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日、俄三國的經濟總量、對外貿易總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數據及分別居世界第幾位
根據世界銀行2004年的數據:
GDP (百萬美元)
中國 1,931,710
日本 4,622,771
美國 11,711,834
俄羅斯 581,447
出口總值 (2005年估計)(百萬美元)
中國 $ 752,200
日本 $ 550,500
俄羅斯 $ 245,000
具體排名看這里: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rankorder/2078rank.html
㈡ 俄羅斯經濟發展狀況
基本情況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但產業結構不均衡,對能源和高能耗工業依賴度高,加工業和機械製造業發展投入不足,發展緩慢。自然資源豐富,許多礦產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蘇聯解體後俄經濟持續下滑,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年均增幅約6.7%),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資源石油探明儲量佔世界第七(6%)、天然氣占第一(33%)、煤占第二(11%),森林占第一(25%),鐵礦占第一(44%)。銅、鉛、鉀、鎳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及化工等;輕紡、食品、木材加工業較落後;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2006年工業增長率為3.9%。
農業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和豆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亞麻、向日葵、棉花、甜菜。近年來糧食產量逐年增加,開始對外出口。農業增長率為1.7%。
財政金融總體趨好。黃金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三位;外債余額從1999年的1080億美元減至501億美元;盧布升值7.6%;國際信用評級提高。
對外貿易出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為主,其中石油及其製品占出口總額50%以上,是俄近年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進口以機電產品、食品、農產品、輕工產品等為主。對外貿易保持高額順差。
吸引外資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吸引外資逐年增加。累計吸引外國投資1429億美元,外資主要投向油氣和礦產資源開發、冶金、零售、不動產、租賃及服務等部門。
經濟形勢經濟保持快速增長GDP增長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增幅達6.7%,接近完成GDP十年內翻番所需年約7%的增長率。經濟總量首次超過蘇聯解體前水平,位列世界第十,人均GDP達7010美元。
財政狀況良好,抗風險能力增強,俄外匯儲備已達3030億美元。政府利用出口能源產品換取的收益設立穩定基金,為保證俄經濟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俄還提前償還前蘇聯所欠巴黎俱樂部、倫敦俱樂部巨額外債,俄外債已降至520億美元。通脹率由2000年的36.5%回落至9%左右,政府力爭未來幾年將其控制在4-5%。俄實行盧布完全可自由兌換,目前匯率穩定。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吸引外資增加俄外貿額4395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其中出口3020億美元,進口1375億美元。截至2006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達1429億美元,吸引外資551億美元,同比增長2.7%。
居民收入提高,內需和投資大幅增加2006年俄平均工資上漲13.3%,居民收入增加10%,退休金增加5.4%,職工工資收入增長超過GDP和消費品物價增長。俄零售貿易總額達32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13.2%,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
㈢ 近幾年中俄貿易怎麼樣
中俄貿易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中俄貿易的歷史和現狀——總量分析 中俄十多年貿易呈現出總量起點低,早期年度波動大但趨勢平緩,2000年以後呈加速增長的兩階段特徵。 (一)階段特徵 1.總量起點低:中俄貿易量起點很低。1992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23.36億美元,俄方向中方出口35.26億美元。兩國雙邊貿易加起來不超過50億美元;兩國向對方出口分別占各自當年出口的2.8%和6.9%。應該說,出口額在5%以下不會構成一國貿易政策的重要關注點。 2.初期年度波動大但趨勢平緩:1993年中俄雙邊貿易額76.73億美元,增速為41.26%;但1994年兩國貿易從上年的高峰急劇下滑至50.76億美元,下降幅度達33.84%;並且在之後的6年間,除1996年貿易總額達到68.44億美元外,其餘年份都在50~60億美元區間徘徊不前。 3.加速增長時期:自1999年以來,中俄貿易呈現較好的增長態勢,大部分年份的增長率都高達30%以上,中俄貿易的平均增長速度快於中國和俄羅斯各自的對外貿易總額增長。 16年間,中俄貿易的階段發展特徵如此清晰,以致幾乎所有關於中俄貿易的研究文獻都提到,但關於引發這一特徵的原因則眾說紛紜。我們認為,由於在此期間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的高水平發展,所以俄羅斯國內經濟狀況對雙邊貿易的影響是導致這樣界限分明的階段性發展的主要原因(見表1)。 - 中俄雙邊貿易開展後的第一年高速增長,主要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採取激進改革措施,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生產滑坡,國內生產受到重挫,gdp迅速下滑,國內市場物資極度匱乏,國民生產、生活都嚴重依賴外國商品的進口。中國與俄羅斯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因而這種需求信號很快能傳遞到中國,使得這一時期中俄貿易發展相對較快。但是,這一快速發展期的背後存在若干隱患:俄羅斯建國之初國內政局不穩,外貿機制、法律體系不完善,對迅速發展起來的各種貿易形式難以進行有序的管理,所以這個階段雙方的貿易基礎是非常薄弱的,缺乏繼續發展的後勁。這一缺陷在下階段的發展中充分體現出來。 隨後出現的波動和持續在低水平下徘徊,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國內經濟發展長期不景氣。從表1可以看出,在這一階段的六年中,俄羅斯國民生產總值除1997年和1999年分別出現0.4%和3.2%的正增長以外,其他年份均為負增長。俄國內經濟發展不力,對雙邊貿易造成的影響是多重的:其一,國內經濟狀況惡化,使得國家經濟政策重心只能是首先解決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對貿易環境、貿易方式的發展和推動則無暇顧及。其二,作為雙邊貿易的一方,國內經濟不景氣,使本國經濟潛力難以發揮,難於在雙邊貿易中有所作為;其三,對於貿易夥伴國來說,對方經濟狀況惡化,貿易風險加大,因而難以擴展和深入貿易。