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年中有多少動物死亡
我國肉、蛋類居世界第一,奶類居世界第五,肉類的人均消耗量已經排到世界第七位。
品種 2008 年上半年產量 ( 萬噸 )
同比 (%)
肉類
3515
3.2
奶類
1915
11.5
牛奶
1860
12.1
禽蛋
1340
6.4
禽肉
785
8.2
牛羊肉
500
-0.1
表三 2008年上半年我國肉蛋奶產量
這么巨大的肉類產量,依靠的是殺戮巨量的動物。根據世界糧農組織2006年4月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
中國殺羊世界第一,養肉產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國殺羊10,040,708隻,不到世界殺死量的四分之一;2005年,中國殺羊311,746,112隻,佔全世界殺羊總量的三分之一多,中國殺死的羊居世界第一,幾乎比第二名的國家印度多4倍。2005年,中國的羊肉數量達到434,6914噸,佔全世界羊肉產量得33.36%,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印度多300多萬噸。1961年,中國羊肉才100,394噸,佔世界羊肉數量的1.66%。
中國殺鴨世界第一,鴨肉產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國鴨肉產量是13.96萬噸,是世界鴨肉產量的44.55%;2005年,中國鴨肉的產量達到235.01萬噸,居世界第一,佔世界鴨肉中產量的68.17%,是世界第二鴨肉產量國法國的11倍多。2004年,我國人均鴨肉就已經居世界第五。
1961年,中國殺死了1.08億只鴨子;佔世界殺死總數的47.85%;2005年,中國殺死了18.04億只鴨子,佔全世界殺死總量的75.51%;是殺死鴨子最多的國家,是第二位越南的24倍多。
中國殺鵝世界第一
1961年,中國殺死了1895萬只鵝,佔世界殺死總數的42.59%;2005年,中國殺死了54316萬只鵝,佔全世界殺死總數的92.96%;鵝肉產量是6.38萬噸,佔世界鵝肉產量的42.61%;2005年,中國鵝肉產量達到217.25萬噸,佔全世界鵝肉總產量的93.20%。鵝肉產量全世界第一,是第二名匈牙利的近50倍。
牛肉產量世界第三
1961年,中國殺死844,497頭牛,佔世界總殺牛數量的0.47%;2005年,中國殺死53,900,500頭牛,佔世界總殺牛數量的16.71%。佔世界牛肉產量第三名。
中國殺兔世界第一,兔肉產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國殺死兔子700萬只,佔世界殺死量的2.58%,到2005年,殺死3億4300萬只,佔全世界殺死量的38.87%。是世界上殺兔子最多的國家,比第二名義大利多出一倍多。1961年,中國兔肉有1.05萬噸,佔世界兔肉總產量的2.64%;2005年,中國兔肉產量達到50萬噸,佔世界兔肉總產量的43.02%。
中國殺豬世界第一,豬肉產量世界第一
1961年,中國殺死的生豬36,642,823頭,不到世界生豬殺死量的9.74%;2005年,中國殺死的生豬高達651,653,532,佔到世界殺死量的49.82%。平均下來,每個人吃了半頭豬。1961年,中國的豬肉產量為1,606,569噸,佔全世界豬肉總量的6.49%;2005年,中國的豬肉產量達到50,094,700噸,佔全世界豬肉總量的48.86%.
雞肉產量世界第二
1961年,中國雞肉產量48。71萬噸,佔世界肉雞產量的6。45%;2005年,中國雞肉產量1014。9萬噸,佔世界雞肉產量的14。49%。是世界第二大雞肉大國。1961年,中國殺死了4.8億只雞,佔全世界殺死量7.29%;2005年,中國殺死了73.26億只,佔世界殺死總量的15.22%。
三、壓垮中國生態系統的肉食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計,用於喂養牲畜的飼料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37%。種植這些糧食還就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包括農機、化肥、農葯、電力和燃油等。以我國每年養殖和殺戮100多億只動物的規模來看,我國為此付出巨大的生態代價。
1、動物排泄物污染環境
我國飼養的上百億只動物,每天要排泄出大量的屎尿。有統計表明:按普通工業化養殖廠的標准,每頭100公斤的豬一生共產生4噸的糞便和污水,這意味著你每吃一斤豬肉,就要給這個世界增加67斤糞便和尿。對於牛來說,你每吃一斤牛肉,就會為這個世界增加大約40斤糞便和尿。2002年,哈工大環境專家調研得知,1頭豬日排污量相當於六七個人的排污量,1頭牛的排污量超過20人的排污量,1隻雞的排污量超過1個人的排污量。
2005年,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楊邦傑在《發展以畜牧業為核心的農業循環經濟》文章中指出:目前,全國每年養殖140億只家禽、10億頭生豬、2億頭大牲畜、6億只羊,粗略估算,每年產生糞便10.6億噸(干糞)。
2007年,科技部部長萬鋼院士院士說:2006年,目前我國農村每年約有農業生物的廢棄物達到40多億噸,其中,牲畜糞便的排放量,達到26億噸,農業農作物達到17億噸。
我國絕大多數畜禽養殖場在建立之初就根本沒有處理畜禽糞便的的設施,絕大部分畜禽糞被直接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家畜糞便及排泄物是豬丹毒、豬瘟、副傷寒、布氏桿菌、鉤端螺旋體、炭疽等人畜共患疾病傳播的主要載體,
污染水體
