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坦克都有哪些
按代劃分:
分為三代
第一代坦克代表:德國豹式坦克,蘇聯T-34
第二代坦克代表:美國M-48、M-60 蘇聯T-54/55 T-62
地三代坦克代表:(俄羅斯)蘇聯T-64 T-80德國豹2 美國M1 法國勒克萊克
現在俄羅斯正在研製第四代坦克……
在早期,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時期,坦克被分為輕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
輕型坦克代表:德國1號坦克 蘇聯T-28
中型坦克代表:蘇聯T-34 德國豹式坦克 4號坦克 美國M4
重型坦克代表:德國虎式,虎王 蘇聯KV-1/2 IS-1/2/3/4
俄羅斯一直沿用這一分類,雖然其坦克如今也被稱為第三代主戰坦克,但實際上受其戰略思想影響,其坦克設計一直偏向於高速度、火力猛、易生產的中型坦克。
中期以後,坦克則被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
主戰坦克在網路的解釋是在60年代後,各國把其生產的中、重型坦克成為主戰坦克,實際上主戰坦克是中、重型坦克的結合體。由於復合裝甲、反應裝甲、自動化火控系統、大功率發動機的產生、以及坦克火炮的標准化(歐美系120mm、蘇俄系125mm)。使得現代坦克不需要犧牲速度就可以得到極好的防護和火力,而在綜合了這一系列高級技術之後的坦克,就被稱為主戰坦克。
主站坦克代表:美國M1 德國豹2 烏克蘭T-84M 英國挑戰者
特種坦克: 除了主戰坦克外,由於戰爭的需要,各國又研製出了許多擔負特種任務的坦克,我們稱它為特種坦克。比如坦克指揮車,掃雷坦克,噴火坦克,水上坦克,搶救坦克,架橋坦克,空投坦克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特種坦克自二戰起就已經存在,比主戰坦克出現的時間早……
㈡ 蘇聯T系列坦克的坦克分類
步兵坦克是指在現有坦克基礎上加裝載員艙而成的坦克,其特點是既保留了坦克的強大火力和裝甲防護,又可搭載少量步兵進行突擊及近戰支援。僅見烏克蘭在T-72和T-84的基礎上研製出兩種現代步兵坦克。以色列也曾將多款坦克改裝成可搭載步
兵,但由於其以機槍代替火炮,嚴格來說只能稱為重型步兵戰車。 俄羅斯T-90主戰坦克1960年代開始,各國將原來的輕、中、重型坦克重新分類。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國家裝甲部隊的主力,也被稱作「主戰坦克」或「主力戰車」(Main battle tank,MBT)。
主戰坦克戰斗全重一般為40噸至70噸,從80年代開始各國的主戰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飆漲的趨勢。火炮口徑多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開始成為許多國家設計新一代主戰坦克的首選,以增強對裝甲的破壞力,典型型號如前蘇聯的T-72、德國的豹2、美國的M1艾布蘭等。
各國坦克
一戰時期 英國:Mk I坦克、Mk Ⅱ坦克 法國:雷諾FT-17坦克 德國:A7V坦克
二戰時期 德國:一號、二號、三號、四號、豹式、虎式、虎Ⅱ(虎王) 鼠式 蘇聯:T-26、BT-7、T-34、KV-1、KV-2、IS-2、IS-3日本:八九式、九四式、九五式、九七式、三式 美國:M2輕型坦克、M3輕型坦克、M3李格蘭特、M4雪曼、M24霞飛、M26潘興英國:馬蒂爾達系列、十字軍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坦克、A-34彗星、丘吉爾戰車、M4螢火蟲 法國:雷諾R35、巴塔耶B-1、索瑪S-35 義大利:CV33 、L6、M1340波蘭:7TP 捷克:LT-35、LT-38瑞典:L-60、Stridsvagn m/21-29、Stridsvagn m/37、Stridsvagn m/42匈牙利:40M突朗加拿大:公羊澳大利亞:哨兵
冷戰時期 美國:M26、M46巴頓、M47巴頓、M48巴頓、M60巴頓、M41、M551謝理登 蘇聯:T-44、T-45、T-54、T-55、T-62、T-64、T-72、T-80德國:豹1、豹2英國:百夫長式、酋長式、蠍式、維克斯式 法國:AMX-13、AMX-30、AMX-32 中國:59式坦克、62式坦克日本:61式坦克、74式坦克、90式坦克北朝鮮:天馬虎主戰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
當代時期
美國:M1,M1A1,M1A2
俄羅斯:T-90,T-14
英國:挑戰者1、挑戰者2
法國:勒克萊爾
韓國:K1、K2
日本:90式、10式
中國:99式、MBT 2000、96G式
印度:阿瓊MK1,阿瓊MK2
義大利:C1公羊坦克
㈢ 蘇制坦克的型號
在蘇維埃國內戰爭(1918~1920)期間,紅軍已經擁有少量裝甲兵的兵器,其中包括一些繳獲的坦克。1919年春,紅軍在南部戰場繳獲了白匪軍的2輛法制「雷諾」式輕型坦克。其中的一輛被運往紅色索爾莫沃機器製造廠進行分析研究。列寧指示當時的軍事工業委員會,要在1921年春天之前製造出15輛仿造「雷諾」坦克的輕型坦克。1920年12月1日,第一種蘇維埃的坦克誕生。第一輛坦克命名為「為自由而戰的戰士列寧同志」。不久,又生產了14輛同型坦克,分別以「巴黎公社」、「紅色戰士」、「伊利 亞莫羅曼」、「無產者」、「暴風雨」、「勝利」等名字命名。1920年,紅軍已經建立起第一支汽車坦克隊。每隊有3~4輛繳獲的坦克、3~4輛摩托車、3輛輕便汽車、4輛載重汽車,1個鐵道列車編組(約30節車廂)。到1920年底,共組建 了11個汽車坦克隊。它標志著蘇軍的坦克部隊像一棵幼苗已經破土而出。 T-18輕型坦克起步時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蘇聯的和平建設時期,也是蘇聯坦克工業開始起步的時期。1924年5月6日,蘇聯軍事工業總部成立了坦克局,並且隨後設計出幾種型號的坦克和裝甲車。但由於當時蘇聯的工業基礎相當薄弱,缺乏生產軸承和電機設備的工廠,限制了坦克裝 甲車輛的生產。這一時期,蘇軍裝甲兵已經有了團一級單位。但總的說來,坦克的數量較少,只能算是 蘇軍裝甲兵的創業階段。 三十年代的大發展 三十年代,是蘇聯坦克工業由初創到大發展的重要時期。1929年7月,蘇聯政府批准了第一個坦克生產計劃,確定要以超輕型坦克、輕型坦克、裝甲汽車、自行火炮、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等裝備蘇聯軍隊。執行這一計劃的初期,由於缺少設計和生產坦克的經驗,遇到了極大的困難。蘇聯的坦克設計師和廣大勞動者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設計出多種型號的新型坦克。其中有T-27超輕型坦克、T-37水陸坦克、T-26輕型坦克以及BT系列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等。T-27超輕型坦克以英國的「卡登·絡伊德」Ⅳ型坦克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1931年2月定型。其戰斗全重為2.7t,乘員2人,武器是一挺7.62mm機槍,發動機功率40hp。這種坦克共生產了4000多輛,在蘇軍中一直服役到1941年。由於T-27坦克的防護力太弱,蘇聯政府決定生產一種輕型水陸坦克來取代它。這就是後來研製成功的T-37水陸坦克。T-37水陸坦克於1933年裝備蘇軍。其戰斗全重為3.2t,乘員2人。裝一挺7.62mm機槍,發動機功率仍為400hp,但裝甲比T-27有明顯改進,提高了防護性能。T-37水陸坦克共生產了約1200輛。後來,被T-38水陸坦克所取代。T-38坦克還是蘇軍最早能空運的坦克。在研製T-27超輕型坦克的同時,還研製了一種輕型坦克,這就是很有名氣的T-26輕型坦克。T-26於1931年研製成功。1931~1940年期間,共生產了12000餘輛T-26系列輕型 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一種坦克。這種坦克曾參加了西班牙內戰和1939年蘇、日軍隊的哈勒哈河戰斗。 BT坦克是30年代蘇聯紅軍的著名坦克,BT是俄文「快速坦克」的縮寫。BT快速坦克是以美國的「克里斯蒂」坦克為基礎發展起來的。1931年9月,製成了BT-1坦克的樣車,隨發展出BT-5、BT-7等型號。