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早發明氣墊船的人是誰
魯迪·黑曼,紐西蘭人
1985年,蘇聯海軍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用作導彈護衛艦的側壁式氣墊船「海獅」號。目前,除俄羅斯之外,挪威、西班牙分別研製了排水量370噸的用作水雷對抗艇和反潛輕型護衛艦的表面效應船。美國海軍在一系列實驗成功的基礎上,正在著手研製較大型的側壁式氣墊船,如3000噸級的導彈驅逐艦等。
㈡ 氣墊船的簡介
氣墊船是利用高壓空氣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間形成氣墊,使船體全部或部分墊升,從而大大減小船體航行時的阻力,實現高速航行的船。
氣墊是用大功率鼓風機將空氣壓入船底下,由船底周圍的柔性圍裙或剛性側壁等氣封裝置限制其逸出而形成的。
19世紀初,已有人認識到把壓縮空氣打入船底下可以減少航行阻力,提高航速。1953年,英國人科克雷爾創立氣墊理論,經過大量試驗後,於195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氣墊船,橫渡英吉利海峽取得成功。1964年以後,氣墊船類型增多,應用日益廣泛,多用作高速短途客運、休閑旅遊、執勤巡邏、救援搶險、商業、勘察測量、軍事等方面,航速可達60~80海里/小時。
氣墊船的缺點是耐波性較差,在風浪中航行失速較大。氣墊船船身一般用鋁合金、高強度鋼或玻璃鋼復合材料製造;動力裝置用航空發動機、高速柴油機或燃氣輪機;船底圍裙用高強度尼龍橡膠布製成,磨損後可以更換。
英國是最早研製氣墊船的國家。60年代初,英國海軍就組建了氣墊船試驗分隊,對不同類型的氣墊船進行一系列的作戰環境試驗,如用於獵掃雷、兩棲登陸、發射導彈、反潛等,並從中選出合適的艇型。已裝備海軍部隊的有50噸級BH7型多用途氣墊艇。其中:BH7-Ⅴ+型獵雷氣墊艇攜帶獵雷設備時,能在波高3米海況下,以10節航速進行獵雷作業。BH7-Ⅴ型戰斗氣墊艇是快速導彈巡邏艇,裝有兩座「飛魚」戰艦導彈和一座雙管30毫米自動炮。BH7-Ⅳ型後勤支援氣墊艇可運送170名全副武裝的登陸兵,或者運載3輛野戰卡車及60名戰斗人員等。還有105噸級的VT-2型導彈氣墊艇,裝有2座「奧托馬特」艦艦導彈和1門76毫米自動艦炮,裝載能力32噸,還可作反潛、掃雷、布雷和後勤支援用。
俄羅斯Zubr級氣墊登陸艇由聖彼得堡「阿爾馬茲(Almaz)」中央設計局造船股份公司設計建造,全長57.4米,艇寬22.3米,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軍艦。據北約有關報道稱,從1986年以後俄羅斯建造了10艘Zubr級氣墊登陸艇。美國海軍早在越南戰爭期間就應用了氣墊登陸艇,取得了實戰經驗。後來於1978年建造了JEFF(A)、JEFF(B)兩艘160噸級的兩棲氣墊登陸試驗艇,經過大量試驗比較,確認以JEFF(B)為基礎發展海軍氣墊登陸艇(LCAC)的計劃。從80年代起開始小批量生產,強化試用演練和改進提高,同時進行各項技術保障的同步建設。美國軍方提出了嶄新的登陸概念:以大型兩棲攻擊艦為主體,攜帶氣墊登陸艇、水陸兩棲坦克和陸戰隊進行遠洋作戰。海灣戰爭中,美海軍2個兩棲編隊(包括「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等多艘艦)攜帶17艘LCAC型氣墊登陸艇,頻頻進行兩棲登陸佯動,充分顯示威力,對伊軍起到了威脅和牽製作用。在索馬里、海地危機和孟加拉國抗洪救災行動中,LCAC都成功使用過,被譽為現代登陸艇的佼佼者。日本等國亦要訂購LCAC艇。美國陸軍對其所屬的26艘LACV-30氣墊運輸艇也十分滿意,並准備購置更大載重量的氣墊運輸艇。