未經處理的禽畜糞便和尿排放到河流、湖泊、近海海域,嚴重污染了各地的水體。農業環保專家的測算顯示,如果將1萬噸畜禽鮮糞傾入河道,隨著河水的流動,受污染影響的水域最大可達到10平方公里。由荷蘭、英國國際咨詢公司承擔的杭州灣環境研究項目結果表明,1994年從肥料和糞便中進入杭州灣水域的氮佔75%,磷佔27%。哈爾濱市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哈爾濱市畜牧業排污中,COD(化學耗氧量)已接近全市工業廢水COD的排放量,這相當於在市郊又安置了一批重污染的工業企業。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數據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陝西等地的600個地下水樣的調查顯示,我國一些地區地下水正面臨被硝酸鹽(硝酸鹽是氮肥、動物糞便、動植物屍體等中所含氮化合物降解的終端產品)污染的嚴重威脅。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有關專家分析,在我國水環境中,來自農田和畜禽養殖糞便中的總磷、總氮比重已分別達到43%和53%,接近和超過了來自工業和城市生活的點源污染,已成為我國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報導,他們發現農業的污染90%以上是造成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破壞主因,其中56%是來自畜養牛隻,40%是由於使用殺蟲劑和肥料來種植作物,澳洲昆士蘭撥款逾3,100萬美元來迅速執行新規定,以減少污染和大堡礁的毀損。
養殖場會造成大量的污水。許多大中型畜禽養殖場將糞便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大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山西太原晉源區一養魚塘飼養的魚一周死亡了上萬公斤,造成經濟損失四五萬元。有關部門調查發現,造成魚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附近的一養豬場將未經處理的糞便直排池塘,使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導致魚「缺氧」而死。
隨著現代化養殖業大量使用獸葯和飼料添加劑,葯物以原形或代謝物的形式經動物的糞便和尿液進入水體,對表層水體的生態環境造成毒害。美國環保署和地質測量署在北卡羅來納州兩所養豬場的化糞池和附近小溪﹐發現水內含有豬只曾被喂服的三種抗生素。
年,美國十七歲女生馬爾羅伊做學校的科學習作時,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她居住的惠靈市的自來水竟然含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更流進俄亥俄河,污染了毗鄰西弗吉尼亞州的水源。
馬爾羅伊九八年從《科學新聞》雜志得悉歐洲科學家在當地的河流﹑小溪﹑地下水甚至自來水中﹐發現各式各樣包括抗生素的葯物。她最近為科學習作選材時靈機一觸﹐遂決定測試家鄉城市的水質。於是﹐她與母親駕旅行車﹐花了十個星期到俄亥俄河沿岸抽取不同的水質樣本﹐帶返就讀公校的實驗室進行測試。
結果﹐她在這些水質樣本與惠靈市的自來水中,發現了一些盤尼西林、四環素和萬古黴素,其中以農場或牲畜飼養場鄰近水域的抗生素含量最高。這項發現,令馬爾羅伊榮膺斯德哥爾摩國際青少年水質獎。
污染土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專家們發現動物糞便給環境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污染。2008年1月研究所博士王輝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江蘇沿海和蘇北地區土壤中的鹽分含量比較高,畜禽中的糞便在施肥過程中可能會侵蝕農田的土壤,影響到土壤的肥沃程度。專家們分析了江蘇各地180個畜禽糞便樣本的鹽分含量,平均糞便的含鹽量是每千克9.7克,其中雞糞的含鹽量最高,達到每千克14.8克。王輝說,江蘇不同區域畜禽糞便中鹽分含量也不同,蘇北和沿海地區豬糞和雞糞的鹽分含量遠遠要高於蘇南地區。專家表示,如果在這些地區繼續使用糞便施肥的話,足以加快土壤的次生鹽漬化程度。有研究表明,施用動物糞肥和污泥後,農作物產量降低。這除了與氮和重金屬的過度使用有關外,在某種情況下也與糞肥和污泥中的葯物有關。
丹麥每年獸葯和飼料添加劑的消費總量為165噸,其中,100噸作為豬場的促生長調節劑,13噸用於家禽的球蟲防治。1996年,丹麥在自然環境樣本中檢測到25種葯物;1999年,居然檢測到68種葯物。由於新葯不斷出現,這個數目仍然有增加的趨勢。歐共體每年抗生素的消耗量達5000噸,其中四環素的用量達2300噸。德國的40條河流,檢測發現31種葯物和5種代謝產物,殘留葯物的最高濃度為6.3μg/l,並在飲水中檢測到9種葯物。在我國,據估計,一個萬頭豬場每年向環境中排泄的金黴素等原形葯物約300~500公斤。江蘇省農科院的專家告訴《現代金報》記者,在中國,獸葯中大多含有抗生素,而且很多獸葯是作為亞治療劑量長期添加於動物飼料中的。在動物糞便中,研究人員檢測出了金黴素、鏈黴素、磺胺塞唑、青黴素等多種抗生素的殘留,其中濃度最高的是青黴素。
以養豬大省的四川為例,由於飼料添加高劑量的銅,每月約有2700~3500噸硫酸銅排泄到環境中。這使使糞池中微生物減少,微生物作用降低,使糞便臭味增加;施用到土壤中,造成微生物減少,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含高銅的動物尿排到水體,對水生生物毒性很大,銅在水中濃度為0.5mg/公斤時,能使35%~100%的原生淡水植物死亡。