BT系列坦克對後來著名的T-34坦克的生產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到1937年底,蘇軍共裝備了近5000輛BT系列坦克,成為當時裝備數量僅次於T-26坦克的蘇軍裝甲兵的重要裝備。 T-28中型坦克和T-35重型坦克的設計成功,在蘇聯坦克發展史上,也是有一定意義的。因為這兩種坦克沒有受外國坦克形式的限制,表現了蘇聯坦克設計師們的獨創性。T-28和T-35的研製成功,標志著蘇聯坦克已由輕型坦克為主向中型坦克為主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十年代,蘇聯的坦克工業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到1937年,蘇聯共擁有各類坦克15000輛,成為當時世界上的頭號坦克大國。不過這期間的蘇聯坦克在質量上並不佔優勢。三十年代中期,蘇軍已經有了獨立的坦克兵種,到1939年初,已經組建了統帥部預備隊的4個坦克軍、4個重型坦克旅和24個獨立的輕型坦克旅,以及步兵和騎兵兵團編成內的大量的坦克團和坦克營。蘇軍的坦克兵部隊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蘇德戰爭前夕 三十年代末期,開始了蘇聯坦克製造工業的新階段。1938年8月,蘇共中央召開會議,研究了發展坦克裝甲車輛的問題。會議做出了研製新型坦克的決定。在這個決定的指導下 ,蘇聯的坦克設計師們研製出著名的KV-1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從國際背景來看,30年代末期,德、日法西斯國家加緊擴軍備戰,世界大戰的危險迫在眉睫。1939年,德國研製出三號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再加上大量裝備了二號輕型坦克,形成了強大的突擊力量。1939年9月,德軍入侵波蘭。1940年,德軍在西線發動閃電戰,席捲西歐大陸。戰爭的危險使蘇維埃共和國面臨著嚴重的威脅。蘇軍最高統帥部清醒地認識到,30年代中期大量裝備蘇軍的T-26、BK輕型坦克不足以對付德軍的三號、四號 中型坦克。這種認識對KV-1重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的加速研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到1941年6月,蘇聯工業部門僅僅生產了1861輛KV-1和T-34坦克。要想使坦克部隊換裝,這一數量是遠遠不夠的。蘇聯不得不在坦克數量雖多,但已陳舊和嚴重破損的情況下投入戰爭。這對戰爭初期戰局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在此期間,蘇軍的坦克裝甲部隊進行了徹底的改編。1939年底,裝甲坦克兵改為旅的編制。坦克旅編有4個坦克營,共258輛坦克。在陸軍編成內,組建新型摩托化師,每師有2個摩步團、1個坦克團和1個炮兵團。 1940年夏,裝甲坦克兵編制中又恢復了軍一級兵團。機械化軍編成內有2個坦克師和1個機械化師及各種保障部隊、分隊。坦克師編有375輛坦克。裝甲坦克兵曾計劃大規模地加以改編,重新組建29個機械化軍。按照計劃,大約需要有32000輛坦克,其中應有16600輛新型坦克。由於時間倉促,到大戰爆發時,大多數機械化軍都沒有齊裝配套。 1941年6月22日,德軍大舉進攻蘇聯。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地面戰爭開始了……。 衛國戰爭時期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犯蘇聯。凌晨3點15分,德軍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從波羅的海到喀爾巴阡山的寬大正面上,以152個師、305萬人 的兵力,突然發動了閃電似的進攻…… 1941年6月~1945年5月,歷時4年的蘇德戰爭,蘇聯人稱之為「偉大衛國戰爭」。這場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也是武器裝備、軍事實力、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戰爭中發生 了多次規模巨大的坦克戰,在世界戰爭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蘇聯坦克在戰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在衛國戰爭時期,蘇聯除大量生產了T-34中型坦克外,還研製成功了KV-2重型坦克、T-60/70輕型坦克以及多種自行火炮等。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並裝備了10 .4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是同期德軍(約4.2萬輛)的2.5倍。 T-34中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在世界坦克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被認為是現代坦克的鼻祖,由於它性能先進、操作簡單、成本低廉、製造方便,深受部隊指戰員的好評,就連不可一世的德 國也仿照他設計製造了「豹」式戰斗坦克。T-34中型坦克在衛國戰爭中,在蘇聯坦克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其生產量佔全部蘇聯坦克產量的比重,1941年為40%,1942年為51% ,1943年為79%,而到1944年,便達到了86%。T-34中型坦克的基礎上,蘇聯先後研製成功了85毫米、100毫米、122毫米自行火炮T-34噴火坦克以及一系列裝甲牽引車、裝甲修理車、坦克架橋車等戰斗車輛和工程保障車輛。T-34中型坦克除了大量用於蘇聯衛國戰爭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廣泛用於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東戰爭等。裝備T-34坦克的國家在20個以上。其中,我國在抗美援朝期間就購進了1000多輛T-34坦克,對於我軍裝甲兵部隊的建立和發展,發揮了應有的歷史作用。 坦克裝甲兵的編制 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裝甲兵的編制發生過幾次重大的變化。由於戰爭初期坦克損失量巨大,且不能迅速恢復,1941年7~8月解散了機械化師,建立了獨立坦克師(217輛坦克)、坦克旅(93輛坦克)和坦克營(29輛坦克)。到1941年底,作戰部隊共有3個坦克師、76個獨立坦克旅和100個獨立坦克營。隨著坦克的裝備數量增加,1942年夏天,形成坦克軍的編制。每個坦克軍有5600人,坦克168輛(T-34、T-60或T-70),76門火炮和迫擊炮,20門高射炮和8門火箭炮。 1942年秋,開始組建機械化軍。 1942年開始組建坦克集團軍。坦克集團軍編成內有3個坦克軍、1個獨立坦克旅、1~2個步兵師和若干專業兵種分隊。1943年春,又進行了新的改組,坦克集團軍由2個坦克軍和 1個機械化軍組成,大大提高了機動性。 1945年初,在蘇的戰場上作戰的陸軍已有6個坦克集團軍、14個獨立坦克軍和7個機械化軍、27個獨立坦克旅和7個自行火炮旅,還有大量的坦克獨立團和自行火炮團,成為蘇聯 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和機動力量。 戰後第一代 軍事專家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各國的坦克裝甲車輛發展了三代(有些國家已裝備擁有第四代技術的坦克)。50年代研製的坦克裝甲車輛便是戰後的第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人民同心協力醫治戰爭創傷,致力於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到1948年,工業生產便恢復到戰前的水平。1953年,蘇聯在工業產品的產量上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科學技術水平也躍上一個新台階。