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困擾了中國幾千年的游牧民族為什麼被俄羅斯吞並了
在工業文明到來之前,農業民族雖然可以打敗甚至征服游牧民族,但是過於偏重定居的生產、生活方式使他們無法長期佔有游牧民族的大本營----乾旱的草原。在近代之前,只有農牧兼營的民族才能徹底征服游牧民族並佔領他們的土地。北方邊患是在俄羅斯人和滿人的「合作」下被根除的,滿洲人入關以後就不自覺地轉而代表定居民族的利益。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在他的《人類和大地母親》一書中認為,1652年對歐亞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來說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俄羅斯人同滿洲人第一次沖突的日期----1652年具有歷史性的意義。當這兩個非游牧的但又是流動地建立其帝國的民族在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較量之時,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第一次發現他們被定居(民族)的軍隊完全包圍了。」准噶爾汗國的滅亡為「根除」行動劃上了句號,湯因比寫道「1757年以後,中國就擺脫了歐亞游牧蠻族對它的威脅,它在這種威脅之下已忍耐了2000年之久。」可以這么說,真正根絕北方邊患的是原本就為「邊患」的滿人,是他們佔領了游牧民族的大本營----蒙古高原的絕大部分和天山以北的草原,俄羅斯人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這是因為被俄國征服的喀山汗國早已是定居國家,喪失了游牧民族的機動性;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雖然游牧特徵更明顯一些,但它們都已有了固定的都城,這與蒙古本土大不相同,並且前者內訌不斷,後者地處高寒,國力一直較弱;而俄國人佔領的北亞其它地區基本上是人煙稀少的漁獵部族生活區,雖然西伯利亞南部是蒙古屬地,但蒙古的政治、經濟重心早在明代中期就經移到漠南,貝加爾湖周圍已成為遙遠的邊區,所以有著游牧民特徵、又以火器武裝的的哥薩克才可以大展身手。俄國人面對著地域遼闊、自然環境與本土相似、人煙稀少、並且水陸交通方便的西伯利亞可以說是天賜之福,他們在「啃掉」喀山汗國這個東進路上唯一一塊硬骨頭後便幾乎一帆風順地抵達太平洋西岸。但是俄羅斯人在對付游牧的准噶爾和半定居的克里米亞汗國時卻沒那麼輕松,准噶爾數次擊退俄羅斯的殖民入侵,後因為將戰略重心轉為與清朝爭奪西藏,北部邊防空虛,才使得俄國人佔有了額爾齊斯河中游地區;克里米亞汗國則長期是俄羅斯的「噩夢」,從1558年到1596年,克里米亞汗國約有30次對俄羅斯領土大規模進犯的紀錄,最大的一次戰事是在1572年圍攻莫斯科,捕捉了十五萬俘虜,俄羅斯人的屍骸塞滿莫斯科河。每年春季莫斯科不得不動員多達65,000名士兵在邊境戍守,對這個新興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說俄羅斯人對游牧民族的征服並非所向無敵,也不是純粹的硬碰硬,而是一個漫長的「柿子撿軟的捏」過程-----向空曠的地方推進、在有強敵的地方防禦,等到自己擴張成一個「巨人」之後再回頭收拾原先的對手。
2. 俄國為何要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對俄羅斯來說,一方面是擔心英國佔領,並以此攻打進俄羅斯內部。當年正在和英法聯軍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而俄羅斯不敵,步步敗退,阿拉斯加位置靠近英法殖民地加拿大,英國在加拿大殖民地上有四萬多正規軍,而俄羅斯在阿拉斯加只有七百多,因此俄羅斯擔心英法會借著阿拉斯加這個位置來攻進俄羅斯內部。
另一方面是沒錢。當年俄羅斯十分貧窮,阿拉斯加這塊地天氣惡劣,大部分時間都是極寒的狀況,因此種植業等產業很難發展,並且他們當時的權力中心在歐洲那邊,阿拉斯加位置遙遠,鞭長莫及,很難把控,因此這塊地對他們來說毫無用處,還不如換錢補貼軍用來得更好。
直到1900年左右,美國在阿拉斯加土壤之下發現了金礦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後來於1959年1月正式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第49個州。
3. 阿穆爾州耕地面積佔俄遠東地區比重大的原因
一、阿穆爾州的農業資源優勢(一)自然資源優勢1.耕地資源優勢。阿穆爾州(以下簡稱阿州)耕地面積占遠東耕地面積的60%左右,主要分布在結區、伊萬諾夫區、康斯坦丁諾夫區這種土壤佔耕地總面積的60-80%。2007年阿州播種面積636.1千公頃。2.良好的氣候條件。阿州南部年積溫在2000-2200州北部年積溫在1600-1800度。阿州南部生長期為120-130天,北部為100天。這些自然條件完全適合穀物、大豆、蔬菜等多種農作物生長。(二)科技資源優勢俄羅斯唯一的大豆生產專業研究機構《全俄大豆科學研究所》1968年建立在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該所以培養大豆新品種為主,研究和發展大豆生產技術,同時還進行大豆、馬鈴薯、飼料栽培技術和栽培機械方面的研究。大豆新品種栽培研究成果顯著,已推廣20多個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在40%-45%,單產達到266-300斤。阿穆爾州大豆生產在俄羅斯佔有重要的位置,全俄大豆研究所是其重要的保障。
4. 清末民初沙俄是怎樣強占呼倫貝爾的中國又是如何將其收回的
清末民初沙俄是怎樣強占呼倫貝爾的?中國又是如何將其收回的?