Hamscher G等報道,在用動物排泄物施肥的土壤0~40cm的表層,檢測到了土黴素和金黴素的殘留,其最大濃度竟分別高達32.3毫克/公斤和26.4毫克/公斤。
嚴重污染空氣
2008年7月9日,《農民日報》刊登李國忱的文章《應重視農村的空氣污染問題》。
在人們的心目中,農村是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地方,許多城裡人都為此而迷戀和羨慕。然而,不久前我回了一趟故鄉,發現實際情形並非全然如此。時下農村養殖業十分發達,特別是養豬、養牛的更為普遍,少者幾頭,多者幾十頭、上百頭。由於條件所限,豬圈牛圈就建在窗前屋後,牲畜糞便則隨處堆放,有的就堆放在門口路邊。雨天糞水橫流;夏天氣溫升高,糞便發酵,村裡到處彌漫一股腐臭的氣味,嚴重時有的人家甚至不敢打開門窗。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空氣環境中,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必然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故鄉的肺癌發病率較高,恐怕與這樣的空氣質量不無關系。
2、污染土地的最大元兇
2005年6月,我到內蒙古出差,在從呼和浩特到鄂爾多斯的高速公路上,一路望著毫無生機的大青山,看著烈日下,公路兩旁大片大片沙化半沙化的土地。追問古代那「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哪裡去了?當年,風吹草低見牛羊,相信到內蒙古就會看到大草原了!現在,我一路上就根本沒有看到過草原!很多地方甚至連草都沒有!
從鄂爾多斯市到成吉思汗陵參觀的途中,看到大片沙丘和少數的草叢,感覺就象進入了沙漠半沙漠地帶。而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遠征西夏途經此地時,看到這里美麗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花鹿出沒,心裡特別高興,陶醉之際,忘情地失手掉落馬鞭。當隨從去揀馬鞭時,他揮手制止,並不禁吟詩一首:
花角金鹿棲息之所
戴勝鳥兒育雛之鄉
衰落王朝振興之地
白發老人享樂之邦
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西夏的戰爭中病逝後,就在建造了他的衣冠冢。我感慨的是:能夠吸引一代天驕葬身彼處的地方,現在幾乎退化為沙漠半沙漠地帶!人類破壞森林和草原的能力相當驚人啊。這與過度放牧有著直接的關系。
現在,中國共有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積約為165.3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2%,其中人類活動導致的現代沙漠化土地全部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積的23.4%。這些人類活動導致的現代沙漠化土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畜牧業造成的。
裸露著畜牧業是破壞土地的罪魁禍首。據報告,目前,畜牧養殖已佔用地球所有陸地面積的30%,大部份是供永久放牧,但也包括33%的適耕地,被做為生產牧草供給牲畜。為了養殖更多的牲畜,很多國家就砍伐森林。為飼養牲畜砍伐森林,地球之肺熱帶雨林急劇縮小。僅在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之間,亞馬遜森林的開墾面積擴大69%,,被用於肉品供應。負責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撰寫報告書的資深作家史坦菲爾先生(Mr. Steinfeld)在《牲畜長遠的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Livestock's Long Shadow–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Options)一文指出:「畜牧業是濫伐森林的元兇… …亞馬遜原有的森林中有70%都變成了牧場。」
荷蘭森林的破壞,有30%是大量養殖動物的結果。全世界每半年消失的森林面積比丹麥還要大,其中八分之七的森林被摧毀是為了種植牧草給牲畜來吃的!森林的大量砍伐,又進一步影響了氣候變化。
約有20%的牧場用地因過度放牧、密集飼養牲畜與遭受侵蝕。在最近的五十年中,有60%的世界牧場毀於過度載畜,並主要導致了沙漠化的蔓延。表土損耗原因中有85%與畜牧業有關。全球33億公頃乾旱牧場,已有73%處於中度沙化。據估計,單位耕地所能供養素食者的人數是肉食者的14倍。也就是說,肉食者佔用的耕地是素食者的14倍。
3、水資源的最大浪費者
我國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且其分布極不均衡。
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目前的660座城市中,有2/3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嚴重缺水,嚴重缺水城市涉及17個省區,其中包括沿海發達城市。地下水惡性超采,我國出現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導致地面沉降的地質災害。目前,有30座城市發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由於人口增長,到2030年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將從現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屆時用水總量達到上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水資源危機並非危言聳聽。