但在當時,世界處於「冷戰」時代,美國等12個歐美國家於1949年率先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旨在「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 」,實則對蘇聯和東歐各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蘇聯不得不優先發展重工業,發展軍事工業,竭盡全力來加強蘇聯的國防實力。一般說,蘇聯的坦克發展採取漸進的發展方針。在戰後一段時期,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再加上充份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寶貴實戰經驗,蘇軍裝甲兵的裝備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研製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T-54/55中型坦克,以及PT-76水陸坦克、T-10重型坦克、BTR-40、BTR-50、BTR-152等裝甲輸送車,使蘇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大為增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蘇軍裝甲部隊的編制就作了重大調整。取消了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分別改編為坦克師和機械化師。但這些師中的戰斗車輛的裝備數量比原來相應的軍還多,火力也大大加強。此外還組建了機械化集團軍,每個機械化集團軍編有2個坦克師和2個機械化師,還有其他戰斗保障部隊,成為在戰役中發展勝利的強大突擊力量。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在陸軍重的比重大為提高,成為陸軍中的基本突擊力量。ASU-85空降自行火炮戰後第二代六十年代發展的坦克裝甲車輛是戰後的第二代車輛。在蘇聯,赫魯曉夫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期間,宣揚的是「沒有武器、沒有軍隊和沒有戰爭的世界」,並認為「戰爭的結局取決於使用火箭-核武器」,陸軍和海軍軍艦存在的意義已大大減少。所以,在此期間,蘇軍先後裁減兵員240萬人,1964年還撤銷了陸軍司令部。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在軍費不斷增加的同時,加強了炮兵、坦克兵、空降兵和海軍的建設,1967年恢復了陸軍司令部。從1969年起,將陸軍師從140個擴編到170個左右。60年代末,蘇軍坦克的數量和1939年相比,增加了15倍;裝甲輸送車和其他裝甲車輛增加了36倍;蘇聯摩托化步兵的人均機動功率已達到22kw,是1939年的10倍。蘇聯陸軍「正沿著提高火力、突擊力、快速力和機動力的方向發展」,使「坦克兵是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的地位得到提高。這期間,蘇軍裝備的坦克裝甲車輛主要有:T-62中型坦克、BMP-1步兵戰車、BTR-60裝甲輸送車、BRDM-2裝甲偵察車、ASU-85空降自行火炮等。 60年代的蘇聯,在大力發展主戰坦克的同時,很注意發展各種戰斗配套車輛,因而,顯著的提高了蘇軍坦克部隊的綜合戰斗能力。 從T-64到T-80 七十年代起,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的關系有所緩和。進入八十年代,蘇美關系一度於緊張狀態,雙方圍繞著核裁軍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加上1979年12月,蘇軍入侵富汗,發生了一場長達九年多的局部戰爭。蘇軍一直保持著一支龐大的常規武裝力量 。八十年代後期,隨著中導條約的簽字和中歐裁軍方案的提出,東西方的緊張關系才有重大轉變。但直到九十年代初,蘇聯軍隊的規模仍然很龐大,裝備的各型坦克的數量高達5.5萬輛,居世界第一位。 七十年代以來,蘇軍隊常規戰爭的重視程度大為提高,准備打一場「以核武器為後盾的常規戰爭」,發展了大縱深作戰的「戰役機動集群」理論。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使蘇軍的坦克師和摩步師的現代化合成水平大大提高。以蘇軍坦克師為例,在人員、坦克數量 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壓制兵器、步兵戰車、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的數量和火力成倍增加,1980年起增編直升機大隊,並加強了後勤補給能力。據稱,為了進一步強調合成化,蘇軍組建了新式陸軍合成軍、合成旅,其火力明顯增強,直升機數量進一步增多,使 合成化程度大為提高。 蘇聯解體之後 1991年,世界第二超級大國—蘇聯從此不復存在了,它分解為15個獨立的共和國,雖然還稱為獨立國家聯合體,但這時已沒有了昔日大國的威風了。作為原蘇軍的最大繼承者,俄羅斯擁有原蘇軍絕大部份的裝甲部隊,這包括原駐東德、捷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 的精銳裝甲集團軍,還有駐西伯利亞的龐大裝甲部隊。這些部隊擁有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和最強的戰鬥力。它還繼承了原蘇聯最大的四個坦克生產廠中的三個:基洛夫坦克廠、車里雅賓斯克的坦克城和下塔吉爾的坦克廠。可是,俄羅斯後來的岌岌可危的經濟狀 況,使國防部門拿不出錢來采購更先進的武器裝備。資金的不足,直接導致裝備嚴重老化,武器來不及更換,士兵們身體狀況變差,沒有時間和金錢用來訓練。以至於,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大失水準,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還損兵折將,好不窩囊。 九十年代中期,俄羅斯經濟狀況有所好轉,它又開始努力恢復它的大國身份。各坦克設計局紛紛拿出了他們的新作:T-80U、T-90、「黑鷹」、還有最近公開的T-95。這些坦克有的是在原來坦克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有的則是全新設計的。這一時期,俄羅斯還研製出許多裝甲車輛:BMP-3傘兵戰車、BTR-90裝甲輸送車等。這反映了俄羅斯坦克工業的巨大實力。俄羅斯還緊緊抓住海外的市場,積極的向外推銷它的裝備,並且還為廣大使用其裝備的原華約國家提供改進方案。目前俄羅斯已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軍火出口國。相信隨著形勢的好轉,俄羅斯還會重現它大國形像的。 前蘇聯T-54/T-55中型坦克 1944年蘇聯設計了一種叫做T-44的新式中型坦克,1945~1949年間進行了小批量生產,但使用證實該坦克可靠性差。T-44坦克是在早期T-34/85坦克基礎上改進的,主要改進有扭桿懸掛、橫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形狀良好的車體。該坦克有4名乘員,取消了原T-34/85坦克的機電員,航向機槍固定在車體上,由駕駛員控制發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進型,但是炮塔底部沒有突出的頸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以及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都使用過該坦克。改進後的T-44坦克稱為T-44M坦克,70年代仍用於訓練。 T-54坦克是從T-44坦克演變過來的,第一輛樣車於1946年製成,1947年在哈爾科夫坦克廠(Харьковский Танковый Завод)投產。蘇聯、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共生產T-54/T-55坦克50000輛左右,約佔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戰後坦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直到1981年,蘇聯鄂木斯克坦克廠(Омский Танковый Завод)仍在生產T-55坦克,而此時T-62坦克早已停產。 T-54/T-55坦克在1967年和1973年中東戰爭中以及安哥拉,越南戰場和印巴沖突中都使用過。該坦克具有良好的武器和裝甲、使用維修比較簡便、潛渡設備安裝方便和具有夜戰能力,主要缺點是火炮俯角小,火控系統太簡陋、火炮射程有限、外組燃料箱易起火。