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宣布退位,呼倫貝爾獨立事件被留在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面前。
直到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白匪的勢力越來越小。呼倫貝爾傀儡政權沒有靠山背景,呼倫貝爾首領盛夫也已病逝,特區政府 "樹倒猢猻散",而北洋政府也看準時機,徹底收回呼倫貝爾。
5. 為什麼俄羅斯橫跨亞、歐大洲
簡單的說就是擴張和侵略,以及現代地理劃分.
具體:公元1453年,地跨歐亞,享國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國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凌厲攻勢下終告滅亡。公主索非亞帕列奧洛格投靠羅馬教皇,後在教廷策劃的政治聯姻中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赴莫斯科時,索非亞佩帶了象徵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徽章。而狂妄地以拜占庭皇帝與東正教首領當然繼承人自居的伊凡在1497年將雙頭鷹圖案刻在國璽上,以此作為國徽。
該圖案後雖經多次小修微飾,亦沿用數百年,直至羅曼諾夫王朝滅亡。蘇聯解體後,也許是出於弘揚民族傳統淡化意識形態的目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再次啟用雙頭鷹圖案。這就是今日俄羅斯國徽的由來。
繼承了拜占庭政治遺產的俄羅斯似乎也沿襲了前者在地緣政治當中的雙重定位:國家戰略兼顧歐亞,既東顧又西望,如同國徽上的雙頭鷹一般左右覬覦。從16、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開始,俄羅斯就四處擴張,領土日益擴大。尤其是其「東進運動」,更是奠定了今日俄羅斯的版圖。由於俄羅斯勢力的歷史性進入,原本封閉內向卻穩定的「黃色東方」失去了往日的寧靜,逐漸成為了大國角逐的戰場。俄羅斯對於東方的進退親疏,正是近代以來世界政治態勢在局部地區的某種折射。
地理大發現
——東方擴張的序幕
在西方主流學界,對於俄羅斯進行的地理大發現不甚認同。他們認為俄羅斯在北亞的地理探險活動純粹就是殖民擴張,卻無助於促進各地區之間的聯系,與哥倫布、麥哲倫等人不可同日而語。該命題是否合理,與本文要旨無礙,但至少反映了一個事實:俄羅斯人的地理大發現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與西歐同行單純地採取航海手段不同,俄羅斯人採取了水陸並進的方針,但作為傳統的大陸國家,仍舊以陸上探險作為主要手段。
俄羅斯地理探險的最初動機並非殖民擴張,而是為了搜捕蒙古殘余勢力。在此之前,莫斯科大公國消滅了以前的宗主國欽察汗國,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後來又開始了對蒙古人的反攻。至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在位時,先後攻滅了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兼並了整個伏爾加河流域。因此前期的地理探險活動始終徘徊在烏拉爾山脈以西。
由於繼承了欽察汗國的廣袤領土以及本身農業落後的緣故,完成統一的俄羅斯對於土地發生了濃厚興趣。伊凡四世繼續他的兼並戰爭,然而,在擴張方向上卻有著三種選擇:東、南、西。東方地理狀況不明,且根據以往的探險結果大致可以推測屬於地廣人稀的寒帶地區,開發價值不大;南方有強大的土耳其帝國盤踞在高加索地區,難攖其鋒;而西方立窩尼亞地區( 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一帶)位於波羅的海出海口,占據此地的德意志騎士團又已經衰落,這對於迫切希望與西歐進行貿易的俄羅斯而言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1558年,伊凡四世悍然出兵,攻城略地,引發了周邊國家的不安。立陶宛公國出於自衛,通過「盧布林聯合」與強大的波蘭合並,將俄軍趕出立窩尼亞,最後將戰火燒回了俄境內。北方強鄰瑞典也趁火打劫。內外交困的伊凡四世被迫於1583年求和休戰。
立窩尼亞戰爭的失敗以及本土因兵禍蒙受的巨大破壞嚴重削弱了俄羅斯,暫時無力向西方擴張,轉而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此前,俄羅斯人早就從蒙古人口中得知了繁榮的中國的存在,繼而展開了對中國的大搜尋。盡管在伊凡四世死後國家陷入長期內亂,但俄羅斯並未因此而放慢探索東方的腳步,且此時的目標已經大大超越以往。