農業作為我國的用水大戶,對水量的需求還會繼續增加。目前,我國每年農業用水佔全國用水總量的68%。工業用水只佔20%,而城鄉人民生活用水則只佔10%。到2030年,要保證16億人的糧食安全,須要消耗巨大的水資源。
加拿大Doug Small對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不同規模的豬場不同生產階段不同用途的耗水量的研究,表明:曼尼托巴省五個自繁自養豬場的總耗水量平均為89.5升/母豬/天,變動范圍為71.1升至110.0升之間,變動幅度大約為平均值的44%。總水量當中動物飲水所佔的比例最高,平均為80%,其次是生長/肥育豬的降溫用水。沖洗用水占總耗水量5%到10%。生活用水和分娩母豬降溫用水所佔比例最低。
單算每頭家畜的耗水量,用水最多的是泌乳階段,之後依次為妊娠、生長/肥育和斷奶階段。如果折算成單位基礎母豬的耗水量,則生長/肥育階段用水占總耗水量的比例最高(64%),之後依次為妊娠階段(16%)和泌乳階段(9%)。本研究中得出的母豬群耗水量與其它來源的數據基本相符。但斷奶豬和生長/肥育豬群的耗水量卻明顯高於其它公布標准。
用途
豬場數量
觀察總數
平均值
(每頭母豬,升)
范圍
(每頭母豬,升)
飲水
5
5
72.3
❷ 為什麼俄羅斯的肉類食品那麼便宜他們養的牲口多嗎
截至2019年底,俄羅斯國內各類養殖場的生豬屠宰量為504萬噸,比2018年的480萬噸增加5.1%。 增長的原因是,在2013-2020年國家農業發展計劃和農產品,原材料和食品市場監管框架內的投資項目成功實施。 同時,以下地區的農業組織和個體企業家創造了俄羅斯去年屠宰豬肉產量的最大增長:普斯科夫地區,別爾哥羅德地區,庫爾斯克地區,弗羅涅日地區和克拉斯諾達爾地區。 在公司方面主要有:農產品工業的MIRATORG(42. 657萬噸,佔俄羅斯市場的9.7%),Cherkizovo集團公司(28. 620萬噸,6.5%),LLC Velikoluksky豬育種集團公司(26.7萬噸,6%),RusAgro集團公司(24. 336萬噸,5.5%)和Agriarian Group JSC(24. 206萬噸,5.5%)
俄羅斯火雞肉在2019年生產了28. 8090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 產量每年都在增長,但是俄羅斯火雞肉的消費量仍然很低-人均每年只有1.97公斤。在肉類消費結構相似的歐洲國家中,這個數字是每人每年4.5公斤。
附:勘察加市場的肉類價格(這里價格比其它地區要貴些):豬裡脊(巴西) 400盧布/公斤(俄羅斯) 350盧布/公斤
豬扒(頸部)445盧布/公斤(非頸部)395盧布/公斤
豬小腿(帶骨)230盧布/公斤
豬臉 345盧布/公斤
牛胸肉 410盧布/公斤
雞胸肉塊 268盧布/公斤
雞腿 (俄羅斯)290盧布/公斤(巴西)130盧布/公斤
雞翅245盧布/公斤
火雞肉大塊375盧布/公斤
鴨子295盧布/公斤
鴨肉片(中國)550盧布/公斤
兔肉550盧布/公斤
鹿肉(帶骨)495盧布/公斤
鹿肉(無骨)750盧布/公斤
雞肉餡165盧布/公斤
火雞肉餡195盧布/公斤
❸ 俄羅斯糧食產量是多少
俄羅斯糧食產量是1.33億噸。2020年,俄羅斯糧食產量為1.33億噸,出口量為4870萬噸,創下歷史上第二個出口高峰,排在世界第四位,出口額達1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小麥出口3860萬噸,增長21%,出口量僅低於2018年出口的4400萬噸,大麥出口出口600萬噸,增長52%,出口額為1.086億美金,增長42%,創歷史最高記錄。
俄羅斯主要糧食產量數據
俄羅斯2020年全年穀物總產量同比增長9.8%,其中小麥產量達到8587.3萬噸,同比增長15.3%,預計俄羅斯將成為世界小麥第一大出口國。俄羅斯穀物總產量中黑麥產量同比增長66.2%,菜籽增長24.9%,蕎麥增長13.7%,大米增長3.9%,而玉米、燕麥、葵花籽和大豆等作物的產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❹ 俄羅斯今年糧食產量預計將達1.3億噸,糧食產量這么高,是怎麼實現的
糧食產量這么高的話,是因為他們的國家國土面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開闊的所有的話,才會有這么多的材料
❺ 請問俄羅斯的雞肉,豬肉,土豆,大米,西紅柿,冬瓜,白菜每500克多少錢
俄羅斯各個地區的物價和生活水平有差異,食品價錢也不盡相同!
像莫斯科,物價之高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
因為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處於寒帶,所以大部分蔬菜都是依靠進口,像土豆、胡蘿卜、洋蔥等本國也有種植的蔬菜因為氣候和人為原因,產量也不樂觀,價格時有波動!有些蔬菜的價格已經超過肉類食品!
舉例彼得堡:雞腿60P/kg,豬肉150-220P/kg,土豆10-25P/kg,大米35-50P/900g,西紅柿40P/kg,白菜在冬天時40-80P/kg(現在米有),圓白菜30P/kg
以上為夏季價格,肉類在冬季沒有太大變化,蔬菜在冬季變化較大,西紅柿50-70P/kg...