法國有總重27噸、航速60節、能運載120名士兵的軍用氣墊艇。加拿大製造了總重35噸級的「船夫」級,作為北極地區軍用物資運輸工具。還有芬蘭、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許多國家也都在從事氣墊船的軍事應用開發工作。
英國氣墊平台公司建立於1970年,負責開拓、設計和製造重吊氣墊船。這種獨特的經驗和知識,以及40多年的成功設計、開發和運營,與海洋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使得英國氣墊平台公司成為國際重吊氣墊船的最佳選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重吊氣墊船就像氣墊船。然而,重吊氣墊船是能夠承載非常沉重的負荷可達2500噸,是專為在商業和工業環境中使用。該重吊氣墊船工作在相對低的速度,提供一個穩定的平台,用於移動重物。英國氣墊平台公司成熟的技術,可在氣墊上移動大型重物。從製造的重吊氣墊船有效載荷從50噸到2500噸不等。重吊氣墊船在漂浮關閉時像一個標準的海洋駁船,可以行駛或者登陸在平坦的地面條件,例如沼澤、淺水、松軟的泥土、冰、凍土、沙洲、濕砂、深水等。重吊氣墊船是鋼結構,可以工作在溫度范圍從-40°C到+40°C。
右圖是英國氣墊平台公司製造的HTS1200型重吊氣墊船,載重量1200噸。
㈢ 氣墊登陸艇的建設
中國已從俄羅斯購買了三艘野牛(Zubr)級氣墊登陸艇,每艘高達1億美金。2006年4月,《亞太防務報道》雜志載文稱,中國可能與烏克蘭達成了關於提供氣墊登陸艇燃氣輪機技術的合作協議。烏克蘭將為中國提供鱔魚(Murena)級和野牛(Zubr)級氣墊登陸艇使用的M一70型燃氣輪機的建造資料,但是由於缺乏自主生產艦艇燃氣輪機的技術和經驗,中國發展大型氣墊登陸艇部隊的計劃仍將面臨很大的困難。
早在冷戰後期,中國就已經開始了購買鱔魚級和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調查和談判工作,但是始終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俄羅斯國防工業部門向《亞太防務報道》介紹說,俄羅斯和烏克蘭將在中國購買鱔魚級和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交易上展開競爭,這是中國最希望看到的場面,它將使中國能夠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合同。在合作方式上,中國一直希望能夠達成雙邊或多邊的官方協議並進行交易。然而對於中國方面的要求,俄羅斯只是提出在聖彼得堡為中國建造新的艦艇,並不打算達成任何官方協議。烏克蘭除了提出在費奧多西亞為中國建造新艇外,也沒有提供給中國其他的選擇。
事實上,無論是鱔魚級還是野牛級,都是由俄羅斯和烏克蘭共同開發的船型。這種國家間的合作關系意味著任何關於出售或技術轉讓的官方行為都必須經過雙方的同意,而俄羅斯在與中國達成官方協議方面表現的並不積極。
俄羅斯國防工業部門官員稱,「我們非常了解中國對於設計文件的濃厚興趣。這些文件雖然存放在烏克蘭的費奧多西亞工廠,但是它們卻並不屬於烏克蘭。」他將中國與俄、烏兩國武器出口局的接觸稱為「禮儀舞蹈」。「中國非常擅於利用談判過程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以逐漸擁有本土生產某型裝備的能力。在每次談判中,中國都會爭取得到最大的收獲,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技術文件,進而將其轉變為本國的生產能力」。該官員還透露,如果拋開雙邊協議,僅就技術交流而言,中國已經說服了烏克蘭出售鱔魚級氣墊登陸艇的設計資料,「中國在這方面的工作已經獲得了成功」。他還說,中國將很快掌握鱔魚級的船體建造技術,但中國也將面臨缺乏艦艇燃氣輪機本土生產能力的巨大難題。雖然在中國造船史上,還從來沒有自主生產並應用過一部燃氣輪機,但是通過與烏克蘭達成的M一70型技術支持協議,中國將獲得由烏克蘭提供的重要的生產設備。盡管如此,中國在購買烏克蘭的技術之後,似乎在如何使用上遇到了困難,仍然在嘗試著復制M一70型發動機。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國已經擁有了M一70燃氣輪機的設計文件。俄羅斯專家指出,中國可能會通過直接購買M一70發動機的方式滿足短期內自主生產鱔魚級氣墊登陸艇的需要。
