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內油價暴漲,為什麼我們不從俄羅斯大量購買低價石油
並不是我們不想進口俄羅斯的石油,而是俄羅斯不想把石油都出口給我們。
誰說我們不在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俄羅斯和沙特兩個國家一直都在爭奪我國第一原油出口國的地位,有時候甚至一個月內,兩個國家的位置就要換上一換,今天你第一,明天我第一,就是為了爭相向中國出口石油,而我國為什麼不在只是在俄羅斯進口石油,原因有這么幾點。
綜上所述,不管是我們進口石油,還是石油出口國,都在謀求一個多元化的方針,多家進口,多家出口,才能保證競爭力!
㈡ 西伯利亞地區油氣資源出口至上海通過什麼路線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計劃實施3條抵達中國的天然氣運輸線路,統一命名為「西伯利亞力量」:「西伯利亞力量-1」線路(東線):處於施工階段;「西伯利亞力量-2」線路(西線,阿爾泰線):普京總統要求這條線路要避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地區;「西伯利亞力量-3」線路(遠東線)
2011年1月,按照"泰納線"方案建設的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從西伯利亞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國東北邊境僅60公里的斯科沃羅季諾;二期工程將鋪設從斯科沃羅季諾到納霍德卡的管道。一期工程從西伯利亞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國東北邊境僅60公里的斯科沃羅季諾,2008年11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其年輸油能力將達3000萬噸。
泰納線石油管線預計總耗資大約160億歐元,每年供油將達8000萬噸。2005年4月26日,俄工業和能源部部長已經簽署了泰納線管道分階段建設令。根據規劃,它的一期工程從西伯利亞中部的泰舍特到靠近中國東北邊境僅60公里的斯科沃羅季諾;二期工程將鋪設從斯科沃羅季諾到納霍德卡的管道。
㈢ 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對雙方的意義
中俄能源領域合作:油氣電共唱大戲
「中俄兩國互為最大鄰國,因此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和天然氣在經濟上最劃算,在政治上也最安全。加上中國能源市場大,因此也是最穩定的市場。而如果失去這個市場才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俄政治經濟學家舒別爾強調說
隨著中國「俄羅斯年」大幕的揭開,中俄兩國從中央到地方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其中尤以能源領域的合作引人矚目。而且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在能源供應方面真正獲
得了俄羅斯無論是時間、數量,還是穩定性方面的正式承諾。
天然氣合作雙管齊下
據俄羅斯聯邦工業與能源部新近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5月,俄羅斯天然氣產量為2841.4億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5%。其中,僅國有的天然氣工業公司就開采2376億立方米,佔俄羅斯總產量的84%。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下稱「天然氣公司」)下屬的天然氣出口公司開發部經理比留林日前表示,關於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政府間協議預計今年年底前可協商完畢。在今年3月21日天然氣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下稱「中石油」)簽署的天然氣供應備忘錄中已經註明了關於供貨日期、供貨量、路線(東線和西線)和定價公式形成原則的基本協議。天然氣公司擬從2011年起,俄羅斯每年將向中國出口至少300億~400億立方米天然氣。
該天然氣管道被稱為「阿爾泰」管道。根據協議,天然氣公司將鋪設總價值為100億美元、分別從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出發的兩條天然氣管道。「阿爾泰」管道設計全長2800公里,將位於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田和位於中國西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連接起來。該條管道在中國新疆境內將和「西氣東輸」管線相連接。經過「西氣東輸」管線,天然氣將可被輸往上海。