這一時期不僅是中俄貿易,而且俄羅斯的整體外貿狀況都受到了同樣的影響。 1999年後,俄羅斯經濟終於走出危機,進入恢復性增長期。俄羅斯國民生產總值除2001年、2002年的增長率分別為5%和4.3%以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6%以上的高增長。國內市場日漸活躍,對外貿商品的需求增強;同時,金融秩序好轉,支付能力增強。因而,兩國在這一時期進入貿易發展的快車道,以29.46%的年平均增長率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行為也是對中俄貿易造成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在第一階段,俄羅斯國內因經濟危機陷入了僵局:一方面缺乏投資資金以生產商品,另一方面又因市場秩序混亂缺乏資金來源。當時俄羅斯的國內市場物資極度匱乏,商店的存貨都被民眾瘋搶而空,幣值極度不穩。中國政府為鼓勵對俄貿易實行了一系列易貨貿易優惠政策,因而促進了兩國貿易額的增長。同時,俄羅斯方面為緩解國內供給不足的壓力,完全放開外貿體制,採取自由化貿易政策,以零關稅鼓勵外國商品進口,為雙邊貿易的發展打開了便利之門。但在第二階段,俄羅斯把對外貿易的發展重心放在與西方國家的貿易上,中國也把貿易重心放在與日、美、韓等國的雙邊貿易上,因此這期間雖然中俄關系正常發展,但卻沒有能有效刺激兩國貿易發展的重大舉措出台。同時,這一時期俄羅斯為保護國內工業的盡快恢復,開始大幅度提高關稅,從而對雙邊貿易起到一定程度的抑製作用;與此相應的是從本世紀起,當中俄兩國分別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國穩定了發展關系以後,兩國政府在「戰略夥伴關系」的政治基礎上,開始把兩國合作重心轉移到經貿領域上來。2000年兩國簽訂《中俄政府間2001—2005年貿易協定》,2001年又簽訂《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些條約的簽訂大大推動了兩國經貿發展,使兩國經貿合作的內涵日漸豐富和深化,合作形式多樣化。同時,俄羅斯為加入wto,大幅度削減關稅,也為雙邊貿易發展帶來了利好消息。自此,中俄貿易在經歷十年的磨合期後,終於走出了低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俄貿易還停留在以政府行為為導向的階段,市場化程度還比較低。 (二)貿易結構與貿易逆差 1.貿易結構。中俄貿易另一特徵是貿易總額長期偏低。直到2005年,中俄貿易在經歷了37%的高增長後,其佔中國外貿總額仍僅為2%,佔俄羅斯外貿總額也不到6%,2006年該份額又有下滑。究其原因,其一,在於貿易結構的初期特徵。兩國貿易主要集中在最終產品的交換上,沒有深入到要素市場通過工程推進成為可持續向對方出口的國民經濟成分。在產品貿易發展上,兩國都運用資源比較優勢。俄羅斯向中方出口轉向能源和原材料,它們不僅比中方生產成本要低廉,而且部分產品是絕對優勢,中方沒有相應產品。可以想像,如果俄羅斯不單向中方出口原材料產品,而是將自己的能源材料工業產鏈跨境延伸,當石油管道引人中國後,像英國bp公司在美國設立加工廠那樣,催化裂化原油,並再行拉長產業鏈向美國消費者提供石油服務,從而以工程推動產業鏈跨境延伸為特徵,貿易結構由產品市場深入到要素市場。在整個產業鏈序列的各個環節上與中方貿易,結果是貿易總量因結構拓展而增大,而且因具備了可持續存在的出口類國民經濟成分具有了可持續存在的潛力。中方對俄貿易也應該採取上述方式。這也是中美、中歐和中日貿易占據中國貿易大部分的結構原因。 其二,拓展貿易構成不僅有產品市場貿易的瓶頸,還需要解決制度問題,正是因為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對外開放起步較晚,致使兩國對外貿易制度、法規不完善,無法為雙邊貿易提供由產品市場深人到要素市場提供良好的環境。 其三,中俄兩國雖然毗鄰,但因國土廣袤,鄰國優勢並不十分突出。中國的經濟重心在東部,而俄羅斯的經濟重心在西部,兩地相距甚遠,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雙邊貿易的成本。但如果將雙方貿易通過工程項目拓展到要素市場上,這種成本劣勢將改變。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夥伴美國、歐盟和日本,與中國在地緣政治利益一致的程度都比不上俄羅斯。如果中俄貿易能再上一個台階,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無疑有了一個可依託的、在地緣意義上有優勢的戰略夥伴。 2.中方持續逆差。兩國貿易自開展以來,中國一直處於人超地位。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多年來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大項大都集中在重工業、能源等高價值商品上,而中國則以出口低價值的輕工製品為主,貿易品價值量的差異使中方長期處於出超地位。但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業結構不斷升級,中國對俄出口品價值也逐步提升,例如,機械電子等高附加值產品已成為中國對俄出口的大項(見圖2)。從這種貿易結構來看,中方的逆差主要體現了兩種力量的對比:世界油價上漲拉動的俄羅斯能源、原材料等出口品價格上漲與中國製造業發展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開發所促進的高附加值、強競爭力出口品的出口額上漲。
㈣ 俄羅斯的經濟誰能跟我詳細介紹一下
你還有如何詳細了解
網路,俄羅斯
經濟
編輯
俄羅斯風光(21張)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蘇聯曾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78年被日本趕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嚴重衰退。蘇聯解體後俄經濟持續下滑,2000年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年均增幅約6.7%),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及化工等;輕紡、食品、木材加工業較落後;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財政金融總體趨好。2006年黃金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三位;盧布升值了7.6%;國際信用評級提高。自2006年7月起,俄實行盧布完全可自由兌換,匯率穩定。[3]
2005年底,俄國民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570億美元恢復增長到約7500億美元,黃金外匯儲備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億美元增長到1822億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億美元儲蓄大關,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外匯儲蓄的國家之一。
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國際油價暴跌的雙重夾擊下,2002-2012年保持高速增長的俄經濟正在大幅放緩,2008年12月經濟增長率同比萎縮1.1%,出現2002年來的第一次負增長。據有關部門披露的數字顯示,2008年11月俄工業企業生產迅速萎縮,當月國內工業增加值與10月相比下降了10.8%,比2007年同期則下降了8.7%。這種下降幾乎涵蓋了俄所有工業生產領域。[27]
貨幣
俄羅斯貨幣(8張)
盧布為本位貨幣單位,輔幣是戈比。