在鱔魚級和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設計工作中,烏克蘭主要負責動力單元部分。實際上,在蘇聯時期,所有的氣墊登陸艇都是由現屬烏克蘭的國有企業禮號機器設計公司提供動力裝置,包括燃氣輪機和齒輪箱。禮號機器設計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艦艇燃氣輪機生產商。如果單純從經濟角度考慮,直接從烏克蘭購買比俄羅斯本土生產發動機的成本要低的多。但是由於俄羅斯強調發展國產發動機以替代烏克蘭產品,因此俄羅斯NPO土星公司開始按照俄羅斯海軍的要求生產本土型鱔魚級和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發動機。俄羅斯海軍從土星公司購買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M一70FRU型發動機和價值1000萬美元的M一75FR發動機,同時還采購了部分由烏克蘭生產的發動機。
中國有多型驅逐艦和護衛艦都使用了從烏克蘭購買的燃氣輪機。除M一70型燃氣輪機外,Mashproekt公司還研製了M-80型(GTD25000)高能(25~30兆瓦)燃氣輪機和齒輪箱,用在中國的某型水面艦上。中國曾經在1980年代生產的兩艘052A級驅逐艦上安裝了美國生產的LM2500燃氣輪機,後來由於美國的制裁行動促使後續艦的建造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不得不轉向烏克蘭尋求燃氣輪機技術。2001年,烏克蘭與中國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向中國轉移大型艦用燃氣輪機(GTD25000)的生產技術。GTD25000型燃氣輪機重16噸,效能36.5%,轉速3000~3600轉份、功率26700千瓦(23500千瓦),長6.4米、寬2.5米、高2.7米。GTD25000是烏克蘭生產的最大、最新型的燃氣輪機,其性能十分優異,4台該型機即可滿足一艘10萬噸級航空母艦的動力需要。但是,與LM2500相比,GTD25000燃氣輪機模塊化程度差、不易維修,而且耗油量極大。中國總共從烏克蘭購入了10台GTD25000燃氣輪機。
㈣ 軍用氣墊船有那些都是那些國家什麼時間研製的各製造的數量
英國 ;Griffon 2000 FDX軍用氣墊船,主要用於兩棲突擊和後勤支持,能搭載18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員 該船由1台240 kW 的Deutz V8 BF8[ 51 3柴油機驅動1個直徑2 In的可變螺距螺旋槳.方向由導管螺旋槳和尾部的動力舵操控,航速40 kn。該船在世界主要軍用氣墊船中的運行效率位居第2。移動Griffon 2000TDX氣墊船舷甲板和同側的雙囊圍裙,即可裝入通用登陸艇中,而提起導管螺旋槳的頂端則可載八C l 30「大力種」運輸機中,從而大大縮短了至執行任務地點的運行時間Griffon 200CTDX在北約進行的對敵模擬突擊中,海軍陸戰隊員對其在水上和冰} 運行運行情況評價甚高Griffon氣墊船公司共生產6種不同型號氣墊船,從Griffon 37jTr)(有效載荷0.375 c)到Griffon4000 TDX Mk 有效載荷5~7 t),目前已銷給各國海軍或海岸警衛隊80多艘 最近,Griffon公司已接獲國外軍事部門訂造6艘最耨型Griffon 8000TD(M)訂單 該型船長21.1 5 m,寬l1.3 n1 動力裝置為2台MTU 12V1 83水冷柴油機.