包括政府總理、杜馬議員以及各級市政機關領導在內的阿爾泰共和國領導層均全力支持在其境內鋪設「阿爾泰」天然氣管道。他們認為,「阿爾泰」管道能為阿爾泰山區經濟吸引資金,以保障發展新生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速村鎮煤氣化,且有利於創造新的工作崗位,從根本上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
此外,羅斯石油公司總裁博格丹奇科夫也於3月22日表示,與中國的天然氣合作除西伯利亞之外,在「薩哈林1號」框架內供應給中國東北的天然氣量將可達80億立方米。
對於俄中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國家杜馬能源、運輸和通信委員會負責人亞澤夫用一句話作出概括:「俄中天然氣合作前景廣闊。我相信,俄中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必將成為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橋梁。」
電力合作分三步走
中俄電力合作始於十幾年前,但真正開始深化合作是從去年。
2005年7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就輸電方式、規模、定價原則、進度安排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達成一致。按中國發展核電站的計劃,今後15年至少要修建30座核反應堆。而江蘇田灣核電站第一期工程為中俄今後在這一領域的進一步開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雙方合作計劃,中俄電力合作擬分三步走。一是從俄羅斯遠東電網向中國東北黑龍江電網送電,送電規模為600兆到700兆瓦,年供電量36億至43億千瓦時;二是到2010年,開始通過正負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從俄羅斯遠東電網向中國遼寧省電網輸電,輸電功率為3000兆瓦,年供電量為165億至180億千瓦時;三是2015年以後,開始通過正負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從俄羅斯遠東電網或東西伯利亞電網向中國東北或華北送電,輸電功率為6400兆瓦,年供電量在300億千瓦時左右。
據俄羅斯電力專家詳細測算,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水力和火力發電站都富餘發電能力,這一地區約700萬~1000萬千瓦時的電力沒能得到利用。因此,俄羅斯對中方出口電能的重要戰略是發展500千伏~1150千伏的跨系統輸電。
石油流速會越來越快
今年4月28日開始,俄羅斯輸油管道泰納線開始鋪設,中國無疑是這一項目的受益者。
「管道首先通往中國大慶,但是我們也將建管道通往納霍德卡。向大慶輸出石油,俄羅斯可以實現原油出口路線多樣化,把石油賣到整個亞太地區,從而避免俄羅斯依賴單一石油客戶的局面。」俄羅斯總統普京曾這樣直言不諱地說。
俄媒體也指出,中國是亞洲最大的能源需求市場,自1993年起,進口總量正逐年攀升。俄羅斯需要這樣一個持久而穩定的石油市場。俄羅斯希望通過一條石油管道激活沉寂多年的遠東沿太平洋地區的繁榮。
同時,泰納線也是對中、日、韓甚至大洋彼岸美國的兼顧,使普京的遠東戰略得以深化。而且,如果泰納線干線於2008年順利完工,西油東輸,加上遠東不斷增加的石油,不僅能滿足遠東對原油及其衍生產品的需求,提升該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且還能擴充俄東部地區與東北亞國家合作的資本。
據東西伯利亞鐵路公司新聞處提供的資料,從今年初開始經過外貝加爾斯克向中國輸出的原油量大大增加。第一季度通過這一通道運輸了171萬多噸,比去年同比增長了53.5%。預計東西伯利亞鐵路公司2006年能向中國輸送1188萬噸原油。
另外,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諒解備忘錄,羅斯石油公司目前也正積極進軍中國能源市場。公司還計劃2007年末之前在中國建成加油站連鎖網路。屆時,中俄在石油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得到擴展和深化。俄羅斯專家指出,可以預見,隨著中俄兩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和經驗的積累,從此以後,俄羅斯向中國的供油速度會不斷加快。
由點及面風險共擔
今年以來,俄方首先提出了和中方在能源領域深化合作,並在中國開展石油煉化和銷售的構想。尤其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本月20日成功收購俄羅斯秋明-英國合資公司(TNK-BP)轄下烏德穆爾特石油公司股份一事,無疑也是該合作構想內容的一部分。
對此,俄政治經濟學家舒別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指出,是從俄羅斯方面來說,在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問題上已經不滿足於下游企業零星的點式合作,而開始轉由大型項目由政府出面,大規模鋪開的上下游兼顧的全面合作。這不僅有利於合作的成功,更能加快項目的實施。