㈣ 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坦克是什麼坦克
俄羅斯最先進的坦克是阿瑪塔坦克,俄羅斯阿瑪塔坦克性能數據折如下:
1、阿瑪塔主戰坦克採用X-12系列A-85-3A引擎,4氣缸,水平對置引擎,雙渦輪增壓,中冷,四沖程,多燃料,柴油。凈重1550公斤,額定輸出1500馬力(2000轉/分鍾時),推比重量1.0kg/馬力,油耗217克/千瓦時。缸徑150毫米,行程160km,33.9升排量。該引擎在構造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降頻到1200馬力,或者增壓到2200馬力。
2、「阿瑪塔」主戰坦克配備一個遙控無人炮塔,炮塔配備全新的125毫米2A82-1M式滑膛炮。其炮口動能大於世界上被認為最好的火炮——德國「豹」2主戰坦克配備的120毫米滑膛炮。2A82-1M式滑膛炮射擊精度提高了15%~20%,射擊密集度提高了1.7倍。據俄羅斯媒體報道,「阿瑪塔」主戰坦克也可能配備一款專門開發的152毫米火炮,這將是主戰坦克史上安裝的最強大的火炮。
3、坦克的炮塔也將配備一個30毫米次口徑火炮打擊各種目標,包括低空飛行目標,如攻擊機和直升機。炮塔配備的12.7毫米重型機槍據稱能夠打擊來襲的炮彈,如反坦克導彈,也能打擊速度接近3000米/秒的炮彈破片。
4、坦克乘員位於安全封閉的多層裝甲艙中,與彈葯艙隔開。該車完全計算機化,只需要兩名操作人員。每人還可以部署坦克的武器系統。據報道,坦克的瞄準是通過一個有源相控陣天線和大量的多種感測器完成。
5、「阿瑪塔」主戰坦克據稱配備了最大功率達882千瓦的柴油機和一款機電變速箱。在「阿瑪塔」的規劃內,「阿瑪塔」裝甲車輛有可能改進成自主作戰車輛。初步估計,俄羅斯陸軍需要2300輛「阿瑪塔」主戰坦克。
阿瑪塔技術特點如下:
阿瑪塔坦克炮塔後部的尾艙尺寸很小,應該是為平衡主炮重量阿瑪塔主戰坦克而設計的。它的自動裝填機可能與T-72類似,是裝在炮塔下方的盤型。值得注意的是,該坦克的車長周視鏡和遙控機槍塔合二為一,看起來比較龐大,實際上車長周視鏡的尺寸並不大。相比之下,阿瑪塔坦克的前身,195工程坦克的無人炮塔上安裝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光電轉塔。阿瑪塔坦克,在炮塔頂端兩側安裝了可以360度旋轉的煙幕彈發射器,同時還安裝了專門向上發射的煙幕彈。坦克乘員的布置方式,是三人都在車體前部的駕駛室內,其中右側為車長,左側前方為駕駛員,駕駛員身後是炮長。
㈤ 世界十大重坦都是什麼
1、第一名,美國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
這一對組合由於參戰較多,戰果輝煌,早已在電視機和電腦前面為世界各國人民所熟知。由於性能先進,技術成熟,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還能在排行榜第一的位置上霸佔很多年。
2、第二名,中國99A主戰坦克和04A式步戰車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裝備了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改進型99A式主戰坦克以後,也需要一種性能完善的步兵戰車配合作戰。基於二代步兵戰車04式的後續增強改型——04A式步兵戰車已批量裝備到一些重型機械化部隊,巨大的火力威力和完善的信息化作戰能力,是04A最大特色。
04A式步戰車與99A式主戰坦克一道,將成為我軍重型裝甲突擊力量的「超強夥伴」,其綜合戰力足矣鄙視周邊列國任何步坦組合。
3、第三名,德國的豹IIA6主戰坦克和美洲獅步兵戰車
德國「豹」2A6主戰坦克是世界上火力最強的坦克之一。它使用的新型火炮穿甲彈,初速達到1750米/秒,使用鎢合金彈穿深達900毫米,具有射程遠,精度高,穿甲能力更強的特點。美洲獅步兵戰車從2009年開始交付德國陸軍405輛,用以替代「黃鼠狼」1重型步兵戰車。
該車最大的特點是在車體中部安裝一部遙控炮塔,配用新型"毛瑟"MK 30-2/ABM式30毫米雙路供彈自動炮,能夠發射可編程引信的空爆彈,使彈葯在目標上空爆炸,達到最佳的毀傷效果。
4、第四名,日本的10式坦克和89式步兵戰車
日本的10式坦克和89式步兵戰車的作戰能力應該與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和VBCI輪式步兵戰車不相上下,而且這兩種主戰坦克的設計思想也很接近,都屬於技術先進,結構復雜,做工精巧,造價高昂,不考慮大規模戰爭的戰場環境。其中日本89式步兵戰車由於面世時間較早,技術上已經落後於法國VBC步戰車。
5、第五名,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和VBCI輪式步兵戰車
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就像是一支設計精巧的瑞士手錶,採用了當今最先進的坦克技術,配備最好的車載電子系統和火控系統,以及自動裝彈機和120毫米坦克炮。由於未經過戰爭考驗,這種坦克的實際作戰能力還是個問號。
VBCI輪式步兵戰車毫無疑問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輪式裝甲車,用任何語言去贊美都不過分,勒克萊爾坦克和VBC步戰車組合排名的落後,只是因為採用輪式步兵戰車的通行能力比履帶式步戰車稍差的緣故。
6、第六名,英國的「挑戰者」II主戰坦克和「武士」步兵戰車
英國的「挑戰者」II主戰坦克和「武士」步兵戰車是一對老組合,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進入英國陸軍服役,不過到目前仍是世界最重最堅固、作戰能力最強的裝甲組合。兩車的重量分別高達62噸和28噸,挑戰者II最大特色是採用至今還保密的喬巴姆復合裝甲和120毫米線膛坦克炮。而武士步兵戰車的特點是全部取消了射擊孔,而且不裝反坦克導彈
7、第七名,俄羅斯的T-72B3M主戰坦克和BMP-3步兵戰車
本排行榜之未將俄羅斯最新型的採用無人炮塔的T-14型主戰坦克和T-15步兵戰車組合列入其中,主要原因是這種第四代裝甲戰車並沒有正式裝備俄羅斯陸軍,盡管俄軍計劃到2020年采購2300輛T-14坦克,但直至2016年,只有20輛進入俄軍部隊用於評估測試,也就是去年勝利日閱兵式上那些坦克。
俄軍目前現役的最強坦克/步兵戰車組合其實是T-72B3M坦克和BMP-3步兵戰車。T-72B3M坦克是在T-73B主戰坦克基礎上的改進型,安裝了1200馬力發動機,安裝白俄羅斯生產的「松樹-U」獨立熱成像觀瞄系統和火控系統,安裝了數字化通信系統,通過現代化升級,T-72B3M在綜合性能上已反超T-90坦克。
8、第八名,韓國的K2主戰坦克與K21步兵戰車
韓國K2主戰坦克和K21步兵戰車號稱新世紀的」高麗鐵騎「,2009年韓國陸軍在南漢江舉行大規模演習是,該裝甲組合首次公開亮相,是未來韓國陸軍的主戰力量。K2主戰坦克全重55噸,採用德國MTU公司MB882型4沖程8缸水冷柴油發動機,傳動裝置採用德國采埃孚LSG300型全自動傳動裝置,主炮為一門萊茵金屬生產的Rh120/L55型55倍口徑120毫米滑膛炮,該炮與德國豹2A6的主炮一樣,是亞洲第一個國家採用該炮的坦克。
火控系統較先進,但多為西方公司的產品,包括車長周視瞄準鏡、炮長雙向穩定瞄準鏡、數字彈道計算機、橫風感測器等。K21步兵戰車由韓國斗山工程機械株式會社生產,2009年正式裝備部隊。戰斗全重25噸。
9、第九名,印度的T-90S「比濕摩」坦克和BMP-2步兵戰車
由於印度自行研製的阿瓊主戰坦克進度坎坷,印軍目前最好的坦克裝甲組合T-90S坦克和BMP-2步兵戰車,印度從2001年從俄羅斯采購了310輛T-90S主戰坦克,2007年開始自行組裝生產,至今已經生產了不到300輛。
T-90S主戰坦克是T-90基礎上的改良型,採用735千瓦V-84MS型水冷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炮塔抗穿甲彈能力相當於530毫米軋制均質鋼裝甲,抗破甲彈能力相當於520毫米軋制均質鋼裝甲。主炮為一門配備自動裝填機的2A46M-1型125毫米滑膛炮,火力與中國的96A型主戰坦克相當。
10、第十名,台灣的M60A3 TTS坦克和CM-32「雲豹」步兵戰車