單機功率596 kW 總重27 t,有效載荷l1 t,標准有效載荷l0t。作為Griffon公司的競爭對手,英國SlingsbyAviation公司十多年來集中全力生產單發動機的SAH2200氣墊船 該型船為復合材料結構.設計乘員2名.能搭載l6名武裝人員,輕載航速40 kn,滿載航速32 kn。在波高1 m的海況下航速25 kn,續
航力500 nmile,最大越障力0.5m。標准型為1台1 41 kW 的Deutz BF 62 9l3C風冷柴油機作動力和升力。已訂造的軍方客戶包括芬蘭邊境隊,沙特、瑞
典和美國海軍。武備為l挺12.7mill機槍 折疊邊甲板可減少寬度至2.45 m,從而可裝入C一130「大力神」飛機中。
美國;美海軍現役氣墊登陸艇(I anding Craft AirCushion.LCAC)共91艘,被編制為2個登陸突擊
分隊,另有6艘據說在日本 。】JCAC 由美國Textron Marine& 】Jand Systems公司建造。最初為鋁質船體,為中央井甲板結構 搭載105 l作戰裝備時在靜水中航速為5O kn。目前.美軍的LCAC開始安裝一套類似於在F一14飛機上的線控飛行系統(fly—by—wire control systerns),用以操控兩個首推力器、螺旋槳螺距和動力舵
俄羅斯;。「西蒙」號超現代化導彈氣墊船,火力配置十分強,配備有8枚「白蛉」反艦導彈,20枚「黃蜂一MA」防空導彈,該型船已加人波羅的海海軍編隊。快速氣墊登陸艦「岩羚羊」號、氣墊反潛艦「北海獅」號也將加入俄海軍服役。
㈤ 俄國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有什麼歷史
1978年,「鵝喉羚」小型氣墊登陸艦系列研製工作尚未結束,「金剛石」中央設計局就已經接受了設計、研製更強大的12322型「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的任務,基本要求是增加航速、提高登陸載荷(3輛主戰坦克)、加強火炮威力、提高無線電電子對抗設備性能。
設計師奧濟莫夫、莫霍夫、謝苗諾夫負責12322型野牛級氣墊登陸艇艦的設計、研製工作。1983年設計工作完成後,開始在3個造船廠(列寧格勒市「金剛石」造船廠、烏克蘭費奧多西亞市「大海」造船廠、遠東哈巴羅夫斯克造船廠)建造4艘「歐洲野牛」,之後,由列寧格勒(今日的聖彼得堡)市的「金剛石」造船廠和費奧多西亞市的「大海」造船廠進行批量生產。
12322型「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首艦MДК-95號原計劃1985年交付使用,結果僅於1986年建成,而且還是試驗型樣品,在經過進一步的試驗之後,於1988年正式納入蘇聯海軍戰斗編成,其後的量產型對船體結構進行了一些修正,裝配了新型無線電電子武器裝備。
到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海軍共裝備了8艘「歐洲野牛」型氣墊登陸艦,主要在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瓜分了這種艦艇。俄羅斯得到了8艘中的5艘,烏克蘭得到了3艘,分別是1988年生產的MДК-57「克拉馬托爾斯克」號、「戈爾洛夫卡」號、「阿爾焦姆夫斯克」號,同時還接管了烏克蘭境內的費奧多西亞市「大海」造船廠及其在建的2艘氣墊登陸艦,其中的1艘「頓涅茨克」號於1993年6月26日納入烏克蘭海軍戰斗編成。
㈥ 氣墊船的資料
氣墊船
air-cushion craft
