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丘吉爾為什麼援助俄羅斯

丘吉爾為什麼援助俄羅斯

發布時間:2022-11-16 22:48:09

⑴ 丘吉爾的資料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出生於英國貴族家庭,畢業於英國皇家軍事學院。1895年在第4輕騎兵團股役。他在軍隊中既是軍人又是記者,為倫敦報刊撰寫報道。

年輕時代的
丘吉爾
    1899年辭去軍職,應倫敦《晨郵報》之約去非洲采訪南非戰爭新聞。1900年參加保守黨競選獲勝,進入國會,開始他的政治生涯。丘吉爾主張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關稅政策,1904年他脫離保守黨,成為自由黨議員。1906年參加自由黨競選獲大勝,擔任自由黨政府殖民副大臣,1908年任阿斯奎政府的商務大臣。丘吉爾在商務部進行了許多社會改革:他完成了礦工每日8小時工作制的立法;他提出成立勞資協商會,設立政府辦的勞動交易所解決失業問題等;他還致力於建立失業保險制度。
    1911年改任內政大臣,同年10月又轉任海軍大臣。他主張海軍要隨時准備好應戰,創立了海軍參謀部,使英國海軍超過逐步增長的德國海軍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8月2日他命令海軍動員,保證准備好對德國作戰。1915年主張派兵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結果戰事失利,損失慘重,因此被迫辭職。1916年他以無黨派議員身份回到議會。1917年出任軍需部長。重視坦克研製和生產,在戰爭後期發揮巨大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出任國防大臣,積極參與協約國干涉蘇聯。
查看大圖
    1941年8月,羅斯福總統(前左)與丘吉爾(前右)在大西洋上的一艘軍艦上舉行歷史性會見。
    1921年改任殖民大臣,1922年土耳其起義軍即將強佔英軍駐防的達達尼爾中立地帶,他極力主張以他們採取堅定立場。內閣對這一事件的處理遭到公眾輿論的反對,結果內閣垮台,他也離職。1924年11月他再次選入議會,出任保守黨的鮑德溫內閣的財政大臣。他提出恢復金本位貨幣制度,結果形成通貨緊縮,失業增加,引起1926年總罷工。1929年保守黨政府下台。1930年他和鮑德溫完全鬧翻。1929年至1939年他沒有在內閣擔任任何職務,也未參加黨派政治,專心從事寫作。但是他一直對希特勒德國的威脅十分焦慮,曾一再大聲疾呼加強國防,但未能引起政府的重視。1938年9月張伯倫內閣參與簽訂慕尼黑協定出賣捷克斯洛伐克,他明確指出這是「全部徹底的失敗」。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張伯倫任命他為海軍大臣。

    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和羅斯福、斯大林一起制定同盟國的戰略計劃。第一次首相任期始於1940年5月10日, 即希特勒閃擊西歐的當天,丘吉爾出任英國戰時內閣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國防大臣,迅速把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英軍自敦刻爾克撤退和法國投降後,他堅定地領導英國及英聯邦國家人民進行反法西斯戰爭,在不列顛之戰中重創德國空軍,粉碎希特勒進攻英國本土的企圖。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進攻蘇聯的當天,丘吉爾迅速明確地表示「俄國的危險就是我們的危險」,保證援助蘇聯人民。1941年8月他與羅斯福總統在紐芬蘭的普拉森夏灣會晤,發布了關於對德戰爭的目的和戰後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憲章》。以後他的政策就是和蘇聯、美國建立聯盟。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他立即與美國締結一系列協議,其中包括兩國的軍事和經濟資源由聯合委員會統籌使用、成立聯合參謀部和各戰區的聯合司令部。

