日本施加一定壓力
⑦ 軍演、核威懾是什麼意思,請說的通俗易懂點
軍事演習,簡稱演習,是在想定情況誘導下進行的作戰指揮和行動的演練,是部隊在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訓練之後實施的近似實戰的綜合性訓練,是軍事訓練的高級階段。 現在美國和韓國的南海軍事演習就是一個例子。威懾是指一種通過恐嚇和威脅來阻止一個潛在侵略者採取侵略行為的行動戰略。而核威懾是指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所使用的一種戰略,即把擁有核武器作為威懾對方的一種重要手段。 往往需要相當數量的核彈。其實說白了,現在這個時候沒有一個國家會率先使用核武器,嚇嚇弱小的國家而已。
⑧ 有關前蘇聯核試驗
蘇聯核試驗造成人員死亡最多的一次
1956年9月10日,在蘇聯山米佩拉丁斯克核試驗場,數百名蘇聯士兵和軍官曾被置於一個駭人聽聞的核試驗之中。
在一次核戰爭演習中,一支由272名現役軍人組成的傘兵部隊,受命在一顆相當於3.8萬噸TNT當量的核彈爆炸之後,空降到爆炸的中心地區。這支部隊從直升機上跳傘,直接降落在被核彈烤焦的土地上,那裡的空氣中彌漫著死神的氣息。這些傘兵沒防護服,只穿著普通的軍服。給他們的命令上寫著:「抵禦敵軍攻擊,直到大部隊到達。」
參與演習的人受命簽署保密協議
當時,冷戰已全面啟動。這些蘇聯傘兵要證實自己對抗美國人的實力,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這次演習的命令是這樣寫的:「檢驗核打擊之後戰術空降部隊的運用,目的是防禦死亡地帶,直到發動地面攻擊的前線部隊開始推進為止。」換句話說,是要用這支部隊做一個試驗,看看一支空降部隊能夠投放到距離核爆炸中心多遠的地方,花多長時間?更重要的是,軍隊高層希望知道,這支部隊在接受了致命的輻射之前,到底能夠堅持多久。負責實施演習的將軍們並不關心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士兵健康的損害,而是要評估真正發生核攻擊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這些內幕,多年來都是最高機密。據作者、現任俄羅斯空降部隊情報部門負責人的亞歷山大·切爾德尼克獲得的資料,時任蘇聯炮兵總司令、上述軍事演習的主要負責人米洛特凡·伊萬諾維奇·涅傑林,在寫給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朱可夫的報告中說:「根據演習中使用的原子彈導致的結果判斷,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御敵的關鍵因素,在於成功地實施壓制,因此要在核攻擊之後,為空降部隊的部署創造良好條件。依據核爆炸後地面上空200~300米處核輻射的水平,如果輻射劑量不超過5倫琴,在核爆炸後15~20分鍾內,就可以用直升機把部隊空降到距爆炸中心400~500米處的區域之內,即敵人的有生力量已經被大量消滅的區域。」
當時還無法准確測量傘兵要降落區域的輻射劑量,當然這些士兵也沒有攜帶輻射檢測器。專家認為,這支部隊中的一些人接受了至少有50倫琴的輻射。這個劑量相當於一個人在一年的時間內能夠忍受的輻射劑量。這支部隊中的大多數人無疑都死於輻射損傷。所有與這次演習有關的記錄資料都被視為機密文件,參與演習的人都受命簽署一份保密協議,在其後的25 年間不得透露有關信息。一些文件已經被銷毀了。
切爾德尼克多年來對傘兵部隊的歷史一直很感興趣。幾年前,他偶然得到一份文件。他說:「蘇聯第105空降師第 345團第2營的官兵們,在那天的演習中空降到了核爆炸的中心地帶。除了這些部隊之外,還有一個連的戰場工兵部隊、一個機槍排和一個防化班,也參與了空降行動。」
在演習的主要部分開始之前,當局對參演部隊進行了一些宣傳鼓動工作,使士兵們了解核戰爭。1956年8月24 日和9月2日分別引爆了一顆原子彈,8月30日還引爆了一顆氫彈。
隨後,在同年9月10日開始實施核爆炸和空降部隊協同演習。一架圖-16遠程轟炸機投放了一顆核彈,在距離地面270米的空中引爆。43分鍾後,空降部隊乘坐27架Mi-4型直升機,飛到距爆炸中心650米遠的地方降落。按照命令,士兵們在地面集結後,推進到距離爆炸中心僅十幾米遠的地方停下來待命。兩個小時後,他們接到撤退命令。
醫院病例記錄無從查找
參與此次演習的人沒有留下任何資料,只有前空降部隊軍官鮑里斯·科哈諾夫是惟一的例外。他在回憶這件事情時說:「凌晨4點拉響了戰斗警報,我們列隊檢查裝備和彈葯。直升機隨後就到了。此時我們聽到一聲劇烈的爆炸,震動從地面掃過。我沒有害怕,而是感到好奇。我們登上直升機,在空中,指揮官讓我們戴上防毒面具。黑暗中,我們降落到地面,我記得周圍像有一道灰塵的牆。利用閃光信號我們向預定方向前進,不久,來到了有一定可見度的地方。我們又前進了一段距離,到達防禦地點,然後用所有的武器開始射擊。負責演習的將軍們確認了我們的位置後下令撤退。隨後,我們被送到一個療養站接受檢查。過了幾天,指揮官來接見我們,說此次演習對檢驗軍隊保衛國家的能力至關重要。」