1608年,奉沙皇叔伊斯基諭旨,別洛戈洛夫率領哥薩克人開始尋找西蒙古的阿勒坦汗國。這是在尋找中國大背景下邁出的具體實際的第一步,雖然成果很有限。1616年,結束內亂的羅曼諾夫王朝派出的彼得羅使團因尋找卡爾梅克人( 即土爾扈特人),歷史性地進入蒙古地區,從而建立起俄蒙之間直接穩定且經常性的聯系。蒙古地區的發現,意味著俄羅斯離中國已不再遙遠。1618年5月,以伊凡佩特林為首的遣華使節團出發,9月到達北京。居留4日後,攜萬曆皇帝的國書回國。佩特林使團是歐洲基督教國家來華的首個世俗使團,其中國之行是俄中邦交的開始,同時也是俄中兩個民族的首次接觸。
與此同時,對於西伯利亞以及北亞地區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許多探險隊紛紛越過低矮的烏拉爾山脈東進。一部分走海路,沿北冰洋海岸線前進;另一部分則深入內陸,順著北亞眾多的河流走向展開搜索,進到中西伯利亞。但這些河流最終都流入了北冰洋。因此,俄羅斯與中國的直接交往總體上落後於西歐。直至後期,探險隊深入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俄中才開始接壤,終於具備了建立經常性關系的前提。
火與劍——
異質文明的早期碰撞
黑龍江流域乃至整個中國東北地區的豐富資源,引發了俄羅斯貴族以及商人階層的垂涎。以哥薩克人為主的殖民商人紛紛打著「探險」的旗號頻繁進出黑龍江流域,且經常性地進行掠奪性貿易,甚至不惜殺人越貨。1652年,哈巴羅夫探險隊進入黑龍江中上游,在阿槍人(即赫哲人)村莊徵收皮毛稅時與前來交涉的清軍發生交戰。裝備了先進火器的哥薩克人擊敗了10倍於己的對手。這是俄中關系史上的首次軍事沖突。
此前,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俄羅斯人終於連接了北冰洋河系和太平洋河系。迭日涅夫探險隊發現了白令海峽,為東北亞航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石,是俄地理大發現中最重要的事件。由此,一個由設防要塞和貿易站點構成的殖民網路逐漸向東延伸。當它擴及黑龍江流域時,就成為頻繁使用的通向更高生產力地區和太平洋的便捷通道。
對於俄羅斯人在東北地區的蠢動,清政府早在北滿洲的一些部落向地方官申訴時就已得知,只是苦於當時剛剛入關,立足未穩,所以並未採取對抗行動。趁此間隙,俄羅斯佔領了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並遣使到北京試圖進行貿易談判,可惜兩次北京之行都因不願行跪拜禮而流產。待到1680年代,已經鞏固統治的清王朝開始騰出手來對付這個北方惡鄰。康熙皇帝親自組織自衛反擊戰,於1685年和1686年兩度用兵。俄軍傷亡慘重,被迫同意以談判的方式來解決東部邊境問題。1 689年雙方簽署《尼布楚條約》。俄羅斯以止戈的微小代價換得了中國許多領土以及有別於其他「海上夷族」的更高待遇。
俄羅斯與日本在稍後的時間也發生了歷史性的接觸。1696年,靠近白令海峽的堪察加半島被阿特拉索夫探險隊發現,同時被發現的還有一個海上遇難的日本漂流民。這是俄日間的首次接觸。這個日本人很快被帶到莫斯科接受沙皇詢問,並留下來學習俄語,以便為以後俄日交往提供翻譯。然而,效果很不理想。此時,那些因為漂流民略帶誇張的描述而對日本財富充滿遐想的殖民商人早已迫不及待地想染指日本北方島嶼。
1711年,俄羅斯侵佔千島群島第一島;1768年,又將擇捉島納入版圖。其後,俄船開始頻繁游弋於蝦夷本島 (即北海道)沿海。當時管轄北海道的松前藩從當地阿伊努部落的控訴中對俄人的劣跡惡行有所了解,但由於害怕幕府趁機干涉藩政,所以沒有上報。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不久發生的「賓雅夫斯基事件」使得俄羅斯在北方海域的活動意外暴露,由賓氏揭發的俄侵略野心在日本知識分子中間引發了「海防論」高潮。
俄羅斯勢力的不斷南下,尤其是1792年拉克斯曼使團和1804年俄美貿易公司頭子雷扎諾夫來日要求通商,終於引起了幕府對北方的高度關注。幕府接受海防派的建議,將北海道納為直轄地,並從津輕各藩抽調兵力進駐北海道,充實北方防務,同時發布俄國船擊退令。這些強硬態度及行動使得俄方的活動收斂了許多,北方的緊張局面因此得以緩和。但俄方對北千島的佔領已成事實,這就為日後的日俄爭端埋下了伏筆。
毋庸置疑,17~18世紀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活動屬於殖民擴張的范疇,之所以規模一直很小,除了因為俄在遠東嚴重缺乏人力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俄羅斯經過彼得一世改革後國力大增,先後在北方戰爭和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強鄰.