氣墊船是利用高壓空氣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間形成氣墊,使船體墊起離開水面
氣墊船又叫「騰空船」,是一種利用空氣的支撐力升離水面的船。這種船一出現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關注。
利用船底與水面間的高壓氣墊作用,使船體部分或全部提升以實現快速航行的船舶。高壓氣墊是將空氣壓入船底,在船底周邊有柔性圍裙(也可以是剛性圍裙)限制空氣逸出而形成,以空氣壓力頂升船體。1959年英國建造了第一艘氣墊船,航行於英吉利海峽。氣墊船多為客船,也用作渡船或交通船。氣墊船航行速度可達每小時80海里。按氣墊船提升高度可分為全墊升式和部分墊升式。全墊升氣墊船又稱全浮式氣墊船。是在船底四周有柔性圍裙,由於是全墊升,故其速度高且適應性好,能在水面航行外,也可在平坦地面和沼澤中行駛。其推進是使用空氣螺旋槳,用空氣舵控制方向。部分墊升式氣墊船,即側壁氣墊船。是在船體兩舷設剛性側壁,而在首尾設柔性氣封裝置以維持氣墊,可墊升大部分船體,只能航行於水面,其推進是使用水下螺旋槳式噴水裝置。航行速度高於普通船舶,但不及全墊升式氣墊船。氣墊船結構材質要求強度高、質量輕。使用鋁合金、玻璃鋼或高強度鋼製造,採用航空發動機、高速柴油機等作為動力裝置。
氣墊船設計的思路就是在船底下面產生一個氣墊,使船體與地面不直接接觸,好像懸在空中一樣。這個氣墊由發動機從船體上方或四周吸進空氣,然後由船體下方噴出。由於船底四周用橡膠帶圍襯,像個彈性裙子一樣,就形成了一個氣墊。
氣墊船的最大優點是它在地面和水面上一樣行馳,在地面上行馳時也不需要修築公路,非常方便。
氣墊船主要有兩種形式:全浮式和側壁式。世界上現有的最大氣墊客船,要數英國製造的SRN4- III 型氣墊船。它採用的是全浮式,特徵是用空氣螺旋槳推進(如同飛機的螺旋槳一樣),船的底部四周裝有尼龍橡膠布製成的「圍裙」,高壓空氣自船底射出,在船底和水面之間形成氣墊支持船體的重量,以減少航行阻力。航速平均每小時100公里,可載客416人,汽車55輛。速度最快的是美國的側壁式氣墊船,每小時達167公里。
最大的氣墊船
俄羅斯Zubr級氣墊登陸艇由聖彼得堡「阿爾馬茲(Almaz)」中央設計局造船股份公司設計建造,全長57.4米,艇寬22.3米,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軍艦。據北約有關報道稱,從1986年以後俄羅斯建造了十艘Zubr級氣墊登陸艇。
氣墊船的創造
氣墊船是英國工程師科克萊爾發明的。1950年,40歲的科克萊爾愛上了造船工業。於是辭掉了原有工作,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同妻子一起創辦了一家小型造船公司。這時,科克萊爾腦海里所考慮的是怎樣才能造出速度更快的船艇。他認為船艇速度提不高的原因是船底與水面間的磨擦所產生的阻力。經過反復的研究,他發現如果用空氣作為船與水之間的「氣墊」就有可能減小摩擦,從而提高船航行的速度。科克萊爾把這一設想具體化,他在空的貓食罐頭上裝一空的咖啡罐,用吹頭發的吹風機作動力進行實驗。結果,靠排氣而產生的升浮效果令他非常滿意。接著他製造了長約0.5米的模型船,在河裡進行實驗,又獲得成功。它的原理與現今實用氣墊船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這時,科克萊爾准備把自己的發明出售給企業家,但都遭到拒絕。理由非常有趣,船舶製造商認為它是飛機而不是船舶。但是,英國研究開發公司總經理哈爾斯培利卻獨具慧眼,預見到氣墊船的重要性,幫助科克萊爾獲得了專利權。當時,科克萊爾加入了NEDC公司,開始正式製造了一艘長9.1米,寬7.3米的氣墊船。這艘氣墊船順利地穿過了英吉利海峽,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實際航行的氣墊船。也充分顯示了氣墊船的優越性。
㈦ 氣墊船是怎樣發展的