台灣陸軍的裝甲部隊總體比較落後,最新型號是美製M60A3主戰坦克。台灣從1995年起開始購入,現役460輛,重量52噸,乘員4人,時速為每小時48公里,作戰里程480公里,主要武器是一門105毫米火炮,配彈63發。裝備有先進的激光測距火控系統和熱成像觀瞄儀,具備靜對靜和靜對動射擊能力,對靜止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為75%。
CM-32「雲豹」步兵戰車是台灣在2001年開始研製,2009年正式裝備的一種8X8輪式步兵戰車,大量借鑒了瑞士「食人魚「和美國「斯特賴克」輪式裝甲車的技術,總體技術性能與解放軍的09式8X8輪式步戰車相當。全重22噸,採用450馬力卡特彼勒柴油發動機和自動變速系統,安裝一門M242型25毫米機關炮,3 6的乘員配置,主裝甲能抵禦12.7毫米穿甲彈的攻擊。
㈥ 二戰蘇聯有多少坦克
坦克:1941年到1945年6月,蘇聯一共生產了11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8萬輛是中型和重型坦克,具體的型號如下:T-34/76型中型坦克3.5萬輛、T-34/85型中型坦克2.9萬輛,高達6萬輛的T-34系列坦克成為蘇軍坦克部隊的絕對主力型號。此外還有KV系列和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這兩種坦克分別為4468輛和3854輛,Su型系列自行火炮9652輛。加上戰前就有的坦克和西方援助,蘇聯一共擁有過13.3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此外還得到了5.9萬輛裝甲車。
㈦ 介紹二戰蘇聯斯大林坦克全系列的型號參數性能
蘇聯IS-1重型坦克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准備用於對付當時德軍重型坦克的。該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IS-1和IS-2坦克的前身就是KV-1重型坦克以及KV-13坦克。KV-13坦克(晚期型設計項目編號是223)是1942年3月蘇聯決定在車爾亞賓斯克實驗工廠獨立設計的重要工程,蘇聯2號N.V.Tseits設計局被指定為主設計局。
設計組其他成員有負責車體設計的K.I.庫茲明、炮塔設計的N.M.舍內夫、底盤設計的S.V.米斯科維奇以及負責總裝配的G.N.莫斯科萬。KV-13坦克是作為中型坦克來設計的,不過其裝甲卻是重型坦克所具備的。這個項目因其採用大量鑄造部件而非常有名,它不僅在炮塔採用了鑄件還在其車體以及炮塔座圈上也使用了鑄造部件。雖說限制了內部空間,但是卻換來了良好的裝甲防護(同時也在重量上得到減輕)。而且KV-13設計方案也符合蘇聯衛國委員會在1942年頒布的關於減少裝甲所消耗金屬資源的指示。第一輛從設計到被製造只用了很短的時間,1942年5月便被交付測試。這種坦克全重31.7噸,安裝一門76.2mm ZIS-5火炮以及一架DT型同軸機槍。其車體前部最大裝甲厚度為120mm,而炮塔則為85mm。600馬力的V-2K引擎使它的最大速度達到55 km/h。採用了T-34坦克底盤上的一些部件,包括履帶,負重輪則是取自KV坦克的。KV-13還採用了改進的冷卻裝置,對於增加空氣導入效果很好。測試中也暴露出KV-13坦克的一些缺點:由於傳動裝置的問題導致其加速性能很差、履帶很容易受損、在做轉向的時候履帶會產生脫落現象等等。1942年7月,就在測試進行時,主設計師N.V.切茲死了,N.F.沙姆舒林取代了他的位置。剛接手的時候,KV-13坦克採用了由F.A.馬里沙金為KV-1S坦克設計的轉動裝置和底盤上其他一些部件。經過這些改進,KV-13依然沒有通過測試,蘇聯軍方很快便對它失去了興趣。盡管最初的設計失敗了,不過在1942年12月實驗工廠又拿出兩種新型的KV-13設計。這兩種車型僅在車體、懸掛扭桿以及底盤上和上一個KV-13型坦克一致。炮塔和很多其他部件都完全是重新設計的。尤其其轉向機構採用了A.I.巴拉格納拉沃夫設計的「二級行星轉向機」,蘇聯後來的T-54/55和T-62也都採用這種轉向機構。
冷卻系統也被改進,履帶連接採用了「車爾亞賓斯克履帶」。
德軍在東線投入的虎式重型坦克更加迫使蘇聯盡管發展相應的坦克。根據GKO在1943年2月24日的2243號指示,車爾亞賓斯克的基洛夫工廠和NKTP的第100號工廠(就是原來的實驗工廠)要在KV-13最後一種型號的基礎上開發出兩種坦克,命名為「約瑟夫.斯大林」(就是IS坦克或者稱為JS坦克)型並准備接受測試。安裝76.2mm火炮的稱為IS-1(工廠設計編號依然是第233號工程)。而裝備122mm的U-11坦克榴彈炮(原來是為KV-9試驗坦克設計的)的則被命名為IS-2(第234工程)。
兩個型號都在1943年3月22日至4月19日接受測試,測試結果都很不錯。兩種坦克都比KV-1S重型坦克要輕,所以有更好的機動性,同時又具備了良好的裝甲防護以及強大的火力。測試中也出現幾個嚴重的缺陷,尤其是底盤和引擎/傳動轉向裝置。當行駛到松軟地形時,由於負重輪間距出現扭曲而導致產生大的旋轉阻力。蘇聯有關部門建議增加負重輪的數量以通過測試。不過當時車爾亞賓斯克拖拉機廠、第100號工廠以及他們的合夥工廠UZTM工廠、第200號工廠都已經開始准備生產工具這種新型坦克了。4月初,蘇聯獲得了德軍虎式首份裝甲防護數據。1943年4月15日,GKO發布第3187號指示開發研製可以摧毀德軍新式裝甲戰斗車輛(就是指虎)的大威力反坦克炮。
4月底,一輛繳獲的虎式坦克被送到庫賓卡測試場進行火力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對付虎式坦克最佳的武器就是85mm的52-K 1939型AA炮,這種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虎式坦克的前部100mm裝甲。1943年5月5日,GKO又發布指示委派設計局留意該炮。這道命令下達之後,由V.G.格拉賓領導的中央炮兵設計局和F.F.彼得洛夫領導的9號工廠設計局受命在兩輛KV-1S以及兩輛試驗型IS坦克上安裝85mm火炮。
6月上半月,TzAKB的兩門S-31,9號工廠的兩門D-5T型炮都准備完畢。S-31型炮是基於76.2mm的ZIS-5坦克炮的85mm火炮,非常便於製造。而D-5T型炮則是安裝在SU-85自行火炮上的D-5S型炮的變種,它的特點就是重量輕以及後座力小。很快發現在IS原來的炮塔上安裝85mm炮會導致乘員空間的急劇縮小。最後決定增大其炮塔尺寸,乘員室被擴大了,車體也相應增長到420mm。
由於車體變長使的其第二和第三負重輪之間的距離也被增加,這要通過加裝一個負重輪來解決。新的炮塔由第200號工廠生產。這些改動使得坦克的全重增加到44噸,造成了機動性能的下降,不過換來的卻是更強大的火力。裝備85mm火炮的IS坦克被定為「第237號項目」。1943年7月初,兩輛試驗型的IS坦克被製造出來(一兩安裝的是S-31火炮,另一輛則是D5-T火炮)。
同時,ChKZ工廠也准備了兩輛在KV-1S上安裝85mm火炮的車型。一輛是「第238號項目」(在KV-1S上安裝S-31火炮,炮塔沒有改進),另外一輛是「第239項目」(和第237號項目一樣,安裝的是D-5T火炮)。1943年7月,所有的四輛坦克都參與了比較測試。D-5T火炮的型號,第237號和第239號項目贏得了競爭最後勝利。這兩個項目被分別命名為IS-85和KV-85。由於乘員室空間實在太小,第238號項目則被取消。
7月31日,KV-85和IS-85被交付庫賓卡試驗場進行測試,測試由第100號工廠的負責工程師N.M.施內夫帶隊的28名工程師組成。測試從8月2日開始,整個測試負責人是紅軍技術管理部門的S.A.阿伏寧少將。火炮測試是在高洛霍夫特斯基試驗場進行。測試的成功使蘇聯決定兩種坦克都在8月8開始投入生產,一隊試驗車型則沿著莫斯科大街開進了克里姆寧宮,在這里它們將接受斯大林的親自視察,一起參加視察的還有莫羅托夫、沃洛舍洛夫以及貝利亞等高層人員。有趣的是,除了駕駛員其他所有的參加視察的乘員都換成了NKVD的官員。由於採用了新的傳動裝置和轉向結構,機動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裝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強。1943年9月4日,IS-85重型坦克正式進入紅軍裝備序列。