6. 俄國亞洲部分是怎樣擴張的
當時西伯利亞里除來西西伯亞的西北部有統一的政權外,其它大部分都是些還處於原始社會的游牧族群在生活著。所以俄國侵略者用火武器輕而易舉就搞定他們了,就像西班牙對印第安人那樣
我建議你看央視的《大國崛起》,裡面的解說或多或少可以回答你
俄國的擴張,細究起來,其實應該分為兩部分,即在歐洲的擴張和在亞洲的擴張。這兩類擴張,其性質其實是不同的。
俄國在歐洲的擴張,是俄國的政府行為,無論在規模上和形式上,與其他歐洲強國完全一樣,爭奪地區相對於亞洲來說面積不是很大,但至關重要,爭奪極其艱難。
莫斯科公國建立後的俄羅斯統一戰爭,類似於金人的內部統一戰爭。來自林海雪原的莫斯科人推翻金帳汗國的斗爭,則類似於同樣來自林海雪原的金人推翻遼帝國的戰爭。統一俄羅斯之後,莫斯科大公國就走上了對外擴張之路。
俄國在歐洲的擴張,首先是伊萬雷帝滅掉兩個韃靼小汗國,伊萬雷帝還為了爭奪北方出海口,發動了長達二十五年的立斡尼亞戰爭,但未能成功。
俄國在歐洲擴張的突破發生在一百年後的彼得大帝時代。羅曼諾夫沙皇與留里克沙皇在俄國的擴張上是一脈相承的。為了使俄國得到北方出海口,彼得大帝投入了自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經過二十一年的艱苦血戰,彼得大帝終於戰勝北方勁敵瑞典,奪得波羅地海出海口,並且興建了著名的彼得堡。瑞典也經此一戰,徹底退出大國行列,變為一個和平小國。
彼得的父親阿列克賽也對俄國有很大的貢獻,從1654年到1667年,他經過與當時的歐洲大國波蘭的十三年戰爭,虎口拔牙,從波蘭手裡奪得了半個烏克蘭。
而俄國在歐洲的大擴張時代則是葉卡捷琳娜大帝在位時期。通過1768-1774年的俄土戰爭,俄國擊敗土耳其帝國,吞並了克里米亞汗國,俄國獲得了比北方出海口更為重要的黑海出海口。
此後,葉卡捷琳娜大帝的俄國,擴張起來已經輕松自如,得心應手。她輕輕鬆鬆地和普奧三次瓜分波蘭,波蘭徹底消失。波蘭七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俄國分得四十多萬平方公里,可謂是最大的贏家。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孫子亞力山大一世,和強大的拿破崙帝國苦苦周旋,戰戰和和,在慘痛的失敗後, 面對拿破崙帝國的強大攻勢,絕地反擊,以俄羅斯人千百年來在林海雪原中養成的特有的吃苦耐勞的特性,以及嚴寒的幫忙,艱難地戰勝拿破崙帝國,再次吞並已被拿破崙解放了的波蘭。沙俄也就此一躍而為歐洲霸主,獨步歐洲。俄國在亞洲的擴張,著力不多,收獲很大,這是因為,第一,亞洲北部空地面積很大;第二,亞洲北部居民很少,而且原始,俄羅斯人對付他們,與西班牙人對付印第安人完全一樣。
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俄國已成為面積達228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總觀俄國在東西兩線的侵略擴張,重點在歐洲,由沙皇政府親自出馬;亞洲非重點,前期主要由民間力量完成,後期由沙皇政府接手。可見俄國由上到下,無不具有十分強烈的擴張性。對外擴張,成為俄羅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
7. 俄羅斯遠東地區民族結構的變遷,失去的還能回來嗎
沙俄向遠東地區移民其實早在18世紀初即開始了,不過大規模的運作是在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展開的。
沙俄謀取中國遠東地區後,對世代定居游獵於此的民族採取了屠殺、驅逐等暴力方式,致使本土居民數量急劇減少,趨於消亡。而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則連續不斷地向此流動以填補消失的人口。
1861年3月,沙俄政府開始鼓勵無地農民和其他階層的實業人員自費遷移到阿穆爾省和濱海省,並為此提供一些優惠政策,如劃撥無償使用的份地,免除人頭稅及兵役等。
1882年起,實施海路官費移民政策,以提供路費、安家費、糧食、農用器械等條件鼓勵民眾遠赴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紮根落戶。
通過以上可知,沙俄謀取的中國遠東地區居民已經完全俄羅斯化了,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中國的希望,具體影響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8. 阿穆爾州的歷史沿革