    2004年1月20日,丘吉爾的已有104歲高齡的鸚鵡查利。丘吉爾在1937年買下了查利。盡管它是一隻雌鳥,但丘吉爾仍然給它取了一個男孩子的名字。
    1942年他和羅斯福共同拒絕開辟第二戰場,他認為時機尚未成熟。盟軍在北非登陸後,1943年1月他與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會晤,制定「無條件投降」方案未定稿。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他向羅斯福建議把軍事進攻重點放在地中海區;可是在德黑蘭三國首腦會談時盟軍的主攻定在南歐。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通過的問題大部分是在丘吉爾不參加的情況下由羅斯福和斯大林決定的。同年7月他在參加波茨坦會議途中得知他的政府在議會選舉中失敗,不得不趕回英國。
    工黨掌權後,他擔任反對黨領袖。1946年3月丘吉爾在密蘇里的富爾頓發表他對戰後世界的看法:共產主義已在歐洲安置一道鐵幕,英美有必要聯合起來,作為反對蘇維埃共產主義威脅的和平保衛者;歐洲必須聯合起來。1946年9月他在蘇黎世提議成立「歐洲議會」,1949年他參加歐洲議會第一次斯特拉斯堡大會。在這個時期他忙於編寫《第二次世界大戰》(6卷,1948-1954)。1951年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他再次就任首相。1953年獲得嘉德勛位和諾貝爾文學獎。12月參加英、美、法三國首腦百慕大會議。1955年4月正式退休,但仍留在下院。1959年又在選舉中獲勝,連任一屆。這時他的另

⑵ 二戰中,丘吉爾是怎樣愚弄希特勒去冒險進攻蘇聯

1941年春天,希特勒派魯道夫·赫斯訪問英國。赫斯是從自己駕駛的飛機上跳傘後被英國當局抓獲的,英國政府代表與赫斯舉行了秘密談判,赫斯建議英德簽訂和約,共同對付蘇聯,並建議丘吉爾離職,由親法西斯分子組織新政府。

丘吉爾當然不會接受赫斯的這些建議,但他卻沒有明確拒絕,而是保持了沉默。這種態度使輿論界開始懷疑政府對德國的立場,而丘吉爾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打消這種疑慮。丘吉爾是在暗示德國人,他在進攻蘇聯時可以得到英國的某種支援,從而推動希特勒去冒險攻打蘇聯。

希特勒一旦真去冒險,則給他以堅決的回擊。赫斯是希特勒丟給丘吉爾的誘餌,而丘吉爾卻要讓希特勒自己吞下這個誘餌。希特勒和德國其他領袖都堅決反對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英國的態度使他們沒了後顧之憂。

30年代,希特勒曾不止一次地玩弄過英國的首相和其他國務活動家,尤其是內維爾·張伯倫曾多次被希特勒愚弄。而這次,丘吉爾卻愚弄了希特勒,並給他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

1941年6月22日凌晨4點,外交部接到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曾嚴令身邊的工作人員,除非是德國進攻英國,不能在8點之前叫醒他。8點鍾,工作人員才叫醒了丘吉爾並向他報告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是他任首相以來得到的最好消息。英國廣播公司9點鍾廣播了丘吉爾的演講,丘吉爾說:「我們要給予俄國和俄國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

⑶ 關於丘吉爾的事跡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英國傳記作家、歷史學家、政治家。

1974年11月30日,出生於牛津附近的布萊尼姆宮。祖父馬博羅將軍在戰爭中立有赫赫戰功。父親拉道爾夫勛爵曾任英財政大臣。畢業於英國皇家軍事學院。

1893年勉強考入桑德斯特陸軍軍官學校後,由於志趣相投,畢業成績名列前茅,獲軍官資格。

1895年,以少尉軍銜編入皇家第四騎兵團。後因渴望冒險的戰斗生活,以志願兵和隨軍記者的身份先後參加過西班牙對古巴的殖民地戰爭和英國軍隊在印度、蘇丹、南非的戰爭,以作戰英勇,敢於履險犯難聞名。其間,在印度駐守的兩年中,他還廣泛閱讀了歷史、哲學、宗教和經濟方面的著作,以彌補自己在教育上的欠缺。同時,發表了報告文學《馬拉坎德遠征記》(1898)、《河上的戰爭》(1899)、《南非從軍記》(1908)和小說《沙普羅拉》(1899)等,廣受歡迎。

1899年辭去軍職,應倫敦《晨郵報》之約去非洲采訪南非戰爭新聞。

1900年參加保守黨競選獲勝,選為下議院議員,進入國會,開始他的政治生涯。

1904年他脫離保守黨,成為自由黨議員。

1906年參加自由黨競選獲大勝,擔任自由黨政府殖民副大臣.

1908年任阿斯奎政府的商務大臣。丘吉爾在商務部進行了許多社會改革:他完成了礦工每日8小時工作制的立法;他提出成立勞資協商會,設立政府辦的勞動交易所解決失業問題等;他還致力於建立失業保險制度.