在IS-1坦克投入生產時,德軍就已經裝備了「虎」式重型坦克。該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發射的穿甲彈初速為930m/s,在1000m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於「虎」式坦克。根據這一情況,蘇軍給IS-1重型坦克裝上100mm火炮,並稱之為IS-100坦克,但這種坦克沒有批准投產,因為蘇軍已經研製出裝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後的IS-2重型坦克。IS-1坦克的最終產量大約是107輛。其中有102輛後來被換裝122mm的D-25型火炮。總的來說,IS-1坦克是一種過渡型的坦克,雖說設計的初衷是用來對付德軍重型坦克,但是進入製造後卻發現其與蘇聯當時的需要仍然有一定差距,所以只生產了很少的一些。而之後安裝122mm火炮的IS-2坦克卻成為二戰中德軍最可怕的對手。
IS-1/IS-85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斗全重 44000kg
車長 8.32m
車寬 3.12m
車高 2.71m
引擎 B-2-HC12(V-2-IS/V-2K)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7/19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50(260) km
乘員 4人
火力裝備 *85mm M-1943Д-5T85 ; 3x7.62mm DT MG ; 1x12.7mm
彈葯 85mm:59(71)發 ; 7.62mm:1330(2520)發 ; 12.7mm:945
裝甲 20/22-120mm
爬坡度 36度
通過垂直牆高 1.0m
越壕寬 2.5m
涉水深 1.3m
㈧ 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里保存了那些坦克
截止目前,該館擁有290輛坦克實車展品,從3-5噸的輕型坦克到180噸超重型坦克琳琅滿目。
還有從57毫米到600毫米口徑不一的40門自行火炮,30輛裝甲汽車,10輛偵察及通訊用車和大量後勤運輸車輛。
同時這里收藏有129件蘇聯時代未投產的裝甲兵武器模型,但一般不對外展出。
第一廳 蘇聯的重型裝甲車輛
序號
101 JS-3M 露天展出
102 T-35 1935年型
103 SU-14/BR-2 T-35底盤的自行火炮
104 SU-100U SMK底盤的自行火炮
105 KV-85 裝85炮的KV-1S
106 SU-152/KV-14自行火炮
107 JS-2M
108 JSU-122S
109 JS-3 生產型
110 JSU-130 1945年型 JSU-122上安裝了S-26 130毫米炮 JSU-152 1945年型
111 JS-4 701工程 1947年生產型
112 JS-7 1948年型
113 JS-8(T-10)
114 JSU-152K 1956年型
115 T-10M 1957年型
116 JSU-152M 1959年改進型
117 266工程 T-10的液力傳動型 1957年
118 268工程 T-10底盤的突擊炮 1956年
119 277工程 T-10M改進型 1957年型
120 279工程 1957年
121 770工程 1957年
122 SU-100 T-44底盤 1952年型
123 SU-100P D-50炮 敞開結構 1949年型
124 112工程 早期GM-100底盤的裝甲人員輸送車 1949年型
125 SU-152P GM-100底盤上小炮廓自行火炮
126 SU-152G SU-152P的榴彈炮版 1949年
127 120工程 2S3的原型 1965年
128 2S3 阿卡迪亞 152毫米自行火炮 1970年
129 2S4 戈特斯特 152毫米自行火炮 1979年
第二廳 蘇聯的中型坦克
201 T-55
202 T-34 1943年型
203 T-34-85 1944年型
204 SU-100 1944年型
205 SU-122 1943年型
206 T-44 1944年生產型
207 SU-101 T-44底盤的100毫米自行火炮 1945年型
208 T-54 原型車 1946年
209 T-54 預生產型 1949年
210 T-54A 生產型 1951年
211 SU-122-54 T-54底盤的122毫米自行火炮 1954年
212 ZSU-57-2 少一個負重輪的T-54底盤雙57自行高炮 1955年
213 T-55 1955年型
214 T-55夜視型 1961年
215 483工程 T-55的試驗噴火型 1959年
216 OT-55噴火坦克 1956年
217 T-62 1960年型 L.N. Kartsev 設計,初期生產型
218 167工程 帶新式懸掛系統的T-62,700馬力柴油機 AT-3反坦克導彈 1961年
219 167SGTD 裝備GTD-800燃氣輪機的167工程改進型 1962年
220 150工程 IT-1坦克殲擊車 1964年
221 430工程 T-64早期原型車 100毫米炮,內掛膠小直徑負重輪 1960年
222 432工程 T-64原型車 早期炮塔
223 434工程 T-64原型車 115毫米炮
224 T-64A 125毫米炮 1969-1981年生產
225 775工程 430工程底盤的導彈坦克 1959年
226 287工程 導彈坦克,2個73毫米炮塔 1962年
227 288工程 T-64底盤的觀察坦克,2台GTD-360燃氣輪機 1962年
228 172工程 T-72原型車 1968年
229 172M工程 T-72A原型車
230 174工程 T-72BV
231 219工程 T-80原型車 1976年
第三廳 蘇聯的輕型坦克
KS輕型坦克
401 BT-2快速坦克 1931年
301 T-27微型坦克 1931年型 1940型彈葯運輸車狀態
303 T-26 1932年型 雙炮塔步兵坦克
304 T-26S 1937年型 增加裝甲
305 OT-130 T-26噴火型
306 BT-5快速坦克 1933年
307 T-37A水陸坦克 1933年
308 T-30 1941年型
T-40原型車
309 T-40S水陸坦克 1941年
310 T-126SP 1940年型 T-50原型車
311 T-50步兵坦克 1940年
312 T-60輕型坦克 1941年
313 T-70輕型坦克 1942年
314 ZSU-37自行高炮 T-70底盤 1944年
315 SU-76M自行火炮 1943年
316 T-80輕型坦克 1943年
317 K-75裝甲車 PT-76底盤,不能浮渡 1947年
318 K-78 BTR-50原型車 可以浮渡 1950年
319 K-90 PT-76原型車 1950年
320 PT-76B 1957年型
321 帶ZPTU-2 4聯14.5毫米高射機槍的BTR-50防空車 1955年
322 帶ZPTU-4 2聯14.5毫米高射機槍的BTR-50防空車 1955年
323 BTR-50PK指揮車 1955年
324 BTR-50PN 1958年
325 PT-76M 車體經過改進 1960年
326 906工程 低高度的輕型坦克 1963年
327 934工程 裝100炮的水陸坦克 1975年
328 685工程 85毫米炮空降坦克 1975年
329 940工程 指揮車 1976年
330 ASU-76 裝76毫米野戰炮的ASU-57空降戰車 1949年
331 ASU-76P 1949年
AUS-57空降戰車
332 ASSU-57空降戰車 1949年
333 ASU-579 具有更大的結構 1954年
334 ASU-85 85毫米空降突擊炮 1956年
K-73 早期履帶式拖車 1949年
335 BMD-1 空降步兵戰車 1961年
336 BTR-D BMD運輸型 1974年
337 BREM-D BMD ARV 1989年
BMD-2 30毫米機關炮 1983年
第四廳 蘇聯的裝甲車和運輸車
Putilov-Austin
全尺寸模型,露天展示
402 BA-27M 1930年型
403 BA-3 1934年型 裝BTG/T-26炮塔 1934年型
404 PB-4 水陸兩棲裝甲汽車 1935年
405 BA-6 1935年型
406 BA-21 6輪BA-20 1936年型
407 KSP-76 76毫米空降突擊炮 1944年型
408 BTR-152 1950年
409 BTR-152A ZPTU-2 型防空車 1950年型
410 BTR-152D BTR-152V底盤上的ZPTU-2 型防空車 1955年型
411 BTR-152V 內置輪胎充放氣管道型 1955年
412 BTR-152V-1 中央輪胎調壓系統 1957年
413 BTR-152K指揮車 1959年
414 ZIL-153/1200工程 4X4運輸車 1954年
