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的人口損失對蘇聯的影響有多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 人口狀況的影響 梅春才 ( 吉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贏得戰爭勝利, 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人口代價。戰爭對蘇聯人口狀況 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不僅加重了戰前已存在的人口危機程度, 而且對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結婚率和家庭規模 造成了更深程度的破壞。戰後流行病大規模爆發,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性別比例、年齡結構嚴重失衡, 人 口數量大幅減少, 並持續數十年, 為 20世紀 90年代初俄羅斯爆發的人口危機埋下了隱患。 關鍵詞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聯; 人口狀況; 人口危機 中圖分類號 C924 24文獻標識碼 A doi! 10. 3969 /.j issn. 1004- 129X. 2010. 05. 006 文章編號 1004- 129X( 2010) 05- 0039- 04 收稿日期 2010- 03- 17 作者簡介 梅春才( 1967- ), 男, 吉林洮南人, 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當時的蘇聯為了贏得 戰爭的勝利, 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有材料表 明, 蘇聯戰爭死亡人數達 2 700萬, [ 1] 遭到重創。 本文將從戰後蘇聯居民的身體狀況、性別年齡結 構、結婚率和家庭規模這三個方面的變化上, 來揭 示戰爭給蘇聯人口造成的影響。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人口身體狀 況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蘇聯一片廢墟。各 種醫療衛生設施遭到嚴重破壞, 負傷的軍人和普 通群眾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各種傳染病得 不到控制, 任其蔓延。戰後蘇聯人民生活十分艱 苦, 健康水平大幅下降, 進而導致出生率的下降和 死亡率的上升。 第一, 戰爭嚴重破壞了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 發病率上升, 死亡率提高。按照醫學統計, 戰爭對 人口健康狀況影響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發病率普遍 上升, 特別是傳染病。同時, 隨著傳染病的發展、 擴散, 戰爭還導致心理疾病、精神病、各種外傷損 傷、維生素缺乏症以及食物缺乏等引起的疾病發 病率的提高, 疾病導致死亡率上升。據蘇聯中央 統計局的有關資料顯示, 20世紀 40 年代後半期 在蘇聯主要疾病仍然是戰爭所造成的結核病、心 血管疾病、肺炎、腸胃疾病等。1949年在蘇聯城 市中因這些疾病死亡的人數占所有死亡人數的 60%。其中, 因心臟病導致的死亡者比例為 135%, 因肺炎死亡的比例為 125%, 因結核病 死亡的比例為 145%, 因腸胃疾病死亡的比例為 105%, 因腫瘤疾病死亡的比例為 95%; 1950年 的比例分別為 136%、133%、123%、114%、 101%; 1952 年的比例分別為 147%、119%、 93%、73%、127%。 [ 2] 隨後的幾年情況更為嚴 重。1959年與 1940 年相比, 在城市因心臟病導 致的死亡數量增加了 12倍, 因腫瘤導致的死亡 數量增加了 15倍, 因其他類型疾病導致的死亡 數量稍有減少。在農村因傳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 導致的死亡率很高。並且, 因心血管疾病和結核 病導致的高死亡率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這 些人大部分不僅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且也 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 戰爭導致高死亡率, 1949 年前蘇聯每年死於 �6�6 39 �6�6 戰爭造成的疾病的人數在 120~ 170萬人之間波 動。1947年死亡人數最高, 達 170萬人。1954年 死亡人數略有減少, 但仍停留在 110~ 120萬人之 間。