1盧布=100戈比。紙幣面額有10、50、100、500、1000、5000盧布,1盧布,2盧布,5盧布,10盧布鑄幣,另有1、5、10、50戈比鑄幣。
盧布匯率(2013年09月29日)1美元=32.335俄羅斯盧布,1人民幣元=5.2855俄羅斯盧布,1日元=0.3291俄羅斯盧布,1英鎊=52.1785俄羅斯盧布,1歐元=43.7255俄羅斯盧布
工業
俄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重工業發達。
俄羅斯主要工業區
主要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是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IT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軟體製造商。
農業
俄羅斯農業(6張)
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小麥進口
據俄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1月到5月期間,俄小麥進口量達到了36.28萬噸。
這份報告顯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只有300噸。從獨聯體國家進口的小麥數量為35.3萬噸,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為4.19萬噸。[28]
服務業
2004年服務業產值42035 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2004年服務業從業人口400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59.6%。
金融
俄羅斯人口密度
主要銀行有:
俄羅斯儲蓄銀行,1991年成立,注冊資本241億盧布。
俄羅斯外貿銀行,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65.5億盧布。
工商銀行,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2.9億盧布。
首都儲蓄銀行-農工銀行,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21.6億盧布。
國際工業銀行,1992年成立,注冊資本18.5億盧布。
天然氣工業銀行,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18.5億盧布。
對外貿易
據俄海關委員會統計,2009年貨物貿易進出口3891.4億美元,較上年(下同)減少37.6%。其中,出口2339.4億美元,減少36.4%;進口1552.1億美元,減少39.3%;順差787.3億美元,減少29.7%。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2012年外國對俄投資總額為1546億美元,同比減少18.9%。其中:外國直接投資為1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證券投資為18.2億美元,同比增長1.3倍;其它類投資為1340.9億美元,同比下降21.8%。外資主要投向製造業、金融、商業、交通工具和電器維修、礦產開采、房地產及租賃服務等領域,投資額合計達1508.1億美元,占同期外國對俄投資總額的97.5%。
截至2012年底,俄累計向境外投資1178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739.3億美元,佔62.8%;證券投資126.8億美元,佔10.8%;其他類投資311.9億美元,佔26.4%。
俄累計對外投資位列前位的國家分別是荷蘭、塞普勒斯、瑞士、美國、英國、白俄羅斯、盧森堡、維京群島、奧地利、烏克蘭。
居民收入
莫斯科大學校徽
據俄聯邦統計局估計,2012年11月俄羅斯居民的月均加算工資為27607盧布,與2011年相比增加了14.2%。[30]
根據俄首都經濟政策和發展部的數據顯示,莫斯科居民2012年10月份人均收入增加了11%,達到了45600盧布,同時,退休金也漲到了9870盧布。[31]
2011年11月,俄居民的實際收入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0.2%。2011年前11個月的居民收入同樣上漲了0.2%。11月的居民平均收入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漲了14.4%,達到24310盧布(約合830美元)。
研究表明,2006至2010年間,俄公民收入增長的平均速率達到通貨膨脹率增速的1.5倍。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盧布(約218美元),同比實際增長7.8%。2004年俄職工人均月工資6828盧布(約237美元),同比實際增長10.8%。2004年12月消費品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1.7%。
㈤ 俄羅斯的經濟
俄工業、科技基礎雄厚,蘇聯曾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1978年被日本趕超。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嚴重衰退。蘇聯解體後俄經濟持續下滑,2000年普京執政至今,俄經濟快速回升,連續8年保持增長(年均增幅約6.7%),外貿出口大幅增長,投資環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顯提高。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及化工等;輕紡、食品、木材加工業較落後;航空航天、核工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財政金融總體趨好。2006年黃金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三位;盧布升值了7.6%;國際信用評級提高。自2006年7月起,俄實行盧布完全可自由兌換,匯率穩定。
2005年底,俄國民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570億美元恢復增長到約7500億美元,黃金外匯儲備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億美元增長到1822億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億美元儲蓄大關,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外匯儲蓄的國家之一。
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國際油價暴跌的雙重夾擊下,2002-2012年保持高速增長的俄經濟正在大幅放緩,2008年12月經濟增長率同比萎縮1.1%,出現2002年來的第一次負增長。據有關部門披露的數字顯示,2008年11月俄工業企業生產迅速萎縮,當月國內工業增加值與10月相比下降了10.8%,比2007年同期則下降了8.7%。這種下降幾乎涵蓋了俄所有工業生產領域。 盧布為本位貨幣單位,輔幣是戈比。
1盧布=100戈比。紙幣面額有10、50、100、500、1000、5000盧布,1盧布,2盧布,5盧布,10盧布鑄幣,另有1、5、10、50戈比鑄幣。
盧布匯率(2013年09月29日)1美元=32.335俄羅斯盧布,1人民幣元=5.2855俄羅斯盧布,1日元=0.3291俄羅斯盧布,1英鎊=52.1785俄羅斯盧布,1歐元=43.7255俄羅斯盧布 俄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重工業發達。