科哈諾夫的回憶是用鋼筆寫在兩頁學生筆記本紙上的。幾年前,他把它寄給了俄羅斯空降部隊司令。科哈諾夫此舉是為了得到一個他曾到過「死亡地帶」的正式證明,以便增加自己的退休金。但他沒有得到軍方的任何幫助,因為空降部隊司令手中也沒有任何有關資料。50年前被送到「核地獄」的士兵名單,如今也難以找到了。
俄羅斯國防部中心檔案室的發言人說,上述部隊自1945年成立以來,根本就沒有相關記錄。此外,當年負責運送傘兵的蘇聯空軍第129直升機團,也沒有相關記錄。
1956年7月28日由蘇聯空降兵部隊第105空降師發布的一份命令說:「部隊要為即將到來的演習做好准備。 」其中詳細列出了演習過程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種裝備,但是沒有對付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裝備。防毒面具是士兵的標准配置。在另一份命令中可以看出,一些軍人得到了特殊的照顧。一些軍官獲得了價值不菲的禮物,一些士兵和軍官獲准歇了10天的假。14名軍人獲得提升,113名軍人獲得嘉獎。而他們在核試驗中,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山米佩拉丁斯克核試驗場進行的真人核試驗,是蘇聯進行的此類演習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1954年9月14 日,蘇聯在奧倫堡區域首次進行此類演習。那次演習的代號是「雪球」,引爆了一顆被稱為「塔蒂亞娜」的相當於4萬TNT 當量的核彈。大約有4.5萬人的部隊、超過300架軍用飛機、600輛坦克、500門大炮參與演習。軍人們穿的內衣被告知是防核輻射的。演習之後,軍人和當地居民都沒有接受過身體檢查。當地醫院從1954年~1980年期間的病例記錄已無法獲得,懷疑是被有意銷毀了。
蘇聯的山米佩拉丁斯克核試驗場始建於1948年。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那裡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那裡最後一次引爆原子彈是在1989年10月19日。在此期間,總共有456次地面、空中和地下核試驗在山米佩拉丁斯克核試驗場的區域內進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1991年8月29日正式宣布,該核試驗場關閉。
據史料記載,蘇聯並不是惟一用自己的士兵進行死亡試驗的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世界各國的軍方和科學家都沒有正視核武器的危險性。美國進行過8次包括核彈爆炸的軍事演習,與這些演習的結果有關的文件依然屬於高度機密。
⑨ 俄24小時進行全球核爆探測,這意味著什麼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就在當地時間4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啟動了一個專門的地球物理檢測中心,這個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檢測並且記錄全球核爆活動。而國防部對此發布聲明表示俄羅斯這一做法是為了加強國防力量,24小時全天候運行核監測,或許是為了俄羅斯在應對核戰爭,如果別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話,俄羅斯就可以根據檢測到的結果及時應對回擊。或許俄羅斯是在關注其他國家對於核武器的研製和改進,如果別國研究新技術那麼這個檢測中心會通過是試爆情況來掌握最新情況。
也有不少人猜測俄羅斯是為了應對核戰爭,盡管國際上有著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公約,但世事難料如果沒有提前做好防範突然受到核武器的攻擊,那麼對於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來說都會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俄羅斯通過24小時全天候檢測也是出於對自己國家國防安全的考慮。
⑩ 北約舉行核威懾演習 會給俄烏局勢及全球安全帶來什麼影響
我個人認為,北約的核威懾演習,對俄烏局勢的影響不大,對全球安全也不會帶來什麼大的影響。
「北約的『堅定正午』是年度的例行核演習,每年基本上都是這個時候舉行,所以這次北約方面要做的決定是是否在這個比較緊張的局勢下舉行,」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說,「如果因為俄烏沖突就推遲或取消演習,可能顯得過於軟弱,尤其是前一段時間俄羅斯釋放了各種核威脅信號的背景下,因此,此次如期舉行核演習也是給盟友和對手傳遞信號。」
北約拿核武器演習,這是很不好的。
不是要禁止核武器嗎?為什麼還要拿核武器威懾別的國家?這難道不會引起新的軍備競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