直到 1959年, 死亡人數下降到每年 100 萬。 值得注意的是, 嬰幼兒的死亡率猶為突出, 1946 年至 1950年期間年死亡人數達 193~ 341 萬, 1947年死亡人數最高達到 341萬。 [ 3] 第二, 戰爭使正值生育年齡的男性和女性身體 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出生率降低。由於大部分男性 青壯年奔赴前線參加戰斗, 後方的婦女成為生產的 主力軍, 城裡婦女進了工廠, 農村的婦女干起了農 活。繁重的勞動超出婦女體力承擔的限度, 再加上 食品匱乏、營養不良等因素, 造成婦女不孕或處於 艱難的生育狀態。戰爭使男性常常處於身體疲勞 和精神緊張的狀態, 有些人還因戰爭成為殘疾人, 這些都影響了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生育質量。1946 年和 1947年兒童死亡率高達 167#和 190#, 整個 50年代死產的情況增加了 2%。嬰幼兒死亡的主 要原因之一是先天營養不足。 據有關資料顯示, 在戰後很長時間不滿 1歲 的兒童一直處於高發病期, 一般都患有肺病和腸 胃疾病。1948年, 城市中因肺部感染死亡的兒童 數量占總死亡數量的 351%, 1949年占 329%, 1950年占 351%, 1951年占 339%, 1952年占 374%; 相應年份因腸胃疾病死亡的比例分別為 244%、286%、288%、294%、232%; 因先天 營養不足、早產造成的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 155%、172%、16%、169%、161%。肺炎、腸 胃疾病、新生兒先天營養不足和早產等是戰後蘇 聯城市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戰爭年代 出生的兒童, 其身體發育所需營養結構的破壞導 致了兒童體質狀況的惡化。 第三, 戰爭對嬰幼兒的健康狀況及兒童的生 長發育造成嚴重破壞。戰時由於生活條件惡化, 造成兒童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受戰 爭影響, 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特別是臨 近前線地區的居民以及敵占區的居民, 更是深受 其害。戰爭給嬰幼兒的健康狀況及兒童的生長發 育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據相關資料顯示, 在列 寧格勒, 1941 年嬰幼兒平均體重比 1938 ~ 1940 年輕 100多克。1942 年出生的嬰幼兒體質狀況 更加惡化, 其平均體重減少 600克, 平均身高矮了 2厘米, 胸圍小了 1. 5厘米, 頭圍小了 13 厘米。 根據 1965年的資料, 在莫斯科, 1943~ 1944年出 生的兒童體重與 1937年出生的兒童相比輕 650 克, 身高矮 15厘米。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 1942 年嬰幼兒體重男孩下降了 200 克, 女孩下降了 171克, 身高分別減少 071和 074厘米。 [ 4] 戰爭造成的負面影響也表現在兒童的生長發 育上。1959 年的調查資料顯示, 1945 年 4~ 7歲 男孩的身高比 1938年同齡兒童的身高矮 4~ 5厘 米, 7歲兒童體重減輕 2公斤, 4歲兒童體重減輕 1公斤。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小學生身上。11歲 的女孩在戰爭年代身高滯後最嚴重, 而 13~ 14歲 男孩的發育滯後最嚴重。嬰幼兒、兒童及小學生 身高、體重的缺陷主要是由於物質嚴重匱乏, 食品 極其短缺, 所需營養嚴重不足造成的。 第四, 戰後死亡率過高直接導致人口壽命的縮 減。因戰爭所造成的各種疾病以及傷殘, 使居民過 早死亡, 大大縮減了居民的平均壽命。據資料顯 示, 1946年男性的平均壽命為 466歲。1947年又 逢飢荒, 死亡率猛增, 男性平均壽命降到 399歲。 1947年女性平均壽命 498歲。1949年才略有提 高, 男性為 51歲, 女性為 60歲。但整個 50年代男 性的平均壽命始終沒有超過 62歲。 [ 5] 第五, 戰後殘疾人數量大幅增加, 殘疾組成結 構發生變化。殘疾人數在人口中比例的提高, 一 方面表明戰爭對人口健康的危害程度之大; 另一 方面也成為人口健康狀況急劇惡化的證明。第二 次世界大戰不僅使蘇聯人口中殘疾人的數量猛 增, 而且改變了殘疾結構。據相關資料顯示, 戰爭 致殘者留下很多後遺症, 如化膿性膿腫、骨髓炎、 癱瘓、神經瘤、外生骨疣、耳聾、關節硬化和攣縮、 失明、視力減退、胸廓變形、肢體缺損、內臟器官病 變、精神失常、傷口長期不能癒合等等。這些傷病 及並發症的復發( 在受傷部位發炎病變) 將持續 3 年或更長時間, 導致受傷人員的過早死亡。