主要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是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IT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涌現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軟體製造商。 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小麥進口
據俄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1月到5月期間,俄小麥進口量達到了36.28萬噸。
這份報告顯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只有300噸。從獨聯體國家進口的小麥數量為35.3萬噸,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為4.19萬噸。 主要銀行有:
俄羅斯儲蓄銀行,1991年成立,注冊資本241億盧布。
俄羅斯外貿銀行,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65.5億盧布。
工商銀行,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 22.9億盧布。
首都儲蓄銀行-農工銀行,1988年成立,注冊資本21.6億盧布。
國際工業銀行,1992年成立,注冊資本18.5億盧布。
天然氣工業銀行,1990年成立,注冊資本18.5億盧布。 據俄海關委員會統計,2009年貨物貿易進出口3891.4億美元,較上年(下同)減少37.6%。其中,出口2339.4億美元,減少36.4%;進口1552.1億美元,減少39.3%;順差787.3億美元,減少29.7%。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2012年外國對俄投資總額為1546億美元,同比減少18.9%。其中:外國直接投資為1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證券投資為18.2億美元,同比增長1.3倍;其它類投資為1340.9億美元,同比下降21.8%。外資主要投向製造業、金融、商業、交通工具和電器維修、礦產開采、房地產及租賃服務等領域,投資額合計達1508.1億美元,占同期外國對俄投資總額的97.5%。
截至2012年底,俄累計向境外投資1178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739.3億美元,佔62.8%;證券投資126.8億美元,佔10.8%;其他類投資311.9億美元,佔26.4%。
俄累計對外投資位列前位的國家分別是荷蘭、塞普勒斯、瑞士、美國、英國、白俄羅斯、盧森堡、維京群島、奧地利、烏克蘭。 據俄聯邦統計局估計,2012年11月俄羅斯居民的月均加算工資為27607盧布,與2011年相比增加了14.2%。
根據俄首都經濟政策和發展部的數據顯示,莫斯科居民2012年10月份人均收入增加了11%,達到了45600盧布,同時,退休金也漲到了9870盧布。
2011年11月,俄居民的實際收入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0.2%。2011年前11個月的居民收入同樣上漲了0.2%。11月的居民平均收入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漲了14.4%,達到24310盧布(約合830美元)。
研究表明,2006至2010年間,俄公民收入增長的平均速率達到通貨膨脹率增速的1.5倍。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盧布(約218美元),同比實際增長7.8%。2004年俄職工人均月工資6828盧布(約237美元),同比實際增長10.8%。2004年12月消費品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1.7%。
㈥ 中俄雙邊貿易額在2010年達到多少
2010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為570.5億美元
㈦ 統計數字:2021年俄羅斯總共賣了多少天然氣給中國
130.7953萬億盧布,與2020年相比實際增長4.7%,這就是俄羅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經濟初步統計數值。整體來看,在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各種限制、隔離措施逐步鬆懈帶來的消費、投資復甦激勵下。
在全球經貿的持續回暖,特別是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創新高的帶動下,俄羅斯2021年的經濟在經歷了上一年的較大比例縮減後,又迎來了較為明顯的提振——甚至創下了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的最高增速。
俄羅斯各行業經濟復甦並不均衡
分行業來看,俄羅斯2021年的經濟復甦並不均衡。其中,酒店餐飲、休閑娛樂、交通運輸、信息與通訊等產業因為居民社交行為的恢復,其復甦形態較好,但農林牧漁、國防等領域仍在縮減。
數據還顯示,以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為主的采礦業在2021年僅實際增長了4.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要知道,石油、天然氣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核心部分,這一領域復甦滯後,影響不可低估。
特別是在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2021年,多國能源產業實現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俄羅斯采礦業的增速只有區區的4.2%,這著實令人驚訝。這首先離不開「俄氣在歐洲市場的持續低迷」——2021年俄羅斯銷往歐盟的天然氣產量出現了縮減。
與之相比,美國卻利用俄烏局勢緊張之機,將銷往歐盟的天然氣實現了翻倍增長。到了2022年1月份,歐盟從美國購買的LNG甚至達到了從俄羅斯進口管道天然氣的5倍——在歐洲市場,俄氣遇到了新的競爭者。
在我國天然氣市場,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雖然中俄兩國間的LNG貿易仍在穩步增長,但美國天然氣占據的市場增幅更快——整個2021年,我國從美國購買的LNG幾乎達到了2020年的3倍。
並推動美國從我國LNG進口的第六大渠道,轉變成為僅次於澳大利亞的「第二大渠道」,成為我國天然氣進口市場中的「新勢力」。南生還注意到,在中歐市場的持續推動下,美國在2021年超過俄羅斯,成為僅次於卡達、澳大利亞的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
而俄羅斯的天然氣全球出口排名則由2020年的全球第三,降為2021年的全球第四名。還有石油領域,在頁岩油商業化開采獲得突破後,美國早在2019年就實現了對俄羅斯和沙特的趕超,上漲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開采國了。
俄羅斯GDP,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俄羅斯2021年完成的名義GDP為130.7953萬億盧布,按平均匯率換算為1.775萬億美元,與2020年的1.483萬億美元相比,增幅不到3000億。按接近1.46億人口計算,俄羅斯人均GDP恢復至1.2萬美元左右。