俄羅斯學者魯巴諾夫也指出,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既能達到彼此共贏的目標,又能實現中俄兩國從「現有的以貿易為中心的合作模式轉為生產和加工」的實質性突破。中俄能源合作現已不只是簡單的買賣關系,其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在不斷拓展,正在從一般貿易逐步向生產合作與相互投資方向發展。
俄羅斯工業能源部部長赫里斯堅科在談到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意義和前景時也曾表示,中俄能源合作已經不僅僅是買方和賣方的關系,而應該致力於風險共擔,致力於降低全球能源風險。
能源出口戰略東移,並不是俄羅斯的權宜之計,而是出於長遠的戰略利益考慮。
舒別爾算了一筆賬:如果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對亞洲的出口量佔到其出口總量的20%~30%,那麼就可擺脫對單一進口商的依賴,在與歐洲就新的天然氣項目進行談判時,立場不僅可以更加堅定,態度不僅可以更加強硬,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釋放西方對俄羅斯造成的能源壓力。
「中俄兩國互為最大鄰國,因此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和天然氣在經濟上最劃算,在政治上也最安全。加上中國能源市場大,因此也是最穩定的市場。而如果失去這個市場才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舒別爾強調說。(第一財經日報)
㈣ 泰納線的背景
俄羅斯東部石油管道走向一直有南線、北線之爭。所謂南線是指從東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至中國東北的大慶,線路總長2400公里,其中有800公里在中國境內,簡稱「安大線」。2002年底,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又提出了主要向日本供油的北線方案,即修建從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的長達4000多公里的輸油管線,簡稱「安納線」。然而,南北線方案都無法實現俄羅斯利益最大化。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今年提出了一個新方案。這條石油管道方案的起點是東西伯利亞的泰舍特,途經貝加爾湖北部,然後沿著貝加爾—阿穆爾大鐵路和中俄邊境地區,一直通往俄羅斯的遠東港口納霍德卡,這就是「泰納線」。
㈤ 「借道」蒙古國!中俄公布新天然氣管道線路,日本還能「攪黃」嗎
據《亞洲時報》報道,位於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蒙古國,很可能會成為俄羅斯天然氣及其相關供應鏈的重要過境國,俄羅斯國有能源巨頭公司,甚至已經在蒙古國開設了一家名為俄羅斯東方天然氣集團的子公司。
另據印媒7月4日報道,中俄公布的新天然氣管道線路,將「借道」蒙古國,未來蒙古國或會成為中俄天然氣及相關供應鏈的重要中轉地。報道指出,俄羅斯目前正在建造「東方聯盟輸氣管」,作為蒙古國境內「西伯利亞力量2號輸氣管」的延伸。
5月底,蒙古國外長巴特策策格率代表團訪問莫斯科,除了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進行會談外,還專門會晤了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米勒。有專家指出,巴特策策格與米勒的會晤並非例行公事,雙方或有對能源輸送等問題進行談判。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中俄蒙第一次進行合作,早在2016年,中國、俄羅斯與蒙古國就已同意發展中蒙俄經濟走廊,重點通過基建發展來改善鐵路網及跨境貿易服務,加強三方在能源、農業、通訊 科技 等領域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中俄原油管道鋪設項目曾遭遇日本攪局。中國曾是個貧油國,而大慶油田的開發帶來了轉機,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少量出口賺取外匯。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慶油田從盛產期進入衰退期,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再次恢復到依賴進口狀態。從1994年起,中石油就開始與俄羅斯民營石油企業尤科斯公司進行接觸,尤科斯公司為促進雙方的合作,提出了符合中石油想法的「安大線」方案,得到中方贊成。1996年,雙方完成了「安大線」的項目可行性預研。然而直至1999年,雙方的合作談判仍未得到結果,導致俄羅斯國內反對「安大線」方案的輿論越來越多。而日本也是一個需要大量進口石油的國家,於是該國以承諾為俄西伯利亞油田開發和管道建設提供75億美元貸款為條件,要求俄羅斯鋪設「安納線」。由於日本的介入,中日雙方在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問題上展開角逐,最後普京拍板決定修建「泰納線」,將原「安大線」走向向北推了400多公里,遠離了俄羅斯國內備受爭議的貝加爾湖。