1911年改任內政大臣,同年10月又轉任海軍大臣。他主張海軍要隨時准備好應戰,創立了海軍參謀部,使英國海軍超過逐步增長的德國海軍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8月2日他命令海軍動員,保證准備好對德國作戰。

1915年主張派兵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結果戰事失利,損失慘重,因此被迫辭職。

1916年他以無黨派議員身份回到議會。

1917年出任軍需部長。重視坦克研製和生產,在戰爭後期發揮巨大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出任國防大臣,積極參與協約國干涉蘇聯。

1921年改任殖民大臣

1922年土耳其起義軍即將強佔英軍駐防的達達尼爾中立地帶,他極力主張以他們採取堅定立場。內閣對這一事件的處理遭到公眾輿論的反對,結果內閣垮台,他也離職。

1924年11月他再次選入議會,出任保守黨的鮑德溫內閣的財政大臣。他提出恢復金本位貨幣制度,結果形成通貨緊縮,失業增加,引起1926年總罷工。

1929年保守黨政府下台。

1930年他和鮑德溫完全鬧翻。

1929-1939年他沒有在內閣擔任任何職務,也未參加黨派政治,專心從事寫作。這期間他出版了五卷本回憶錄《世界危機》(1923-1931)、傳記著作《我的早年生活》(1930)、四卷本《馬博羅傳》
(1933-1938)。但是他一直對希特勒德國的威脅十分焦慮,曾一再大聲疾呼加強國防,但未能引起政 府的重視。

1936年9月,張伯倫內閣參與簽訂慕尼黑協定出賣捷克斯洛伐克,他明確指出這是「全部徹底的失 敗」。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張伯倫任命他為海軍大臣。

1940年5月10日,,他臨危受命,出任首相,領導英國人民保衛英倫三島,並各級積極展開外交活動,與美蘇結盟,形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進攻蘇聯的當天,丘吉爾迅速明確地表示「俄國的危險就是我們的危險」,保證援助蘇聯人民。

1941年8月他與羅斯福總統在紐芬蘭的普拉森夏灣會晤,發布了關於對德戰爭的目的和戰後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憲章》。以後他的政策就是和蘇聯、美國建立聯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他立即與美國締結一系列協議,其中包括兩國的軍事和經濟資源由聯合委員會統籌使用、成立聯合參謀部和各戰區的聯合司令部。

1942年他和羅斯福共同拒絕開辟第二戰場,他認為時機尚未成熟。盟軍在北非登陸後

1943年1月,他與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會晤,制定「無條件投降」方案未定稿。

1943年11月,「開羅會議」上他向羅斯福建議把軍事進攻重點放在地中海區;可是在德黑蘭三國首腦會談時盟軍的主攻定在南歐。

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通過的問題大部分是在丘吉爾不參加的情況下由羅斯福和斯大林決定的。

1945年7月,在反法西斯勝利前夕,他在參加波茨坦會議途中得知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議會選舉中失敗,不得不趕回英國。丘吉爾失去首相職位。其後,他用六年時間完成了六卷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948-1954)。

1946年,他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並終於在1953年,"由於他在描述歷史與傳記方面之造詣,同時由於他那捍衛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羅文才的凱撒大帝"(《頒獎辭》)。

1945年,工黨掌權後,他擔任反對黨領袖。

1946年3月,丘吉爾在密蘇里的富爾頓發表他對戰後世界的看法:共產主義已在歐洲安置一道鐵幕
?,英美有必要聯合起來,作為反對蘇維埃共產主義威脅的和平保衛者;歐洲必須聯合起來。

1946年9月他在蘇黎世提議成立「歐洲議會」

1949年他參加歐洲議會第一次斯特拉斯堡大會。在這個時期他忙於編寫《第二次世界大戰》(6卷 ,1948-1954)。

1951年,保守黨在在選舉中獲勝,丘吉爾以77歲高齡再次出任首相。

1953年獲得嘉德勛位和諾貝爾文學獎。 1953年12月參加英、美、法三國首腦百慕大會議。

1955年4月,因年事高辭職退休,但仍留在下院,專心撰寫四卷本《英語民族史》(1956-1958)。

1959年又在選舉中獲勝,連任一屆。這時他的另一部主要著作《英語民族史》四卷出版(1956- 1958)。
1963年4月9日美國國會通過授予他榮譽美國公民的稱號。