無論是經濟規模,還是人均GDP,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都在2021年獲得了進一步的擴大——美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5.7%,GDP達到了23.04萬億美元,人均更是達到了6.94萬美元的超高水平。
一項是「美俄」並稱的兩個全球性大國,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分化後,美國經濟、科技以及綜合國力的優勢得以穩固,而俄羅斯卻在經濟、能源、外貿以及其他領域遇到了越來越多的發展難題。
這也從側面給予我們新的啟示:盡量推動經濟、貿易、科技、國防、教育、文化、外交以及其他領域的全面發展,努力實現各領域綜合性趕超,從而實現國家以及居民生活的穩定、健康和持續發展。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㈧ 2013年中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同蒙古國各有多少貿易往來最好有具體數字
沒有找到2013年全年的,手上只有一個2013年前5個月的,還有2010年上半年(比較全)的:
「截至2013年5月,蒙古的對外貿易額約為4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6億美元,減幅約為5%,其中,進口減少1.8億美元,出口減少5570萬美元。蒙對外貿易年增長率減幅為11%,其中進口增長率減幅17%,出口增長率減幅6%。貿易順差達到825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40萬美元,減幅為13%。
其中,蒙中兩國貿易總額約19.9億美元,占蒙古對外貿易額的49%,蒙俄貿易總額約6010萬美元,佔15%,較去年同期,蒙中貿易額減少10%,蒙俄貿易額減少22%。」
————————————————————————————————————————————
2010年上半年蒙古國與世界12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對外貿易。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26.649億 美元,同比增長61%。出口額13.0867億美元,同比增長71.5%,進口額13.562億美元,同比增長51.9 %,外貿逆差4760萬美元。同比減少63%。蒙古國主要貿易國為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韓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
上半年蒙古國對中國貿易總額14.6185億美元(注:中國海關統計中蒙雙邊貿易額為17億美元,蒙古海關統計中未包括旅貿商品貨值1.29億美元,因中蒙海關統計口徑有所區別,雙方海關統計數據實際相差1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出口11.0219億美元。進口3.5965億美元,蒙古在中蒙貿易中始終保持著順差,貿易順差為7.425億美元。上半年對華貿易額占蒙古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5.1%。中國連續十一年成為蒙古最大貿易夥伴國。對華貿易額占蒙古國對亞洲國家貿易總額的85.5%。從蒙古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家進行的貿易來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億美元以上的國家有中國(14.6185億美元)、俄羅斯(5.3245億美元)、加拿大(1.096億美元),與以上3個國家的貿易額占蒙古對外貿易總額的78.9%。其餘117個國家的貿易額占蒙古對外貿易總額的21.1%。貿易額在5000萬--9500萬美元的國家有韓國、美國、日本。貿易額在1000—5000萬美元的國家有德國、法國、新加坡、義大利、烏克蘭、英國、澳大利亞、泰國。蒙古與多數國家間的貿易額維持在100—1000萬美元之間,還有貿易額在100萬美元以下的象徵性貿易夥伴也不少,甚至幾十萬美元的也有。上半年蒙古國與古巴貿易總額只有1.22萬美元。
上半年蒙古國與53個國家進行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額中,84.3%為對中國出口;8.3%為對加拿大出口;2.6%為對俄羅斯出口;1.4%為對韓國出口;0.9%為對德國出口;0.8%為對義大利出口,對以上國家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8.3%。在出口總額中銅礦精粉佔29.3%,同比增長4.4個百分點;原煤佔24%,同比增長9.1個百分點;黃金(未加工或半成品)佔8.2%,同比下降13.9個百分點;鐵礦石佔6.3%,同比增長2.4個百分點;原油佔5.9%,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鋅礦石、精粉佔5.2%,同比持平;螢石、精粉佔2.1%,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鉬礦粉佔2%,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梳絨佔1.3%,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其它產品佔15.5%。上半年蒙古國與109個國家進行進口貿易。進口貿易額中,37.5%為俄羅斯進口,同比增長5.3個百分點;26.8%為中國進口,同比增長4.3個百分點;5.8%為美國進口,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5.7%為韓國進口,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5%為日本進口,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2.4%為德國進口,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2%為法國進口,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1.5%為新加坡進口,同比增長0.2%。從以上國家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86.5%。
上半年蒙古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家貿易情況如下:
一、與亞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17.106億美元,出口11.298億美元,進口5.808億美元,順差5.489億美元。其中:
1、對中國貿易總額14.618億美元,出口11.0219億美元,進口3.596億美元,順差7.425美元。
2、對韓國貿易總額9569.36萬美元,出口1834.24萬美元,進口7735.12萬美元,逆差5900.88萬美元。
3、對日本貿易總額6819.76萬美元,出口59.2萬美元,進口6760.56萬美元,逆差6701.36萬美元。
4、對新加坡貿易總額2089.97萬美元,出口13.82萬美元,進口2084.97萬美元。逆差1946.77萬美元。
5、對泰國貿易總額1075.13萬美元,出口110.39萬元,進口964.74萬美元,逆差854.35萬美元。
6、對印度貿易總額772.48萬元,出口33.61萬美元,進口738.87萬美元,逆差738.87萬美元。
7、對越南貿易總額 725.27萬美元,出口279.59萬美元,進口445.66萬美元,逆差166.07萬美元
8、對香港貿易總額 528.82萬美元,出口102.17萬美元,進口426.65萬美元,逆差324.48萬美元。
9、對哈薩克貿易總額327.19萬美元,出口53.61萬美元,進口273.58萬美元,逆差219.97萬美元
10、對伊朗貿易總額85.33萬美元,出口83.39萬美元,進口1.94萬美元,順差81.45萬美元。