❻ 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麼
俄羅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 ,大麥 ,玉米等等。
俄羅斯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The Russian Federation),通稱俄羅斯或俄國,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建立沙皇俄國,並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稱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19世紀通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北方庫頁島、海參崴等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二戰時期促使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導致中國再度失去173萬平方公里領土,給中華民族造成了巨大傷害。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冷戰期間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正式獨立,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軍事力量,綜合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除此以外,俄羅斯還是五個金磚國家之一。
❼ 烏克蘭和俄羅斯糧食產量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小麥、大麥貿易中有著重要影響,2021年,兩者在這兩個品種上的出口量總計佔全球比例均超過30%,對全球小麥、大麥貿易格局具有重要影響。
除了玉米和大麥較多地從烏克蘭進口之外,我國目前從兩國進口糧食比例較低。
小麥
俄羅斯和烏克蘭有廣袤的黑土地,在東歐平原、伏爾加河中上游等地很適宜種植小麥,除了土壤條件,中高緯度地區光照時間長並且溫度在14℃~16℃之間,很適宜春小麥生長。而且因為土地連片,可以很方便使用機械化耕作。
俄國重視農業發展,小麥種植面積和單產都有提高,在匯率下跌等刺激下,近十年小麥出口增長一倍以上。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21年,俄羅斯小麥產量8199萬噸,佔全球小麥產量(77618萬噸)的10.56%,烏克蘭產量2903萬噸,佔比3.74%。
因為本國消費有限,兩個國家出口份額遠遠超過產量份額。
2021年俄羅斯出口小麥4249萬噸,佔全球小麥出口量的21.99%,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烏克蘭出口2036萬噸,佔比10.54%。兩國總計出口6285萬噸,佔比32.5%。烏克蘭出口量與澳大利亞、美國等相當。
根據Trade Map數據,2020年俄羅斯小麥主要出口目的國為埃及(佔比22.69%)、土耳其(21.29%)、孟加拉(5.16%)。2020年烏克蘭小麥主要出口目的國為埃及(佔比16.99%)、印度尼西亞(15.11%)、孟加拉(8.2%)。
我國年進口小麥不到1000萬噸,從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家進口的小麥量非常少,傳統上,我國主要進口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三國小麥,總計佔比82%左右。2020年,法國曾取代澳大利亞,當年法國對中國出口了254萬噸小麥。2021年中國成為法國小麥出口第一大目的國。但由於中澳之間的小麥貿易恢復,自法國進口同步減少。
2021年,從俄羅斯運往中國的小麥僅為5.5萬噸,價值1300萬美元,大麥為9.4萬噸,價值2300萬美元。
大麥
俄烏在大麥這個品種上也頗為重要。2021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麥產量分別為1750萬噸和1020萬噸,總計佔全球大麥產量(14579萬噸)的19%。出口方面佔比更重,烏克蘭出口600萬噸,俄羅斯出口450萬噸,兩者佔比超過30%。根據Trade Map數據,2020年烏克蘭大麥主要出口目的國為中國(53.52%)、沙烏地阿拉伯(14.8%)。2020年俄羅斯大麥主要出口目的國為沙烏地阿拉伯(57.15%)、約旦(8.44%)。我國大麥進口主要作為飼料用糧。
玉米
2021年俄羅斯玉米產量1487萬噸,烏克蘭3857萬噸,兩國累計佔全球的4.5%。
出口方面,烏克蘭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國,2021年出口量3161萬噸,佔全球全年玉米出口(18757萬噸)的16.85%。美國排第一(6160萬噸),巴西、阿根廷次之,分別為4300萬噸和3900萬噸。俄羅斯出口量不大,為526.6萬噸,佔比2.8%。兩者總計出口3687.6萬噸,全球佔比19.65%。
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量比較大,占烏克蘭出口量的28.31%。2021年,我國全年進口玉米2835萬噸,其中自美國進口了近70%,近2000萬噸。自烏克蘭進口了823萬噸,佔比近30%。自俄羅斯進口不足9萬噸。
在大豆的生產和貿易方面,俄烏兩國的影響有限。2021年,俄羅斯大豆產量425萬噸,烏克蘭311萬噸,總計736萬噸,佔全球大豆產量(37286萬噸)不到2%,出口比較有限。
❽ 俄羅斯氨基酸飼料產量
13.5%。在2022年5月20日記者采訪俄羅斯國家肉類協會主席謝爾蓋·尤欣表示,自2022年初以來,禽肉和豬肉的產量相比2021年的7.5%增長了6%以上達到了全球的12.%,氨基酸飼料的需求截止到2022年7月22日已經到了13.5%,還正在不斷增長。
❾ 誰知道俄羅斯的經濟
太多了,沒全貼過來,下面的網站里有全部的內容
(經 濟)
俄羅斯是前蘇聯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在當前世界也是經濟大國。從工農業總產值來看,它占原蘇聯工農業總產值的70%。與原蘇聯平均水平之比(%),199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14%,人均消費為108%,人均國民財富為117%,工業勞動生產率110%,農業勞動生產率為108%。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占原蘇聯的58.7%。
〔工 業〕
俄羅斯已形成以9大工業部門(能源、黑色冶金、化學和石油化工、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紙、建築和材料、輕工、食品和微生物)為中心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從經濟實力的基礎情況來看,還是從工業、科技區域布局來考察,俄羅斯佔有了原蘇聯工業的絕對優勢。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原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原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採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制漿造紙工業均居原蘇聯的首位。烏拉爾區的採煤業居原蘇聯第二位。