1965年1月因腦溢血辭世。

⑷ 二戰 諾曼底登陸 丘吉爾的態度及目的

丘吉爾實際上並不希望過早開辟第二戰場,他希望德國人和蘇聯人最好打的兩敗俱傷,所以一直對西線戰場不熱心,雖然後來迫於蘇聯壓力搞了一次失敗的登陸(迪耶普奇襲戰,此戰一直被認為是丘吉爾事先故意將情報泄露給德國,登陸部隊總兵力6100多人,僅僅只有數百人逃回英國,當然死的大多數都是加拿大等英聯邦成員國軍人),但此後直到1944年才和美國進行諾曼底登陸。

早在德國入侵蘇聯之時,斯大林就要求英國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以減輕蘇聯紅軍的壓力,加速戰爭結束,但丘吉爾熱衷於保護地中海和北非這兩個英國的生命線,對斯大林提議不予理睬。

直到1941年,歐洲戰場迎來了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美英兩國決定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對法西斯德國的後被予以痛擊。據此可知丘吉爾的態度是支持諾曼底登陸,其目的是為了擊敗法西斯德國,提升英國的國際地位。

(4)丘吉爾為什麼援助俄羅斯擴展閱讀:

1、戰爭結果

美國:29,000人陣亡, 101,600人受傷或失蹤;

英國:11,000人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

加拿大:5,000人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

法國:12,200平民死亡或失蹤

德國:23,019人陣亡, 67,060人受傷,198,616人失蹤或被俘。

2、戰爭影響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辟,意味著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3、戰爭評價

美國史學家薩姆爾·紐蘭德:「從日軍偷襲珍珠港到巴黎陷落、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次戰斗的意義能夠諾曼底登陸相媲美。」 2004年6月6日,美國總統布希,英國首相布萊爾,法國總統希拉克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了紀念諾曼底登陸勝利60周年慶祝儀式。

艾森豪威爾在諾曼底登陸後說:「毫無疑問,諾曼底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諾曼底登陸



⑸ 丘吉爾為什麼既反共又要幫助俄國

出發點都是為了一個 那就是 國家利益!
偉人不是講過麽..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說他反共的原因的話,就必須要明白共產主義的發展背景以及對歐洲帶來的影響.(巴黎公社的建立及影響還有蘇聯的成立和共產主義的思想對歐洲的重大影響).
尤其是 蘇共的產生改變了俄國由於一戰的原因產生的徹底動盪,使國家實力下降的現狀,並逐漸的消除一戰的影響,並且還比以前的沙俄強大了些.
說白了就是丘吉爾害怕身邊有個強大的不受控制的鄰居,害怕 共怕共產主義的風暴,所以~~`````

支持俄國 的原因就更簡單了:共產黨再強大,畢竟發展時間尚短,還是在成長期.還能夠加以限制.再者,由於德國,這個已經露出獠牙的老虎,可是很危險的.

丘吉爾可是很陰險的人,驅虎吞狼,聯合蘇聯一起對抗法西斯.既限制了蘇聯的強大,又打擊了德國.

⑹ 丘吉爾所說的眼前展現的情景指的是什麼

1、丘吉爾所說的「眼前展現的情景」指的是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不宣而戰,蘇德戰爭的爆發。

2、作為「反共戰士」的丘吉爾把蘇聯的危難當作英國自身的危難並開始援助蘇聯是因為:丘吉爾主要是從本國利益考慮才開始援助蘇聯的。丘吉爾認識到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是其稱霸世界的前奏,蘇聯如被滅亡,英國自身也難保。

3、英國對德態度過程:
(1)20世紀三十年代以英法為首的西方大國,為求自保,並把法西斯的侵略引向蘇聯,而採取的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安撫清理侵略者的一種縱容侵略的妥協政策。
原因: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侵略;蘇聯的壯大。
目的:求得自保並把法西斯的侵略引向蘇聯。
典型事件:1938.9的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高潮。
影響: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削弱了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 (1938年9月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英國的張伯倫、法國的達拉第在德國的慕尼黑召開會議,強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
(2)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3)德國佔領歐洲12國,進攻不列顛(英國)
(4)1941.6德國突襲蘇聯,英國從本國利益考慮才援助蘇聯。蘇軍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