中俄天然氣管道需通過蒙古國,不禁令很多專家擔憂,蒙古國會成第二個烏克蘭嗎?俄羅斯與烏克蘭同為蘇聯成員國,雙方工業互補性很強,關系一度十分親密。但自從烏克蘭顏色革命爆發後,雙方關系走向破裂,很多合作項目也出現了問題。烏克蘭作為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中轉國,此前俄羅斯幾乎每年都要向烏克蘭支付30億歐元的「過境費」。但兩國反目成仇後,俄羅斯為擺脫烏克蘭的限制,其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量不斷減少,還與德國合作修建了「北溪2號」海底天然氣管道項目。烏克蘭政治學院院長博特尼克曾表示,之前俄羅斯每年從烏克蘭過境的天然氣高達900億立方米,後來下降至600億立方米,現在每年不到450億立方米,這使得烏克蘭的「過境費」收入也大幅下降。
分析人士表示,中俄再次進行能源合作,不僅能加深雙方戰略合作夥伴的關系,對雙方經濟發展也能起到互惠互利的效果。新天然氣管道建成後,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將會再次提升,俄羅斯也能藉此獲利,該項目還將為中俄蒙創造更多崗位和收益。更重要的是,蒙古國不是烏克蘭,西方勢力想利用地緣政治,以及金元攻勢干涉蒙古國與中俄的關系,都是不切實際想法,正如蒙古國外長巴特策策格所說,蒙古國因地處中俄之間而「感到非常安全」。
㈥ 很久以前俄羅斯食言將天然氣管道接給日本的具體信息
你說的是石油管道,不是天然氣管道吧?
俄羅斯遠東石油管道之爭在2005年到來之時終於塵埃落定,俄政府摒棄了中日兩國爭奪的安大線和安納線,決定由俄國營石油運輸公司修建一條從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的石油運輸管道,即通常稱的泰納線。
擬修建的泰納線將以西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和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等地區的油源為依託,面向亞太地區供油。無疑,俄羅斯是這條石油管道修建的最大贏家。
中國提議的安大線只能向中國供油,而泰納線同時為日本、韓國和中國等亞洲各國供油,還可以越過太平洋,遠輸美國西海岸。這既有利於俄羅斯從中獲得更豐厚的石油利潤,也有利於俄羅斯在大國外交中利用能源牌使自己的國際利益最大化。
負責興建及管理油管的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估計,興建費用將達107億美元,由於日本此前曾表示准備參與該投資,因此這筆巨額費用可能會由日本支付。當然,日本政府也不會無端做虧本的生意,這反映出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積極實施的石油來源多渠道戰略。
目前日本進口的石油近90%來源於多事的中東地區,如果能夠得到鋪設通往俄羅斯的石油管道,那麼俄羅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萬桶石油,日本對中東石油的依存度就可以降低到65%。
安大線最終被棄,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條線不符合俄羅斯政府謀求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盡管安大線被否決,但俄羅斯並不想失去中國這個重要客戶。此前,俄政府保證通過鐵路向中國供油可以算作一種補償,同時中國照樣可以從泰納線來得到石油
㈦ 泰納線的介紹
東西伯利亞的泰舍特起點,途經貝加爾湖北部,然後沿著貝加爾—阿穆爾大鐵路和中俄邊境地區,一直通往俄羅斯的遠東港口納霍德卡的石油管道,通常簡稱為「泰納線」。
㈧ 運輸管理事務案例我國三大油氣運輸動脈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8
㈨ 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的博弈分析
雖然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既必要又具備可行性,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雙方一定會合作,即便是最終雙方政府在戰略層面選擇了合作,但是具體的合作過程中能否就合作方式達成一致?這一切都取決於雙方基於各自利益最大化條件下博弈的結果。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的重要項目———中俄原油石油管道項目長達15年之久的艱苦談判恰如其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博弈可以分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當參與者的行為相互作用時,是否允許參與者之間簽訂具有約束力的合作契約。