俄羅斯主要工業產品,有原蘇聯經濟中也佔有決定性地位。主要產品占原蘇聯同類產品的比重,分別為:發電量佔62.5%,石油佔90.9%,水泥佔60.2%,天然氣佔77.3%,煤佔55.4%,鋼佔57.9%,商品木材佔91.6%,紙佔84.6%,玻璃佔61.9%,機床佔50%,汽車佔80%,拖拉機佔45%。能源 電力,1988年發電10660億度,1991年為10460億度。煤1988年為4.25億噸,1991年為3.53億噸。石油,1988年5.69億噸,為歷史最高紀錄,1990年
5.15億噸,1991年減至4.6億噸。鋼鐵 1988年鋼產量為6387.7萬噸,1991年為5510萬噸,原蘇聯5大鋼鐵基地中的烏拉爾、中央區和西西伯利亞3個位於俄羅斯境內。1991年大多數消費品生產比1990年下降2~6%,食品生產下降9%。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佔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 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俄國工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使工業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原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於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當前,俄羅斯已成為擁有高度發達的機械化農業的工業強國。這是原蘇聯幾十年間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果。 目前,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 俄羅斯工業部門分工很細,現共有12個行業及其下屬300多個不同的部門和相當數量的個別生產部門。
12個行業是:
電力工業;
燃料工業(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
黑色冶金工業;
有色冶金工業;
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
微生物和復合飼料工業;
醫葯及醫療器材工業;
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
(包括:動力和機械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
冶金設備製造業、機床製造業、化工和石油機
械製造業、建築機械和築路機械製造業、機車
車輛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造船業、航空工業、
軸承製造業、拖拉機製造業、農業機械製造業);
林業、木材加工業、制漿造紙業;
建築材料工業;
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鞋工業);
食品工業。
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以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製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築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這里要著重強調一下俄羅斯東部的工業。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面積為1276.59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面積的2/3以上。近年來東部的地位越來越高。 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聯邦,東西兩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歐洲部分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產值佔全俄羅斯的3/4以上。可是,歐洲部分因其資源有限,經濟進一步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東部地區卻擁有各種各樣蘊藏量極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這里的工業基礎薄弱,部門單一,資源遠未得到充分利用。為了改變這種生產力布局的不合理狀況,俄羅斯實行了工業東移政策,稱之為「綱領性政策」。目前,俄羅斯經濟對東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增強。今後,東部地區在增強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保障出口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將是「亞太時代」的下個世紀,俄羅斯將更為重視其東方的發展。
俄羅斯的電力工業包括火力、水力和核能發電三大部門。發電量僅次於美國,居第二。其中火力發電為主,約佔72%。 俄羅斯豐富的電力資源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地區。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歐洲部分有機燃料日益匱乏,俄羅斯決定在該地區加速發展核電工業。目前,俄羅斯擁有8座核電站(1985年)。 俄羅斯電力生產的突出特點是高度集中,絕大部分電力是由大型電站生產的。目前,俄羅斯已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輸電系統,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90%,保證了主要工業區的動力供應。 俄羅斯電力的主要消費部門是工業,其用電量佔全國用電量的60%。俄羅斯電力也用於出口,由於經互會的解散,現在出口量急劇減少。
俄羅斯的燃料工業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目前,俄羅斯是世界上工業國家唯一燃料能夠完全自給並可保持一定出口的國家。
石油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能源工業部門。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一個發展很快的新型能源部門。煤炭的生產在能源生產工業中一直占重要地位,它是燃料平衡的基礎。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在十月革命前是俄羅斯工業部門中最薄弱的一環。當認識到化學工業是保證工業物質基礎最重要的部門,是推進國民經濟工業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時,俄羅斯才採取緊急措施來建立和發展這一部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俄羅斯化學工業有了顯著提高。俄羅斯的化肥、硫酸、焙燒蘇打的產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80 年代以來,在化學工業中,化學制葯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化學纖維工業發展最快;在石油化學工業中,基本有機合成產品發展最快。 俄羅斯目前共生產9萬余種化工產品,其中90%以上的生產工藝不是最先進的,質量亦不如國外產品。為此,俄羅斯開始進一步擴大新型結構材料的生產,增加品種和提高質量。 但是,近幾年,由於政局動盪,經濟急劇衰退,能源和原材料工業萎縮,化學工業產量也急劇下降。
