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和俄羅斯歷史上開戰過幾次他們兩國之間是因為什麼而結下了仇恨...
歷史上日俄大規模戰爭應該有四次:
第一次是1904年2月8日至1905年9月5日的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俄軍失敗告終)。
第二次是一戰後日本出兵干涉俄國蘇維埃革命(以蘇聯紅軍將日本干涉軍趕出蘇聯告終)。
第三次是1939年5-6月的諾門坎戰役(以蘇軍完勝,日軍慘敗告終)。
第四次是二戰末期,1945年8月8日蘇軍出兵中國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
如果比海軍,由於日本是個島國,向來注重海軍建設,而蘇俄則一直是貫徹大陸軍主義,因此直到二戰,日本海軍在質量上應該占據一定優勢。二戰後,由於日本受到限制,蘇聯又要應付與美國的全球爭霸,海軍發展受到重視,蘇、日兩國海軍實力對比,強弱形勢發生顛倒。
② 日本歷史上都和哪些國家發生過戰爭
中國、俄國、美國、緬甸、朝鮮等。
1、抗日戰爭(日本跟中國)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2、日俄戰爭(日本跟俄國)
日俄戰爭(英語:Russo-Japanese War;日語:日露戦爭;俄語: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列強之間戰爭。
日俄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暴露了帝國的弊端,導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發,動搖了沙皇的統治。日本經過戰爭跨入列強的行列。
這次戰爭地區跨度極大,橫跨整個西伯利亞。許多高科技發明被應用於戰爭。
3、萬曆朝鮮戰爭(日本跟朝鮮)
萬曆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指明朝萬曆年間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
1588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分封不均的不滿並為削弱各個諸侯勢力,決定對外發兵,以獲取更多的土地。
1592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14萬人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戰爭。
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攻陷朝鮮京城,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朝集結遼東軍及三千戚家軍約4萬人由宋應昌、李如松統領,奔赴朝鮮作戰。
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後撤,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在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
4、太平洋戰爭(日本和英美)
太平洋戰爭(英語:Pacific War,日語:太平洋戦爭、大東亜戦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英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期間進行的戰爭,范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影響至深,日本失去自1894年以來所有徵服的土地,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了美國冷戰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造成了亞洲非殖民化與共產主義的傳播,促使許多各地因而興起獨立運動或爆發戰爭。
5、緬甸抗日戰爭(日本和緬甸、英國、中國)
緬甸抗日戰爭是指在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緬甸而導致的緬甸人民抵抗日本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抗日戰爭一直堅持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42年初,日本侵佔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佔領緬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這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國精銳力量的中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
但在這之前緬甸首都仰光已被日本攻佔。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迫使中國遠征軍突圍。
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
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迴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
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佔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另兩路分兵撤回中國境內。
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
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佔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俄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平洋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曆朝鮮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抗日戰爭
③ 日本跟俄羅斯打過仗么
1904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打了日俄戰爭。
還有二戰時候,蘇聯出兵東北
④ 俄羅斯和日本之間發生過戰爭嗎
在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為爭奪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權益進行的以中國東北為主要戰場的戰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把擴張矛頭指向中國東北和朝鮮。 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中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由於條約規定割讓的領土中有中國遼東半島,致使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受阻。1895年4月,俄國聯合法國、德國進行三國干涉,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見三國干涉還遼)。不久遼東半島落入俄國之手。1900年,俄國乘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之機,出兵佔領中國東北全境,並乘機加緊向朝鮮滲透,引起英國、美國的不安。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締結《日英同盟條約》以對抗俄國。美國亦積極支持日本抵制俄國,使俄日矛盾進一步激化。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戰,派遣海軍偷襲旅順口的俄國太平洋第一分艦隊,陸軍先遣隊在朝鮮仁川登陸。9日俄國對日宣戰。10日日本對俄正式宣戰。4月下旬,日軍渡過鴨綠江。5月,在遼東半島登陸的日軍佔領金州,圍困旅順口。8月下旬,日俄陸軍在遼陽會戰,俄軍大敗。1905年1月2日,日軍攻陷旅順口。3月,日俄陸軍在奉天(今沈陽)附近決戰,俄軍傷亡、被俘9萬人,日軍獲勝。5 月27日,俄國從歐洲增派的第二、第三太平洋艦隊38艘艦艇駛抵對馬海峽,遭到日本99艘戰艦截擊,28日俄國艦隊大敗,被擊沉19艘,被俘5艘,死亡 5000人,被俘6000人(包括艦隊司令羅熱斯特文斯基在內)。6月初,美國向日俄雙方提出議和建議。8月10日,日本的小村壽太郎和俄國的S.Y.維特全權代表本國在美國朴次茅斯舉行和談。9月5日雙方代表在《朴次茅斯和約》上簽字。根據和約,日本獲得庫頁島南部並取得旅順和大連的租借權、長春至旅順間的鐵路及其支線的管轄權,並攫取了對朝鮮的實際控制權。
主要戰場在中國東北。及其沿海。勝利的是日本及其盟國。最大受益過就是日本及其盟國
拍攝於1980年的《二百三高地》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反映日俄戰爭(日本稱「日露戰爭」)的電影。影片以攻佔旅順的主帥乃木希典為主要人物,依據史實講述了他領軍奪佔二零三高地以及旅順的全過程。
遠之認為這部電影除了由於藝術需要而虛構的若干情節外,幾乎完全是按照歷史史實給予呈現,可被視為具有紀錄片的風格。在七月份央視十套一部講述日俄戰爭的紀錄片中,《二百三高地》的畫面被多次使用,以使關於此役殘酷和血腥的描述更為具體和形象。