非合作博弈研究的是利益沖突環境中相互獨立和理性的個體行為以及這些行為間的交互影響。由於獨立性要求,非合作博弈中的每個個體只對自己負責,追求個體決策最優,相互沒有也不能締結具有約束力的合作同盟,其結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無效率的。與之相反,合作博弈允許個體間簽訂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強調團體理性,其結果往往比追求個體理性更有效率。考慮到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的雙方很難締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合作協議來提升雙方的收益,因此,下面我們將重點運用非合作博弈理論來分析中俄雙方政府在石油天然氣合作方面的戰略選擇及中俄原油管道項目路線的選擇。
一、中俄雙方政府在石油天然氣合作方面的戰略選擇分析
(一)基本博弈模型
考慮一個由中國政府和俄羅斯政府兩方參與的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博弈的基本式為
Gb={I,S,θ,q,π}
(1)局中人:中國政府和俄羅斯政府,定義為I={1,2},其中,i=1表示中國政府,i=2表示俄羅斯政府。中國政府和俄羅斯政府都是理性和自利的。在石油天然氣合作中,俄羅斯政府擁有油氣資源,在討價還價中處於占優地位,中國政府相對處於劣勢。
(2)策略集合: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俄羅斯政府,可選擇的策略都只有兩種:合作或不合作。定義行動Si∈{合作C,不合作N},i=1,2。策略空間為Sij,i,j=1,2。策略S11=合作,S12=不合作,S21=合作,S22=不合作。第一個下標表示第幾個參與者,第二個下標表示第幾個策略。例如S11=合作表示中國政府的第一個策略為合作。
(3)類型空間:定義類型θj∈{友善,非友善},j=1,2。如果參與者的類型是友善,那麼他將採取合作的行動策略,如果參與者的類型是非友善,那麼他將採取不合作的行動策略。類型空間為θij,i,j=1,2。類型θ11=友善,θ12=非友善,θ21=友善,θ22=非友善。第一個下標表示第幾個參與者,第二個下標表示第幾種類型。例如θ11=友善表示中國政府的第一種類型為友善。
(4)局中人的信念:P(θ11)=q1,P(θ12)=1-q1,P(θ21)=q2,P(θ22)=1-q2。聯合概率分布為P(θ1,θ2),其中P(θ11,θ21)=q1q2,P(θ12,θ22)=(1-q1)(1-q2),P(θ21|θ11)=P(θ21)=q2,其他類推。q1,q2∈[0,1]。
(5)收益函數:定義完全信息下的收益函數為πi(S1j,S2j),j=1,2表示第幾個策略。
假設完全信息下中國政府的收益函數π1(S1j,S2j)(j=1,2)為:
π1(S11,,S21)=(合作,合作)=a1
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
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
π1(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1=0
為便於分析,假設俄羅斯政府的收益函數π2(S1j,S2j)(j=1,2)為:
π2(S11,,S21)=(合作,合作)=a2
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
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
π2(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2=0
由於中俄在石油天然氣供需方面存在巨大的互補性,所以在雙方選擇合作策略的情況下,雙方的收益均是正值,但由於俄羅斯在合作的博弈中擁有資源的優勢,而中國又處於對油氣資源急切追逐的狀態,從而俄羅斯擁有更強的討價還價能力,其從合作中獲取的收益要高於中國,即有π2(S11,,S21)=a2>π1(S11,,S21)=a1>0。如果雙方都選擇不合作策略,則收益相同,即有π1(S12,,S22)=d1=π2(S12,,S22)=d2=0。如果中國選擇合作策略,而俄羅斯選擇不合作策略,則選擇合作策略的中國由於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卻失去資源,被迫轉向中東、非洲等地區尋求資源,故其收益值為負。選擇不合作的俄羅斯卻可以選擇同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合作,故其收益值仍然為正,即有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0,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0。如果俄羅斯選擇合作策略,而中國選擇不合作策略,中國收益值為0。選擇合作策略的俄羅斯因為它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同時還可能喪失同別的國家合作的最佳機會,所以其收益值也為負,即有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0,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0。