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是俄羅斯的工業核心、科技進步的基礎。其發展受到極大重視,發展速度亦十分迅速。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只有3個獨立部門:機車車輛製造業、造船業和農機製造業。現在,俄羅斯這個部門已發展到100多個分部門。其產品已超過13萬種。 機器製造業發展的方向是:迅速發展能保證技術進步和提高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分部門;大幅度增加自動化工具、儀表和儀器;金屬加工設備中優先增長先進的鍛壓設備、數據控制機床、速控和速算成套設備。
建築材料工業 建築材料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前就已具有一定的生產基礎。主要部門有水泥、混凝土預製件和玻璃製品工業等。俄羅斯建築材料工業70%集中在歐洲部分。俄羅斯發展建築材料工業的基本方向是,優先發展既能降低金屬用量、降低造價和勞動量、減輕建築物重量,又能提高其保暖程度的建築材料;擴大高標號、多成份和特種水泥的生產;增加拋光玻璃、強化玻璃和玻璃纖維布以及建築用瓷器等高效裝修材料的生產。進一步研製開發新產品並注意提高其傳統產品質量。
輕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之前,俄羅斯輕工業就已初具規模。輕工業的主要部門有紡織工業、皮鞋業、針織業等。俄羅斯的輕工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區。 由於原蘇聯長期片面執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嚴重製約了輕工業的發展。俄羅斯輕紡工業的設備落後,長期以來生產質量差、產品款式陳舊。 為了改變這些現象,原蘇聯和俄羅斯新政府都曾努力加速輕工業的發展。但是,整個國民經濟體制幾十年來一直重重工,輕輕工,一時難以扭轉。加之近幾年經濟衰退,輕工業生產趨於下降。
食品工業在俄羅斯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食品工業由24個分部門構成。主要部門有肉類及罐頭加工工業、奶和奶製品工業、捕魚業、製糖工業、飲料和麵食製品工業等。 肉食品工業是本部門中最大的分部門,其產值約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1/4。大型肉類製品聯合企業大都建在大中城市。近年由於經濟全面衰退,肉食品工業產量亦大幅度下降。另外近年麵食製品亦明顯下降。 長期以來,由於對食品工業投資的不足,加上農業生產不穩定,食品工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因為,市場供應長期緊張不是短期內所能改善的。
〔農 業〕
從60年代以來開始實行集約化經營,主要是全盤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水利化、科學化和知識化,從而逐步改變以前的粗放經方式,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
俄羅斯農業中的主要項目,如穀物、馬鈴薯、亞麻、肉乳等產品,占原蘇聯的1/2到1/3。近年來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速度受到動盪局勢的影響。1991年農工綜合體產品總值,包括農業總產值比1990年減少5%,並低於最近5年的平均產值。1991年,國家谷類收購量達2250萬噸,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來最低的一年。1991年國家向日葵收購量170萬噸,比1990年少產25%。國家土豆收購量470萬噸比1990年少產6%,國家蔬菜收購量440萬噸,比1990年少產28%。1991年,向國家交售油料的數量是近6年以來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來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國家已征購到12300萬噸糧食,較去年增加150萬噸,糧產量為250萬噸,較去年增加50萬噸,土豆產量基本與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年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2%。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值的57%。十月革命後,原蘇聯經歷了一條曲折的農業發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蘇聯全力發展重工業,加上國內戰爭、衛國戰爭和農業全盤集體化政策失誤的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中期起,農業開始得到重視,舊的農業體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和改革。60年代,開始從粗放式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擴大農業投資,促進了農業發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農業生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戈爾巴喬夫執政後實行了擴大農庄農場自主權,改善農村經濟關系,採用各種承包制、租憑制,改變農業投資取向,加強基礎設施和農業社會改造等措施,試圖挖掘農業的發展潛力,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力爭在短期內解決食品供應問題。
但是,近幾年來,由於整個國民經濟的混亂,從原蘇聯晚期開始,農業就處於滑坡狀態。1990年起,農業產值呈負增長。1991年,俄羅斯農業產值下降5%;到1992年,農業產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達12%,畜產品下降幅度更大,如頭9個月肉產品產量下降27%。
種植業
俄羅斯的種植業主要包括谷類作物、經濟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亞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類、水果和飼料作物等生產部門。
十月革命前,俄國的種植業以穀物為主,其播種面積佔全部播種面積的90%。 1909~1913年,穀物年均產量為7250萬噸,其中每年出口15%。