戰爭 造成的傷害長時間地保存在人們的記憶中, 影響 人們的心理健康, 這些也會導致患病者過早衰老, 甚至過早死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人口性別年 齡結構的影響 戰爭導致大量的青壯年男性公民陣亡, 這無 疑使蘇聯人口的性別比例、年齡構成出現失調。 有資料表明,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青壯 年男性公民死亡慘重, 因而造成青壯年男性人口 的數量和比例急劇下降, 導致人口的性別年齡結 �6�6 40 �6�6 構失衡狀況更加惡化。總體上, 蘇聯農村人口的 性別比例、年齡結構失衡比城市嚴重。這是因為 農村絕大部分青壯年男性都被徵召去了前線, 而 且死亡慘重。戰後蘇聯城市中男性的比例占城市 人口的 452%, 農村占 449%。 [ 6] 第一, 戰爭造成性別比例的失衡。根據 1959 年全蘇人口普查資料顯示, 男性損失最多的年齡 組是 1920~ 1924年的出生人口, 在戰爭年代是主 要應征年齡的人口。1939年這一年齡組男性的 數量有 4 685 000人, 1949年幾乎減少了一半, 為 2 719 000人。戰後, 這一年齡組男性占總人口的 38%, 女性占 62%。在農村這種比例失衡表現得 更明顯, 男性比例為 356%。男性人口損失較多 的另一個年齡組是 1915~ 1919年的出生人口, 其 男性數量在 1939年為 4 221 000人, 而 1949年僅 有 2 514 000人。戰後, 這一年齡組男性比例占 41%, 女性占 59%。1946年在蘇聯總人口中男性 占 436%, 1950年占 433%, 1951年占 434%。 [ 7] 可見, 戰爭導致蘇聯人口性別比例中最有勞動能 力和最有潛力的男性人口比重的下降。男性人口 的減少, 破壞了蘇聯人口性別的比例關系。 第二, 戰爭造成人口年齡結構的失衡。根據 1959年普查資料, 50 年代初出生的 0~ 9歲年齡 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 219%; 10~ 19歲年齡 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 149%; 20~ 24歲年齡 組占 98%; 25~ 29歲年齡組占 9%。可見, 不滿 30歲的年輕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 556%。而 30 ~ 34歲年齡組人口占總人口的 95%; 35~ 39歲 年齡組占 55%; 40~ 44 歲年齡占 52%; 45~ 49 歲年齡組占 52%; 50~ 59 歲年齡組占 91%; 60 歲及以上僅為 9%。 [ 7] 從上述年齡組成中我們可 以看到, 從 0~ 9歲年齡組到 10~ 19 歲年齡組的 比例迅速減少。後者大部分是在戰爭期間出生或 早期童年經歷戰爭的兒童。20 ~ 29 歲年齡組比 例不高, 是由於大部分是在 30年代初飢荒年代出 生的, 一部分還經歷了 30年代兒童流行病的折 磨。35~ 44歲年齡組比例較低, 主要是由於二戰 期間人口的大量損失。50歲及以上年齡組人口 所佔的比例不大, 老齡化問題當時還沒有涉及。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人口的結婚 率和家庭規模的影響 戰爭年代由於局勢動盪和社會不穩定造成 人口結婚率大幅度下降。戰爭對婚姻狀況的消極 影響極大。婚育年齡男子數量的絕對減少是戰爭 造成的沉重後果之一, 導致了人口性別比例和年 齡結構的失衡, 這勢必會影響到戰後許多代人的 婚姻。由於青壯年男性比例偏低, 女性比例偏高, 使有些女性青年難以找到法定配偶。再者, 戰爭 中失去的大量青壯年男性人口中, 有一定數量的 男性已婚, 導致一些女性失去配偶, 破壞了許多實 際存在的婚姻。同時, 由於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衡, 大大削弱了婚姻、家庭的穩定性和長期性, 進而導 致離婚率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人口的結 婚率和家庭規模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第一, 戰爭使蘇聯人口的結婚率大幅下降。除 了戰後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外, 還表現在, 一方 面, 應出嫁女性的數量大幅減少。根據 1959年全 蘇人口普查資料與 1939年人口普查資料相比, 出 嫁女性數量的減少實際上發生在應出嫁女性所有 年齡組。1941年, 17~ 25歲的女性數量大幅減少, 這些人在戰爭年代遭受的苦難最多, 她們中很多人 是守寡者或未出嫁者。1959年結婚的大部分是 20~ 24歲的女性。結婚數量最多的是 22歲的女 性。