415 BTR-40 1950年
416 BTR-40A ZPTU-2 型防空車 1951年
417 BTR-40A Zh/d 偵察車1969年
418 BTR-40B 帶裝甲頂蓋 1957年
419 BTR-40V 中央輪胎調壓系統 1956年
420 BRDM-1偵察車 1957年
421 BRDM-2偵察車 1963年 (1963)
422 BTR-60P 早期敞開結構的裝甲車 1960年
423 BTR-60PA 帶裝甲頂蓋 沒有機槍塔 1963年
424 BTR-60PB 帶14.5毫米機槍塔 1966年
425 GAZ-50/1800工程 安裝BMP-1 炮塔的BTR-60/70 1971年
426 BTR-60PZ 安裝後期型的機槍塔 1972年
427 BTR-70 1972年
428 BTR-80 1982年
429 BREM BTR-80 1988年
430 1200工程 8x8L輪式步兵戰車 1964年
431 019工程 輪履合一運輸車 1965年
432 911工程 5輪步兵戰車 1964年
433 914工程 6輪 1964年
434 765工程/BMP-1P 1966年
435 BMP-1K 指揮車 1973年
436 774工程/BMP-1KSh指揮車 1976年
437 768工程 長身管73炮,雙人炮塔,車體加長的BMP 1974年
438 681工程 長身管73炮,雙人炮塔,車體加長的BMP/675工程的改進型 1977年
439 BREM-2工程車 1986年
440 680工程 低炮塔BMP 30炮 1972年
441 675工程 BMP-2 1974年
442 769工程 安裝30炮和加長車體的768工程 1974年
443 BMP-2D 阿富汗式 1982年
BREM-2工程車 1986年
688工程 BMP-3原型車 1981年
第五廳 繳獲的德國裝甲車輛
1 PzKpfw I Ausf.B 輕型坦克
2 Pzkpfw II Ausf F 輕型坦克
3 SdKfz 131 7.5cm PaK40 貂鼠-2坦克殲擊車
SdKfz 132 7.62cm PaK40 r 貂鼠-2坦克殲擊車
4 黃蜂105毫米自行榴彈炮
5 PzKpfw IIIJ 中型坦克
6 StuG40F SdKfz 142 突擊炮
7 StuG 40GSdKfz 142/1 突擊炮
StuG 42G SdKfx142/1 突擊炮
8 SIG 33 3號底盤150毫米重自行步兵炮
9 PzKpfw IV Ausf J 中型坦克
10 Jagdpanzer IV/70 75毫米驅逐戰車
11 灰熊150毫米突擊炮 早期型號
12 犀角 88毫米坦克殲擊車 早期型號
13 獵豹 晚期型號
14 PzKpfw V 黑豹 A中型坦克
15 卡爾自行火炮
16 鼠式
17 Pz IAusf F 步兵坦克 繳獲自南斯拉夫 1945年
18 Pkkpfw VI Tiger I Ausf E 虎 1942年列寧格勒繳獲
19 強虎
20 Pzkpfw VI 虎王 1944年波蘭繳獲
21 獵虎
22 VK30001 H Pzkpfw III.IV 底盤上的128毫米自行火炮
23 象 庫爾斯克
24 Waffentraeger 8.8cm Gerat 587 試驗型坦克殲擊車
25 SdKfz 222偵察車
SdKfz 251.9 7.5 cm L/24 自行炮
26 SdKfz 250/1
27 SdKfz 250/9
28 SdKfz 250/8 7.5 cm L-24 自行炮
29 150毫米自行火箭炮
30 SdKfz 8 12噸拖車
31 SdKfz 9 18噸拖車
32 Alkett Minenraumfahrzeun PzI 炮塔上裝備有罕見的擲雷器
33 無線電車 B IV
34 戈利亞 B1A SK 302 遙控爆破車
35 戈利亞 B1A SK 303 遙控爆破車
36 Kettenkrad半履帶摩托
37 Kugelpanzer 罕見的German Japanese recce 車輛
第六廳 外國的裝甲車輛
英國
1 Mk V composite Ricardo 1918年繳獲白匪的
卡登-洛伊德 Mk,VI 微型坦克 1929年從英國進口
2 維克斯 卡登-洛伊德 水陸坦克 1931年進口
3 維克斯 1937年型輕型坦克 40炮 從拉托維亞搞的
4 Tetrarch CS Mk. VII 輕型坦克
5 馬蒂爾達II步兵坦克
6 瓦倫丁II MKII步兵坦克
7 瓦倫丁架橋坦克
8 丘吉爾 MKVII 鱷魚噴火坦克
9 黃蜂 MKIIC 噴火坦克
10 克倫威爾 IV MK VIII 巡洋坦克
11 彗星 MKI 巡洋坦克
12 百人隊長 MK III 從朝鮮搞到的
13 百人隊長 MK VIII 以色列軍隊的,從埃及搞到的
14 百人隊長 MK XII 以色列軍隊的,從埃及搞到的
15 征服者 MK2 來自Duxford IWM
16 酋長 MK5 伊拉克軍隊繳獲伊朗的
17 Scorpion 伊拉克軍隊繳獲伊朗的
18 AEC Mk II 裝甲車AEC Mk II Armored Car
19 戴姆勒 MK II裝甲車
20 非特列 MK2 裝甲車 從包賓頓博物館搞的
21 Saracen Mk II 裝甲車 從包賓頓博物館搞的
美國.
22 M3A1 斯圖爾特 輕型坦克
23 M5A1 斯圖爾特 輕型坦克
24 M19A1 40毫米防空車 朝鮮繳獲
25 M41 沃克 輕型坦克 古巴豬灣繳獲的
26 M24 霞飛 輕型坦克
27 M3 李 中型坦克
28 M4A2 謝爾曼中型坦克
29 M4A2 76mm炮 坦克 朝鮮戰場繳獲
30 M52 超級謝爾曼 埃及繳獲以色列的
31 M46 潘興 朝鮮戰場繳獲
32 M48A1 巴頓 來自約旦
33 M48A3 巴頓 越南繳獲
34 M48A4 以色列加裝反應裝甲型 敘利亞1982年繳獲
35 M60A1 伊朗叛逃的 1960年
36 M18 地獄貓坦克殲擊車
37 M39 裝甲車 朝鮮戰場
39 M14 雙聯裝12.7毫米機槍車 朝鮮戰場
40 T48 57mm 坦克殲擊車
41 M577 裝甲指揮車 越南繳獲
42 M113 噴火車 越南繳獲
43 M113 裝甲車越南繳獲
法國
1 雷諾 FT-17
2 Chenillette UE 二戰繳獲羅馬尼亞軍隊的
3 雷諾 35R 二戰繳獲羅馬尼亞軍隊的
4 霍奇基司 38H 繳獲德軍的
5 索瑪 35S 繳獲德軍的
6 AMX-13B 輕型坦克 安哥拉來的
7 Panhard 178 繳獲德軍的
8 Panhard AML 60/7 偵察車
9 Panhard AML90 偵察車
10 AML 90/Lynx 山貓偵察車 柴油機型
義大利
11 CV.35 1944年從匈牙利軍隊繳獲
12 L.6/40 1943年繳獲義大利軍隊的
瑞典
13 38M Toldi I id as L-60輕型坦克 1944年繳獲自匈牙利軍隊
14 Nimrod id as Anti 1944年繳獲自匈牙利軍隊
加拿大
15 裝甲雪地車 Mk.I
16 GM雪地車
南斯拉夫
17 M84
捷克
18 BVP-1 捷克版的BMP-1
19 OT-810 捷克版的SdKfz 251
20 OT-62 捷克的BTR-50PK
21 PzKpfw 38t
22 追獵者
匈牙利
23 43M Toldi II 輕型坦克 1944年繳獲自匈牙利軍隊
24 41M Turan II 輕型坦克 1944年繳獲自匈牙利軍隊
25 43M Zrinyi II 自行高炮 1944年繳獲自匈牙利軍隊
波蘭
26 TKS 微型坦克 1939年繳獲
日本
27 92式超輕型坦克
28 97式超輕型坦克 1945年繳獲
29 95式輕型坦克 1945年繳獲
30 97式中型坦克 1945年繳獲
31 95式鐵路裝甲車 1945年繳獲
32 95式工程車
33 特2式內火艇 (水陸坦克) 1945年繳獲
中國
34 59式中型坦克
㈨ 蘇聯在二戰時的超重型坦克是什麼
KV-1重型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研製的,主要用於對付當時德軍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
KV坦克有多種型號,主要包括早期的1939年型,以及1940年型、1941年型、1942年型,還包括KV-2、KV-85等發展型號。從總體性能上講,除防禦外KV-1的各項指標均不及T-34,其結構設計落後,可靠性差,尤其是火力不夠強大,無法對付1942年後出現的德國新式坦克。43年出現了裝備85mm炮的改進型KV坦克——KV85,但與T-34/85相比毫無出色之處,而且性能不及德國的「虎」式,因此蘇聯重型坦克的位置逐漸讓給了斯大林系列。 KV-2型坦克裝有1門M-10型152毫米榴彈炮。之所以採用這樣大口徑的火炮,其目的是為了能夠摧毀敵方堅固的防禦工事(譬如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但這也使坦克的炮塔變得特別巨大,不僅導致車體行動不便,而且看上去宛如一個立在坦克底盤上的小房子。