⑺ 二戰時期,丘吉爾為什麼要呼籲英國幫助蘇聯呢

俄國革命爆發的時候,丘吉爾最先嗅到了紅色政權的「危險」,成為了西方國家中頭號反蘇分子。在集會演講中大肆抨擊蘇俄新政權,積極說服當時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為反布爾什維克勢力提供資金支持,並多次跑到巴黎兜售他的反蘇計劃,說服法國,英法兩國分片支持俄國反蘇維埃勢力,英國負責俄國北方,法國負責南方,甚至還派軍隊干涉俄國,幫助白衛軍贏得俄國政權。

丘吉爾派人將這個消息帶個斯大林,但當時蘇英關系並不好,斯大林認為這是英國的離間計,直到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入侵蘇聯。英蘇立即結盟,英國將「給予俄國和俄國人民一切援助」丘吉爾鬆了口氣,英國的壓力減少了許多,並且做出了預言:俄國的嚴寒將狠狠地懲罰希特勒,幾個月後應驗,希特勒在莫斯科戰役中第一次嘗到慘敗的滋味。

⑻ 二戰時,丘吉爾是如何愚弄了希特勒,並給他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的

1941年春天,希特勒派魯道夫•赫斯訪問英國。赫斯是從自己駕駛的飛機上跳傘後被英國當局抓獲的,英國政府代表與赫斯舉行了秘密談判,赫斯建議英德簽訂和約,共同對付蘇聯,並建議丘吉爾離職,由親法西斯分子組織新政府。

丘吉爾沒有接受赫斯的這些建議,但他卻沒有明確拒絕,而是保持了沉默。這種態度使輿論界開始懷疑政府對德國的立場,而丘吉爾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打消這種疑慮。丘吉爾是在暗示德國人,他在進攻蘇聯時可以得到英國的某種支援,從而推動希特勒去冒險攻打蘇聯。

1941年6月22日凌晨4點,外交部接到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曾嚴令身邊的工作人員,除非是德國進攻英國,不能在8點之前叫醒他。8點鍾,工作人員才叫醒了丘吉爾並向他報告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消息。丘吉爾感到非常興奮,因為這是他任首相以來得到的最好消息。英國廣播公司9點鍾廣播了丘吉爾的演講,丘吉爾說:「我們要給予俄國和俄國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

在這個時刻,丘吉爾表現出了一個大政治家的風度。在英國,沒有哪一個人比丘吉爾更堅決地敵視蘇聯,但也是丘吉爾最充滿熱情地要和蘇聯結盟,要支援蘇聯。

7月12日,英蘇簽訂了在對德戰爭中採取共同行動的協議,英國准備向蘇聯提供軍事援助。8月,丘吉爾和羅斯福在大西洋的一艘軍艦上會晤,這是他們第一次會晤。結果,雙方擬定了大西洋憲章,決定共同援助蘇聯,向它提供武器和戰略物資。並聲明英美兩國在戰勝德國和它的附庸國之後致力於建立公正和民主的世界。

丘吉爾希望美國盡快參戰。在遠東,日美關系日益緊張。日本已經同德國結盟,日美沖突終將導致美德開戰。因此,丘吉爾盡一切可能慫恿美國政府對日本表現強硬。

由於成功地領導了英國人民抗擊法西斯德國的斗爭,丘吉爾此時在全國軍民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

⑼ 二戰中,丘吉爾為蘇聯提供軍事援助做了什麼努力

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在這個時刻,丘吉爾表現出了一個大政治家的風度。在英國,沒有哪一個人比丘吉爾更堅決地敵視蘇聯,但也是丘吉爾最充滿熱情地要和蘇聯結盟,要支援蘇聯。

1941年7月12日,英蘇簽訂了在對德戰爭中採取共同行動的協議,英國准備向蘇聯提供軍事援助。8月,丘吉爾和羅斯福在大西洋的一艘軍艦上會晤,這是他們第一次會晤。結果,雙方擬定了大西洋憲章,決定共同援助蘇聯,向它提供武器和戰略物資。並聲明英美兩國在戰勝德國和它的附庸國之後致力於建立公正和民主的世界。9月,英美軍需供應會議在倫敦召開。英國同意將原定提供給英國的各種軍用物資轉撥給蘇聯。丘吉爾在處理對蘇關系問題上,此時表現出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

閱讀全文

與丘吉爾為什麼援助俄羅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