1914~ 1918年出生、在 1959年為 41~ 45歲的 女性每 1 000人有 606人已婚, 1939年相同年齡有 751人; 1919~ 1923 年出生的 36~ 40 歲女性中 1959年有 711人, 1939年有 794人; 1924~ 1928年 出生的 31~ 35歲女性中 1959年有 768人, 1939年 有 815人; 1929~ 1933年出生的 26~ 30歲女性中 1959年有 725人, 1939年有 783人; 1934~ 1938年 出生的 21~ 25歲女性中 1959年有 479人, 1939年 有 599人。45~ 49歲及更大年齡組性別比例失衡 的加深也反映在已婚女性數量的下降上。 [ 8] 另一方面, 戰後登記結婚的數量呈下降趨勢。 對現有統計資料分析表明, 1946年登記結婚數量 最多, 每 1 000人有 123對。這主要是在戰前沒 有來得及結婚或把婚期推遲到戰爭結束後的結婚 者。1947年每 1 000 人登記的有 104 對, 1948 年有 106 對。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城市, 1946 年每 1 000 人登記結婚的有 197 對, 1947 年有 148對, 1948 年有 155 對, 1949 年有 166 對, 1950年有 148對, 1955年有 138對。由於農村 地區男性人口的損失巨大, 結婚率比城市低, 1946 年每 1 000人登記結婚的有 85對, 1947年有 8 對, 1949年有84對。20世紀 50年代農村人口 結婚率有所增加, 1955年每 1 000人登記結婚的 有 104對。 [ 9] �6�6 41 �6�6 第二, 戰爭對婚姻狀況的影響。由於戰爭導致 性別比例失衡和適婚年齡男性的減少, 使婚姻狀況 不穩定。據資料顯示, 戰後離婚數量開始增長。蘇 聯每 1 000 對登記結婚者 1946年登記離婚的有 79對, 1947年有 175對, 1948年有 258對, 1949 年有 342 對, 1950年有 407 對, 1955年有 683 對。離婚數量的逐漸增加主要是由在戰前家庭已 經解體、1944年有關婚姻和家庭法律的實施以及 結婚的男性年齡比女性小等原因造成的。 戰爭造成的後果使再婚具有新的特點, 表現為 男性結婚積極性增長。由於女性人口過剩, 使離婚 的男性組建新家庭非常容易。1950~ 1954年, 每 1 000名離婚或喪偶的男性 5年後再婚的有 552人, 女性有 146人; 10年後再婚的男性有 673人, 女性 有 219人; 1955~ 1959 年則分別為 544人和 159 人, 653人和 234人。 [ 10 ] 這種狀況導致了男性婚姻 壽命的增加和女性婚姻壽命的縮減。 第三, 戰爭對非婚生育的影響。戰後性別比 例失衡促使非婚生育率提高、單身母親和不完全 家庭數量增加。1945~ 1958 年期間出生的 1 060 萬兒童找不到父親。1945年非婚生育的新生兒 比例為 189%, 1946 年為 187%, 1949 年為 196%, 1950 年 為 197%, 1956 年 下 降 為 135%, 1957年為 13%, 1958年為 125%。戰後 非婚生育兒童數量的增長使�6�9 沒有父親%的問題 更加突出, 兒童所處的生活環境中有害習慣 ( 吸 煙、酗酒等 )、神經心理疾病、犯罪非常普遍。所有這一切都導致兒童正常身心和智力發育受到破 壞, 導致兒童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增加。 第四, 戰爭對家庭規模的影響。戰爭造成的 父母死亡、家庭成員死亡、兒童死亡率提高等都影 響了家庭的規模。根據 1959年全蘇人口普查資 料, 蘇聯家庭平均規模縮小到 36人, 1939 年為 41人。此外, 戰後嚴重匱乏的物質條件和擁擠 的住房條件也嚴重製約著出生率的提高。 通過對戰爭期間及戰後蘇聯人口的健康狀 況、出生率、死亡率、婚姻動態變化等客觀指標的 分析, 可以看出蘇聯的人口年齡結構呈突出的 �6�9 倒金字塔%, 這種人口結構給俄羅斯帶來長時期 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 並且因人口負增長面臨著 人口危機。人口問題成為阻滯俄羅斯生產力發展 的主要因素之一。
B. 數據告訴你二戰時蘇聯為了勝利損失多少人,導致男女
1、蘇聯損失了整整一代人
2、蘇聯人口的四分之一消失了
3、蘇聯和各個加盟國至今男女比例失衡,至今仍然是男少女多
4、蘇聯鼓勵生育,到解體時候仍然沒有醫治戰爭的創傷。
C. 二戰中蘇聯損失了多少人口
據俄羅斯公布的材料,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衛國戰爭期間,因戰爭死亡兩千七百萬人,其中蘇聯紅軍犧牲八百六十六點八四萬人
D. 蘇聯人口當年比美國還多4000多萬,為何現在俄羅斯人口卻這么少
蘇聯解體之後相當一部分人留在了中亞五國,雖然政府有在逐步派遣他們回國,但是那些人已在中亞落地生根,回來的人並不多。在這,蘇聯解體之後,經濟收到了很大影響,俄羅斯採取計劃生育,減少人口。
蘇聯幾次大戰,都是拿人命拼出來的,人開口減少是肯定的,再說了,蘇聯解體之後又不只有俄羅斯一個國家,俄羅斯只是眾多國家之一。俄羅斯地片冷,人們的生育慾望受到抑制,人口增長緩慢,人少必然。
E. 二戰中俄羅斯到底損失多少人
應該是前蘇聯...不是俄羅斯..