十月革命後,種植業遭受到國內戰爭和衛國戰爭以及農業集體化運動的破壞,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以來,種植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其內部結構也得到了調整。 1950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70%,經濟作物佔8.1 %,土豆、蔬菜和瓜果作物佔7.4 %,飼料作物佔14. 5%。1988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佔54%,經濟作物佔6,4 %,土豆、蔬萊和瓜果作物佔4 %,飼料作物佔到34.6%。1988年與1950年相比,穀物播種面積比重有所下降,而飼料作物比重則明顯上升。
1.谷類作物
50年代中期,由於大面積墾荒,迅速擴大了穀物播種面積,穀物產量大幅增加。 60年代初,由於農業政策的嚴重失誤和墾荒地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穀物產量增長緩慢。60年代中期,俄羅斯農業生產開始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增施化肥、培育優良品種、改良土壤和興修水利等措施,穀物產量有所提高,1976~1980年平均穀物產量比60年代上半期提高56%,同期穀物單產量提高了54.9%,1981年到80年代後期,由於旱災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問題,穀物產量持續下降。
數十年來,盡管穀物生產有了大幅度增長,但由於飼料糧消費量的不斷上升,俄羅斯每年需大量進口糧食。近幾年,對糧食的進口需求量日勝一日。
在穀物播種面積中,小麥占重要地位,小麥的產量和國家收購量在穀物中均占首位。小麥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40%,產量占總產量的39%,國家收購量占總量的48%。在小麥播種面積中,春小麥佔2/3,但單產較低;冬小麥單產比春小麥高得多。大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於小麥。播種面積占穀物播種面積的26%,總產量佔到穀物總產量的27.1 %。
燕麥的播種面積比40年代減少了40%,但其單產高於大麥和春小麥,適於作飼料。播種面積占穀物總面積的10%左右。
黑麥的播種面積不斷縮小,這是單產較低沒有較高生產價值的原因所造成。
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還種植水稻。另外還生產高粱、養麥等,但種植面積不大,產量也不多,不佔重要地位。
2.經濟作物
俄羅斯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甜菜、亞麻和向日葵等。
十月革命後,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作物,採取了增加投資、提高收購價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不斷上升。
棉花的生產在十月革命後得到迅速發展。播種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增長了一倍半。
亞麻是俄羅斯的傳統紡織原料之一。其種植面積一直在減少,主要原因是其收獲和加工的機械化程度低,費勞力,而亞麻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勞動力十分缺乏的中央黑土區。亞麻單產量也較低。
向日葵籽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播種面積約佔全部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的3/4,產量約佔80%。滁此之外,油料作物還有亞麻籽、棉籽、大豆、油菜籽、大麻籽。但產量都不是太多。
3.上豆、蔬菜和瓜果作物
土豆是俄羅斯居民的基本食品之一。但是土豆產量日益下降。主要因為,一部分土豆生產者是個人副業者,隨著農村居民的減少及其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土豆生產量下降。二是種植土豆機械化程度低。
戰後,蔬菜種植面積,一直都保持不變,其中約有2/3是水澆地。俄羅斯人均年消費量為100公斤。
瓜類作物的種植主要是西瓜、甜瓜和南瓜。俄羅斯盛行水果和漿果。為了提高水果產量,俄羅斯建立了大型果園。目前,鼓勵農村居民發展果園合作社,農庄農場協助合作社建立基礎設施,並提供農業技術與各方面服務。
畜牧業
俄羅斯的畜牧業包括的主要部門有:養牛業、養豬業、養羊業、養禽業。此外,還包括小規模的各個部門,如養馬業、養蠶業等。當前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5%
十月革命前,俄國畜牧業的經營方式落後,畜產品產量不高。十月革命勝利初期,農畜產品產量減少,到20年代末,已經超過1913年,然而,在農業全盤集體化期間,由於政策嚴重失誤,使畜牧業遭受重大損失。加之二戰的巨大創傷,直到1950年後,畜產品產量尚未恢復到1913年的水平。
50年代中期後,俄羅斯採取了增加投資、加快發展專業化和集中化、提高畜產品的收購價格、擴大質量差價和加強科研工作、採用科學的飼養工藝、加強飼料基地等措施,大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俄經濟衰退,投資危機、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畜牧業大大停滯不前。畜產品產量大幅度下降。1992年頭9個月,畜產品產量就下降21%。
1.養牛業
這是俄羅斯規模較大的畜牧業部門。目前這個部門提供98%的奶和40%以上的肉。此外,還提供高質量的皮革原料。
全俄飼養的牛,80%是由農庄農場、跨單位組織或其他農業生產企業飼養的:另外20%由個人副業飼養。
80年代末,奶牛業的專業化和集中化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地方出現了奶牛業跨單位綜合體或養牛聯合公司,其內部分為繁育、育成、飼養及產奶、加工飼養等專業化企業,以提高生產效率。
2.養豬業
這是俄羅斯第二大畜牧業部門。按標准頭數計算,養豬業約占牲畜總頭數的15%。養豬業提供肉類、皮革、豬鬃和其他輕工原料。
近些年來,養豬業進行了技術改造,逐漸建立了許多工業型大豬場。內部分為專業化繁育、肥育企業等具有完整工藝的大型企業,此外,還有專門從事良種畜培育和繁育的豬場,負責提供優良種豬。
3.養羊業
這也是畜牧業一大部門。按標准計算,綿羊和山羊占牲畜總數的14%。該部門主要提供肉、奶、油脂、羊毛、羊皮等。由於養羊業產品價格偏低,處於低贏利狀態。所以,養羊業發展緩慢。
4.養禽業
這是俄羅斯一個作用日漸提高的畜牧業部門。養禽業提供高營養價值的肉、蛋以及絨毛和羽毛。
目前,俄羅斯養禽業產品的主要供應者是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提供的產品大大超過了副業。這改變了60年代以前主要靠個人副業提供禽產品的狀況。 這是俄羅斯大力發展機械化養禽場,實現了養禽工序的綜合機械化的結果。
❿ 2012年中國糧食產量是多少 美國糧食產量是多少 俄羅斯糧食產量是多少
2012年三國糧食產量分別為:
我國糧食總產量58957萬噸;
美國只能查到小麥和玉米之和大概為31823萬噸;
俄羅斯糧食產量為7090萬噸;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