因此就有人給KV-2坦克取了一個不大文雅的外號「公共廁所」。
蘇聯二戰後期開發的重型坦克。1943年10月31日,命名為IS-2重型坦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分別採用鑄造和焊接結構。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D-25 122mm火炮,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可以發射曳光穿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以及穿甲高爆彈。在轉向機構方面也採用了新的技術,這種"二級行星轉向機"可以提高坦克的機動性,後來的T-54/55和T-62也都採用這種轉向機構。有著優秀的裝甲防護性,其裝甲厚度強於虎式坦克,IS-2重型坦克一共生產了2250輛,連同改進型IS-2M共生產3854輛(1944-1945)。其火力優於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
T-28中型坦克是前蘇聯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之一,從1933年起正式裝備於蘇聯紅軍,一直服役到1941年。1932年,普梯洛夫兵工廠製造出一輛中型坦克樣車。該樣車與英國「維克斯」MKⅢA6E1中型坦克相似。據說前蘇聯當時並未買到英國的這種坦克,而是通過間諜搞到這種坦克的設計資料。該樣車的戰斗全重17.3t,乘員6人,其他指標與設計要求相同。經試驗後,軍方要求增加其裝甲厚度,並將火炮口徑增大到76.2mm。樣車經改進後,軍方同意成批生產,並將它稱為T-28中型坦克。
T-35重型坦克是蘇聯以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名字命名的N174機器製造廠設計的,1933年由哈爾科夫蒸汽機車製造廠批量生產,1936年開始在蘇聯紅軍中列裝,1939年停產。總計生產了數十輛,其中有的參加了蘇德戰爭的早期戰斗。
歷史上曾經製造過兩輛KV-6,一輛是在1941年12月,另一輛是1942年1月。 1941年7月,斯大林聽說一輛KV-2遲 kv6(3張)滯了德軍一個師的前進腳步,蘇聯領導人便下令以KV-2為基礎在最短的時間內研製出一種巨型的「無敵坦克」,火力要盡可能大。為滿足斯大林的個人味口務實的蘇聯設計師利用現有的KV-1、KV-2、BT-5、T-38和T-60坦克的部件、很快拼湊出一種名為KV-6的坦克。它全長15.5米,高4.6米,寬3米,重138噸,使用三台600馬力V-2發動機,最大時速每小時20公里,裝甲最大厚度160mm,車組成員16人,裝備6個炮塔。
ИС-3重型坦克戰斗全重46.5噸,乘員四人,分別為車長、炮長、裝填手和駕駛員。ИС-3從前到後依次為駕駛室、戰斗室和動力室。駕駛員位於駕駛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一個向右打開的三角形艙門,艙蓋上有一具潛望鏡。它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德國的虎王坦克的沖擊。擁有它那個時代最強級別的防護力,車體和炮塔的傾斜裝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護力。真正令它獨步天下的是它對側面和後面防護的全面加強。直到現在,其裝甲重量占戰斗全重的比率仍是世界坦克里最高的,它卓越的防護性能由此可見一斑。
㈩ 二戰時期的蘇聯主戰坦克有哪些
IS系列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T-40輕型水陸坦克
IS系列重型坦克
IS系列重型坦克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准備用於對付當時德軍重型坦克的。該坦克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IS-1和IS-2坦克的前身就是KV-1重型坦克以及KV-13坦克。KV-13坦克(晚期型設計項目編號是223)是1942年3月蘇聯決定在車爾亞賓斯克實驗工廠獨立設計的重要工程,蘇聯2號N.V.Tseits設計局被指定為主設計局。
1943年秋,第一批三輛樣車被製造出來,該車是KV-85重型坦克的改進型,所以也安裝一門85mm火炮。故也稱IS-85坦克。在向國防委員會派來的一個專門委員會作了表演並完成規定的試驗以後,IS-1重型坦克即被批準定型。由於採用了新的傳動裝置和轉向結構,機動性比KV-85重型坦克有了提高。另外在裝甲厚度方面也有不少增強。在IS-1坦克投入生產時,德軍就已經裝備了"虎"式重型坦克。該坦克配用的88mm火炮可以發射的穿甲彈初速為930m/s,在1000m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為140mm。而IS-1坦克的火炮使用的是85mm的火炮,其火炮威力弱於"虎"式坦克。根據這一情況,蘇軍給IS-1重型坦克裝上100mm火炮,並稱之為IS-100坦克,但這種坦克沒有批准投產,因為蘇軍已經研製出裝有122mm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了。就是以後的IS-2重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
T-34中型坦克是蘇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設計師米哈伊爾·伊里奇·科什金嘔心瀝血之作,在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從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蘇聯一共生產了84070輛,其型號主要為兩種:安置76.2mm坦克炮的T-34/76與安置85mm坦克炮的T-34/85。其帶有傾斜裝甲的設計思路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著深遠及革命性的影響。
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於1939年2月由科京領導的設計小組研製,以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K·伏羅希洛夫的名字命名。1940年2月,由位於列寧格勒的基洛夫工廠生產,到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時共生產了636輛。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由坦克城共生產了13500輛KV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T-40輕型水陸坦克
T-40輕型水陸坦克於1941年初裝備蘇軍偵察部隊和坦克通信部隊。其車體與船的形狀有點相似,它的前部寬大而低矮,炮塔裝在車體左側略靠後的地方。車體備有浮動油箱以便提高浮動能力。水上行駛時,由裝在車體尾部的一個四片螺旋槳驅動,由2個舵操縱航向。戰斗全重5.6噸,乘員2人。武器有12.7毫米機槍和7.62毫米機槍各1挺,彈葯基數分別為550發和 2016發。發動機為6缸水冷汽油機,功率62.5千瓦。最大公路速度4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350千米,最大水上速度6千米/小時。T-40A輕型水陸坦克在車首裝有防浪板,車首頂部扁平的側板改為流線型。T-40C輕型水陸坦克增加了車體和炮塔某些部位的裝甲厚度。
二戰初期,在德軍「閃電戰」的突擊下,蘇軍遭到慘敗,大量的T-26一類輕型坦克被德軍擊毀或繳獲。少量T-40水陸坦克也被殲殆盡。慘痛的教訓使蘇聯軍方人士認識到,蘇軍當時所裝備的輕型坦克和水陸坦克的裝甲防護力嚴重不足,再繼續生產T-40一類水陸坦克已無意義。所以,T-40水陸坦克僅在蘇德戰爭初期有少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