《中國青年報》駐俄羅斯首席記者
解密:蘇聯在二戰期間到底死了多少人?
2010年5月9日是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也是俄羅斯二戰勝利65周年紀念日。那麼當年的蘇聯在二戰期間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還是個迷。
每逢5月9日都有許多「權威專家」發表「權威數據」。俄羅斯媒體說,斯大林時代公布的蘇聯在二次大戰中的死亡人數是1000萬人,但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這個數字已經改為2700萬人。現在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蘇聯當時的死亡人數可能高達4200萬人。目前,非常重要的蘇聯情報機構和蘇共的檔案至今仍沒有被解密,而在被解密的檔案中,歷史學家們也懷疑是否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有人說,眾多的蘇聯檔案被解密還需要等很長時間……
5月5日,俄羅斯國防部衛國烈士紀念局局長亞歷山大·基里林今天在莫斯科向記者透露,1941年至1945年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共損失2660萬人,戰斗傷亡人數超過860萬人。這組數據將交給國家領導人在5月9日宣布。
基里金說:「包括遠東地區戰役在內,戰爭期間蘇軍損失人數(包括在戰場上犧牲的、負傷後犧牲的或者被俘後沒回來的)共計866.84萬人,其中陸軍和海軍損失50.93萬人,蘇聯克格勃邊防軍損失61.4萬人,內務部內衛部隊損失9.77萬人。損失總人數為2660萬人。」
他透露,戰爭期間共動員2950萬人服役。1945年7月1日前,蘇軍人數為1139萬人,在醫院療傷人數為104.6萬人。
蘇軍和德軍損失比例為1.3比1。德軍損失人數約為600萬人,其盟軍損失80.6萬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
F. 為什麼俄羅斯人口從2.8億人變成了1.4億人1991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1991年世界上最大的事件就是蘇聯解體,樓主不會不知道吧...解體前蘇聯有15個加盟共和國,也就是說那2.8億是這15個加盟共和國的總人口,其中俄羅斯只佔一半。別看俄羅斯面積那麼大,其中它的亞洲部分佔了3/4,但是俄羅斯人口幾乎都集中在歐洲部分,它的遠東地區幾乎都是荒無人煙。
G. 二戰中俄羅斯損失多少人口當時又有多少人口注意,僅僅是俄羅斯,不是蘇聯,不知道的別誤導我
加上平民,俄羅斯犧牲了4000萬。當時的俄羅斯有2億的人口
H. 俄羅斯內戰死傷多少人。。。
俄羅斯沒有內戰
但是前俄羅斯也就是蘇聯解體
前蘇聯解體沒有直接的死傷數據,但是從某方面前蘇聯解體間接的導致了世界損失500萬名人口。
I.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損失人數是多少
雖然關於二戰莫斯科戰役蘇聯的傷亡數字有多個版本(主要是出於對此役的開始和結束時間界定不同),但絕對沒有350萬那麼多!現將出入較大的兩個版本分列如下:x0dx0ax0dx0a(1)據俄羅斯公布的資料,當年蘇聯紅軍自1941年9月30日到12月5日的戰役防禦階段,共戰死和失蹤51萬4338人,負傷14萬3941人。戰役反攻期間的12月5日到1月7日蘇聯紅軍共戰死和失蹤13萬9586人,負傷23萬1369人。戰役中總共損失約103萬人(其中陣亡和失蹤65萬,負傷37萬)。x0dx0ax0dx0a(2)蘇聯官方檔案:紅軍在莫斯科防禦戰役中共有214338人陣亡,143941人受傷;紅軍在莫斯科進攻戰役中共有139586人陣亡,231369人受傷。兩者合計,在莫斯科戰役中,紅軍共有35.3萬人陣亡,37.5人受傷。總計損失72.9萬人。x0dx0ax0dx0a另外,以上兩個版本均未計入蘇聯平民在此役中的傷亡,但即使將加上這一部分(跟後來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有50萬蘇聯平民死亡相比)也要小得多,所以距離樓主提出的「蘇聯損失350萬」還是有很大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