二、與歐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7.239億美元,出口6753.75萬美元,進口6.564億美元,逆差5.889億美元。其中:
1、對俄羅斯貿易總額5.424億美元,出口3380.31萬美元,進口5.086億美元,逆差4.747億美元。
2、對德國貿易總額4396.15萬美元,出口1134.51萬美元,進口3261.64萬美元,逆差2127.13萬美元。
3、對法國貿易總額3816.84萬美元,出口1134.64萬美元,進口2682.2萬美元,逆差1547.56萬美元
4、對義大利貿易總額1967.838萬美元,出口1093.48萬美元,進口958.49萬美元,順差134.98萬美元。5、
5、對烏克蘭貿易總額 1709.41美元,出口118.54萬美元,進口1590.87萬美元,逆差1472.32萬美元。
6、對英國貿易總額1426.74億美元,出口544.52萬美元,進口882.22萬美元,逆差337.7萬美元。
7、對瑞士貿易總額229.28萬美元,出口127.55萬美元,進口101.73萬美元,順差25.82萬美元。
三、與美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 2.0998億美元,出口1.108億美元,進口9915.47萬美元,順差1168.92萬美元。其中:
1、對加拿大貿易總額1.093億美元,出口1.080億美元,進口1570.79萬美元,順差9538.84萬美元。
2、對美國貿易總額8100.63萬美元,出口274.72萬美元,進口7825.91萬美元,逆差7551.19萬美元。
3、對墨西哥貿易總額430.56萬美元,出口600美元,進口430.5萬美元,逆差4300萬美元。
4、對阿根廷貿易總額223.35萬美元,無出口,進口223.35萬美元,順差223.35萬美元。
5、對古巴貿易總額1.12萬美元,無出口,進口1.12萬美元,逆差1.12萬美元。
四、與澳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1611.88萬美元,出口5.22萬美元,進口1606.66萬美元,逆差1601.43萬美元。其中:
1、對澳大利亞貿易總額1189.6萬美元,出口5.22萬美元,進口1184.38萬美元,逆差1179.16萬美元。
2、對紐西蘭貿易總額422.38萬美元,出口100美元,進口422.28萬美元,逆差422.27萬美元。
五、與非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414.44萬美元,出口44.1萬美元,進口370.34萬美元,逆差326.24萬美元。其中:
1、對南非貿易總額 338.92萬美元,出口2.71萬美元,進口336.21萬美元,逆差333.5萬美元。
2、對查德貿易總額31.39萬美元,無進口,順差31.39萬美元。
3、對摩納哥貿易總額7.79萬美元,出口6.79萬美元,進口1萬美元。逆差5.79萬美元。
4、對埃及貿易總額18.21萬美元,無出口,進口18.21萬美元。
㈨ 俄羅斯經濟總量是多少
1.71 萬億美元(名義, 2021 年) 4.32 萬億美元(購買力平價,預計 2021 年)。
俄羅斯廣闊的地理環境是其經濟活動的重要決定因素,一些消息來源估計該國擁有世界上 30% 以上的自然資源。俄羅斯被廣泛描述為能源超級大國;因為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儲量,第二大煤炭儲量,第八大石油儲量,和歐洲最大的油頁岩儲量。
它是世界領先的天然氣出口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和生產國。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是世界第五大。它擁有大約 7000 萬勞動力,是世界第六大勞動力。俄羅斯的大型汽車工業按產量排名世界第十。
它擁有龐大而復雜的軍火工業,能夠設計和製造高科技軍事裝備,是世界第二大軍火出口國。俄羅斯還擁有世界第五大億萬富翁。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許多重工業和國營事業例如鋼鐵,金屬冶煉、造船、石化工業、航空工業、核能工業、汽車製造等,軍火工業產值為世界前兩位,軍火出口額約與美國相當。
在蘇聯解體後,重工業雖受到不少打擊,但是最近十年內逐漸恢復工業產值,並走向市場經濟的開放體制。目前投入金融業和資訊科技,互聯網等新興產業。
對外貿易
俄羅斯進口食品、陸運、葯品、紡織品和鞋類。主要貿易夥伴是:中國(占總出口的 7%,占進口的 10%)、德國(占出口的 7%,占進口的 8%)和義大利。此頁麵包含一張包含俄羅斯貿易平衡歷史數據的圖表。
俄羅斯是世界第 16 大出口經濟體(2016 年) )並且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在俄羅斯,服務業是最大的經濟部門,占 GDP 的 58%。
在服務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批發和零售貿易、汽車、摩托車以及個人和家庭用品的維修(占 GDP 總額的 17%);公共行政、衛生和教育(12%);房地產(9%)和運輸存儲和通信(7%)。工業占總產出的 40%。
㈩ 俄羅斯經貿概況及油氣安全戰略
一、俄羅斯的經濟貿易概況
俄羅斯聯邦亦稱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2年12月1日,人口1.453億,居世界第7位(俄羅斯國家概況,轉自外交部網站,2003,8,14)。蘇聯解體後俄全盤接受美等西方國家推薦的經改葯方,採取「休克療法」,推行以大規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為核心的激進經濟改革,經濟連年下滑。1999年受盧布貶值和國際市場油價上揚以及普里馬科夫政府大幅調整經濟政策,加強國家宏觀調控等內外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俄經濟呈現好轉勢頭。2000年普京繼續推行穩健的社會經濟政策,利用國際油價一度上漲的有利形勢,大力拓展國外能源市場,俄經濟好轉勢頭進一步鞏固,宏觀經濟指標大幅上揚。2001年俄政府進一步深化社會和經濟自由化改革,經濟增幅小於2000年,但恢復性增長的勢頭繼續得到保持,且增長質量有所提高。2002年俄政局進一步穩定,發展經濟成為當局的中心任務和朝野共識,在這一有利環境下,政府進一步加強經濟立法,規范經濟活動,投資和經營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同時借國際油價上漲之機,獲取大量石油美元。但俄經濟增長受國際能源市場行情影響仍較大,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2002年俄羅斯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天然氣、電力、煤、焦炭、機器設備、黑色及有色金屬等(俄國家海關委員會,2003年)。2002年俄與歐盟國家貿易額佔俄外貿總額的36.6%,與獨聯體國家佔17%,與亞太國家佔16.4%,與東歐國家佔12.9%(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2002年俄社會經濟狀況,2003年)。
二、俄羅斯的油氣產儲量和油氣貿易概況
俄羅斯是原蘇聯解體後所獨立的最大的國家,而其經濟卻一蹶不振,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也比較小,但俄羅斯是世界石油,特別是天然氣資源大國。據不同來源的估計,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70億~100億噸,佔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的8%~13%。俄羅斯2000年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66.25億噸(表8-1),其分布情況見圖8-1。與1999年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相比沒有變化。