3世紀中國的歷史學家陳壽在其著作中記載這一地區生活著挹婁人。
5世紀挹婁改稱勿吉,又改稱靺鞨。
7世紀靺鞨諸部形成渤海國,但黑龍江流域的黑水靺鞨部單獨建國。
11世紀契丹人統治這一地區。
12世紀靺鞨人的後代女真人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建國。
13世紀蒙古佔領這一地區。
14世紀蒙古勢力被驅逐,女真諸部落臣服於明朝。
16世紀女真人的英雄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其子多爾袞在1644年進入山海關,經過幾年的戰爭滿洲人(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完全佔領整個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世襲王朝——清朝。
17世紀俄國和清朝就這一地區的主權問題發生爭端,經過數場戰斗以後,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該地區歸屬清朝。
19世紀俄國再次入侵該地區,1858年《璦琿條約》當中該地區被割讓給俄國。
1861年3月26日,俄羅斯宣布阿穆爾州為開放自費定居。
20世紀開始,由於殖民人口的關系,定居民在阿穆爾盆地。
1900年,在阿穆爾河地區居住3438個流民。
1920年4月,遠東共和國,憑借其在赤塔的資本,從阿穆爾河,貝加爾,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和濱海地區作為一個民主的「緩沖」狀態而形成,以避免與日本的戰爭。直到1922年11月,阿穆爾州加入了俄聯邦政府。
1926年1月,阿穆爾州成為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隨後將哈巴羅夫斯克和濱海邊疆區劃分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領土。
1948年,阿穆爾州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分離出來,成為俄聯邦政府一個獨立的區域。
60至80年代猶太州的經濟具有穩定向上的特徵。建設新的工業企業,改造現有的企業。
1990年12月在俄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上對憲法有關俄聯邦行政劃分條文進行了修改。宣布從今以後猶太自治州直接成為俄聯邦的組成。
1991年10月29日猶太自治州人代會通過了關於猶太自治州國家法律地位的宣言。
1991年以俄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委會主席團命令的形式將猶太自治州從哈巴羅夫斯克邊區分離出來,成為俄聯邦的獨立主體。
1992年3月31日簽署了關於在國家政權聯邦機構與猶太自治州政權機構之間客體與全權劃分的聯邦合約。
9. 俄羅斯的歷史教科書上是如何描述19世紀中後期對中國領土的佔領的
俄羅斯8年級的<俄羅斯19世紀歷史>課本
第27章,19世紀60-70年代的對外政策,第11節,遠東:
在遠東地區,俄羅斯外交的主要對象是中國和日本。 1858年,俄羅斯和中國簽署了璦暉劃界條約,將阿穆爾地區劃歸俄羅斯,1860年,簽署 「北京條約」,烏蘇里江地區劃歸俄國。
第32章,19世紀80-90年代的對外政策,第5節,俄羅斯與中國的瓜分:
日本取得對華戰爭勝利後,俄中關系有所好轉.1896年,俄中簽署為期15年的同盟條約.獲得了修建由赤塔經滿洲里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東鐵路的租約......因與日本關系的交惡,俄無法使用日本的港口,俄政府遂考慮在遠東獲取不凍港的可行性.....在對華關繫上,陸海軍大臣的強硬派觀點占據上風,1897年,俄艦隊進駐旅順港.1898年3月,中國政府在俄壓力下,租建給俄包括旅順和大連在內的遼東半島南部地區.至此,俄羅斯獲得了太平洋地區的不凍港,但付出的代價是俄日關系的惡化以及中俄同盟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