在美國羅得島納雷肯錫特海灣,帆船上的水手們看到一個蝙蝠狀的「怪物」,高出水面4米左右。當它以130千米的時速從船舷旁掠過時,一下子讓人們驚呆了。
你自然會意識到,這「怪物」肯定不是船;像飛機,但嚴格講,也不是飛機,因為它不能騰空而起。人們為它起了一個新名字叫「會飛的船」。
這種具有短翼的「會飛的船」緊貼水面飛行時,在其與水面之間便產生一個空氣壓力,使升力增加,阻力減小,便產生出奇異的效果。所以,形象地說,它是一種「騎在空氣墊上飛行的船」,又稱「氣墊船」。
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是一種「地面效應飛行器」。所謂地面效應,是一種類似於飛機起飛或著陸時產生的現象,即在較低高度上飛行時,機翼貼近地面,使機翼下方的氣流減速,壓力上升,從而產生較大的升力。
從理論上來說,完全利用地面效應飛行的飛機,在運載旅客和貨物時,比自由飛行的飛機要省油。但是,要讓普通飛機緊貼地面或水面作長距離飛行,簡直是天方夜譚。
美國學者比爾•拉塞爾對地面效應飛行器的研究已經有9年。他說,製造有使用價值的地面效應飛行器的競爭,現在已處於最後關頭。
俄羅斯人推出的類似飛行器已可能橫渡大西洋。
澳大利亞人也在研製這種地效飛行器,其5架樣機現處於領先地位,其中一架去年秋天進行了海上試飛。
地效飛行器的設計在某些方面類似於氣墊船,它採用一個底部中空的船體,用風扇來壓縮那兒的空氣,使船身升高兩三米。但是,氣墊船必須採用大功率的發動機,因此前進的速度受限制。這種飛行器也不同於水翼艇,水翼艇是把艇翼浸入水中,將艇身抬出水面。這種飛行器飛行於水面上,根本不接觸水。
這類飛行器的誘人之處,就在於它們具有穿梭於海洋、河流、湖泊之間,作為客運和貨運的高速交通工具的潛力。
例如,在非洲的一些國家裡,就可以利用地面效應飛行器來運載旅客,而不需要特別籌建機場、公路、鐵路。在加勒比海,它可以穿梭往來於各島嶼之間。
由於地面效應飛行器不需要像飛機那樣在較高處飛行,因而沒有必要花費高昂的代價來滿足飛機的性能要求,它們的認證及許可花費也不會太多。這也許是受人青睞的獨特魅力之所在。
㈧ 世上最大的氣墊船叫嘛
最大的氣墊船 俄羅斯Zubr級氣墊登陸艇由聖彼得堡「阿爾馬茲(Almaz)」中央設計局造船股份公司設計建造,全長57.4米,艇寬22.3米,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軍艦。據北約有關報道稱,從1986年以後俄羅斯建造了十艘Zubr級氣墊登陸艇。
㈨ 氣墊船的分類
氣墊船按航行狀態分為全墊升氣墊船和側壁式氣墊船兩種。 全墊升氣墊船是利用墊升風扇將壓縮空氣注入船底,與支承面之間形成「空氣墊」,使船體全部離開支承面的高性能船,英國製造的世界第一艘氣墊船即為全墊升式。
全墊升氣墊船採用空氣螺旋槳推進,航行時船底離開水面,因此具有較好的登陸快速性。在軍事上,氣墊艇是最理想的登陸作戰運輸裝備,它的高航速、登陸性大大提高了上陸搶灘速度,增大了戰術突然性,有利於上得去,突得破。墊升式氣墊船不但可在水上、冰雪上航行,也可在海灘等界面登陸,在無碼頭設施的沿海島嶼停靠,實施無碼頭組織不間斷的後勤補給,有利於向縱深突擊;同時也是獵雷艇、掃雷艇的理想艇型。另外,還可用於在淺灘、灘塗、島嶼間擔負巡邏警戒、交通運輸、搶險救災等任務。
由於全墊升式氣墊船具有良好的通過性,受潮汐、水深、雷障、登陸障礙及近岸海底坡度、底質的限制小,因而可在全世界70%以上的海岸實施登陸作戰(排水型登陸艇只能在全世界17%的海岸線登陸)。另外,這種登陸氣墊船在戰斗裝載的情況下,仍可以30~40節甚至更高的航速航行,大大縮短了登陸部隊暴露於敵岸防火力下的時間,加快了上陸速度,提高了登陸部隊的安全性。