表8-1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儲量變化表(單位:石油為億噸;天然氣為萬億立方米)
全球42%的天然氣資源和34%的天然氣儲量在俄羅斯,其2000年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為48.1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38%~45%。
在俄羅斯石油工業體系中共有13.35萬口油井和6400口氣井。俄羅斯石油行業已經受了多年的嚴重衰退,自1992年到2000年採油量大約減少了25%。俄羅斯石油工業是一個資本密集、生產技術過程復雜、多專業縱向一體化的行業整體。在原油生產方面、俄羅斯有130家石油股份公司,其產量水平見表8-2。但是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停產油井在大幅度減少,投產新井大幅度增加。
圖8-1俄羅斯油氣區分布圖
(據李國玉,2001)
表8-21998年俄羅斯聯邦石油開采企業生產狀況
(據俄聯邦國家統計委員會,1999)
俄2002年原油產量達到3.7963億噸,比2001年增產3140萬噸,約增長9%(孫永祥、劉倩如,俄羅斯燃料能源工業一年回顧與展望,國際石油經濟,2003年第四期)。俄羅斯2000年石油產量為32300萬噸,比1999年增加了8.94%。俄羅斯天然氣2002年的開采量達到594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產137億立方米,約增長2.4%,其2000年的天然氣產量為5450億立方米,比1999年減少了20.97%(表8-3)。
表8-3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單位:石油為億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據BP2001;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2002)
俄羅斯每年向本國市場供氣超過3000億立方米,通過管道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約1200億立方米,占歐洲天然氣市場需求的25.7%,此外,還向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出口天然氣近800億立方米。1998年俄羅斯共向國內外供應天然氣為5900億立方米,其中59%供應俄羅斯聯邦,25%流向歐洲市場,16%供應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各國。俄羅斯1998年的天然氣貿易量為1194億立方米,而1999年的貿易量為1255億立方米,增加了5.1%。1999年俄羅斯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增加5.1%,達1255億立方米。輸往中歐的氣量減少5.2%,減到393億立方米,向西歐國家(包括土耳其)出口862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10.7%)。亞(馬爾)-歐(洲)輸氣管道波蘭段的完工以及德國段的擴容增大了向德國的出口能力,目前德國是俄羅斯天然氣最大的進口國,年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能力達到191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長14.4%。隨著新的天然氣進口合同生效,土耳其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上升30.3%,達88億立方米。希臘也大幅度增加了從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達15億立方米。
俄羅斯是石油生產大國,也是油氣出口大國。每年通過管道出口天然氣1303億立方米,出口石油1億多噸。它的大量石油運往義大利、愛爾蘭、德國、英國、瑞士和匈牙利。此外,還向希臘、奧地利、波蘭、西班牙、加拿大、丹麥、美國、土耳其、芬蘭、捷克、斯洛伐克、荷蘭、比利時,以及古巴、馬爾他和塞普勒斯等國出口石油。歐洲佔俄羅斯石油出口量的95%,其中,中歐佔46%,南歐佔26%,東歐佔21%,北歐佔2%。2002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達1.845億噸,比上年增長13.8%;汽油出口量達到5800萬噸,增長14.3%;重油出口量達到2580萬噸,增長38.7%;天然氣出口量達到1864億立方米,增長3%(孫永祥等,2003)。
至2000年底,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21.3萬公里,2002年輸油氣總量20997億噸公里(俄國家統計委,2002)。
目前,俄羅斯正在就俄羅斯的石油向亞太市場出口而努力,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俄就簽署了俄羅斯向中國提供石油並共同出資修建輸油管道的備忘錄,但關於俄羅斯是把石油輸往中國(安加爾斯克—大慶),還是輸往太平洋沿岸(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見圖8-2)合算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很久,俄政府一直在兩個方案中舉棋不定。這主要是日本政府從中想獲得一些油氣利益。為了與中國競爭,日本官員也用各種方法向俄羅斯頻頻示意:日本准備將俄羅斯作為其固定的石油進口國,改變過度依賴波斯灣國家石油供應的現狀。目前,波斯灣是日本石油的第一大進口地,占其進口總量的82%,但是今後日本承諾每年從俄進口近5000萬噸石油,這相當於其年進口量的四分之一。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訪問莫斯科時,曾表示日方願參與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這條長3765公里,耗資38億至56億美元的石油管道建設,並許諾在以後的幾年中向俄羅斯石油工業投資80億~100億美元。
圖8-2東北亞石油管線方案示意圖
(據新浪網,2003)
三、俄羅斯的油氣消費
1.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和油氣消費
自從原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經濟出現低增長或負增長,這樣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消費也進入低迷狀態(表8-4和表8-5)。
表8-4俄羅斯的人均GNP及其經濟增長(單位:美元/人)
(據《能源政策研究》,2000.4)
表8-5俄羅斯的石油及天然氣消費(單位:石油為百萬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俄羅斯近幾年每年的天然氣消費量為3772億立方米,石油消費量為1.23多億噸。
2.俄羅斯的油氣消費結構
俄羅斯的油氣消費水平比較高,特別是天然氣高達50%以上。俄羅斯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見表8-6。俄羅斯天然氣消費結構見圖8-3。
表8-61998~1999年俄羅斯一次能源消費及結構
(據中國礦情通報——能源礦產專輯.2001)
四、俄羅斯的油氣安全戰略
1.俄羅斯儲備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俄羅斯是能源生產大國,其生產的油氣不但滿足本國的需求,而且有大量的出口。因此俄羅斯近幾年不用擔心其油氣消費的供應安全問題,但是俄羅斯目前仍有許多的油氣安全問題需要解決。