根據上述定義,完全信息下各種策略下中國與俄羅斯的支付就可以寫成表10-1的形式。
表10-1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雙方的支付矩陣
在信息不完備條件下,參與者1中國政府的期望收益函數:
(1)當參與者1(中國政府)的類型為友善(θ11)時,參與者1(中國政府)的期望收益為
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
(2)當參與者1(中國政府)的類型為非友善(θ12)時,參與者1(中國政府)的期望收益為
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
作為一個理性人,俄方必然會選擇總收益現值最大的線路。即,當π1>π2時,俄方將選擇「安大線」,反之,當π1<π2時,俄方將選擇「泰納線」。
俄方之所以摒棄「安大線」轉而選擇「泰納線—中國支線」,究其因就在於「泰納線」的總收益現值要高於「安大線」。因為,一方面「安大線」的運量遠低於「泰納線」,且不利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開發戰略的實施;另一方面,如果俄方選擇「安大線」,管道建成投入運營之後,俄方面對的只是中國一個出口對象,且1/3的管道在中國境內,雙方將形成一種雙邊壟斷的局面,這不僅將使俄方喪失原油出口的主動權,不利於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戰略和能源外交戰略的實施,擴大在亞太的影響力,而且,中方作為壟斷買方將大大抵消俄方作為壟斷賣方的力量,減弱俄方在原油價格方面的定價權優勢;而如果選擇「泰納線」,由於「泰納線」管道全程在俄羅斯境內,終點在俄羅斯的轉運港口,俄方面對的客戶將不再是中國唯一的買方,還有整個亞太地區。這將使俄羅斯處於一個單邊壟斷———壟斷賣方的地位。這一壟斷賣方的地位不僅可以保證俄羅斯將原油流向的決定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便於其能源外交戰略的實施,增強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還將保證其在原油價格的定價權方面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
㈩ 納霍德卡在庫頁島上嗎
地理位置 納霍德卡是位於俄羅斯聯邦濱海邊疆區、面對日本海的不凍港,也是泰舍特-納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納線)的終點。以軍事設施與水產養殖為主,是俄羅斯太平洋岸主要港市。臨日本海。 地理優勢與商業發展 在濱海邊疆區南部亞美利加灣西南的納霍德卡灣岸。水深浪靜,冰情較輕,可全年通航。人口約20萬。1938年興建,1958年第一期完工。港水區包括內外停泊場,引港渠道深度10-13米。共有22個碼頭,全長為3,5公里,倉儲貨物總面積為30萬平方米。由於良好的地理氣候條件,港灣既使在嚴冬也不會結冰,碼頭可以同時裝卸20隻貨船,一年可以處理1500隻以上的大噸位貨船。擁有19個水深11.5米的泊位及油港。俄羅斯遠東區外貿貨運量的三分之二由此出口。1979年貨物吞吐量1,000萬噸,輸出以煤、水泥、木材、鉀鹽、礦石、原油等。漁港有鐵路支線通西伯利亞大鐵路。市內有船舶修造、魚類加工及罐頭廠等。從1950年到1991年鄰近的海參崴被作為軍事基地封鎖後,納霍德卡成為蘇聯遠東最主要的民用深水港。 發展歷程 1859年一艘俄羅斯戰艦「亞美利加」在避風暴時偶然發現了納霍德卡灣,納霍德卡在俄語中是「發現」的意思。 1950年前納霍德卡是一個小漁村,但蘇聯決定禁止外國船隻駛入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大型軍港海參崴後,納霍德卡迅速成為蘇聯遠東最主要的、唯一對外開放的民用深水港。 日本戰俘被強迫建造港口工人的住房。1970和1980年代是納霍德卡的黃金時期,它是蘇聯在遠東的民用港口。它也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客運終端港口。 納霍德卡的經濟主要靠其港口和與港口有關的設施比如漁業。1991年海參崴重新開放後納霍德卡的經濟受到打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使盧布貶值再次使當地工業受到打擊。 近來經濟有所恢復。納霍德卡被設立為自由經濟區,莫斯科和海參崴(作為當地行政中心)似乎都有意繼續開放納霍德卡來吸收外資。 泰納線被視為俄羅斯的戰略資產,莫斯科通過該線路不僅可以將原油出口到日本,還可以輸出到韓國、印尼、澳大利亞以及美國西海岸,這是俄羅斯未來極重要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