美國海軍的新型全墊升式氣墊登陸艇LCAC氣墊登陸艇最為先進。LCAC氣墊登陸艇服役後,與各種登陸艦先後進行了協同試驗,它可依靠自身動力和操縱自由進出各種登陸艦船塢。海灣戰爭中,LCAC艇參加了作為兩棲佯動的「雷擊臨近」大型演習。而俄羅斯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氣墊登陸艇編隊。(詳見文後資料一。) 這種氣墊船的船底兩側有剛性側壁插入水中,首尾有柔性圍裙形成的氣封裝置,可以減少空氣外逸。航行時,利用專門的升力風機向船底充氣形成氣腔,使船體飄行於水面。它常選用輕型柴油機或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裝置,用水螺旋槳或噴水推進,航速可達20~90節;有較好的操縱性和航向穩定性,但是不具備登陸性能。由於這種氣墊船氣腔中的空氣不易流失,托力比全墊升式大,而且功率消耗小,適合建造大型船隻,因而其軍用價值頗受各國海軍重視,認為它比全墊升式氣墊船更有發展前途,美國海軍甚至稱這是「水面艦艇發展吏上的一次重大革命」。特別是隨著圍裙壽命提高、造價下降和水下更換圍裙技術的進展,以及氣墊系統採用航行控制裝置,它在波浪中的搖擺性能又大為改善。現代側壁式氣墊船的剛性側壁已發展為細長的兩個船體,兼有高速雙體船的優點,又稱氣墊雙體船或表面效應船(SES),是一種發展非常迅速的船型。
1985年,蘇聯海軍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用作導彈護衛艦的側壁式氣墊船「海獅」號。除俄羅斯之外,挪威、西班牙分別研製了排水量370噸的用作水雷對抗艇和反潛輕型護衛艦的表面效應船。美國海軍在一系列實驗成功的基礎上,正在著手研製較大型的側壁式氣墊船,如3000噸級的導彈驅逐艦等。
㈩ 氣墊船為什麼能離開水面行駛
氣墊船是一種以空氣在船隻底部襯墊承托的交通工具,其氣墊通常是由持續不斷供應的高壓氣體形成。氣墊船除了在水上行走外,還可以在某些比較平滑的陸上地形行駛。氣墊船是高速行駛船隻的一種,行駛時因為船身受氣壓自水面抬升而起,大幅降低船體的流體阻力,以致行駛速度比動力輸出接近的一般船隻快上許多。很多氣墊船的速度都可以超過50節,但與另一種可以高速行駛的船隻水翼船不同,由於氣墊船的升力並非依靠速度產生,因此縱使以非常緩慢的速度行駛,也不影響其效率。
氣墊船的缺點是耐波性較差,在風浪中航行失速較大。氣墊船船身一般用鋁合金、高強度鋼或玻璃鋼復合材料製造;動力裝置用航空發動機、高速柴油機或燃氣輪機;船底圍裙用高強度尼龍橡膠布製成,磨損後可以更換。
英國是最早研製氣墊船的國家。60年代初,英國海軍就組建了氣墊船試驗分隊,對不同類型的氣墊船進行一系列的作戰環境試驗,如用於獵掃雷、兩棲登陸、發射導彈、反潛等,並從中選出合適的艇型。已裝備海軍部隊的有50噸級BH7型多用途氣墊艇。其中:BH7-Ⅴ+型獵雷氣墊艇攜帶獵雷設備時,能在波高3米海況下,以10節航速進行獵雷作業。BH7-Ⅴ型戰斗氣墊艇是快速導彈巡邏艇,裝有兩座「飛魚」戰艦導彈和一座雙管30毫米自動炮。BH7-Ⅳ型後勤支援氣墊艇可運送170名全副武裝的登陸兵,或者運載3輛野戰卡車及60名戰斗人員等。還有105噸級的VT-2型導彈氣墊艇,裝有2座「奧托馬特」艦艦導彈和1門76毫米自動艦炮,裝載能力32噸,還可作反潛、掃雷、布雷和後勤支援用。
俄羅斯Zubr級氣墊登陸艇由聖彼得堡「阿爾馬茲(Almaz)」中央設計局造船股份公司設計建造,全長57.4米,艇寬22.3米,據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軍艦。據北約有關報道稱,從1986年以後俄羅斯建造了10艘Zubr級氣墊登陸艇。美國海軍早在越南戰爭期間就應用了氣墊登陸艇,取得了實戰經驗。後來於1978年建造了JEFF(A)、JEFF(B)兩艘160噸級的兩棲氣墊登陸試驗艇,經過大量試驗比較,確認以JEFF(B)為基礎發展海軍氣墊登陸艇(LCAC)的計劃。從80年代起開始小批量生產,強化試用演練和改進提高,同時進行各項技術保障的同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