圖8-3俄羅斯天然氣消費結構
資料來源:《油氣儲運》,2000年第6期
俄羅斯油氣安全問題是:
1)國內石油產量在從1990年到1999年的10年裡從5億噸逐步下降到了3億噸。但是出口還不可能迅速地減少。
2)20世紀80年代以來,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生產和地區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是西西伯利亞和烏拉爾—伏爾加的油氣產量在全俄羅斯的比重開始下降。到目前為止采儲量很高。從今後5—10年看,俄羅斯必須在它的油氣區找到足夠的資源,才能替補或保持全國油氣產量的穩步增長和出口的需要。新的油氣區主要是在季曼諾—伯朝拉地區、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裏海地區和北部大陸架,但是前景都遠不如老油氣區,而且開發的成本相當高。
3)由於俄羅斯的油氣出口比例比較大,受石油價格波動和外部市場的影響之大直接威脅俄羅斯的外匯和經濟基礎。
4)目前俄羅斯經過烏克蘭島東歐管道運輸仍然面臨支付問題,而新的通道建設面臨資金問題。亞太地區的需求量潛力巨大,為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資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場。但是本地區的市場開發還面臨著巨大的問題,有待政府和工業界的密切配合和解決。
俄羅斯的能源戰略主要體現在《21世紀前20年的能源戰略規劃》,其總體思路是從全俄羅斯的長遠發展和國家安全出發,重新認識和確定能源戰略和政策。在今後的20年裡,石油天然氣工業的戰略轉移和強化開發是主要內容。
抓緊油氣勘探開發。俄羅斯目前的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據統計俄羅斯大體有65%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和85%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位於西西伯利亞。但俄羅斯巨大的後備油氣資源在東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北部和大陸架。按目前的規劃,東西伯利亞的產量比重可以提高到15%~20%。出於國內外油氣勘探開發的比較成本優勢,俄羅斯已經並將繼續在中亞、伊拉克、利比亞、印度和南美一些國家開展油氣勘探開發活動。其次俄羅斯在本世紀初還將建設第二條到歐洲的天然氣管線、到亞太地區的油氣管線和控制中亞油氣出口的管線。
在保持石油供應基本穩定的同時,積極開發和利用天然氣資源。俄羅斯天然氣發展戰略:
1)開發西西伯利亞天然氣資源,特別是亞馬爾半島的天然氣資源。
2)擴大天然氣出口,鞏固歐洲原有的天然氣市場份額,開辟亞太地區天然氣新市場。
3)進一步提高國內城鄉、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氣化水平,優先滿足商業、民用和農業部門的天然氣需求,擴大電站的天然氣消費量。
4)進一步修復、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網,加速建設新的長輸管線。
2.俄羅斯油氣的儲運
俄羅斯管道運輸約佔全國貨運周轉量的60%和占貨運量的30%。俄羅斯石油運輸股份公司和成品油股份公司負責原油和成品油的運輸業務。這兩家公司是按照1992年7月1日俄聯邦總統令決定組建的。
通過輸油干線向國內消費者提供石油並向國外出口。俄羅斯的輸油干線總長度超過4.8萬公里。隨著俄羅斯石油產量和輸油管道運量(指相當於設計能力的一般)的下降,地區性輸油管道系統的效率和作用隨之削弱。輸油干線老化形勢更加嚴重。為保證管道的可靠性,必須經常檢查管道線路部分和泵站的設備,發展管內診斷是提高這項工作效率的重要方針。
從表8-7的數據不難看出,規模很大的俄羅斯輸油業與西歐相比是落後的。除了自然氣候條件之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很長的距離決定的。例如,在俄羅斯的歐洲地區消費的燃料和動力佔全國消費量的60%以上、而自產的一次能源只佔46%。1994年俄羅斯運輸1噸原油和成品油的平均運輸距離為2133公里,而法國為300公里,英國為147公里,挪威110公里。
表8-7俄羅斯及西歐國家的油氣儲運
(據歐洲北美運輸統計年報紐約/日內瓦,1996)
俄羅斯統一供氣網管道總長為14.88×104公里(不包括配氣管道),其中設有5508座干線階段閥,河流穿越2000多處,在管網中設有地下儲氣庫22座,在氣田、輸氣干線和地下儲氣庫共設有壓縮機站250座,輸氣干線按不同直徑構成見表8-8。
表8-8俄羅斯不同直徑輸氣管道所佔比重
(據歐洲北美運輸統計年報紐約/日內瓦,1996)
3.俄羅斯的能源地緣政治戰略
俄羅斯聯邦政府和燃料能源部提出,當前對外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是採用外交手段使國家參與平等的國際能源合作,鞏固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中的地位,同時要在對外經濟和地緣政治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為此俄聯邦的確定的能源地緣政治戰略是:
1)把獨聯體國家放在其能源地緣政治的首要地位。俄很重視與獨聯體國家發展合作。俄對獨聯體國家的能源戰略是發展和深化一體化進程。
由於美國藉助打擊國際恐怖主義而在中亞地區大動干戈,派軍隊留守在中亞地區,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滲透中亞和濱裏海地區,確保美國在該地區的能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利益。這對俄羅斯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俄能源外交在此地區最優先的工作是參與獨聯體國家間多邊和雙邊能源合作,防止美國在該地區的進一步滲透。與此同時,必須保證新獨立國家的利益,以及在利益平衡基礎上進行最大限度的能源合作。
2)確保歐洲作為俄羅斯的傳統能源出口地。俄羅斯在此地區的主要任務是,保留對臨近的歐洲和非洲以及中亞國家的競爭力;使俄羅斯能源企業參加東歐和東南歐地區的能源產品出售、當地能源企業的股份制和私有化,保證以優惠的價格和可靠的條件將俄能源輸向西歐;建立有歐洲夥伴投資、功能齊全的基礎設施。
3)中近東既是俄羅斯在世界能源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也是其潛在的財源。俄羅斯在該地區的主要的能源地緣政治是為俄能源公司參加有關該地區的能源項目創造條件;鞏固俄羅斯在土耳其能源市場中的地位,保留俄羅斯作為向土耳其供氣的主角等。
4)把南亞和亞太地區作為俄羅斯能源地緣政治考慮的特殊地區。俄羅斯將擴大與該地區國家的能源合作,目的是要找到理想的能源出口市場。
俄羅斯正加緊與中國進行談判,以便建立走向中國特別是東北亞市場的油氣管道。目前正在論證的管線有:
圖8-4東北亞計劃管線地理分布圖
(據胡見義,2001)
路線一:伊爾庫茨克州→滿洲里→哈爾濱→沈陽→大連→仁川
路線二:A.管輸天然氣到薩哈林島南端的南薩哈林斯克,經液化後,以LNG方式銷往日本、韓國、中國沿海等地區,其中以日本為主要消費市場,直接參與東南亞地區的LNG市場競爭。
B.薩哈林→海參崴→圖們江地區→朝鮮→韓國
路線三:伊爾庫茨克州→烏蘭巴托→北京→日照→韓國(日本)
路線四:雅庫特→黑河→大慶→沈陽
以上管線計劃見圖8-4。
俄羅斯不僅發展與中國、日本、韓國及其他發達國家間的雙邊合作關系,還要發展多邊關系。
5)美國既是俄羅斯的競爭對手,又是難得的夥伴。俄羅斯對美國採取了既斗爭又聯合的辦法,無論在裏海、中東等「熱點」地區,還是在俄羅斯國內產油區都出於自身油氣工業發展的需要和戰略上的考慮,與美國進行著「秘而不宣」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